小学数学课堂观察与分析

小学数学——《万以内数的读法》的课堂观察与分析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万以内数的读法》的课堂观察与分析

百尺小学数学教研组

本文运用“全息性客观描述技术”和“选择性行为观察技术”对“万以内数的读法”这节课进行观察和分析,试图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对课堂教学进行更为客观公正的分析和评价。

一、课堂观察和分析的程序。

1、目的设定(背景分析、技术选择)

2、课前准备(座位表、问卷表、摄像机、录音机)

3、听课、录像(现场观察记录、录像、录音)

4、师生访谈(包括学生课后测查)

5、录像带分析(全息实录整理、录像信息技术处理)

6、执教老师自我反思与评价。

7、完成分析报告

二、课堂观察的实施过程

1、目的

(1)利用课堂教学观察技术,分析“万以内数的读法”这节课,寻找共性问题,探求小学数学改革的方向。

(2)使教师在对“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分析评价过程中自身素质得到提高。

2、样本

学校名称 年级 课型 班额 教 师

性别 年龄 教龄 职称 学历 水平

海盐县百尺小学 二 新课 44 女 30 12 小学一级 中专 中上

3、时间:20xx年4月23日上午第一节,上课规定时间40分,实际用时41分50秒。

4、观察技术、研究方法选择:

(1)全息性课堂教学录像、录音;

(2)逐字记录课堂教学过程;

(3)学习效果后测分析。

三、观察结果诊断分析

1、课堂结构分析

(1)课堂结构

按课堂全息录像制作的教学程序表

教学环节时间 主要教学过程 板书、投影、课件演示

一、探究学习28′50″(共提出55个问题) 1、呈现学生收集的数(1) 与以前学过的数作比较。(2) 进行分类(师提示按有0和没有0来分)。(3) 揭题“万以内数的读法”。 投影出示分类后师板书:3852 350115 407146 2200 5800 1550 2003

2、学习没有0的数的读法(1) 学生自由读。(2) 指名读数教师板书读法。(3) 这样的数还有吗(从自己收集的数中找一找)?(4) 你是怎样读这些数的?(5) 学生汇报。(6) 同桌交流,师生共同小结。 3852 三千八百五十二115 一百一十五146 一百四十六生板:118 253课件:从 位读起。课件:千位是几就读 百位是几就读 十位是几就读 个位是几就读

3、学习有0的数(1) 学生尝试读有0的数,按照学生的选择(先选了中间有0的数),再在教师的引导下先研究中间有0的数。(2) 学习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a、 指名读,教师板书读法。b、 学生举例中间有0的数(上台板书)。c、 同桌交流总结读法。(3) 学习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a、 指名读。b、 学生举例(上台板书)。c、 同桌交流,学生总结读法。 106 一百零六407 四百零七2003 二千零三生板: 309 3009 8003课件: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 5800 五千八百1550 一千五百五十350 三百五十生板:1900 2100课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

4、学习中间、末尾都有0的数的读法。学生举例上台板书。学生介绍读法。 生板:200(师生反对) 5080 2050

二、巩固应用12′02″(共提出20个问题) 1、情境出示:(商品及价格)2300、750、206、327、182、1030、2005、2152、海盐县南北湖旅行社四月份推出以下的旅游项目,如果你是小导游你能宣传一下吗?(1) 北京6日游—1560元,(2) 南京、镇江、扬州3日游—535元(3) 海南5日游—2050元(4) 九寨沟双飞—2900元(5) 三峡,庐山3日游—2008元(6) 桂林资江漂流—1990元3、用6、7、0、0四个数字,你能排出几个不同的四位数?在这些数中一个0也不读出来的是哪几个?读一个0的是哪几个?4、学生用卡片摆数,互相读,指学生在投影仪上摆数,其余学生读数 课件显示练习题用投影展示不同数并按要求分类(师操作)学生到投影仪上摆数

三、总结58″(共提出4个问题)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你是怎样读万以内的数的?

(2)时间分配表

教师讲解 师生问答 合作、伙伴学习 学生自学 非教学时间 合计

时间 18″ 23′12″ 10′29″ 7′51″ 0 41′50″

占总课时 0.7% 55.4% 25.1% 18.8% 0 100%

根据上面的课堂教学程序表,我们认为这节课的结构比较合理。再从教学时间的分配来看,在整堂课中,教学时间是师生共享的,教师讲解占时0.7%,所有知识的获取都是依靠学生的自主探索。师生问答占时55.4%,学生占时(包括合作学习、自学、练习)43.9%,这节课从时间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知识,归纳出读数的方法。

2、课堂提问分析

提问技巧水平检核表(片断)

序号 问题 问答方式 教师提问 学生答问

管理 认记 推理 创造 批判 无答 机械 认记 推理 创造

1 这些数你会读吗?这些数你会读哪一个? 先举手再指名 √ √

2 像这样的数还有哪一个? 先举手再指名 √ √

3 为什么? 追问 √ √

4 有没有不同意见? 追问 √ √

5 350这个数对吗?为什么 先举手再指名 √ √

6 还有吗? 先举手再指名 √ √

7 像这样的数还有没有? 先举手再指名 √ √

8 对不对? 齐答 √ √

9 读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先举手再指名 √ √

10 你又发现了什么? 先举手再指名 √ √

11 谁听懂了,再讲一遍? 先举手再指名 √ √

12 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的时候,我们是怎么读的? 先举手再指名 √ √

13 剩下的数你会读哪个? 先举手再指名 √ √

14 这样的数多不多,有什么特点? 先举手再指名 √ √

15 零在哪里? 追 问 √ √

16 一万谁会写? 先举手再指名 √ √

17 把这些数读一遍,你有什么想法?告诉同桌。 学校交流后回答 √ √

18 你知道为什么吗? 先举手再指名 √ √

19 后面有一个0、两个0、三个0怎么样? 先举手再指名 √ √

20 有没有一个数,中间有0,末尾也有0? 先举手再指名 √ √

21 你还有没有? 指名 √ √

22 他怎么说? 追问 √

23 正确的怎么读? 先举手再指名 √ √

24 能不能介绍一下你为什么这样读? 先举手再指名 √ √

各种提问行为类别频次统计表

行为类别 频次 百分比%

A、 提出问题的类型常规管理性问题记忆性问题推理性问题创造性问题批判性问题 18133990 22.7%16.6%49.3%11.4%0

B、挑选问题回答方式 提问前,先点名 提问后,让学生齐答 提问后,叫举手者答 提问后,叫未举手者答提问后,改问其他同学 0126601 015.2%83.5%01.3%

C、教师理答方式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对学生回答不理睬,消极批评重复自己的问题或答案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2 0 21 130 2.5%026.6%16.6%0

D、学生回答的类型无回答机械判断是否认知记忆性回答推理性回答创造评价性回答 05 13 49 12 06.3%16.5%62.0%15.2%

从提问水平看,本节课共提79个问题,推理性问题39个,占49.3%,所占的比例最高,说明教师在教学中,重视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推理。创造性问题9个,占11.4%,说明教师对读数方法的归纳,重视让学生自己来体验发现,但对批判性问题关注不够。从提问方式看,提问后让学生齐答或提问后叫举手者答,这两种方式都比较理想。从教师的理答方式看,重复提问和重复学生的回答次数较多,教师耐心地听学生表达,但对学生鼓励称赞较少,如果对学生的回答延时评价的话,几个学生回答结束后应该有鼓励性的评价。整节课中,教师没有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这不利于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从学生回答类型看,教师比较注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造能力。

3、语言互动分析

采用费兰德的语言互动分类表

教师讲 回应 ①接纳学生感觉②赞许学生行为③接纳学生观念 中立 ④问学生问题

自发 ⑤演讲⑥指示或命令⑦批语或辩护权威行为

学生讲 回应 ⑧回答老师的提问或老师要求表述

自发 ⑨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按老师提出问题

静止 中立 ⑩静止或疑惑,暂时停顿或不理解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堂观察量表

“课堂观察量表”的设计

      观察量表的基本构成一般包括以下三个基本板块:

      自变量控制观察:自变量的控制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教师针对主题问题主动预设的各种教学策略,包括具体的学习形式采用,学习方法指导,有意识的强化训练、有针对性地拓展延伸等,每一个具体的步骤都指向主题问题解决的。在课堂观察中,自变量控制观察主要是针对教师具体教学行为的观察、记录。

      因变量变化观察:因变量变化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和变化,表现为可观察的兴趣、情感、态度以及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程度。在课堂观察中,因变量变化观察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包括学习兴趣、行为以及学习效果的观察,记录。

      数据分析归因、描述。通过对记录数据的分析、归因,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是研究的最终结果,也是教学研究最基本的意义所在。相关性越大,越能够积极有效地指导教师调节教学行为,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也会出现我们预料之外的结论,二者没有相关性或相关性甚微,这样的结论将引导我们尝试以新的途径解决问题。

     自变量控制观察、因变量变化观察、数据分析归因、描述是校本教研的核心部分,需要授课教师与课堂观察教师共同参与完成。研究成果的有效性更是依赖教师群体的综合素质。只有高素质的教师群体才能有针对性地预设策略,细致入微地观察,真实准确地记录,有理有据地归因,从而获得有价值的研究结论。能科学地设计“课堂观察量”便是走出了校本教研至关重要的一步。

    

下面提供课例研究的一组“课堂观察量表”供参考。

课堂教学观察表一(学生活动等级量表)

5分制:优:5分;良,4分;好,3分;一般,2分;尚好,1分。

课堂教学观察表二(教师行为等级量表)

课堂教学观察表三(师生互动等级量表)

课堂教学观察表四(资源应用)

课堂教学观察表五(学生活动记录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