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风险分析与控制

湖南信息学院

毕业论文

企业信用风险分析与控制

学生姓名:龚顺午

学 号:201204183853

年级专业:二〇一二级工程造价

指导老师:

系 别:管理学院

湖南·长沙

提交日期:20xx年5月

目 录

摘要................................................................ 2

前言................................................................ 2

1企业信用管理的含义、现状及现实意义 ................................ 3

1.1信用风险的含义 ....................................................... 3

1.2信用管理的现状 ....................................................... 3

1.3信用风险管理的现实意义 ............................................... 3

1.3.1构建科学的企业信用风险防范机制 ................................. 3 1.3.2适应当前国际信用经济的特点 ..................................... 4

1.3.3企业信用管理是基础和主体 ....................................... 4

2企业信用风险形成的原因 ............................................ 5

2.1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发生偏离,片面追求销售业绩的增长 .................... 5

2.2观念陈旧,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 ................................ 5

2.3信用管理方法和技术落后 .............................................. 6

2.4信用管理工作的重点严重滞后 .......................................... 6

2.5缺乏经过专门训练的信用管理人员 ...................................... 6

2.6客户经营不善,无力偿还 .......................................... 6

2.7社会信用体制存在缺陷 ................................................ 6

3信用风险识别及衡量 .............................................. 7

3.1信用风险识别 ........................................................ 7

3.1.1信用风险识别原则 ............................................... 7

3.1.2信用风险识别方法 .............................................. 7

3.2信用风险衡量 ........................................................ 8

4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立的思路 ........................................ 9

4.1树立全程信用管理意识 ................................................ 9

4.2建立明确的信用政策 .................................................. 9

4.3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结构 ............................................. 10

4.4建立客户信用等级评定 ............................................... 10

5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措施 ....................................... 12

5.1企业领导对信用管理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 12

5.2建立合理的信用管理部门 .............................................. 12

5.3全面提高信用管理人员的素质 .......................................... 12

5.4实行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 12

5.5建立内部授信制度 .................................................... 12

5.6建立客户信用等级评定 ................................................ 13

结束语............................................................. 13

参考文献........................................................... 13

1

企业信用风险分析与控制

作 者: 龚顺午

指导老师:

(湖南信息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2012级财务管理,长沙410151)

摘要:在市场经济国家中,企业已经毫无争议地成为最重要的经济主体,而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也必然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征信国家中,进行信用交易的企业之间十分注重信用观念,为成功地进行赊销和赊购而发展了不少的企业信用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而在我国,企业信用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严重滞后己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与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的瓶颈。在我国,大多数企业迄今为止尚未意识到信用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行之有效的措施,关系到企业财务目标的顺利实现。本文尝试通过回顾中外企业信用管理理论、方法和技术,并从实际出发分析我国企业目前的信用管理状况,归纳出一个相对完整的符合我国企业现状的信用管理体系。

关键词:风险;信用;管理

前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阶段,现代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信用经济,信用风险的管理与控制不可避免地成为现代企业的主要管理内容之一。然而,在当前我国的企业管理中,信用风险管理却存在许多薄弱的环节,有的企业甚至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一片空白,可以说,我国企业普遍缺乏科学化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与此同时,商业信用却在各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由此对企业产生的影响日益凸现。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贸易融资和结算方式对我国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能力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系统、完整、规范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对增强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加快资金周转、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

1企业信用管理的含义、现状及现实意义

1.1信用风险的含义

信用风险(Credit Risk)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

1.2信用管理的现状

20xx年,据有关部门对全国57469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拖欠引发企业信用缺失的调查显示,在企业的应收账款7887亿元中,属于拖欠的应收账款约有5500亿元,占70%左右,账龄在3年以上,事实上难以收回的约占24%。另据工商部门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订立的合同有40亿份左右,合同标的140亿万元,但合同的履约率低。19xx年以前的合同履约率是80%—90%,19xx年以后的十几年间,合同履约率只有50%左右,有些地区甚至才30%左右。在信用管理方面,我国企业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急需解决。

我国企业信用管理的现状大体是这样的:企业均设有销售部门、财务部门来对信用销售进行管理,其后果一是由于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各自为政,因而对企业信用风险形成“滞后”管理;二是由于销售目标与信用风险管理目标的不一致和两者职能上的不同,同时在缺乏相应的技术条件下,若由销售部门承担信用风险的职责,反而会在销售报酬的激励机制下形成更大的风险;三是由于财务人员不了解客户的背景和交易情况以及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由财务部门控制信用销售和信用风险,会造成财务与销售两部门的激烈冲突。

1.3信用风险管理的现实意义 1.3.1构建科学的企业信用风险防范机制

构建科学的企业信用风险防范机制,使我国企业从根本上走出拖欠和亏损的困境。长期以来,账款拖欠问题始终是困扰我国企业发展的一大顽症。究其根源,在于我国企业内部缺少一套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实践证明,我国企业经营管理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急需弥补信用管理上的缺陷。

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借贷。如果没有信用,企业的生产活动只能断 3

断续续地进行,任何企业都不可避免的要利用信用手段来保障生产连续进行或扩大生产;如果没有信用,企业的生产活动只能在自有资金狭小的范围内进行和维持,就不可能吸纳社会资金使企业规模扩大到无以伦比的程度,就形不成社会化大生产的规模和能力;如果没有信用,生产和流通的速度达不到空前的速度,只能在自给自足的范围内维持,不可能使生产和流通的发展速度超过任何时代而飞跃前进。

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需要。诚信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质量、价格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品牌、企业形象的竞争。企业只有高度重视诚信建设,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信誉,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才能提高竞争力,从而赢得市场,健康持久地发展下去,不讲诚信则寸步难行。

1.3.2适应当前国际信用经济的特点

适应当前国际信用经济的特点,提高我国企业的信用融资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最近十几年来,国际经济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信用方式的广泛应用,它已经取代传统的现金方式而成为占居主导地位的经营和贸易形式。因此,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信用不仅是一种企业形象和口碑,更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市场竞争工具。信用能力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已成为影响未来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

1.3.3企业信用管理是基础和主体

企业的信用管理是建立整个经济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和主体。一个社会的信用状况,不仅取决于外部信用服务水平和法制环境,更取决于各经济主体自身的信用约束和风险防范能力。企业作为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细胞和主体,其自身的信用管理状况决定了整个宏观经济系统的运行特点和条件。

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信用经济”,或者说,“信用经济”是市场经济的最高阶段。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转的根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证。多年来,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发布虚假广告信息、偷税漏税、恶意拖欠逃废债务等各种违法违章和商业欺诈行为一直比较突出,屡禁不止,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企业信用缺失、信用管理薄弱。因此,只有下大力气加强企业的信用管理,从源头上消除失信、欺诈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促进市场经济秩序好转,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4

2企业信用风险形成的原因

企业信用风险的产生有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

(1)外部原因主要是贸易纠纷、客户无力偿还、蓄意欺诈及有意占用对方资金。从信用管理角度来看,这些外部原因不是企业自身所能完全控制的,因此,这方面的管理因素主要是识别事前和事后的风险所在,科学决策和采取有效措施。

(2)企业信用风险内部原因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掌握客户信息不全,不真实;没有准确判断客户的资信状况;没有准确判断客户信用的变化情况;缺乏与客户的有效沟通;未能有效转嫁风险;对应收账款监控不严;缺乏对拖欠账款追讨的方法、手段及管理措施;缺少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等。

2.1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发生偏离,片面追求销售业绩的增长

现在市场进入买方市场,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企业为了保持其在市场中的地位,维持或者提高市场占有率,纷纷采取导向的经营管理模式,如销售承包制、销售买断制和赊销等方式刺激销售的增长,但在其背后却是资产周转率的下降,应收账款急速膨胀,收账费用、销售费用不断增加,呆账坏账数量上升,企业利润质量下降,形成“白条利润”,造成财务状况日益恶化。许多企业的领导者为了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业绩考核,不顾企业长远利益,急功近利,有的企业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单纯追求销售额的急速增长,偏离最终利润和合理的现金净流量等企业最主要的财务目标。强化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就是要在销售业绩增长与风险控制这两个目标之间建立和谐的动态均衡,确保企业获得高质量利润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

2.2观念陈旧,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

企业的领导者在思想观念上不重视客户的信用管理,在不详细了解客户信用和财务状况的情况下匆忙做出交易决策,以致造成以后账款的回收工作相当艰难。与此同时,我国大多数企业都缺乏独立的信用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在现有的企业管理职能中,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能基本上是由销售部和财务部共同或者其中之一来承担的。然而在实践中却经常出现职责分工不清、相互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甚至出现管理真空等种种问题。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涉及销售部和财务部的综合性管理工作,由于销售部和财务部在管理目标、管理职能、部门利益和市场反应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它们都不可能较好地完成企业信用风险管理和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能。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表明,增加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由 5

信用部门或信用经理承担和协调整个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是一个有效的管理方式。

2.3信用管理方法和技术落后

在目前销售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上,我国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很好地掌握或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比如缺乏客户资信方面的资料;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缺少评估和预测,交易中往往是凭主观判断作决策,缺少科学的决策依据;在销售业务管理中缺少信用额度控制;在账款回收上缺少专业化的方法。

2.4信用管理工作的重点严重滞后

目前许多企业解决拖欠问题多采取“事后”控制的方法,即只有在账款被拖欠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才开始催收。结果出现了“前清后欠”的现象,使企业顾此失彼,包袱越背越重。并且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主要是对销售以后形成的应收账款的管理。企业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追账”上面,甚至成立专门的追账部门,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忽视了对交易之前和交易过程之中的客户信用的管理与控制。

2.5缺乏经过专门训练的信用管理人员

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在企业内部管理制中,信用管理与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相互交叉,缺一不可。我国信用管理专业研究人员很少,需求和供给缺口极大,信用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偏低。

2.6客户经营不善,无力偿还 这是目前我国企业间相互拖欠账款的主要原因。由于企业内部经营出现困难,资金流动性下降,有些企业为了保证本企业的资金流转顺畅,拖欠他人货款,使债务关系复杂化,形成困扰我国企业发展的一大毒瘤——“三角债”。

2.7社会信用体制存在缺陷

我国现有的法律对契约关系的维护不够,对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缺乏有效的保护;在执法上存在行政干预的问题,许多地方保护主义十分严重,法院受当地政府和企业的影响颇大,在司法中存在随意性与非公正性,甚至存在有意偏袒企业、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和相应的惩罚机制与制约机制,造成在法院判决执行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6

3信用风险识别及衡量

3.1信用风险识别

信用风险识别是指在各种信用风险发生之前,通过统一的标准分析确定可能导致风险的因素的行为。风险识别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企业要判明自己所承受的风险在性质上归属于何种具体形态。企业面临的风险往往是多种多样的、相互交织的,需要认真地加以识别,方能对其进行有的放矢的估计和处理。中小企业主要通过客户的综合信息、财务信息、账户信息和授信信息等寻找和确定风险因素,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有:财务报表分析法、风险树搜寻法、专家预测分析法(德尔菲法)等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根据风险的来源来进行风险识别。

3.1.1信用风险识别原则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

(1)全面周详原则 了解各种风险存在的条件、因素、可能发生的概率、损失的严重程度,以及风险可能导致的其他连带问题,测算损失发生的概率并由此推测风险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而衡量风险的危害和损失,最终决定风险政策措施的选择以及管理效果的优劣。全面、详细地了解风险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可以及时、准确的为制定决策者提供相对完备的信息。

(2)综合考察原则

信用风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存在于复杂的风险系统中,与其他风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独立的分析信用风险的方法往往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综合使用多种分析手段,采用多种相关的风险识别方法。

(3)科学计算原则

为了使企业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减少不必要的风险损失,力求做到风险识别过程科学、准确、合理。可以结合风险衡量的方法,以严密的数学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在普遍估计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和统计,对识别客体及其所处环境进行具体的量化核算,以得出比较科学合理的分析结果。

(4)系统化、制度化原则

在以上原则基础上,还要以系统化、制度化作为其基本的原则。只有借助于科学系统的方法对风险加以识别和衡量,才可能对风险有一个全面综合的认识。信用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因此,风险识别也应该是一个连续的、经常不断进行的、制度化、规范化的过程。

3.1.2信用风险识别方法

7

信用风险识别的方法很多。一般来说,对于传统的、常见的信用风险,凭借经验和简单的风险识别方法便可识别,但对于新的、潜在的信用风险,必须按照一定的途径,运用一定的方法加以识别。可以借助外部力量,利用外界的风险信息、资料识别风险;或依靠企业自身力量,根据企业特性识别风险。为此,风险管理者首先需要获得对于同类企业具有普遍意义的风险损失资料,然后按照一套系统的方法,在这些具有共性损失的资料中去发现本企业所面临的风险。风险识别的基本方法很多,如失误树分析法、幕景分析法、财务状况分析法、专家调查列举法、分解分析法等。

3.2信用风险衡量

信用风险的衡量是指通过制定统一标准来测算及比较所有的授信风险,将风险的可能性进行量化,得到由于某些风险因素而导致在给定收益的情况下损失的数额或在给定损失的情况下收益的数额的行为过程。信用风险衡量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分析和描述,是对风险识别的深化,也是确定风险管理技术选择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风险衡量需要风险管理人员掌握完整的、系统的、连续的相关资料,以增强风险衡量结果的准确性。目前,国际流行的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主要有:J.P.摩根公司的信用度量模型(Credit Metrics)、KMV公司的信用监控模型(KMV)、CSFP(Credit Suisse Financial Products)开发的信用风险附加模型(Credit Risk+)、麦肯锡公司的信贷组合模型(Credit Portfolio View)等。这些模型对于企业进行信用风险量化及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8

4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立的思路

4.1树立全程信用管理意识 所谓全程信用管理模式,就是指全面控制企业交易过程中各个关键业务环节,从而达到控制客户信用风险的目的,其具体方法包括:

①选择客户

接触客户是企业销售工作的开始,同时贯穿整个销售工作的全过程。接触客户的一个直接信用管理目标便是评价客户的信用等级,选择信用良好的客户进行交易。

②确定信用条件

这里的谈判是指从最初与客户的协商直到双方达成一致协议的过程。谈判过程中将和客户一起确定信用条件,包括给予信用的形式(如付款方式)、期限和金额。

③寻求债权保障

从信用管理的角度来讲,为了确保收回货款,往往要在经济法允许的范围内,在合同中使用一定的债权保障手段,如担保、保险、保理等。签约、谈判和客户调查一起,构成了信用管理的事前保障机制。

④事中控制

销售部门以赊销的形式售出货物之后,面临的一个最直接问题就是如何对形成的应收账款进行监控,保证及时收回货款。此时信用管理的目标是如何提高应收账款回收率。在这一环节上,我国企业目前普遍缺少有效的方法。

⑤早期拖欠款的催收 货款迟付的现象不仅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而且极有可能造成长期拖欠隐患。因此,企业怎样在货款被拖欠的早期进行适度催收,同时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是销售经理和财务经理较难处理的问题。

⑥坏账追讨

当发生呆账或坏账的情况时,企业必须面对追账的问题,这是企业信用管理的事后反馈。

4.2建立明确的信用政策

信用政策主要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针对信用销售(赊销)情况下制定的一系列业务管理原则、标准和风险控制方法,是企业进行信用管理的基础,是信用销售风险控制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9

①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指本企业给予客户信用所需求的最低标准,通常用客户的信用等级来衡量。如某企业只对信用等级在3级以上的客户提供信用销售,则3级即为信用标准。制订信用标准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②信用条件

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要求客户支付信用销售货款的条件,包括信用限额、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如“3/10,N/30”表示客户如果在10天内付款可按#5@p金额给予3%的折扣,超过10天不在享受折扣,但付款总期限不得超过30天。

③信用限额

信用限额是指根据客户的资信状况所确定的安全性销售的允许最大额度,一般以金额表示。它取决于这样几个方面:客户的偿债能力、客户的偿债意愿、客户的资本、抵押品、经营状况。

④收账政策

通常来说,企业如果采取积极的收账政策,会减少应收账款的投资,减少坏账损失,但是,成本增加;反之,如果采用消极的收账政策,收账费用会减少,但是增加应收账款的投资和坏账损失。收账政策应根据催款所增加的收益与成本做比较后,做出决定。

4.3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结构

有了信用销售的政策和全程信用管理的理念,企业需要建立专门的机构来实现对整个过程的控制。设置时,必须在成本—效益原则的指导下,并根据企业的规模、所处的行业、经济环境等因素采用不同组织形式的信用管理部门。信用管理部门必须完成下列工作:获取信用资料、分析从各种渠道获得的资料、授信、监控客户付款能力的变化、管理和分析应收账款、协助催收逾期账款、委托第三方追索账款、建议或决定采取法律措施。

4.4建立客户信用等级评定

客户信用等级的评估是为了加强信用控制,并为客户分类提供依据。信用等级的评估,以客户的信用履约记录和还款能力为核心,进行量化的评定。客户信用等级每季度根据客户上一季度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评定一次。

信用评估指标分为品质特性评价、信用履约率评价、偿债能力评价、经营能力评价、盈利能力评价5大类共20项,对各项指标设置相应分值。即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评审委员会根据定性指标、定量指标和专家小组的审查评价结果, 10

计算出企业得分高低,将企业信用等级统一分为AAA、AA、A、B、C五个等级(有效期均为一年)。

11

5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措施

5.1企业领导对信用管理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与业务的各个环节,仅仅依靠某一个部门显然是不可行的。这就要求企业领导层对信用风险管理给予高度的重视,从整体上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投入适当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并且要求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加强信用风险防范意识与管理意识。

5.2建立合理的信用管理部门

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须由特定的部门才能完成。完善的信用管理需要企业在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信用进行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需要专业人员从事大量的调查、分析、专业化的管理和控制。因此,企业应建立一个信用管理部门,有效地协调企业的销售目标和财务目标,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科学的制约机制。应将信用管理的职责在信用、销售、财务、采购等各业务部门之间进行科学合理地分工,并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配合。

5.3全面提高信用管理人员的素质

信用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它要求企业领导层、财务人员、销售人员以及客户的共同努力、协调一致,更需要企业中的信用管理人员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技术方法和经验。所以,必须加强对现行企业信用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信用管理的能力和技巧。

5.4实行客户资信管理制度

客户资信管理是信用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要求企业全面收集管理客户信息,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并随时修订、完善,实行资信调查,筛选信用良好的客户。客户资信管理的核心是对客户进行信用分析和信用等级评价。企业可通过客户、工商税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新闻媒体、行业协会等各种合法有效的渠道收集客户的信用信息。

5.5建立内部授信制度

内部授信制度的核心是对客户赊销条件的审查及信用额度控制。授信管理是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工作,在企业根据客户信用等级决定给予信用时,应根据与客户以往的交易记录,履行情况和企业的信用风险政策,由专门的客户审查部门来决定其信用额度。建立健全信用审批流程与标准。企业信用管理部门还应建立 12

一套以信用额度为中心的交易审批制度,真正落实企业的风险管理责任,以防止个别部门或人员利用管理上的薄弱环节谋取私利。

5.6建立客户信用等级评定

客户信用等级的评估是为了加强信用控制,并为客户分类提供依据。信用等级的评估,以客户的信用履约记录和还款能力为核心,进行量化的评定。客户信用等级每季度根据客户上一季度的经营和财务状况评定一次。

结束语

信用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润滑剂,它的产生和发展对于消费者、企业和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完整的现代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并予以坚定不移的监督执行,带给企业的将是防范抵御信用风险能力的显著增强以及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直接提高。同时,应及早在整个社会得到普遍推广实施,全面形成市场互动联动效应,以便从中取得更大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对改善企业信用状况、优化市场信用环境、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所能起到的作用,这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将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吴腾华,吕福来.现代金融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5).

[2] 孙利沿,骆洵.论企业信用风险的管理和控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3,(4).

[3] 文学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7,(10).

[4] 李月华.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事前控制,企业经济,2008,(12).

[5] 韩莉.浅谈企业信用政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3).

[6] 徐志,麻智辉.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及其控制[J].企业经济,2005,(12).

[7] 罗玲.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管理现状及对策[J].特区经济,2007,(5).

[8] 韩建勋,张善轩,王忠.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6).

[9] 杨平波.论企业应收账款信用风险的控制[J].中国锰业;2005,(4).

[10] 张维迎.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7).

[11] 黄晓莉,王富荣.谈企业营销风险管理[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6).

13

致 谢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最后,再次对关心、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