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 读书报告

《活着》是余华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讲述的是主人公福贵悲惨的一生,这是中国式的黑色幽默。主人公福贵本来是一个地主少爷,不过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富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不过最后也是逃脱不了死亡的迫害,福贵在最后亲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亲人,只剩下自己一个活着。

《活着》讲述的是一个人与命运的博弈。命运似乎在捉弄着人,让主人公尝试过拥有一切的因找不到人生意义的活着,也让主人公尝试了失去一切剩下回忆陪伴自己的孤独活着。我想主人公福贵的一生是悲惨的,同时,这样悲惨的一生让主人公找到的不曾发现的人生意义。让活着回到了人本身,回归到人的内心。活着的力量是忍受,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这个时候,可以看见的是,活着包含的是人的幸福、苦难、无聊和平庸,这些大概就是我们人生的一种概括。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在这个所谓物欲横流的社会,人容易失去的是什么?是自我,外面的世界太精彩,对人有太多的诱惑了,面对诱惑人自然会产生占有的欲望,一时不能拥有,就不断的追求,太多的向外追求,所追求的物欲就成了我们追求自我内心的蒙蔽物,内心就会被忽略,人自身就会被忽略。作者余华先生觉得自己写下来的《活着》是一部高贵的作品,我觉得是因为他将人生的载体活着回归到了活着本身,为当下很多找不到活着意义的人提供了明灯。

《活着》当中,主人公福贵还是地主少爷的时候,对人生是没有思考的。福贵每一天都是想着怎样去打发自己的时间。后来这地主少爷就犯了很多富二代的毛病嫖上了、也赌上了。投入到了糜烂的生活当中去,而且还想在这“事业”上光宗耀祖。最后输光了家当,成为了普通的农民,悲惨生活由这样开始。很明显的是,在福贵还是地主少爷的时候,他根本不曾想到,也搞不清楚活着的目的与意义。回到我们当下的现实生活,我们反思自己,清楚活着的目的与意义了吗?很多人同样的是不曾明白的。在我国人口众多的国家当中,竞争自然是激烈的,可能很多时候没有人当面要求你做什么,但我们都似乎很明白的都在做着同样的东西。有人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要能够在这个社会上生活就要懂得里面的潜规则。我们要按着同样的标准去做,从小开始就是小学、中学,然后就是高中、大学,毕业就努力为金钱奋斗,金钱的多少就成了评价人生成功与否的标准。我们都在追求金钱,追求权力,也许是面对生活,让我们不得不变得世俗。人生需要追求,这是没有错的,问题就是我们盲目的追求,用同样的标准用在所有的人身上。人内在的个性呢?人的类本质自由的劳动得到体现了吗?在不抵触社会底线的情况下,我们能够有自己活着成功的标准吗?能够让自我个性得到体现吗?现代人生活压力很大,这压力是什么?我觉得就是社会不成文的价值标准,很多时候社会是在将它里面的标准强加在每一个人身上,在社会,我们面对很多的标准,因为在社会中我们有着很多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都带有它自身的最高标准,我们都在众多标准的压力下活着。个人的目的,个人追求的人生意义在社会标准下不得不被格式化,最后留下的是强制的“共同”的价值追求。

《活着》当中,福贵第一次面对死亡是在被国军部队抓去做壮丁的时候。福贵真正感受到了死亡的可怕性。后来回家了,遇上土地改革,如果是以前的他就会被当作恶霸地主枪毙,不过在赌桌上赢了他的所有财产的龙二就成了替死鬼被枪毙了。福贵在龙二被枪毙后很感概的想:自己是该死却没死,从战场上捡了一条命回来,到了家龙二又成了我的替死鬼,这下就要好好活了。福贵是在自己经历了死亡的可怕性之后,体会到了活着的重要性。回到当下,我们同样也免不了对死亡的反思。死亡是可怕吗?这没有唯一的答案。生活于幸福中的人觉得死亡是可怕的,死亡对美好生活来说是一种毁灭,是对人生的一种最终的否定,死亡了,就意味着消失,意味着一切都与你无关,人懂得拥有,但很难面对失去。拥有的一切都失去

的话,是一种难以承受的折磨。就是同样的原因也许会让死亡变得让人为之心动。一个曾经拥有幸福的人,但突然一切都没有了,留给自己的只有孤独一人面对痛苦,如果这个是一个虔诚的宗教信徒,他可能就会祈祷,不过祈祷只是一种暂时的谎言,最后要直面现实的时候心中的神就不再起作用,直面而来的是对生存的厌倦,死亡就不再是一种剥夺,而是变成了一种解脱,就是我们平常生活中所说的安息。死亡对于绝望的人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活着是一种执着的态度,死亡也可理解为一切的最终解决。

《活着》中,福贵最后是亲手埋葬了自己的所有的亲人。剩下一条老牛陪伴自己度过自己的余生。在作品当中的福贵是何其的平淡的陈说自己的悲惨过去,面对亲人的离去最后只剩下的是回忆。活着包含着幸福、苦难、无聊和平庸,福贵的一生中这四个元素不断的在其中穿插,构成了他的一生。我们好像对幸福都不敏感,不过对自己的苦难,无聊和平庸就无限的去放大。在这一点上,福贵就看得比较透彻,他对自己在艰难时期的生活不会有过多的埋怨,经过死亡的考验之后,他开始珍惜团圆的生活。不过当福贵开始珍惜时,命运却开始剥夺他拥有的短暂的幸福,亲人一个个离开,活着的是自己,亲手埋葬的是幸福。所以,不要当生命只剩下单纯的活着的时候才懂得去珍惜,其实活着就有着生命中很多不能承受之重。人自身的欲望是无休止的,这就跟我们生命之短暂产生了不可磨灭的矛盾,所以要追求的东西太多了,同时懂得珍惜拥有的人太少了。我们很多人都不能承受生命中的苦难、无聊和平庸,总觉得自己获得的不够多,这就很容易忽略了自己身边拥有的一切。《活着》当中福贵在最后感叹自己的人生时说: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这跟我们当下社会的价值观完全是相反的,我们接受的是适者生存的教育,我们鼓说的是力争上游,我们没有退路,我们只有向着物欲不断的前进,拥有多少满足不了我们的心灵,我们总想自己可以获得更多,现在的总不是最好的,自己想要更好的。我们总是忍受着社会价值观的驱使,不知不觉中失去自我,同时不知不觉中失去了自己身边一切宝贵的东西。 《活着》向我们展示的是高贵的生命,这个高贵是指让活着回到了自己本身。在这个很多人都不清楚活着的目的与意义的社会中,活着展现的是一种追求平凡的幸福,但这个平凡的幸福却总是在命运的驱使下与人擦肩而过。社会是给了人很多不同的身份,同时给予不同的身份以不同的最高标准,我们在这社会标准下迷失了自我。死亡对于很多人都很可怕,但对于处于绝望中的人却是最终的解脱,不是宣传死亡,是我们要懂得直面死亡。生命很短暂,人生有太多的追求,我们总是不满足,从而总是会忽略了身边珍贵的东西,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最终只会赔了自己的命,不是宣传颓废思想而是想让人人都懂得去珍惜拥有的,幸福很简单,懂得珍惜就是!

 

第二篇:好好活着

龙源期刊网 .cn

好好活着

作者:刘 墉

来源:《课外阅读》20xx年第01期

大热天,禅院里的花被晒焦了。

“天哪!快浇点水吧!”小和尚喊着,接着去提了桶水来。

“别急,”老和尚说,“现在太阳大,一冷一热,非死不可,等晚一点再浇。”

傍晚,那盆花已经成了干菜的样子。

“不早浇……”小和尚咕咕哝哝地说,“一定已经死透了,怎么浇也活不了。”

“少啰嗦,浇。”老和尚骂。

水浇下去,没多久,已经垂下去的花,居然全站了起来,而且生意盎然。

“天哪!”小和尚喊,“它们可真厉害,憋在那儿,撑着不死。”

“胡说,”老和尚骂,“不是撑着不死,是好好活着。”

“这有什么不同呢?”小和尚低着头。

“当然不同,”老和尚拍拍小和尚,“我问你,我今年八十多了,我是撑着不死,还是好好活着?”

晚课完了,老和尚把小和尚叫到面前问:“怎么样,想通了吗?”

“没有。”小和尚还低着头。

老和尚敲了小和尚一下:“笨哪,一天到晚怕死的人,是撑着不死;每天都向前看的人,是好好活着。得一天寿命,就要好好过一天。那些活着的时候天天为了怕死而拜佛烧香,希望死后能成佛的,绝对成不了佛。”

老和尚笑笑,“他今生能好好过,都没好好过,老天何必给他死后更好的日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