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调研报告

六年级学生学习数学习惯调研报告

        [摘要]本报告以我们学校六年级学生及家长为对象,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了不同年级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具体就读题审题习惯、书写习惯、思维习惯、预复习习惯等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这四个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表明当前中高年级小学生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尚未养成。  

       [关键词] 小学生    学习习惯   调查与分析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习惯的过程。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孔子云:“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  

       一、调查目的  

       培根曾经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习惯伴随、影响着每一个人,并在人生道路上显示出巨大的力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要求。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只追求学生表面上学习的热闹,而忽视了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能力,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新任务。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研究数学学习习惯的形成特征及其培养方法,尤其是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形成及培养,对于推进数学素质教育的进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因此,我就设计了关于数学学习习惯的调查问卷,以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这些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情况,为研究对策提供依据。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内容  

1、调查对象:六年级学生及家长。  

2、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法。  

3、调查内容:“学生数学学习习惯”调查问卷,分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两部分。由课题组成员完成问卷设计,其中学生问卷中设置了读题审题习惯、书写习惯、思维习惯、预复习习惯等四方面内容。这些内容是课题组通过观察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分析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确定的。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读题审题习惯表现:  附表1-1     读题次数情况调查     

从附表1—1可看出:绝大多数学生做题时只读1-2遍,并且越到高年级越突出。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反复把题默读几遍,认真、仔细、全面地、逐字逐句、逐符号的读题,边读边思考。通过读题弄清题里说的是什么,弄清题里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在低年级,要求在读题时用手指指着所读的部分,手眼合一。

附表1-2     审题能力情况调查  

 附表1-3    家长反馈情况调查   

从附表1-2和1-3可看出:学生的审题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审题,既是一种学习能力,也是一种学习习惯。相信很多老师都会发现,每次考试后要求学生分析错题的原因,都会看到学生写在试卷上的几个字“粗心大意”。学生出错的原因难道全归于粗心吗?其实我们老师都意识到,学生做题出错并非都是粗心,而是学生没有掌握好审题的技巧和方法。不少同学在审题这一关容易出问题,不是漏看,就是错看,或没能理解题目的真实含义就下笔,往往一看就做,一做就错。学生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就急于动笔了,因为他们感觉这是平时见过的问题。而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已经发生改变。审题不过关说到底就是方法、习惯不过关。因此,我们就应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                                                                              2、书写习惯表现  附表2-1     卷面书写情况调查     

从附表2—1可看出:有38.24%的学生认为卷面工整无所谓,导致的后果将是:字迹潦草,书写速度也相对加快,于是思考问题不全面,笔误也会增加。长此以往,学生养成粗心的习惯,错误率就会增加,从而导致数学成绩下降。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第一,学生和教师普遍重视语文学习中汉字的端正书写,而对于数学中数字的书写虽有提醒但要求并不严格,很少像汉字一样进行专门的训练。第二,教师在批改时,只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答案的正误。至于字迹的端正则只在做课堂作业时,提醒一番。第三,教师没有经常的督促,他们便会渐渐忽视,导致作业潦草。  

附表2-2     打草稿习惯情况调查 

从附表2—2可看出:学生打草稿的习惯较好,但仍有待改进。从调查看,有8.82%的学生在桌子上打草稿,23.52%的学生写在其他课本上,这些行为表现,实在令人担忧。 

  3、预复习习惯的表现  

附表3-1     预习习惯情况调查  

附表3-2    复习习惯情况调查  

       从附表3-1和3-2可看出:主动预习的学生非常少,大多数学生偶尔预习。预习可以提高学生课堂上听讲的效率,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据调查所知,绝大多数的小学生没有课前预习新课的习惯,教师也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预习的习惯,新课上完了,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预习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困难在哪里,带着问题上课,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所以我们要注意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新课的习惯。教学实践表明,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课后还会忘记。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除了预习外还要注意及时复习,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所以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做好及时复习、单元复习、学期复习等,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这样才会提高学习效率。  

四、对策与思考:  

       1、结论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好坏其实取决于学生所处的学习氛围和对他们的学习要求。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较好,学习热情高,兴趣浓,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从而把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转化为一种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而另一部分学生的习惯较差,具体表现在:课前不能做到主动预习,课后不能主动地进行复习;书写潦草,不注重卷面的工整;思维能力有限;家庭环境差,父母大多外出务工,不能督促、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导致有些学生家庭作业拖拉,质量差。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学生自控能力较差,不能养成持之以恒的良好学习习惯。  

       2、科学认识  

       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看,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要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提高学生学业成绩有着特殊意义,而且对将来的工作、学习、生活都有积极的影响,更是树立终生学习的重要基础。  

       3、策略提示  

       课题组经过调查分析后,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拟订了相应的措施。认为要改变学生不良习惯,应该在实际操作中对各类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首先为学生的学习引路,设疑和指点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严谨自学的良好品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一种自觉行为,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4、调查后的思考:  

       (1)、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形成与否怎样进行界定与评价?  

       通过本次调查我认为,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来培养学生的一些良好的习惯只是教学的初步目标和一些可视化的内容,关键是培养一种意识。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能力,使他们具备终身发展和进行知识“再创造”的可能性,为其今后走上社会作好准备。  

       (2)、结合课程改革怎样更有效地改进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要不断思考,如何进一步改革课堂教学行为,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只有坚持不懈地注重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人才,才能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真谛。

 

第二篇:浅论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浅析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所属系别、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研究方向:

摘要:

本文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指出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中存在的不良习惯,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从常规性、创造性和互助性三个方面对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进行了分别论述,并对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时应注意的事项提出了几点建议。旨在在当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下,为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1 前言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 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与环境和教育密切相关,习惯与智力不同,它与遗传无关,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培养下才形成的一种活动倾向,习惯的培养是学生的一种自觉的行为,同时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可执行的教学任务。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使其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1.1选题依据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小学让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行为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学会学习,掌握学法。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就应充分地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并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

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也是人生

学习数学知识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养成他们勤于学习、善于钻研、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热爱, 让他们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善于积极思考,善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可以增强学生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终身学习以及今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本文以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习惯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人工查阅与网上查阅的方式查阅了成功学、心理学、教育学、课程与教 学论的书籍,90年代(国外80年代)以来有关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等方面论文近50余篇。全面的了解了本课题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确定本研究的基本框架。通过对《自然辩证法》、《普通逻辑》和《数学科学研究方法》等专业书籍的研究学习,掌握了理论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和研究设计、研究手段为本课题的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基础。

2.2.2专家访谈法

对青海省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采取面谈和电话访谈两种方式进行访谈。对论文的框架结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等问题向他们进行咨询,认真听取专家建议,并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实施。

2.2.2逻辑分析法

对于一种学习习惯的研究,一般是由推理、归纳和演绎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对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也是如此。通过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来探讨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

2.3 研究的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学习习惯的内涵 学习习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学习习惯是指学习者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的动作行为。学习习惯不能依靠学生自身去形成,而应该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方法相互磨合,逐渐培养而成。

学习习惯包括以下几种: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课堂学习的习惯,包含专心听课,练后反思,观察,合作研究等习惯;课后认真及时复习的习惯,包括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积极思考,阅读自学,总结归纳等习惯。以上学习习惯共分为三类,即课前,课堂,课后,每一类中学习习惯被再细分。其中课后的习惯,还可以对其进行延伸,它包括:爱惜时间、定时定量、用参考书、课外阅读、课外活动、资料积累、诗文背诵、学思结合、检验学法、学习卫生等。

3.2不良学习习惯的内容

目前,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良习惯主要有:上课前不会预习;上课时精神不集中,不愿动脑;做作业时粗心大意、经常出错;做好作业不会自

浅论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己检查;还有一些学生字迹潦草,书写格式也不规范;平时不会预习和系统性的复习;考试只关心分数,不会分析失误的原因,等等。

3.3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及培养途径

3.3.1常规性学习习惯及培养途径

3.3.1课前预习的习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前提。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就可以了解课堂上将要学习的内容,可以在不懂的地方画上记号,也可以尝试做一两道题,看哪里有困难,等等。上课时,学生就可带着问题投入新课的学习,上课就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对于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3.3.2专心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专心听讲一是要在课堂上集中精力,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和指导,要听懂新的知识点,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弄清概念、公式、法则的来龙去脉,仔细观察教师的演示和板书,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二是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们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判和必要的补充。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上课专心倾听包括看、听、想、做等四个方面。看:就是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听:就是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想:就是想所学的内容,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做:就是动手操作学具和做练习。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听课时,思想不要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作好练习。

3.3.3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是巩固知识、形成知识技能的主要手段。学生的作业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小学生要从小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和仔细运算、验算的习惯,当天作业当天完成,不要过多依赖家长完成作业,更不要照抄其他同学的作业。

3.3.4工整书写的习惯

俗话说“字如其人”,因为写字的好处不仅仅在于“实用”,其更大的意 义在于练习写字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 的过程。我校自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就将书法列为了一门重要的课程。在数学 学科,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作业书写提出了一定的要求:(1)作业本封面上应写明年级(班)、学生姓名、“第几本”,封面和封底都需保持清洁,最好包书壳。

(2)作业本写字迹要端正、清楚、整齐。(3)每次作业开始都要写上“练习几”及题号,每道习题要按课本顺序书写以便检查。(4)作业中的直线要求用直尺画。

(5)作业中遇到两步以上运算题,一般要用“递等式”书写。(6)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书写美观、工整是学生的基本功。做数学作业一般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竖式计算时要用尺子画等号线。对于作业的书写情况,教师要经常讲评,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

3.3.5仔细阅读的习惯

看清题目,仔细阅读,对审清题意,抓住问题的关键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应该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首先,根据不同的年级采取不同的方法,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读课本。其次,要培养学生根据题意独立阅读课本的习惯。有些学生常依赖教师读题和提示,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再次,要求学生养成课前和课后阅读的好习惯。学生在读课本时教师一定要要求学生做到“三动”即动脑、动笔和动嘴。读题时要让学生积极的动脑思考题目的关键部分,动笔圈画出题目的关键词语,动嘴读出题目的主要条件和问题,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题目意义的理解。除了指导学生读课本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在阅读课外书的同时,发现课外书中以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3.6认真对待考试的习惯

考试可以及时了解、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还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经常在学生考试之后,分析试卷会发现,几乎每次考试,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本不该错的题目却做错了,不该丢的分却丢了。于是,总是责怪学生粗心大意,考试不认真。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考试习惯,减少非智力因素的扣分呢?

要有慎重的考试态度。无论哪一种考试,或单元测试或期中期末考试,都要让学生明白,认真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考试取得成功的关键。

3.4创造性学习习惯及培养途径

3.4.1勤于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考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善于动脑、勤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才能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生的发现、发明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善于提出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通过“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等,启发和诱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不怕出错,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习惯。这样的学习活动,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4.2敢于创新的习惯

回顾我们的教学,不难发现,很多时候教师往往是“搭梯子让学生爬”。唯恐学生会“摔”着。凡是学生容易出错之处,教师都会有意无意地提醒学生要绕过那道“坎”,好端端的尝试机会就失去了。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不去尝试,就不会有创新.而在美国。教师对学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Try(试一试)”。他们鼓励学生大胆去尝试,从来不怕学生犯错误。学生只有敢想、敢试,思维才会开放,才能主动地去探究,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因此,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敢于尝试创新的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尽量做到舒展学生的个性,让想象、尝试和创新成为数学课堂的主旋律。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智慧,对教学中产生的困惑或争议,要鼓励学生对问题做出大胆的猜想和尝试,甚至是奇思妙想和不合常规的尝试。

3.4.3善于质疑的习惯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难,是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就是因为想“苹果为什么会往下落”这一问题,并进行长时间的研究,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一项发明都是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才取得的成就。疑是思之源。 质疑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创新的基础,善

于质疑的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每个孩子未上学前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有着问不完的问题,可进入学校后,就变得没有问题了,这一现象不得不令我们重视。数学教学,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固然重要。而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的习惯更加重要。教学要保护好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学会提出问题。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经常设计“自由提问”环节,鼓励学生变换角度,多提问题,相互自由解答疑问、解决问题。学生只有不断地提出问题,才能促使他们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学习,有效地促使思维能力螺旋上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3.4.4勤于反思的习惯

所谓反思,是指对自己思维和学习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是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数学作为一门思维训练的重要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总结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最好的反思。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经常总结,促使他们自觉反思的习惯。具体做法有:(1)让学生经常总结整节课的学习活动。总结的内容可以是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或学习表现,可以是同伴的学习行为或教师的教学行为,这不仅对自己学好数学有帮助,对教师的教和学伴的学也会有一定的帮助。也可以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与以前的哪些知识有联系,这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构建。(2)让学生总结自己一阶段以来的学习状况。反思自己在学习上所取得的成绩,激发学习的乐趣。反思存在的不足或困惑;反思犯错的原因,及时调整学习状态,及时纠正错误,便于今后学习的提高。 (3)让学生对做错的题及时进行反思。或许学生能很快的就找到错误原因,或许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从混沌转为清晰了。数学教学只有注重培养孩子经常总结反思的习惯,他们今后在工作中才会及时总结,分析原因,取长补短,立足于竞争的不败之地。

3.4.5严密谨慎的习惯

因计算疏忽导致悲剧上演的实例也很多,如美国的“航行者一号”,在起飞不到4分钟就坠入大西洋,就是因为输入计算机时漏掉了一个负数的负号。无论科研还是生活中,有时缺少严密的推理或出现小小的失误,就会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可见严密和谨慎是很重要的.我们要利用数学学科的独特性质——严谨性。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概括与解决问题的严密性和计算谨慎的习惯。平时的数学教

学中,对于每一个公式的得出、每一个概念的形成,都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推理得出,或通过严密概括得到,绝不是靠猜想就站得住脚的,要让学生从小就养成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式。对于学生在计算时出现的错误,千万不要为了省时省事而草草了事,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己花精力去解决,弄清错误原因。只有从小养成计算谨慎的习惯,才能成为一名做事细心的人。

3.4.6乐于实践的习惯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正处在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因此,必须重视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实践习惯,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讲一讲来获取新知[2]。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这个问题就可以通过动手操作自制的活动角,边操作、边观察、边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就能使学生养成手脑结合,乐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3.5互助性学习习惯及培养途径

互助性学习是新时期小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沟通交流能力、团队观念和创新意识。教师要经常性地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环节,让学生按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与同伴沟通,与他人分享,相互尊重.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课前共同预习、课堂合作实验、共同操作、相互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积极开展互助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学会评判他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他人的意见。每一次互助性学习,学生都要积极参与,相互学习,相互促进,逐渐养成习惯,以便解决数学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不断取得共同进步。除了同学之间的互助学习外,教.教师要不时地融入到各个群体中去,扮演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一角色。这样长期坚持,学生不仅具备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的品质,集体的凝聚力、荣誉感也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是学好数学最

基本的保证,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也是人生学习数学知识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养成他们勤于学习、善于钻研、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热爱,让他们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善于积极思考,善于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广大数学教师只有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平时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学生的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的能力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才能使学生具备立足于未来未知社会发展的资本。

4.2建议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从思想上进行“软着陆”,又需要从行为上进行“硬加工”,既需要指导,也需要训练,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付出很大的努力,在教学中坚持严格训练和培养,同时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当前新形势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才能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科学、协调、全面地发展。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4.2.1给予学生提供良好习惯养成的条件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涉世较浅,对于许多大道理他们或许不能够明白。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因此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完全靠他们自主能力难以实现。他们正处理接触数学知识的初级阶段,因此需要数学教师作出正确的引导。教师要在习惯养成上为他们提供方便。在相应的时间内教师应当指导他们应该 怎么做,怎么去完成,通过教师的监督与提醒,逐渐养成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的进行学习。

4.2.2及时纠正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对今后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十分不利,不但可以使得他们在学习道路上事倍功半,而且还容易使得他们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学习习惯首先是一种“自动倾向”,因此它与学生个体的心理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每一阶段有其特定的特征。但是人的心理发展存在一定的关键期,如果错过这个时期或缺乏适当的条件,这种机

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对后期的发展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如3岁~5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8岁~12岁是儿童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等。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大都在8岁~12岁,正处在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其个体心理发展还未定型,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也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对于小学生后进生而言,其学习习惯可能存在各种问题,如课前不预习,上课不听讲,不注意反思,课后不及时复习等。但是他们的心理发展处于可塑期,因此应及时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矫正他们不良学习习惯,以达到从小塑造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目的。

4.2.3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学好”,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里面我们还要多多的更新教学理念,开设崭新的、完善的教学工作,笔者在出题方法上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应当在疑问上开设障碍,激发学生的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学习知识的前提,只有起疑才可以打开知识的宝库,进而带动思维发展。教师要适当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好是从学生的好奇心入手。把握学生注意力集中在一个问题点的时机,适当的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更近一步了解数学知识的概念。

其次,问题要“巧”,且要留“香”。教学中要求精心设计课堂问题,开始发出悬念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唤起他们兴趣与记忆;在课堂的尾声问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可以为下一次的教学做铺垫,而且让在学生思考问题的答案同时,做好预习和复习的课后工作,对知识点的衔接很有帮助。如在教“小数乘法”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三个相同的小数,然后提出如下问题“:上学期我们学了小数的加减法,那么这几个小数的得数是多少呢?”学生回答后,还可以去掉所有的小数点问:“我们可不可以在这三个相同的整数中,随便取一个乘以三呢?“可以” 学生回答,再问:“这个数带上小数点怎么办呢?”,教师随后就可以带出主题“: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下小数的乘法”??课堂最后,教师可以提问: “小数的乘法原来是这样的,那除法呢?后面的小数可能会无限长哦!为什么呢?下节课老师再告诉大家谜底吧!”。在这样知识点串联且带出悬念,如此提问是在学生巩固本文知识的基础上,再次发起探索新知的“悬念”。

再次,问题要变化多端,实行隐性纠错。小学阶段正好是学生个性思维逐

渐形成的阶段。小学生的求新欲是非常强烈的,所以教师必须在教学上创新,从而保持学生的学习欲望,有效的使小学教育“保鲜”。在学生尝试新事物的同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映,隐藏性的提示学生错误,防止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致谢

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XX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两年多来,XX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大学生活的各位同学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

参考文献

[1]王为持.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规学习习惯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7,(50):38. [2]王军虎.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2,(7):39-40. [3]周小勇.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J].小学生·教学实践,2009,(1):25. [4]李光树.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彭丽梅.浅谈初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的培养[J].保山师专学报,2005,24.

[6]刘丹.初中数学后进生与优等生数学学习兴趣与习惯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

[7]李涛.论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习惯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9,(07).

[8]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9]Linda Campbell,Bruce Campbell,Dee Di ckinson.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10]李再湘.中学理科教师科研论文导写[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1]彭丽梅.浅谈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的培养[J].保山师专学报,2005(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