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报告——西北行

大西北之行

在20xx年5月30日我们结束了为期12天的西北考察之行,这次考察是以陕西省的西安和甘肃省的敦煌为主。

5月19日我们开始了我们考察之行,满怀激动我们随着火车驶向了我们的第一站——西安。西安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下了火车首先引入眼帘的就是著名的古城墙 ,不仅如此西安还是著名的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如今这座城市也成为我们考察的起点。

我们的第一站的是永乐宫,位于山西芮城县城北,建在原西周的古魏国都城遗址上。这是一处在国内外得有影响的古建筑,它以壁画艺术闻名天下。这里的壁画,是中国现存壁画艺术的瑰宝,可与敦煌壁画媲美。它主要分为龙虎殿、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等,我们参观了其中的三清殿、纯阳殿以及重阳殿。

三清殿为永乐宫的主殿,以南墙的青龙、白虎星君为前导,分别画出天帝、王母等28位主神。画面上的武将骁勇剽悍,力士威武豪放,玉女天姿端立。这人物繁杂的画面表述了众神朝拜的原始天尊的场景,因此被称为“朝元图”。

纯阳殿,是为奉祀吕洞宾而建。纯阳殿内的壁画绘制了吕洞宾从诞生起至“得道成仙”和“普渡众生游戏人间”的神话连环画故事。 重阳殿,是为供奉道教全真派首领王重阳及其弟子“七真人”的殿宇。殿内出采用连环画形式描述了王重阳从降生到得道度化“七真人”成道的故事。

我们在学习工笔画时也临摹过一些壁画,那时我们临摹的都是书本上的印刷品。虽然那些也很精美,但当我们看到这些货真价实的壁画时还是忍不住感叹壁画的绚丽壮阔,精美绝伦。整个画面,气势不凡,场面浩大,人物丰富,衣着服饰变化多样,线条精美。画面中人物的表情也各有不同,表现了他们不同的人物个性。画家高深的画技也让我们佩服不已,在他们的笔下每根线条都魅力十足,最令人惊叹的是每根线条即使是两三米长的线都几乎找不出接点,仿佛是一笔而成,这应该就是老师所讲的“灌气”吧。

永乐宫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元代宫殿和壁画的重要价值,它作为一家“历史”比较“悠久”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形成了一种新的魅力。数十年来,这里只投资、只保护、只扩建,而没有一点点的破坏,单从那些颇有年代的树木花草来看,也很让人心醉的。

次日,我们参观了秦始皇陵地宫和清兵马俑。秦始皇陵地宫是指秦始皇的地下陵墓,是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很遗憾这只是秦始皇陵的大概模型,因为真正的皇陵机关重重,我们的现代科技水平还很有限,为了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及历史文物的遗产的保护,所以在近五十年里我们无法对真正的皇陵进行研究。

与地宫相比较,秦兵马俑的气势磅礴更让人惊叹。秦兵马俑是在 1974 年3 月,陕西省临潼秦始皇陵东侧的西杨村村民在挖井时偶然发现的一个奇迹,经过考古工作人员的精心发掘,一个重大的历史遗存横空出世,随即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它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十世纪考古史的最为壮观的发现”,这便是闻名遐迩的秦始皇兵

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也是最大的,坑里有8000多个兵马俑,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过洞中。

千人千面的逼真写实兵马俑从造型艺术角度上,追求的一种高度的写实性风格,秦俑将士无论是从形体比例、面部结构还是神态仪容都十分准确生动。秦兵马俑的写实并不只是简单地按照现实摹刻下来,而是经过了艺术的处理。不同的人物外形,不同的官阶,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精神面貌,如此这些都体现在了秦俑的身上,可见它的造型刻画不仅实现“形似”而且还达到“神似”。秦俑以头部的刻画最为精致,有的眉宇凝聚,端庄肃穆;有的面庞清秀,微微含笑;有的带有皱纹,一脸老成,通过对面部的精心刻画将秦军的各种人物表现得生动万分。秦俑的传神特征还通过艺术的夸提炼表现,它的刻画不是追求细枝末节,而是抓住了关键的部位进行艺术处理。比如说,将眉毛加粗加厚使脸部更有体积感,胡子处理成飞动或翻卷状,虽然与现实不符,但是却更突出了人物的性格。

秦兵马俑艺术的青铜遗韵在秦陵兵马俑庞大的俑群中,人物的面部表情是很丰富的,人物的动作也是各具姿态的,虽然这些俑存在着很多细节上的不同,但是给人的总体感觉却有一种都一样的感觉。不管是在整个俑阵中看,还是一件件地单独看都有一种人物形象差不多

的视觉效果。

告别了西安,我们向着下一站甘肃前进。我们首先到达的是甘肃的天水市,麦积山石窟则是我们来此处的主要目的地。麦积山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馆”,其它三窟为: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和敦煌莫高窟。

整个麦积山石窟是以泥塑为主。泥塑可以降低成本,但必须要有适当的气候条件,如果下雨比较多,天气气候潮湿,泥塑的石窟很难保留千年以上,只有在气候干燥,雨水比较少,而且很少有雾的地方,泥塑的石窟才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令人可气的是人们并不珍惜这些遗留下来的艺术文物,许多尊贵的佛像都已遭到了人为的严重的破坏,我不由得对这些毁坏文物的愚昧之人格外痛恨。

麦积山是因形如农家麦垛而得名,山崖拔地而起,高达142米,崖阁、摩窟、摩崖龛、山楼、走廊多凌空凿于20~7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据记载,当年开凿石窟时,从下堆积木材,堆到高处,然后施工,营造一层,木材拆除一层,直到山脚。故当地流传有“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民谣。

站在麦积山脚下,很难不被古人的智慧所折服,最令人敬佩的就是位于山东侧的“西方三圣”雕塑。中间的阿弥陀佛长13米,威严壮观,神形兼备,琉璃做的眼睛炯炯有神,衣服上的褶皱做得细致入微,因为在和泥时加入了发丝等材料,使得佛像看起来光滑细嫩,像真的一样。很难想象在没有任何现代科技以及保护措施下,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在这险峻的环境下完成如此精美的雕塑。 这些雕像不但形象逼

真,就连他们的衣褶都让人衣服的柔软,并且这些衣服的花纹以及他们佩戴的的装饰都相当的细腻精致。让人有一种忍不住想抚摸的冲动,但为了保护文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注重文明礼仪,不能违反相关规定。

在离开天水前,我们还逛了一下伏羲庙。 伏羲庙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伏羲为三皇之首,所以也被称为“太昊”。顾名思义,伏羲庙当然就是记载了伏羲做出的的伟大贡献。讲述了他和女娲造就了人类世界;教会人类用兽皮缝制衣服,抵御寒冷,; 教会人类织绳作网用于渔猎,还教人类怎样驯养野兽。他不仅提高了人类应对大自然的生存能力,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当时人类的生产能力。

离开了伏羲庙,我们又踏上了我们西行的脚步,终于来到了我们梦寐以求的地方——敦煌。初到敦煌心中就满怀惊讶,才发现这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浑浊,并不是那种一阵风袭来就黄沙漫天飞的场景。相反,这里很安静、很干净,而且文化艺术氛围非常好。下午我们安顿好行李,缓解了疲劳,就来到了鸣沙山。鸣沙山是中国最美五大沙漠之一 ,因为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见沙漠与清泉相伴为邻的奇景,可惜的是这则与沙漠为伴,酷似月牙的月牙泉,曾因某原因断流了,如今的月牙泉是后期人工修葺的。

游鸣沙山的首选项目就是登山,但要登上山顶,还真不容易。踩在柔软的细沙上好像踩在棉花堆里,软绵绵的使不上劲,深一脚浅一脚的,累的呼呼直喘。艰难的爬上一个山头,途中不知歇了多少回。站在山顶上欣赏鸣沙山又是一种风景,一座座沙峰尤如大海中的波涛

气势磅礴,延绵的沙浪宛如海面泛起的涟漪,萦回涡旋。极目远眺,山底下的人显得那么渺小,整个景区尽收眼底。常言道上山容易下山难,可是在这里倒个了,下山变得很容易。因为可以直接坐在沙子上往下滑或者滚下去,不仅有趣还很刺激,还可以连跑带走下山,由于沙子是软的,好像腾空驾雾一般,飘飘欲仙。现在才知道原来沙漠还可以这样玩,我们在沙漠中可以如此的快乐。到了傍晚,我们坐在沙漠中欣赏日后,感受着大自然魅力, 深陷在这美景之中。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这个笼罩着神秘色彩的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毋庸置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瑰宝。据讲解的导游介绍,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艺术融合了世界四大文明之三,即古中国,古印度,古波斯文明,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距古丝绸之路仅十公里,故而能够吸收古商道上各国商人带来的异域文化,这也是敦煌莫高窟延续千年,生息不止的重要原因。

壁画是敦煌莫高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这里的壁画与麦积山石窟的壁画绘制方法相似,都有其独特的绘制工艺,当时的工匠先将石壁凿平,再在其上涂抹二层三层草泥,抹上石膏,然后,布局、起稿,用有机和天然矿物颜料涂色、定形,一步一步完成壁画形象的绘画。这些精美绝伦的壁画背后有着如此繁琐的工序,很难想象那九层佛楼里巨大的坐佛以及148窟的卧佛是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才能有我们如今看的生动形象,气势磅礴。敦煌壁画不同时期人物形象有不同审美风格,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以佛教人物和历经变故为主题。而且,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富有质感。

在众多石窟中印象最深的是立于释迦牟尼佛两侧的阿难和迦叶。一个是满面笑容,略带顽皮的美男子;另一个却是满面愁容,一副悲苦的苦行僧。同是修行者,所思、所想、所念,却是大有不同,所经历的人生也各有千秋。

我们最后参观的是藏经阁,讲解员告诉我们这个窟是在光绪二十六年被王道士偶然发现的。洞内藏有珍贵写经、文书和文物四万多件,此后莫高窟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同时也引来了无数掠夺者,很快这些珍贵文物就所剩无几。听到这我一直在想,假如王道士当初没有发现这里,或者当时的政府、朝廷早一点意识到这些文物的重要性,那这些文物会不会还在中国……

在敦煌的最后一天,我们去了敦煌博物,欣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以及名人画作。紧接着我们又在火车上度过了漫长的一夜回到了我们的西安,而我们的考察之行也已西安历史博物馆作为最后的结束。

我们的考察以西安作为起点,又以西安作为了终点,也算是有始有终吧。我们在考察中收获到了丰富的知识,也获得了无限的快乐。在这次西北之行中我们看到了古人高深的智慧,也体会了自然的神奇魅力。我想从此以后我们应该很难在经历这样的活动,而这次的西北行也将在每个人的心里留下永远的记忆!

 

第二篇:川西北之行考察报告

川西北之行考察报告

10月份的30号,学校组织我们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川西北实习考察。

从长沙开往成都的火车总路程是1407公里,将近20个小时。如果是一个人坐这么长时间的火车,一定闷死了。还好是和同学一起,那么长那么久的路程时间也就没有那么长了。

早上11点钟左右,我们终于到达了成都东站,这是个新修的站,所以干净整洁又明亮,只是从下车的站台走上地面时非常的不便,那一道长长的楼梯对我们这些人而言就如同一条“天路”,难以攀登。但是在叹息了许久之后还是决定自己把沉重的行李箱搬上去,就当是个锻炼。所以对这条楼梯的建议就是要不修个滑坡,要不就建电梯,这样会方便一点,试想,在成都这样一个大都市,当人山人海的客流在面对这条楼梯时顿在它面前个几秒,说不定就会造成拥堵,给公共安全带来很大的不便。

到达地面,终于可以好好观察一下这个新修的火车站了,火车站的主体建筑运用了在成都出土的文物遗址三星堆的图腾形象,主体建筑单独看上去很漂亮,可再融合周边的环境来看时又显得有点不协调,但不管怎么说,这个火车站还是给我带来了好感,因为它不仅体现了蜀地的文化,又和国内大多数的很现代化火车站区别了开来,我不太喜欢那种冷冰冰的现代感。

成都

在历史上,成都是三国中的蜀国所在地,出了很多的文丞武将,因此有很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又因为接连出土了三星堆和金沙遗址,更是在国内的考古界名声大噪,这两个遗址的发掘出土让人们对蜀地的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知道了原来这里还曾有过这样一段神秘而又辉煌的历史。

成都又称蓉城,一下子就让人想象到这里应该是繁花盛开,充满诗情画意的一个城市。 然后当怀着这样印象的我们真正踏入成都这座城市时,之前那些美好印象被阴沉的天空,络绎不绝的车辆还有川流不息的人群给抹得干干净净。

早就耳闻成都的小吃非常有名,可能是因为我们住的地方太过边缘,有再加上阴雨连绵的天气不便于出门,所以硬是没吃到传说中非常好吃的成都小吃。我们就近在旅馆附近吃了一些填饱肚子的米饭面食,按理说对于饥肠辘辘的我们来说,不管什么食物都应该能吃下,但是我们每个人吃完之后都是大吐苦水,抱怨做象难看,味道不好,色香味没有一样合格,于是发出感叹,如果这样的店子开到我们那里简直是一点竞争力也没有。

导游和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些可以去参观的景点,例如宽窄巷子啦,老师说这里的旧房改造很值得一看;欢乐谷啦,可以好好的去玩一玩;还有司机大叔推荐的莲花池商品市场,他说那里的衣服便宜实惠不比市中心的差。其中有一个地方被很多人说到过,我也对它的名字早有耳闻,觉得名字很好听,锦里。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就把它当做了目的地向它出发。

第一次乘坐地铁在黑黝黝的地下穿行,想着觉得很可怕,这都是看多了恐怖片和爆炸袭击新闻的后遗症,但是不得不说,地铁真是个不错的交通工具,行驶速度很快。

到了锦里之后才知道,原来是条仿古商业街,这条街里的人口密度是外面的几倍,原以为在大街上看到的人流量已经到了让我吃惊的地步,想不到这里面更甚,我们一大堆人很快被来来往往的人冲散,谁也找不到谁,街里有店子,也有很有特色的摊子,有吹糖人的,有编草帽的,有做剪纸的,有画糖人的,更多的是卖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和纪念品,看到精美的三国人物卡通陶瓷都有想把它们带回家的冲动。店子则大多数都是卖小吃的,虽是小吃可一点都不便宜,望着广告上面的列的价格就想让人流泪。

走着走着看到了一个小门洞,随意一看上面写的居然是“诸葛庐”,就是唐朝诗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曾提到的那个,有点吃惊,但随后一想或许是后人伪造的吧,也就不吃惊

了。又走走停停看见武侯祠居然就在这里,看地图的时候还以为离得很远呢。

只是一条街很快就游荡完了,下午还有那么长的时间,于是就决定去动物园,想去看看心仪已久的大熊猫。

话说由于人生地不熟,我们一路上走了很多冤枉路,走的脚趾头都发肿了才终于到了动物园。我们抓紧时间一个一个的观看这些被人类囚禁起来的可怜动物——或许不是那么绝对,里面说不定还有被人好心救助的动物,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当我看到这些动物的时候我一点也不开心,或许动物有些动作会逗得一些游客哈哈大笑,我看到了却只觉得可悲。动物和人都是这个星球的生命,本应该平等的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可是人类的足迹已快占领整个地球,让动物没有栖身之地,而动物的减少甚至灭亡对人类是没有一点好处的,同为生物,彼此都是环环相扣,这个地球,少了那些动物会带来不好的影响,但是如果少了人类的话,一定是会带来好的作用的,我想。大熊猫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样安逸的坐在草地上啃啃竹子发发呆,而是囚禁在牢门里,暴躁的摇门或是忧郁的软坐在地面上,一动不动。其他的动物也类似,不是狂躁就是安静的躲在角落。只有鹿、羊类动物会好一点,还有活动的空间。

隔天本是想去省博物馆或市博物馆瞧瞧的,我对闹市中心,商业区这些的没兴趣,觉得只有历史博物馆才是一个城市真正的灵魂。也是去每个城市最应该去的地方。

然而,运气是一如既往的背时,那天下了雨,外出不方便,然后就是至始至终都没有找到历史博物馆,一路上又是不停地走啊,问啊,每次都是好像有点苗头了又找不到方向了,谁叫我们都是路痴类。最后问到一个老大爷,他告诉我们博物馆在维修,不如去三星堆或是金沙遗址,我们听信了,考虑到三星堆实在太过遥远,于是改目的地为金沙,当然,又走了不少路。这时运气突然转好了,和四川大学的研究生一起进了门,省了门票费。

遗址博物馆的主体建筑物是斜坡型,贴的中黄色原石墙砖,除了主体建筑,博物馆还栽种了很多花草树木,虽是深秋,可依然是绿意盎然。整个建筑设计既有创意又和周围的环境融合的很好。

馆内分三层,底部的是考古发掘基地,上面的两层是文物展示厅。厅内灯光十分昏暗,只在展品周围打了比较明显的光,让你可以自己观看。采用黑色的细铁丝编成的帘子做隔档,使得帘子对面的展品若隐若现,这种幽暗的气氛对于博物馆内所展示的文物,属于远古时代的神圣祭品的那种神秘氛围衬托的很好。

在我看来,这个博物馆的设计有很多让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都江堰

在这里只做了短暂的停留,并没能仔细的观看这个使用了几千年的水利工程。深深觉得学水利工程的人应该来这里朝拜,看看2000多年前的古人是如何建造了这样一个使用寿命这么长又未破坏生态环境的工程。

遗憾的是为了在约定的时间之前赶到约定地点集合,我们一路上并没有停留,不是快走就是奔跑,想快些到出口不想成落队的人。原以为很快即可以到出口,却一路翻山又越岭,经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城关,路过一个又一个带有沧桑历史感的寺庙,却不能进去仔细观看,最终是在集合时间之前出来了,还顺便吃了各中饭,这顿饭可是说是这几天来最好吃的一顿,味道卖相都很好。回想在奔跑的过程中,看到茂密的树林,碧绿的河水,呼吸道清新的空气,还是觉得很舒服的。

川主寺

路过地震时的重灾区,看到用铁丝网拦住的山上落下的碎石还是感到害怕,大自然的威力还是很吓人的。之前完全没有听说过川主寺这个地方,后来知道它是成都去九寨沟的必经之地,九寨沟我倒是知道,不是有歌唱过,它是人间的天堂吗,看电视里的风光欣赏,各

种图片不由得不感叹的确是个仙境一样的地方。

像我们这些不去九寨沟的人,留在川主寺这个镇子就非常无聊了,为了找点事做,我们去爬山了,爬山很累,但居高临下俯视的感觉也是很好,中途我们碰上下雪了,也不知道是好运还是霉运,在山上感受雪花的扑面而来确实很舒服,但是同时下雪让路面变得湿滑,给我们下山带来了非常大的困扰,好在人多,大家互相帮助,终于带着满鞋的泥巴顺利的下了山,当然我还要多一点,因为摔了两跤,我衣服上也全是泥。

川主寺,你可以看得出来,这完全是一个新建的镇子,房屋都很新,也很漂亮,有浓浓的民族味道。因为受过灾,政府为了恢复这里的经济,大力发展旅游业,可能也因为旅游业,各色各样的人都来这里,当地人与外界接触太多,原以为会是很纯粹的少数民族同胞宰起人来也一点都不客气。当然或许是我把什么都想的太过美好,一般人在面对物质的诱惑的时候都可能会摇摆。

说实话,川主寺这地方真的不好玩。房子什么的都是新的,相对于其他的地方,本来有的民族特色也就不是特色了,人也是汉化版的。唯一好的就是天很蓝,没有被工业污染。

郎木寺

这里也只是短暂的停留,这个地方是四川和甘肃的交界地,一条街这边是四川,那边就是甘肃,好有意思。这里的建筑风格就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房子,道路也是坑坑洼洼。如果不是学校考察或是敦煌莫高窟对我的吸引,我想我这辈子都可能不会来甘肃这个地方,在我的印象里,这里干旱缺水,四面黄土,就连天上都是黄土颗粒,一出门一呼吸就是满脸的灰尘,样样落后。当然,这也只是我的印象,这一段考察下来,我发现我反而最喜欢甘肃的夏河,总感觉没有看够。

到郎木寺时又是下雪天,一下车满地泥泞,极为不便,学校让我们去山上的寺庙去观看,据说那里有天葬台,对于不了解他们这种特殊风俗习惯的我们肯定会觉得大惊小怪,而为了满足好奇心也一定会去观看,更重要的是,没常识的无知无畏,在观看的时候就一定想要更为靠近一点,连冒犯了别人的信仰也不自知。我早知道天葬,也不想冒犯别人的仪式,还有走路不便,就没有去看,随便在寺庙周围转了转就回到了集合地点。寺倒是真的很古老,所以有些还在维修。一条转经筒走廊上的转经筒木把手都被摩挲的变了形。

我觉得最有趣的不是山上的寺庙,而是路上经过的行人,有穿着僧衣的喇嘛,还有有着长长头发,穿着厚厚藏袍的藏民,我就呆在那儿观察来往的人,小孩也和我们那里的一样,跑进商店买零食吃,一来就来一群,蹦蹦跳跳的很可爱。三五个站在台阶上的藏族青年,饶有兴致的讨论着车,也和我们那边的年轻人没什么区别,还有匆匆路过的喇嘛,有小孩,有年轻人,也有中老年人,什么年龄阶段的都有,他们身上穿着深红色的僧衣,脚上却是穿的运动跑鞋或是棉拖鞋,这搭配很有意思。

等了不久,我们驶向了下一站,夏河。

夏河

夏河在甘肃的南部,这里有连绵的高山,也有广阔的草原,还有最有名气的拉卜楞寺,是藏传佛教的六大寺庙之一,因其浓厚的宗教氛围,整个镇可以说以寺庙为中心而建,号称中国的梵蒂冈。

这里的旅馆很人性化,里面还有暖气设备,这对于怕冷的我们实在是一大福音,所以传说行程中最冷的夏河,因为有了暖气,就没那么冷了。

我们去了拉卜楞寺,逛了一上午。知道了拉卜楞寺不仅是个寺庙,信徒朝圣的地方,同时还是个学堂,是个学习佛经的地方,喇嘛或是外地来的学生每天在这里上课放学,过着和我们一样的生活。

拉卜楞寺很大,除了几个显眼的大经堂,佛塔之外,都是一道道高高土墙围起来的平层院落,以主体物为中心了,向四周发散扩张。和城市一点都不一样,这里就像是某个远古时代一样。

我们进到寺庙里面参观,首先闻到的是一股混合着奶香和熏香的味道,看见他们刚刚进完午餐。身着深红色僧衣的喇嘛们盘腿坐着,嘴里念念有词,仔细看,可以看出,他们就和我们这些学生上课的状态一样,有念得认真的,也有说白话的,还有看上去像是在睡觉的,虽然是允许参观的,但还是对这样的氛围有些敬畏,就只绕着经堂走了一圈。看见墙上画着精美的壁画,应该是佛经里的那些各路大神。走着走着,我又走散了,一个人和藏族的小孩玩,其中有一个小孩很听我的话,虽然听不懂彼此的语言,可是只要我一招手,叫她跟我来,她就会蹦蹦跳跳的跑过来,和我一起玩,后来怕她真跟着我跑了父母要着急,我把她送回原地,又一个人跟着那些做礼拜的人绕着山走。

第二天逛了纪念品店,里面很多卖佛珠的,看得我都想皈依佛教了。除了佛珠还有很多精美的饰品,我买了一些回家作纪念。下午去了草原,因为种种原因,闹得很不愉快,心情也变得不好,也就顾不得看那些美景,草原之行以不愉快收场。

夏河是个很美的地方,以后如果有机会的话,一定会再去看看。

西安

古城西安是最后一站,作为六朝古都的西安还是非常有自身魅力的,那就是它的历史。下了火车,一出站就看到西安的标志之一,古城墙,好在保留了城墙,不然西安就失去了一道风景线,再现实一点的说,也少了一条经济收入。

我们先去了兵马俑,对它的了解只停留在电视上书上,这次终于有机会来观看了。我一个厅一个厅的仔细观看,遗憾的是不能近距离的观看俑坑里的陶俑,不过还好,慢慢走到另一个陈列厅就可以近距离的看到了。兵马俑本来都是有颜色的,因为在土里面埋藏的时间太长,一接触到外界空气就氧化了,看不到颜色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站的整整齐齐的俑,都是工作人员辛辛苦苦修复出来的,在土里被埋了那么久,受到的压力把兵马俑都压得支离破碎,若不是工作人员的修复,我们也看不到这么多这么完整的俑。

博物馆周边被卖纪念品的店子挤满了,有些东西也卖得奇贵,比方说一般卖5角一包的卫生纸,她卖到了3块,贵的有些过分,有的又好便宜,比方说街边摆的石榴柿子,一般几块钱一斤,你几块钱可以买到好几个石榴,和一整箱的柿子,原因就是今年石榴柿子大丰收,不知怎么的,销路又不好,只有贱价卖了。

来了西安,看见到处都在建设,山都被刨平了,路上的交通特别拥挤,人比成都的还要多,走到哪里哪里都是人,而且是一堆一堆的人,真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多人。

不过有一点,西安的小吃比成都的好吃多了,肉夹馍,米皮还有其他的一些小吃,都还蛮好吃的。

他们有的去了大雁塔,有的去了城墙,有的去了西安美院,我很懒,就哪里也没去,只去了回民街转转,这里的东西五花八门,琳琅满目,但是令人气愤的是,各个店铺做了个纸板,上面写着,“非买勿碰”,我们摸一摸,老板就板起脸,厉声喝道让我们不要碰。但是看到外国游客老板立马变了张脸,像是条夹着尾巴的狗,又是笑脸又是说英语,立马热情的不得了,几乎个个都是这样,商品那么好看,卖商品的人怎么就那么恶心呢。

逛完了商品街,后面又是一条小吃街,有美味的地方总是聚集着很多的人,人们在这里大吃大喝,脸上露出满足的表情。满街飘着食物的香味还有人们发出的喧哗声,显得十分热闹。

时间过得很快,半个月的行程到此告一段落了,我们也踏上了返校的路。总的来说,

这一段跨越三个省份的考察还是很有收获的,在各个方面都学习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只可惜,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和同学一起这样考察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