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新报告初稿)食用油

报告编号:201136000L080***

科 技 查 新 报 告

项目名称 : 食用油中3,4-苯并芘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委 托 人 : 无锡市金坤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委

查托新日机期 : 20xx年3月30日 构 : 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L08)(盖章) 查新完成日期 : 20xx年3月30日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科 学 技 术 部

二○○○年制

2

查新报告初稿食用油

教育部科技查新站(L08) 0510-85327710,85919951

3

查新报告初稿食用油

教育部科技查新站(L08) 0510-85327710,85919951

4

查新报告初稿食用油

教育部科技查新站(L08) 0510-85327710,85919951

5

查新报告初稿食用油

教育部科技查新站(L08) 0510-85327710,85919951

6

查新报告初稿食用油

教育部科技查新站(L08) 0510-85327710,85919951

7

查新报告初稿食用油

教育部科技查新站(L08) 0510-85327710,85919951

附录:

[1]

一种苯并芘快速检测卡

一种苯并芘快速检测卡,属于食品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苯并芘快速检测卡外壳内有测试条,由测试条支承背板上依次粘贴样品垫、胶体金膜、硝酸纤维素膜和吸水膜所组成;胶体金膜为含抗苯并芘抗体胶体金标记物的玻璃纤维膜,硝酸纤维素膜上有两条显示印迹带,一条为含苯并芘蛋白偶联物的检测带,另一条为含抗兔抗体或抗鼠抗体的质控带。本发明优点是应用免疫学的方法直接检测食用油、油炸食品等标本中苯并芘的含量。本发明苯并芘快速检测卡易于制备,使用方便快速,结果准确。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284519.9

申请日期: 20xx年9月17日

公开(公告)日: 20xx年1月26日

公开(公告)号: CN101957374A

主分类号: G01N33/558(2006.01)I

申请(专利权)人: 无锡安迪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设计)人: 周坚

主申请人地址: 214174 江苏省无锡市无锡市惠山区文惠路18-1号

专利代理机构: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代理人: 时旭丹,刘品超

国别省市代码: 江苏;32

主权项: 一种苯并芘快速检测卡,其特征在于:在长条扁平薄壳状的检测卡外壳(1)中设置测试条

(2),检测卡外壳表面有检测窗孔(3)和加样孔(4);测试条(2)是由支承背板(5)上通过不干胶在其上依次粘贴样品垫(8)、胶体金膜(7)、硝酸纤维素膜(6)、和吸水膜(9)所组成;支承背板中部叠置粘贴硝酸纤维素膜(6),支承背板一端叠置粘贴吸水膜(9),另一端叠置粘贴样品垫(8),吸水膜内端与样品垫内端各自分别与硝酸纤维素膜搭接,在样品垫与硝酸纤维素膜的搭接部,两者之间夹置粘贴一段胶体金膜(7);胶体金膜为含抗苯并芘抗体胶体金标记的玻璃纤维膜,硝酸纤维素膜上有一条检测带和一条质控带,依次是:含苯并芘蛋白偶联物的检测带(10),含抗兔抗体或抗鼠抗体的质控带(11),测试条置入检测卡外壳内,样品垫正对加样孔,硝酸纤维素膜正对检测窗孔。 法律状态: 公开

[2]

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方法

导出

成果信息

项目年度编号 91214582 限制使用 国内

省市 北京 中图分类号 TS207.5

成果类别 应用技术

关键词 食品分析 分析方法 苯并芘 食品检验

成果简介 该研究是在Gertz工作基础上,将其发展到油脂的测定中,并对萃取、反萃取等条件加以改进,降低了试剂用量,省去了柱层分离步骤,使该方法在快速、经济、低毒方面前进了一步。该方法改用振烫器提取油样,提高效率6倍;改用12×20cm宽纸点样,节约了展开时间,为目

8 教育部科技查新站(L08) 0510-85327710,85919951

试法和薄层扫描法提供了有利条件。该方法具有选择性强、应用面广的优点,使用时简便、快速,样品经分配后可直接进行纸层分离测定,而且准确、可靠、回收率高(90.5%)。它的分离效果好,可以排除其他多环芳烃的干扰。其试剂经济、低毒、用量少,主要试剂(咖啡因、甲酸)均为水溶性,改善了分析环境、降低了试剂成本90%多,可在基层大量推广应用。

申报信息

鉴定部门 北京市卫生局

相关人信息

完成单位 北京市卫生防疫站

行业及专利信息

应用行业名称 技术检测 应用行业码 765

转让信息

转让条件 有偿转让 转让内容 测定方法

转让方式 咨询 转让费 面议

投资信息

推广信息

联系信息

联系单位名称 北京市卫生防疫站 联系单位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中街16号

联系人 杨貌端

邮政编码 100013

[3]

杨占南等.贵阳市油炸食品中苯并芘的测定及其安全评价[J]. 食品科学,2008, 29(10):449-452

摘要: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油炸食品中苯并[α]芘的测定方法。通过先超声提取,后皂化的处理,采用迪马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为385nm;检测波长为405nm;苯并[α]芘在(0.005~1.0μg/ml)范围呈线性,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2×107X+31012;相关系数R=0.9990;苯并[α]芘在0.005、0.015、0.050μg三个添加浓度水平上的回收率为118.08%、100.67%、104.54%。本法色谱条件易于掌握,测得数据重复性好,线性关系好,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能满足分析要求。同时本实验对贵阳市主要油炸食品店油炸食品中苯并[α]芘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其含量在1.04~5.08μg/kg之间,平均含量为2.87μg/kg,表明传统的油炸食品安全性对人的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人群复杂的地方食品安全受到威胁。

[4]

闫世平等. HPLC/FLD法测定环境样品和食品中的苯并[а]芘[J].分析测试学报, 2008,06:627-629 摘要:样品用环己烷提取,提取液经硅镁型吸附剂-氧化铝柱净化后上机分析。色谱条件:Ultimate-C18柱,梯度洗脱,A相为水-乙腈(体积比40∶60),B相为乙腈,荧光检测器(λex=350 nm,λem=430 nm)。在此色谱条件下,比较了Waters-PAHs(多环芳烃)柱与Ultimate-C18柱分离16种PAHs(多环芳烃)的异同,发现苯并[a]芘在Ultimate-C18柱上与其他多环芳烃同样有良好的分离效果。仪器检出限为2 pg,方法检出限:气体样品0.1 ng/m3;水样0.2 ng/L;食用油0.2μg/kg;海洋生物、陆地生物、家禽等生物样品为0.02μg/kg。

9 教育部科技查新站(L08) 0510-85327710,85919951

 

第二篇:食用油标准

食用油标准

为了更好地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提高产品的安全和卫生标准,同国际接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会同国家粮食局,组织制定了《棉籽油》GB1537-2003、《玉米油》GB19111-2003、《米糠油》GB19112-2003、《葵花籽油》GB10464-2003、《油茶籽油》GB11765-2003、《大豆油》GB1535-2003、《花生油》GB1534-2003、《菜籽油》GB1536-2003共8项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和相关检验方法标准。

其中《葵花籽油》、《油茶籽油》、《米糠油》、《棉籽油》、《玉米油》标准已于20xx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大豆油》、《花生油》标准已于20xx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菜籽油》标准也于20xx年2月开始正式实施。这些食用植物油国家标准的发布实施,是我国粮油标准化工作的一件大事,对于提高我国植物油产品质量、规范植物油产品市场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消费者,我们应知道些什么呢?

新标准要求统一采用以单一的原料名称对产品进行命名的方式(如花生油、油茶籽油),禁止将与用途、工艺等有关的词语用在产品名称中;根据油脂产品的用途、加工工艺和质量要求的不同对产品分类为原油和成品油,成品油又分为压榨成品油和浸出成品油。原油则指未经精炼等工艺处理的油脂(又称毛油),不能直接用于食用,只能作为加工成品油的原料。增加原油这个类别,是为了使原油在进行贸易时有章可循。成品油是指经过精炼加工达到了食用标准的油脂产品。成品油按质量从高到低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

级四个质量等级,分别相当于原来的色拉油、高级烹调油、一级油、二级油。这就是说,消费者只需看看产品标定的等级高低,就知道食用油的质量了。

新标准增加了原料和加工工艺标识的条款。为维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要求在产品标签中对加工工艺按“压榨法”、“浸出法”进行明确标识。根据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条例》,要求在产品标签中对是否使用转基因原料和原料产地进行明确标识。如果在外包装上没有标出上述标准,产品将被禁售。作为消费者只要认真看清标签,就能有选择地购买产品了。由于 “压榨法”和“浸出法”是食用油的两种基本制作工艺。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在于:“压榨法”是靠物理压力将油脂直接从油料中分离出来,全过程不涉及任何化学添加剂,保证产品安全、卫生、无污染,天然营养不受破坏。而“浸出法”则采用溶剂油(六号轻汽油)将油脂原料经过充分浸泡后,进行高温提取,经过“六脱”工艺(即脱脂、脱胶、脱水、脱色、脱臭、脱酸)加工而成,最大的特点是出油率高、生产成本低,这也是浸出油的价格一般要低于压榨油的原因之一。在追求绿色、环保、无污染食品的今天,压榨油更符合人们的消费心理,而造假者也可能会利用这一点赚取暴利。

新标准除了对看得见的标签进行了规范,对消费者看不到的制作过程,也有规范和提高的要求。比如说,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健康,提高产品的安全和卫生标准,标准限定了食用油中的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等指标,注明不得混有其它食用油或非食用油外,也不得添加任何香精和香料;限定了最低质量等级指标,对压榨成品油和浸出成品油的最低等级的各项指标进行了强制规定。对食用油的部分质量指标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使其与国际标准和发达国家标准基本一致,从而改变国内国际标准长期脱轨、难以统一规范

和监管的尴尬局面。

食用油新标准是什么?

食用油国家新标准于20xx年10月 1日起正式实施,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食用油都必须按照产品的级别和所用原料来命名,否则一律不得在市场上销售。

新标准特点:

1、增加明示原料来源和加工工艺的标识要求,规定转基因、压榨、浸出产品和原料产地必须标识;

2、对压榨成品油和浸出成品油的最低等级的各项指标提出了强制要求;

3、限定了食用植物油产品的酸值、烟点等;

4、产品不得混有其它食用油或非食用油,禁止添加任何香精和香料等;

5、按产品质量分四个等级,从一级到四级分别相当于原来的色拉油、高级烹调油、一级油、二级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