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线摆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

用三线摆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学习三线摆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2)       学习用三线摆的三线摆或扭摆测物体的转动惯量,并将实验值和理论值进行比较;

(3)       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二、实验仪器:

三线摆实验仪或扭摆,气泡水准器,游标卡尺,米尺,秒表。

刚体附件:圆盘M0,铁圆环Ma,铝圆环Mb,铁(或铝)圆柱体Mc等。

三、实验原理:

三线摆实验装置示意图。三线摆是由上、下两个匀质圆盘,用三条等长的摆线(摆线为不易拉伸的细线)连接而成。上、下圆盘的系线点构成等边三角形,下盘处于悬挂状态,并可绕OO‘轴线作扭转摆动,称为摆盘。由于三线摆的摆动周期与摆盘的转动惯量有一定关系,所以把待测样品放在摆盘上后,三线摆系统的摆动周期就要相应的随之改变。这样,根据摆动周期、摆动质量以及有关的参量,就能求出摆盘系统的转动惯量。设下圆盘质量为,当它绕OO'扭转的最大角位移为时,圆盘的中心位置升高,这时圆盘的动能全部转变为重力势能,有:

为重力加速度)

当下盘重新回到平衡位置时,重心降到最低点,这时最大角速度为,重力势能被全部转变为动能,有:

式中是下圆盘对于通过其重心且垂直于盘面的OO‘轴的转动惯量。

如果忽略摩擦力,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设悬线长度为,下圆盘悬线距圆心为R0,当下圆盘转过一角度时,从上圆盘B点作下圆盘垂线,与升高h前、后下圆盘分别交于C和C1,如图3-2-2所示,则:

      

在扭转角很小,摆长很长时,sin,而BC+BC1»2H,其中

H=    (H为上下两盘之间的垂直距离)

则                            

由于下盘的扭转角度很小(一般在5度以内),摆动可看作是简谐振动。则圆盘的角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

式中, 是圆盘在时间t时的角位移,是角振幅,是振动周期,若认为振动初位相是零,则角速度为:

经过平衡位置时t=0 ,的最大角速度为:

                           

将(3-2-2)、(3-2-3)式代入(3-2-1)式可得

                                

实验时,测出,由(3-2-4)式求出圆盘的转动惯量。在下盘上放上另一个质量为m,转动惯量为(对OO′轴)的物体时,测出周期为T,则有

从(3-2-5)减去(3-2-4)得到被测物体的转动惯量

在理论上,对于质量为,内、外直径分别为的均匀圆环,通过其中心垂直轴线的转动惯量为。而对于质量为、直径为的圆盘,相对于中心轴的转动惯量为

四. 实验内容

测量下盘和圆环对中心轴的转动惯量

1. 调节上盘绕线螺丝使三根线等长(50cm左右);调节底脚螺丝,使上、下盘处于水平状态(水平仪放于下圆盘中心)。

2. 等待三线摆静止后,用手轻轻扭转上盘5°左右随即退回原处,使下盘绕仪器中心轴作小角度扭转摆动(不应伴有晃动)。用数字毫秒计测出50次完全振动的时间,重复测量5次求平均值,计算出下盘空载时的振动周期T0。

3. 将待测圆环放在下盘上,使它们的中心轴重合。再用数字毫秒计测出50次完全振动的时间t,重复测量5次求平均值,算出此时的振动周期T。

4. 测出圆环质量()、内外直径()及仪器有关参量(等)。

因下盘对称悬挂,使三悬点正好联成一正三角形(见图3-2-3)。若测得两悬点间的距离为L,则圆盘的有效半径R(圆心到悬点的距离)等于 L/

5.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中。先由(3-2-4)式推出的相对不确定度公式,算出的相对不确定度、绝对不确定度,并写出的测量结果。再由(3-2-6)式算出圆环对中心轴的转动惯量I,并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出绝对不确定度、相对不确定度,写出I的测量结果。

五、实验数据记录:

质量与周期的测量

直径与距离的测量  单位:mm

三线摆的几何参数  单位:mm

六、数据处理:

求各物体的转动惯量的实验值;

求各物体的转动惯量的理论值;

求相对误差:E=│实验值-理论值│/理论值*100%.

七、实验分析:

1、实验时,转动上圆盘带动下圆盘转动,这样可以避免三线摆在做扭摆运动时发生晃动 。扭摆转角最好控制在5°之内。仪器在静止时启动;

2、实验时,下圆盘扭动时,其质心只能上下移动,如果质心有左右摆动,则必须重新启动扭摆;

3、为了测量周期T的准确性,应尽可能地取多次周期,计算其平均值;

4、进行实验前,先用气泡水准器调整下圆盘面水平。

思考题与思维拓展:

1、  实验中误差来源有哪些?

米尺测量H、a、b等引起的误差,游标卡尺测量引起的误差。

2、  圆盘在运动时,其振幅的变化情况:

圆盘在运动时,其振幅逐渐变小。原因是圆盘克服空气阻力做功,其机械能减少,振幅变小。

3、  加上待测物体后,三线摆的周期是否比空盘的周期大?

不一定。因为质量分布越偏离转轴,系统的转动惯量就越大,转动周期也越大。

 

第二篇:三线摆法测量

实验三三线摆法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

转动惯量是刚体转动惯性大小的量度,是表征刚体特征的一个物理量。转动惯量的大小处于物体质量有关外,还与转轴的位置和质量分布(即形状、大小和密度)有关。如果刚体形状简单,且质量分布均匀,可以直接计算出它绕特定轴的转动惯量。但是工程实践中,我们常常碰到大量的形状复杂,且质量分布不均匀刚体,理论计算将极其复杂,通常采用实验方法来测定。

转动惯量的测量,一般都是使刚体以一定的形式运动。通过表征这种运动特征的物理量与转动惯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转换测量。测量刚体转动惯量的方法有多种,三线摆法具有设备简单、直观、测试方便的优点。

.实验目的

1.       学会用三线摆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

2.       学会用积累放大法测量周期运动的周期。

3.       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 实验仪器

DH4601转动惯量测试仪,计时器,游标卡尺,物理天平,卷尺

. 实验原理

图一 是三线摆实验装置的示意图。上、下圆盘均处于水平,悬挂在横梁上(图上未画出)。三个对称分布的等长悬线将两圆盘相连。上圆盘固定,下圆盘转动角很小,且略去空气阻力时,扭摆的运动可以近似的看作简谐运动。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和刚体的转动定律均可以导出物体绕中心轴AB的转动惯量(推导过程见后):

      (1-1)

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如下:

为下盘的质量

分别为上下悬点离各自圆盘中心的距离

为平衡时上下盘间的垂直距离

为下盘作简谐运动的周期,为重力加速度。

将质量为m的待测圆环放在下盘上,并使待测圆环的转轴与AB轴重合。测出此时摆运动的周期和上下圆盘间的垂直距离H。那么,可以求得待测刚体和下圆盘对中心转轴AB的总转动惯量为:

                                     (1-2)

如果不计因重量变化而引起的悬线伸长,则有。那么,待测物体绕中心轴AB的转动惯量为:

                  (1-3)

因此,通过长度、质量和时间的测量,便可以求出刚体绕某轴的转动惯量。

由理论上推得的圆环绕中心轴的转动惯量为

                                        (1-4)

其中,分别为圆环的内外半径。比较的大小。

用三线摆法还可以验证平行轴定理。若质量为m的物体绕通过其质心轴EF的转动惯量为,当转轴平行移动距离x时(如图二),则此物体对新轴CD的转动惯量为。这一结论称为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实验时将质量均为,形状和质量分布完全相同的两个圆柱体对称地放置在下圆盘上(下圆盘有对称的两个小孔)。按上面的方法,测出两个小圆柱和下盘绕中心轴AB的转动周期,则进一步可以求出单个圆柱体对中心转轴AB的转动惯量:

                     (1-5)

如果测量出小圆柱中心与下圆盘中心之间的距离x以及小圆柱体的半径,则由平行轴定理可求得

                 (1-6)

比较的大小,可以验证平行轴定理。

计时器的操作

1.       打开电源,程序预置的周期为T=30。要注意的是当计时开始时,显示的是小球经过光电门的次数,当计数达到2T+1次时,计时停止并且显示具体时间(单位是秒)。例如,我们预置周期为50,按下执行键开始计时,但是显示的是小球经过光电门的次数。当这个计数达到2×50+1=101次时计时停止,显示具体时间。

2.       设置周期的方法。若要设置50次,先按“置数”开锁,再按上调(或下调)改变周期T,再按“置数”锁定,此时,即可按执行键开始计时,信号灯不停闪烁,即为计时状态。当物体经过光电门的次数达到设定值时,数显将显示具体时间(单位秒)。只要按“返回”即可回到上次刚执行的周期数“50”,再按“执行”键即可第二次计时。

3.       当断电在开机时,程序从头预置30次周期,须重复上述步走骤。

.实验内容

1.       调节底座水平:将水平仪置于底座任意两旋钮之间,调整底座上的三个旋钮,使水平仪的气泡在中间。再把水平仪放到另外两旋钮之间,调整底座上的三个旋钮,使水平仪的气泡在中间,这时底座水平。

2.       调整下盘水平:将水平仪置于下盘任意两悬线之间,调整上盘上的三个旋钮,使水平仪的气泡在中间。再把水平仪放到另外两悬线之间,调整上盘上的三个旋钮,使水平仪的气泡在中间,这时下盘水平。

3.       测定仪器常数、R、r,并测量圆环、圆柱体和下盘的质量。其中为悬线长,r和R分别为上下圆盘中心到悬点的距离,通过测出的两圆盘的相邻两个悬点间的距离a和b由等边三角形关系算出r和R,即

                                                     (1-7)

   测定圆环内外半径。测量小圆柱的半径

4.       测量空盘绕中心轴AB转动的运动周期:轻轻转动上盘(上盘上有小转动杆),带动下盘转动,这样可以避免三线摆在做扭动时发生晃动。注意扭摆的转角控制在5°以内。用积累放大法测出扭摆运动的周期(测量摆动50次所需的时间)。

5.       测量待测圆环与下盘共同转动的周期:将待测圆环置于下圆盘上,注意使两者中心重合,按上面的方法测出它们一起扭摆运动的周期

6.       测出两个小圆柱体(对称放置)与下盘共同转动的周期

记录好以上各物理量。

.数据结果

表一:有关长度测量的记录表

下盘质量       ,待测圆环的质量m=       ,圆柱体的质量=        

1.根据公式(1-6)计算出R=    , r=    

表二:累积法测周期的数据记录表

2.根据公式(1-3)计算出待测圆环绕中心轴AB的转动惯量I,并且根据公式(1-4)计算出理论值。将两者进行比较。

3.根据公式(1-5)(1-6)分别计算出单个圆柱体对中心转轴AB的转动惯量的测量值与理论值,并进行比较。

.思考题

1.       用三线摆测量刚体转动惯量时,为什么必须保持下盘水平?

2.       在测量过程中如果下盘出现晃动对周期的测量有影响吗?如有影响,应该如何避免?

3.       测量圆环的转动惯量时,若圆环的转轴与下盘转轴不重合,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附录

公式(1-1)的推导:

如图所示,设R和r分别表示系绳点到B盘中心和A盘中心的距离,表示悬线的长度,H表示上下盘之间的垂直距离,由几何关系得到:

,

因为

利用余弦定理得

其中,φ表示∠co1b2

所以有,

根据以上各式,可以得到h的表达式:

因为悬线长度很长,B盘的偏转角φ很小,故上式中的,那么

又因为 

所以

 

上式两边同时对t求倒数,有:

不计摩擦力,系统机械能守恒,即

所以

因为圆盘的转动能量远比其上下运动的平动能大,所以将平动能略去后上式写为:

上式两边对t求导,得

那么有,B圆盘简谐振动的角频率

因为简谐振动的周期

由以上两个式子就可以求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