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干部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乡镇干部现状调查研究报告

乡镇干部处在基层工作第一线,直接面对群众和服务群众,他们的服务水平、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农村得到有效贯彻落实,而且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地位。因此,如何通过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使工作作风在一线得到转变,干部能力在一线得到提高,工作责任在一线得到落实,具体问题在一线得到解决,成为当前基层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众所周知,乡镇工作千头万绪,需要直接面对农民群众,大部分乡镇干部都能忠于职守,辛勤工作,为促进一方发展、维护一方稳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但由于历史的、政策的、制度的原因,乡镇干部队伍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1、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由于乡镇工作的非凡性,即工作具体、繁杂,时效性强,大多数乡镇对学习抓得不紧,认为学习理论知识无助于更好开展工作。即使开展学习活动,也多以“集体”学习为主,方法简单,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有效性,存在形式主义,甚至部分乡镇干部以工作忙为借口,长时间不参加学习。

1

2、工作积极性不高。乡镇干部因编制性质、开支渠道、人员身份等原因,内部人员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国家干部有“铁饭碗”的优越感,合同制干部觉得自己是“泥饭碗”,有后顾之忧。由于待遇、晋升条件不一样,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不高,一岗多人,推诿扯皮,得过且过,工作效率低下,竞争意识不强。

3、工作作风不扎实。具体可概括为“四化”:即乡镇“机关化”。调查研究少,对乡镇发展目标不明,措施不力;包村形式化。虽然都建立健全了包村制度,但包村干部一般只做“传达员”,蜻蜓点水转一转的多,扑下身子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的少;工作简单化。一些乡镇干部对政策理解不透,工作不讲究方式方法,甚至采用高压政策,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工作被动。形象“非公仆化”。少数乡镇干部下乡时热衷于奔大户富户和村干部,无形中拉大了与农民群众的距离。再加上个别干部办事不公,以权谋私,群众十分反感。这些都严重损害了人民公仆的外在形象。

4、生活待遇较差。乡镇大多数办公经费极为紧张,乡镇干部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差,条件十分艰苦,与县级部门形成了巨大反差。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各乡镇干部几乎人手一辆摩托车,作为下乡交通工具,但乡镇因财力紧张无法补贴,摩托加油费用全部由干部自己掏腰包,成年累月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有些乡镇年轻干部上进心强,想通过 2

进修提高自身的素质,但紧巴巴的乡镇财政却爱莫能助,年轻干部只能望“学”兴叹。

5、民众理解少。乡镇上对县级各部门、下对社会民众,各项指令性任务、检查和各类考核评选检查很多,乡镇往往是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上级评选往往又是“一票否决”,这对乡镇工作牵制很大。另一方面,乡镇干部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农民,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对政策常有不理解之处,对顺利开展工作带来许多阻碍。

6、进出口不畅。乡镇干部易进难出,这是当前干部队伍总体素质欠高、结构不够合理的重要原因。从调查的情况看,在乡镇干部中,工作年龄最大的有54岁,连续在一个乡镇工作时间最长的已满12年,在一个岗位工作最长的已满8年。乡镇领导干部一般是由上级机关或县直部门直接下派,多年在乡镇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同志却机会极少,许多乡镇干部感到升迁无望,工作积极性不高。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引发上述问题的原因,从客观上看,由于受机构改革、编制控制、历史遗留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但从总体上看,主观因素是问题存在的主要方面:

一是部分乡镇对干部队伍管理有所松懈。一方面对新时期乡镇干部思想动态、内心需要、情感诉求缺乏深入的研究,理想信念教育显得有些空洞乏力,思想政治工作难以切中要 3

害,致使一些消极的思想发展蔓延。另一方面,对新阶段新形势下乡镇干部素质、能力不适应的问题估计不足,教育培训内容滞后、方式陈旧,从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学用脱节的问题。

二是对乡镇干部的工作要求不明确。对乡镇干部到底“做什么”、“怎么做”不够明确,乡镇干部有哪些职权,该承担哪些职责没有明确设定,造成乡镇干部认为只要完成领导布臵的任务就算做好了工作。缺乏对镇整体工作的认知,开展工作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

三是对乡镇干部工作考核不到位。有的乡镇考核工作缺乏必要的“刚性”,往往定性多、定量少,以干部之间民主测评为依据,而不是以实绩论英雄。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主测评的人为因素不断增强,人际关系的作用日益明显,测评结果的“群众公认度”越来越低,最终导致“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

四是乡镇干部的流转机制不健全。由于乡镇干部大部分是本地人员,导致异地交流较少,在同一乡镇工作长了,一些干部就滋长了惰性,不注重创新,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减退;形成了惯性,工作方法固定僵化,习惯于按照老办法解决问题;产生了弹性,或碍于面子或亲疏有别,导致在群众中的威信降低,干部队伍缺乏生机活力。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4

1.提高认识,进一步强化乡镇地位。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乡镇工作和乡镇干部关系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关系农村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加强乡镇工作,关心乡镇干部,提高他们的执政能力,是加强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内容。中央、省、市、县各级领导应当深入了解新时期新形势下乡镇干部的工作现状,组成专家组进行研究解决,形成具有代表性、规范性的整改方案,并适当提高乡镇在政府体系中的地位。

2.规范乡镇职能,转变工作方式。

确定和规范乡镇职能是乡镇改革的首要条件。根据调查的情况,我们认为目前应进一步强化乡镇以下几个方面的职能:一是促进发展的职能。要转变工作方式,从计划管理,转变到总体谋划、铺路架桥、引导服务上,在市场和农民之间架起桥梁,解决农民与市场的衔接问题。二是维护稳定的职能。包括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必须贯彻到村镇;完善信访考核方式,及时把矛盾消化在基层;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打击车匪路霸、偷盗扒窃,保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抓好安全生产,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积极组织村民排查矛盾,及时解决民间纠纷。三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行政的职能。特别是要提高乡镇干部和有关执法部门人员的依法行政素质,推进依法行政进程。四是推动 5

公共事业发展的职能。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提高农民群众的道德文化素质;根据实际条件,加强本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环境条件。

3.理顺编制、待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一要理顺编制。人事部门制定针对乡镇进人的有关政策规定,采取考试和业绩推选的办法,每一年或两年进行一次考选,逐步将乡镇现在编外的业务骨干转入行政编制或事业编制。二要理顺乡镇干部待遇。省有关部门应对乡镇干部的待遇项目及其执行标准,提出统一的政策指导性意见,各市、县根据本地发展程度,制定地区性待遇标准,作出统一规定,消除差别。三要建立乡镇干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在理顺编制待遇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乡镇干部的“因素工资法”。以公务员前四项工资和事业人员的基础工资为基础,将其他岗位津贴、补贴纳入岗位浮动工资,按岗位职责完成情况浮动发放;将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的年底奖金统筹起来,按乡镇统一部署的中心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奖励或扣减。四要关心特困乡镇。市县对困难乡镇进行排查,然后对特困乡镇的办公用房和微机、电视等设备配臵,或市县财政拿钱,或协调责成市县直部门帮助解决。

4.减压减负,营造宽松环境。一是减压。对乡镇现有的“一票否决制”,建议省委提出要求,由市县统筹考虑,不搞单项评比否决。对乡镇的上访工作责任,要区分情况,客 6

观对待,改变“一刀切”的责任追究办法。同时对于“无理无序”的上访者,不能过分地“宽容”。二是减负。对于乡镇所背的沉重债务,一方面要鼓励乡镇领导干部通过发展的办法,逐步消赤减债。另一方面,对于关停并转的乡镇企业,依法该破产的破产,清查资产,抵转债务。同时,今后兴办公益事业,上级部署的工程活动,要结合本地实际,不搞“一刀切”的硬性推进。三是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对新闻媒体的宣传导向予以规范,以正面宣传为主,正确评价乡镇干部,营造有利于乡镇干部开展工作的宽松环境。

四、调查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政府职能转变的情形下,乡镇基层要促发展、推改革,但更要保稳定,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好现阶段各种社会利益的关系。乡镇干部肩负着服务基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使命,只有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领导能力,提高乡镇政府在国家政府体系中的地位,规范乡镇干部的编制体系和晋升途径,才能改变当前乡镇干部存在的种种问题,真正转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积极性,为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7

 

第二篇:关于全县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报告[1]

关于全县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报告

(20xx年4月8日)

根据县委主要领导的指示,近日,县委政研室在县委组织部的协助下,就全县乡镇乡镇干部的工作环境、思想动态、管理任用以及此次乡镇换届工作等情况开展了调研。调研组深入到蚣坝、新车等 个乡镇场进行了实地调查,发放调查问卷 份,收回有效问卷337份。现将调查情况综合如下:

一、主要问题

1、工作环境较艰苦。一是住房条件差。绝大部分乡镇办公和住宿用房十分简陋和拥挤,配套设施很不完善。据调查,30.5%的被调查者在单位没有住房,即使单位安排了住房,也是十分简陋拥挤不堪。超过一半(54.7%)的被调查者没有独立的办公设施,少数乡镇除了党政主要领导,其他干部均为流动办公,诸如卫生间、电脑等办公配套设施十分匮乏。并且,无论是生活住房,还是办公用房,大多建于上世纪70—90年代(占65.9%),五六十年代的建筑仍有较大面积的存在(26.9%),而且多为砖瓦结构建筑(60.2&),破损严重已经很难难修葺,其中22.9%的住房为危房。二是薪资待遇低。目前,乡镇干部的工资福利普遍偏低,90.3%的被调查者对自己现在的薪资水平认为“一般”或“差”。一个月工资除去人情、交通、通讯和订报以及各种捐款任务等开支后所剩无几。微薄的收入上要赡养父母,下要哺养子女。有的半边户,甚至要举债度日。导致乡镇干部生活清苦的原因除收入小外,开支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其中,仅宴请、礼金等人情应酬开支就让广大乡镇干部表示“难以承受”,占86.7 %,62.8%的被调查 1

者每月的人情开支不到500元,,另有30%每月人情开支高达500—1000元,占月工资的1/4以上,甚至更多。除此之外,其他诸如各类政策性“捐赠”、报刊杂志订阅、交通通讯等开支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若遇到重病、白事以及天灾人祸,乡镇干部不堪重负。三是工作压力大。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乡镇作为我国政权系统在农村的一级行政区划,经济、文化、卫生、财政、公安、司法、计育、防汛、防火等工作纷繁复杂,事事都重要,事事都要做好。而且常处在各种矛盾的风口浪尖,群众稍有不满就会成为发泄的对象,挨打挨骂的事时有发生。可以说,乡镇干部工作辛苦、生活清苦、环境艰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基层政权的政策运转和群众办事也造成不利影响。

2、思想情绪波动大。一是思迁情绪。有不少的乡镇干部因在乡镇工作时间长,或年纪比较大,或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或家庭负担重等原因,工作不安心,思想不稳定,要求变换工作环境,调整工作单位。调查发现,认为自己现在的职位不满意或“一般”的被调查者占79.8%,想调离目前所在乡镇的占56.5%,问到去想时,41.4%的被调查者表示“反正不是乡镇就行”。二是埋怨情绪。农业税取消后,乡镇财政收入渠道更加狭窄,而转移支付经费少得可怜,且以前背负的债务无法消化,但刚性支出必须保证,保运转十分困难,乡镇干部的福利待遇更是无法及时兑现,加之上级指令性任务和会议繁杂,乡镇干部普遍存在埋怨情绪此外,不少的乡镇干部对干部任用存在诸多的不合理,表示不理解。例如,拉票现象比较严重、考核考察失实、不中之风屡禁不止等,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三是迷惘情绪。农业税取消后,乡镇 2

除计划生育、信访维稳外,其它硬性任务减少,工作任务相应减轻,部分干部茫然失落、消极等待。加之长期工作在乡镇,自感前途迷惘,背上了思想包袱,人浮于事的现象更加突出。

3、面临困难比较多。一是权责不匹配。乡镇担负计生维稳、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等多重任务,往往责任下移、权力上交。如派出所、计生站、国土所、卫生院等站所,人力、财力、物力都由县级职能部门管理,乡镇已很难对这些站所进行领导、管理,可是这些单位的工作需要乡镇支持,一旦出了问题还要乡镇负责。有的乡镇为了搞好与站所的关系,还要违心笼络一些站所。有 %的被调查者认为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权责不匹配”,难以伸开手脚干事创业。二是债务负担沉重。随着农村系列改革和支农惠农政策的深入实施,乡镇场财源日趋单一,开支却有增无减。除少部分有项目或烤烟支撑外,绝大多数乡镇场只能依靠上级财政部门下拨的人头经费,资金十分有限,运转步履维艰,甚至举借外债,造成大部分乡镇场负债严重,并且年累一年,债务呈上升趋势,乡镇经费入不敷出、严重不足。三是村级组织薄弱。村干是乡镇工作的哨兵,起战斗力强弱直接影响到乡镇工作的顺利推进。目前,由于税费改革后,村级经费和村干部工资待遇难以保障,一大批有文化、有技术、有本事、有威望的人外出务工经商,造成新党员难发展,村干部难选拔,村主干变换频繁。尤其是老党员因年龄文化的制约,虽说观念强,但发挥先锋作用受到制约。年轻党员由于入党时间短,对党的认识不深刻,党性观念不如老党员强,先锋模范作用难发挥。加上党员流动幅度增大,剩下的就是“三八六零部队”(指女党员和老党员)。村干和党员应有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乡镇工作比较疲 3

软。

4、队伍活力待激发。一是来源不足。从我县乡镇干部队伍来看,过去主要以招聘合同制干部和大中专院校学生毕业分配为主,近年来这两条渠道都被堵死。自20xx年来,全县有7年未曾招录乡镇公务员。而且,一般情况下,已经进入县直部门的公务员不愿意深入基层锻炼,造成乡镇一块干部缺编现象大量存在,尤其是年轻干部十分匮乏,致使乡镇党委安排工作时感到力不从心,常处于一种被动应付的局面。同时,也导致乡镇干部一人多岗、人岗混杂、交叉兼职,被调查被普遍感到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压力大,常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境况。二是流动不快。有的人讲,干部是水,只有流动起来,才能激发干部活力,才能搞活全县这塘水。但是,对于乡镇一块来说,无论是横向乡镇之间,还是纵向乡镇与县直之间,干部交流不畅,特别是年龄在35岁以上的乡镇干部交流更加困难,,有的乡镇长达六七年未曾交流一个一般干部,造成大批优秀人才的积压,一大批优秀的乡镇干部默默的奉献在山村,对前途表示担忧,消极怠工,对乡镇工作十分不利。三是出口不畅。一方面,乡镇干部走出乡镇的渠道窄小。除党委书记、乡镇长等班子成员调动进城的比较多外,绝大多数乡镇干部进城机会很少,由于职数限制提拔也越来越困难。有干部出言尖锐,说空降部队满天飞,地面部队挖地洞。意思就是乡镇空缺职位往往由县里下派干部填上,就地提拔的少见。另一方面,对一些政治素质差、工作能力低、群众反映差甚至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的干部,能进难出、能上难下,严重影响了那些敢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5、队伍结构欠合理。一是本地干部多,外地干部少。调查发 4

现,所有乡镇本地干部占据对大多数,甚至是全为XX县人,血缘关系、亲缘关系、地缘关系错综复杂,这种干部格局在新形势新要求下是一种畸形存在,难以引入新的发展思维和管理理念,对乡镇工作的开展和县域内外交流相当不利。二是年龄偏大的多,年轻的少。全县乡镇干部中35岁以下的年轻干部只有 人,占 %,35—45岁之间的有 ,占 %,而50岁以上有 人,占 %。乡镇干部青黄不接,断层现象和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缺乏从事文秘、财务和技术服务的专才。年龄偏大的乡镇干部精力有限,接受新技术、新信息的能力相对要差,知识更新速度慢,难以适应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三是文化程度低的多,高的少。全县乡镇干部中大专以上文化的干部占 %,其中很大部分都是通过党校函授拿到的文凭,社会对其含金量普遍持在怀疑态度。而高中、中专、初中文化占 %。文化基础的缺失,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与时俱进的时代,如同一个先天性恶疾,难以根除,必须引入新鲜优质血液,才能诊治。

此外,这次乡镇换届进展顺利,不满意度只有7.2%。而且,在换届中,用人导向、程序操作、干部实绩、群众口碑以及对年轻干部的大胆使用,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好评。但同时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一是对本乡镇干部考虑不够。此次换届是我县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人事调整。但是,多为异地交流和上下交流,就地提拔的少,影响了本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二是对乡镇的实际情况考虑不够。有33.5%的被调查者认为调整没有充分考虑到乡镇的实际情况,不少的乡镇“一把手”对新任班子成员知之不多,安排工作难以实现人岗相适,而一些在本乡镇各方面都很不错的干部想留留不住,他们熟悉当地农村工作, 5

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由于调离,很多手上的工作无法继续进行,移交肯定会有一个过渡期和适应期,对乡镇工作开展有一定的影响。三是对优秀年轻干部考虑不够。39.6%的被调查者反映,虽然这次换届在优秀年轻干部上有大突破,但是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尤其是对后备优秀年轻人才的储备和培养,要着重纳入换届考虑。四是对群众的呼声考虑不够。持此观念的占被调查者的32.9%,据实地调研,有少数优秀干部在此次换届中落选,但他们的群众呼声很高。另外,对班子结构、“十佳”干部、工作实绩等也欠充分考虑。

二、几点建议

1、要大力改善乡镇干部工作环境。调查发现,对工作环境表示不满意的被调查者占69.5%,觉得最能体现关爱乡镇干部的就是“着力改善工作环境”(38.1%)。要使广大乡镇干部扎根基层、服务农村,必须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一是分批改善乡镇住房条件。在对全县乡镇机关用房现状进行全面摸底的基础上,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思路,采取财政拨、站所集、向上争、干部筹的办法,每年改善(维修或新建)2-3个乡镇的工作生活条件。力争用3-5年的时间,统筹解决乡镇干部工作环境不理想的问题,使全县乡镇机关面貌有大的变样,在全县营造更加重视基层、更加关注乡镇、更加关心乡镇干部的氛围。二是尽快解决权责相离的问题。针对乡镇权力有限、责任无限的矛盾,在人事任免、经费支付、考核奖惩等方面,下放乡镇一定的权利。同时,要大力精减上级单位的指令性任务和会议,尽量减少“一票否决”式考核指标,使乡镇干部轻装上阵,干事创业不缩手缩脚。三是想方设法化解乡镇债务。加大乡镇转移支付财政拨付力度,减少不必 6

要的指令性经费上缴,防止新增债务的形成。适当放宽乡镇经营政策,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拓宽创收渠道,提高乡镇自行消化债务的实力。通过乡镇创收和县财政拨付双向作力清减债务。四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着重抓好村一级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把那些群众基础好、致富能力强、思想觉悟高的优秀分子选进村级组织,探索村主干异地交流和下派干部担任村主干,增强村级基层组织战斗堡垒和农村前哨的作用。

2、要努力优化乡镇干部队伍结构。一是把住入口。从县直部门有计划分层次地下派干部到乡镇,改善乡镇干部的结构。要出台政策,规定今后凡提拔为副科级实职的干部必须有3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凡新录公务员必须到乡镇锻练3至5年方可进城;凡表现优秀的乡镇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重用。二是疏通出口。启动乡镇干部轮岗分流工作,出台操作性强的文件,使乡镇有规可依,既要切实解决轮岗分流人员的后顾之忧,又要防止轮岗分流工作中乡镇人才流失现象。同时,要加强对乡镇干部的考核。对考核不称职的要实行离岗培训或待岗,在培训待岗期间只发基本生活费,对连续两年考核为不称职的作辞退处理。三是促进流通。出台政策规定乡镇干部在同一地工作满一定工作年限,必须进行交流。

3、要不断充实乡镇干部队伍力量。一是公开招考一批。根据乡镇空编情况,有计划地拿出一定比例的名额,编制招考计划,上报区直有关部门,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面向全社会录用一批优秀青年到乡镇工作,尽快充实乡镇干部队伍。二是择优下派一批。选派政治素质高、忍心农村工作、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优秀干部下派乡镇。对下派干部实行跟踪重点考察,并且乡镇工作满一 7

定期限后,经考核合格,对其优先提拔重用。三是培养聘用一批。采取出资聘用的办法,从社会上选聘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热心乡镇工作的人员到乡镇工作,以解决乡镇干部中农业技术、计划生育、财会等技术性人才缺乏等问题。同时,对聘用人员中比较成熟、成长较快者,可适时安排到村上进行任职,以拓宽村干部的来源和渠道。

4、要切实加强乡镇干部管理任用。一是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乡镇干部绩效考核办法,按照乡镇所处的自然环境、经济状况、基础条件等分类进行量化考核。特别是乡镇领导干部,要坚持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跟踪考察、民主测评和量化考核,对考核优秀、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乡镇领导干部,要及时予以提拔重用;对考核不称职的乡镇领导干部,要进行诫勉谈话和末位淘汰,必要时进行降职和调整处理,真正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选拔任用机制。二是加大对乡镇干部的选用力度。要坚持一线用人导向,优先考虑长期在乡镇工作、政治素质好、实际工作经验丰富、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对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放到重点岗位和艰苦环境中,压担子、交任务,进行实践锻炼,比较成熟和优秀的要及时提拔到乡镇“一把手”岗位;对相形见绌的,要及时进行调整,为乡镇领导班子的配备提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后备人才资源。三是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奖优罚劣要不打一丝折扣,对那些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爱搞小动作的人要不留一丝余地。

5、要真正关爱乡镇干部。一是思想上要重视。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体察民情,倾听基层干部的呼声,把握基层干部的脉搏,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工作得到上级的理解和支持,增强成 8

就感和责任感。要帮助乡镇干部正确认识对待当前的困难,增强干好工作的信心。二是政治上要关心。对一些多年工作在偏远乡镇的干部在解决职级待遇和提拔使用方面给予倾斜,对一些在乡镇退休的老同志,逢年过节,要组织看望和慰问,有困难要及时解决。要树立典型,大力表彰优秀乡镇干部。三是工作上要支持。在工作上要经常出点子、找路子,使上级组织成为乡镇干部信赖的参谋部和咨询站,主动在工作上为乡镇排忧解难,要敢于为乡镇分担担子,理直气壮地当好乡镇的坚强后盾。四是生活上要关怀。针对乡镇干部下乡工作时间不固定、就餐难以保证等实际问题,建议为乡镇干部每月发放一定的下乡补助和生活补助,切实解轻他们的生活负担。同时,加大对乡镇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杜绝各种名目的乱集资、乱摊派、乱伸手行为,坚决维护乡镇干部的正当权益。在奖金、福利等方面出台相应政策,尽量缩小乡镇与县直单位,偏远乡镇与城郊乡镇,贫困乡镇与富裕乡镇之间的悬殊差距。

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