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验收监测办事流程

南京市江宁区环境监测站建设项目

环保验收监测办事流程

一、服务宗旨

强化环境监测为经济建设和环境管理的服务职能,全面贯彻科学、严谨、公正、高效的质量方针,严格执行国家环境监测规范和标准,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环境监测工作,坚持客户至上,服务规范,客户满意率高于99%,并按江苏省有关收费规定合理收取委托监测费用。

二、服务内容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环保验收监测是指在规定的试生产期内,我站在接受项目建设单位的书面委托后,按照相关技术规定开展的监测工作,是对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建设、运行及其效果、“三废”处理和综合利用、污染物排放、环境管理等情况的全面检查与监测。

三、服务时限

一)、项目建设单位按要求提交材料后,5个工作日勘查现场;签订委托监测协议,项目建设单位缴费后5个工作日安排现场监测;现场监测后15个工日内完成验收监测报告。

四、服务程序

一)、企业提交验收监测所需资料(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审批意见、试生产核准通知、建设项目验收监测资料收集表);

二)、项目负责人现场核查,对不符合验收监测要求的项目,项目负责人书面告知企业存在问题及整改内容,并退回验收监测资料。

三)、符合验收监测要求的项目,项目建设单位与我站签订环境监测委托书并完成缴费;

四)、现场监测,编制验收监测报告;

五)、验收监测报告发放;

六)、如果出现项目超标,企业查找原因,进行整改,补测达标后出具验收监测报告;

五、收费依据

《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环境监测专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和<江苏省环境监测专业服务收费标准>的通知》(苏价费[2006]397号、苏财综[2006]80号、苏环计[2006]30号)为依据。

六、申诉

如委托单位(或受检单位)对测试结果有异议,可在接到报告十日内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诉,并说明申诉的理由及有关依据,我站受理后在十个工作日内向申诉者作出书面答复。

附件: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办事流程图

南京市江宁区环境监测站

二〇一四年四月九日

附件:

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办事流程图

环保验收监测办事流程

单位名称:南京市江宁区环境监测站 地址:江宁区西门子路88号胜太工业园6栋 邮编:211100 电话:025-52104531

 

第二篇:环保验收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环保验收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环保验收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 高一平 朱琳艳

[摘要] 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分析了目前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竣工验收监测报告的建议。 [关键词] 竣工项目 验收报告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是检验建设单位执行“三同时”制度的重要手段,是建设项目能否通过环境保护验收必不可少的重要依据。为了提供准确、完整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数据和信息,近些年,国家环保局相继颁布一系列有关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管理规范和行业验收监测报告范本,但是,在验收监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验收监测质量。

1 验收监测报告编制类型

建设项目验收监测报告(表)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和《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管理有关问题通知》等文件中都做相应规定,产生污染的建设项目编写验收监测报告;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建设项目编写验收调查报告。但是,有的项目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又因生产排放污染物。如饮用水项目,该工程一般由取水、输水、制水、配水四个子工程组成,除制水工程在生产过程产生废水、噪声外,其它三个子工程因施工活动和机械设备使用等或多或少使地形、地貌发生改变,土地、水体生产能力及利用方向发生改变等。再如,属于非污染生态型项目-水电站,因其项目小,就以验收监测报告(表)形式编制。诸如上述建设项目若以监测报告形式编写,忽略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及生态恢复结果调查与评价、公众意见调查,就不能完整体现该类项目的特点。很难保证验收监测结论的质量和准确性。建议制定非污染生态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调查技术规范或规定,加大监测人员业务水平培训力度,以提高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调查报告质量。

2 公众参与调查形式化

公众参与是建设项目验收监测报告中一项重要内容,它反应了项目建设中和建成试运行期间,污染物排放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公众参与对象应选择在经济、生活、环境等方面受到影响的个人、集体及参与环评编制单位人员等。然而,目前公众调查存在很大问题,如验收监测单位设计好问卷调查表,完全由建设方负责发放或由企业邀请当地居民召开座谈会,这种做法可能使公众参与对象单一性,调查失去公正性,更严重的是环境管理部门无法发现和纠正建设期间或试运行期的环境违法行为,无法获悉环境影响评价中未预见的重大环境影响,从而失去补救防范措施。因此,为了防止公众调查形式化、虚假化,保证调查对象有受建设项目影响的人群、了解项目工程的技术人员、参加该项目

60 20xx年第10期(总第10期)

的环保专业人员;调查中必须补充大量调查区域受破坏状况、生态恢复情况照片及参与问卷填写乡村、个人、单位照片和文字说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 验收监测结果与常规监测不一致

有些企业顺利通过验收监测,然而一进入日常管理,其污染源监测各项因子超标或部分超标,究其原因,不外乎2种可能,第一,企业环境保护意识不够,验收监测期间不惜提高设施运行成本,验收结束后,企业难以承担高额运行成本或设施操作人员疏于管理。第二,验收监测人员对生产工况及处理工艺了解不够,处理设施核查不细等等。因此,验收监测人员应收集齐全相关资料,认真研读。核查处理设施运行记录、试运行期的常规监测(包括设施运行成本)。准确合理制定采样点位、频次及监测因子。为了防止设施中弄虚作假,可以在处理流程中间增加点位,计算处理效率。

由于验收监测仅2-3天,短时间内企业容易掩盖自身环保工作不足,因此验收监测要追加一次不定期污染源监督监测,作为验收监测的补充和验证,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需查清原因,限期整改。

4 验收监测超标补测

建设项目环保设施验收监测是在建设单位和设计施工单位尽最大努力将处理设施调整到最佳状态下提出的,因此,在此状况下仍出现监测结果不正常,就必须认真细致查明情况,而不是盲目补测,追求验收监测污染物排放全部达标的完美结果。这种做法无疑将验收监测停留在考察建设项目达标排放水平上,使验收监测如同形式。尤其是监测“三废”污染物中,某项污染因子超标情况时,应该对超标原因加以分析,查明原委,若是突发性生产事故造成监测数据不合格,可以考虑给企业一次补测机会,但监测报告应注明污染物超标原因,企业采取何种措施使第二次监测结果正常,符合要求。若因处理设施设计、施工、管理等原因造成污染物超标排放,没有任何商量余地,拒绝进行二次监测要求,确保验收监测结论公正、准确。

5 环境保护管理检查深度不够

依据国家环保总局第13号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的要求,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管理检(下转第64页)

环保验收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要采取以下方法防治:

2.1 早期裂缝防治 2.1.1 沉降裂缝防治

沉降是砼的特性之一。但沉降是有一定限度的,随着各粒子间相互接触,水泥浆逐步凝结,将致使沉降停止,沉降量与单位用水量成正比,防止和减少沉降裂缝的主要措施有:

(1)在保证砼和易性和条件下,降低砼单位用水量; (2)选择在沉降结束以前快速硬化,而又不失去粘结力的水泥和外加剂;

(3)严格控制震捣工艺,清除因泌水产生的水膜而减少砼沉降。

2.1.2 干缩裂缝防治

(1)根据不同气温条件,选用合理集料级配,正确选用水泥、石料、砂率、用水量、外加剂等;

(2)防止水分过分蒸发,砼振捣后,及时采用土工布等遮盖物,避免风吹日照,并且加强养护;

(3)不同外加剂及剂量将直接影响砼干缩率,因此要严格通过试验确定外加剂的掺量。

2.1.3 温度裂缝防治

(1)砼单位骨料用量愈大,其热膨胀系数愈小,水泥浆含量愈多则砼膨胀系数愈大。因此,合理选择骨料级配,采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降低砼膨胀量,是防止温度裂缝主要途径;

(2)在施工过程中对砼表面采取保湿防护措施,减少温度变形;

(3)大面积砼路面施工时应及时锯缝,这是防止温度裂缝的有效措施。

我们在316国道闽清段水泥路面改善工程E合同段施工过程,就是采用以上方法防止早期裂缝发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施工了70560m2水泥砼路面未发现早期裂缝现象。

(上接第60页)查范围包括污染防治设施和各项生态保护设施。从建设项目立项到试生产各阶段执行国家相关环保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情况,以及建设项目涉及到的清洁生产、污染物排放总量、以新带老环保要求、应急措施、施工期及试运行期扰民现象、施工期环境工程监理等均列入验收检查内容。因此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检查是验收监测的基础,贯彻落实“三同时”制度的重要环节。为环保验收提供非测试性依据。但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重视验收期间环境检查,忽视设计和施工阶段有关情况检查核实、清洁生产核查等内容,这与监测人员技术水平、思想认识密不可分。验收监测是监测机构技术监督和技术执法的重要一环,验收监测人员应主动多方收集资料、信息,了解项目立项、可研、设计、施工、试生产各时期情况,把验收监测伸入到“三同时”全过程

中。

6 结语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数据和报告的准确性、完整性既反映建设项目的情况和污染信息,也是监测部门工作能力的表征。因此环境监测部门应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竣工验收监测报告的质量和可靠性,为环境决策部门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保总局.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 2001 [2] 朱余等.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4,16(1): 44-45

2.2 后期裂缝防治

首先,提高设计标准,做到合理的路面结构组合,不合理的路面结构组合使路面抵抗车辆荷载和水分浸蚀的能力降低,板太簿则使板中应力上升,在地表水和汽车荷载作用下,必然导致板开裂破坏。

第二,路基应有足够长沉降时间后才能进入路面施工,减少路基不均匀沉降造成开裂,增加路面基层强度,减少因路面基层强度不足造成的路面裂缝。例如,平宏线过渡性路面改铺成水泥路面就是遵循这一原则。

第三,加强路面养护管理工作。加强水泥路面养护工作是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养护的重点在于接缝和排水系统,排水系统养护主要保持路面排水系统完好,防止路基强度降低。接缝养护主要在不同季节及时填充或铲除多余填缝材料,保持接缝完好,表面平顺,当气温下降、接缝扩大有空隙时要适当地填满,以防雨水渗入基层,当气温上升、填缝材料软化挤出缝外,要将挤出的填缝材料铲除,并防止泥砂石屑或其他杂物嵌入缝内,影响砼面板正常伸缩,当水泥面板开始出现脱空现象,应立即采用板底灌浆方法进行处理。

3 结语

水泥砼路面裂缝的成因不仅与设计、施工等路面形成前环节有关,而且与路面形成后的使用养护等联系密切,因此消除水泥砼路面开裂病害,提高路面使用寿命,设计时要充分考虑适应交通量增长需要,选择合理的路面结构组合,施工时加强路基路面的基层强度控制,养护时注意接缝和排水系统的养护,这些方面的工作都做到位,才完全有可能实现水泥砼路面无裂缝病害。

参考文献

[1] 交通部.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2003).

64 20xx年第10期(总第10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