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第三季度案件分析报告

20xx年第三季度案件分析报告

20xx年第三季度我局共受理劳动争议仲裁案件11起,涉及劳动者11人,无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本季度案件已全部结案,调解结案7起,裁决4起,其中9起为工伤待遇争议案件,2起为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案件。 本季度劳动争议仲裁工作的特点及分析

我旗矿山采选企业较多,工伤事故相对较多,劳动争议案件中工伤待遇案件占很大部分比例。工伤职工大部分为外来务工人员,为了让工伤职工尽快得到工伤赔偿,我局坚持调解优先、调解为主的原则对双方当事人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通过努力本季度调解结案率大大提高。 目前我局劳动争议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需要建立基层调解组织,发挥源头拦截作用将矛盾解决在基层。二是办案人员少,没有独立的开庭场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办案效率。三是进一步加强仲裁员队伍建设。坚持从工作效能、工作作风、工作手段、工作形象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办案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思想道德素质好、专业化程度高和工作作风廉洁、公正、高效的办案队伍。

劳动争议工作是一项涉及社会安定稳定的工作,关系到我旗经济持续发展,我们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的,努力开拓

新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思路,积极稳妥地处理了劳动争议案件,依法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今后劳动争议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加大宣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力度,灵活应用和掌握劳动争议涉及的法规政策,使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清楚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途径、程序、正确引导双方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正确及时的解决劳动争议。

乌拉特后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0一一年9月

 

第二篇:20xx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及20xx年突发公共事件趋势分析报告

20xx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及20xx年突发公共事件

趋势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20xx年上半年我区遭受严重旱灾,大部分旱地农作物减产,进入7月份,部分地区连续出现强降雨天气,尤以 部分地段最为严重,又形成了严重的洪水灾害,给群众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

全区各种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1795公顷,农作物绝收面积300公顷,倒塌房屋32间,损坏房屋480间,直接经济损失14623万,

二、应对工作总结评估:

(一)强化组织领导,以完善的应急管理网络确保工作推进。健全的组织体系是做好应急工作的组织保障。今年,我区重点推进了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工作,对全区街镇、社区(村)的应急管理分管领导、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应急值守电话等信息资料进行了摸底落实,归集汇总并建立台账,进一步落实了责任人,强化了应急值守责任。目前,各街道、镇(局)及社区(村)的应急管理机构均已建立健全,应急工作人员到位到岗,工作制度规范有序,区域三级应急体系进一步健全。

(二)健全工作机制,以有效的运作确保应急管理工作效率。一是规范了应急值守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值班员的职责。二是建立健全了信息报告机制。再次强调了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街镇进一步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并对信息报送范围、报送渠道、报送时间、报送方式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救灾救济科严格信息报送管理,基本做到了在第一时间内准确掌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确保了全区的突发公共事件发现得早、处置得及时。三是建立健全了应急处突机制。一方面切实加强了排查和防范工作,力争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苗头做到早发现、早化解,争取工作主动;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处突机制,公共事件一旦发生,分管领导、局长等都亲自到现场指挥处置,各职能部门和街、镇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确保及时妥善地予以处置,将损害减到最低,全年未发生处置不力或不及时现象。

(三)加强预案修订演练,以科学的模式确保应急管理责任落实。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公共突发事件处置的前瞻性,确保临危不乱、正确应对、及时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

损失、降低损害,我局根据省市各级的相关要求,专门制定了《宿迁市宿豫区民政局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应急预案》。

(四)强化宣传培训,以良好的宣教氛围提高应急工作成效。制定《应急管理培训方案》,切实强化了对应急工作人员的培训。安排专人参加了市应急办组织的应急管理培训。目前,我区各镇民政办人员全部通过自然灾害信息员培训,做到了全员执业上岗。

(五)精心谋划应急宣传,以有效的形式确保应急知识普及。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是应急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宣传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的自救应急能力的提升,关系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能否切实得到保障。一是精心组织应急宣传月活动。我局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了系列宣传活动,取得较好的社会效应。二是积极拓展其它应急宣传渠道。各街(镇)密切配合,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社会广泛宣传有关应急知识和报警电话。

(六)多措并举,提高应急处置水平。一是加强督查。我局经常组织有关人员在旱前、讯前、冬灾前进行督查,查看预案准备和演练情况、值班情况,同时以明传电报的形式要求各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对重点地区、重点部位进行拉网式大检查,挂牌督办;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我局为应急工作添置了有关设备和物资,为应急处置打下了物质基础;三是开展了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风险隐患的普查和监控。组织人员认真开展了风险隐患普查工作,全面掌握了各类风险隐含情况,建立了分级、分类管理制度,落实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

三、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虽然我区的应急工作做了一些事情,取得较好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应急预案体系尚待进一步健全。二是信息报送工作尚需进一步加强;三是宣传方式比较单一,应进一步加强。

四、工作建议

1、加强应急管理和突发公共事件个人应对方法宣传,加强办事机构建设、整合资源力量。

2、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工作研判分析机制,加强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及不稳定因素发展变化趋势的预测,加强社会稳定局势的评估,增强工作针对性、主动性、实效性。

3、应加强突发公共事件专业队伍建设,开展应急处置的日常演练,提高快速反应和攻坚处突能力。增强各职能部门在处置突发性事件时的协调配合,熟悉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方案和预案,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

4、应加强应急救援保障的经费投入,配齐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满足实战的需要。

5、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对突发公共事件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培训,切实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处置能力。

五、典型案例分析:

7月25日13:22-19:50分,我区境内局部遭受雷电大风和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强降雨造成我区农田受淹,道路多处瘫痪,树木断损,房屋倒损严重,其中受灾严重的乡镇是丁嘴、大兴和保安乡等,降雨量达 141.3毫米。灾情发生后,区民政局主要领导第一时间出现重灾乡镇,冒雨查看灾情:

受灾人口:丁嘴、大兴和保安乡42个村居,近2.3万人受灾,

农业方面:全区被淹水稻面积约3200亩,其中制种稻1300亩;旱作物约9000亩;树木刮断约9400棵;丁嘴镇两处蔬菜大棚1500亩被淹,大棚倒损严重。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达万元。

倒房情况:因灾全倒户4户12间,损坏房屋42间其中敬老院房屋11间、以完全毁坏。大兴镇有两处厂房近2260平方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近400万元。

其他方面:道路两侧的树木因拦路折断,影响交通,造成交通一度中断。雷击损毁通讯设备3 台,桥涵2座。直接经济缺失万元。此次强降雨给部分村组农户生产、生活带来毁灭性打击。灾情发生后,区民政局成立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部下设若干应急小组,具体如下:

20xx年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及20xx年突发公共事件趋势分析报告

在现场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各小组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开展救灾工作。积极组织村民开展生产自救,妥善安置倒房户,转移危房中的群众,危桥险路及时作了排险处理,安抚受灾严重的灾民,尽最大努力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减为最低,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尽早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

20xx年突发事件趋势分析

一、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趋势:

近几年来,全区天气变化多端,极端天气频繁,冰雹、雪灾、旱灾、低温冰冻等灾害多发并发。干旱缺水影响呈扩大、加重趋势,部分地区大旱程度之烈、持续之久历史罕见,不但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而且对居民用水、工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预计这种局面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还将继续。

二、应对的措施及建议:

1、队伍保障

建立民政、气象、水务、农业、林业、地震、水产、交通、国土资源方面的专家队伍,及时开展灾情会商、灾区现场评估及灾害管理业务咨询工作。交通、卫生、电力、

通信、公安以及武警、驻军等部门和单位要建立不同类型的紧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平时有针对性开展紧急救助演练,灾害发生后及时赶赴灾区实施紧急救援,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

2、信息及装备保障

应加快建设防灾减灾预警预报系统,完善各类数据库(包括易发生灾害地区的人口、经济状况、地理特点、河流水库、生命线工程等),采用先进手段预报灾害对特定区域造成的威胁和损失。加强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和覆盖乡、村两级的救灾通讯网络建设和管理,确保24小时内准确掌握重大自然灾害信息。应配备救灾必需的车辆、计算机、通信设施、摄(录)像器材等装备,确保救灾工作需要。

3、物资保障

完善区级救灾储备管理制度,增强区级调控能力,建立区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储备救灾帐篷、衣被、净水设备和其他生存性救助所需物资,储备必要的药品、医疗器械和防护物资。建立健全区级肉、食糖、粮油等重要商品以及重要生产物资储备制度,确保灾区重要商品、物资的供应。灾害多发乡(镇)应建立物资储备库(点),储备必需的救灾物资。食品、饮用水等物资可采取商品储备、生产储备与应急调运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灾后24小时内送到灾区。

4、资金保障

区、乡财政要按照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的原则,安排救灾资金预算,并根据财力增长、物价因素、居民生活水平实际状况逐步增加救灾资金预算。救灾预算不足时,区、乡财政可运用预备费用于受灾群众生活救助、救灾抢险等支出,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受灾地区的恢复生产。

5、社会力量动员

建立和完善社会捐助制度,建立健全经常性社会捐助接收网络,规范突发自然灾害社会捐助工作。组织灾区群众参与抢险救灾工作,特别是灾后自救和互助工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