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体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河北体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题 目: 短跑运动员送髋技术

与训练方法的研究

姓 名: 郭 龙 辉

学 号: 200811406115

系 别: 学 校 体 育 系

专 业: 体 育 教 育

指导教师: 李 东 河 (教授)

2011 年11 月30日

河北体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1

2

河北体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注:论文(设计)题目一经确定,学生要认真填写开题报告;由各系部认真组织开题报告会,由教研室骨干教师组成毕业论文(设计)开题组,填写开题报告会记录及意见,并上报系部审核;开题报告书一式两份,一份系资料室保存,一份学生保存。

3

河北体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送髋技术是指跑动中人体骨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主动积极地围绕支点的垂直轴进行转动的动作过程,该过程贯穿于跑的每一个动作周期,即在跑的支撑阶段,骨盆绕支撑腿一侧髋关节的垂直轴进行的旋内动作,在跑的腾空阶段,骨盆绕骶椎关节的垂直轴发生旋前旋后的动作。目前积极送髋技术的优势被许多专家和教练员所认识,但是对积极送髋技术的力学基础和具体作用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1 在短跑途中跑中,良好的“送髋技术”是影响跑速的关键

跑速=步长*步频,对于等式右边的两个因素,在一个因素不变,另一因素增加或两个同时增加的情况下都能提高跑速。后蹬瞬间两大腿的夹角也是影响跑速的关键。世界优秀运动员都在100度以上,我国运动员只有96至97度,相差这4度将影响步长6至12厘米,国外优秀运动员后蹬角为56.6度,中国运动员为62.7度。这就导致腾空时间延长,步频降低,出现上述差别的原因,除了身体形态方面的自然差异外,与国外运动员良好的送髋技术促使骨盆积极主动地参加跑的动作,从而有效地提高步长和步频有密切关系。“送髋”技术是指:跑动中人体骨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主动积极地围绕支点的垂直轴,进行转动的过程,这一过程贯穿于跑的每一个动作周期,既在跑的支撑阶段,骨盆绕支撑腿一侧髋关节的垂直轴进行的旋内动作,又在跑的腾空阶段,骨盆绕骶椎关节的垂直轴发生旋前旋后的动作,起作用表现在以下方面:

2 送髋技术在跑动中的作用。

2.1 “送髋”技术可提高步长。

积极地把送髋技术引入短跑的的动作中,可使髋关节旋内旋前的幅度大大地增加,从而增大步长,不送髋动作与送髋动作比较,步长明显增大。由于送宽为高抬腿动作创造有利条件,而摆动腿上摆的加速运动所产生的惯性力则直接作用于支撑腿而有助于增加后蹬力量和缩小后蹬角。身体重心的腾 4

起角随之减小,加大步长。后蹬角减小,重心在水平方向的位移就增大;所以“送髋”技术是人体总重心在水平方向的位移大了。

2.2 “送髋”技术有助于提高步频。

在跑进过程中,积极的送髋动作使摆动腿一侧的骨盆产生旋内动作,加快了摆动腿的速度,也加快了支撑腿积极的扒地动作,从而缩短了支撑腿进行退让性收缩的时间,由于送髋力量产生的速度和途中跑速度的惯性,使人体重心迅速超越支撑腿支点,更快地通过垂直支撑阶段,缩短了支撑腿进行等长性收缩的时间。由此可知,“送髋”技术在跑的各阶段中都能主动地调节和利用与外力的作用,使各动作的时间相对缩短,有助于提高步频。

2.3 “送髋”技术可以加快剪绞的速度

在短跑的途中跑支撑阶段,在摆动腿积极前摆的配合下,支撑腿在扒地后便开始积极地伸展髋关节,在着地前及整个支撑过程,支撑腿的伸展是一个连续发力的过程,不存在髋的“缓冲”。在支撑过程中,无论支撑腿还是摆动腿,其大腿运动过程均呈加速---减速状态,因而,剪绞---制动是支撑阶段髋的工作特征,良好的“送髋”技术可使剪绞速度变快,使身体的位移速度变快。

2.4 良好的“送髋”技术可使跑的动作放松、协调、自然、省力。

跑动中人体的运动动力最终来源于内力,因而,了解跑进过程中髋部主要肌群的工作特点,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跑速加快时支撑阶段髋角变化过程的顺时针前移。伸髋的主要原动机为臀大肌和股后群肌,在整个支撑过程中他们都在不断缩短,随着其肌纤维的缩短,其收缩力量也逐渐减小,力的梯度呈下降趋势,支撑腿在着地时髋角较小并较早地结束。后蹬的意义在于使伸髋肌群在脚着地之初处于更有利于发力的初长状态,并缩短其工作效 5

率低下的支撑阶段后期。由此可以归纳出,由于强调了作为人体骨骼中枢部位的骨盆积极主动参与运动,使跑的活动符合人体大关节带动小关节、大肌肉群带动小肌肉群的全身性运动原则,从而使全身的骨骼、关节和肌肉都能按合理的先后次序协调起来进行有效的工作和休息。另外,“送髋”技术加强了中枢神经系统对整个跑的技术积极支配和调节,使中枢神经系统通过“送髋”技术和跑的技术动作联系协同起来,增加技术动作的实践性跑动中人体的运动动力最终来源于内力,因而,了解跑进过程中髋部主要肌群的工作特点,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跑速加快时支撑阶段髋角变化过程的顺时针前移。伸髋的主要原动机为臀大肌和股后群肌,在整个支撑过程中他们都在不断缩短,随着其肌纤维的缩短,其收缩力量也逐渐减小,力的梯度呈下降趋势,支撑腿在着地时髋角较小并较早地结束。后蹬的意义在于使伸髋肌群在脚着地之初处于更有利于发力的初长状态,并缩短其工作效率低下的支撑阶段后期。由此可以归纳出,由于强调了作为人体骨骼中枢部位的骨盆积极主动参与运动,使跑的活动符合人体大关节带动小关节、大肌肉群带动小肌肉群的全身性运动原则,从而使全身的骨骼、关节和肌肉都能按合理的先后次序协调起来进行有效的工作和休息。另外,“送髋”技术加强了中枢神经系统对整个跑的技术积极支配和调节,使中枢神经系统通过“送髋”技术和跑的技术动作联系协同起来,增加技术动作的实践性在跑进过程中,积极的送髋动作使摆动腿一侧的骨盆产生旋内动作,加快了摆动腿的速度,也加快了支撑腿积极的扒地动作,从而缩短了支撑腿进行退让性收缩的时间,由于送髋力量产生的速度和途中跑速度的惯性,使人体重心迅速超越支撑腿支点,更快地通过垂直支撑阶段,缩短了支撑腿进行等长性收缩的时间。由此可知,“送髋”技术在跑的各阶段中都能主动地调节和利用与外力的作用,使各动 6

作的时间相对缩短,有助于提高步频把送髋技术引入短跑的的动作中,可使髋关节旋内旋前的幅度大大地增加,从而增大步长,不送髋动作与送髋动作比较,步长明显增大。由于送宽为高抬腿动作创造有利条件,而摆动腿上摆的加速运动所产生的惯性力则直接作用于支撑腿而有助于增加后蹬力量和缩小后蹬角。身体重心的腾起角随之减小,加大步长。后蹬角减小,重心在水平方向的位移就增大;所以“送髋”技术是人体总重心在水平方向的位移大了送髋技术引入短跑的的动作中,可使髋关节旋内旋前的幅度大大地增加,从而增大步长,不送髋动作与送髋动作比较,步长明显增大。由于送宽为高抬腿动作创造有利条件,而摆动腿上摆的加速运动所产生的惯性力则直接作用于支撑腿而有助于增加后蹬力量和缩小后蹬角。身体重心的腾起角随之减小,加大步长。后蹬角减小,重心在水平方向的位移就增大;所以“送髋”技术是人体总重心在水平方向的位移大,因而,“送髋”技术是跑的技术动作更加的协调、自然、放松、省力。

总之,良好的髋部动作对跑的作用是很大的,要充分发挥髋部运动的潜力,除提高运动员送髋动作的意识外,还应该对其进行灵活性、柔韧性及力量的训练。

3 髋部的训练方法。

3.1一般性训练

有竞走——竞走时放松大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斜坡跑、交叉步横跨等练习。

3.2专门性训练

3.2.1 负重弓步走:肩上扛一杠铃,弓步向前迈步,左右依次。杠铃的重量为体重的百分之五十。

7

3.2.2 负重转体:两角开立,两手持杠铃或其他重物置于肩上,上体向一侧转体90度,头部保持正前方位置不动稍停后复位,再向另一侧转体90度。主要练习腹外斜肌,增强髋关节的灵活性。

3.2.3 仰卧直腿绕环:仰卧曲体在垫子上,两手向下成侧平举状,以臀部为圆心,两腿并拢伸直为半径画圆运动,全面锻炼腹部肌群。

3.2.4 支撑伸髋抬腿: 在肋木前一定距离放一栏架,人背对肋木并用手抓住肋木,抬大腿过栏架,然后还原,若干次后换另一条腿。

在短跑途中跑过程中,良好的“送髋”技术为摆动腿积极前摆配合下的

支撑腿的快速展髋在途中跑整个支撑阶段提供动力,支撑过程中人体质心速度的任何变化都与剪绞—制动系统的工作状态相关,使支撑人体获得加速。良好的送髋技术可以使跑的动作协调、放松、省力,可以改善步长、步频提高人体的位移速度。训练中应加强盆带肌的力量练习,发展期灵活性,同时还要注意上下肢的蹬摆配合。

青少年在初级专项训练阶段,骨骼尚未完全骨化,肌肉系统发育也未成熟。这个阶段需要加强以快速力量为主的力量训练,少用大重量练习,并经常采用组合练习的方法,全面发展各部位的肌肉力量,使送髋技术得到巩固、完善。

参考文献:

【1】马志忠,柳 景主编.中学生升学体育考试指南.云南:云

南大学出版社,1993.

【2】袁作生,南仲喜主编.现代田径运动科学训练法.北京:人

民体育出版社,1997.

8

【3】王 川,杜兆才主编.《田径》.北京:中国体育报社总社

出版,2009.

【4】袁伟民主编.《体育科学》.北京:北京市报刊发行局,20

09.

【5】体育系通用教材.《田径》.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7

摘 要:运动员送胯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步频步幅以及后蹬力量的大小,同时还影响到身体获得向前的水平速度及身体的协调用力。结合训练实践,运用动力学知识,从送胯技术与短跑的内在联系入手,阐明了送胯技术与短跑成绩的关系。

关键词:田径运动 送胯技术 短跑成绩

一、送胯技术环节

送胯技术环节由以下三个环节组成:送胯的关节角度;送胯的方向;送胯的幅度。

1、送胯的关节角度

送胯的关节是大腿抬起,小腿和大腿夹角约90度。送胯的角度是影响步频的主要因素之一,要提高送胯频率的首要条件是高抬大腿。大腿和躯干也可以大于90度夹角。

2、送胯的方向

送胯的方向是指大腿的摆动轨迹和速度方向的夹角。正确的送胯方向和速度方向相一致,即前后方向摆动。因为胯的摆动存在惯性,前后方向送胯所产生的惯力不会产生分力效应。如果送胯的方向不和速度方向相一致,而是和速度方向形成角度,那么由于惯力所产生的分力效应会使身体重心的投影轨迹形成曲线,使运动员多跑一段距离。这不仅在时间上影响运动员的成绩,而且由于多跑的距离所做的无用功多消耗了体力和能量。

3、送胯的幅度

送胯的幅度是指大腿和躯干的角度变化。在运动中臂和腿具有相互协调的关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运动员在跑动中腿的摆动半径长于臂的摆动半径,所以臂的频率条件好于腿的频率条件。但是由于臂和腿是同步的摆动关系,臂的频率条件并没有明显的表现出来,但是臂具有了提高步幅和步频的主动性和条件。例如,在冲刺跑中,用加大摆臂幅度来带动送胯,即达到提高步幅的目的。

二、送胯摆动的作用

1、送胯可以增加后蹬力量

将单纯的后蹬和送胯摆腿后蹬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单纯的用支撑腿后蹬是不能充分发挥腿部最大力量的,后蹬力量来源于人的整体动作。摆臂力的正功量大小值,由摆臂的位置和角度及半径R来确定。如果手臂以肩为轴心,作划弧运动,当前臂和上臂夹角是90度,处于蹬力延长线上时,正、负量等于零。下摆时,正负功量产生,且正功量渐渐增大,负功量减少。手臂摆至同侧腿垂直面时,线速度的正功量为最大值,因为此时摆臂力的反作用方向正好与身体水平速度方向相反,加大了推力,提高了速度。随着继续后摆,摆力的方向发生了变化,正功量减小至零,转变为负数。正当摆臂力渐渐消失时,离心力却在渐渐增大。因为短跑的送胯法是:手臂后摆,渐渐加大前臂和上臂的夹角,以取得更大的摆幅,使划弧的半径R加大,离心力加大。

2、送胯可以维持人体的平衡

9

人体直立不动时平衡的,当迈一步时,平衡就破坏了。这是因为向前迈腿时,骨盆横轴围绕人体做转动,产生动量矩。人在赛跑中,角速度越大,动量矩就越大。人体是多关节结构,如右臂随着左腿一起前摆同时肩带也向左转,还拌有脊柱的扭转。摆臂和摆腿是异侧同时进行,当快速向前摆腿时,摆臂的幅度也要随之加大,否则快速向前就会受到影响。转台实验证明:腿臂的挥摆对人体垂直轴的动量矩之和仍为零,所以在跑动中必须加强送胯的摆动,以维持身体的平衡,保持向前的水平速度。

3、送胯可以提高跑速

在保持一定的送胯频率的基础上还要相应地增加送胯的幅度,使摆动腿相应地前摆高抬,是髋关节前送充分,左右移动,加大步幅,是上、肢以及脊柱纵轴为旋转轴做相向运动,避免重心左右大幅度的移动,头要正,并保持身体在跑动中的平衡。在向后摆,以身体为动点,它的轨迹是斜向后摆动,倾斜度小一点为好,以利异侧腿积极下压落地,减少能量的消耗。根据个人情况可以有所不同,但每个人关节角度都是同侧伸时最小,异侧腿着地缓冲接近垂直时最大,使蹬地腿短促有力,缓冲腿迅速将重心前移,获得最大的跑进速度。

三、送胯技术模式

03级、04级短跑运动员在训练实验中贯彻了下面的送胯技术模式:大腿和躯干夹角成90度,小腿和大腿成90度,当向前送胯时角度增大,往后摆时角度要小,送胯动作自然有力,前摆稍超过90度,在实际训练中,队员中存在着以下几种典型的错误动作,见表1: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有关指标测试数据(均值)

从表中可见,这些运动员所测试的原始数据的均数都较低。但经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后,测试对象的运动成绩都有一定的增长但实验组较对照组的增幅要大。通过T值检验发现两个组的行进间30m跑,100m跑成绩是高度显著性差异,步长与步频显著差异。因为两个组对送胯技术要求不同,从而导致两组对象技术改进状况、短跑成绩的提高也不同。实验组送胯技术改进得好而快,短跑成绩提高的幅度与速度也相对较大。这也进一步表明了,正确的送胯技术对提高短跑成绩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总结和建议

(1) 送胯技术是短跑中最简单的技术动作,也是最基础的技术环节,短跑中的前摆抬腿不充分,步子小,坐着跑等一系列现象都与送胯技术错误有关。送胯技术与短跑成绩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要想在短跑中取得优异成绩,就必须掌握正确的送胯技术。

(2)教练员在训练时让初学者要按照合理的送胯模式进行练习,使其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使其动作达到自动化,从而获得最佳的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中学生课余训练中,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最好的武器就是科学的训练方法,在短跑运动中,髋部动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线的带队教师,笔者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观看短跑的比赛、训练视频、请教专业短跑教练、分析学生跑动时髋关节的作用,总结出一些关于髋关节的训练方法,与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一、送髋技术的重要性

现代短跑技术的本质特征中重要的一点是;以髋关节为轴的高速摆动。髋关节是人体跑动的“发动机”,它的功能是通过脚与地面的接触来实现的。髋与腿的关系就像汽车的发动机与轮子的关系一样,表面上是汽车轮子转动的快,实际上是发动机在起作用。相关资料研究表明,积极地送髋技术可以增大步幅和步频,还可以使跑的动作,放松、协调、 10

自然、省力。以积极送髋的“摆动式”跑动为核心的短跑技术,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后蹬式”跑动为核心的短跑技术。 所以在日常训练中,对送髋的练习要加大重视。

二、髋部的练习方法

1提高髋关节灵活性的代表性训练方法

在了解髋关节的解剖结构之后可以知道;髋关节关节囊厚而紧,韧带强大,因而运动幅度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在短跑训练中,发展髋关节灵活性对提到运动幅度和动作幅度具有重要作用。

(1)原地转髋交叉走

练习方法:手扶肋木,原地站立,两脚分开约 一米 长,左腿向右摆动,以脚跟领

先着地,右腿向左摆动,以脚跟着地,交互进行。

练习要求:腿摆动中,脚与地面接近;上体尽量减少转动;腰髋配合做大幅度转动

(2)原地转髋跳

练习方法:手扶肋木,原地站立,两脚分开约 1米 长,左脚以足跟着地,右脚以足

尖着地,利用髋关节的转动动作,交换成左腿以足尖着地,右腿以足跟着

地,反复进行。

练习要求:髋关节转动幅度大,脚转动达到180°

(3)栏架绕髋

练习方法:栏架纵向摆放,一腿支撑,另一腿由外向内连续摆动(栏高76 ~ 91厘

米 )

练习要求:根据练习者的身高调整栏架的高度;以髋关节发力并直腿摆动,随着摆动

腿的摆绕栏架,支撑腿可做连续跳跃动作。

(4)直腿绕环

练习方法:坐在木箱一角,两条腿位于木箱外,双脚同时向不同方向绕环。 练习要求:双腿伸直,绕环幅度尽量大。

2发展髋关节肌群力量的代表性训练方法

髋关节力量尤其是伸肌力量是影响短跑运动员成绩的重要因素,是使人体产生加速运动的主要肌群,是短跑运动员以髋为轴高速摆动技术的保证,在短跑训练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 俯卧腿拉健身球

练习方法:以俯卧撑姿势,小腿前部放到健身球上,屈髋、屈膝用小腿前部和脚向躯干

部位拉球

练习要求:身体充分伸展,成为一线。如果加大难度,可以一条腿提起悬空,用另外一

条腿完成练习。

(2) 仰卧腿拉健身球

练习方法:仰卧于地面,脚跟放到球上,双臂向体侧伸展维持平衡。提臀向上顶髋离地,

当髋、膝、踝关节成为一条直线时屈膝收腿,伸膝降低髋部高度,重复练习。

练习要求:如果加大难度,将双臂靠近身体,使用更大的球,用橡胶带拉紧双踝,或尝

试用一条腿做动作。

(3) 侧卧提腿

练习方法:身体伸展侧卧在斜板上,上侧脚的踝关节固定系在橡胶带上。拉力方向靠近

身体斜下方,尽量快速向上提腿。重复练习。

练习要求:膝关节伸直,只用髋部和躯干两侧肌群力量完成动作。

(4) 侧卧绕环

11

练习方法:身体伸展侧卧在斜板上,上侧腿做绕环动作,尽量大幅度完成动作,换腿重

复练习。

练习要求:膝关节伸直,只用髋部肌群力量完成动作。

上述几种练习方法只是一些练习髋部动作的代表性方法,良好的髋部动作对提高短

成绩有很大作用,要充分的发挥髋部的运动潜能,除了对其灵活性,柔韧性,力量进行

门性训练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用髋跑的意识。

一、送髋技术的力学基础

髋是人体跑动的“发动机”,它的功能是通过脚与地面的接触来实现的。髋与腿脚的关系就好比汽车的发动机与轮子的关系一样。汽车跑得快,表面上是轮子转得快,实际上是发动机在起作用。以髋关节为轴的高速摆动是短跑技术的本质特征。后蹬动作可视为以髋为轴的摆动运动的继续,后蹬不存在脚着地时的第二次发力过程,否则,势必破坏跑的周期性和连贯性,损坏其跑进的整体效果。研究显示,现代短跑着地时间共80毫秒左右,而后蹬时间不到40毫秒,后蹬的发力应是前摆着地用力的延续,后蹬的效果实际上取决于以髋关节为轴大腿后摆的功率大小(N=F·V),即大腿后摆的力量(F)和后摆的速度(V)的乘积大小。积极送髋技术完善了着地的“扒地”动作,由于强调了以髋关节为轴的摆动,整个腿就好像在做一个半圆动作,滚动式地前进。规范正确的摆腿技术,形成了优越的“扒地式”技术。据人体在腾空运动时各个环节的运动速度与人体质点运动的关系可知:在脚着地的瞬间,脚向下运动的垂直速度快于人体质点向下运动的垂直速度。可以认为,人体在腾空运动时摆动腿积极向下后方的摆动及脚的“扒地”动作,减小了地面对人体的反向水平制动力,无明显的速度损失,这一技术保证了跑进中的平稳性和连贯性。

二、积极送髋技术的重要作用

(一)积极送髋技术可以提高步长

人体的生长发育特征决定了步频的提高一般在10~13岁,但步长的增长不受年龄的限制,因此,在运动训练中可以尽可能地提高步长,特别是对高水平运动员提高步长具有积极的意义。积极送髋技术可使髋关节沿垂直轴进行旋内、旋前的幅度大大地增加,从而增大了步长。发展髋关节肌群的力量灵活性和柔韧性有助于送髋技术动作的形成。

(二)积极送髋技术可以增加步频

在跑的过程中,积极的送髋动作使摆动腿一侧骨盆产生旋内动作,加快摆动腿的速度,也加快了支撑腿积极的扒地动作,从而缩短了支撑腿进行退让性收缩的时间。由于送髋力量产生的速度和途中跑速度的惯性,使人体重心迅速超越了支撑腿支点,更快地通过垂直支持阶段,缩短了支撑腿进行等长收缩时的时间。良好的送髋技术,减少后蹬角度,增加后蹬力量,加快了后蹬深度,从而加速了后蹬动作,缩短了支撑腿进行克制性收缩的时间。送髋使身体重心腾起角度缩小,后蹬力量加大,速度加快,缩短了腾起时间。因此,积极送髋技术在跑的各个阶段中都能主动地调节和利用内力与外力的作用,使各动作的时间相对缩短,从而有助于步频的提高。

(三)积极送髋技术可以使跑的动作放松、协调、自然、省力

由于强调了作为人体骨骼中枢部位的骨盆积极主动参与运动,使跑的活动符合人体大关节带动小关节,大肌肉群带动小肌肉群的全身性运动原则,从而使全身的骨骼、关节和肌肉都能按合理的先后 12

秩序协调起来进行有效的工作和休息。积极送髋技术加强了中枢神经系统对整个跑的技术的积极支配和调节,使中枢神经系统通过积极送髋技术和跑的技术动作联系、协同起来,增加技术动作的实效性。因而,积极送髋技术使跑的技术动作更协调、自然、放松、省力。另外,积极送髋的技术可以加强腿部用力的连续性,使身体重心在垂直方向上波动较小,有利于水平运动速度的发挥。在短跑技术中,途中跑技术主要是摆动腿与支撑腿的协调配合,即两髋关节的活动幅度和两腿快速剪绞的配合,获得有利的跑进姿势,使得髋关节在三个基本轴及环转时更加自如,在这种情况下跑起来才能够扒地有力,步幅开阔,轻松自然,动作协调大方。

国内外体育工作者和专家,就如何加快步频和增大步长,已经做了许多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据多年来的训练实践,认为“积极送髋技术”在短跑中有很大优势。美国斯普拉格和伍德等学者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得出结论:髋关节的运动在提高短跑速度上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点被埃依等人在第3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运用高速摄影和运动技术解析等现代化手段所证实。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浅析硕士论文法对男子短跑运动员技术进行比较与浅析硕士论文,结果表明在途中跑技术中送髋技术对现代男子短跑运动成绩的影响比重日趋加大。并通过对髋关节、膝关节动作幅度、平均角速度、途中跑垂直缓冲时段运动学指标的灰色关联度、途中跑着地缓冲时膝关节角度等方面进行讨论浅析硕士论文,旨在为我国短跑运动员基础教学与训练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短跑;男子;送髋技术;摆动式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塑胶跑的普及,对现代短跑技术产生了重大影响。从技术角度浅析硕士论文,现代短跑技术已由屈蹬式技术发展为摆动式技术,在塑胶跑道跑进过程中支撑脚着地后几乎不存在“滑动”现象,同时塑胶跑道具有更好的弹性,因此,如果过分强调后蹬力,将增大运动员身体重心向上的腾起角,虽然增加了步幅,也增加了腾空时间,反而不利于跑速的提高。现代短跑要求更加突出摆动技术,有关研究表明,运动员一侧退的支撑时间只占复步时间的22.1%,而摆动腿时间占77.9%,两者比值为1:3.5。因此,在短跑技术观念上要突出摆动技术的重要性,在训练结构上要加强摆动动作的研究,掌握摆动技术的规律,为正确理解摆动技术提供依据,而髋部技术动作在短跑摆动技术作用是教练员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1、研究对象 

中外优秀短跑运动员:博尔特、盖伊、胡凯、劳义 

2、研究策略毕业论文

2.1 文献资料法,通过收集、整理、阅读大量有关短跑中积极送髋技术方面的资料文献,利用浅析硕士论文的策略毕业论文进行初步探讨,并总结归纳探讨结果。

2.2 比较浅析硕士论文法,对国内外优秀短跑运动员短跑送髋技术的比较浅析硕士论文得出差异。 13

3、结果与浅析硕士论文

3.1 送髋技术对男子短跑技术的影响因素

3.1.1生理发育特点对步频的影响

人的生长发育特点决定了步频的提高一般在10-13岁,因此,这一特殊时期应加强运功动员的步频的基础练习,把运动动员的短跑频率尽量发挥到最大。但步长的增长不受年龄的限制。因此,在运动训练中可尽可能的提高步长,特别是对高水平运动员提高步长具有积极的意 义。积极送髋技术可以使髋关节沿轴线进行旋内、旋前的幅度大大地增加,从而增大了步长。发展髋关节肌群的力量灵活性和柔韧性有助于送髋技术动作的形成。

3.1.2积极送髋技术对步频的影响

在跑的过程中,积极的送髋动作是摆动腿一侧骨盆产生旋内动作,加快摆动腿的速度,也加快了支撑腿积极的扒地动作,从而缩短了支撑腿进行退让性收缩的时间。有益于送髋力量产生的速度和途中跑速度的惯性,使人体重心迅速超越了支撑腿支点,更快的通过垂直支持阶段,缩短了支撑腿进行等长收缩时的时间。良好的送髋技术,减少后蹬角度,增加后蹬力量,加快了后蹬深度,从而加速了后蹬动作,缩短了支撑腿进行克制性收缩的时间。送髋使身体腾起角度缩小,后蹬力量加大,速度加快,缩短了腾起时间。因此,积极送髋技术在跑的各个节段中都能主动地调节内力和外力的作用,使整体动作的时间相对缩短,从而有助于步频的提高。

3.1.3送髋技术对短跑动作的影响

由于强调了作为人体骨骼中枢部位的骨盆积极主动参与运动,使跑的动作符合人体大关节带动小关节,大肌肉群带动小肌肉群的全身性运动原则,从而使全身的骨骼、关节和肌肉都能合理的先后秩序协调起来进行有效的工作和休息。积极送款技术加强了中枢神经系统对整个跑的技术的积极支配和调节,使中枢神经系统通过积极送髋技术和跑的技术动作联系、协同起来,增加技术动作的实效性。因而,积极送髋技术使跑的技术动作更协调、自然、放松、省力。另外,积极送髋技术可以加强腿部用力的连续性,使身体重心在垂直方向上波动较小,有利于水平运动速度的发挥。在短跑技术中,途中跑技术主要是摆动腿与支撑腿的协调配合,获得有力的跑进姿势,使得髋关节在三个基本轴及环转使更加自如,在这种情况下跑起来才能够扒地有力,步幅开阔,轻松自然,动作协调大方。

3.2 中外男子运动员送髋技术比较

通常情况下,100米途中跑的周期支撑阶段中,膝角的变化是10-20°而髋角的活动范围是60-70°。可见人体大肌肉群的发挥是由髋关节率先发动,来带动其他部位肌肉群的用力协调完成的。高速度、大幅度的短跑技术主要是由髋和大腿的动作加以体现的。通过劳义和博尔特的数据及其成绩比较,发现劳义在100米跑中髋、膝关节动作幅度明显小于博尔特。相对的成绩也不如博尔特。另外,在平均角速度的比较中发现,中国优秀运动员的平均角速度明显低于国外优秀运动员,从而影响到运动成绩的提高。因此,送髋技术在短跑应用就显得非常重要。为此,在基础训练的过程中要特别强调送髋技术的练习。

3.3 蹬伸角度与送髋技术的关系

表2 为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运动会男子百米比赛运动员途中跑垂直缓冲阶段上肢及下肢一些环节角度与跑速相关的列表,其相关度的关系:X5>X2>X3>X4>X6>X1由相关度的关系可以看出在途中跑垂直缓冲时段肢体的髋部附近的各个运动环节变化明显。

从表2中可以看到, 中国优秀男子短跑选手途中跑垂直缓冲阶段X2支撑腿膝关节角、X3支撑腿 14

髋关节角与途中跑速度的相关度分别为0.9202 和0.919,呈显著相关。从现代短跑的技术上看, 为了有效地利用腿的蹬地力量, 就必须减小后蹬腿蹬地角。国外短跑运动员跑进时的身体重心明显低于国内优秀短跑运动员, 其理由是运动员身体重心低, 身体压缩得紧, 身体各运动环节储存的势能相对较多。从跑的本质上看, 跑的过程是人体不断同外界进行能量交换和能量转换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脚扒地和蹬伸时的能量释放过程, 也包括着地缓冲过程中能量的储存过程。而人体运动速度的快慢取决于人体所具有的能量, 是由这两个过程能量的总和决定的。从上面X2支撑腿膝关节角、X3支撑腿关节角同途中跑速度的高度相关可知,跑得快的运动员都具有较小的支撑腿膝关节角和支撑腿髋关节角。

3.4 小腿摆动技术与送髋技术的关系

从表3 中可以看出, 美国运动员在最大缓冲阶段膝关节的角度(134.2 °)明显小于中国优秀短跑运动员的着地缓冲膝关节的角度(149. 2°) ,这表明随着短跑途中跑速度的提高,支撑腿的着地缓冲时的膝关节角度是减小的。这一现象表现在膝关节的夹角上,它同样表现在其他一些身体环节的夹角上,如X1支撑腿踝关节角,X2支撑腿膝关节角,X4摆动腿膝关节角和X5摆动腿髋关节角等。

从表2X4摆动腿膝关节角、X6大腿后摆角与途中跑速度的相关可以看到, 中国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途中跑垂直缓冲时段X4摆动腿膝关节角、X6大腿后摆角同途中跑跑速的相关度同为0.9179, 这两个数值的一致性说明了身体运动具有一定的同步性和精确性。同时表明身体是完整的统一体, 各环节间是相互配合、协同一致的。在短跑技术中, 摆动腿膝关节角和大腿后摆角的大小将影响摆动腿前摆的高度和着地腿后蹬时的角度。这会影响脚着地时的前蹬阻力, 后者将影响着地腿后蹬时过程水平分力的大小。如果膝关节角和大腿后摆角过大将会造成摆动腿摆动半径过大,摆动阻力增加,这会减慢摆动腿摆动的速度, 造成前摆送髋不好。前摆高度进而影响下摆速度, 下摆速度慢会导致着地时的前蹬阻力加大。同时过大的摆动腿膝关节角和大腿后摆角会造成后腿过分后伸, 从而增大了腿的摆动半径, 会影响髋关节、髂腰肌的肌肉收缩效率。髂腰肌过分伸展会导致其在髋关节作用下的动力臂减小, 阻力臂增加, 影响摆动腿的摆动速度。

4、结论与倡议

4.1 结论

(1)在短跑的过程中参与发力的大肌肉群是由髋关节率先发动,来带动其他部位肌肉群的用力,送髋技术在短跑应用日趋重要。

(2)支撑腿髋关节角与途中跑速度呈显著相关,优秀运动员都具有较适宜的支撑腿膝关节角和支撑腿髋关节角。

(3)过大的摆动腿膝关节角和大腿后摆角会造成会影响髋关节、髂腰肌的肌肉收缩效率,导致其在髋关节作用下的动力臂减小, 阻力臂增加, 影响摆动腿的摆动速度。

(4)积极送髋技术加强了中枢神经系统对跑的技术的支配和调节,使中枢神经系统通过送髋技术和跑的技术动作协同起来,对增加运动员的步频、步长,增加技术动作的实效性,使跑的技术动作更协调、自然、放松、省力。

4.2 倡议

现代短跑技术更加注重髋关节的摆动幅度与摆动速度,充分发挥腰、髋周围肌肉群力量的主导作用,合理的送髋技术有利于提高摆动腿的摆动幅度和速度,减少身体重心的起伏程度。以摆促蹬,蹬摆结合,积极送髋的“摆动型”技术必将取代传统的“蹬伸型”技术,使短跑技术更加经济、实效、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因此,在基础的短跑教学技术训练中要强调送髋技术的重要作用及合理的训练策略毕业论文。送髋技术的合理性有助于运动员步幅与步频的合理结构,在短跑技术中具有重要作用。 15

对送髋技术进行研究有助于为基层体育工作者在今后的基础技术教学与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对推动中国短跑技术发展具有现实意 义。

[参考文献]

[1]郑贺.短跑技术的发展趋势 [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2 (16):23-26.

[2]代进军.短跑伸髋高摆扒地技术浅析硕士论文[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79-82. [3]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4]龙秋生.送髋技术对100米途中跑的影响[J].湘南学院学报,2005,(5):99-102.

[5]邵恒忠,王丽秀.中国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途中跑垂直缓冲时段运动学参数的灰色关联度浅析硕士论文[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5

[6]路国华.短跑训练摆动技术浅析硕士论文[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 ,(1):99-112. (作者单位:呼伦贝尔学院体育学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本篇文章来源于硕博在线论文网,转载请保留地址,谢谢

[摘要短跑是田径比赛中竞争最激烈,也是成绩提高最快的项目之一。短跑的途中跑摆动腿摆动技术和积极送髋技术对跑速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科研工作者的重视。

本文通过对短跑摆动技术和积极送髋技术进行分析,以完善我国短跑运动员的技术训练及短跑理论,为教学训练提供指导和参考依据。[关键词短跑屈蹬式摆动技术积极送髋技术前言:短跑全程技术一般可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4个部分。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短跑的训练方法与手段进一步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高水平运动员的技术显得更加完善与规范,特别是随着塑胶跑道的出现.对短跑技术进行了一次大革命,表现在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员和运动员更加强调与注重跑的摆动腿动作及蹬摆技术和积极送髋技术的组合。

可以说.现在短跑技术的突出特点是以摆促蹬、蹬摆结合。短跑全程跑的成绩取决于运动员的反应速度、起跑后的加速跑能力、保持最高跑速的距离以及各部分技术完成的质量。1.短跑的传统理论综观短跑运动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自从短跑作为比赛项目起,就出现了这种观点,认为后蹬是推动人体向前的主要动力来源,其理论支持者根据=ma即力量=质量x加速度的公式得出了,后蹬力量越大,人体的加速度也越大。

这种理论强调了跑时的后蹬力量,其结果只能是导致教练员对运动员进行训练时,大多数力量训练是以发展股四头肌为主的杠铃蹲起练习,造成了运动员大腿前后肌群的发展极不协调,也导致了运动员拼命的用力跑,动作紧张,能量消耗过多。而成绩平平。然而,力学原理只是揭示物体的一般规律,而不能反映人体运动的特殊性,如只用机械力学的原理解释生物运动,往往会得出错误结论。生物力学研究证明,机体达到最大力时,肌肉所需要的发力时间需要0.3一.4秒。黄宗成等研究测定世界级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支撑时问仅有.089~.1秒.而后蹬时间更短,如美国短跑运动员拉塔尼、维利、加里森二人,支撑时间为0.095秒,后蹬时间仅有.5秒。显而易见,短跑后蹬阶段,肌肉收缩用力时间大大短于肌肉获得最大力的时间,仅占获得最大力时间的14.3%。这就是说,在途中跑后蹬肌群还来不及充分发挥力量,蹬地动作就已经结束。后蹬用力不可能发挥出最大力量.而只能发挥出最大力量的一部分。由此看来,后蹬是推动人体向前的主要动力来源的理论是有其片面性的。2.“屈蹬式”技术实质上是促进摆动80年代初期,我国一些科研人员在进行短跑技术分析时发现,世界优秀短跑运动员后蹬腿的曲度,明显大于我国运动员。

为此提出了所谓的“屈蹬式”(对于过去的“后蹬充分蹬直”技术而言1技术,其观 16

点是“现代短跑后蹬技术己不是过去那种充分蹬直的技术”。这种观点对我国的短跑的技术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短跑运动员的技术和成绩的提高收效甚微。就其原因是因为人们对这一观点误解为短跑后蹬膝关节不充分蹬直技术就是后蹬腿要曲着蹬地。事实上,短跑后蹬膝关节不充分蹬直的原因是膝关节不充分蹬直可以是途中跑的蹬伸动作幅度小,动作速度快,有利于蹬地力量水平分量的增大,使得蹬摆动作转换更加自如、自然、连惯,后蹬时间相对缩短。短跑后蹬膝关节不充分蹬直还有利于大小腿的快速折叠.根据杠杆的原理可知,大小腿折叠角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前摆时阻力臂的大小。大小腿折叠角度越小,前摆阻力臂也越小,进而前摆时的角速度也大。这样就使得大腿带动小腿的前摆速度也就加快。反之,大小腿折叠角大.前摆阻力也大,而角速度相对减小,即前摆速度减慢。可以认为短跑后蹬膝关节不充分蹬直的实质是为了前摆。3.短跑中“摆动”是人体向前运动的主要动力来源摆动技术是短跑运动的关键技术环节,强调摆动技术是现代短193跑技术的主要特征,腿的摆动动作在短跑运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不断的进步和人们的熏视程度与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这种作用有了新的发展和认识。研究认为途中跑摆动腿的平均摆动速度与后蹬时间的相关系数=

一.7802p0.01),说明提高摆动腿的平均摆动速度有利于缩短后蹬时间.有利于提高后用期身体重心速度后蹬时间的缩短也有利于步频的提高,从而提高途中跑的速度。途中跑摆动腿的最大摆动速度是影响步频和提高途中跑速度的重要因素。3.1摆动技术符合现代短跑技术的发展的要求。

现代短跑技术要求更突出摆动技术,强调以在促蹬,摆、蹬结合。据研究,优秀运动员的支撑时间仅占一个复步时间的22.1%,摆动时问却占77.9%,两者相比为1:3.5。因此新的技术观念上要突出摆动技术的重要性,在训练结构上要加强摆动动作的研究,掌握摆动技术的规律和生物力学特征。充分发挥摆动动作在短跑中的作用。3.2可以充分利用髋关节周围1的股后肌群和臀大肌的动力源。

传统观点强调伸膝肌群的发展。而新的观点强调髋部、大腿后侧及小腿肌群力量的发展,这此肌群的收缩用力,产生了大腿绕髋轴的快速转动,两大腿的剪绞动作协调、快速、有力,就像车轮了一样把人体的动力施给了地面。3.3可以完善扒地动作,增加步民、步频,缩小腾空、支撑时间,提高跑速。“大腿高抬以髋为轴腿的快速摆动并带动小腿和脚积极扒地”。加大了两大腿的夹角,提高了步长,到离地腾空时两腿有积极靠拢,成快速剪绞动作,大小腿折叠更加明显,缩短了摆动半径,加快了摆速。到前腿着地时又能合理、有效地完成扒地动作。有因而减少了腾空、支撑时间,加快r步颇。3.4这种技术短跑表现出高效率化和节省化。这种短跑技术更加符合生物力学和解剖学的原理,因而使这种短跑技术表现出高效率化和节省化,延长加速跑的时间和距离。跑的技术结构形成表现为动作高步频、大步幅,自然乎稳,总重心上下起伏小,上下肢动作配合协调,有明显的节奏感。跑的摆臂动作能维持身体平衡。调节步长、步颇,影响跑的直线性,对于运动成绩具有重要影响。从生理的角度分析,上肢和下肢有着同一的神经联系。因此,短跑时摆臂和摆腿动作有一致性,两臂能摆多快,两腿就能摆多快,所以也要重视摆臂动作。4.积极送髋技术在短跑中的重要作用髋关节是人体跑动的“发动机”,它的功能是通过脚与地面的接触来实现的。髋与腿脚的关系就好比汽车的发动机与轮子的关系一样汽车跑得快,表面上是轮子转得快,实际上是发动机在起作用。

以髋关节为轴的高速摆动与平动运动是短跑运动和短跑技术的本质特征。后蹬动作可视为以髋为轴的摆动运动的继续,后蹬小存在脚着地时的第二次发力过程,否则,势必破坏跑的周期性和连惯性,损坏其跑进的整体效果。研究显示,“现代短跑着地时间共80us左右,而后蹬时间小到40us”,后蹬的发力应是前摆着地用力的延续.后蹬的效果实际上取决于以髋关节为轴大腿后摆的功率大小(=.),即大腿后摆的力晕和后摆的速度的乘积大小。

,积极送髋的技术完善了着地的“扒地”动作.由于强调了以髋关节为轴的摆动,整 17

个腿就好像在作一个半圆动作,滚动式地前进。规范正确的摆腿技术,形成了优越的“扒地式”技术。据人体在腾空运动时人体各个环节的运动速度与人体质点运动的关系可知:“在脚着地的瞬间,脚向下运动的垂直速度快于人体服从支点向下运动的垂引言:知识媒体作为一个新的术语提出之后.不同的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论述,网络作为新的媒体对教育产生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和深远的。本文从知识媒体的角度来探讨在网络教育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习活动为中心,从而提出了网络教育中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导学设计。一、知识媒体知识媒体这一术语,是arkstefikl986年首次提出来的。当时他的出发点是认为只有将人工智能技术和因特网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个术语本身强调的是在远程教育中.要优先考虑的是认知科学,然后才是技术。在开放大学的研究者看来,知识媒体指利用计算机技术、远程通迅技术、认知科学开发的以学习者为中心,旨在促进学习者知识的共享、获取和理解的学习环境。如通过因特网促进协同学习的媒体、专门为残疾人士设计的多媒体学习环境,智能代理,数字文档,科学模拟工具等。由此可以看出,知识媒体给网络教育带来更有利于学习者学习的全新教育理念,站在网络学习者的角度而言,知识媒体是一种支持其学习的比较完善个性化、支持学习者个别化要求的环境,在某种程度上有智能性站在网络学习服务者(教师、管理者、学习资料设计者等等)角度,它是~种思想。一种理念,类似于公司要发展就要有服务意识,要把顾客的需求放到第一位,网络教育要繁荣兴盛,必须把学习者的需求放到第一位,为学习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支持。二、网络教育中学习支持的必要性网络作为一种卓越的信息搜索工具、人类崭新的认知工具,已经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正在改变教育的形式,成为了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工具。由于网络教育有资源丰富、不受时空限制、学习者可以方便控制学习进程等优点,引来了学习者更多的关注目光。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步伐的加快,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已经在我国的68所试点大学以及一些有条件的中小学蓬勃的开展起来。然而,任何事物都有成熟发展的过程,我国网络教育刚剐起步,在经历了网络热的浪潮之后,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学习资源匮乏。只是传统课堂的视频化,书本的电子化学习交互太少,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有人说网络学习不是—le帅ing,而是—reading学习者网络的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网络教育没有围墙的界定,没有了传统面授的耳提面命,需要学习者有很强的学习动机、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自控能力,而网络学习者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不能马上适应这种新的教学形式,学习动机的保持、自学能力和自控力的培养都需要网络教育机构提供相应的导学和帮助机制:另一面,网络教育机构在师资培训,网络课程开发、教学管理方面没能树立强烈的服务于学生的意识,只是照搬传统教育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学习者在没有传统教学面授的环境下,使用网络的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因此,也需要导学支持系统,从网络课程设计、教学过程实施、到教学效果的评价等环节为学习者营造一个有针对性、适合学习者个性特点的学习环境。目前教学需要支持的理念早就得到人们的共识,“支持体系”就是长期以来被广泛用作描述有效学习帮助的词汇,该词的历史可追溯到维高斯基关于最优化发展区问的理论.它指的是当给予学习者最适时和最恰当的帮助后,学习者所能发挥的最大潜能。传统的面对面的授课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讲授对学习者来说是对直接也直速度”。可以认为,人体在腾空运动时摆动腿积极向下后方的摆动及“扒地”动作,减小了地面对人体的反向水平制动力,无明显的速度损失,这一技术保证了跑进中的平稳性和连惯性。4.1积极送髋技术可以提高步长。送髋技术是指:跑动中人体骨盆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主动积极地围绕支点的垂直轴进行转动的动作过程。

该过程贯穿于跑的每一个动作周期,既在跑的支撑阶段.骨盆绕支撑腿一侧髋关节的垂直轴进行的旋内动作。在跑的腾空阶段,骨盆绕骶椎关节的垂直轴发生旋前旋后的动作,积极地把送髋技术引入到跑的动作中可使髓关符旋内,旋前的幅度大大地增加。

从而增大了步长。发展髋关节肌群的力量灵活性和柔韧性有助于送髋动作。42积极 18

送髋技术可以增加步频。在跑的过程中,积极的送髋动作使摆动腿一侧骨盆产生旋内动作,加快摆动腿的速度,也加快了支撑腿积极的“扒地动作”.从而缩短了支撑腿进行退让性收缩的时间:由于送髋力量产生的速度和途中跑速度的惯性,使人体重心迅速超越了支撑腿支点,更快的通过垂直支持阶段,缩短了支撑腿进行等长收缩时的时间良好的送髋技术,减少后蹬角度,增加后蹬力量,加快了后蹬深度.从而加速了后蹬动作,缩短了支撑腿进行克制性收缩的时间。送髋使身体重心腾起角度缩小,后蹬力量加大,速度加快,缩短了腾起时间,由此得出,由于送髋技术在跑的各个阶段中都能主动的调节和利用内力与外力的作用,使各动作的时间相对缩短,从而有助于步骤的提高。

4.3积极送髋技术寸以使跑的动作放松、协调、自然、省力。

由于强调了作为人体骨骼中枢部位的骨盆积极主动参与运动,使跑的活动符合人体大关节带动小关节,大肌肉群带动小肌肉群的全身性运动原则,从而使全身的骨骼、关节和肌肉都能按合理的先后秩序协调起来进行有效地工作和休息。积极送髋技术加强了中枢神经系统对整个跑的技术的积极支配和调节,使中枢神经系统通过积极送髋技术和跑的技术动作联系,协同起来,增加技术动作的实效性。因而,积极送髋技术使跑的技术动作更协调、自然、放松、省力。另外,积极送髋的技术可以加强腿部用力的连续性,使身体重心在垂直方向上波动较小.有利于水平运动速度的发挥。5.结论与建议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现代短跑技术必将经济、实效、最优化力一向发展,以摆蹬、以促蹬、蹬摆结合、积极送髋的“摆动型”技术必将取代传统的“后蹬型”技术。为此我们提出训练建议如下:第一,创立与现代短跑“摆动型”技术相吻合的跑的专门练习。

对所有跑的专门性练习提出上下肢协调摆动的要求。

例如把后踢小腿跑与小步跑结合的“折叠式小步跑”,以及后蹬跑、后踢腿和高抬腿相结合的后蹬折叠式高抬腿跑等,并强调摆臂和摆腿动作的一致性。第二,加强积极送髋和腿部曲、伸肌群及多关节肌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协调性练习。并注意股后肌群与股前肌群力量的协调发展。在发展后蹬力量的同时,要加强摆动腿前摆和后收折叠小腿肌群的力量速度的训练等。参考文献:[i王志强.对短跑专项力晕特点及其部分专项练习的分析研究刀.体育科学,1999(3)2王保成.现代短跑技术与短跑专项力量训练第六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正编.(2)3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64文超,等田径热点论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14[5骆建,等论100m途中跑支撑时摆动腿摆腿技术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85(1)f6黄宗成.等.百米技术一缓冲与后蹬[体育科学,984,(2)7运动解剖学编写组.运动解剖学l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81运动生物力学教材小组.运动生物力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69王鲁克对短跑后瞪理论中几个传统观念质疑田径.2000(12),2一2310徐国营知跑运动员途中跑支撑期摆动腿作用的运动学相关分析[刀中国体育科技2000.(5),8—10。

本文《试论现代短跑摆动技术和送髋技术对短跑的影响》 --- 作者: 王新杰

短跑训练髋关节灵活性练习方法的探讨

金山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 谢永欢

摘要:在短跑技术的教学和训练中,常用"送髋"来提示运动员或者帮助运动员纠正错误技术动作。但是,在实践中人们对髋关节灵活性的练习还不够重视。反映在运动员髋关节的灵活性差,导致短跑成绩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我根据从理论和实践上阐述加强髋关节

的灵活性练习在短跑教学和训练的重要性。

关键词:短跑 髋关节 灵活性 柔韧性

19

髋关节是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人体运动的重要部位,尤其在田径运动中,它的正确运动与田径各项目的技术表现和运动成绩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田径运动训练过程中教练常提到"转髋","伸髋",并用它来纠正与改进技术。但是,在实践中人们对髋关节练习的重要性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反映在训练中没能够根据需要采用一些关于髋关节的积极性训练。从目前国内外一些优秀运动员技术分析的对比来看,较普遍地反映出我国运动员髋关节灵活性较差,相对不如外国运动员好。究其原因主要是从理论与实践对骨盆的正确运动,髋关节灵活性练习,柔韧性练习等方面缺乏深入研究。为了提高田径

运动训练效果,提高短跑技术水平,有必要在髋关节灵活性方法训练探讨。

1、髋的解剖结构分析

为什么"髋部动作"在短跑技术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这是由于”髋”所处在的特殊生理位置所决定的。髋关节是个球窝关节,在解剖学中称它为三轴关节。它的运动有三个怎样自由度,即围绕横轴可作屈伸运动,围绕前后轴可作外展内收运动,围绕上下轴可作旋前旋后运动。在跑的后蹬阶段,我们可以看出由于支撑腿一侧固定了骨盆,髋关节围绕三个轴进行运动,即围绕横轴作前移(伸髋),能使髋关节充分伸展,围绕前后轴作向支撑腿一侧的运动(外展),使摆动腿一侧的骨盆上提,围绕上下轴作向支撑腿一侧的扭转运动(旋后),使摆侧骨盆充分前提。由此可知,髋部的运动和骨盆的运动是紧密相连的,在人体运动中有时骨盆只能围绕横轴作伸髋运动,有时只能围绕上下轴扭转运动。在跑动的过程中,要求骨盆在后蹬腿的髋关节处围绕三个轴同时运动,即边移,边上提,边前摆。由于髋有多种功能,在人体中起着承上启下,贯通左右的枢纽作用,所以在田径短跑训练中,应把髋的运动置于重要的位置。从上述的分析可以得知髋关节的运动幅度即跟关节面的构造有关,又跟关节囊,韧带和肌肉的长度及伸展性有关。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神经系统支配协同肌收缩时,使对抗肌放松的程度大,关节运动幅度就大。反之,关节的运动幅度就小。一般来说,儿童时关节的运动幅度较大,女孩比男孩的要大。可是到了青春期,运动幅度就下了,到了成年期就更小。人在不同年龄段时期要想使自己的关节有较大的运动幅度,需要在生活中保持和发展。在训练中可以通过一些专门练习来拉长肌肉和韧带,

以发展髋关节的灵活性,从而增加髋关节的运动幅度。

2、髋部运动的力学分析

跑的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全身各部分的协调配合,而在全身各部分的协调运动中,髋关节的正确运动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跑时”送髋”就是在支撑腿充分伸直的情况下骨盆后倾,同时摆动腿向前上方摆动时,使骨盆绕支撑腿垂直轴向前转动并向支持腿一侧侧倾。摆动腿向前上方摆动幅度越大,骨盆向前转动的幅度就大。那么,跑时的”送髋”也就越充 20

分,支持腿的屈髋肌肉得到充分拉长,有利于后蹬结束时转为以大腿带动小腿的折叠前摆屈髋肌收缩得更快,更有力,使前上摆动幅度增大,从而增大支撑腿的蹬地力量而获得较大的支撑反作用力。从技术上来讲,就要在充分伸展髋,膝,踝,趾四关节条件下,从而跑的速度就快。所以只有在后蹬时充分伸展髋关节,才能动员使躯干扭转的腹肌,腰背肌

和使摆动腿前摆的肌肉群都参加到支撑腿伸髋运动中。

在短跑技术环节中,摆动腿迅速有力地向前上方摆动以及支撑腿积极前摆快速地完成蹬地,这两者的协调配合是途中跑的主要技术,而”送髋”则是蹬摆配合是否紧密的关键。在跑中积极的送髋使得骨盆以支撑腿一侧为轴,向同侧旋转并稍向后倾,这样就加大了摆动腿的摆动幅度,步长也就能加大。积极的送髋使得前摆,后蹬充分,加大了离地瞬间身体重心与支撑点的距离,从而减少了后蹬角度,获得了有效水平推动力,跑速也就得

到了提高。

3、提高髋关节灵活性的练习方法

髋关节的运动技能形成过程要经过泛化过程,巩固过程,最后达到自动化过程。从生理学角度分析,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感觉机能间的相互作用。因为技能的形成过程就是多种感觉机能参与下大脑皮质动觉细胞建立暂时时的神经联系,特别是本体感觉,对形成运动技能有特殊意义。人体各种感觉都可帮助肌肉产生正确的感觉。没有正确的肌肉感觉,就不可能形成运动技能。所以只有经常反复地练习,才能建立正确的分化,以便形成巩固的动力定型。从关节柔韧性素质的生理学基础看,决定柔韧性素质的因素有三个方面:一是关节的骨结构;二是关节周围组织的体积大小;三是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和皮肤的伸展性。柔韧性还决定于中枢神经系统对骨骼的调节能力,特别是对对抗肌之间的协调关

系的调节能力以及对肌肉与放松的调节能力。

在田径训练中,应用较多的时间在训练进行各种髋关节灵活性的练习。一般可采用原地徒手练习,行进间练习以及利用器械的练习等方法,来提高髋关节的灵活性。

3.1原地徒手练习法

(1) 两腿左右开立(大于肩宽),体前屈,两臂伸直,手握踝,复原姿势后连续做。

(2)原地弓步压腿顶髋。要求躯干与地面垂直,前腿大小之间大于90度,后腿伸直,

脚前掌撑地,身体重心压在前后腿的结合点上,主要牵拉后腿前侧的腹股沟部位。

(3)左腿伸直,前脚掌着地顶髋,双手抱右膝,使其尽量触胸。两腿交换做。

(4)前后劈腿:两膝伸直并前后保持在一直线上,上体保持正直,难度逐渐加大,使髋

部接触地。

21

(5)左右劈腿:两膝伸直,两腿左右分开,上体尽量保持正直,尽量使两腿和臀部完全

触地。进行时可两手扶地,逐渐加大难度。

(6)左腿屈膝下蹲,右脚侧伸直成左弓步,脚尖绷直,右手压右髋,两腿交替做。

(7)两腿侧分成坐势,两臂上举,做体前屈转髋伏地动作。

(8)仰卧双腿交替侧摆转髋:上体仰卧姿势不变,两腿交替侧摆,摆动腿的大腿与上体

基本成直角,摆至触地后回摆。

(9)肩肘倒立姿势,两手撑腰。两腿前后交叉摆腿以提高髋部扭转幅度。

3.2行进间练习法

(1)行进间做弓箭步,增大送髋幅度。

(2)行进间的屈体压腿:上体尽量前屈做有节奏的振动动作,膝关节充分伸直。

(3)行进间单腿屈膝外展:一侧大腿外展,屈膝,与髋关节成90度,另一腿髋,膝,踝

三关节始终保持充分蹬直,两腿交替做。

(4)行进间连续做正踢腿,里合腿,外摆腿练习。要求正踢腿勾脚尖,里合腿,外摆腿

划圆尽量大写些。

(5)行进间做摆臂跑跳步动作练习。

(6)行进间做体转跑步动作练习。

(7)行进间做髋下击掌跑跳步动作练习。

(8)行进间做交叉步转髋练习,练习时上体要保持正直。

(9)小步跑:要求支撑腿的髋,膝,踝三关节充分伸直,使身体始终保持较高的重心位置,以骨盆运动伸髋放腿,大腿下压膝部放松,小腿顺势前伸,脚掌快速完成扒地或者这

着地动作落地。

(10)高抬腿练习:要求通过高抬腿充分伸展后蹬腿的一侧髋,高抬摆侧骨盆,保持一个高重心,重心是使骨盆支撑腿这个支点的额状轴,垂直轴,尤其是骨盆的水平面绕点状轴

运动的能力,从而起到加大运动幅度的作用。

(11)后蹬跑练习:要求摆侧骨盆的额状面绕垂直轴转动,提高骨盆绕三轴运动的能力。跑时支撑腿,膝,踝三关节充分蹬直,其支撑反作用力应通过身体重心与躯干,最后以脚

尖离地。同时摆动腿大腿前摆高抬,推动骨盆部位前移,并与支撑腿保持平衡。

(12)双足或单足起跳的多级跳:多级跳时注意上体基本正直,积极前摆高抬大腿,落地

用全脚掌,髋的伸展幅度要大,上下肢配合协调。

3.3利用器械练习法

22

(1)面对肋木站力,两手扶肋木,连续做前摆腿和后蹬腿:做前摆时膝可伸直也可微屈,摆动发力时迅速有力,摆动幅度要大,后摆幅度小且放松;做后摆时,后摆幅度要大,挺

髋,前摆幅度小且放松。髋关节周围肌群发力。

(2)面对肋木,前摆置于肋木上,后腿伸直用前掌支撑地,身体重心压在两腿上,做髋

部用力向前下方顶送动作。

(3)面对肋木站力,两手扶肋木,连续做侧摆腿:要求膝关节放松,内摆时幅度小且放

松,外摆时幅度要大,注意髋关节周围肌群发力。

(4)侧对木架站立,右手扶架,左腿支撑,右腿屈膝置于木架上,挺胸,头后仰,接着

做体前屈动作,复原姿势后反复做。

以上的练习,由于动作舒展大方,难度低,幅度大,变化多,易掌握,因此很适宜男女孩练习,而运动强度较大,经常练习对提高蹬摆力量,强化送髋运作,对身体各部分的协

调配合很有帮助,也可作为训练的素质练习内容。

上述方法是短跑训练中常用的手段。通过训练,对我校学生的100米跑的平均成绩,

步频,步长进行了测试,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计算出平均数和标准差。

邢台二十六中男女百米成绩和步频及步长训练前,后比较

河北体育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4、小结

结果表明,原始成绩比训练后的成绩要慢,其速度慢的原因是步幅小,步频低,但主要是步幅小髋关节的灵活性不够。同时也证明了髋关节运动在田径短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短跑的技术,主要是蹬摆的协调配合,其技术关键是两髋前后大幅度快速的交换配合。正确的”送髋”动作能获得较好的后蹬效果和摆幅较大的前摆,这样跑起来才步幅开阔,轻松自然。为此教练在训练中必须重视发展学生髋关节灵活性和柔韧性训练,从而促进短

跑成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23

[1] 体育运动学与解剖学

[2] 髋关节训练的重要性

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