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保护传承--北京市燕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年度发展报告

科 学 发 展、保 护 传 承 ——北京市燕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年度发展报告(20xx年卷)

撰稿人:燕山文化馆副馆长 高雪松

20xx年1月

科 学 发 展、保 护 传 承

——北京市燕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年度发展报告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对于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20xx年,我们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实践科学发展观理论,贯彻十七大精神,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燕山地区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在创新中实现保护与发展。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注重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尊重规律、协调发展。

一、20xx年燕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开展情况

20xx年燕山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在北京市文化局非遗处和非遗保护中心的指导下,按照燕山工委办事处和燕山文卫分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工作目标,坚持联系燕山实际开展活动,组织工作人员开展深入普查、完成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及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工作。

1、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

近年来,燕山地区经过认真细致的开展普查工作,截止到20xx年底,确认填表的非遗项目有65项,其中有20项进入区级普查名录。20xx年我们根据燕山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与特点继续深入开展普查工作,对重点项目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确定了推荐“张金龙风筝制作技艺”和“田氏阴阳八卦掌”参加第二批区级和第三批 1

市级名录申报工作。20xx年5月,根据普查和申报工作需要,由燕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牵头,由燕山文化卫生分局副局长张炳霞带队,组织燕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人员及项目传承人赴云南考察“田氏阴阳八卦掌”的历史及传承关系。在云南当地文化部门的配合下,通过积极地寻找线索,我们找到了“田氏阴阳八卦掌” 第六代传人田富清(道号道清道人),在蒙自县活动过的文庙、武庙遗址,并且对当地知情人进行了采访,被访者回忆了田富清云游云南期间在蒙自县的一些轶事。在蒙自县新安镇文化站,还发现了19xx年蒙自县武术协会主席郝安国对于“田氏阴阳八卦掌”的传承关系及田富清(道号道清道人)在蒙自县活动过的证明情况的亲笔签名记录。

此次云南考察共拍摄照片1000余幅、视频资料将近10个小时,为“田氏阴阳八卦掌”进一步的申报工作提供了大量佐证。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地区的非遗工作人员通过和当地文化部门相关从业人员的交流,并对大理、丽江、泸沽湖等地的民族文化进行实地考察,拓宽了视野,拓展了工作思路。

2、组织重点项目参加各级申报。

为顺利的完成并通过申报,燕山文化馆多次召开会议组织项目负责人、项目传承人、及资深专家,对项目进行前期论证。非遗工作人员认真仔细的准备了论证报告,并在燕山工委宣传部的支持下制作了申报片。经过紧张的筹备工作,6月3日,燕山推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张金龙风筝制作技艺”、“田氏阴阳八卦掌”,参加房山区非 2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家论证会,顺利通过论证进入房山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 田氏阴阳八卦掌”项目,受到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吕韶钧的肯定,并由专家组一致向市级推荐。9月3日,“田氏阴阳八卦掌”项目参加北京市向文化部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审核工作会议。

3、重点加强业务知识培训

业务培训工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础。面对普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而且要求高、标准细、资料全的实际要求,许多项目的调查都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才能完成,因此积极开展对于普查员的政策法规以及业务知识方面的培训十分重要业务培训工作对普查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关系到整个普查工作的成败。20xx年我们把业务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重点工作,对主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普查员进行培训交流,在培训和交流中开阔眼界、开拓思路、提高能力。年初燕山文化卫生分局组织非遗工作人员及社区非遗志愿者参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燕山文化馆组织非遗工作人员到房山佛子庄“二月二”民俗活动现场采风;6月份燕山文化馆和燕山摄影协会组织相关人员赴蔚县进行古民居和蔚县剪纸的考察采风。10月份,我地区派出主管非遗工作的副馆长和非遗工作人员参加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培训班。通过参加各项培训、交流、观摩活动,提升了我地区非遗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在提高从业人员素质的同时,我们还面对基层社区开展非遗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基础知识的培训,使社区居民对于非物质文 3

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为我们能够更好的开展和推进燕山地区的非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4、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队伍建设。

根据非遗工作的实际需要,我地区利用各方资源,壮大队伍力量。充分利用社会人才资源,鼓励和吸收广大热心非遗保护的志愿者加入普查行列,聘请热心于非遗保护事业的有识之士担任普查员。发挥社区文化中心和居委会资源优势,参与普查和提供线索;

5、加强非遗档案管理

随着普查的深入开展,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档案。20xx年我们在建立纸质档案的基础上建立电子档案,把所有普查形成的文字材料全部录入电脑,对录入的数据实行电脑管理。同时建立照片档案、音像档案。对普查项目进行数码照相,全年共拍摄照片5000余幅。共完成调查项目录音、录像30小时。

6、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开展“燕山元宵灯会”大型民俗节庆活动

燕山元宵灯会自19xx年开始举办,一年一次,到20xx年先后举办了24届。20xx年燕山元宵灯会由燕山办事处燕和山石化联合举办,主题为“辉煌中国 跃动燕山”,将传统文化活动与喜庆祖国60华诞结合起来,将富有时代气息的元素和传统灯彩艺术结合融入灯展中。在主灯区燕怡园,共有12组大型彩灯,分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标志性建筑”、“中华民族风情”三个主题。在燕怡园青年园,两条金龙威风凛凛、强健有力、气势恢宏,展示了新世纪燕山儿女驰骋向前的精神和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朝气与活力。

4

作为燕山元宵节大家乐灯会的传统节目,20xx年的书画笔会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在燕山文化馆开展,内容、形式较往年更为丰富,更加注重对于民间民族文化的传播。增加了学术交流、水墨山水画讲座、民间艺术作品展览等内容。书画笔会还邀请著名书法家和燕山书法爱好者现场挥毫泼墨,抒发对祖国灿烂历史文化、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作为京西南重要的民间文化和民俗活动,燕山元宵灯会以传统节日“元宵节”为契机,大力弘扬民间民族文化,客观反映了不同时期燕山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以及社会民俗文化的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人文价值及艺术价值。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20xx年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很多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对于这项工作的认识不足。伴随着燕山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们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企业的发展,拥有很多原住民的自然村面临着搬迁,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我们对非遗工作宣传力度不够,社会群众,及个别单位的领导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不了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还不足,造成整体的保护与发展意识比较淡薄。

2、资源情况还未明了,普查任务仍然艰巨。尽管全地区共摸查出了10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项目,但这并不意味着普查工作已经完 5

成。目前,对项目的整理、分析、归类工作刚刚起步,对于大部分项目的普查只停留在初级阶段,评估认定和挖掘研究工作尚未全面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亟待建立,保护与发展平台也需抓紧构建。这些都是完善普查工作体系必做的事项,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性工作。

3、相关保障机制未建立健全。一是经费投入机制未建立,财政投入不足且渠道单一。燕山财政20xx年下拨工作经费10万元。用于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认定、申报和宣传工作,而对于后期的保护与发展的资金还没有到位。此外,社会力量未被有效调动和发挥。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尚未形成。二是传承激励机制不健全。由于传承激励机制没有及时建立起来,使得我地区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继乏人。三是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完善。我地区非遗工作办公室仅两名工作人员,并且还担负着此项工作以外的诸多其他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所急需的传承创新型人才和研究管理型人才,我们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急需建立和完善。

三、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个命题日益引起越来多的人们重视的同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与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也逐渐被社会所关注。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非物质文化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如何在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发挥更深远的作用,如何充分发挥其民族性、大众性和时代性的特质,使其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更好地推 6

动先进文化的前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面对燕山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探索保护与发展的对策,以下是根据当前燕山地区非遗工作的发展形势制定的规划和目标。

1、继续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组织专门力量对前期普查的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归类,建立和充实档案资料数据库,全面了解掌握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要制定科学的保护计划,明确保护责任主体,进行有效保护;对现有珍贵、濒危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系统性的抢救保护;对濒危项目传承人和年老体弱的传承人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艺进行抢救性的记录、整理;对那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原始资料和实物遗存,积极征集,妥善保管;对一些具有深厚文化积淀和广泛群众生活基础的项目,要结合时代特征,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创新表现方式和手段,使其形成品牌。

2、制定中长期非遗保护规划,进一步明确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推进计划和保障措施,争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规划一批重点非遗项目,对其进行分析整理,作为我地区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重点申报项目。充分利用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对一批确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且普查资料完备的非遗项目进行开发和保护。采取保护与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年轻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7

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和作。把本地区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作为学校特色课程资源编入教材,强化对少年儿童的历史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3、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唤醒全社会对保护工作的自觉意识。在文化遗产日用宣传标语、大屏幕、报纸等手段进行宣传;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讲座;举办全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览,举办全地区传统手工艺项目展示;建立建全燕山地区民间艺人艺术档案。在各项民俗节日当中举办活动、引导群众加强对于民间民族文化遗产的认识,针对青少年开展符合青年学生的活动项目;制定《燕山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丛书》的编纂计划,力求融知识性、通俗性、权威性、普及性于一体,系统全面地反映我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成果,弘扬燕山优秀传统文化。

4、建立和完善传承激励机制。一是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方法的总结和研究,用以指导传承实践。二是采取命名、授予称号、资助扶持、表彰奖励等方式,鼓励和扶持传承人进行传习活动,对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性传人,建立详细传承档案,按照轻重缓急原则,有计划地提供资助,确保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保护。四是引导鼓励社区、街道开展创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为开展非遗工作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目标与归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人与 8

自然的永续和谐,推动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历史演变发展的轨迹,就是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文脉。保护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大切实举措,是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在20xx年的工作中,燕山将继续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保护方针,突出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加强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发动社会长期关注和投入,全面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