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工讲坛第266讲】上海大学缪淮扣教授学术报告

【桂工讲坛第266讲】上海大学缪淮扣教授学术报告

题目:基于模型的Web应用测试方法

主讲人:上海大学缪淮扣教授、博士生导师

时间:20xx年11月17日(星期二)下午15:00-17:00

地点:雁山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三楼宣讲室(二)

主办单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欢迎广大师生前往参加!

缪淮扣教授简介:

缪淮扣,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先后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863项目。主要从事软件形式方法、软件验证与确认、基于模型(规格说明)的测试用例生成的研究。出版了国内第一本介绍形式规格说明语言Z的著作,开发了基于连接法的定理证明器、PROLOG语言解释系统SUST-PROLOG/4361、形式规格说明语言Z支持系统Z USER Studio和基于模型的Web应用测试用例生成工具TCGS4WA等多个软件系统和工具。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7部。是ICFEM2002和IEEE/ACIS ICIS2009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主席,IEEE/ACIS ICIS2012国际会议的大会联合主席,多次担任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和分会主席。已培养博士22人,硕士50多人。19xx年和20xx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编写的教材《数据结构-C++实现》获20xx年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19xx年获国家教委颁发霍英东教育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奖;19xx年、20xx年两次获上海市“育才”奖; 20xx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19xx年10月至19xx年1月在英国York大学做访问学者。曾任国家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现为中国计算机学会系统软件专业委员会会员、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计算机软件评测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第二篇:上海大学博士

上海大学20xx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及考试科目

120100 管理科学工程与工程

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我国第十批(20xx年)批准博士学位授权点,是上海大学“211”重点建设学科之一。

本学科现有教授15名,副教授10名,其中博士生导师 13名,学科带头人为刘源张院士和赵来军教授。学术队伍结构合理,有较多国家级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在读博士生和硕士生百余名。曾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科技进步奖等20余项。近年来,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发表论文600余篇。本学科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质量管理、知识管理与战略创新、环境管理与安全管理、工业工程与运营管理、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协同管理、金融工程、服务科学与管理。本学科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并重,部分教师与国内外多所著名大学与科研机构有着长期密切的联系、合作研究与合作指导博士生。欢迎有志于从事上述领域研究的同志报考相关研究方向。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介绍:

刘源张 (男),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研究领域:质量管理、知识管理。19xx年毕业于日本国京都大学,19xx年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生院,现为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院士长期致力于质量工程和管理的研究与应用,是我国全面质量管理领域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曾于19xx年至19xx年任亚太质量组织主席,19xx年当选为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20xx年亚太质量组织授予他“哈灵顿-石川”奖,以表彰他在理论与实践上为质量工程和管理所做的贡献。20xx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xx年获光华工程科技奖。

联系方式: Email:yuliying@

赵来军 (男),博士(后),教授,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上海市“曙光”学者。主要研究领域:环境管理、安全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20xx年毕业于西安交通

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xx年—20xx年在复旦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20xx年出站留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任教,20xx年调入上海大学管理学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1项),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主持上海市科委、安监局等政府项目5项,主持各类企业项目近10项。在《Environmental Modelling and Software》(环境管理领域国际顶级杂志)、《Environmental Informatics Archives》、《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被SCI、EI、ISTP收录1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编著教材3部。20xx年获得中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类)三等奖一项,20xx年获得上海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一等奖一项、20xx年获得第六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二等奖一项、20xx年获得西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20xx年获得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三等奖一项。兼任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三方物流服务分技术委员会委员、上海物流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联系方式:135xxxxxxxx, Email:zhao_laijun@163.com

斯晓夫 (男),教授(美国),美国宾州Bloomsberg大学管理学院。主要研究领域:知识与创新管理,管理与管理工程战略、投资模型研究。80年代初师从上海交大杨锡山教授和上海工大胡钟京教授学习管理。 19xx年获奖学金赴美自费留学,分别于19xx年与19xx年获得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商学院管理硕士与管理博士学位。毕业后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管理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管理学院,加拿大Concordia大学约翰,莫尔森管理学院,美国宾州Bloomsberg大学管理学院,香港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访问),其中经历了从助理教授到终身职正教授,以及管理学院研究生部主任等职,海外学习工作经历长达18年之久。主持美国与加拿大国家级与州一级的管理课题多项。共发表了几十篇英文学术研究论文包括美国国家管理学会以及其它世界级的管理期刊包括AME, JAP, JBR, OD,IJHRM等 (著名英文SSCI管理期刊),现为世界著名英文核心SSCI管理刊物:管理研究期刊(JBR),美国国家管理学会管理研究期刊(AMP)编委(editorial board)。

联系方式: Email: ssi@

宋国防 (男),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工业工程与运营管理。工程项目的经济分析与评价、生产系统(制造业与服务业)运作与优化研究、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等。获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主要完成人)等。主持和负责过13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科研项目。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及译著计15部。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研究会理事、上海机械工程学会理事、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联系方式: Email: gfsong@staff.

陈以增 (男),博士、教授,上海运筹学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复杂产品规划的建模和优化,特别是在模糊建模与智能优化方法、质量功能展开(QFD)与顾客需求管理系统、制造过程建模与优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地研究。1993毕业于沈阳航空工业学院机械系,获工学学士学位; 20xx年毕业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工程管理硕士学位;20xx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机械与自动化学院学习,获工学博士学位。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6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IEEE Trans Fuzzy Systems 长文1篇;SCI期刊15篇,EI收录23篇,SCI他引次数近70次。

联系方式:E-mail: zhycyz@

熊 励 (女),博士(后),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协同商务与协同管理、电子商务与移动商务、商务智能与决策支持、知识管理与信息服务等。在华中科技大学获硕士学位,浙江大学获博士学位、博士后出站。参与或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博士点基金、国家广电总局、上海哲社规划、德国阿登纳基金、上海市经信委等10多项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30余篇,出版专著1部。曾获20xx年浙江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20xx年上海市曙光学者、20xx年宝钢优秀教师奖、20xx年高等教育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20xx年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

术论文奖、20xx年上海信息服务业行业优秀论文征集评比一等奖等。兼任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中国管理科学学会高级会员、上海市企业信息化促进中心专家委员、上海市信息化发展研究协会专家委员等。

联系方式:138xxxxxxxx, Email:xiongli8@

于丽英 ( 女 ) ,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系统科学与战略创新;知识管理与创新;决策理论方法与应用。 1991 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与应用数学系,获学士学位; 19xx年毕业于上海工业大学(后改名上海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硕士学位; 20xx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应用数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为上海市注册咨询师,上海市运筹学会理事,上海中青年知识分子联谊会会员,闸北区知识分子联谊会副秘书长,十三届上海市人大代表。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6项,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等项目6项,参与完成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参与完成企业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 40 余篇,从20xx年起与法国罗纳-阿尔卑斯大区的几家研究机构形成科研合作关系,合作完成项目3项,另外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获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联系方式 : Email: yuliying@

任永平 (男),博士,教授。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财政部会计学术领军人才(后备)班学员(第一批)。主要研究领域:会计理论、财务分析、企业风险管理、企业信用风险判别等。任永平教授19xx年毕业于江苏大学动力机械工程系(流体机械),获工学士学位;19xx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会计系,获会计学硕士学位;19xx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主持或参加国家级、部省级课题10余项;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会计研究》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参编主编教材共11部。在风险管理领域,与多家上市公司、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有合作关系。 联系方式:ypren@staff.

俞 涛 (男),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包括企业

资源规划管理(ERP)、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企业协同产品商务(CPC)、企业供应链管理(SCM)、企业客户关系管理(CRM)、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等。现任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机械自动化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上海市制造业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专家组副组长、IFIP/ TC5 (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第五技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制造业信息化研究和开发工作,在产品开发过程管理和制造业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具有良好研究条件、人才队伍和工作基础。所领导的SBW-CE项目组20xx年获得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先进集体”称号,SDAAC—CIMS项目获20xx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xx年获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先进工作者”称号,20xx年“基于PC平台的AR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研究、开发完成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论文八十余篇、其中二十余篇被SCI、EI或ISTP检索,获得国家专利多项。目前正在从事基于互联网的制造资源共享和协同、企业的自组织特性与企业管理工程、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等方面研究开发工作,主要承担的项目有制造网格及其中间件开发、制造业企业管理与产品信息化工程等。

联系方式:021-53831702; Email: yutao@

唐 豪 (男),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产业环境与营销工程,重点研究项目包括产业发展环境优化,产业链集聚形态,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区域商业地产开发模式、营销工程等。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书著近10本,承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并多次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奖。现任上海市工商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

联系方式:cibsumd@

李骏阳 (男),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商贸流通、物流管理、产业经济。20xx年以来3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并主持3项省部级课题、4项上海市委办课题的研究。近10年来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3本。国际合作方面曾先后三次在德国柏林经济学院、吉森大学、纽纶堡大学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和客座教授。

20xx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0xx年获全国商务发展研究成果奖,20xx年获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中国商业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一等奖,20xx年获“影响中国流通发展与改革优秀人物”称号并获“影响中国流通发展与改革优秀著作奖”。现为中国流通30人论坛(G30)成员,担任中国市场经济学会、中国工业经济学会、上海连锁经营协会理事,上海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联系方式:021-66133282 E-mail:junyli@mail.

沈 瑶 (男),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服务科学与产业管理。19xx年6月在南开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9至20xx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经济系作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贸易经济管理、贸易政策措施及效应、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关联研究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浙江省规划办重点课题及其它课题15项;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等6部;曾获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著作奖、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等奖项。

联系方式:E-mail: yaoshen56@163.com

应益荣 (男), 教授。主要研究领域:金融工程与证券投资;投资管理与风险分析;管理科学与运筹技术。19xx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大学数学系, 20xx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xx年在上海交通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博士后出站, 曾赴法国里尔科学技术大学商学院、日本香川大学经济学部和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作访问教授。现任上海市金融工程研究会理事,中国运筹学会不确定系统分会理事,中国企业运筹学会理事,上海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金融学系副主任。已在《控制论》(美国)、《系统科学与应用进展》(美国)、《管理科学学报》、《系统管理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6篇,其中十余篇发表在三大检索源上。曾先后参加或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各2项, 获得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和2项优秀论文三等奖。

联系方式:021-66134926, Email: yrying@staff.

研究方向:01 质量管理

02 知识管理与组织创新

03 环境管理与安全管理

04 工业工程与运营管理

05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协同管理

06 金融工程

07 服务科学与管理

指导教师:刘源张教授、斯晓夫教授、赵来军教授、宋国防教授、陈以增教授、熊励教授、于丽英教授、任永平教授、俞涛研究员、唐豪教授、沈瑶教授、李俊阳教授、应益荣教授。

招生人数:16

考试科目:1. 英语

2. 数理统计 或 运筹学(根据报考导师任选一门)

3. 运作管理 或 金融工程 或 管理学 或 经济学 或 信息系统理论与方法(根据报考导师任选一门)

参考书目:1. 运筹学:《运筹学教程》(第3版),胡运权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盛骤,高教出版社,2005

3. 管理学:Michael A. Hitt, R. Duane Ireland and Robert E. Hoskisson. Strategic Management: Concepts, latest Edition,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4. 金融工程:《金融工程》,周爱民主编 科学出版社,2007

5. 经济学:《经济学(上、下)》,斯蒂格利茨,J.E.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xx年

6. 运作管理:《运营管理基础》,戴维斯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7. 信息系统理论与方法:Ralph M. Stair, George Walter Reynolds. Principles of Information Systems,8th Edition. Course Technology Ptr, 2007.

080200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下设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车辆电驱动和电气化技术)等四个二级学科,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本学科有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和上海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点的支撑。 本学科围绕国家、地区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需求,积极探索高技术研究与先进适用技术开发相结合、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并举的学科建设方针,研究项目主要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防科工委和企业的委托等,年均科研经费约3000多万,多项研究项目曾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省市级科技进步奖。与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有长期的合作关系。

本学科依托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主要研究基地包括上海市机械自动化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863计划机器人主题产业化基地、上海市机器人研究所、上海大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快速制造中心、上海大学机电工程设计院和各专业研究室等。

本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介绍:

方明伦 (男),上海大学终身教授。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主要研究领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制造系统自动化和机器人研究及应用开发。现任上海市机械自动化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机器人研究所所长、上海大学CIMS中心主任、上海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机器人学会会长、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副会长、全国高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机械学科评议组成员。曾任教育部第一、二、三届科技委委员,国家“863”计划第一、二、三届CIMS主题中的“质量

控制”专题和“先进制造及自动化”专题专家组成员。主持研制“上海二号工业机器人”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研制“上海五号工业机器人”并获上海市科技振兴一等奖;“桑塔纳汽车汽缸盖浇注模” 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以机电一体化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机械专业” 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荣誉称号,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高校优秀导师。至目前已培养20余名博士生获得工学博士学位,五十余名硕士生获得工学硕士学位。目前承担和参与的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种新的制造过程多目标化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上海市重点基础攻关项目“基于快速成型技术的仿生组织制造方法研究”;国家“863”计划和上海市科委的“服务机器人”和“机器人关键部件”项目;企事业委托项目多项。

联系方式:021-56333060; 021-56331235

通信地址:上海市延长路149号上海大学校办(200072)

龚振邦 (男),教授。专业:机械电子工程、精密机械。主要研究领域:先进机器人技术与精密工程。现任上海大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微机械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他曾是“国际先进机器人计划”(IAPP, International Advanced Robotics Program)合作协调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部第四届科技委员会工程技术学部一部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和材料学部机械学科第八届评审专家组组长,国家863计划智能机器人主题第二、三、四届专家组专家,国家863计划微机电系统发展战略研究专家组副组长。现是IEEE工业电子系统分会传感器和执行器专委会核心委员,机器人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纳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精密机械工程分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机器人专委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微纳技术分会理事等。项目获奖有:“高精度大口径卫星地面站天线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频率控制高精度微细加工技术” 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精密伺服传动精度概率统计计算方法”获电子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IV号机器人”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钣材零件柔性制造系统”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称号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有突出贡献留学归国人员、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高校优秀导师等。近期负责的研究课题主要有:超

小型飞行器系统(上海市科技攻关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国防预研基金资助课题)、反恐防暴立体监测监控系统(上海市科技攻关重大专项、国家863计划资助重点课题)、废墟缝隙搜救机器人系统(国家863计划资助重点课题)、水域水下目标探测多功能扫测监控系统(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重点课题、上海市反恐办、世博局委托课题)、地面移动目标低空动态跟踪(上海市国际合作课题)等。

联系方式:021-56331615(O); E-mall:zhbgong@

钱晋武 (男),教授,博士。专业:机械电子工程、机器人技术。主要研究领域:先进机器人技术、智能机械与系统。19xx年“仿生载重步行机器人”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19xx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工程,1999~2000在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进行访问研究。目前负责的课题主要有:下肢神经康复机器人的人-机耦合建模和患者主动控制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下肢康复机器人动力学和智能控制(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项目)等。学术兼职:国际机器理论与机构学会(IFToMM)微机械分会委员、上海市机器人学会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宇航学会机器人分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精密机械分会理事等。

联系方式:021-66136116(O);56331783(L);Email:jwqianc@

俞涛 (男),博士,研究员。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主要研究领域:机电一体化集成技术和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平台技术。获奖:SBW-CE项目组20xx年获得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先进集体”称号,SDAAC—CIMS项目获20xx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xx年获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先进工作者”称号,2004 年“基于 PC 平台的 AR 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xx年6月,提出“制造网格”(MG: Manufacturing Grid)的概念、定义、系统架构,并进行了初步应用示范,主持完成的上海市重点攻关项目“ 基于SMVPN 的公共技术和服务平台系统建立及其在快速制造中的应用”是上海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xx年8月,在多年前混合磨料水射流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基础之上,提出一种新的磨料射流类型——磨料浆体射流——的研究和应用开

发,拥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多项,开发成功数控切割机床、油嘴油泵内孔表面加工专用设备等多种应用装备。目前承担的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世博科技专项“世博适用技术研究与普及”、针阀体高精度智能研磨设备研发等。目前担任: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机械自动化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上海市制造业信息化科技示范工程专家组副组长,IFIP/ TC5 (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第五技术委员会)委员。

联系方式:021-5383 1702, Email: yutao@

屠大维 (男),博士,教授。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主要研究方向:传感检测及信号处理、光机电一体化精密机械及仪器、机器视觉、人机协同及人机系统。着重围绕“智能机器人视觉传感集成体系”、“光流光照行为模型及自适应前照系统应用初探”、“生产自动化系统视觉设别及伺服控制关键技术”、 “基于ACT-R认知架构的助老助残服务机器人人机协同作业机制”等自然科学基金及企业项目开展博士论文研究工作。除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外,也欢迎光学工程专业、测控专业、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学生报考。

联系方式:021-56331366; Email:tdwshu@staff.

程维明 (男),教授,博士。专业:机械电子工程、光学工程。主要研究领域:精密检测;计算机辅助测量;精密机械设计;光学工程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等。已发表论文70余篇。获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4);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荣誉称号: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995)。目前承担的课题:高速高精度大行程定位工作台关键技术(教育部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等。

联系方式:021-56333903(O);E-mall:wmcheng@

谈士力 (男),教授、博士。专业:机械电子工程、精密仪器及机械。主要研究领域:特种机器人技术、机器人应用工程、先进制造装备。完成3项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市教委曙光计划项目1项、市科委启明星及启明星跟踪项目各1项、2项市经委高新技术攻关项目等,发表科研论文26篇,获专利12项。曾获上海市教委优秀党员、曙光学者、宝钢优秀教师奖等荣誉称号,2001、2002连续两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03、20xx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并获上海市优秀产学研二等奖2次、上海市优秀新产品奖二等奖1次。目前承担的课题:烟包机器人自动开箱生产线(企业合作项目)、微小型壁虎仿生机器人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市科委启明星跟踪项目)、壁面清洗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市教委曙光计划)、轿车座椅滑道模块化柔性装配线关键技术研制(市汽车工业基金项目)、企业委托硬盘磁环高速图像检验线、汽车燃油系统各种传感器装配及测试生产线等。

联系方式:021-66136507(O);E-mail:tanshili@

通信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上海大学138信箱(200444)

陈晓阳 (男),研究员、博士。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主要研究领域:摩擦学、机械设计、滚动轴承性能分析和安全工程装备设计,已指导10名博士生毕业并获得学位。现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委员,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和《摩擦学学报》编委。目前承担有:陀螺转子轴承失效机理和寿命试验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子课题);微型灵敏轴承摩擦力矩特性研究(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子课题)和偏斜工况滚子摩擦副的弹流润滑性能分析(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创新项目)等多项学术前沿性研究课题和企业委托的工程应用项目。拟招收机械设计、力学性能分析和设备测控技术等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博士研究生。

联系方式:021-56331386-4(O);021-56331937(Fax), E-mail:xychen@ 通信地址:上海市延长路149号224信箱(200072)

汪希平 (男),研究员、博士。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主要研究领域:磁悬浮理论及电磁轴承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及其控制技术、轴承转子动力学理论与应用技术、摩擦学原理及其应用基础等。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气体润滑与磁悬浮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振动

工程学会转子动力学分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和中国自动化学会制造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目前承担的课题:磁轴承智能化的机理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委托技术开发课题。

联系方式:021-28606845(O);56331386(O);56331937(FAX);56658393(H) E-mail: xpwang@mail.

通信地址:上海市延长路149号上海大学224信箱(200072)

阚树林 (男),教授。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主要研究领域:机械系统可靠性、工业工程理论及应用。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可靠性工程学会理事、上海机械工程学会可靠性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上海现代设计法研究会理事、上海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专家。项目获奖有:“宝钢备件的合理储备与可靠性管理”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连续铸钢设备的现代设计理论及应用的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钢结构高强度螺栓的可靠性分析”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人机工程及PTS应用系统开发”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基础工业工程”获20xx年度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三等奖 。近期负责的研究课题主要有:“混合磁路发电机及电动机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项目);“大型复杂系统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管理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国家技术创新项目);“基于定单生产的多品种混合装配流水线设计方法”;“汽车制造生产线平衡设计与物流系统优化”;“核电站电加热器加速寿命试验方法与可靠性分析”;“鹰峰电子生产系统优化与工业工程技术应用研究”;企事业委托其他科研项目多项。

联系方式:021-56331373(O);E-mall:slkan@mail.

张建华 (女),博士,教授。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主要研究领域:半导体制造技术与装备、AM OLED及柔性显示、大功率LED、仿生摩擦。现任新型显示技术与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执行副主任、上海市新型显示设计制造与系统集成专业技术服务平台。2001-20xx年在香港城市大学进行访问研究,2002-20xx年在英国Herriot-Watt大学从事博士

后研究。获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20xx年)、上海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荣誉称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技术预见专家、上海市曙光学者,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跟踪)等。学术兼职: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会理事、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青年理事、上海市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专家。主持承担国家、省部级及企业委托项目若干,如:大尺寸AM OLED关键技术及工艺研究(科技部863)、氧化锌(ZnO)透明电极与延伸微结构提升LED光效及其微制造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功率型LED封装散热关键技术研究及其热学测试系统开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柔性显示薄膜封装技术研究(国际合作)、大功率LED先进制造与封装技术研究(若干企业委托)等多项。与英国、德国、韩国、美国等同行建立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

联系方式:021-56331976(Office);021-56331977(Fax);

Email: jhzhang@staff.

李明 (男),研究员,19xx年01月生,硕士学位。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上海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机械自动化工程系主任、上海大学机电工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全国产品尺寸和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会员、上海市模具行业协会特种加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先进制造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期从事几何数字检测与质量控制、机电一体化及数字化设计制造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承担过包括国家863、上海市重大和重点攻关项目,并且十分重视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多次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参与了30多个国家产品几何技术规范与标准的制订。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发明专利5项。

联系方式:021-56334248(O);Email:robotlib@

于瀛洁 (女),博士,研究员。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主要研究领域: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现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精密机械分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获奖:“非接触式表面形貌检测装置研制”获航天工业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新型激光高精度平面度测量装置” 获航天工业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近期完成与承担的项目

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零件光学三维形貌测量技术基础研究”、上海市科技启明星项目“波长移相拼接干涉测量技术研究”、上海市科委光科技专项“先进制造中的光学三维传感与重建系统研制”、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系列口径平面度干涉仪研制”、上海市科委攻关项目“全息立体成像技术及空间显示装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实现网络传输的数字全息技术研究”和“基于光学和数字技术复杂物体远程变形测量技术研究”、上海市科委国家合作项目“数字全息层析技术合作研究”及企业委托项目等。

联系方式:021-56334108(O);Email: yingjieyu@staff.

何永义 (男),研究员,博士。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主要研究领域:机器人控制及应用工程、数控技术、嵌入式控制(ARM、DSP、MCU应用开发)。目前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服务机器人研究、汽车电子测试装置的研制、专用数控磨床的测控软件研发等。在研的国家课题有大型数控切点跟踪曲轴磨床的控制与补偿(重大科技专项“大型数控切点跟踪曲轴磨床”的子课题)和高精度滚珠丝杆及螺母成套磨削设备的控制、检测与补偿(重大科技专项“高精度滚珠丝杆及螺母成套磨削设备”的子课题)。

联系方式:021-66132940(O);E-mall:heyongyi@

胡庆夕 (男),博士,研究员。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主要研究领域:快速制造技术及装备、生物制造技术及装备、现代集成制造技术等。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全国高校机械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仿真机分会理事,上海市政府采购咨询专家,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等。现任上海大学工程技术训练中心主任,快速制造工程中心常务副主任。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CIMS高技术攻关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和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以及国家CIMS重点应用工程项目2项等。已出版著作1部,在国内外著名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其中被SCI收录3篇,EI收录35余篇,ISTP收录4篇,已被受理或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主要完成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缺损骨修复体的仿生支架构建及其算法,上海市基础重点攻关项目:基于快速成型技术的仿生组织制造方法研究,上海市教委

重点项目:基于粉末烧结成型技术的骨组织工程可降解支架,上海市科委专利二次开发项目:基于CT图像的仿生支架生成系统,浙江省制造业信息化重大项目:基于支持智能化缝纫机创新的开发平台,上海市科委发展基金项目:面向并行工程的虚拟产品开发方法的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面向骨组织工程的可降解支架结构研究,企事业委托项目300多项。 联系方式:021-66133298(O);E-mail:huqingxi@

蒋蓁 (男),研究员。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主要研究领域: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工程、微机电系统及应用、公共安全系统、新能源等。先后负责或参加了十多个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包括:“十五”863预启动项目“微型飞行器关键技术研究”;上海市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微小型飞行机器人”;上海市高等学校科技基金项目“微型旋翼飞行器电子变距系统研究”;“十五”“863”计划项目“民用飞行机器人系统研究”;上海市科技攻关重大专项“超小型无人飞行器实用系统开发”,国防预研――航天支撑技术基金“碟型飞行器研究”;“863”计划项目“基于探测机器人的立体监测监控系统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变姿飞行机器人关键技术及控制研究等。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近期完成及在研的项目主要有:汽车动力锂电池化成自动化等。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3本,已被受理或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联系方式:021-56331402(O); E_mail: zhjiang@

李朝东 (男),教授、博士。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主要研究领域:压电与弹性波理论及应用、直线微电机和超声波电机技术、昆虫机器人与仿人机器人手指驱动技术、结构振动与优化设计、非线性动力学、虚拟现实中触觉显示终端设计与应用等。项目获奖有:“超声电机的研究”获20xx年度国家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新型超声电机技术”获20xx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近期负责的研究课题主要有:细直径肌腱式直线微电机关键技术(国家高技术发展研究计划-863计划)、触觉再现技术中高触感表现力振动激发方式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精子泳动机制及其在微机电系统驱动中的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多项委托技术开发课题。发表的二十多篇论文已被Ei检索。

已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学术兼职: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高校机械电子工程创新团队成员,中国非电磁原理微特电机及作动器学会理事,《振动测试与诊断》编委,《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振动工程学报》等国内核心学术期刊审稿专家。 联系方式:021-56331655(O);E-mail:cdli@staff.

罗均 (男),博士,研究员。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主要研究领域:小型无人飞行器飞控与导航、多自主机器人协调控制理论与方法、机器人抗干扰稳定控制技术、仿生眼球运动控制技术、新能源技术。学术兼职:《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编委、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委会委员。荣誉称号:上海市曙光学者(2007),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2003),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跟踪计划(2007)、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2008)、上海大学十大杰出青年(2009)。近期主要完成与承担的研究项目有:微型旋翼飞行器中的新型非对称变距机理定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类人眼机器人双目仿生感知技术(国家863计划项目)、机器人仿生机械云台运动机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台生理神经回路控制机理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海宝机器人研制(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浅水潜器抗涌流控制机理研究(上海市科研创新重点项目)、基于MEMS技术的微小型机器人系统及其示范应用-超小型飞行器”(国家863计划课题)、非对称变距定量规律实验研究(上海市教委项目)、用于小型旋翼飞行器的自主增稳控制系统的研制(上海市教委项目)、基于MDO的超小型飞行机器人系统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超小型无人飞行器超视距避障控制系统的开发(上海市科委项目)、极地科考机器人可再生能源系统(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子项目)、基于双飞行机器人技术的航天返回舱新型搜寻方法与实验研究(上海市科委项目)等近二十余项,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主持,2009)。

联系方式:021-56334137(O);Email: luojun@

吕丽军 (男),教授。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主要研究领域:真空紫外、软X射线光学及仪器技术。“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室加速器光束线实验站”项目获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1986~1997负责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光学技术、相关光束线的研制工作;2004~2006参

与上海同步光源光束线工程建设。1991~19xx年被意大利同步辐射中心Elettra聘为XUV光学组的技术顾问;1997~1998被日本同步辐射研究所SPring-8聘为研究协力员;2001~2003被加拿大光源CLS聘为访问科学家。在短波段光学理论及仪器设计方面取得了多项国际上领先的创造性成果。近期完成与承担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研基金2项“建立真空紫外软X射线多元件光学系统的研究平台”和“XUV光学系统的波像差理论及高分辨成像研究”、上海市教委创新项目“XUV光学系统的像差衍射理论及显微成像的研究”、上海光源合作项目“XUV单色仪设计”等。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和EI收录的论文几十篇。 联系方式:021-56333901(O);Email: lulijun@

刘树林 (男),教授,博士。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主要研究领域:机电设备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振动利用与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负责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及市级项目10余项,负责完成企业合作研究项目20余项,参加国家863项目3项、火炬计划项目1项;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二等奖2项,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国家CAI优秀软件一等奖1项;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获专利2项;出版著作及教材5部。现任全国振动学会故障诊断专业委员会理事。目前正在承担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项目、上海市教委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等5项课题。

联系方式: 021-56331523;E-mail: lsl346@;lsl346@126.com

通信地址:上海市延长路149号108信箱,200072

谢少荣 (女),博士,研究员。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主要研究领域:仿生眼球运动控制技术、基于探测机器人的立体机动图像监测监控系统研究、小型无人飞行器飞控与导航。荣誉称号:上海市曙光学者(2009),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2007),上海大学十佳杰出青年(2007)、上海大学优秀青年教师(2006)。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近期主要完成与承担的研究项目有:飞行机器人新型仿生双眼异向运动控制机理与实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无线电辐射源类野外目标多小型无人旋翼机协调搜寻方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仿生眼研究及其在颠簸环境中的适应性验证(国家863计划课题)、立体探测机

器人双目仿生控制机理与试验研究(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类人眼仿生控制的水下游动/漂流目标实时跟踪(上海市曙光项目)、面向超小型无人旋翼机野外定点自主着陆的仿生双眼视觉系统研究(上海市启明星计划项目)、基于仿生眼球运动的地面移动目标低空实时跟踪关键技术(上海市国际合作项目)、浦江水域水下监测监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上海世博科技专项)等十余,获授权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联系方式:021-56331402(O);Email: srxie@

王小静 (女),博士,研究员。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主要研究领域:微纳系统流动传热理论、微机电系统设计、热弹流体动力润滑理论、滑动轴承与转子动力学、紊流润滑理论。学术兼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流体润滑专业组委员。获奖与荣誉称号:上海市科技振兴三等奖(1996)、上海市科技启明星(2003)、上海市三八红旗手(2008)等。近期主要完成与承担的研究项目有:我国电力大系统灾难防治和经济运行的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国家973项目子项)、碳纳米管微冷却器技术研究(国家863项目)、碳纳米管微通道冷却器散热机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硅微动构件的空气阻尼研究(上海市科委启明星项目)、纳米级驱动微致动器的运动机理及控制研究(上海市科委纳米专项基金项目)、高Q值RF MEMS微谐振器的动力学研究(上海市科委应用材料基金项目),企业委托科研项目多项。

联系方式:021- 66136117,56331386;Email: xjwang@mail.

沈雪瑾 (女),博士,教授。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主要研究领域:微型机电系统的机械学、机械设计与试验。现任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高级会员,上海市机械工程学会会员。目前主持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如:MEMS典型机构的传动特性与失效机理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高性能轴承滚针凸度设计与弹流润滑成膜性能分析(国家“十一五”项目)、高精度陀螺轴承的高低温润滑技术研究(国家“十一五”项目)等。曾主持和参与的项目包括微型灵敏轴承保持架运动特性研究(上海市经委科研项目)、现役机器性能评价方法与过程控制策略(上海市高校科技发展基金)、硅微机械动构件间的摩擦学特性与传力效率(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滚子摩擦副弹流润滑特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滚子摩擦副脂润滑工况下的弹流特性及其凸度优化技术(上海市曙光计划)、十字万向节滚针轴承寿命分析与结构优化设计(上海汽车工业科技发展基金)等。已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其中三十多篇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已被受理或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并参编著作1部。

联系方式:Tel:021-5633 1384;Fax: 021-5633 3036;E-mail: shenxj@ 通信地址:上海市延长路149号17信箱(200072)

朱文华 (男), 博士后,研究员。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主要研究领域: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虚拟仿真技术、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国家自然基金委机械与制造学科同行评议专家,上海市科技特派员,江苏省科技专家,负责承担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面向流程行业的节能增效生产管理集成技术研究及其应用示范”(项目编号:07DZ11310)、负责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高效多结太阳电池生长工艺的可视化仿真的研究”(项目编号:60706014) 、负责承担上海市产业创新项目“支线飞机总装技术能力的提高”(项目编号:07CH-008)、负责承担大型客机专项“基于MBD的数字化场景工艺技术研究”(项目编号:09170712000)、负责承担上海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大容量超临界锅炉三维产品设计平台”(项目编号:07DZ12005)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负责完成企业合作研究项目2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其中二十多篇论文已被Sci、 Ei检索,已获软件著作权5项,出版著作1部。目前正负责承担上海市科技发展项目及企业委托合作等多项课题。

联系方式:021-56335031(O);E-mail:toney_wh_zhu@

通信地址:上海市延长路149号232信箱(200072)

魏斌 (男),博士,教授。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主要研究领域:有机电致发光、有机激光、有机太阳能电池。日本筑波大学博士,2002-2007日本信州大学研究员。2006.12至2007.1,作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访问教授。目前主持的项目有国家工信部、国家教育部、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以及参与国家“863”计划等多项科研课题。主要研究

领域包括超高亮度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有机半导体激光、白光OLED照明以及柔性OLED器件。研究成果曾被日本每日新闻、日经新闻等媒体报道,曾获IEEE学会最佳论文奖。在国际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有40多篇被SCI收录,另有20余篇被EI源收录。申请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共12项。美国光学学会和日本应用物理学会会员。

联系方式:021-56334331 Email:bwei@

周晓君 (男),教授,博士。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主要研究领域:流体传动及控制、多相流理论与应用。荣誉称号: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优秀青年科技奖”、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先进科技工作者”。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科技项目8余项,主持完成企业合作研究项目20余项,负责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获专利5项;出版著作及教材2部。中国石油学会会员、国际石油工程师协会(SPE)会员、《船舶工程》杂志编委。目前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教委项目1项、企业合作项目3项。

联系方式: 021-56331523;E-mail: sdzhouxj@;sdzhouxj@sohu.com 通信地址:上海市延长路149号108信箱,200072

冯之浚 (男)教授,上海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院长。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主要研究领域:“软科学理论与方法”、“区域经济研究”、“国家创新系统研究”和“循环经济”。多年来主持多项国家软科学课题,著有《中国循环经济高端论坛》、《循环经济导论》、《论循环经济》、《战略研究与中国发展》、《领导科学基础》、《现代化与中国》、《知识经济与中国的发展》、《论西部大开发》、《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软科学论》、《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等50余部专著,发表《现代科学技术与高等教育改革》、《论决策科学化》、《中国科技发展战略》、《文化的社会功能》等论文百余篇。合作出版的《迎接新的技术革命》(上下册)在"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评奖活动中获荣誉奖,《关于宝钢工程调整的综合论证》获上海市19xx年科技进步一等奖。曾到美国、德国、墨

西哥、前苏联讲学,进行学术交流。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全国人大代表资格审查委员副主任,国家软科学研究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副会长等职;上海交通大学、北方交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教授。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八、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十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民盟第五、六、七、八、九届中央副主席。

联系方式:021-56331893; Email: kyc@mail.

张琳娜 (女),教授。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主要研究领域:现代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标准体系(GPS)及其应用技术研究、精密测量技术与仪器、制造过程质量的预测与控制技术、基于GPS的产品几何精度的数字化设计与数字化计量技术、CAD/CAE/CAT集成技术等。现任全国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0)副主任委员、全国高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等学术任职。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子项、河南省重大攻关和重大基金等10余项,并作为主要起草人直接参与了我国GPS标准体系的建立及GB/Z 20308-2006 GPS总体规划等20余项国家标准的制订工作。已主编出版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8项。目前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GPS的几何误差数字化测量认证理论及方法研究”、质检公益性科研专项“面向质量目标的统计公差系列国际标准研究”、以及 “基于GPS不确定度理论及数字化计量认证技术研究”、“产品几何公差数字化计量工具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和 “CAD/CAM集成环境下计算机辅助精度设计与控制”等省部级重点科技计划课题多项。

联系方式:0371-67781793(O),zlnem@163.com ;zhanglinna@

胡志宇 (男),教授,博士,工商管理硕士,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上海大学纳微能源研究所所长。20xx年加入上海大学,此前是美国能源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正研究员,并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田纳西大学等多所大

学担任客座或兼职教授。其在美学习、工作期间曾多次荣获嘉奖和荣誉,包括美国能源部部长的亲函嘉奖和“年度发明家奖”(Inventor of the Year)。曾经主持过多项美国能源部和其他部门的研究课题,发表了150多篇学术论文、专题报告及特邀报告,8项国际专利(包括正在申请专利), 还在美国能源部、国防部、国家基金会(NSF)、以及多个州政府和学术期刊担任评审专家。目前承担国家科技部、上海市科委的多项研究课题,其工作成果曾经多次在国际上产生影响。上海大学纳微能源研究所是一个交叉学科研究平台,胡教授可同时在上海大学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和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的10个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4个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

联系方式:021-66135201(O); E-mail:zhiyuhu@

研究方向:01.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

02. 工业机器人技术和数控技术装备

03. 特种机器人技术和警用装备

04. 智能机器人与柔性自动化技术

05. 数字医疗技术与装备

06. 微机械与精密工程

07. 制造系统与制造装备计算机控制技术

08. 现代设计制造和企业信息化技术

09. 产品网络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10. CAD/CAPP/CAM/CAQ/PDMM

11. 机电与流体控制技术

12. 光电检测与传感技术

13. 工程检测中的光学方法

14. 精密测量技术与仪器

15. 工程摩擦学与现代机械设计理论

16. 仿生摩擦、生态润滑及摩擦化学

17. 半导体机电装备与工艺

18. 微电子/光电封装集成技术

19. 半导体光电制造与新型显示

20. 微型机电系统(MEMS)的分析设计技术

21. 机电一体化系统及其控制技术

22. 工业工程理论及其应用

23. 磁悬浮理论及其支承技术

24. 环保型与生物体内润滑技术

25. 快速制造与生物制造技术及其装备

26. 先进驱动器与直线电机技术

27. 纳米量级高效低污染能量转换元器件及其应用;

28. 微纳电子机械系统元器件(MEMS/NEMS) 的研究及以及其在生物、医学、光学等方面的运用

29. 生物信息科学技术

30. 系统生物学理论与实践

31. 生物芯片数据分析技术

32. 生物芯片制备原理

33. 生物芯片扫描技术与原理

指导教师:方明伦教授、龚振邦教授、钱晋武教授、俞涛研究员、屠大维教授、林财兴教授、程维明教授、谈士力教授、陈晓阳研究员、汪希平研究员、阚树林教授、胡庆夕研究员、何永义研究员、李明研究员、于瀛洁研究员、张建华研究员、李朝东教授、蒋蓁研究员、罗均研究员、吕丽军教授、 刘树林教授、谢少荣教授、王小静研究员、沈雪瑾教授、朱文华研究员、魏斌教授、周晓君教授、王克胜教授、冯之浚教授、张琳娜教授、胡志宇教授。 招生人数:28

考试科目:1. 英语

2. 数值分析 或 现代控制理论 或 控制工程基础 或 机械振动基础 或 机械设计 或 系统可靠性 或 摩擦学原理 或 管理工程 或 半导体制造基础 或 运筹学 或 生物化学 或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根据报考导师要求任选一门)

3. 现代制造技术 或 机器人技术 或 CAD/CAM 或 计算机控制原理及应用 或 工程光学 或 有限元方法 或 流体动力控制 或 滚动轴承分析 或 微型机电系统 或 磁悬浮理论基础 或 工业工程基础 或 快速成形与快速制模技术 或 微系统封装基础 或 摩擦化学 或 分子生物学 或 产业政策 或 传感检测技术 或 有机电子学 或 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 或 薄膜晶体管(TFT)技术基础 或 智能控制技术 或 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根据报考导师要求任选一门)

参考书目:《工程光学》郁道银 谈恒英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xx年

《摩擦学原理》(第2版)温涛铸 黄平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xx年 《滑动轴承的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张直明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xx年 《滚动轴承的分析方法》万长森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xx年

《球轴承的设计计算》冈本纯三著 黄志强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xx年 《MEMS和微系统——设计与制造》徐泰然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xx年 《主动磁轴承基础、性能及应用》G 施韦策等编著 虞烈等译

《工业工程基础》阚树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xx年

《基础工业工程(IE)》范中志等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xx年

《工业工程概论》王恩亮 工业工程概论 东北大学出版社 19xx年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罗国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xx年

《系统质量可靠性工程》吕顺祥 解放军出版社 19xx年

《质量管理与可靠性》梁乃刚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xx年

《快速成型与模具技术》孙超等译 科学出版社 20xx年

《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技术与应用》杨树兴等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xx年

《计算机控制系统》王锦标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xx年

《计算机控制系统基础》陈炳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xx年

《计算机控制系统--原理与设计》(第3版) J. Astrom Bjorn Wittenmark著 周兆英等译 20xx年

《计算机控制原理与技术》刘明俊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19xx年 《运筹学教程》胡运权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xx年

《运筹学(修订版)》钱颂迪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xx年

《机器人学导论》(英文版,第3版)(美)克拉格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xx年

《机器人学导论-分析系统及应用》(美)尼库(Niku, S. B.)著 孙富春等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20xx年

《机器人技术基础》熊友伦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xx年

《机器人机械设计》龚振邦等 电子工业出版社 19xx年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王春行 机械工业版

《现代控制工程》Ogata 电子工业版 20xx年

《自动控制原理》(第3版)胡寿松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xx年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朱骥北 机械工业版 20xx年

《并行工程原理与应用》胡庆夕 上海大学出版社 20xx年

《先进制造技术》张根宝 重庆大学出版社

《先进制造技术》宾鸿赞 王润孝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xx年 《快速成形与快速制模技术》胡庆夕 上海大学(自编) 20xx年 《快速成形技术》(第2版)王运赣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xx年

《半导体制造技术》[美]Michael Quirk, Julian Serda著 韩郑生等译 海潮和等审校

《Foundmentals of Microsystems Packaging》Rao R. Tummala,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20xx年

《摩擦化学》王汝霖 中国石化出版社

《润滑化学讲义》陶德华著 上海大学出版社

《合成润滑材料》颜志光著 中国石化出版社

《机械设计》(第7版)濮良贵 纪名刚主编 高教出版社 西北工业大学 《机械设计学习指南》(第4版)濮良贵 纪名刚主编 高教出版社 西北工业大学

《数值分析原理》封建湖等 科学出版社 20xx年

《数值分析》杨风翔等 天津大学出版社 19xx年

《有限单元法基本原理与数值方法》王勖成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

《振动理论及应用》方同等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xx年

《机械振动与冲击》胡海岩主编 航空工业出版社 20xx年修订版 《机械振动》郑兆昌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xx年

《微观经济学》汤石章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xx年

《宏观经济学》吕荣华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xx年

《管理学》哈罗德?孔茨 海因茨?韦里克著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管理学》斯蒂芬?P 罗宾斯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xx年8月 《当代管理学》加雷斯?琼斯 珍妮弗?乔治 查尔斯?希尔著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xx年1月

《计算机图形和CAD设计方法学》李莉敏主编 上海大学出版社

《CAD/CAM技术》(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葛友华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费业泰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xx年

《精度设计与质量控制基础》张琳娜主编 中国计量出版社 20xx年

《传感检测技术及应用》张琳娜 刘武发编著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xx年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陈杰 黄鸿编著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xx年 《有机电子学》黄维等著 科学技术出版社 20xx年

《虚拟现实技术与应用》朱文华主编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xx年

《薄膜晶体管(TFT)及其在平板显示中的应用》Cherie R. Kagan Paul Andry编 廖燕平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

《智能控制技术》易继锴 侯媛彬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智能控制技术》罗兵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

《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苏春 机械工业出版社

《系统建模与仿真》吴重光 清华大学出版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