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资产质量分析(引例、案例、课后案例讨论)

第三章 教材引例和案例讨论的分析

【引例】 从审计报告看资产质量——赛格三星2009(P39)

一、案例的教学目标

本案例旨在通过对审计报告中揭示的信息来引起读者的思考:审计报告中所指出的事项,大多涉及资产的质量问题。

二、分析要点

审计意见涉及事项与特定项目资产的质量密切相关。

(一)没有市场需求的生产线属于不良资产

审计报告指出的第一个事项,涉及到市场变化和企业的未来发展不再需要的生产线(固定资产)的质量问题。从财务分析的角度来说,企业资产的质量,不是与其历史贡献相联,而是与未来贡献相联:特定资产如果不能在企业未来的经营中发挥积极作用,就会由于闲置等原因沦为不良资产。

(二)巨额亏损与巨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一般来说,企业出现巨额亏损时,经营性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一定会出现闲置。因此,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正常的。但是,需要思考的是:管理常识告诉我们,企业的市场出现问题一般是逐渐发生和发展的,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那么,为什么企业在今年计提了如此巨额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请关注一下该企业去年的年度报告中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处理的恰当性和审计报告的措辞。

(三)资产重组与资产质量

资产重组是对企业资产在存在方式、存在空间以及组合方式等方面的整合,目的在于改善企业的资产质量,改善或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1

企业的资产重组如果成功,将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资产重组的不确定对于一个严重亏损的企业而言更加加剧了企业中止经营的可能性。

结论:审计报告的篇幅越长,企业的资产质量越差。

【案例1】坏帐准备计提的效应分析(P59)

案例资料显示,企业的坏帐准备计提的比例高得惊人:一年内的计提比例高达80%,且从20xx年10月1日开始变更(一般情况下,企业会在年度之间变更计提比例)。这意味着,企业的财务信息20xx年第四季度与前三季度有了较大的不可比性。

1.这种变更所影响的报表项目

由于此项估计变更涉及的是债权减值准备的计提问题,因此,本项变更将直接导致资产负债表上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债权项目减少,利润表的“资产减值损失”也会受到影响而有所增加。受此影响,利润表的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股东权益变动表的“净利润”等也会相应减少。

2.这种变更背后的可能原因

企业在20xx年第四季度突然大幅度增加企业计提坏帐准备的比例,可能的原因有:第一,企业可能面临着重组的机会。在重组前要对企业的资产价值进行确定,并对企业的业绩进行确认;第二,企业的财会人员突然发现原有的计提比例太低,必须进行调整;第三,出于各种考虑,企业要在20xx年集中进行 “一次亏个够”式的处理,为来年的扭亏为盈奠定坚实的基础。

3.对企业坏帐准备计提比例的评价

比较一下青岛海尔、格力电器等家电类上市公司,没有一家坏帐准备计提 2

比例达到如此高的水平。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厦新电子的计提比例恰当,说明了什么?如果计提比例失当,又意味着什么?

如果厦新电子的计提比例恰当,说明了企业的销售系统和债权控制系统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如果计提比例失当,又意味着企业试图通过会计处理来人为调节年度间的利润。

【案例2】存货减值与盈亏确定(P62)

1.存货跌价准备较高反映出的问题

以产品经营为主的企业,存货是其利润的主要增长点。本案例中,恰恰是企业的存货——苗木计提了巨额的跌价准备。问题又来了:如果计提比例恰当,说明了什么?如果计提比例失当,又意味着什么?

如果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比例恰当,说明了企业赖以盈利的资产处于严重贬值状态,不论是天灾还是人祸的原因,企业自主经营活动盈利的前景黯淡;如果计提比例失当,又意味着企业试图通过会计处理来人为调节年度间的利润。

2.会计师事务所的不同意见折射出的问题

会计师事务所的不同意见,至少折射出注册会计师认为企业的会计处理证据不足。虽然这种认识并不一定意味着企业的会计处理不正确,但对于信息使用者而言,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相关的会计处理是有风险的。

【案例3】大规模其他应收款的去处(P64)

在学习了合并报表的分析方法以后,我们就会知道:企业自身资产负债表的其他应收款规模远远大于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其他应收款规模的差额,基本上体现了企业对子公司提供的资金。这些资金会变为子公司的经营性资产。本案例中,主要形成了子公司的存货。

【案例4】流动资产整体质量的思考(P66)

3

这里的流动资产整体质量主要应该考察公司自身报表。企业自身资产负债表显示,期末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值约为3:1,如果单纯根据比率的计算结果来分析,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很强。但若进一步考察一下流动资产的具体构成情况,则可以看到其流动资产的主体是其他应收款。一般情况下,其他应收款项目代表了无直接效益的资源占用,无论是从盈利性,还是从变现性及周转性来看,其质量均较差,因此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仍存在变数。然而此案例中的其他应收款去向主要是子公司,因子公司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盈利能力良好,因此企业流动资产整体质量还是较高的。

本案例的分析结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不应仅仅根据财务比率的计算结果断然下结论,而是要结合多方面因素展开深入分析,尤其有必要进行项目的质量分析。

【案例5】长期股权投资资产质量的思考(P71)

1.合并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股权投资为零的含义

合并资产负债表上的长期股权投资为零,说明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全部为控制性投资。因此,控制性投资质量只能考察和合并报表表现出来的子公司资产和盈利状况。本案例企业的子公司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盈利能力良好。因此,企业长期股权投资资产整体质量较高。

2.合并利润表净利润与公司自身利润表的净利润差额巨大的原因

合并利润表净利润与公司自身利润表的净利润差额巨大,原因在于现行会计准则只允许采用成本法核算控制性投资,公司自身利润表中的投资收益仅仅反映从子公司分得的现金红利。而此时,合并利润表净利润与公司自身利润表的净利润之间的巨额差额则体现出了子公司当期极强的盈利能力。

【案例6】投资性房地产计量价值的思考(P78)

4

1.投资性房地产对企业的影响

不论是年初还是年末,企业投资性房地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均较低。因此,投资性房地产对企业的影响不大。

2.企业变更投资性房地产计价方法的影响

企业从20xx年1月1日起,将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由成本法模式变更为公允价值模式。这种变化,符合现行会计准则的要求。但这种变更并不会导致相应资产经营能力的直接提高,而在公允价值高于历史成本的条件下,企业的资产总额会因此而有所上升,其结果会导致以公允价值表现出来的企业业绩(如资产报酬率)反而会有所下降。

【案例讨论与分析1】 巨额其他应收款的财务影响(P87)

一、案例的教学目标

使读者充分认识巨额其他应收款对企业的财务影响。

二、分析要点

(一)其他应收款的三种类型

以企业自身报表(不是合并报表)为基础,其他应收款有三种情形:

1.正常部分

企业一般都会发生一定规模的正常的其他应收款。从一些企业的经验来看,这部分其他应收款的规模不应该超过资产总额的1%。在这部分正常的其他应收款中,相当一部分是已经费用化、尚未报账的债权。因此,这部分正常的其他应收款主体上属于质量不高的资产,不可能将其用以偿还债务。

2.向控股子公司提供的资金

在企业的其他应收款规模奇高的情况下,一般来说这种“奇高”极有可能 5

是向关联方提供的资金。这种关联方,主要有两类:自己的控股子公司或者自己的母公司和兄弟公司等。

向控股子公司提供的资金规模,一般可以直接比较本公司报表的其他应收款数额和合并报表其他应收款数额。如果本公司报表的其他应收款数额和合并报表其他应收款数额呈现出“越合并越小”的态势,则其差额就是向控股子公司提供的资金的基本数额。

例如,在教材第270页开始的泛海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xx年度财务报表的案例中,母公司报表清楚地显示,在20xx年12月31日,其他应收款的规模为75.37亿元。而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其他应收款同日的规模则为3.39亿元。这就是说,该项目呈现出“越合并越小”的态势。差额部分的72亿元基本上就是向控股子公司提供的资金。

被控股子公司占有的资金的质量,将取决于子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如果控股子公司的盈利能力较强,则相应的这部分其他应收款质量较高。反之亦然。

3.向自己的母公司和兄弟公司等关联公司提供的资金

向自己的母公司和兄弟公司等关联公司提供的资金,由于已经流出了本公司控制的集团以外,因此,在合并财务报表上就会沉淀下来。由于控股子公司对本公司控制的集团以外提供的资金也反映在合并报表的其他应收款中,因此,直接从合并报表的其他应收款超过正常规模的部分确定本公司对外提供的资金是较为困难的,这时可以借助于合并报表有关这一项目的报表附注来进一步分析。

但是,应该看到,即使是控股子公司对外提供的资金,一般也是受本公司控制或者指使的。因此,把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奇高”的其他应收款确定为公 6

司对外部关联方提供的资金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成立的。

这部分资金,由于本公司对其已经失去了控制,因此,经常会出现大量坏账,正常情况下应该将其归于不良资产。

(二)本案例其他应收款质量及其影响分析

显然,本案例涉及的其他应收款应该属于前面分析的第三种情形:被自己的母公司占用。而且母公司已经濒临破产。

这意味着,公司的其他应收款已经出现了实质上的“不良化”趋势。由于本公司资产总规模中,其他应收款所占规模较大,因此,在控股股东进行破产清算以后,本公司也很有可能随之陷入严重的财务困境。

【案例讨论与分析2】 存货积压的财务影响分析

一、案例的教学目标

使读者充分认识存货积压对企业的财务影响。

二、分析要点

存货积压的财务效应,包括本期和以后的各会计期间。

存货积压是指企业超出正常经营周转的需求来囤积存货。在财务报表上,存货积压还有另外一种情形:账面上有存货的数字,在实物上相应的存货已经不存在。

对于第一种情形而言,超过正常需求储备的存货,由于其分摊了企业的部分固定费用,如制造业的设备折旧费等,在账面上所表现出来的单位成本会有所降低。因此,在销售价格一定的情况下,企业的毛利率会有所提高,从而使得企业短期将获得较好的财务评价。

然而,积压的存货除了会引起贷款利息增加(如果企业以贷款来购买存货)、 7

未来仓储成本增加等情况发生以外,在未来的竞争中还将导致企业不得不通过采取大幅度降价销售或亏本销售的方式消化这些积压的存货。因此从长期来看,企业的财务业绩最终还是会大幅度下降。

对于第二种情形,造成账面上有数字而在实物中相应的存货已经不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在售出存货后,在财务报表上并没有及时将资产中的存货转化为利润表中的营业成本,从而造成“账面上有资产,实物中不存在”的状况。这便是“潜亏挂账”的一种常见方式,虽然在存货销售的当期企业有可能体现为盈利的状态,但这毕竟是“虚假的繁荣”,这种没有实物对应的存货数据,一定会在未来转化为费用。当其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未来的亏损局面迟早有一天会出现。

【案例讨论与分析3】 绿大地无形资产质量

一、案例的教学目标

使读者充分认识无形资产的价值确定及其减值准备对企业的财务影响。

二、分析要点

(一)无形资产的价值确定特点

与自建(或自制)有形资产相比,自创无形资产具有取得成本难以确定、成功具有较大不确定性、企业的受益期难以确定等特点。因此,在会计处理上,以往的惯例是对于自创无形资产采用稳健原则进行处理,即对于研究支出直接计入支出当期的费用,一般性开发支出也直接作当期费用处理。只有成功的开发支出才作为无形资产——开发支出资产项目处理。这样,资产负债表上的无形资产绝大多数都是企业从外部取得(如股东入资投入、外部购入等)的无形资产。大量的已经成功的无形资产可能游离在报表以外,形成账外或者表外的 8

无形资产。

(二)本案例的具体分析

显然,本案例中计提减值准备的无形资产属于用募集资金购入的无形资产。

1. 关于对土地使用权计提较高减值准备问题

常识告诉我们:土地使用权作为稀缺资源,一般不会减值。但是,如果土地使用权与企业的经营产品(或者经营方向)发生较大偏差,导致原有土地使用权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发挥作用的话,则土地使用权就存在着理论上减值的可能性。

不能不想到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企业当初在购买上述土地使用权的时候花的代价过高。这可以通过考察上述两块土地与周边土地价格的差异来表现出来。

2.关于仅仅购买了半年的土地使用权就计提减值准备问题

这种情况的发生,可能反映出在特定的公司治理结构下,企业的决策层在决策过程中对基本信息掌握不准确、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并不清晰的特征。

3.关于注册会计师的不同意见问题

显然,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大幅度计提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持有不同看法,尽管在措辞上非常客气。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令人质疑。

4.关于该公司20xx年以后的财务走势

一个发展战略清晰度有待提高(从重要的资产在短时间内的会计处理可以看出)、重大决策过程略显仓促的企业,其经营活动要想创造出好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就需要经营管理层的加倍努力。

20xx年1月24日,《商务时报》发表了周宗越的《绿大地十字路口:向左转?向右转?》的文章。该文章可以为我们对本案例的形成原因作新的注解。 9

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以绿化苗木生产为主营业务的绿大地(证券代码:002200),近一段时期努力向投资者展现将主营转移到绿化工程设计和施工,进行全产业链经营。然而,在我们仔细调研分析了该公司的基本面以及近一段时间发生的一切之后,我们发现,绿大地的这一全产业链经营的转型战略,却面临资金枯竭、管理水平不到位、市场拓展能力低下等巨大的隐患。

收购:难道又飘来一朵浮云?

20xx年11月5日,绿大地与南充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签订《合作意向书》,整体承担南充西华体育公园、北部新城道路、东湖公园、江东大道南段工程项目建设,总投资5 亿元。

此消息一发布,9日当天和10日一天,绿大地股价从38.24元/股起涨,累计涨幅达15.44%,最高价达44.86元/股;20xx年11月11日,绿大地第二大股东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减持该公司股份130万股,出售价格40.72元/股,套现5293.6万元。之后,绿大地股价就开始一路下跌,最低跌到33.91元/股,跌幅达24.41%。

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毫无诚信的人和公司利用诸如“框架合同”和“意向协议”之类东西来欺骗中小投资者,以达到他们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更进一步来讲,按照国内BT工程施工惯例,施工方几乎是全额垫资进行前期建设,早已深陷被银行索债的绿大地从哪筹措5亿人民币的巨额资金?

即便我们相信劣迹斑斑的绿大地真的与南充市住建局签订了正式建设工程合同了,绿大地能不能保证建设项目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呢?更何况“依法履行招标程序”本身就是一个不确定因素,再加上以上这么多的不确定因素,这是不是绿大地为了操纵股价给中小投资者编造的一个“意向”陷阱呢?

20xx年12月31日,绿大地再度发布一个大大的利好公告:绿大地将以1000万元左右的人民币收购净利润为673.39万元的宁波市风景园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51%股权。在沪市A股平均市盈率接近30倍的资本市场中,绿大地居然能够以2.74倍的PE收购一个上游公司的控股权!若此收购成功,那我们果真要祝福一下绿大地,他们实现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小小的奇迹了。

然而,还回到关键的资金问题上,绿大地这一收购的资金从哪里来?在与南充市住建局签下按照BT惯例需全额垫资的5亿人民币施工工程合同后(需交付合同金额的30%保证金),又去哪里筹措收购宁波市风景园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控股权的所谓1000多万呢?这对经营净现金流为-2000多万的绿大地(近三年经营净现金流皆为负值),无疑是一件impossible mission!难道大股东何学葵又要以五折的代价去质押她的股权? 不幸的是,现在大股东何学葵的28.63%股权在解禁日前一天(12月21日)被公安机关依法冻结。可以想象,这对深陷资金链 10

断裂之苦的绿大地而言,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

或许,在收购上游公司——宁波市风景园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这一利好公告的轮番鼓吹下,绿大地的股价又会像上个月的“利好公告”——与南充市住建局签署5亿工程意向合作协议后,再玩一把过山车一般的蹦极股价表演?

十字路口:“向左转”还是“向右转”?

从20xx年到现在,绿大地仅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就呈直线上升趋势。据统计,20xx年销售费用1009万元,20xx年1806万元,20xx年2411万元,20xx年上半年1202万元;20xx年管理费用985万元,20xx年1134万元,20xx年1955万元,20xx年上半年1296万元。

中央财经大学专家分析认为,绿大地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虚高,其实只是一个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这种增长是一种病态增长。它反映出这家公司管理能力的羸弱状态一直无法得到改观,市场操作和执行能力比较弱,或者说在绿化产业链上没有自己的话语权,因此费用就一直居高不下,肆意侵吞上市公司的利润。

近年来,绿大地的法人股东一直都在持续抛售他们持有的绿大地股权。2009 年2 月20 日至8 月4 日,Treasure Land Enterprises Limited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及竞价交易系统累计出售绿大地流通股7554493股,占本公司总股本的5.00%。截止到2009 年8 月11 日,Treasure Land Enterprises Limited 已将其所持有的绿大地5027500 股股份全部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出售。

20xx年8月4日至9月11日,绿大地股东北京歌元投资咨询有限公司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累计减持本公司流通股2364947股,占本公司总股本的

1.565%。

20xx年11月11日,绿大地股东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出售绿大地股份1300000股,占绿大地总股本的0.86%。

然而,重磅炸弹却是,12月2日,绿大地公告,常务副总裁兼财务总监从王跃光变成了李鹏,在大股东股权的解禁还剩下一个月的敏感日期前夕,财务总监突然换人,这已经令投资者疑窦重生。然而,更加令投资者惶恐的是,在财务总监闪电换人一个月后,也就是在大股东股权解禁的前一天,即12月21日,大股东的28.63%股权被公安机关依法冻结了!公安部、证监会挂牌督办绿大地!绿大地到底发生了什么?这其中隐含着什么样的诡异逻辑?投资者又该何以自处?

对企图向上游园艺设计、下游园艺施工延伸、进行全产业链经营的绿大地及其大股东何学葵来说,面对如此一个资本能力枯竭、遭受管理部门调查的局面,她和她的绿大地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上。

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