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茶文化的调查报告[1]

湄江翠片,原名湄江茶,因产于湄江河畔而得名。创制于19xx年,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为贵州省的扁形名茶。主销贵阳和遵义,也销北京、上海和香港等地。作为馈赠亲友,招待国际友人的礼品茶,湄江茶产于贵州湄潭县。湄潭县位于贵州北部,气候温和,雨雾日多,土壤肥沃,结构疏松,含矿物质丰富,对茶叶生长极为有利。“湄潭翠芽”自20xx年起,已连续获贵州省名茶,获“中茶杯”特等奖、一等奖,“中绿杯”金奖,国际名茶评比金奖,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国际茶博会金奖共28次。

一,湄潭茶文化的历史

湄潭种茶历史悠久。中国茶圣,唐代陆羽在其所著《茶经》中对湄潭茶叶已有记载,称湄潭茶叶“往往得之,其味甚佳”。明朝载入史册,尤以湄江两岸所产茶著名。宋代则有以茶叶为上贡的记载。19xx年,国民政府在湄潭设立“中央桐茶研究所”,专事茶叶的科研、种植和推广。抗战时期,国立浙江大学西迁湄潭期间成立了茶叶中学,培育了一大批茶叶专业人士,同时,推广先进的种茶和制茶技术,研究培育了一批适合湄潭气候土壤环境的优良品种,为建国后湄潭茶叶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当代著名茶科学专家吴觉农先生认为湄潭县是世界茶树原生地之一。如今的湄潭,涌有全国闻名的大型茶场和星罗棋布的农村茶园,有创建于三十年代末的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解放后,贵州省湄潭茶场、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相继在湄潭建立,在全县推广先进的制茶工艺和优良品种,推出了以湄江翠片、湄潭翠芽,遵义毛峰等为代表的优质名茶,从50年代开始,湄潭成为全国重要的红茶出口基地,远销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茶科所的技术指导下,在县、镇政府和茶场的大力帮助下,全县10个乡镇建立了茶叶基地2万多亩,形成了一批茶叶专业村和一批茶叶大户,促进了湄潭茶叶大气候的形成。3年内,湄潭县茶叶种植面积将发展到10万亩。 湄江茶是肩形高级绿茶,有40年历史。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设于湄潭境内的中农所相茶试验场,以湄潭苔茶群体品种为原料,仿照龙井工艺试制而成。19xx年将湄江河名与茶名融在一起正式定名。江河美,茶叶香,更加令人神往。湄江茶虽与龙井工艺相似,但由于所用湄潭苦茶品种生长旺盛,节间较长,叶质肥嫩,芽叶肥壮,采摘细嫩匀齐,经过摊晾的鲜叶按杀青、摊晾、二炒、再摊晾,而后低温烘干的工序,手工操作,制作精湛,茶叶品质别具一格。冲泡后一片片扁平秀直的茶条,顷刻变成一朵朵、一芽一叶的小花在杯中怒放,散发出一股股清香嫩爽的茶香。它既是一种高雅的艺术珍品,又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湄江茶因能与狮峰极品龙井媲美而畅销省内外。 二,湄江翠片的制作工艺

湄江翠片炒制技术考究,既吸取了西湖龙井茶的炒制方法,又有其独特之处。主要工艺分杀青、摊凉、二炒、摊凉、煇锅等五道工序。采用双手在电炒铁锅内进行。主要手法有抖、带、搭、扣、拓、抓、拉、推、磨、压十种。各种手法视鲜叶老嫩、含水量高低等情况灵活变换,因势呵成。

(一)杀青 目的是破坏酶的活性,蒸发水分,初步做形。当锅温105-125℃,投入200-300克摊放叶。开始采用抖、带手势。当散发部分水分,叶质柔软,降低锅温至70℃左右,采用搭、带、抖、拉、拓手势,边拉扣理条,边拓,并结合抖、带、搭手法。用力由轻到重,将芽叶拉直、搭平、拓紧。当杀青叶含水量达60%左右,茶香显露,茶条平伏,即可起锅。特级、1级翠片杀青过程历时10-11分钟,2-3级翠片历时16-17分钟。杀青叶摊放在双层白纸垫底的簸盘内摊凉散热,使水分重新分布均匀,便于二炒。摊凉时间50分钟左右。

(二)二抄 目的是继续做形和失水。当锅温60-70℃,投入300-400克摊凉叶,先用抓、抖、拓手势。当茶叶转软,有热手感时,换用拉、带、拓、推、磨手法,最后用推、磨为主的手势,将茶叶推直、磨光、磨平。当锅内发出沙沙响声,起锅摊凉。历时约15-20分钟。二炒叶经30-40分钟摊凉回潮,用簸扬去轻片,6孔筛割去碎末

(三)煇锅

目的是定形、干燥。当锅温50℃左右,投入250-300克二炒摊凉叶,先采用抓、抖手势,后用拉、推、磨、压手势,将茶叶贴紧锅壁,往返磨擦,尽量将茶叶磨光压平。当茶叶将达足干时,动作应轻巧,轻抓、轻磨、轻推,使外形扁平光滑,茸毫隐藏稀见,含水量4%左右,手一触即断,一捻即为粉末,起锅摊凉。筛分整形,簸去黄片、鱼叶、老叶,筛去碎末及其他夹杂物,分级归堆,包装贮藏,严防受潮。 三,湄江翠片的冲茶艺术

(一)茶水比

湄江翠片冲泡时,茶与水的比例称为茶水比。茶水比不同,茶汤香气的高低和滋味浓淡各异。据研究,茶水比为1:7、1:18、1:35和1:70时,水浸出物分别为干茶的23%、28%、31%和34%,说明在水温和冲泡时间一定的前提下,茶水比越小,水浸出物的绝对量就越大。另一方面,茶水比过小,湄江翠片内含物被溶出茶汤的量虽然较大,但由于用水量大,茶汤浓度却显得很低,茶味淡,香气薄。相反,茶水比过大,由于用水量少,茶汤浓度过高,滋味苦涩,而且不能充分利用湄江翠片的有效成分。

(二)泡茶的温度

水温高低是影响湄江翠片水溶性物质溶出比例和香气成分挥发的重要因素。水温低,湄江翠片滋味成分不能充分溶出,香味成分也不能充分散发出来。但水温过高,尤其加盖长时间焖泡嫩芽茶时,易造成汤色和嫩芽黄变,茶香也变得低浊。而且,煮水时水沸过久也加速水溶氧的散失而缺乏刺激性,用这种水泡茶时,茶汤应有的新鲜风味也受到损失。现代科学证明,茶水比为1:50时冲泡5分钟,湄江翠片的多酚类和咖啡因溶出率因水温不同而有异。水温87.7°C以上时,两种成分的溶出率分别为57%和87%以上。水温为65.5°C时,其值分别为33%和57%以上。不同茶类,因其嫩度和化学成分含量不同,对泡茶所用水温的要求也不同。细嫩的高级绿茶类名茶,以85-90°C为宜;气候寒冷时,由于茶具温度低,对泡茶用水的冷却作用明显,宜用沸水冲泡。用煮渍法沏茶,可使湄江翠片在沸水中保持较长时间,充分提取湄江翠片的有效成分,以便获得浓度适宜的茶汤。调制冰茶,最好用温水(40-50°C)冲泡,尽量减少湄江翠片蛋白质和多糖等高分子成分溶入茶汤,防止加冰时出现沉淀物。同时冷茶水还可提高冰块的致冷效果。 (三)冲泡时间

茶水比和水温一定时,溶入茶汤的滋味成分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因此,冲泡时间与汤色和滋味浓淡爽涩关系密切。例如,茶水比为1:50用沸水冲泡1分钟,茶多酚和咖啡因的浸出率分别为38%和28%,茶汤中茶多酚与咖啡因比率为3.3,茶汤滋味淡薄;冲泡5分钟时,这两种成分的浸出率为88%和57%,两者比率为2.9,滋味适宜;而冲泡10分钟时,两种成分的浸出率分别为96%和92%,其比率为4.4,滋味浓涩。湄江翠片成分容易浸出,冲泡3-4分钟即可;加奶或糖等调饮而作一次性冲泡时,可冲泡至5分钟。冲泡时需用沸水浇淋壶身,保温性好,而且茶水比大,冲泡

时间可适当缩短,第一次“洗茶”,不宜超过1分钟,第二、三、四次冲泡依次延长,分别采用1分半、2分和2分半钟即可。这样冲泡,茶汤不至于出现前浓后淡的现象。紧压茶一般用煮渍法沏茶并进行调饮,最好把湄江翠片风味成分一次性充分提取出来,获得较高浓度的茶汤,要求煮沸10-15分钟。

(四)置茶有序

泡茶时置茶有三种不同方法,先放湄江翠片后注入沸水,称为下投法;沸水注入约1/3后放入湄江翠片,泡一定时间再注满水,称为中投法;注满沸水后再放入湄江翠片,则为上投法。不同湄江翠片,由于其外形、质地、比重、品质成分含量及其溶出速率不同,要求不同的投茶方法,做到置茶有序。身骨重实、条索紧结、芽叶细嫩、香味成分含量高以及品赏中对香气和汤色要求高的各类名茶,可用上投法。条形松展、比重轻、不易沉入水中的湄江翠片,宜用下投法或中投法。不同季节,由于气温和茶冷热不同,投茶方式也应有所区别,一般可采用“秋中投,夏上投,冬下投”。

(五)冲泡次数 中国人饮茶习俗,一般高档名茶,均采用多次冲泡品饮法。其目的有三:一是充分利用湄江翠片的有效成分。如在前述茶水比、水温和冲泡时间条件下。 第一次冲泡虽可提取88%的茶多酚,但湄江翠片中各种成分的溶出速率是有区别的,有些物质溶出速率比茶多酚慢。因此,湄江翠片固形物的提取率在第一次冲泡只有50%-55%,第二、三次分别为30%和10%。高档名茶均以冲泡三次为宜。而且,每次添水时,杯内尚留有约1/3的茶水,所以每泡茶汤浓度也比较近。冲泡时,第一泡目的是洗茶,时间亦短,茶汤弃去不饮。故多作四次冲泡。

四,湄潭茶产业的基本情况

湄潭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跨东径107。15'36"~107。41'08",北纬27。20'18""~28。12'31"。国土面积1864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132个村(居)48万余人。平均海拔972.7米,年均温15℃,无霜期284天,年日照时数1163小时,年降水量1100毫米以上,森林覆盖率56.5%。是贵州省最大的产茶区,全国首批农村改革试验区,曾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中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中国茶叶产业发展政府贡献奖”、“中国名茶之乡”等称号,以“湄潭翠芽”为代表的名优茶在国内行业评比中数十次获最高奖。茶园现有茶园22万亩,分布在15个乡镇118个村(居),涉及5万多农户20余万茶农。其中无性系良种占94.3%,主要栽培湄潭苔茶、福鼎大白茶、黔湄601、黔湄809、福云6号等国家级良种。绿色食品茶园0.9万亩,有机茶园2.8万亩(含转换),无公害茶园达到100%。1万亩以上的乡镇有8个,0.5万亩以上的乡镇2个,0.1万亩以上的乡镇5个;0.5万亩以上的村8个,0.1万亩以上的村80个,其中人均1亩以上茶园的村20个;种植10亩以上茶园的农户2290户,其中100亩以上的126户,50亩以上的170户,30亩以上的550户。万亩国营茶场1个,省茶叶研究所(前身为建立于19xx年的中央农业实验所湄潭实验茶场)。

全县20xx年投产茶园9万亩,总产量7660吨,产值3.8亿元。其中名优茶(翠芽、毛峰、针茶)2014.6吨,占26.3%;产值3.17亿元,占83.5%。20xx年投产茶园12万亩,预计春茶产量2500吨,产值3亿元,全年茶叶总产量可望突破1万吨,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茶业综合收入达到10亿元。茶叶加工企业及大户316家。其中规模企业7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县级龙头企业11家。从业人员3000余人,固定资产2亿元,厂房面积6万㎡,加工机具

1800台(套),年加工能力1万吨以上。主要生产扁形的湄潭翠芽、条形毛峰茶、卷曲形毛尖茶、针形的贵州针茶及大宗炒(烘)青绿茶,同时生产高档的功夫红茶和低档的红碎茶及砖茶、茶多酚、茶叶籽油等。有39家企业通过QS认证,12家企业通过ISO认证,9家企业通过HACCP认证,4家企业通过有机茶认证,1家企业通过绿色食品认证,1家企业通过有机茶专柜认证。

五,湄潭茶叶的发展与规划

到20xx年,茶园总面积突破30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占95%以上,建设三百里生态茶叶长廊。其中有机茶园力争达到5万亩,绿色食品茶园达到50%,无公害茶园达到100%。扶强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以上;“湄潭翠芽”品牌获得地理标志保护;开设“湄潭翠芽”品牌专卖店300个以上;加快西南茶城综合市场迁建工程建设步伐,建设标准茶青交易市场10个以上。茶叶总产量达到2万吨以上,茶叶总产值超过10亿元,茶业综合收入达到20亿元以上,惠及茶农30万人。茶叶产业现已成为湄潭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具有种植面积大、加工总量多、品牌质量高、科技含量重、交易数额大等优势,这些优势与茶文化在湄潭交融,确定了湄潭茶文化旅游的优势,把茶叶产业打造成富民兴湄的重要支柱产业。

参考文献:

1,伍萍,《茶经述评》的述评[D];安徽农业大学;20xx年,

2,刘子辉,茶之名 人之性——试谈杨译、霍译本《红楼梦》中茶之名的翻译[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年01期

3. 宋丽,《茶业通史》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xx年

4, 龚永新;张耀武,论中国茶文化的基本精神[A];中国茶叶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xx年

5,金珍淑,关于陆羽《茶经》中饮茶观点的研究[D];浙江大学;20xx年

 

第二篇:调查报告

暑假社会调查报告

题 目

学 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职 称 对湘茶出口情况的调查

年 月 日

对湘茶出口情况的调查

调查目标:本报告通过调查分析湘茶出口情况,旨在把握湘茶行业总体市场的供求趋势及行业前景,明确目标市场,了解产品定位,创新营销手段,提出湘茶行业市场进入和市场开拓策略,对行业未来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调查时间:20xx年8月12日至8月22日

调查对象:湖南特色茶叶,以安化黑茶为本次调查重点。

调查方式:本次调查主要通过走访及直接调查访问方式进行,再通过互联网上有关资料加以分析汇总完成了本次调查报告。

茶叶是湖南省重要出口创汇农产品,早在汉代就传入朝鲜、日本,17世纪初到欧洲,湖南茶叶出口主要有乌龙茶、绿茶,其次是红茶、白茶和花茶,还有不少颇为珍贵的茶种:如岳阳的“君山银针”,历以供品享誉海内外;宁乡的“沩山毛尖”富含硒锌等矿物质;“安化松针”“高桥银峰”“南岳云雾”“湘波绿”等等在国内外均享有盛名。2006年我国27个省市区出口茶叶,湖南出口茶叶总量为2.05万吨、出口总额为3,350万美元,仍居全国第二。 目前,湖南茶叶出口现状分析如下:

(一)出口企业相对集中

五家企业出口业绩较好,且彼此差距甚大。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湖南省三利进出口有限公司、湖南登凯贸易有限公司、湘潭大洋茶叶有

限公司、湖南省长沙县长春茶厂等五家企业出口累计总额2851.95万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92.11%;出口数量1.74万吨,占全省出口数量的91.57%。其中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出口累计总额1547.52万美元,出口金额同比增长52.47%,其业绩远远超出省内茶叶企业同行,处于一枝独秀的地位,创下了“五个第一”。

(二)出口茶叶质量有所提高

湖南省茶叶出口在以质取胜上努力寻求突破,并取得了一些成效。湖南省茶业有限公司联合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茶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日本东京大学、日本大妻女子大学对茯茶的有效成分、保健功能、作用机理、产品安全性等进行了历时三年的深入研究,并配套开发了湘益高级茯茶。目前产品供不应求,尤其在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已经掀起了一股“茯茶热”,卖价达12万元/吨,市场前景看好。

(三)保持稳定的出口市场

我省出口市场前十位的国家和地区的茶叶出口总金额2740.7万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金额的88.40%,出口数量1.59万吨,占全省出口总数量的83.68%。出口欧洲市场总金额为1638.25万美元,同比增长20.07%,出口非洲市场总金额为696.91万美元,同比增长

1.44%,出口亚洲市场总金额为558.5万美元,同比下降3.62%。 安化黑茶产业的现状

安化县现有茶园面积0.84万hm2,企业清洁化生产水平显著提高:白沙溪茶厂、永泰福茶号、梅城茶厂等企业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品牌

建设进一步加强,在成功注册了“安化茶、安化黑茶、安化千两茶”3个集体(证明)商标后,20xx年申请注册了“天尖、贡尖、生尖、茯砖、黑砖、花砖、花卷”等7个保护性商标。“安化黑茶”证明商标被认定为湖南省著名商标,“安化黑茶”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已通过国家审核,正式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录。

安化黑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品牌影响力小,知名度不高

安化黑茶作为公用品牌,其管理和营销难度很大。较为突出的是,在品牌营销上缺乏有实力的龙头带动,安化县茶叶企业已注册品牌多达62个,县内品牌众多,各自为政,品牌资源还未得到有效整合,品牌的凝聚力不强。安化黑茶与普洱茶、铁观音、龙井茶等茶品牌相比,其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还十分有限。

1.2.2市场开拓不够,销售数量

目前,随着普洱茶的降温,国内茶叶市场正逐步由盲目跟风向理性消费转变,杂牌小厂隐退市场,茶叶市场重新洗牌,这既是茶叶加工企业应对市场的一次考验,也是壮大自身的一次契机。安化黑茶企业抓住机遇,大打安化黑茶的“健康”牌,虽然在巩固西北边销市场的基础上开拓了一部分内销市场,但安化黑茶在全国乃至湖南省的市场份额还很低。

1.2.3市场管理缺失,清洁化生产水平低

安化县黑茶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市场组织化程度低。其中,

一个重要原因是黑茶生产企业的内部管理存在漏洞,产品质量检测、

品牌保护和维权工作相对滞后,一些产品的标准和行业规范亟待完善。有的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技术水平低、卫生条件差,好原料生产不出好产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黑茶市场的逐步升温,“三无”家庭式小作坊纷纷涌现,企业恶性竞争加剧。

安化黑茶出口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现状分析,2006年我省茶叶出口总体上稳步健康增长,在日趋竞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保持了一定的竞争力,并在努力向着以质取胜的方向发展,但还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

(一)发达国家的“技术贸易壁垒”对我茶叶出口构成严重威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农产品供给饱和以保护环境为宗旨的绿色消费浪潮正在兴起,发达国家借助大量投资、补贴、科技更新、反倾销及品质、安全、环保标准等措施和手段巩固垄断地位,增强竞争实力,构筑非价格竞争屏障。目前“技术贸易壁垒”已成为发达国家十分盛行的贸易保护方式。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科技水平较高的优势,制订十分严格、强制性的环保标准和苛刻卫生检疫制度,限制发展中国家农产品进入其国内市场。茶叶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各国进口限制的重点,非关税贸易壁垒即“技术贸易壁垒”随之出现。发达国家及地区十分关注茶叶的卫生质量。茶叶的农残量、重金属、有害细菌、茶叶中非茶类夹杂物等项目是否符合各国安全卫生限量指标,是成为能否进入世界茶叶市场的首要条件。

(二)茶叶外销市场单一,市场风险较大

湖南省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拓日本乌龙茶市场后,出口量的8

5%以上集中在日本。作为一种饮料,二十多年来出口量维持一定水平,乌龙茶在日本饮料中能保持7%的份额实属不易,但它迟早会进入衰退期,近二三年来日本花茶、绿茶饮料异军突起就是一个信号。由于乌龙茶外销市场过分依赖日本,而其他国家市场尚未开通市场,对日本市场的多度依赖导致乌龙茶的滞销。

(三)廉价出口、低价竞销情况严重国家放宽外贸经营权和茶叶经营权后,茶叶出口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我省有进出口经营权的茶叶企业约有10多家,各类出口企业之间为挤占市场,抢夺客户展开恶性竞争,低价竞销,如出口欧洲的花茶、白茶这两年每公斤价格下降1 ̄2个美元,出口日本乌龙茶花茶即使因拣杂使成本增加,但出口价格却因竞争而下降,茶叶出口已属微利甚至到了亏损边缘。许多茶叶生产加工企业能维持已是不易,根本无法增加投入,改善生产和加工条件。

安化黑茶外销对策

基础建设

1﹑强化基地建设,以奖励的形式鼓励茶农栽种茶树。

2﹑树立几家有势力,有市场的企业为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黑茶产业的发展。

3﹑建立行业管理体系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卫生质量。

渠道建设

1﹑实行无店面交易,在网上开黑茶商店。

2﹑设立专门的渠道连锁事业部,与个商场﹑超市渠道商签订约。

3﹑对渠道进行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物流配送,减少中间环节的成本,从规模化的角度实现茶叶的平价化。

品牌形象建设

1﹑建设湖南安化茶马古道生态风景区,以旅游产业推动安化黑茶的知名度。

2﹑在各大型的网站(购物﹑专业茶叶销售﹑新闻等类型)做网络flash广告。

3﹑举行大型活动,以促进黑茶的社会影响力。 举行大型茶文化交流会,积极参加农博会及各种类型的茶业博览会。

4﹑增加科技投入,提高茶叶的科技含量,在资金和政策上鼓励、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与茶叶出口企业合作,具体合作方式有联合攻关、科技咨询等方式

5﹑积极扶持出口龙头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目前,各级政府要在政策、资金上扶持龙头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和技术改造,科技立项上鼓励出口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及时向企业提供茶叶进口国政策、法规变化及市场动态,要运用风险分析手段,积极与茶叶进口国谈判,合理合法地设置或者抵御以食品安全性为由的贸易技术壁垒,维护我国茶叶企业的合法权益。

结论

在入世后,我们的湘茶产业面临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与严峻挑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我们只有客观的看到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如发展有机茶,提高茶叶卫生质量;增加科技投入,

提高茶叶的科技含量;制定和实施品牌战略规划;增强国际竞争力等对策来大力发展湖南茶叶外销,我们相信湖南茶叶将会再创辉煌。

湖南商学院暑假社会调查报告评审表

调查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