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国_新经济_的考察与研究_刘树成.pdf

对美国新经济的考察与研究刘树成pdf

2000 年第 8 期

对美国“新经济”的考察与研究

刘树成 李 实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100836)

内容提要:“新经济”(New Economy)概念, 在美国兴起, 随后迅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 传播与使用。在中国 ,“新经济”一词也正在被越来越多地使用起来。本文通过赴美考察 , 探讨究竟什么是“新经济” ? 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新经济”概念在美国提出 时的宏观大背景 ;第二部分探讨美国不同业界对“新经济”的不同理解和看法;第三部分探 讨当前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主的“新经济”究竟“新”在哪里。

关键词 :新经济 信息技术革命

“新经济”(New Economy)概念 ,在美国兴起, 随后迅即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与使用 。在中 国,“新经济”一词也正在被越来越多地使用。究竟什么是“新经济” ? 在中国经济增长率从 1993 — 1999 年连续下滑七年, 而现在已呈现新转机的情况下, 为了使中国经济顺利地进入一个新的增长 期,我们可以从“新经济”

① 中借鉴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 我们于 2000 年 5 、6 月间赴美进行了考察。

一、“新经济”提出时的宏观大背景

首先, 我们把“新经济”放在二战后美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宏观大背景下来考察。不了解这一 大背景,就难以了解为什么“新经济”概念刚一提出 ,就在美国引起了强烈的争论。

图 1 绘出了 1948 —1999 年美国经济增长率的波动曲线。图中下方 1 —9 的数字标②

明二战后 历次的衰退。从图 1 看到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增长与波动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战后 —1961 年。这是二战后的经济恢复时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经济衰退的 次数比较密集。从 1949 —1961 年的 13 年中 ,就发生了 4 次衰退(波谷分别为 1949 年

③ 10 月、1954 年 5 月、1958 年 4 月、1961 年 2 月),平均 3 年多就有一次衰退。

第二个阶段 :1961 年 3 月—1969 年 12 月。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出现了战后第一次长达 第三个阶段 :1970 —1982 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经济出现了滞胀局面, 经济衰退的次数106 个 月(8.8 年)的繁荣。 再度 密集。在这 13 年中, 也发生了 4 次衰退(波谷分别为 1970 年 11 月、1975 年 3 月、1980 年 7 月、 1982 年 11 月),同样平均 3 年多就有一次衰退 。而且,1982 年的衰退是战后最严重的一次衰退,经 济增长率为 -1.9 %,与上一次的衰退(1980 年)仅相隔两年时间。这一阶段, 是二战后美国经济最 为困难、最为狼狈的一个时期。

第四个阶段 :1982 年 12 月—1990 年 7 月。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出现了战后第二次的长达 92 ① 在此之前, 1999 年 11 月 5 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事局在对外学术交流课题化管理试点工作中, 批准经济研究所设立了研 究项目———“ 美国宏观经济最新动态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 这次考察, 是该项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与此同时, 中国社会 科学院重大课题正在启动, 这次考察也是本院重大课题“国内外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前沿跟踪和比较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 ② 资料来源:1949 —1959 年为 GNP 增长率, 按 1982 年价格,《总统经济报告》1991 年, 第 289 页。 1960 —1999 年为 GDP 增 长率, 按 1996 年价格,《总统经济报告》2000 年, 第 309 页。 ③ 资料来源: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NBER)。

3

对美国新经济的考察与研究刘树成pdf

刘树成、李 实:对美国“ 新经济”的考察与研究

图 1 美国经济增长率波动曲线(1948—1999 年) 个月(7.7 年)的繁荣。 第五个阶段 :1991 年 4 月—2000 年 5 月。这一阶段具有如下三个特点, 即反映宏观经第一个特点 :经济波动曲线的变化。经过 1990 年 8 月 —1991 年 3 月一个短暂的衰退济运行 状况的三条重要曲线发生了新的变化: 之后 ,美 国经济又出现了战后第三次的长达 110 个月(9.2 年)的繁荣。这是一个打破历史记录的超长增长 曲线。在美国, 自1854 年开始有经 济周期记录以来, 到现在 ,146 年期 间共经历了 31 个周期, 其中, 扩张 期超过 80 个月的, 只有 4 次, 除上 述二战后的 3 次外 , 还有一次是

1938 年 7 月—1945 年 2 月 , 历

时 80 个月(6.7 年)。

第二个特点 :菲利普斯曲线的

变化。与 90 年代经济高增长并存

的,是低失业和低通胀, 这使反映 失

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相互关系的 菲利

普斯曲线, 在1992 —1998 年这 ①一线段发生了新的变化。图 2 显 图 2 美国 90 年代的菲利普斯曲线 示,随着失业

率的下降 ,通胀率不

是提高,而是下降了。这与图 3 所显示的美国 60 年代标准的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下降 ,通胀率上 升), 以及 70 年代滞胀时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上升,通胀率亦上升)相比, 发生了新的变化。 》1991 , ,《 351 ;1955 2 3 : , 1954 , 《 》

图 与图 资料来源 城市消费价格上涨率 年前 总统经济报告 年 第 页 年后 总统经济报告 ①

1999 年, 第 395 页;2000 年, 第 373 页。失业率,《总统经济报告》1999 年, 第 376 页, 2000 年, 第 354 页。

4

对美国新经济的考察与研究刘树成pdf

对美国新经济的考察与研究刘树成pdf

2000 年第 8 期

第三个特点 :股票市场价格指 数曲线的变化。与 90 年代经济高 增长并存的 , 还有股票市场价格指

数曲线的迅猛上升。图 4 绘出了 1966 —1999 年道-琼斯指数曲线 。 我们看到 , 从 1966 —1983 年的 18

年间 ,道-琼斯指数一直维持在 1000 点水平。从 1983 —1995 年的 12 年 间 , 道-琼斯指数上升到 4000 点。 而从 1995 年到 1999 年 , 仅用了 4

年时间, 道-琼斯指数便突破了万点

大关。

图 3 美国 60 年代和 70 年代的菲利普斯曲线 “新经济” 概念就是在 90 年代 美国三条重要经济

曲线及所涉及的 四大重要经济变量(经济增长率、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和股价指数)发生了新变化的

图 4 道-琼斯指数曲线

大背景下提出来

的。

二 、美国人眼中的“新经济”

在美国,不同的业界 ,不同的人士, 对“新经济”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1.新闻媒体 :“新经济”的提出与争论 。

90 年代中期, 面对三条经济曲线和四大经济变量正在呈现出的新的变化趋势, 在社会上特别 是新闻媒体上, 便开始出现诸如“新经济” 、“新范例”(New Paradigm)、“ 新模式”(New Model)等一 类词汇 ,其核心含义是美国经济已进入了一个“长期繁荣”(Long Boom)的新时代。这个“长期繁 荣”可持续数十年。对于三条经济曲线的变化 ,则认为:经济周期已经消除、通货膨胀已经死亡、股

5

刘树成、李 实:对美国“ 新经济”的考察与研究

市将继续繁荣。可见 ,“新经济”概念的提出, 一开始, 主要是针对美国 90 年代的经济增长, 也 就是 说,其含义主要是侧重在经济层面上,其适用范围也仅限于美国。

如果说美国经济在 90 年代运行良好,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特点,这是事实。然而 ,要说美国 经济从此进入了一个“长期繁荣”的新时代, 则不免带有盲目乐观、夸大其辞的“吹牛”成份。因此 , “新经济”之类的概念刚一提出 ,就引起了争议 。争议的主要问题是 ,对于美国经济来说, 90 年代究 竟是一个长期繁荣的开始 ,还是仅仅是一个扩展了、延长了的周期? 通货膨胀是否已经死亡? 股市 是否存在泡沫? 等等。

到 1997 年 7 月 ,也正好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在美国 ,“新经济”的呼声又达到了一个高 峰 。这与美国一家科技性杂志 Wired 不无相关。这家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长期繁荣”的封面长文 章,把“长期繁荣”称作基于技术的新范例。文章说,全球经济将在从未有过的规模上开始繁荣 ,世 界经济将每 12 年翻一番。长期繁荣将由技术方面的 5 个波所推动:个人计算机、电信、生物技术、

超微技术和可替代能源。到这时,“新经济”的主要含义转向了技术层面,主要是指一系列新的技术 革命 ,其适用范围也由美国扩展到全世界。

持不同看法的人提出 :“新经济”概念总是存在于一部分美国人之中,这通常是由繁荣或狂热所 引起的,这种事例在美国历史上并不少见,诸如 19 世纪横跨美国大陆的铁路建设 ,本世纪 20 年代 的牛市,本世纪 60 年代的“伟大社会”构想等 ,都引起了一部分美国人对经济的过分乐观。有人提 示,1929 年 6 月, 美国一家有名的杂志在宣称:最近五年来 ,我们正处于一个“新的产业时代”(New Industrial Era),正在取得产业上和经济上的进步, 这不仅是跳跃式的 ,而且是以神奇般的规模 。话 音刚落的 4 个月后, 1929 年 10 月 ,美国股市就发生了大崩溃 ,整个经济陷入了 1929 —1933 年的大 萧条。再有 ,在美国本世纪 60 年代的繁荣中 ,1968 年 10 月,同是这家杂志又宣称:最近十年来 ,经 济上所发生的结果表明, 我们正处于一个“如果不是说新的 ,也是一个不同的时代”, 传统思想、标准 的市场分析方法已不再与现实的世界同步。然而一年之后,美国经济便陷入了70 年代的滞胀困境。 到1997 年 11 月 , 面对社会上的种种争议 , Business Week(《商业周刊》)杂志主编谢泼德 (Stephen B .Shepard)在该刊发表了一篇题为《新经济:其真实含义是什么?》的文章。这篇文章首先 挤压了“新经济”概念中的“吹牛”成份, 首先回答“新经济”不是什么。该文指出 :“新经济”并不意味 着经济周期已经消除 ,并不意味着通货膨胀已经死亡 ,并不意味着股市摆脱了调整而永远上升 ,也 并不意味着亚洲金融危机不再影响美国。然后,该文指出:“新经济”是指近几年来正在发生的两大 趋势 :一是经济的全球化 ,二是信息技术革命。 到目前,“新经济”的含义仍不确定。归纳起来 ,主要有“宽” 、“窄”两种含义 :“窄”的含义是指美 国经济 90 年代的持续增长;“宽”的含义则指兴起于美国、扩展于世界的新技术革命引起的经济增 长方式、经济结构以及经济运行规则等的变化。在“宽”的含义中 ,又有专指当前的信息技术革命对 经济的影响,把“新经济”称之为“信息经济” 、“数字经济” 、“网络经济”等等 ;也有泛指包括正在逐步 兴起的生物技术革命在内的一系列新的技术革命引起的经济变化。此外,“知识经济”概念先于“新 经济”概念而出现。什么是“知识经济” ,尚有不同理解。有人把“知识经济”理解为基于知识的经 济,意思是说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在这种理解下, 也将“新经济”称之为“知识经 济” 。也有人把“知识经济”理解为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之后的一种独立的、新的社会经济形态。 在这种理解下, 就不把“新经济”称之为“知识经济” , 因为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人把“新经济”视 为一 种独立的、新的社会经济形态。

2.政府部门:“新经济”概念在官方正式报告中尚未见使用,但在克林顿 2000 年 4 月 5 日召开 的“白宫新经济会议”上已公开使用与讨论。

6 据了解,在 2000 年 2 月发表的美国《总统经济报告》中 ,还没有使用“新经济”概念,而使用的是

对美国新经济的考察与研究刘树成pdf

2000 年第 8 期

“破记录的扩张”一词(record-breaking expansion)。在 1999 年的《总统经济报告》中 , 就政策方面 , 使用的是“新的经济战略”一词(new economic strategy)。

值得注意的是,2000 年 4 月 5 日, 美国总统克林顿极其隆重地召开了一次专门会议, 名为“白 宫新经济会议” ,从早上 9 点 25 分 ,一直开到下午 5 点 33 分。会议所列出的与会者名单达 147 人 , 包括政府高级官员、经济学家、企业家、投资公司高级专家等。克林顿没有对“新经济”给出明确的 定义, 从其讲话看,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美国正处于其历史上最长的经济扩张之中和正处于 经济转变之中, 这个经济转变就像工业革命一样具有深远意义;二是指信息革命正在改变着人们的 工作、学习、生活和交往方式。会议一开始,克林顿就提出所要集中讨论的“新经济”中的三大问题 : 一是如何保持经济的扩张势头 ? 二是如何把新经济所带来的利益扩展到其他的人? 三是什么事情 将可能出错,如何避免? 随后 ,他强调新经济仅仅是开始,他又提出一系列具体问题供讨论:①经济 增长速度有没有极限 ,我们今天是不是有了更高的极限 ,或者速度极限不再存在 ? ②如何衡量技术 对当前经济的影响? ③未来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什么? ④如何消除贫富差距 ,美国的贫穷地区和所 有的发展中国家能否跳越发展阶段 ,能否跟上尖端技术 ? 与发展中国家的其他迫切需要如健康、教 育、提高农业生产率等相关的信息技术, 具有何等重要意义 ? 在与会者的发言中间 ,克林顿又提出 三个问题 :①新经济是否改写了生产率和经济周期的规则? ②是否可避免工资推进型的通货膨胀 ? ③政府是否在削减债务方面出了错 ? 在讨论中,有专家提出 :如果把新经济定义为由互联网推动的 经济 ,那么 ,美国正在迅速进入新经济, 但还只是处于向新经济转变的初级阶段 ;新经济在开始改写 商务的和经济的规则 ,但要下结论说这些规则将被完全改写 ,则为时尚早。 此外 ,在政府一些有关机构的研究报告中 ,有的使用了“新经济”一词。如达拉斯地区联邦储备 银行, 其 1999 年的年度报告,就题为《新范例》 ,并专门列出了一张关于“新经济”的统计表, 包含着 与计算机、软件、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有关的四个技术层面的内容。 3.经济理论界 :“新经济”尚未成为一个学术界普遍认可的 、具有严格定义的理论概念;而有关

就我们目前所了解和所掌握的一些资料来看, 在 1997 —2000 年这最近四年期间 ,美国新的专题研究则正在进行。 版与 再版的一些权威性经济学教科书中 ,还没有使用“新经济”这一概念。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与萨缪尔 森合著《经济学》教科书的诺德豪斯在“白宫新经济会议”上说:学生们经常问,美国是否处于新经济 中? 我说绝对是。它是这样一种新经济 :它改变了数字 ,但没有改写常规的教科书。即使最快的计 算机 ,也不能撕毁常规的教科书。 就学术性的研究论文来说 ,有的开始使用“新经济” 概念 ,有的则未直接使用, 而是就“新经济” 所涉及到的一些内容、一些专题进行研究,诸如,美国经济 90 年代以来超长增长的宏观经济环境条 件(政策条件、制度条件等)以及世界经济环境条件, 技术进步对生产率提高的测量 ,二战后美国经 济 3 次持续增长的比较, 经济周期波动的微波化 ,菲利普斯曲线变形等等。这些新问题, 正在被美 国经济理论界和有关研究机构作为重要的新课题 ,展开了广泛的研究。

4.不同年龄代的人:年轻人较感兴趣 ,而年长者不以为然 。

“新经济”概念由于它一开始提出时所带有的“吹牛”成份,在一些人中 ,特别是在年纪较长的人 士中 ,大多不以为然。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 使纳斯达克等股票市场迅速兴起和发展起来, 由此也 使股市泛起了“泡沫” 。于是, 在一些人中,往往把“新经济”等同于“互联网泡沫” 。而从事互联网工 作和投资于互联网股票的 ,大多是年轻人。老年人一般对计算机操作不甚熟练 ,更不愿意去冒股市 风险。我们在与一些年长者交谈中 ,一提及美国“新经济” , 他们往往浮现出不屑一顾的微笑。 总的看来, 在美国,无论各界人士是否赞成与使用“新经济”这一概念 ,也无论使用者对其有怎 样不同的理解, 但有共同的一点 ,即人们越来越感觉到新的技术革命特别是目前的信息技术革命 ,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