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报告

鲁皖鄂四市教育工作考察报告

——对标定位找差距,创先争优求提升

济源市教育局考察团

为深入学习先进地区的工作经验,切实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

合作,推动?对标定位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10月23日至29日,在市教育局局长杜战儒的亲自带领下,教育局机关部分科室负责人,市直学校校长代表,各镇(街道)中心校校长一行40人赴山东莱芜,安徽芜湖、铜陵和湖北鄂州等地进行了参观学习。在短短的七天时间里,总行程达3000公里,跨越了3省4市,共参观了15所学校。这些地区优美的教育环境和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完备而又精细的管理制度,理念新、素质高、责任心强的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追求卓越、不断进取的工作精神,优异的教育质量和丰硕的教科研成果,让我们耳目一新、叹为观止。这次考察学习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使大家视野开阔,认识升华,方向明确,信心增强,必将对我市教育今后的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一、基本情况

(一)山东莱芜基本情况

山东省莱芜市面积2246平方公里,人口129万,辖莱城区、钢城区和五个省级工业区。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40所,在校 1

生17万余人,教职工1.2万余人;幼儿园433所,在园幼儿228963人。

莱芜市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成效

显著;启动区域推进新教育实验,逐级建立家长委员会联合会,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涌现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集体钢城区丈八丘联小、山东省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莱城区口镇中学等一批素质教育先进典型;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探索?走班制?教学改革试验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积极争取资金支持,确保土地出让金收入的5‰、彩票公益金地方分成收入的5%用于学前教育,并逐年增长。目前,全市小学、初中入学率均保持100%,巩固率小学100%,初中99.8%,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9.4%,学前三年入园率96%,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1.79%,各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近年来,教育部副部长、国家总督学陈小娅,中国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教授等领导、专家多次到该市视察教育工作。新华社《内参选编》20xx年第36期以《山东莱芜?三大板块?助推教育科学发展》为题,报道了该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典型经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德育》、《山东教育》等媒体也多次报道该市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典型经验。

考察团先后到莱芜一中、莱城工业区口镇中学、羊里中学、

凤城高中、钢城区黄庄镇丈八丘联小等学校进行了学习交流。莱芜一中积极探索?德育引领,机制保障,民主管理?和?让标准 2

成为习惯?的育人模式,今年高考有4名学生升入北大、清华;凤城高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采用?课内重基础,课外重特长,课内外结合,多渠道并重?的方式,走出了一条?合格+特长?的培养道路,获得北京大学20xx年?中学校长实名推荐?资质;钢城区黄庄镇丈八丘联小,克服山区不利条件,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发挥教师第二技能开发校本课程,使农村孩子享受高质量的素质教育,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集体;口镇中学以差异教学为核心的成功教育、羊里中学的规范化学校创建等都各具特色。

(二)安徽芜湖基本情况

安徽省芜湖市面积5988平方公里,人口384.21万,下辖无

为、芜湖、繁昌、南陵4县和镜湖、弋江、鸠江、三山4区,2个国家级开发区。全市现有幼儿园340所,小学231所,初中92所,普高30所,中等职业学校21所。全市在校中小学生30余万人、教职工1.8万人。

自20xx年芜湖市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称号以来,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全市?两基?巩固提高进入新阶段,?两基?各项指标均稳定在省提高标准之上。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办学特色显现。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优质高中、特色高中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高考达线率居全省前列。近几年来,全市教育体制、教育布局、教育资源、教育结构和师资配置在不断调整中日趋合理、优化,学校办学条件普遍明显改善,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信息技术教育的?英才?教育在国内领先。全市德国?双元制?试点工作、 3

城市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信息技术实验工作、新课程改革工作、社区教育工作等5个国家级实验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芜湖一中在规范办学行为具体实践中,切实抓好四个关键点,即转变思想观念是基点,严格依法治校是支点,改革评价体制是起点,不断总结经验是燃点。并通过以实施?有效教学?为抓手,既促学生?学而有思,思而有得?,又促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而锻造一支与名校相匹配的优质教师队伍。南瑞实验学校是一所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制学校,该校以因特尔未来教育为载体,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全校60%的教师参加过核心课程和专职培训,并荣获全国因特尔未来教育?教学应用优秀学校?称号。

(三)安徽铜陵基本情况

安徽省铜陵市面积1113平方公里,人口73万余人,辖三区

一县,四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34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63所)。全市基础教育在校生12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82628人),在职教职工7500余人。2007和20xx年荣获全国教育制度创新优胜奖。20xx年11月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

受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分布不均等因素影响,铜陵也曾出现

过愈演愈烈的中小学择校风。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明确提出要?办好每一所学校?,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市区中小学实验、电教和音体美器材基本达到省Ⅰ类标准,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校校通?,中小学生机比达到了13:1,城乡办学条件基本均衡;注重内涵建设,强化校长培训,采取?名师迁移?,筹建?名师指导团?,成立中心备课组,评估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办学质量;认真执行 4

政策,坚决取消重点学校,严格依法办学,基础教育发展初步步入良性循环轨道,全市教育均衡发展受到原国务委员陈至立、原教育部部长周济等领导高度评价。

铜陵市第七中学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科学、质量、诚信、发展、和谐?为主题,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理念,以新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和抓手,按照?优势项目——特色学校——品牌学校——名牌学校?工作思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铜陵市职业教育中心以市财政投入为主,整合全市中职资源,将技校也整合到职教中心,构建了高起点、高标准的铜陵中职教育体系,打造了皖中南职教基地。

(四)湖北鄂州基本情况

湖北省鄂州市面积1593平方公里,人口107万人,辖鄂城、华容、梁子湖三个县级行政区和葛店、鄂州两个省级开发区。现有普通中小学336所,中等职业学校8所。全市教职工1万余人,在校学生16.2万人。鄂州教育在湖北全省范围内实现了?四个率先、五个先进行列?。即:率先实施城乡教育一体化试点改革,率先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验,率先实现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校校通?,率先筹建武汉城市圈职教园,新课程改革、办学条件改善、贫困生资助、教师队伍建设、教育安全稳定等工作处在全省先进行列。

鄂州作为全省首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建立了覆 5

盖全市所有城乡中小学的远程教育网络,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校校通?。坚持应用为主,积极推进?班班通、堂堂用?,实现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规范办学行为方面,一是建章立制,明确?五个规范、五个强化?目标要求;二是强化措施,通过实行?五不准、两严格?、?三方对、两提高?、?五个禁止?和?七条禁令?等制度,着力解决教育突出问题;三是严格督查,采取?五挂钩?、挂点责任制等长效机制,从根本上预防和制止违规办学行为。20xx年在省纠风办年度通报中是全省教育投诉最少的市。《中国教育报》以?鄂州:规范办学向‘零投诉市’迈进?为题对该市的做法经验进行了专题报道。

鄂州高中不断拓宽对外交流渠道,积极开展与省内外重点中学的信息交流,同时打开国门,加强国际交流。20xx年学校获得国家外国专家局颁发的?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单位资格认可证书?,并与新西兰、加拿大建立了定期互访制度。鄂州市吴都中学精心打造?书香吴都、和谐校园?,在不断建设发展哄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鄂州市第一幼儿园将科研兴园作为办园方向,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省级课题四个,并评为优秀结题成果?一等奖?。

二、经验和体会

考察中既看校容校貌、教学设施,又听报告、开座谈会;既听学校介绍经验、谈体会,也由我们提出问题共同探讨。总之考察形式多样,气氛活跃。考察中大家边听、边看、边总结、边反思,感到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取得了真经,体会颇深,收 6

获很大。

(一)熟悉政策,善于借势

?借势?就是借助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人物、事件、故事、传说、影视作品、社会潮流等,做出对自己有利的、打响学校品牌的举措。

1、借名人之势。在新闻媒体发达的今天,名人往往拥有很高的上镜率和号召力,借助名人的影响来提升自己学校的品牌。山东莱芜丈八丘小学借助原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到学校参观,吸引社会各界支持学校建设,大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2、借大事之势。正在发生的引人注目的事件,是一种非常值得借助的力量。《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来,山东省莱芜市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以学前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努力构建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服务体系,为儿童幸福成长实施快乐的启蒙教育(将彩票公积金的5%用于学前教育,计划投资3000余万元新建一所公办幼儿园)。

3、借政策之势。国家大政策能否成为地方的尚方宝剑,关键在于开发领导层。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是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政策性投资,属公共教育资源,由市教育局负责统筹安排,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改变小区配套幼儿园的性质和用途。政策出台后,安徽铜陵市教育局向市政府请示后,市长签署命令,凡开发房地产,必须先建成幼儿园。建成后移交教育部门管理。借政策优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为学前教育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活运用,善于借机

7

安徽芜湖一中,作为安徽省首批省级示范高中、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借?办学行为推进素教育?之机,实现减负增效,坚持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安徽铜陵市教育局借大力发展之机,建一所800余亩的职教育园区,并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目前,该市各职业学校均成立校企合作咨询委员会,建立了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开设定向班,实施?订单式?培养。与大型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充分实现了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湖北鄂州西山小学借本市开展的?治庸问责?之机,将该校的治庸问责工作与深化?作风建设年?和?师德建设年?活动结合起来,促进教师去庸提能,能上庸下,形成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创新发展,善于借力

教育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借得东风好行船。要做好当前教育工作,必须抢抓机遇,善借四面八方之力,只有善借各方之力,才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一借市政府之力。山东莱芜教育局将朱永新的《新教育,从阅读开始》讲座列入市中心组学习之中,借此来推动全市对新教育实验的支持。在中职培训方面,每年由市财政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通过培训券的形式发放给城市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持券人到中职学校接受短期技术培训,培训结束,由相关部门考核合格后,中职学校到财政部门领取奖补资金,这既有效开展了 8

技能培训,又调动了中职学校开展培训的积极性。

二借家长之力。山东口镇中学让家长做学生的导师,来弥补专业师资的不足;丈八丘联小让家长走进学校,支持学校改革,丰富学校教育资源;安徽芜湖南瑞实验学校的经典诵读,让家长坚持伴读,始终坚持成为习惯。

三借校园文化之力。安徽铜陵七中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该校按照?文化育人,特色立校?的发展思路,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注重学校文化建设,?寒香亭?、?三思石?、?耕读园?、?木桶效应?、?百年树人?等校园文化景点的建设,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教育无处不在,教育无时不在。

四借企业之力。安徽铜陵市的职教中心和企业实行?零对接?, 共建双赢。企业编写教材进课堂,并安排专业师资进行授课,学生专业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设置。

三、几点建议

?中原崛起,教育为基;济源教育,坚持为本?。伴随着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我们必须牢记卢展工书记深入教育系统调研时的精辟论述?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支撑,教育是民生,教育是后劲,教育是形象,教育是未来。?夯实教育这个基础,全力破解我市教育系统中的?人往哪里去、质量怎么保、学校怎么办、特色怎么选? 等难题,着力谋划好?管理?、?评价?、?发展?三篇文章。

第一,管理要转变,突出一个?新?字,要变?制度管理?为?文化管理?。我们以前的管理模式重管制轻梳理、重命令轻创 9

新,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基层学校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制约了基层单位的主动参与热情。以后我们要创新管理模式,提高镇(办)对教育投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基层学校的能动性,激发创新活力,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另外,考察中我们发现,学校的管理层的素质越高,学校越具有办学特色,学校的各项工作更能得到长足发展。例如山东莱芜一中、芜湖一中等学校的校长,可以说是学者型、专家型的领导,具有超前意识,这些都是教育教学改革立于不败之地的取胜法宝,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

第二,评价要改革,突出一个?实?字,要变?单一目标?为?多元目标?。一是教育教学改革。改革要从追求单一目标——升学率,放在培养部分尖子上,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需求,回归到基础教育的本质,树立多元发展的教育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为济源发展奠定多层次人才基础。二是督导评估改革。改革重结果重结论的评价变为重过程重形成的评价,充分发挥督导评估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第三,发展要创新,突出一个?远?字,要变?规模发展?为?内涵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的核心是师生共同发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投巨资改善了办学条件,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以后一段时期,我们需继续以?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为抓手,大力发展学校的内涵发展。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设置和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通过改革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丰富评价手段,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通过绩效工资改革,把教师发展的主动性调动起来;通过学校的特色建设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10

 

第二篇:文化考察报告

神奇山水 厚重人文

——文化考察之梅山行

20xx年4月16日,我们一行15人在刘红麟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娄底市新化县,开启了为期五天的文化考察之旅。

此次考察内容主要是梅山文化。具体安排则有:考察蚩尤故里大熊山,感受母源文化的魅力,体会人类的战争与磨难、民族的变迁与融合;观赏紫鹊界梯田,了解稻作文化与渔猎文化的结晶,感受民族文化交融的奇观;参观梅山龙宫,感受溶洞的奇美,了解古梅山地质地貌的沉积规律与历史变迁;参观古桃花源景区,感受桃花源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理想;了解梅山山歌,感受楚巫文化的神秘与浪漫;了解梅山武术,感受梅山文化中的霸蛮精神。考察内容十分丰富有趣,故而让我们对这次的梅山行充满了期待。

最初听闻“梅山”这一词时,我自然而然的以为这是一个山名,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梅山”是个地名,不是山名。《汉语大词典》中记录了七个“梅山”,而湖南新化和安化的“梅山”才是我们此次考察的目的。“梅山文化”也是说的新化与安化古梅山的文化。

神秘龙宫,奇观绝世

我们于16日晚上来到新化县城里,当晚就品尝到了在美食湘军中颇有地位的地道的梅山美食。于我而言印象最深的当属三合汤了,我是一个“纯种”的湖南妹子,三合汤的辣而不烈十分对我的口味,吃了好几碗呢!第二天一早,我们向世界溶洞极品,梅山龙宫出发了。 对于梅山龙宫的来历,当地有这样一种解释:相传黄帝登熊山,将灵额葱笼的九龙峰点化成九条青龙,沿九股清泉游入可通五湖四海的九龙池。九条青龙游入资水,被梅山油溪石竹湾的风光灵气所吸引,高兴得在水中游、云中飞、洞中舞,久久不愿离去,一住就是几千年。新化古称梅山后人便把这个岩洞叫做梅山龙宫。在进入之前,我本以为这和其他地方的溶洞没多大区别,都是靠灯光效果打造出来的“伪观”,然而进入龙宫之后的景象却把我之前的想法一一抹去。 洞道现已探明长度2876米,已开发的洞内面积58600平方米,其中地下河长466米。梅山龙宫为层楼空间结构,洞体造型奇特,组合多样,水陆皆备,共有九层洞穴,上万个溶洞,洞体安全可靠。专家考证,此洞已经过50万年的洞体本身自然平衡调整,洞顶已达到力学强度可靠的厚层岩石部位。同时洞内通风良好,空气清新。洞府分为龙宫迎宾、碧水莲宫、开天辟地、天宫仙苑、梅山风情、龙凤呈祥六大景群。洞内景观丰富多彩,绝世景观举不胜举,既有大量姿态各异的流石景观;又有美不胜收的石笋、石钟乳景观;还有千变万化的断面形态和蚀余小形态景观。更有四大世界溶洞景观之绝:高达80米的层楼空间结构的洞府云天绝世景观,规模宏大、惟妙惟肖的哪吒出世绝世景观,由毛细管力作用而成的形似雾淞的白色 “非重力水沉积”物绝世景观,妙不可言、举世无双的水中金山绝世景观。参观时,走在我前面的一位老爷爷还不停地感叹,当时是多大的水量才能形成此种景观之类的话,虽然我听不大明白,但从那位老爷爷的语气就能知道,梅山龙宫的自然景观在国内溶洞中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当然这也不是一种夸大的说法,虽然洞内还有一些不太完善的地方,但其“挡不住的诱惑”一般的景观完全能弥补这些小缺憾!尤其是地下河那一段路,可谓是惊心动魄,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撞花脑袋。所以游客的安全问题也是需要景区管理人员注意及实施一些紧要措施的。在此我有一个小建议,可以在上船之前给每一位游客发放一顶安全帽,上岸之后再统一收回,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

浅探神山,蚩尤故里

“蚩尤”是我们此行中的重中之重。在龙宫之后我们又来到了蚩尤的故里,大熊山。 大熊山,总面积150平方公里。最高主峰九龙池海拔1622米,是湖南省中部最高峰。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第一》中记载:“(黄帝)南至于江,登熊湘。”南宋祝穆所著《方舆胜览》确指:“昔黄帝登熊山,意其此也。”大熊山果然是一座神山,有林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0%,森林覆盖率90%以上,林木蓄积量40余万立方米;境内有0.12万公顷原始次生润叶林,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物种资源;原始红豆杉等20多种国家级保护植物,云豹等10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这里是湘中唯一的物种基因库,植物品种多达1800多种,有中华银杏王,千年银杏,冠幅320余平方米,中华金星凤丫蕨(全国仅此一处),有三万亩原始次生阔叶林。野生动物出没山岗,珍稀物种多达20余种。“青山不墨千秋画”,进入大熊山后眼里全是绿,铺天盖地的绿色,或如涛涌,或如屏障,或如烟岚,一片生机郁茂的景象。

初到山上,我们就来到了“中华银杏王”处。据说此株树已经生长了1600多年,我们要8个人手拉着手才能抱住这棵树,足可见这棵树的历史之久,同时也反映出了大熊山的古老意蕴之浓厚。只有孕育着灵气的地方才能长出这种树吧,屹立千年依然枝繁叶茂,不倒不朽。我们也绕着树转了几圈,希望能沾点古树的灵气呢。

“十里屏开独标清胜,熊峰鼎峙半吐精华”,没错,在吸收了千年银杏的灵气之后,我们来到了当年乾隆皇帝曾游览过的地方——十里杜鹃。但因为山上温度偏低,很多花都只是花骨朵,没有完全盛开,这也算是此行中的一个小小的遗憾吧。乾隆骑马登上,我们不是皇帝,只能靠自己用两条腿上山了。40多分钟的路程,到山顶早已汗流浃背,但山上的山风带来的凉意却又使人不觉得热,只觉出了一身汗,浑身清爽,山顶独特的清新空气也让人感觉格外的心肺畅通,神清气爽。在山顶更能看到浩如烟海的山岳景色,一片苍茫的雾气萦绕在周围,如临仙境。大熊山,果是神山!

在大熊山区,曾有48座寺院庵堂,然而被一场大火烧毁了,现在正在重建。不过我个人觉得,重建的寺庙,缺少了原有的历史味道,也就没有了当时寺庙的古朴韵味。不过随着年月的流逝,重建的寺庙也可能因为人们虔诚的供奉而逐渐回到当时的样貌吧。正在修建的还有蚩尤文化园。蚩尤,“神话中东方九黎族首领。有兄弟八十一人,相传以金作兵器,并能呼风唤雨。曾与皇帝大战于河北涿鹿,战败而死。”与黄帝、炎帝并称为中华名族的三大人文始祖。大熊山是蚩尤的世居地,修建蚩尤文化园也能让人们更加了解蚩尤这一历史人物,体验蚩尤文化,祭拜蚩尤始祖。

秦人遗迹,山歌清新

紫鹊界的绮丽就如梦境一般,远处青山雨雾蒙蒙,近处梯田斜挂山间,春来水漫田畴,亮如明镜。这片梯田起源于先秦、盛于宋明,形成至现时的规模,已有上二千年的历史,是苗、瑶、侗、汉等多个民族数十代先民共同创造的物质文明的伟大成果,是南方稻作文化与苗瑶山地渔猎文化融化揉合的历史文化遗存,也是梅山地城一处突出的标志性文化景观。它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形态之美,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罕见的。其独特的耕作方式和利用山泉天然的灌溉系统同样在稻作文化中亦很独特。

据介绍,紫鹊界梯田山有多高,田有多高,水就有多高,这里没有一口山塘、一座水库,也无需人工引水灌溉,天然自流灌溉系统令人叹为观止!国家水利专家评价其可与都江堰和灵渠相媲美,把这种自流灌溉系统称之为“世界水利灌溉工程之奇迹”。紫鹊界梯田依山就势而造,小如碟、大如盆、长如带、弯如月、形态各异、变化万千,婉如天上瑶池,人间仙境。它集云南哈尼梯田的宏伟、广西龙胜梯田的秀美、菲律宾梯田的飘逸于一身,面积广大、坡度陡峻、线条流畅、形态优雅、风格独具,享有“梯田王国”的美誉。

在大一的暑假,我去了广西的龙胜梯田游玩,而今再来紫鹊界,却找不出太大的区别,后来才了解到,原来龙脊梯田的奉姓瑶族人,就是从新华奉家山迁过去的!所以他们开垦的梯田才和紫鹊界的一模一样,但是规模却没有紫鹊界这么大。然而和朋友们说道紫鹊界是他们都是一脸茫然,对于广西的龙胜倒是熟悉。这么壮观的梯田却不为外人所知,实是不幸。在此我在提出一个小建议,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稻作文化胜地。让咱们紫鹊界的梯田也扬名内外。

用过晚餐之后,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有幸拜访了居住此地的一位老人,欣赏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梅山山歌。“发思古之幽情,抒山民之豪兴”。老人唱起山歌时那独特的腔调真是想学也学不来,尽管听不懂唱的内容,但那婉转的尾音,带着山野露珠的清新之气,足以绕梁了。只是能唱这些山歌的人现在也只剩下这些老人了,到以后想要再听到原汁原味的现场版可能极少极少了吧,也许也只能在电视录影或者网络上看看了。

最近,名胜史学领域爆出新说:古桃花源在新化奉家山。具体地点是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奉家镇境内。离开紫鹊界后,我们就来到了这个颇具争议的地方。确实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此种景观确实能让人产生一种“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感觉。当地的一位老爷爷也热情的向我们讲起了这里的历史渊源。陶潜笔下的桃花源是真实存在的,而且就是新华奉家山下团村,经过老爷子的这一番讲述,真是不信也信了!然而老爷子的一句“墙内开花墙外香”却让我有些在意,明明是咱们湖南省境内的历史古迹,最先关注的确实省外甚至国外的学者,实在是让人颇为汗颜。好在现在“墙内也开始香了”已经有不少人也开始关注这个“古桃花源”并进行进一步的探索研究。这样一来就推进了对这里更深层次的发展,促进旅游产品的价值挖掘,从而有利千打造出旅游精品。

北门锁钥,千年北塔

最后一天,我们先参观了罗盛教纪念馆,罗盛教是一位在抗美援朝中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英勇献身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嗯,个人觉得能舍己救人真的是很伟大的。经过十分钟左右的车程,就到了千年北塔。北塔位于新化县城北资水西岸,塔正门书“北门锁钥”四字,两边还有对联“正欲凭栏舒远目,直须循级上高楼。”明朝参政胡友恒有登北塔绝顶诗:“江流去处空,一塔锁欲奔。势镇县之北,气雄资以东。举头疑日尽,长啸直天通。拟更探奇胜,西南首望崇。”又是一个极富历史韵味的遗迹,斑驳的墙面,八角形的塔身,翘起的角,无一不是古风古韵,这也是值得人们敬仰的。

这次梅山之行,正是乘兴而来,尽兴归去,不虚此行。同时也了解到梅山文化作为中华文明母源文化是具有重要价值及重大意义的。并且对于梅山文化的开发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就自身而言,如果不是因为此次文化考察,我根本就不知道咱们湖南还有这么富有历史价值及文化研究价值的地方。所以,宣传力度的加大是十分重要的,在现在网络通讯如此发达的时代,这点我想是不难办到的。还有就是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加大景区开发力度,塑造“蚩尤故里·天下梅山”旅游品牌,显示出强劲的文化旅游活力。在歌舞、饮食、医药等方面也可进行开发,形成一条文化产业链。将梅山文化丰富的学术价值、民俗价值,转化为产业开发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