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落河大

历史选择了共 产 党,河大却选择了国民党

19xx年,以林伯襄为代表的一批河南仁人先贤在这里创办了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成为当时中国的三大留学培训基地(1896年南洋公学-今西安交通大学及上海交通大学,19xx年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今清华大学,19xx年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今河南大学)之一。后历经中州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国立第一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国立第二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河南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等阶段,19xx年改为国立河南大学,成为拥有文、理、工、农、医、法等6大学院的综合性大学,是当时学术实力雄厚、享誉国内外的国立大学之一。” 以上见百度百科 河南大学字条

当时的河南大学虽然学术地位不如北大、清华、中央大学、浙大等名校,但是也聚集着一大批的学术巨擘,如 范文澜、冯友兰、冯景兰、董作宾、郭绍虞、高亨、蒙文通、罗廷光、嵇文甫、罗章龙、毛礼锐等著名学者,培养出了高济宇、尹 达、邓 拓、杨廷宝、白寿彝、姚雪垠等一批未来中国的学术新秀和名人,因而河大卓卓然有成为一方学术重镇的气象。直至19xx年7月河南大学回归校园时,以教务长郝象吾(留美)为首的一批院系负责人80%以上是留学生,其中博士、硕士不乏其人,还不失为一流综合大学的编制。

河大命运的转折点是1948-19xx年,解放军像历代的游牧民族一样,自北而南潮水般地席卷全国各地。19xx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开封, 开封解放。河大有着深厚的国民党背景,加之河南无论百姓还是文人均有唯中央政府马首是瞻的传统,河南师生作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南迁,如同十年前西南联大那样。在解放开封之前,19xx年6月7日,河南大学南迁苏州,分住怡园、狮子林后院、沧浪亭等处。据张静吾发表在《河南文史资料》上的回忆“五十年沧桑录”中记载:“开封第一次解放后几天,解放军自动撤退。河大同事聚集在学校开会,时校长姚从吾已去南京,校事无人主持。开会时谈到学校是否南迁,并说国民党政府对高等学校不重视,表示不满。我不赞成南迁,因整个河大,尤其是医学院迁了数次,图书设备损失很大。但我个人是要走的,因为我在解放战争中,几遭炮火,冒着弹雨到处躲避,实在是危险,我非军人又非河大或医学院负责人,即无守士之责亦无守职之责??又过几日,南京派社会部长谷正刚来校慰问。是否迁校,他说回南京与教育部商谈。又过几天,姚从吾来电说教育部已允河大迁苏州。于是学校沿途设站,教职员生纷纷前往。”

可见,河大师生在此时,仍是一颗红心向国民党。不可否认,河南师生此时是带着本能、习惯性逃亡南方的,多少有点无意识,其政治上并没有太多的考量。

19xx年5月,逐鹿中原成功的共 产 党正式决定重组河南大学,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吴芝圃亲自兼任校长。原校长姚从吾赴台成功(后为中央

研究院院士),而几千师生仍滞留南方,6月,省政府派人将南迁苏州的河大师生接回开封。不知道这批南逃的师生是怀着怎么样的心情回到开封的。

历史选择了共 产 党,河大却选择了国民党。

19xx年,出于打破民国的大学格局,并为学习苏联大学模式以及改造知识分子做准备,中央政府在全国高校推行院系调整。

河大为她的所作所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部分院系独立,促成了河南高等教育的完备和壮大,医学院、农学院分出,建立河南农学院(河南农业大学前身)、河南医学院(河南医科大学前身),部分院系南迁,实现了国家50年代的院系调整和专业院校的建立。财经系构建中南财经大学,水利系构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土木系并入湖南大学,植物病虫害系并入华中农大,畜牧兽医系并入江西农大。从此老河大四分五裂,原有的院级建制均改为系级建制。河大也逐渐由河南大学慢慢改为河南师范学院、开封师范学院,政府似乎确实有意地在雪藏河大。

然而,郑大改变了这一切。新世纪,郑大携省会之威,大踏步进入“211”,通过兼并、扩建等形式一跃成河南第一学府,而河大则仍守在黄河边的开封,和开封一样受着漫天黄河水的冲击。河大人也忧心忡忡,然而多数人将河大的没落归结为开封的没落,于是河大甚至将分校设在了郑州,然而没落之势仍如黄河之水,一发而不可收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