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实验报告

心理学实验报告

姓名:何文权 学号2010212532 院系: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简述短时记忆广度的测定方法

主试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搞清楚识记的方法(屏幕上会出现数字,然后凭自己的记忆记住)和输入答案的方法,再输入答案时,数与数之间不能有空格,如有错误可按倒退键删除,重新输入,输入完后按回车键表示确认。

数字与数字之间的间隔是750ms,每个数字呈现250ms,从3位数字开始,然后4,5,6…….,直到同一位数字系列的3遍都错了为止或达到15位数字

什么是选择反应时,选择反应时中涉及了哪些心理加工的成分? 选择反应时是指当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时,要求被试分别对不同的刺激做不同的反应。在这种情况下,被试从刺激呈现到做出选择反应的这段时间称为选择反应时,又称B反应时。

完整的反应过程由五部分组成:①感受器将物理或化学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的时间②神经冲动由感受器到大脑皮层的时间③大脑皮质对信息加工的时间④神经冲动由大脑皮质传至效应器的时间⑤效应器做出反应的时间。

谈谈你对心理表象旋转实验的感受与认识

表象心理学的感受:表象心理学是通过被试能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识别屏幕上所要求的字符来测定的。心理旋转是一种想象自己或客体旋转的空间表征转换能力。对心理旋转能力及其性质的研究不仅在理解人类空间认知行为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表象这一心理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用科学的实验方法证明的。心理旋转的实验恰恰证明了表象的存在,并非像行为主义心理学所断言的那样,外界刺激传人大脑,就如同进了黑箱子,人们无法知道头脑是怎样活动的。也不像机能主义心理学那样,单凭被试者的内省报告就来分析人的心理活动。认知心理学用实验进一步揭露信息在大脑中进行加工的过程。心理旋转实验证明了表象是物体的抽象的类似物的再现。在没有刺激呈现的情况下,头脑中会对视觉信息和空间信息进行加工。表象是真实物体的类似物,它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头脑中的,它具有直观性。大脑对表象的加工操作类似于对真实物体进行知觉时的信息加工。事实上,心理旋转正是真实的物理旋转的一种类似物。只不过表象是这种实物旋转在头脑中的复现而已,并且复现时不受任何感觉通道的束缚。

简述你的概念形成的过程

概念的形成是从外部的、比较具体的非本质特征到内部的、比较抽象的本质特征的不断深化的过程。到逻辑定义阶段,概念才最终形成。

其中心理学对概念形成的研究可分为两类:①儿童的概念形成过

程,主要是在日常生活或教学过程中研究儿童掌握现实概念的过程;②成人的概念形成过程,主要是在实验室研究成人掌握人工概念的过程。

 

第二篇:简单反应时心理学实验报告

XXXX大学心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简单反应时

姓名:

合作者:

日期:

成绩:          老师签字:

  

反应时,又称反应潜伏期,是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明显的反应开始时的所需要的时间。刺激作用于感官引起感官的兴奋,兴奋传到大脑,并对其加工,再通过传出通路传到运动器官,运动反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反应,这个过程可以用时间作为标志来测量,这就是反应时。

目前,国内外常用反应时指标来研究运动员机能状态心理活动过程。这是因为反应时的机制包括神经肌肉以及脑活动在内的复杂的生理活动过程,且反应时的长短也与大脑皮层机能、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周围神经机能状态等有很大关系。反应时的增加意味着大脑皮层兴奋性地和灵活性的降低。反之,则意味着提高。反应时一般分为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这次的实验以研究简单反应时为主。

   简单反应时是指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只要求做单一的反应,并且两者是固定不变的,这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时距就是简单反应时。简单反应时的实验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早始于天文学家对于“人差方程”的研究,赫希在1861~1865年间测量了视觉与触觉的“生理时间”,得到反应时的时值,光为180毫秒,声为140毫秒,触觉为140毫秒,这些数据到今还算是相当标准的。

   这次的实验目的是:学习视觉与听觉简单反应时的测定方法及仪器的使用、材料的整理计算,并比较对声和对光这两种刺激反应时的差别及探讨影响反应时的因素。

  

 

1. 被试

选择心理学系四名大二学生作为被试。

2. 仪器

简单反应时测定装置,BD-Ⅱ-501A。

3. 程序

  1) 预备实验

(1)接通仪器电源,主试打开开关,选择简单反应时实验按钮,在色光或者声音呈现的同时,计时器就立即进行计时。

(2)练习操作,将刺激呈现器放在被试正前方。用右手拇指轻触红色电键,当刺激呈现器红灯亮后约两秒钟,刺激出现。当被试看到刺激,立即按压电键,计时器停止,由主试记录下成绩。练习实验作2-3次。
2)正式实验

(1)首先做视觉实验,按照预备实验操作步骤做30次,并记录下30个结果。

(2)然后做声音实验。选择声音,同样按照预备实验操作步骤做30次,并记录30个结果。

(3) 当被试提前做出反应,仪器会给予提示。

(4) 每做完一个单元,休息一分钟。一被试听觉与视觉的30次测完后,换另一个被试进行实验.

3. 指示语如下:

实验时我喊:“预备”,你就注意仪器上的灯,他将会发亮,(你就注意仪器发出的声响)你的大拇指轻轻地放在电建上,看到灯亮时就尽快的按下(听到声响时就尽快的按下),等候下一次实验,一共做30次。

结  果

1.实验结果的原始记录数据,经整理后参见附表1,简单反应时测定原始记录数据。

2.计算视觉与听觉的反应时的平均数和标准偏差。

表2 视觉与听觉简单反应时的平均数和标准偏差(单位:秒)

                             

3.根据表2,视觉简单反应时的平均数为0.19s,听觉简单反应时的平均数是0.183917s。由此可知个体对声音的反应时要比对光的反应时要稍短些。

 

1.听觉与视觉反应时差异的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个体听觉的反应时短于视觉的反应时。这是因为光照射到视网膜上时,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并不能由光刺激直接引起兴奋,必须要经过光化学反应的中介过程,才能引起兴奋,此过程需一定的时间,导致视觉对光的反应时间长与听觉对声音的反应时间。另外,视觉反应时与听觉反应时相比,视觉在神经通路上消耗的时间要长一些,这也是造成视觉与听觉反应时间不同的原因之一。

2.影响反应时的因素

1)与刺激强度有关

 由于此次实验没有涉及,固不讨论。

(2)与刺激的时间特性以及空间特性有关

  同上从略。

(3)与所刺激的感觉器官有关

表5.1 不同感觉道的反应时间

感觉道               反应时间/ms

触觉                117-182

听觉                120-182

视觉                150-225

冷觉                150-230

温觉                180-240

嗅觉                210-300

痛觉                400-1000

味觉                308-1082

(采自赫葆源、张厚灿和陈舒永等,1983)

实验结果再次证明上表的结论。本次实验的数据与上表在听觉、视觉反应时上是渐进的,有差异是因为存在个体差异、测量误差,还有是后面将要讨论的测量方法问题。

(4)与被试的机体状态有关

a 机体的适应水平、被试的准备状态、额外动机、练习等

b 被试的年龄

一般的正常健康人的反应时与年龄之间的规律是:人的整个发展阶段,25岁前,反应时是逐渐变快,进入成人,反应时变化较小,到60岁后,反应时开始下降

c 个体差异

不但被试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即使是同一被试,在相同的环境下,由于其心理和生理的一些变化,其反应时也会有所不同。

3. 误差的讨论

(1)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是无法避免的,不可能消除随机误差。

(2) 系统误差

因为试验简单,被试容易疲惫,注意力容易分散,会导致数据结果有误。

(3)测量方法

反应时是指反应的延续时间,并不能在给予刺激的同时就发生。刺激的呈现引起一种过程的开始,此过程在有机体内部进行是潜伏的,直到此过程到达肌肉这一效应器时,才产生外显的反应效应为止。

但在目前现有的测量方法中,测量仪器测量的是刺激开始到被试作出反应按下按键的时间,也就是说,反应时的测量值是从刺激开始到反应结束之间的时间长短,它比真正要测量的反应时长。测量被试按反应键的动作时间,对分析这些反应时测量方法的有效性有重要的意义。在此实验中,也未将动作时间进行测量和排除。

结  论

综上所述,可得出结论如下:

1. 个体听觉的反应时短于视觉的反应时。

2. 不同个体对同一刺激的反应时存在个体差异。

3. 个体对刺激的反应时受诸多因素影响。

参  考  文  献

《实验心理学》郭秀艳、杨治良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年

附  录

表1 简单反应时测定实验原始记录数据(单位: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