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研究——中国传统节日结题报告1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传统节日结题报告

中国是世界山最大的文明古国,有这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对古老文明的继承和创新将有助于个人修养以及文明进步。尽管如此,在今天的现实所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确实很多人传统文化意识的淡薄,在历史文化常识方面的物质。即便是在大学校园里,许多大学生对创痛文化和历史只是漠然处置的现象也并不鲜见。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局面?通过此次调研,发现,加强创痛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大众化教育是提高全民历史意识,弘扬床融文化精髓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化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1. 创痛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根据调查数据的结果分析,目前我国在中国创痛文化和历史知识的教育和普及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相关教育模式存在误区。显而易见,绝大多数的人呢是通过课堂教育来获得传统文化知识的,中学的语文课和历史课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历史课,更多的担负了传承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功能。但是,以目前的教育形式来看,在中学,历史教材僵硬刻板。对传统文化和历史教材的人是停留在书本和教材,无法展现历史和文化真适合多姿多彩的面貌,但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学生一旦进入大学,多数人就不可能再有继续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

此外,我国当前正处于重大转型期,传统的文化模式失去了神圣的权威,人们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生活方式等也必然处在磨合,

矛盾,冲突之中,尤其是亲眼一带更是日益可求彰显个性,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同时,面对社会生存压力的日渐增大,学生们更关心的是抓紧时间去考五花八门的证书,以求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为自己增添砝码,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他们现有时间和精力去培养个人的道德文化修养。

2. 提出的建议或措施

历史文化教育的形式亟待改革。缺乏大众化的历史文化教育是导致社会文化氛围薄弱的重要原因,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应加快中学历史教材编写改革,增加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紧密结合社会现实的内容,尽量呈现生动的史实市直各半年股市和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特点和时代要求。

重视社会在弘扬优良传统文化、传播历史知识中的作用。在社会公共舆论的领域内,要鼓励电视,地啊宁,报纸等传媒严肃的,有责任感的拂去瑞东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责任。

3.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对国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为大学生作为社会上做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士和理解程度,往往净想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和较高的道德素质,这就要求大学生要不断的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第二篇: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23692人阅读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23692人阅读

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隐藏>>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23692人阅读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23692人阅读

研究性学习设

计方案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23692人阅读

研究课题名称: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设计者姓名

所在学校

所教年级 高二

研究学科 语文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课题组参与成员

指导老师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

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也形

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 节等。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

他们对中国的传统的节日的理解只停留在很肤浅的含义上,

对它反应冷淡,

相反,

对于外国的圣诞节,反应强烈,以多种形式来庆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通过探寻 ,

力图在生活中

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学习中国的传统知识,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流失的危机感,让学生传承

民族文化,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

、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

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可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可 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

、课题介绍

中国传统节日有很多,如:春节 (

农历一月一日

)

、元宵节

(

农历一月十五日 )

、清明节 (4 月 5 日

)

、端午节 (

农历五月初五 )

.

中秋节 (

农历八月十五

)

节阳重、

(

农历九月九日 )

除夕

(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

)

等。

涉及的范

围比较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一个传统节日入手,探究它的来源、各个地方的习俗、蕴含中国那些文化以

及如何传承这种文化等。也可以指导学生从一个切入点探究我国主要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习的

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

1

、知识与技能:

1

)增进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

4

)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

)分组探究,确立主题。

2

)协作分工,利用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

3

)小组探讨,对资料进行整合。

4

)形成总结论文,制作课件。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23692人阅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传承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不让它流失。

2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

3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

)培养团结合作、创新精神。

三、参与者特征分析

(重点分析学生有哪些共性、有哪些差异,尤其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影响的因素。 )

1

、学生对研究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2

、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3

、学生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

4

、学生对问卷调查、采访等活动比较熟悉。

5

、学生的上进心较强,好奇心也强,思维活跃,善于与人交流。

6

、大多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比较好。

7

、每个学生都具备不同的特长。

四、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通过哪些内容的研究来达成这一目标)

1

、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在了解中国民风民俗来历的基础上,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积极参与并设计有特色的民俗活动, 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走进“研究中华民族传统的民俗文化”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增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与民族文化 的联系,培养思考、探究的能力。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

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研究的最终成果是:做好查找资料的内容记录、采访人物的记录、写好活动体会心得、制作相应宣传小 册子和摄影作品、完成“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习作文章。

六、资源准备

1

、提供学校计算机室、图书室、多媒体电教室设备。

2

、学生自制调查采访表。

3

、学生自行准备数码相机。

七、研究性学习的阶段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起止时间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 (初步认识研 究性学习、

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 法)

1

让学生初步接 触和讨“

中国传 论 统

节日的民俗文化 ”

题的有关问题。

2

了解本课题的 学习目的。

3

学习了解本次

活动的步骤、方法、 各项要求和要注意的

地方。

4

制定研究计划

1

、出示一组关

于民风民俗的照片 (包括节日、娱乐 活动、食物)

2

、介绍中国传

统节日民激发学生参与本次 风民俗 ,

活动的积极性和兴 趣。

3

、组织学生对

研究课作提问和谈 2

个课时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23692人阅读

表。 5 、

了解相关技术

的要求,商议解决技 术问题的方法。

想法。

4

、让学生了解

本次活动的目的、 要求和上步骤。

第 二 阶 段

课 题

准备阶段

提出和选择课题

1

中国传统节日

有哪些? 2 、

中国各个地方

的传统节日有什么传 统的习惯?处理过程 是什么样的?

3

了解地区的传

统节日活动有哪些?

这此活动表现了什么 意义?

4

随机采访百姓

对这些传统风俗持怎 样的态度?从中反映 了什么?我们应不应 该保护这些历史文化

遗产?如何保护这些 历史文化遗产?谈谈 自己的体会。

5

查阅资料和调

查访问,收集各项中 国各项民风民俗,并 从收集了解到的民间

风俗资料中,谈谈自 己产生的一些想法, 对中国风俗的继承与 发扬有什么好建议?

1

、组织学生研 究、讨论各个问题。

2

、与学生一起

分析问题,并协助 学生选好研究内容 与课题。

3

个课时

成立课题组

1 、

学生分组, 根

据自己的专长和喜好 确定自己的选题,每 7

人组成一个课题小 组,选出组长,填写

小组分工合作表。

2

、各

小组成立

后,学习讨论小组合 作学习评价量规。

3

根据自己的选

题,进行小组分工。

1

、合理调配各

组成员,以利于能 力强弱搭配,力求 使每一个学生工作 到位。

2

、制订合作学

习评价量规提供给 每一位学生。

3

、组织、指导

学生的小组讨论、 小

成 员 分 工 合

作。

形成小组实施方 案

1

各小组根据分 工制定研究计划

1 、 设 计 本

次 “

研究方案 ”

模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