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考察报告

北京山西考察报告

20xx年10月14日,我们从咸宁出发了,在车上很多的忐忑,但是在那么多同学的欢声笑语中,我们很快到达了北京。这次考察,老师主要让我们对专业知识进行整理,增加对在校所学知识的印象。我们去了中国美术馆、798艺术区及故宫和颐和园,使我们不仅对当代艺术有进一步的理解,还让我们见识中国古艺术的博大精深。

第一站:颐和园

颐和园始建于公元1750年,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缮。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 颐和园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余间,大致可分为行政、生活、游览三个部分。

一来到颐和园大门,只见华丽的屋檐下有一块牌匾,上面写三个刚劲的古文字“颐和园”。进入园内阁首先看到的是“仁寿殿”。听说这是乾隆时名为“勤政殿”,光绪时改为“仁寿殿”,是慈禧和光绪朝会大臣的场所。这里极为高雅别致。“仁寿殿”前有一条龙和一只凤。这条龙代表当时的皇帝,那只凤代表慈禧,踏进园门觉神清气爽,拾阶而上,心中犹然生出一种回归大自然的惬意。尘世的喧嚣与躁乱,烦恼与困惑都逐一而散。仿佛回到了童年那纯洁无暇的世界,心坦然,人也舒畅,在通住山顶的鳞峋怪石之间攀行,平时锻炼太少,走起路来很累,稍稍影响了一些,不过手脚并用,还是不能错过这难得的登高机会,在颐和园的最高点,在山尖上绿树的掩映中凭栏远眺,昆明湖一片汪洋,船上游人也都很开心。佛香阁的肃静,七百里长廊的典雅,横垣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走出长廊就来到了排云殿,这里是万寿山前最宏伟的建筑,构成了万寿山的中轴线。昆明湖看着没多大,但走起来

艺术考察报告

却真的很远。

佛香阁位于在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筑在一个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阁高41米,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原阁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光绪十七年(1891年)花了78万两银子重建,光绪二十年(1894年)竣工,是颐和园里最大的工程。阁内供奉着“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烧香。这是我在颐和园最喜欢的一处风景,从门口进来就看到佛香阁,感觉很远,但是走到佛香阁的时候,有种莫名的圣神感,佛香阁不允许游人登上,所以有点遗憾没有能上去朝拜。

第二站:故宫

艺术考察报告

上午游完了颐和园,接着我们到达了故宫。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天安门,很遗憾的是我们没能参加升国旗的仪式,老听爷爷说起天安门,升国旗的时候那种宏伟的场面,但是天安门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还是有种莫名的亲切感,庄严肃穆。

进去之后就是故宫了。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宫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位于整座皇宫的中轴线,其中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圣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六宫、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封建帝王和后妃居住、游玩之所。

艺术考察报告

所有建筑的房梁结构都很相似,很漂亮。

第三站:798艺术区 来到798艺术区是早上,那时候各个艺术展厅还没开门呢,然后我们就围着整个艺术区进行了参观。

798艺术区总体看起来像个废弃的工厂,但是随处的街头涂鸦又给本该死气沉沉的工厂透出一种活力,还有很现代的建筑,让人进入里面有种沉浸在艺术的殿堂的感觉。等了大概两个小时,各个展厅开门了,第一个进去的是一个外国的画家的作品,里面的心像系列的画都很让人有种不一样的感觉,还有丛林系列。最让我喜欢的是一位名叫曹勇大师的作品,里面有幅画叫做中国,

艺术考察报告

融汇了中国的长城、天安门、兵马俑、乐山大佛、长江。感觉好像中国的精华全部都揉进了一幅画中。那个展厅是我待了最久的地方,每一副画都惟妙惟肖,每一个人物都像是要从画里跳出来,跟我们打招呼似的。

在798艺术区也没有待上很久,因为我们有下一个目的地。

第四站:中国博物馆 从798艺术区出来后我们直奔了中国博物馆,跟798艺术区的作品完全有种不同的感觉,要说798是新生儿,那么中国博物馆就是一个拥有智慧和历史的老人,每一件展品都有着沧桑的历史,记录着中国从古至今的存在,所有的精华都融入了这么20万平方米的博物馆里,馆内藏品数量120余万件,展厅数量48个,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是中华文物收藏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整体规模在世界博物馆中位居前列,20xx年观众接待量达到537万人次,是全世界最受游客欢迎的博物馆之一。

中国国家博物馆已经走过百年的光辉历程。百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已发展成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旗舰。这里记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足迹,展示着伟大祖国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社会发展的光辉成就,是中华儿女传承历史、开拓未来的精神家园。同时,这里也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窗口,是展示整个人类文明的宏伟殿堂。

参观完中国美术馆以后,我们又踏上了新的旅途。要去下一个城市——山西。

第五站:山西平遥

走进古城,这种严肃的街道布局令人赞叹不已。听导游介绍,平遥古城是完全按照中国汉民族传统城市规划、布局、程式修建的县城,在封闭的城池内,以市楼为中心,有4大街、8小街及72条蜿蜒小巷交织一起,功能分明,布局有序。我们看到的这些民宅多建于

明清时代,院落多为砖墙瓦顶四合院。普通人家多为木结构瓦房,单门独户,院内较窄小。这和具有纳西族文化特点的门前即渠、房后水巷的婉约街景是完全不同的。由此可见,形成这两种巨大的建筑反差是由于它们所处的地理因素影响的:一个是黄河流域的汉族文明,一个是长江流域的纳西族文明。我们到达山西平遥后,就住在平遥古城里面,那种古色古香的建筑结构让我们叹为观止。 在平遥的第一天是兴奋的,到处逛,街边很多小吃还有小摊,卖各式各样的漂亮的工艺品,山西的漆器尤其出众,那种红色朱漆让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在古城里,我们去了古城的多个景点,有票号、有镖局、有县衙和古代牢狱等等,每进一个景点,我们都是在尝试去经历一段历史、感受一段历史,悔恨当初没有对学习一下关于各地风情的知识,可谓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然而,我们也不用为此感到遗憾,此次来的目的是观察各地古建筑的特点,并区分它们的不同。

在这个古色古香的地方呆了两天,我们去了趟双林寺,这个寺庙特别古老,几乎每一个佛像都有护栏,感觉好像很美丽的易碎品,残破的美丽,不知道为什么,让我形容双林寺只

艺术考察报告

想到了这么个词语来形容。

参观完双林寺以后我们又在山西平遥停留了一天,接着我们又去了下一站,山西博物馆。 第六站:乔家大院和山西太原博物馆 这是我们旅程的最后一天了,我们到达了著名的乔家大院,我最先认识的乔家大院是在电视乔家大院,这次终于看到真实的乔家大院了,俯视的乔家大院成“囍”字形,建筑考究,砖瓦磨合,精工细做,彩饰金装,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被誉为:

“北方名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因此素有“皇家有故宫,名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

大院最迷人的就是随处可见的精致的板绘工艺和巧夺天工的木雕艺术,雕刻品个个都有其民俗寓意。砖雕工艺更是随处可见,题材非常广泛。各个门庭所悬的牌匾很多,内有三块最有价值,也是乔家自豪和感到荣幸的。

乔家大院闻名于世,不仅因为它有作为建筑群的宏伟壮观的房屋,更主要的是因它在一砖一瓦、一木一石上都体现了精湛的建筑技艺。南北六个大院院内,砖雕、木刻、彩绘,到处可见。从门的结构看,有硬山单檐砖砌门楼,半出檐门,石雕侧跨门,一斗三升十一踩双翘仪门等。窗子的格式有仿明酸枝棂丹窗,通天夹扇菱花窗,栅条窗、雕花窗、双启型和悬启型及大格窗等,各式各样,变化无穷。再从房顶上看,有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卷棚顶、平房顶等,这样形成平的、低的、高的、凸的,无脊的、有脊的、上翘的,垂弧的……,每地每处都是别有洞天,细细看来,切实让人赏心悦目,品味无穷。

从乔家大院出来后我们直奔了山西太原,参观了太原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建筑群由主馆与四角辅楼组成。主馆造型如斗似鼎,四翼舒展,象征着丰收富足与安定吉祥,并以现代技术手段诠释了古人对建筑“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的审美取向。四角辅楼分别是办公楼、会议中心、会展中心、艺术中心。整个建筑群如山似阙,跌宕起伏,雄浑大气,是太原市乃至山西的标志性地理文化建筑之一。

太原博物馆虽然没有中国博物馆那么雄伟壮观,但是里面的展品都有一种山西这边的特色,比如皮影,还有这边的建筑做的小模型,都让人能够看到山西的特色文化和古建筑。 还有很多青铜器皿,北方民族青铜文化,起源于我国北方长城沿线少数民族地区,它覆盖地域辽阔,文化内涵丰富,纹饰造型独特,是闪烁在我国北方草原上的一颗明珠,北方民族青铜文化大约发展于商代至汉代时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中原及欧亚地区的优秀文化。北方民族青铜器可分为兵器、生产工具、装饰品、生活用具、礼器、车马器等。

参观完了山西博物馆,我们就踏上了回学校的旅程,在火车上想到在外面考察的这几天让我心情难以平静,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这么多人一起去到一个地方,感受不一样的地方文化和气息,看着我们这次写生的照片,内心充满了激情和成就感,该回去的那刻,回首这段日子,有种留恋,有种不舍,还有种说不出的错杂心境,我想我不仅仅是热爱建筑设计,更是热爱北京和山西遗留下来的古代文化,让我们这些后人感受到前人的不易与不凡,热爱和朋友们一起玩闹,一起看古建筑给我们的惊叹!

116527053 邓佳欣

 

第二篇:西安艺术考察报告模板

  

西安艺术考察报告

                            

                             

院    系:      美术学院美术系      

带队老师:      沈锋                

学    号:      2009203437           

班    级:      20##级08班          

姓    名:      黄春平                

                           


西安艺术考察报告

一、考察地点

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西安大雁塔

咸阳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文化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

山西芮城县永乐宫

二、考察时间:20##年9月11日—20##年9月16日

三、考察形式:实地考察

四、考察内容:

 1、概述

    20##年9月11日早上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在毛毛细雨中我们美术系4个班,在沈老师的带领下跟随大巴车踏上了考察的路途,一路颠簸,无比的兴奋,过黄河,看到黄河的波澜壮阔,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的,沈老师在路上也给我们讲解了一些,终于到了晚上八点多来到著名古都、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在这次考察中听着导游和老师的讲解,对我国源远流长的传说故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对我国的文明叹为观止!

2、考察的基本情况:

第一站:陕西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去西安秦始皇兵马俑是必去之所,就如“不到长城非好汉”那样,不去兵马俑就谈不上去过西安。秦始皇兵马俑位于西安市东30公里的临潼城区东。1974年3月在打井时发现,轰动全国,震撼世界,随后1976年又发现了二号坑和三号坑。一号坑和二号坑都经过人为的火焚,据说是项羽所为,三号坑自然塌陷,但塌陷前亦有遭人破坏的痕迹

 最早是在1974年发现的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档的过洞中。兵马俑发现之后,随后在这里建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博物馆,于1979年国庆节开放。举世罕见的秦兵马俑博物馆开放后,很快就轰动了中外,被认为是古代的奇迹,1978年,前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秦俑,不能算来过中国。”从此秦俑被世界誉为“八大奇迹之一”。秦兵马俑以其巨大的规模,威武的场面,和高超的科学、艺术水平,使观众们惊叹不已。我所看见的兵马俑,走进博物馆的大厅,只见在地下5米深的地方,整齐地排列着上千个像真人大小的武士全身呈古铜色,高1.8至1.97米,一个个威武雄壮,真是气象森严,令人望而生畏。还有如真马大小的陶马32匹。陶马4匹一组,拖着木质战车性,能使欣赏者减少隔离之感,好像事情就发生在自己身边,这正是宗教宣传所需要的,画传也因较多地反映了生活百态,而成为富于现实意义的宋元社会风俗画卷,这是一号坑。二号坑为“左军”呈曲尺形方阵有陶俑、陶马1300余件,战车89辆,是一个由步兵、骑兵、战车、弩兵等三个兵种混合编组的曲阵,也是秦俑坑的精华所在。三号坑平面呈凹字形,有武士俑68个,战车1辆,陶马4匹,是统帅地下大军的指挥部。这个军阵是秦国军队编组的缩影。它与一、二号坑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秦始皇的陵寝如同一座庞大的地下宫殿,真可谓是一座地下“福地天堂”。兵马俑以它无穷的魅力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宏伟,中国历史的悠久古老。这真是“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

第二站:西安大雁塔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内,大雁塔原称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中国唐朝佛教建筑艺术杰作。

大雁塔名字是有一定来历的。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他在印度所闻僧人埋雁造塔的传说,解释了最可信的雁塔由来之论说。《大唐西域记》卷九载:在摩伽陀国的因陀罗势罗娄河山中,有雁塔,相传雁投身欲开悟小乘教徒,也许这一记事就是雁塔名称的出处。唐朝高僧玄奘于公元629年至645年间,在印度游学时,瞻仰了这座雁塔。回国后,在慈恩寺译经期间,为存放从印度带回的经书佛像,于公元652年,在慈恩寺西院,建造了一座仿印度雁塔形式的砖塔,这座塔就叫雁塔。由于后来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荐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我们在无形之中丰富了我们的历史知识,大大开拓了我的眼界。在参观考察中我们一直被玄奘法师的精神所深深感动。玄奘大师的一生,是清苦的一生,是努力奋斗的一生,是不断前进攀登的一生,是艰苦创业的一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灵魂,显示了中华民族的高贵品格,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塔通高64.5米,塔身为七层,塔体呈方形锥体,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木梯可盘登而上。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整个建筑气魄宏大造型简洁稳重,比例协调适度,格调庄严古朴,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楼阁式塔。在塔内可俯视西安古城。

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迹,是古城西安的象征。因此,西安市徽中央所绘制的便是这座著名古塔。由门口走进大雁塔墙脚,大概有500米左右,大雁塔正对面是人工的一个大型水做的景观,两旁有是雕饰品,有各种雕像和陈设饰品,眼看雁塔,气势宏伟。有些紧忙的感觉,想进入,毫不犹豫的走进大雁塔,里面一进门,正对们的是大慈恩寺,这进雁塔,走完大雁塔,被很种的唐朝文化所感染。                       

第三站:陕西省咸阳市咸阳历史博物馆

     咸阳博物馆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中山街,是在明代孔庙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1962年正式对外开放。咸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的都城,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金字塔之都”,是一座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其“陵园文化”存在之富集,规模之庞大,历史之悠久,是全国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同时是一个“文化之都”,古老的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而且是中国古老的哲学的源头。素有“中国第一帝都”之称的咸阳,同时也是一个举世闻名的“秦汉文化城市”。

    咸阳是秦王朝建都之地,又是汉陵集中所在地,因而咸阳博物馆所藏文物以秦汉两代为主,其中以稀罕三千才会兵马俑最为出名。该馆属于地域性综合博物馆,共有七个陈列室,五个方面的内容。陈列面积达800多平方米,秦咸阳历史文物陈列真实的再现了秦都咸阳的历史风采;稀罕三千才会兵马俑陈列展示了西汉王朝的军队阵容;宗教文物陈列展现的是北魏隋唐及明代的铜佛像;咸阳碑石陈列展示的是北魏到明清时期的历代碑石和墓志。咸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的都城,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金字塔之都”,是一座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其“陵园文化”存在之富集,规模之庞大,历史之悠久,是全国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同时是一个“文化之都”,古老的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而且是中国古老的哲学的源头。素有“中国第一帝都”之称的咸阳,同时也是一个举世闻名的“秦汉文化城市”。 咸阳曾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城文化史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今天,充分发挥这座城市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展示它的无穷魅力,已成为现代咸阳建设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得天独厚的历史环境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是城市物质遗存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咸阳市古城遗址主要集中在西门、中山街一带,现存文化古迹有文庙、凤凰台、安国寺、圣国宫及许多明清传统店铺。在这条历史悠久的区域内有咸阳市历史博物馆,馆内有许多文化遗物。秦始皇的雕像以及墙柱上也记载着历史的文化,同时在咸阳历史保护区周围也建了一座咸阳钟楼,以及周围的商铺也进行了整改,虽然是仿品,但同时也使居民以及旅客对咸阳古城有了很深的了解。咸阳作为中国的“第一帝都”有着深远的文化历史,我们应该对这些文化遗迹、遗址进行有效合理的保护。

 第四站: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内,以历史进程为线索,选取各时代典型文物进行组合排列来揭示西安地区古老社会文明的发展情况,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内,从简介来看,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国家级博物馆,占地6.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6万平方米,馆藏文物37.5万件,属国宝级18件(组),一级品近800件(组);其中青铜器、金银器、陶俑最具特色,并藏有国内仅有的唐墓壁画400多幅。

 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厅面积11600多平方米,展出文物精品2700多件,展线总长2300米。展厅跨度大,层位高,视野广阔,照明设备灵活多用。博物馆的布局呈轴线对称,主从有序。整个陈列分为序言厅、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和已开辟为国际画廊的中央大厅等几个部分。馆内设有现代化文物库房、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图书馆、具备多种语言同声传译功能的报告厅。博物馆序言厅位于中央大殿前端,陈列一尊巨大的千年石狮(唐代顺陵石狮复制品),衬以奔腾的黄河和黄土高原巨幅照片,引导观众去领略由黄土、黄河孕育出的古老文明。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为陕西古代文明,该陈列展出面积5051平方米,展线长1247米,在中央大厅,分上下两层,共三个展室,分为七个部分(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第一单元《人猿揖别》,以距今115万年前的蓝田猿人、大荔人、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等先民遗存,再现了中华民族生机勃勃的童年和文明的曙光。第二单元《凤鸣岐山》,以陕西作为西周王都拥有的丰富遗迹、遗物,展示了中国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尤其是伦理精神以及青铜铸造技术。第三单元《东方帝国》,重点展示以兵马俑为代表的秦文物,以磅礴的气势和鲜明的军事特征,表现了秦帝国垂范后世的制度文明,以及积极进取、一统河山的时代精神。第四单元《大汉雄风》,以汉都长安、汉家陵阙和典型汉代文物,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汉代繁荣的经济、文化、对外开放与交往,彰显其开放进取、开拓强盛的时代风貌。第五单元《冲突融合》,以陕西丰富精美的农业民族与草原民族的文化遗存及宗教文物,表现了民族大融合、佛教东渐以及文化艺术的繁荣与特征。第六单元《盛唐气象》,通过隋唐时代典型遗存,展示了中国古代最鼎盛时期的文化风貌,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国际大都会长安,和沟通东西方交流的丝绸之路,以及隋唐文化兼收并蓄、创新发展而达到的前所未有的高度。第七单元《告别帝都》,展示了唐以后,作为西部重镇和西北区域中心的陕西,依然独具魅力的文化创造和精神传承。反映古代先民生活情景和艺术追求的丰富多姿的彩陶器皿,反映西周王都兴起与拥有的青铜器,反映秦扫六合统一天下的青铜剑、兵马俑等,以及显示秦汉建筑构件、大型瓦当,民族大融合文化遗存、佛教东渐的宗教文物,还有反映盛唐繁荣景象的唐代金银器和唐三彩等等。由于中国古代社会周、秦、西汉、隋唐几个盛期都是在陕西地区建都的,所以该陈列以这几个时期为重点,反映了陕西地区古代文化,这几个时期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

一路走过整个展览馆,如同进入了时光隧道,领略了先民的精神,物质生活追求,更惊叹于他们的智慧,勤劳,对艺术的追求,这些都已成为今天历史的结晶,更亲身感受到什么是流连忘返。

第五站:陕西碑林博物馆

    紧接着我们就去了传说中的碑林,西安碑林坐落于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学街(因清代的长安学、府学、咸宁学均设在这里而得此名)。它于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为保存《开成石经》而建立。九百多年来,经历代征集,扩大收藏,精心保护,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现有六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陈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在名碑荟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英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以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书画同辉的笔墨迹以及诗画双绝的王维的竹影清风更为碑林增辉溢彩。西安碑林以其独有的特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物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四、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气势雄伟壮观。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梁山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乾陵就在北峰之上。梁山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 乾陵”。“乳峰”。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40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毕源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现在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12个大字。另外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二通以及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是从乾陵开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袭到清代,历代大同小异。其间虽有劳顿奔波之苦,但仍被西安古都之古之博之奇,古都文化的历史渊源之久所深深吸引,所暗暗惊叹,惊叹古代世人的笔法。

第六站:中国古代壁画的奇葩——永乐宫壁画

    这是我们考察的最后一站了,永乐宫壁画是中国古代壁画的奇葩。它座落在山西省平陆县黄河北岸。 三清殿是永乐宫的主殿,殿的四周和神龛内外都绘满了壁画,根据题记,壁画绘制于元泰定二年(1325),虽然经过漫长岁月的侵蚀,壁画依然保持着清晰的面貌。根据导游所说永乐宫内除三清殿主殿以外,还有无极门、纯阳殿、重阳殿。殿内也绘有壁画。纯阳殿壁画创作的时间比三清殿壁画晚三十余年,所描绘的是吕洞宾一生经历的故事,由连续性的52幅组画组成。其中每幅约16平方米,画中内容以现实生活为背景,有宫殿、园林、山野、街市,九流三教,山水人物,可谓包罗万象。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风俗民情是我们感受到浓浓的生活气息也为我国宋元时代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可贵的形象资料。重阳殿壁画描绘的是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的故事,构图及画风与纯阳殿相近,由49幅连续性的画面组成,各部分之间以山、石、云、树相隔。永乐宫内璧画的总体面积达873平方米。内容丰富,技巧精湛,是对唐宋人物画的继承与发展。所表现的虽是神话故事,但形象并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富有个性的。画传也因较多地反映了生活百态,而成为富于现实意义的宋元社会风俗画卷。

我们跟导游游览了一遍之后又跟从老师的步伐一一重新欣赏了第二遍在这过程中,沈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很多,深受沈老师的启发,我越看越有味就算是过了几个世纪仍然在我们现代人的美学视野里超群。再说说另一幅精彩的《朝元图》,最初吸引我的是这个大胡须的,虽然我不知道这个人物的尊称但从他的神情衣着以及画者对他的刻画也就知道他不一般。仔细揣摩这幅人物壁画可以发现其绘画用笔十分讲究。画中人物的胡须、云鬓在接近皮肤的地方用笔尖细随着向两侧展开,笔画逐渐变粗、变淡、远远看去,人物的胡须仿佛是从肉里长出来的一样即所谓的“毛根出肉”画法。不管是近看元看都隐约感觉人物胡须、云鬓随风而动,其实也可以发现其他人物壁画不衣着表情动作之所以不一样是为了表现当时人物本身的心理动态每一个人物的性格都十分鲜明,人物排放的位置也是有讲究的。纯阳殿、重阳殿内的连环画虽是叙述吕洞宾、王重阳的故事但却妙趣横生地展示了封建社会中人们的活动。这些画面,几乎是一幅幅活生生的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缩影。就现在来看都非常壮观何况是几个世纪以前呢,不经我自己内心都深有感触,不是被第一次看到这种场景所触而是被每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壁画背后艰辛的画师所触动,这是一种怎样的执着与热爱。

总结:

    时间在流逝,我们的考察是匆忙的,短暂的,但是我们收获到的知识确实无限的。在我们眼里西安是一个承载几千年历史的古都!是一个古典与现代相融合的城市!是一个可以让你感受时光隧道的原始之地!这里的历史没有人可以改变。此行之后,我们只能在自己的史书上写上几笔,记下每一份心悸的感荒,记下每一份感动的美好。这就是西安—中国古代文明开始的地方。整个考察行程安排在日间进行,活动安排十分紧凑,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去感受西安这个十三朝古都所积淀下来的沉厚历史文化,以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思考所看到的文物和遗迹,并在实际考察中对专业知识进行梳理、回顾,这种认识比从书本上得来的更为直观,印象也更为深刻。”

                                                     20##年10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