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设计问题的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设计问题的研究

与策略成果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基本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一系列的新理念,这些新理念的贯彻,使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崭新的面貌,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提升,师生、生生合作有序等等,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高效课堂要求我们要以问题为主轴,纵观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问题

的设计方面还有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现状: 华而不实问题的提出往往过于简单,只停留在表面,学生的回答

很一致而且声音洪亮,课堂气氛空前热烈,但实质上是相当空洞的。或者教师随心所欲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问题,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往往措手不及,无从下手,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优劣成败。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有计划地、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提问方式。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调查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现状

1、 提问“面面俱到”。

2、 提问“泛泛而谈”。

1

3、 提问“步步为营”。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

1、明确什么样的问题是有效问题

2、教师初步尝试设计、运用

3、教师对实践经验予以交流、讨论、总结。

(三)应对的策略:

1、问题的设计要有概括性

2、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

3、问题设计要有开放性

4、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通过对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设计问题策略进行研究,以实现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2、研究导致当前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现状的原因,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如何准确定位,如何准确的解读文本,怎样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问题的设计使阅读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体现实效性。

3、在明确何为有效问题设计的基础上,研究应该如何进行有效问题的设计,能够实现站在整体的高度,设计出一组问题,积极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向思维纵深发展,从而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四、课题实施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20xx年6月—20xx年8月,我校成立了课题研 2

究小组,确定了课题负责人,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确定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向,制订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学习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观看了专家录像《新课程标准解读》,并征订了《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等教研刊物供成员学习与借鉴;利用学校网络教研资源优势,组织语文教师观摩当前新课改指导下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成果,以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课堂教学水平。

(二)实施阶段。20xx年9月至20xx年3月为课题的实施阶段。课题组各成员依据研究内容、方案,选择研究对象设计了调查问卷,并进行了调查研究,撰写了子课题研究报告与相关论文;围绕阅读教学有效问题的设计的研究问题,开展了录像课例诊断、语文阅读教学优质课竞赛、教学设计比赛、小学生阅读知识与能力比赛、专题研讨等活动,探究提升小学阅读教学实效的策略与方法,此期间,我们就课题开展情况、实施效果、取得的成果均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分析与反思,召开了专题分析会,撰写了总结报告。

(三)总结阶段。全面收集、整理前期各项研究资料,对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总结经验方法,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工作。

1、通过对小学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设计问题策略进行研究,以实现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2、研究导致当前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现状的原因,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如何准确定位,如何准确的解读文本,怎样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问题的设计使阅读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体现实效性。

3

3、在明确何为有效问题设计的基础上,研究应该如何进行有效问题的设计,能够实现站在整体的高度,设计出一组问题,积极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向思维纵深发展,从而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五、课题研究的实验效果

(一)学生的发展

1、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明显提高。随着课题的实施,为了有效的实施阅读教学,语文教师们开始在课堂教学中转变观念,改进教学实施策略,变换教学方法,给学生学习语文提供足够多的探索交流机会,语文课堂也变得更加的民主、和谐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也逐步高涨起来了。

2、有效问题的设计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有针对性的思考能力,从而很好地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了学生爱读书的良好习惯。为了使课题研究不断深入,从课内校外延伸,在课题组的建议下,学校简化了图书借阅手续,把学校图书搬进了教室,为搬进配备了书架,在班级里建立起了图书超市,现在我们的学生随手就能拿到自己喜爱看的书,爱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多了。

(二)教师的发展

参加课题实验的过程中,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使得他们的专业理论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了论文。通过开展 4

课题研讨、专业比赛等活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并取得成效,教师课

堂教学水平得到提高,教学效率明显提升。他们在各方面均取得优异

的成绩,获得了荣誉。近年来,刘霞老师和南丽峰老师均获“县级教

研员”称号,贠庆红老师还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梅丽老师被评

为“市级教学能手”,耿秀莲老师、焦书琳老师和韩文丽老师均被评

为“市级骨干教师”。

(三)学校的发展

1、课题提出的有效教学策略得到了实践的检验。课题研究过程中,

我们始终遵循“实践——理论——实践”的原则,研究取得的成果在

学校实践过程中均取得理想的结果,也为学校的教育教研工作带来了

新的活力。

2、我校学生语文学习成绩较前有明显提高。从横向比较,部分年级

名列前茅,而且优秀率、及格率都较高;从纵向比较结果看,我校今

年的各年级语文成绩明显比以前的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阅读能力也

有较大提高,尤其是分析短文的能力更为突出。

3、师生关系改善,学校的成绩得到了家长与社会的认可。以课题为

抓手,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素养,学校和学生取

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学校也因此深受家长和社会的好评。有家长和社

会的支持,学校得到良性发展 .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明确有效设计问题的根本目的是实施有效性阅读教学的前提

什么是有效问题?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具备人文性和工具性两个层面

5

的意义,从大的方面说,课堂提问应该与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有关,即引导学生精神的成长;从小的方面说,课堂提问应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阅读技能的发展、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品位的提升。 有效地课堂提问要从理解深入文本的切入口入手,它有助于理解文本的核心或深层意义。另外有效的课堂提问在量上也应有一定限度,一堂课就两三个核心问题,甚至就一个问题,努力做到少而精。

(二)、运用良好的课堂教学策略是实施有效问题设计的基本保障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对我们应该有很大的启发。作为一名教师,其教学对象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策略,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

1、小学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所以,我认为教师在设计有效问题时应遵循以下几点

(1)、问题的设计要有概括性

所谓问题的概括性,就是指问题的设计要从课文的整体出发,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概括性的问题设计,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高水平的训练,能提高学生从整体角度把握课文内容,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层的、多向的思考与探索。

(2)、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学生认知领域的目标可以分为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教师在设计问题是也要 6

遵循这一规律,设计出有层次的问题。使“不同的人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解决一个重点或难点问题,靠直接提问是不能解决的,我们要站在整体的高度,设计出一组问题,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向思维纵深发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调动学生的思维,从而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3)、问题的设计要有开放性

问题设计的开放性是指通过问题的思考可以拓展、延伸课文内容,有助于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4)、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

“不愤不悱,不启不发”,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愤悱”之处,不失时机的用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使学生经过思考才能回答。对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分解成几个连续性的小问题,使学生一个小问题一个小问题的拾阶而上,逐步解决问题。维果茨基认为:“只有设在最近发展区的提问,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由潜在水平转化到新的现有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发展学生思维为主线,规划教学中的提问,提问的内容必须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诱导思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2、小学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老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老师与学生的对话。古人曰: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教师有效的提问和理答可 7

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有效的提问呢?

(1)、把握提问的“点”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明千千万,关键是一问。一个好的问题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创造的萌芽,达到培养学生好问善思的目的。老师要使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有思考性,就必须对文本进行细细地解读,弄清文章的要旨。课堂有效提问的方法总结如下:

(2)、把握提问的“度”

课堂提问是老师的一种教学行为,它包括发问(教师提问)、候答(学生思考问题和组织答案)、叫答(教师叫某个学生或学生小组回答问题)、理答(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这几个环节。课堂提问不是无病呻吟,也不是要故意问倒学生。老师提问时,要站在孩子的高度,根据学生知识能力心理特点,恰当把握提问的“度”,做到张弛有度,难易适度。

8

 

第二篇:开题报告

中小板高成长性企业特征研究——基于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

导论

1.1选题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作为各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在其社会的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就业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国内外都备受重视。在工业最为发达的美国,把中小企业称作为美国经济的脊梁,且中小企业每年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率高达50%以上;在被称为中小企业之国的日本,随着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们经济能快速崛起和繁荣,在较短期间内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在东南亚各国,中小企业叫做支撑产业,它支撑着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促进大企业的发展,所以这种产业受各国大力支持。在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就有起步发展,但由于中小企业融资难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缓慢的问题,使得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速度十分缓慢。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海外创业板市场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和促进高新技术发展的思想,给我国政府和企业管理层都带来了新的启发,为了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难题,我国政府根据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做出了建设中小板市场的重大战略决策。20xx年5月27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批准在深交所设立中小企业板,同时公布了经核准的《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中小企业板块实施方案》,在20xx年6月2日,深圳举行中小企业板于20xx年6月2日挂牌。在20xx年,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仅有38家,经过这9年的不断发展成长,现在中小板企业不管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了显著的变化,伴随中小企业的成长,给我国经济、就业、人民致富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成长型企业是产业的精华,也是国家或地区的希望,能够保持高速的成长性,不仅可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产生资源节约、品牌创造、产业带动等重大社会效益,它的持续高速发展,给我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动力和新的生机,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所以,成长型企业有极大的发展前景。为了能使中小企业在社会发展和人民致富中进一步发挥作用,因此对中小板企业的成长特征进行研究是十分有价值的,本文以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及影响因素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出我国中小企业

的成长性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成长因素,为我国中小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给予指导。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随着科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中小企业,人们对企业发展状况的关注不会仅仅停留在其现状上,而是会越来越注重企业发展的态势、潜能及其成长性,从动态上去把握企业的发展和成长,对中小企业成长问题,国内外的学者们也有了一定的研究过程,但往往都偏重于选用财务指标建立模型指标体系来分析影响中小企业成长的因素,而较少考虑非财务指标在企业成长中的影响。究其原因,是因为公司财务指标的各种数据可很容易从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中获取,而非财务指标在数据上收集较困难,并且一些定性变量很难合理量化,但是近年,通过前人研究可以发现,除了财务指标,还有很多的非财务因素,如股权结构,高管持股比例,股本流通率,董事会结构等,同样对企业的成长也产生着明显的作用,所以仅仅基于财务指标来构建的指标模型体系是不完善的,得出的结论分析可能也是片面的,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大多都还处于生命周期的成长初期,规模都相对较小、抗风险的能力也较弱,发展前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面临更多的商业失败和破产的可能,它们需要更加合理全面的正确指导,才可能顺利成长。因此在对中小企业的特征研究时,引入非财务指标是必要也是有益的,结合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探究影响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因素,揭示影响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的重要指标,找出中小企业成长具有的规律,这样无论是对于理论的进一步研究还是对投资者、管理者、政府等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为中小企业成长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本文结合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然后对因子分析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结论,为以后企业成长性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2)“为中小企业投资者提供价值分析”随着证券市场的融资扩大、新的金融体制改革,对上市中小企业来说,都是解决融资困难,有利发展的很好机遇。因此,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投资者开始关注中小企业的投资价值,而一个中小企业的成长性情况,是投资者对其是否有投资价值分析的一个重要参考。

(3)“为企业管理者的经营决策提供指导”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定量分析,探究各指标与中小企业成长之间的相关性及对其影响程度,实证结果可为中小企业管理者在经营决策时提供指导建议。

(4)“为政府监管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参考”中小企业为我国经济和就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促进企业科技成果产业化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是一个可持续的、承担社会社会责任的发展,目前,相关政府部门对中小板公司的治理结构,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设等也十分重视,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影响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成长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可以为政府针对中小企业板制定相应政策提供参考。

1.3 国内外学者研究现状综述

1.3 .1 国外中小企业成长性的相关研究

关于企业成长性理论的相关研究,国外开始比较早,其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由于高成长企业所处的行业一般都是新兴行业或高新技术行业,他们处在生命周期初期,规模不大,一般为中小企业。因此本文就前人在中小企业研究的基础上,把企业成长性的众多研究成果做了一下概述和简要的总结:

企业成长理论的创始人是英国人Edith.T.Penrose,她于19xx年发表的《企业成长理论》一书,书中提到企业成长理念的内核可以非常简单地加以表述,即企业是建立在一管理性框架内的各类资源的集合体,企业的成长主要取决于能否更为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从资源有效利用的角度看,企业的成长无非是不断挖掘未利用资源的过程,大企业不过是不断挖掘未利用资源而自然成长的结果而己。因此,企业的成长性是企业具有不断挖掘未利用资源而持续实现潜在的价值生产能力,是人们依据企业的现有发展状况和其他内外部客观因素所做出的对该企业的一种未来发展预期。

Ka zan jian(1988)运用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探讨了企业的成长,他通过对两个案例研究将公司的成长过程分为开发阶段、商业化阶段、成长阶段和稳定阶段,通过对105个高科技中小企业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战略定位、市场营销以及企业人员在四个阶段中都是相对较为主要的因素;而市场营销在成长阶段显得尤其重要,外部关系在开发阶段和商业化阶段有着明显的相对重要性,而公司的

组织系统在成长阶段和稳定阶段显得相对较为重要。KaZanjian认为根据公司所处在的不同成长阶段,在不同阶段影响公司成长的主要因素各异,为研究公司成长影响因素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事实证明根据不同的阶段探究公司成长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强有力基础,并被后来的实证研究中广泛应用。

Schiantarel li(1995)等开始从公司财务资金的角度来探讨了企业的成长性问题。他认为对于资产专用性越高的企业越会受到可利用财务资源的限制。Hubbard(1998)证明了融资限制对于公司的成长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Brealey and Meyers(2000)他认为公司在制定投资决策时往往会受到可用资金的限制,尤其是内部资金的限制,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的绝大多数年头里,公司内部融资占总投资的90%左右,融资的可获得性以及难易程度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成长和生存。Ari Hyytinen和Mika Pajarinen(2008)在参考前人的条件下,分析指出企业的过度发展必将伴随外部融资需求的增加,同时信息的披露程度也能影响企业的成长速度。

Gortand Klepper(1982)强调了创新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公司不能仅仅依靠掌握正确的生产方法和生产合适的产品,而且要在某些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Bottazzi和Dosi(2001)运用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全球最大的500家新型制药企业的成长过程进行了研究,认为制药产业的长期发展主要是由创新、模仿和不断地开拓新市场驱动的。Nicholas O’Regan,Abby Ghobadian,David GaUear(2006)选取了207家制造业中小企业作样本,分析了企业高成长性的驱动因素,并提出许多中小企业都是靠拼销售实现的高成长性,但如果这些中小企业不将基于销售的战略方向转到基于创新的战略方向上,没有对研发和创新进行长期的投入,这种高成长性是不可能持续的。这说明创新无疑是中小企业企业成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创新能力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意义非

凡。本文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科技型中小

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以及技术创新与科技型中

小企业成长的关系

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方面,学者们无一例

外地肯定了创新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中的核心地 位。

Graham Beaver

[2

9]

认为创新是和战略管理能力一

起把科技型中小企业从创业带到成功的关键因素。李 颖灏

[3

0]

等认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持续成长即是企业创 新体系不断发展的过程。后来张保胜

[3

1]

从核心能力的

角度解读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认为技 术创新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成长的基本驱动力。曹 兴

[3

2]

等则更精练地指出技术创新能力在科技型中小企 业成长中处于绝对的核心与支配地位。

在分析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方面,李晓锋

[3

3]

等的分

析基本上可以概括目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现状。 他们认为当前技术创新主要制约因素包括技术研发资 金不足、中小企业人才储备和技术资源短缺、技术创新 风险较大、产权保护问题、中小技术企业科技管理不规

范与体制不健全、科技创新缺少市场环境和社会服务

体系支持共

项。

最后,陈晓红、、雷家骕等学者对技术创新对

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关系作了深入研究,并从不

同的角度得出了相关结论。陈晓红

[3

4]

等认同基于技术

创新的成长战略定位才能使科技型中小企业持续成

长,但在实际情况中,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化效率低,因此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成长性不

一定高。、雷家骕

[3

5]

等认为技术创新能力对不同

阶段的企业影响不同,对创业期影响最为显著,对快速

成长期反而有负面影响,对稳定阶段影响不显著。因

此,随着发展阶段不断调整技术创新战略,并重视技术

创新的转化效率,这两点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具有

重要意义。

Krug man(1998)认为公司地理区域对于企业业绩不断成长具有较大的影响,认为公司处于相似产品大规模生产地对企业成长十分有利,主要是该地区存在集中的供给者和潜在的客户的优势,这样有利于公司降低成本并能及时获得技术、政策、需求等方面信息。Maskelletal.(1998)对于中小企业进行了研究,发现常常经

历最高的成长速度的企业往往处在相应产业集群当中。Yuj1Hongj(2004)对日本制造业进行研究发现,和其他地区企业相比,东京地区的企业的成长率相对较高,并且具有统计显著性。Tokeand Michaels(2004)也得出了企业成长和所属区域高度相关的结论。

Bulluand Sherman(1995),Kolvereidand Bullvag(1996)研究认为管理者才能与企业后续成长性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Charanand Tichy(2005)认为公司的成长是由领导者激发的一种心理状态,其实际增长和管理者的判断力、决策都有着密切的关系。GundryandWe1Sch(2001)研究认为一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他们并不是在追求企业增长,而是而是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大,比如资产规模、销售收入、净利润等可以增长个人收入的财务指标,这些追求使得企业没有从根本上获得成长。

1.3 .2 国内中小企业成长性的相关研究

相比国外,我国对中小企业成长性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越来越重要。目前,高新技术的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但对作为国民经济中最重要、最有活力、最有希望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成长性也存在许多不确定。虽然很明确知道成长性是中小企业的核心,但是什么因素影响企业的成长,怎样客观、公正的衡量和评价中小企业的成长潜力等等这些问题让我国学者对中小企业成长性在不断做一些研究,不断完善,其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可概括如下:

杨杜的《企业成长论》从经营资源的概念出发,通过对经营资源的数量、性质、结构和支配主体特征四个侧面的分析来考察企业成长。并指出企业成长包括量的成长和质的成长,即企业成长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数量扩张,还必须包括质的变化。企业成长中质的一面,即通过对未充分利用资源的充分利用,使内部未充分利用资源如人员、知识、意识形态等进一步扩展,并与外部资源结合形成内部未利用资源的外部化效应。同样,对于外部未充分利用资源如市场机会、政府规制等转化到企业内部资源的利用、培育上去,实现外部未利用资源的内部化效应续增长的能力。

张炳坤(1998)从企业价值的角度定义企业成长性的,认为企业的成长性是指企业在持续经营中优化生产要素与生产成果变动的速度而获得的企业价值的增长能力;惠恩才(1998)从企业所处的产业或行业出发加以认定的,认为企业成长性指的是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因其所在的产业或行业受国家政策扶持,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产品前景,同时公司规模、经营效益等呈现逐年扩张及不断增长的趋势。

吴世农和李长青(1999)收集了沪、深两市的200家公司的财务指标的历史数据,应用费希尔二类线性判定方法,建立起估算我国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判定模型。但该判定模型主要针对主板市场发展已经较为完善的上市公司,不太适合于中小板市场处于成长中的中小型上市公司。

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课题组(2001)在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定义中指出:成长型中小企业是指在较长时期(一般5年以上)内,具有持续挖掘未利用资源的能力,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整体扩张态势,未来发展预期良好的中小企业.。 陈劲和 Chawla(2001)对中美两国小企业成功的关键要素进行了比较研究。他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对样本企业的小企业主进行调查,考察其对各自行业关键成功要素的洞察。他们采用Varimax流程对有关小企业成功的41个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由于两国的文化、政治及经济特征差异而形成截然不同的任务环境时,两国小企业成功要素也不完全相同,中国的小企业主在由市场关注程度、区域问题、竞争力、行业问题和发展趋势、资金能力以及业主自身的动机和能力所构成的复杂环境下,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者。中国或美国小企业主所感觉到的成功要素结构的显著不同是关于资金需求的满足及资金的可获得力和可提供力。

邬爱其和贾生华等人(2003)对国内外企业成长决定因素理论进行了概括, 认为国外学者的研究大多以发达市场经济为背景,且考虑企业内部因素,由于我 国还处于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阶段,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十分复杂, 所以,产业属性和地域文化等因素也值得重视。

姜彦福等(2004)对识别和选择创业机会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序列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不存在绝对的权威评价标准。通过对中国资深创业者和一般管理的问卷调查分析,得到的序列依次为行业和市场!经济因素、收益能力、竞争优势、

管理团队、致命缺陷、个人标准和战略性差异,其中人的因素是评价时最需要优先考虑的因素。

靳昌松、刘江涛(2006)认为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是对该上市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业绩变化与发展状态的一种描述,具体可表现为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股本的不断扩张及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税后净利润的不断增长。

刘雪强(2007)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企业成长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涵盖了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企业成长潜力及现金获取能力五个方面,具体包括:资产贡献率、净资产贡献率、主营业务利润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现金比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偿债贡献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不良资产比重、综合资本成本率、三年主营业务利润平均增长率、三年自有资本平均增长率、三年销售收入平均增长率、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结构分析比率与现金自给率等17个指标。

王怡(2007)以20xx年中小板38家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公司盈利、融资能力及资本结构!公司治理等因素对成长性的影响,并分析了苏宁电器,揭示了其高成长性的原因,得出了一些提高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建议。

林瑞富(2009)概括了企业成长的两层含义:一是“量”的扩大,即经营资源单纯量的增加,表现为资产的增值、销售量的增加、盈利的提高、人员的增加等;二是“质”的变革与创新,即经营资源的性质变化、结构的重组、支配主体的革新等,如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对环境适应能力的增强。

李益娟,宋永春(2010)对会计盈余、现金流量与企业成长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会计盈余和现金流量对企业成长性都具有解释力,且会计盈余与现金流量之间具有增量解释力;而且现金流量的信息含量明显高于会计盈余;会计盈余与现金流量的组合对企业成长性的解释力最强。

谢赞春(2011) 从公司财务指标的综合得分来评价企业的成长性,把可能对企业的成长性有影响的指标进行了归纳,在对这些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并依各因子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打分,依据不同企业的综合得分评价企业的成长速度。

1.4研究思路与框架

针对中小企业板高成长性中小上市公司的特点,深入研究高成长性中小企业的成长因素的识别和分析方法;建立了反映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中小企业成长性的综合评价模型;选出模型中几类重要的影响因素,运用模型对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进行综合评价。

本文的主要研究框架可以总体概括如下:

第一章导论部分阐述了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的研究背景以及该项研究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部分:主要概括了国内外学者对中小企业成长性的主要研究成果,从公司生命周期、公司创新、财务限制等几个角度入手,对国外研究成果做出了简要的论述;然后又对我国学者做出的定性、定量研究的成果进行了简要概括。

第二章中小企业的界定以及我国中小板高成长企业的界定,本章首先界定中小企业的性质及成长特征,然后对学者对高成长企业的界定做分析,提出本文对高成长企业的界定。

第三章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影响因素的分析,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特点,从理论上分析出其成长性的影响因素,结合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进行因子分析。

第四章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Penrose E.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 [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59,247-260.

[2]NieholasO,DavidGallear.In search of the drivers of high growth in Manufacturing SMEs.Tech novation.20O6,26:30一41.

[3]Evan, D.S.Tests of Alternative Theories of Finn Growt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7(95),657一674

[4]Bottazzi, Giulio and Angelo Secchi, A. Stochastic model of firm growth. Physica A,2003, 3(24): 213-219

[5]Davilaa, Antonio and Fostera,Venture capital financing and the growth of startup firm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3, 18: 689-708

[6]Koga T. R&D subsidy and self-financed R&D: The case of Japanese high-technology start-ups[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2005,24(1):53-62.

[7] W.Chan Kim,Renee MauborGne.Value innovation:The strategic logic of high growth[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4(4):172-180.

[8] 杨杜《企业成长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24—31 [9]张炳坤.论企业的成长性及其财务评价[J].经济师,1998(1) [10]惠恩才.关于上市公司成长性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1998(6)

[11]吴世农、李常青、余玮.我国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判定分析和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1999 年第 4 期

[12]陈劲,Chawla.小企业关键成功要素的跨国度比较[J].中国管理科学,2001.(5):68一74

[13]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中小企业板运行的基本情况和政策建议,20xx年5月

[14]王怡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7

[15]邬爱其,贾生华,曲波.企业持续成长决定因素理论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5):13一19-

[16]姜彦福创业机会评价重要指标序列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4(2) [17]刘雪强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

[18]林瑞富.中小上市企业成长性探析[J]北方经济,2009(6)

[19]靳昌松、刘江涛.我国上市中小企业成长性模型实证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8(6),35-42。

[20]李益娟,宋永春.会计盈余、现金流量与企业成长性研究——来自高成长性上市公司的证据[J]财会月刊,2010(4)

[21]谢赞春.创业板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综合评价——基于因子分析法[J].财会研究,201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