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图腾》读后感 付英杰

《狼图腾》读后感

恒涛双语实验学校 付英杰

今年寒假,响应学校号召的读书活动,我买了一本《狼图腾》,看完之后感慨颇多。这本书是以一个农耕民族的后代“陈阵”,在游牧民族里生活时,由开始的害怕狼——对狼感到好奇——养狼——爱狼——到最后被游牧民族同化,简直有些崇拜狼的这一成长过程为主线,用几十个紧张离奇的与狼有关的故事一气呵成,将我吸引到一个狼的世界里。让我在狼的生存战斗过程中,感受到了狼的精灵般与人等同、或者某些方面更胜于人的“智慧”;让我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狼的机智、狼的视死如归以及狼的友爱与亲情。这本书首先给我感受最深的是狼给我的印象:

一、狼是智慧的。

这一点在草原狼捕杀猎物的时候体现的淋漓尽致,它们的每一次进攻都堪称经典。它们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实践孙子兵法,‘多算胜,少算不胜’。在狼与人的争斗中,这种智慧也随处可见。为了不使狼群暴露,独处而被人发现的狼,往往逃向与狼群相反的方向,牺牲自己,保全群体。这绝非聪明,而是智慧。

 二、狼是团结的。

它们很少各自为战,所有的行动都是在狼王的统一调度下进行。只要狼王一声令下,群狼便会排山倒海,勇不可挡。即使是它们被牧民和猎狗围困,四面楚歌,它们依然镇定自若,阵形不乱。

三、狼是勇敢的。

 狼从来都不畏惧死亡,它们为了冲垮马群,不惜牺牲老弱的狼去撕撤外围壮马的肚皮,与马同归于尽。与群狗的争斗中狼也是前赴后继,即便是战斗到最后一条也毫不畏惧。在那片草原上它们是实实在在的王者,谁与争风?

其次,在草原上,人类成了名副其实的学生,人从狼那里学来了智慧,团结和勇敢,于是有了成吉思汗、于是有了横扫欧洲的蒙古骑兵。朝鲜战争结束后,艾森豪威尔告戒美国军人永远不要做两件事,一是永远不要进攻莫斯科,二是永远不要和中国军队在陆地作战。然而,他可能忘记了这组矛盾其实在一千年前就有了答案,当年火烧莫斯科的正是这帮狼图腾的血性中国人。

说起草原,大家脑海里的第一幕可能就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丽景象。湛蓝的天空下可以豪情万丈的踪马驰骋,可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可以肆无忌惮的呼吸那里的新鲜空气,但又有几人知道,狼为这幅美景所立下的功劳。

 因为狼的存在使得草原鼠,黄羊的数量得以控制,有效的保护了草原。因为草原鼠和黄羊数量过多会破坏草原,进而使土地沙化。狼也控制着旱獭的数量,旱獭厚厚的皮毛是蚊虫寄生过冬的场所。所以狼也间接的控制着蚊虫的数量。

 可见,狼是处在草原生物链上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没有狼,草原也就不复存在。生活在草原的牧民是非常了解这一点的,所以他们恨狼,同时也爱狼,杀狼同时也崇拜狼。人和狼就在这种微妙的关系中生活了数千年。狼也成为了那里文明的起点,那里人们的歌声,舞蹈,以及人性的豪放,无不和狼有着密切的关系。毫无夸张的说,那里的生机勃勃,那里悠久的历史都是拜狼所赐!

草原狼代表一种强悍的精神。狡诈、勇敢、机智、凶残、雄心、耐性是它的代名词,虽然在我们长期受传统教育的人来看,是带有色彩的贬义词,但谁都无可否认,这也是这一群体生命力强的具体体现。草原狼从不畏艰险,勇于直往向前,在极度恶劣的条件下,靠自身的智慧与狡诈,都能够生存下来,并且运用一切手段,改善自身生存条件,使自己活得更好。它们精诚团结,分工明确,在任何危险地情况下,都不出卖同类伙伴,都不用同伴的死来换取自己的生。狼的智慧、坚韧、冷酷、桀骜不逊、团队精神、协和做战能力,都是值得人去学习的。狼的不屈不挠按自己的意志生存,有着神圣不可侵犯的自由、独立与尊严,更是使人羡慕。

联系现实当中我们学校这个大集体,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把学校当做是一个狼的群体,而把自己当做是一匹狼的话,那么相信我们这个学校将会是无与伦比的、最优秀的群体!

 

第二篇:《狼图腾》读后感

《狼图腾》读后感

前一段时间,我有幸拜读了姜戎先生的《狼图腾》这本书, 这本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的汉族知青——陈阵在蒙古的额仑草原,跟随睿智、崇尚腾格里和狼图腾的毕利格老人和一些见多识广的蒙古人,在这个山美水美的地方,渐渐地崇拜上了狼图腾。窥视狼群狩猎、见识狼群偷袭羊群、挖狼洞、养狼崽、面临了狼灾……这些让陈阵记忆犹新的事情慢慢扭转了长期对狼的不良印象,他仿佛看见了一个勇敢、智慧、团结、顽强、忍耐、谨慎、有冒险精神的一个似乎有形却又无形的灵魂。这灵魂让他着迷,让他不停的探索狼的奥妙。故事以狼为主题,写出了当时的环境,展开了由几十个有连贯的“狼故事”。《狼图腾》让我了解到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差异,更引发了我对人与自然、人性与狼性的思考。

狼是表里如一的,这世界上绝对没有披着羊皮的狼,因为他们不需要,他们活着需要填饱肚皮,要填饱肚皮就必须吃掉猎物,他们不会虚伪的在杀死猎物之前祷告一番,他们只会一口咬断猎物的脖子;

狼是节约的动物,他们每次都会把自己的猎物吃的干干净净,从小我们就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是有多少人能做到每次吃饭都能把碗底刮干净呢?甚至有人还认为桌上的菜每次吃不完才是富裕的象征,也许在物质上是富裕了,但在精神上,他是空虚的;

狼是最有团队精神的动物,众狼一心,在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时,狼群会把团队配合,以弱胜强演绎的淋漓尽致,每只狼都会严格执行狼王的指令,即便是要付出牺牲的代价,也没有一只狼会退缩,而狼王,必定是身先士卒,冲在队伍的最前方;

狼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动物,他懂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所以狼在每次狩猎之前,都会细致的观察对手,然后衡量敌我双方实力,最后决定是战还是不战,绝不意气用事,挑战比自己强大的敌人,狼知道要使狼群壮大,必须学会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回报;

狼是钟情的动物,公狼有着很强的责任感,他会在母狼怀孕后,一直保护母狼,小狼出世后也会一直保护他 ,直到小狼有独立能力。它也明白授人鱼不如授人已渔的道理,所以当孩子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时候,他会放手,让小狼自己去闯;

狼是锲而不舍的动物,有些狼在年轻的时候会脱离狼群,独自出去闯荡,成为孤狼,孤狼在捕猎的时候会失去战友的支持,所付出的努力,要比在狼群中大的多,往往空手而归,甚至留下一身伤痕,但是他不会放弃,他会不断地努力,不断地磨练自己的技巧,这样的狼,最后会成为一个新的狼群领袖,经过这种磨练的狼,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狼王;

狼是热爱自由的动物,狼不会为了嗟来之食而不顾尊严的向主人摇头晃尾。因为狼知道,决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他们从骨子里渴望那种狂野的自由,所以在月圆的夜晚,他们会站在崖边,对月高歌,那是何等的洒脱。

说起草原,大家脑海里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丽景象,湛蓝的天空下可以豪情万丈的纵马驰骋,可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可以肆无忌惮的呼吸那里的新鲜空气,但又有几人知道,狼为这幅美景所立下的功劳。

因为狼的存在使得草原鼠,黄羊的数量得以控制,有效的保护了草原。因为草原鼠和黄羊数量过多会破坏草原,进而使土地沙化,狼也控制着旱獭的数量,旱獭厚厚的皮毛是蚊虫寄生过冬的场所,所以狼也间接的控制着蚊虫的数量。

可见,狼是处在草原生物链上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没有狼,草原也就不复存在,生活在草原的牧民是非常了解这一点的,所以他们恨狼,同时也爱狼,杀狼同时也崇拜狼,人和狼就在这种微妙的关系中生活了数千年,狼也成为了那里文明的起点,那里人们的歌声,舞蹈,以及人性的豪放,无不和狼有着密切的关系。毫无夸张的说,那里的生机勃勃,那里悠久的历史都是拜狼所赐!

然而,这一切被一些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人破坏了。他们开着大马力的吉普车,抗着射程极远的步枪肆意捕杀那里的草原狼,并乐此不疲。当我看到一匹大狼被一辆吉普车狂追了20公里,费尽了最后一点力气,带着不屈的眼神轰然倒地的那一刻,我再也读不下去了。这时的狼是英雄,而人,成了最卑劣的动物。

可人类好像还没有醒悟,仍向在他们心中罪深恶极的生物,一次次举起了屠刀……在这本书的结尾,讲述了一个如噩梦般的悲惨结局:由于狼遭到了大量的捕杀,曾经美丽的额仑草原已经是一个山不再绿,水不再清,草不再肥,生灵不再丰富,鼠灾严重的地方。再度来到这里的陈阵,心里充满了无法发泄的悲痛和失望。

狼并不能与中国传统的真善美能够联系在一起, 并且与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思想相悖,也许在农耕条件下发展的华夏文明,华夏子女永远不可能将狼作为自己的信仰,唯有龙图腾才是中国炎黄子孙的代表。狼的贪婪、凶狠、狡猾,无疑我们永远不能接受,然而我们从作者的痕迹中看到了中华龙与狼的相似之处,而唯我们的欠缺,部分狼精神的欠缺,使我们的社会发展有了局限,我们需要的是一只现代狼,我们与西方的国家的差距、与日本的差距,相信大家不说自明,然而我们同样的渴望大唐盛世、贞观之治,同样渴望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一统江河,同样渴望清朝的康乾盛世,希望国家强盛屹立在世界之列,为了这一

梦想,我想我们不该拒绝,也不能拒绝狼之精神,树立自己内心真正之图腾!

孤独的狼,高傲的心;

野性的气息,王者的男人;

不学群狼嗜血情,只效狼性称霸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