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改善》读书笔记

《现场改善》读书笔记

1. 成长时代:成本+利润=销售价格

成熟低成长时代:销售价格—成本=利润

2. 速度化的一年,所有业务都要加速办理。包括:

LT:缩短准备时间;

CO:削减成本;

AC:快速的行动;

CS:迅速的客户应对;

QT:提升品质。

3. 改善的时候,最重要的两点:根据企业的目的,对改善工作进行定位;要在企业中集思广益。

4. 改善是企业达成目标和支持企业永久发展的手段,是集合企业全体成员智慧的企业经营的一种思维方式。

5. 改善的目的: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维持与提高。

6. 提案制度的规律:如果注重数量的话,质量就会下降;如果注重质量的话,那么大家就会对提案敬而远之。

7. 改善三部曲:改善是从定量地对现象进行观察开始的;找到差距(本来应该有的、理想状态、世界第一、业界最高水平、标准、优秀者);将其变成视觉性表达(文字、数字、图画、图标等形式,通俗易懂)。

8. 整理(1S):将生产现场的物品,清晰地分为马上会使用到的物品和不会马上使用的物品,并且将不会马上使用到的、不需要的物

品进行处理。

9. 要重视时间而非价值,清理并非把不需要的东西扔掉,而是远离现场,可利用粘贴红标签来进行整理活动。

10. 整顿(2S):将需要的物品,放在对自己或后续工序来说易于使用的位置,于是管理就变得一目了然了。

11. 放置场所的标示:品目标示、位置/编号标示、后续工序标示、数量标示、管理负责人标示。

12. 物品摆放遵循的动作经济四原则:缩短距离:要把物品摆放得近一些;同时使用双手:两只手同时进行产生附加价值的工作方法;减少动作次数;轻松愉快地工作。

13. 丰田公司前总经理大野耐一提出的七种浪费:生产过剩的浪费;等待的浪费;搬运的浪费;加工本身的浪费;库存的浪费;动作的浪费;次品的浪费。

14. 生产过剩的浪费:定位成七种浪费中最恶劣的浪费。原因是,如果允许了这种浪费,那么剩下的六种浪费就会同时发生。相反,如果发生了这种浪费,并开始改善的话,以前隐匿的看不见的其他六种浪费都会显示出来。

15. 生产过剩的浪费分为两种:过多的生产过剩:很多人认为,手上空着,继续生产更能产生利润,但是,生产是好的,如果卖不出去,就那么剩着,这部分就会完成变成损失了,另外,就算是迟早都能卖出去的产品,到卖出去那天之前,还要搬到仓库里,进行保管和管理,这样一来,就会产生更多本来完全不必要的工作;

过快的生产过剩:可能有人会想,反正也是要生产的,早点做完没什么关系,但是因为是在发货之前的时间里,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可能就放在原地,需要暂时搬运到其他地方去,所以就会产生诸如此类的各种多余的工作,生产应该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

16. 等待的浪费:就是手上空闲,没有事情做的状态,我认为这是其中浪费中性质最好的一种,但是让等待的浪费显示出来是很苦难的。

17. 等待浪费也分为两种:第一是周期发生的等待,这种等待经常会出现在传送带作业中,比如循环时间是60秒,而工作时间只有50秒,那么就有10秒钟的等待。第二种是监视浪费:在机械进行组装生产时,需要用到手的工作非常少,实际上,只有当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才需要动手,而其他时间就是对设备进行监视。这里就需要为设备增添主动报警功能,当出现故障时会通过声音、灯光来提醒人员进行修理,其他时候人员一直在做一些能够产生附加价值的工作。

18. 搬运的浪费,无论搬运多少次,既不会提升品质,也不会降低成本,更不会产生任何附加价值,只不过改变了物品的位置而已。工厂中的距离是自己造成的,是可以把浪费消除的。

19. 搬运浪费分为两种:大的搬运浪费:说的是诸如把大量的零件放在托盘上,用叉车搬运这类的搬运。小的搬运浪费:说的是诸如组装作业中每次伸手取零件这类的搬运。

20. 加工本身的浪费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就是作业本身很必要也

很苦难,但是客户却完全没有给予很好的评价。比如,去毛边。另一种存在于工作方法和工序组合中,作业的编排或者机器设备的布局,全部都是这种浪费的对象。

21. 库存浪费大致分为两个内涵:一是因为库存是一种金钱转化为货物的状态,所以为了在短时间内产生利润,有必要提高周转的速度;二是,一旦有库存的话,在生产上必定就会出现松懈,于是浪费变得比较隐蔽,改善的速度会减慢。

22. 动作浪费,指动作中不产生附加价值的部分,无论是人的动作还是机器设备的动作,没有意义的动作都应该全部去除。动作经济四原则就是改善很好的切入口。

23. 关于品质,我们分为两部分来考虑:诞生的品质,产品在设计阶段是否良好;成长的品质,比如通过避免失误、作业训练等,能够产出何种程度的优良产品。

24. 许多公司在改善过程发现需要设备,就匆忙地购入设备,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也可以制造设备,没有考虑设备的内制化。在内制化过程中要考虑设备是通用的还是专用的。

25. 供应链管理之一:必须从消费者一侧进行拉动。从供应链的左侧向右侧推是不会动的,必须从右侧拉动。

26. 供应链管理之二:库存过多,就难以拉动。链条的每一环之间,重叠的部分很大,所以无论怎么拉,也不过是抻平了重叠的部分,难以做到让所有的环节都动起来,这部分重叠的就是库存。

27. 供应链管理之三:批量过大,就难以拉动。链条上的环很大,导

致自身锅中,所以拉不动,二链条上环的大小,就是批量。

28. 供应链管理之四:一旦有瓶颈,就会断裂。实际上众多的环节中只要有一环是薄弱的,就是瓶颈。

29. 依据转换时间上的差异,可将转换分为内部工序转换和外部工序转换。内部工序转换是停止生产进行的工序转换;外部工序转换是不停止生产而进行的工序转换。

30. 工序改善,第一步就是将尽可能多的工序转换作业按外部转换来进行;举例子,火车站买票,大多数人都会在排队时确认一下到自己去的地方的票价,并且准备好需要的零钱,等着轮到自己购买;也有一些人不提前准备好,等轮到自己的时候在慌慌张张查自己所乘的车次,然后问价,再掏钱,一致常招来周围人的侧目。

31. 工序改善,第二步是内部工序转换的改善,可以运用一下三个关键词来进行改善:手动脚不动,要提前把所有需要的东西准备好,一旦开始之后,就绝不再去取物品;看到螺丝钉立刻改善,无论是安装螺钉还是拆卸螺钉,请按照一定的形式进行改善,比如,使用夹钳来代替螺钉,或者确认强度的基础上,减少使用不必要的螺钉,以减少螺钉的使用数量,如果做不到上述内容的话,可以统一螺钉的种类,一消除拾取工具时所需的调整,也可以用颜色加以区分,是工人能马上拿到所需的螺钉,总之,一定要进行改善;不要两方去合,要一方贴住一方对齐,是的他们的位置能够轻易地固定下来。

32. 管理者是被委以经营辅助者作用的人,这个作用大概分为三种:

业务目标的达成,人才的培养,为此而进行的环境建设。

33. 管理者的工作重点:为实现目标而制定计划,研究不利因素,事先排除、解决;将上一级的目标与实现方法分解为自己组织的目标和现实方法,让下属真正理解并能想象出该如何行动;决定对分解后的目标应如何分工,让部下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分析现有的经营资源,补足有所欠缺的资源,另一方面也需要拥有清理不必要资源的勇气;定期监督目标计划的进展,进行相应的指导、建议和激励。

34. 五合一的管理循环:观察,持续观察队员寻找研究课题的情况;赞同,一旦队员决定了研究课题,就告诉他们,试试看吧;援助,遇到什么困难就告诉我,是不是有什么烦恼啊;欣赏,对于研究课题的报告,就一句话,做得很好;认可,让全体成员认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