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检测指标意义

白酒检测指标

白酒中酯的含量直接影响酒的质量,因此,总酯的测定在生产中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总酸总酯 是添加剂 检测后可以反映出你勾兑酒的水平和口感 重要的是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固形物是要看你的就是蒸馏还是用自来水 用纯净水的话要低很多 同样也要符合相关白酒的标准 液态法白酒不需要固形物的检测

总酸总酯随储存时间的延长会发生改变酯减少,酸增加,其中酯与酸又是白酒主要的呈味物质。白酒固形物(盐类,高级酯类、酸类、醇)含量超标,往往会使白酒出现失光、浑浊以及沉淀的现象,严重影响产品的感官质量,同时也会影响产品的内在品质。盐类主要来自储存容器及生产用水。不同香型的白酒标准会有不同。

总酸总酯是白酒检测中主要的理化指标之一。不同等级的白酒有不同的酸酯要求,优级高于一级。

酒精勾兑酒是掺入了香精香料即酸类和脂类,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前提下主要解决口味和口感的问题。

总酸总酯的检测只是个理化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不反映白酒的实际质量。但纯酿造的白酒,理化指标中总酸总酯的含量可以反映其内在的产品质量。

酒的风格是由色、香、味三大要素组成。目前,国家标准就白酒的香型分为5 种: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和其他香型。较为普遍的为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其中由于其工艺的不同使其成分中的醇及酯类都各有不同。浓香型白酒,具有窖香浓郁、绵甜爽净的特点,主体香源成分是己酸乙酯;清香型白酒具有清香纯正、诸味协调、余味爽净的特点,主要香味成分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米香型白酒其特点是蜜香清雅、入口柔绵、落口爽净、回味怡畅,主体香味成分是β-苯乙醇和乳酸乙酯;豉香型白酒其特点是优雅细腻、酒体醇厚,主要香味成分是二元酸(即为庚二酸二乙酯、辛二酸二乙酯及壬二酸二乙酯)和β-苯乙醇。上述各类白酒按国家标准[1-4]也要检测其中甲醇及杂醇油(异丁醇、异戊醇)的含量。

卫生指标

甲醇 甲醇和乙醇(即酒精)虽同属脂肪醇,结构上仅有一碳之差,但其毒性却大相径庭。甲醇是有着严重毒性的有机化合物,少量饮用后轻则失明,重则致死。甲醇加水稀释后与酒精有相近的气味,

且售价远低于食用酒精,严格地讲,甲醇兑的产品纯属毒液。

饮料酒(包含各种蒸馏酒及发酵酒)都含有极微量的甲醇,白酒自然也不例外。国家标准规定,以谷类为原料的白酒中甲醇含量不得超过0.04g/100ml(折成酒度为60度计,下同),以薯干及代用品为原料的白酒中甲醇含量不得超过0.12g/100ml。事实上,只要按正常酿造工艺组织生产,即使是普通白酒,甲醇含量也不至于超过这一限量标准。

杂醇油 杂醇油是由酿酒原料所含的氨基酸与糖类在发酵过程中经一系列的生化反应而生成的,其构成部分有各自的香气与口味,其总量及各种醇类的含量比例直接左右着白酒的风味,因此白酒中不能没有杂醇油。但是杂醇油的含量不可过高,多量的杂醇油将导致人头疼、头晕,它在人体内氧化分解的速度较慢,毒性较乙醇强,且随碳数的增加呈加剧的趋势。因此,白酒中杂醇油的含量应严格控制在国标规定的范围内——60°蒸馏酒的杂醇油含量应不超过0.20g/100ml(以异丁醇与异戊醇计)。

铅 铅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重金属,直接摄入少量即可中毒,20克可致人死命。由于铅在人体骨骼中有蓄积作用,且可移入血液而导致慢性中毒的急性发作,因此,即使是微量的铅也不容忽视。国标规定,60°蒸馏酒的铅含量不得超过1mg/L(以Pv.b计)。

理化指标

酒精度 酒精度又叫酒度,是白酒中乙醇在20℃时的体积百分含量,它是白酒的一个重要理化指标,国标规定白酒必须蒸馏后再测定酒精度。由于普通白酒中,除乙醇、水以外,其他成分含量很少,接近于乙醇和水的二无混合物的组成,而且乙醇含量又比较高,所以不经蒸馏,直接用酒精表测定的结果,准确度完全可满足国家标准对酒精度指标的要求(标签标注的酒度±1°),但像特型酒这类允许含糖的白酒和有添加物的营养性白酒,则必须经蒸馏后再进行酒精度的测度。

总酸 白酒中有机酸分为挥发性和非挥发性酸两类。甲醇、乙醇、丙酸、丁酸等属于挥发性酸,它们对酒香起到烘托作用,又起着缓冲作用;非挥发性酸以乳酸为主,它们比较柔和,由于具有羧基和羟基,因而能和很多成分亲和,对酒的后味起着缓冲、平衡作用,使酒质调和,减少烈性。有机酸本身具有香气,是呈味物质,在酒中还起到调味作用,因此只要含量及比例适当,饮后会感到清爽利口,醇滑绵甜,反之若酸量少,就会使酒寡淡、后味短,而酸量过大则会使人感到酸味重、刺鼻。

总酯 白酒的香味物质中种类最多、对香气影响最大的是酯类。酯类除乙酸乙酯、己酸乙酯及乳酸乙酯三大酯类在呈香过程中起着主

导作用外,其他酯类在呈香过程中起着烘托的作用。它们聚集在酒内以不同的强度放香,汇成白酒的复合香气,衬托出主体香韵,形成白酒的独特风格。因此白酒中总酯的含量及它们相互之间的配比对白酒的质量及香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己酸乙酯和乳酸乙酯 浓香型白酒主要呈香组分,是评判酒质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固形物 白酒固形物是指在测定的温度(100℃~105℃)下,经蒸发排除乙醇、水分和其他挥发性组分后的残留物。

酿造用水中的无机成分是固形物的主要来源。如果水中有较大量的无机盐和不溶物,不仅会使成品酒固形物超标,也会影响酒的口味,甚至出现沉淀或浑浊,这样的水质必须经预处理。在生产降度酒及低度酒的过程中使用的淀粉或抗絮凝剂等物质,未能过滤除净,这是低度酒固形物含量较高的一个原因。按国标规定,由粮谷发酵酿造的白酒,不得加入非自身发酵产生的物质,但一些酒厂仍在使用添加剂,其中有些是不挥发物,如食糖、甘油、蛋白糖和各种香精中所含的高沸点成分等,这常是固形物含量超标和测定时无法恒重的原因。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塑化剂

白酒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有何危害? (2012-11-20 23:06:01)转载▼

标签: 杂谈

20xx年11月19日有媒体报道,国内相关实验室的检测报告显示,酒鬼酒中检测出3种塑化剂成分,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 (DI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其中,酒鬼酒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含量为1.08㎎/㎏。20xx年6月卫生部签发的551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官员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规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最大残留量为0.3㎎/㎏,酒鬼酒中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被认为超标260%。

相关报道认为长期食用塑化剂超标的食品,会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以及对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伤害,甚至会损害人类基因。

20xx年11月20日媒体披露,中国酒业协会在20xx年8月20日的《关于白酒产品塑化剂有关问题的说明》中指出,通过对全国白酒产品大量全面的测定,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分。其中高档白酒含量较高,低档白酒含量较低。鉴于白酒在我国有巨大的消

费群体,白酒中塑化剂是否能够导致健康危害,引人注目。

何为塑化剂?塑化剂是邻苯二甲酸形成大约30种酯类的统称,常温下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醚等多种有机溶剂。邻苯二甲酸酯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进入人体。

19世纪30年代以来,邻苯二甲酸酯被广泛应用于塑料增塑剂,还可用于农药载体、驱虫剂、化妆品、润滑剂和去污剂的生产原料。过去一直认为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的毒性低而毫无限制的生产与使用,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 每人每年消耗的塑料达50-60公斤之多。在各种塑料制品中, 特别是在聚氯乙烯塑料制品中, 为了增加塑料的可塑性和提高塑料的强度, 需要添加邻苯二甲酸酯,其含量有时可达产品的50%。

邻苯二甲酸酯与塑料分子的相容性很好,但是两者间没有紧密的化学键结合,彼此保持着独立的化学结构,因此当塑料制品接触到食品中的水、脂肪时,其中的邻苯二甲酸酯便会溶入其中。

白酒中为何存在塑化剂?中国酒业协会介绍通过对白酒生产过程的全面跟踪,已知白酒生产过程中自身发酵环节不产生塑化剂。白酒产品中的塑化剂属于特定迁移,主要源于塑料接酒桶、塑料输酒管、酒泵进出乳胶管、封酒缸塑料布、成品酒塑料内盖、成品酒塑料包装等暴露环节。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有何危害? 有研究认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是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动物雌激素具有显著的干扰效应。有学者认为女性吸收过高剂量邻苯二甲酸酯,会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还有可能危害到她们未来生育男婴的生殖系统发育。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具有雄性生殖毒性,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雄性青春期大鼠一般毒性的最低毒性作用剂量为250mg/日/公斤体重。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肝细胞毒性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表明,以1、10、50、100mol/L浓度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作用于人肝细胞HL-7702, 在10mol/L以上浓度组, 细胞的增殖率显著降低,且呈现剂量-反应关系。以往的研究表明肝脏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靶器官之一,在90天暴露研究中发现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肝脏有影响, 其最低可观察毒性作用剂量为359mg/日/公斤体重。

由于邻苯二甲酸酯的广泛应用,环境中的存积已经成为普遍现象。2007以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对30个室内环境进行检测,发现邻苯二甲酸酯家族中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基酯在室内空气和降尘样品中的检出率均达到100%;研究人员收集检测了3个超市、8个产地、10个厂家、3种材质共26个塑料水杯,存放饮用水后,仅有1杯水未检测到邻苯二甲酸酯,在70%以上的水杯

中检出2种或2种以上的邻苯二甲酸酯类。

关于邻苯二甲酸酯日常接触水平的生物学毒性效应,医学界尚存不少争议。没有争议的是邻苯二甲酸酯的生物毒性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尽管邻苯二甲酸酯在环境中分布广泛,但是人们的实际接触远低于实验动物的接触剂量。以当前媒体报道的酒鬼酒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含量为例,1.08㎎/㎏的含量,饮酒者的日常摄入剂量显然低于动物出现病理变化的实验剂量。所以中国酒业协会认为塑料设施在白酒产品生产过程中,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使用近40年,未出现饮酒者因塑化剂致病案例。

在预防医学领域,暴露有风险,但是导致临床的确切损害,会遵循剂量-反应规律。人们接触塑化剂的工作、生活环节十分广泛,考虑其总体积累效应,塑化剂给人类带来的整体负荷状况,还是令人担忧。

 

第二篇:煤炭检测指标意义

第一个指标、煤炭发热量(Q )

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的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主要分为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煤的高位发热量减去水的汽化热即是低位发热量。发热量国际单位为百万焦耳/千克(MJ/kg ) ,常用单位大卡斤克,换算关系为:1MJ / kg =239 . 14kcal / kg ? 1J = 0.239gcal ? 1cal= 4 . l8J 。如发热量550kcaL/ g , 5500kcal / kg=550÷239 . 14 = 23MJ/kg .为便于比较,我们在衡量煤炭时消耗时,要把实际使用的不同发热量的煤炭换算成标准煤,标准煤的发热量为29 . 27MJ/kg ( 700okcal / kg )。国内贸易常用发热量标准为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Qnet,ar) ,它反映煤炭的应用效果,但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如水分等,因此Qnet,ar 不能反映煤的真实品质。国际贸易通用发热量标准为空气干燥基高位发热量( Qnet,ar) ,它能较为准确的反映煤的真实品质,不受水分等外界因素影响。在同等水分、灰分等情况下,空气干燥基高位发热量比收到基低位发热量高1.25MJ/g ( 300kcal / kg)左右.

第二个指标:煤炭全硫份St

煤炭全硫份St是煤中的有害元素,包括有机硫、无机硫。1%以下才可用于燃料。部分地区要求在0.6和0.8以下,现在常说的环保煤、绿色能源均指硫份较低的煤。 常用指标有:空气干燥基全硫(St,ad)、干燥基全硫(St.d)及收到基全硫(St,ar)。

第三个指标、煤炭水分分析(M )

煤炭的水分分为两种,一是内在水分(Minh )即分析水份,是由植物变成煤时所含的水分;二是外水(Mf ) ,是在开采、运输等过程中附在煤表面和裂隙中的水分.全水分是煤的外在水分和内在不分总和。一般来讲,煤的变质程度越大,内在水分越低。褐煤、长焰煤内在水分普通较高,贫煤、无烟煤内在水分较低。

水分的存在对煤的利用极其不利,它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运输资源,而且当煤作为燃料时,煤中水分会成为蒸汽,在蒸发时消耗热量;另外,精煤的水分对炼焦也产生一定的影响。一般水分每增加2 % ,发热量降低100kcal/kg(大卡/千克);冶炼精煤中水分每增加1 % ,结焦时间延长5 一10min .

第四个指标、煤炭灰分(A )

煤炭在彻底燃烧后所剩下的残渣称为灰分,灰分分外在灰分和内在灰分。外在灰分是来自顶板和夹研中的岩石碎块,它与采煤方法的合理与否有很大关系。外在灰分通过分选大部分能去掉。内在灰分是成煤的原始植物本身所含的无机物,内在灰分越高,煤的可选性越差。灰是有害物质.动力煤中灰分增加,发热量降低、排渣量增加,煤容易结渣;一般灰分每增加2% ?发热量降低10okcal / kg 左右。冶炼精煤中灰分增加,高炉利用系数降低,焦炭强度下降,石灰石用量增加;灰分每增加1 % ,焦炭强度下降2 % ,高炉生产能九下降3 % ,石灰石用量增加4 % .

第五个指标、煤炭挥发分(V )

煤炭在高温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时,所排出的气体和液体状态的产物称为挥发分。挥发分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氢及其他碳氢化合物等。它是鉴别煤炭类别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来讲,随着煤炭变质程度的增加,煤炭挥发分降低。褐煤、气煤挥发分较高,瘦煤、无烟煤挥发分较低。

第六个指标、煤炭的固定碳(FC )

固定碳含量是指除去水分、灰分和挥发分的残留物,它是确定煤炭用途的重要指标。从100减去煤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后的差值即煤的固定碳含量。根据使用的计算挥发分的基准,可以计算出干基、干燥无灰基等不同基准的固定碳含量。

第七个指标、煤炭发热量(Q )

煤炭发热量是指单位质量的煤完全的燃烧时所产生的热量,主要分为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煤的高位发热量减去水的汽化热即是低位发热量。发热量国际单位为百万焦耳/千克(MJ/kg ) ,常用单位大卡斤克,换算关系为:1MJ / kg =239 . 14kcal / kg ? 1J = 0.239gcal ? 1cal= 4 . l8J 。如发热量550kcaL/ g ,

5500kcal / kg=550÷239 . 14 = 23MJ/kg .为便于比较,我们在衡量煤炭时消耗时,要把实际使用的不同发热量的煤炭换算成标准煤,标准煤的发热量为29 . 27MJ/kg ( 700okcal / kg )。国内贸易常用发热量标准为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Qnet,ar) ,它反映煤炭的应用效果,但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如水分等,因此Qnet,ar 不能反映煤的真实品质。国际贸易通用发热量标准为空气干燥基高位发热量( Qnet,ar) ,它能较为准确的反映煤的真实品质,不受水分等外界因素影响。在同等水分、灰分等情况下,空气干燥基高位发热量比收到基低位发热量高1.25MJ/g ( 300kcal / kg)左右.

第八个指标、胶质层最大厚度(Y值 )

烟煤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所形成的胶质层最大厚度是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中利用探针测出的胶质体上、F 层面差的最大值。它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标准之一。动力煤胶质层厚度大,容易结焦;冶炼精煤对胶质层厚度有明确要求.

第九个指标、粘结指数测定(G值 )

在规定条件下以烟煤在加热后粘结专用无烟煤的能力,它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冶炼精煤的重要指标。枯结指数越高,结焦性越强.

第十个指标、煤灰熔融性测定(灰溶点测定仪)

在规定条件下得到的随加热温度而变化的煤灰熔融性变形温度(DT )、软化温度( ST )、流动温度(FT ) ,常用软化温度(ST )来表示。灰熔融性温度越高,煤灰不容易结渣。因锅炉设计不同,对灰熔融性温度要求也不一样。煤灰熔融性温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煤作为燃料和气化原料时的性能,煤灰熔融性温度低,煤灰容易结渣,增加了排渣的难度,尤其是固态排渣的锅炉和移动床的气化炉,煤灰熔融性温度要求较高。 第十一个指标、哈氏可磨指数测定(HGI )

哈氏可磨指数是反映煤的可磨性的重要指标。煤的可磨性是指一定量的煤在消耗相同的能量下,磨碎成粉的难易程度。可磨指数数大,煤炭容易磨碎成粉。在发电煤粉锅炉和高炉喷吹用煤,可磨指数是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吉氏流动度(ddpm)煤的流动度是表征煤在干馏时形成的胶质体的粘度,是煤的塑性指标之一。流动度是研究煤的流变性和热分解力学的有效手段,又能表征煤的塑性,可以指导配煤和焦炭强度预测。吉氏流动度是以固定力矩在煤受热形成的胶质体中转动的最大转速表示的流动度指标,用每分钟转动的角度来表示。

第十二个指标、坩锅膨胀序数(CSN )

增塌膨胀序数是在规定条件下以煤在增祸中加热所得焦块膨胀程序的序号表征煤的膨胀性和塑性指标.增祸膨胀序数的大小取决于煤灰熔融性、胶质体生成期间析气情况和胶质体的不透气性。

第十三个指标、焦渣特征(CRC )

煤炭热分解以后剩余物质的形状。根据不同形状分为8 个序号,其序号即为焦渣特征代号。

1──粉状。全部是粉末,没有相互粘着的颗粒.

2──粘着。用手指轻碰即为粉末或基本上是粉末,其中较大的团块轻轻一碰即成粉末。

3──弱粘性。用手指轻压即成不块。

4 ──不熔融粘结。用手指用力压才裂成小块,焦渣上表面无光泽,下表面稍有银白色光泽.

5 ──不膨胀熔融枯结。焦渣形成扁平的块,煤粒的界限不易分清.焦渣上表面有明显的银白色金属光泽,下表面银白色光泽更明显。

6──微膨胀熔融粘结。用手指压不碎,焦渣的上、下表面均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但焦渣表面具有较小的膨胀泡.

7──膨胀熔融粘结。焦渣的上、下表面均有银白色金属光泽,明显膨胀,但高度不超过15mm。

8──强膨胀熔融粘结。焦渣的上、下表面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焦渣高度大于15m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