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湖北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之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随州市为例

开题报告

论 文 题 目 湖北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之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研 究 生 姓 名 学 号

导 师 姓 名 系 所 专 业

研 究 方 向

入 学 时 间

毕 业 时 间

注:本表可复印,可另加附页

一、立论依据

开题报告湖北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之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随州市为例

开题报告湖北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之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随州市为例

开题报告湖北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之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随州市为例

开题报告湖北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之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随州市为例

开题报告湖北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之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随州市为例

1

二、研究方案

开题报告湖北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之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随州市为例

开题报告湖北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之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随州市为例

开题报告湖北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之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随州市为例

2

开题报告湖北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之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随州市为例

开题报告湖北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之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随州市为例

3

三、论文大纲

开题报告湖北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之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随州市为例

开题报告湖北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之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随州市为例

4

四、研究基础

开题报告湖北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之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随州市为例

5

五、导师或指导小组意见

开题报告湖北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之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随州市为例

6

 

第二篇:湖北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之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随州市为例

湖北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之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随州市为例

分类号

密级 编号U D C

博 士/硕 士 学 位 论 文

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随州市为例

学位申请人姓名:

申请学位学生类别:

申请学位学科专业:

湖北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之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随州市为例

湖北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之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随州市为例

湖北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之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随州市为例

湖北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之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随州市为例

湖北农村学校艺术教育之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以随州市为例

指导教师姓名:

摘要

艺术教育是社会和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加快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艺术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参与性、感染性很强的教育活动,需要借助一些合适的方式方法来实施。

通过对我省(以随州市为例)农村教育现状的调查、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对策的研究,提高我们对艺术教育的认识,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展好农村艺术教育活动,促进艺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丰富农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使其在条件有限的环境里得到全面的发展。本课题抓住普遍研究的弱点,针对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进行研究,基于本人研究条件和能力的制约,现仅以随州地区部分农村中小学为例,通过以点带面等研究,探索适于湖北省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的新观点和新对策,以带动我国广大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并对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村;艺术教育;教育资源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艺术教育是社会和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加快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艺术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参与性、感染性很强的教育活动,需要借助一些合适的方式方法来实施。本次通过对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现状、问题的调查分析,针对目前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适合农村学校艺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和了解,旨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艺术教师队伍,推进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许多国家比较重视艺术教育。19xx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关于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建议》,率先对艺术教育提出具体措施和要求;19xx年,美国发布的一份题为《回到我们的感觉:艺术对美国教育的意义》的国情报告,也对艺术教育给予充分肯定,并将其与实现美国教育的基本目标统一在一起;19xx年,法国在国民议会上通过的《艺术教育法》规定,在今后十年里,国家不仅要为艺术教育投资19亿法郎,而且要设立法国艺术教育高级委员会,并把每年5月18日至23日定为法国中小学艺术周;19xx年和19xx年,美国又相继出台了《走向文明:关于艺术教育的报告》和《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等文件,这些重要举动将标志着世界艺术教育的全面展开。

目前,世界艺术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其总体趋势是向综合性发展,向生态化靠拢。美国纽约市教育理事会正在实行一项“普通教育中的艺术救育”计划(即“AOE”,的计划),其宗旨就是:不但要把所有不同的艺术综合在一起,还要把文化课和艺术课综合在一起,使其他学科的教学因为有艺术的参与,而变得鲜活起来。

当今与艺术教育相类似的教育理念主要有奥尔夫、柯达伊和达尔克洛兹等人的音乐教育体系。此外,英国势伦斯学院的教育学教授詹姆士·L穆塞尔、美国堪萨斯市的音乐指导梅贝尔·格连、前苏联教育家舍吉宁、著名美国美学家与艺术教育专家贝内特·雷默等人的艺术教育研究,均与艺术教育理论基本一致。

(二)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研究相当活跃,专家学者纷纷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新思路,出现了不少的研究成果,为推动我国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做出重要贡献。但针对我国农村中小学进行艺术教育还鲜有研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艺术教育在我国还属于新生事物,没有得到大家应有的重视,所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与资料相对匮乏。笔者目前所搜集的相关资料,主要有:

1.学术著作研究

对该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具有突出贡献的当属我国学者滕守尧,其代表作《艺术与创生——艺术教育概论》、《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等,就艺术教育的理论原理、课程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问题不仅有系统的论述和阐释,而且也有典型的案例供同行专家借鉴和参考。这些研究成果,对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课题研究

一是滕守尧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基础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研制与实验》的子课题《艺术教育的研究、实验与推广》及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边霞主持研究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课题《现代儿童艺术教育研究》:二是20xx年广西师范大学陈靖《从“能力本位”走向艺术教育》、20xx年南京师范大学高蕾《情感·艺术·艺术教育》、20xx年广西师范大学肖振华《一般高中艺术教育模式的探索》等人的硕博论文。这些研究将成为我国艺术教育研究的重要基础。

3.学术期刊研究

按年代先后为:边霞《试论“教育”的基本思想》(《早期教育》2002/9):王柯平《艺术教育透视》(《美与时代》2003/2);魏娟《艺术教育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实现途径》(《教学与管理》2007/33);成露霞、李燕《艺术教育审美感受的融合性》(《大众文艺(理论1》2009/18);袁恩培、文静《在教育科学与艺术和谐中超越——“艺术教育”的思维建构及价值取向研究》(《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等。这些论述将是我国艺术教育研究极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以上研究基本构成了我国艺术教育研究框架,对我国艺术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力。但问题也较为突出。从方法上,理论多于实践。除了滕守尧和

边霞的两项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其它研究多为理论探讨,对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困境缺乏针对性;从研究角度上,国内多于国外,特别是缺乏对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的一些对比性研究:从研究人群上,城市多于农村。由于农村相比城市具有相对的研究劣势,在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极有可能使研究前功尽弃,因此,农村方面的研究几乎为零。

三、研究思路

通过对我省(以随州市为例)农村教育现状的调查、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对策的研究,提高我们对艺术教育的认识,能够更加有效地开展好农村艺术教育活动,促进艺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丰富农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使其在条件有限的环境里得到全面的发展。

本课题抓住普遍研究的弱点,针对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进行研究,基于本人研究条件和能力的制约,现仅以随州地区部分农村中小学为例,通过以点带面等研究,探索适于湖北省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的新观点和新对策,以带动我国广大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并对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四、研究方法

调查法:在湖北省随州地区选取几所农村中小学,深入学校,深入课堂,进行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家长问卷等调查,包括但不限于基本认识、业务素质、基础设施等方面

行动研究法:针对所调查的农村艺术教育的现状,开展各项活动,进行实践,找出问题,了解困难,从而积极寻求有效可行的对策。

第一章艺术教育在学生自身发展中的作用

一、丰富情感,促进健康

近年来,国家基础教育改革虽己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体制,给家长和老师所带来的功利性追求却丝毫没有改变。枯燥、单调的学习生活,无休止的考试排名,剥夺了本该属于孩子们的自由时光,扭曲了孩子们纯真的心灵。学生的智商在提高,而他们的情商却在下降;学生的肌体很健壮,而他们f19,b理却已失去健康。针对目前教育现状,任何强硬的说教都已显得无能为力,而只有通过善于表现情感的艺术,才能使孩子们荒芜的心灵得以滋润。

诚然,艺术具有情感教育功能,但它必须通过丰富的艺术教育活动,才能发挥其功能。在这一方面,艺术教育则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因为艺术教育是一种融听觉、视觉和造型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教育,每一种中艺术形式不仅都有其各自的情感表达方式并能与学生进行单项的情感交流,而且由于“通感”和“同构因素”的存在,这种单项交流还可以变为多项交流,即从多角度、多方面和多渠道与学生进行立体化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这种情感交流中体验生活的美妙、感受人生的快乐,获得身心的健康。

二、开发思维,启迪智慧

加德纳在19xx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力。这八种智力虽然都有其独特的认知发展过程和符号系统,但都与艺术均保持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第一、言语一语言智力。指人的听、说、读、写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这与戏剧表演艺术有直接的关系;

第二、音乐一节奏智力。指人感受、辨别、记忆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演奏、演唱和作曲等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这与音乐有直接的关系;

第三、视觉一空间智力。指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感受与表现能力,这与美术有直接的关系:

第四、身体一动觉智力。指人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较好地协调、平衡自己的身体,并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能力,这

与舞蹈等表现艺术有直接的关系;

第五、逻辑一数理智力。指个人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人对事物问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思维能力,这虽然与艺术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与数字音乐以及音乐中的音律、节奏和美术中的比例关系均有一定的关联;

第六、自知一自省智力。指人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这与各类艺术中的情绪、个性、动机的把握及其对艺术作品中人生观、价值观等人类生存问题的体验和关注有着密切的联系;

第七、交往一交流智力。指人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这与音乐、戏剧等集体性表演有一定的关系;

第八、自然观察智力。是指认识世界、适应世界的能力,是一种在自然世界里辨别差异的能力,这与美术、音乐等各类艺术学习和实践中都非常强调观察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的能力是非常一致的。

从以上所列举的八种智力与艺术这门学科的内在关系,可以肯定艺术在人的智力发展上,具有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优势。但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发达的智力,更要有超强的智慧。在这一方面,艺术教育是举足轻重的。它通过各类艺术的互动整合,使学生在视觉、听觉、动作协调、语言表达、认识自我和适应环境等之间进行频繁地碰撞、对话、交流并合成后生成新质,其智慧才能得到不断提高。

三、发展个性,健全人格

个性即人格。其内容主要包括:人的思想、态度、兴趣、气质、潜能、人生哲学以及体格和生理等特点。美国心理家阿尔波特认为人的个性是各种活动倾向的动力系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拥有健全的人格将对其人生成功具有重大影响作用。具体来说就是学生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积极的生活和工作态度、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良好的情绪和心态以及海纳百川的宽容的胸怀等。目前,我们基础教育中仍然强调的所谓的统一,如统一学习内容、统~学习形式和统一评价标准等教育观念,对学生的个性发展非常不利,长期以

往,极易发生一些极端行为,媒体中经常报道的中学生恶性事件已经向我们敲响警钟。

艺术教育在这一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在艺术教育中,对话、交流是其基本特征,开放、多元和平等的态度以及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是其基本核心。

因此,学生的个性会在自由放松的状态下得以充分张扬,人格在相互平等的地位中得到充分尊重。此外,以集体性综合艺术活动为主的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遵守纪律的习惯,以及初步形成的合作意识与紧密的团队精神等良好品质等人格培养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教育优势。

第二章随州地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现状调查

“艺术课是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自20xx年7月九年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实施以来,全国中小学校陆续步入了基础教育艺术课程改革的实践当中,这意味着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但随着中小学艺术新课程的实施,其中的问题也更加凸显,尤其是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将是我国艺术教育改革的瓶颈。其表现主要为:第一、认识问题。农村中小学从教育管理者、执教者到受教者普遍缺乏对艺术教育的认识,导致艺术课堂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极不规范,并存在缺失等现象,使艺术教育形同虚设;第二、环境问题。农村艺术教学环境和条件普遍较为落后,不能突出艺术学科特点,艺术课程的价值难以实现;第三、师资问题。我国农村地区受经济、地理和人文等条件因素的制约,致使农村地区艺术教师严重匮乏,现有的艺术教育师资,也由于极少参与继续教育培训,其知识和教学理念难以满足新课程需求。

本研究通过深入了解随州地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现状,以期对湖北省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提出研究对策,为湖北省教育主管部门今后制定方针政策提供强有力的参考依据,也为促进随州地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课题调研工作历时五个月。为使调研做到客观、真实、具有说服力,整个调研过程突出了以下特点:

第一、覆盖面广。抽样调查选中了有代表性的八个县作为调研区域,占全市21个县的38%;

第二、深入基层,与教师面对面交流了解情况。为了达到调查问卷被认真填写和回收率高的效果,问卷多采用了当场解释、答完即收的方法。发放教师问卷280份,回收有效问卷263份。

二、现状分析

通过所作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到随州地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及其教学现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两个方面:

(一)教师参与新课程的能力问题

随州地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年龄大部分在35岁以下,是一支充满活力的队伍。大专学历占37.2%,本科学历占49.8%。但是,有半数左右的教师认为自己目前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能满足当前艺术课程改革的需要,特别是有关新课程方面的内容,急需“充电”。可是教师本身又不知道从何学起,同时也面临着培训时间和费用等方面的困难。在教师问卷中一位教师这样说:“非常渴求多进行些关于艺术教育的培训等学习机会,我们几乎没有学习机会,偶有机会,学校也因计较花费不支持去。”影响教师参与新课程学习的原因分析如下:

第一、教师队伍的信念缺失。受教育体制、社会以及人们的传统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影响,艺术教育的地位确立始终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现实中对艺术教育的忽视使得相当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对于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缺乏应有的认识。其中不乏一些中小学艺术教师,在安于现状的同时失去了自己的职业信念,随波逐流。

第二、教师从事教研的能动性减弱。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席卷,导致教育教学评价单一,只问分数不问素质的现象普遍存在,艺术教育更是偏处一隅,无人问津。中小学艺术教师的工作热情因长期受压而失去钻研业务的积极性,使得他们在教学理念、方法和科研等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减弱,直接影响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三、教师的教学和课外辅导能力停滞不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培养人才目标的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对课外艺术活动的认识也要被打破,中小学艺术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能力也需要不断地“升级”,以满足艺术新课程实施的需要。然而,由于艺术学科长期的被边缘化和监督机制的不健全,滋生了艺术教师混日子的土壤,使得中小学艺术教师吃老本的现象较为普遍,艺术教学和课外活动辅导能力停滞不前。

(二)教育主管部门疏于管理问题

追根溯源,调查中所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是源于管理不到位,或是因为不管不理所导致的。其表现如下:

第一、教师的培训疏于管理。教师的培训不是教师个体所能完成的。无论是艺术教师的教学技能,还是教材和新课程等培训,都应该由教育主管部门有计划地去组织,踏踏实实地去落实。哪些教师参加过培训,培训过什么内容,培训过

几次,培训的效果如何,所培训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产生了哪些效益,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培训等等。在参加调查的263位教师中,竟然有41.7%艺术教师在课改的七年当中没有接触过《新课标》,可见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培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第二、教师的教育科研疏于管理。97.61%的艺术教师常年没有教研活动和38.6%的教师认为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的现状,以及半数(53%)以上的艺术教师在过去的两年内没有发表过文章和大多数(73.8%)艺术教师没有进行过艺术方面课题的研究等事实,都表明有相当?部分中小学艺术教师的教科研长期处在一个无人管理、无人过问的状态。

第三、教师的课堂教学疏于管理。新课程自20xx年实施已经十个年头,课改使得全国许多地区的中小学艺术课堂发生了质的变化。然而,本次调研反映出随州市中小学的艺术课堂教学距新课程要求相差甚远,具体表现为:①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陈旧;②教学设施(教室、教具和参考资料)匮乏或不完善;③艺术课堂评价存在误区等等。这些现状的存在和延续,再一次提醒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有很多问题亟待去解决。

第四、学校的课外活动疏于管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中明确指出:“课外、校外艺术教育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组织艺术社团或者艺术活动小组,每个学生至少要参加一项艺术活动。”然而,在调研中发现,随州地区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50.4%的人没有组织课外艺术活动。即使组织活动,也大多是为了参加艺术节演出或是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这与《规程》的要求显然是差距甚远。

第五、对学校管理者和课程自身的评价疏于管理。艺术课程评价包括对管理者和课程自身的评价。主要包括:学校领导对艺术教育功能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学校的艺术氛围、艺术课的开设、艺术教师和艺术教学设备的配备、课外艺术活动的开展等。但是,在调研中不难发现,随州地区农村中小学校的领导因为对艺术教育功能缺乏足够的认识而轻视艺术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如,一部分小学和许多初中三年级不开设艺术课;艺术课堂因缺乏必备的教学设施而不能突出艺术课的特点等等。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再一次暴露出教育主管部门在艺术课程落实监管上的不到位。疏于管理的原因主要是认识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

来美育在学校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问题,以及美育与其他方面特别是与德育的关系问题一直都得不到很好的解决,这就必然使得人们对艺术课程的价值与目标的理解产生严重偏差。具体表现为:只关注艺术课程的外在价值,特别是辅德价值,而忽视艺术课程的内在和本质的价值一一审美价值;只注重非审美的体验(知识、技术、历史、思辨)而忽视审美体验(联想、想象、创造、情感);漠视艺术教育在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完善人格、美化人生等诸多方面的独特作用;只习惯于把其他课程的教育目标简单地移植为艺术课程的目标,而忽视艺术教育自身的审美育人目标;只注重艺术知识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学生在艺术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艺术兴趣爱好的培养。上述认识上的种种误区必然导致了在艺术教育教学实践中,艺术审美性、艺术性的严重丧失。迄今为止,这些误区不仅在社会公众和教育管理层的意识中普遍存在,而且在中小学校教育工作者的认识中也“根深蒂固”。如今已经形成了一个难以打破的怪圈——曾经没有得到过良好艺术教育的人们自然会产生对艺术教育认识的缺失或偏见,而这种缺失和偏见会导致他们对艺术教育的忽视,对艺术教育的忽视又影响着艺术教育的正常发展,没有规范艺术教育的教育又在培养着一批批对艺术教育缺乏认识的人,而这些人将来很可能又走向教育领域的各个岗位??如此循环,就会始终摆脱不掉制约艺术教育科学发展的人为因素,从而阻碍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规范发展。

功利思想也是导致人们对艺术课程的忽视原因。在中高考选拔人才的机制没有被彻底打破的前提下,人们的目光始终要盯着中考和高考的成绩。学生和家长如此,学校领导和教师也不例外。中高考的成绩一好百好,能起到“一俊遮百丑”的功效,况且这种功效还能带来诸多利益方面的实惠。面对艺术课程对于培养创新性、综合型人才的作用和眼前的利益,大多数人会忽视前者而选择后者。

第三章湖北省农村中小学式艺术教育发展对策

一、培养式艺术教育工作的教师

艺术教育是在生态农业理念指导下的新型艺术教育,对于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教师,在工作上应当有别于分科艺术教育的要求。首先要有事业心。热爱艺术教学,具有不断学习、探究和提高艺术教学方法的意愿;其次要有爱心。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来组织教学,设计教学,并对学生在课堂活动上的表现及能力发展做出恰当的评价(如充分考虑学生在性别、文化背景、个性及能力上的差异,用多种方式评价等),使之通过评价保持持续的学习热情:再次要有上进心。能自觉主动地学习、研究和运用艺术教育理论,并在教学结束之后做到及时总结、评价与反思,找出问题所在,提高教学水平;最后要有慧心。能充分运用艺术教育理论,别出心裁,不断创新艺术教育,如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网络资源拓展艺术教育的渠道,以取得相互间支援。

以上通过对事业心、爱心、上进心和慧心的阐述,了解了艺术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但在农村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对中小学生进行艺术教育,必然对艺术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它主要包括:身心素质要求、个性品质要求、文化素质要求和教学技能要求等。

(一)加强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是指人的身体与心理的素质水平。目前,湖北省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因工作待遇、工作条件、工作能力、工作强度以及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与城镇存在较大的差异,致使其身心素质普遍低于城镇教师水平。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到教师本人的肌体健康,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以及艺术教育教学效果。鉴于目前现状,在农村中小学进行艺术教育,首先应改善并提高艺术教师的身心素质,才有可能实现艺术教育方针的各项要求。

1.健康的身体

身体各部分发育良好、功能正常,是艺术教师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教师职业的基本标准,具体表现为:

耳聪目明,培养艺术性的头脑。耳聪目明对于艺术教师来说,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从身体素质方面要求具备较好的视听能力:二是要求做到头脑清晰、目光敏锐、善于用艺术的感官来感受外界,不失时机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看’,、

“听’’艺术。

讲话流利,拥有艺术性的声音。作为一名艺术教师,不仅能用流利地语言来表达思想,而且还要具备富有艺术魅力和具有穿透性的声音来进行艺术教育活动。这就要求必须保护声带,勤于练声,以便使声音经常保持一种光亮、悦耳的色彩。

体型健美,保持艺术性的气质。作为一名艺术教师,不仅要通过艺术作品带给学生强烈的美感,同时,还要以美的形象和艺术性的气质来感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在衣着上进行适度的装扮,还必须通过身体的锻炼,让自己的健康体魄和健美体型也散发出一种艺术的魅力。

2.健康的心理

要学会自我调适。艺术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它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正面应对。可通过树立为追求真理而不懈努力的思想,激励自己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摆脱自己的消极情绪。也可采取心理迁移的手段,或学会利用事前的内心想象,提高自我调节行动的心理技巧,以减小不良情绪为自己带来的副作用。

要学会自我释放。农村中小学工作环境不如城市,业余生活相对乏味。可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增进相互间的感情沟通与交流,来释放消极情绪,消除不良心理。也可提出举办与领导、学生之间的恳谈会、交流会,以心换心、消除疑虑或进行相互间的换位思考,正确认知矛盾,主动调整心态,走出心理困境。

要学会自我激励。经常进行自我激励可以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情绪和无坚不摧的勇气。虽然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与外部环境有关,但更与自我激励和成功意识有关。歌德说过:“失掉财富,你几乎没有失去什么;失去荣誉,你就失去了许多;而失掉了勇气,你就失去了一切。”作为一名农村艺术教师,要坚信艺术教育工作的价值,天道酬勤,自己通过努力一定能够干出一番大事业。

要学会自我监控。自我监控是自己对自身行为与思想言语的控制,具体表现为发动作用和制止作用,也就是支配某一行为,抑制与该行为无关或有碍于该行为进行的行为。可通过自我认知、自我体验的训练来学会自我监控,使自己的行为趋于稳定。

要学会自我修正。人无完人,体无完肤,每一个人都长处与不足。可通过不断地自我修正与反思,对自己做出适度的评价。同时,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做到既不自卑,也不盲目自信,始终以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和平衡的心态,投入到我们的艺术教育中,为社会、也为我们自己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完善个性品质

教师的个性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潜在的,即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教师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思想道德品质、气质、性格、作风仪容、处世态度、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

1.敏锐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艺术教师从事艺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素质。教师只有勤观察、善观察,才能了解学生在艺术学习过程中容易被人忽略的学习细节变化,从而及时给予关心帮助,或进行正确的指导与科学评价,更好地进行因材施教,并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形成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2.灵活的应变力

应变力是人体表现出来的~种复杂素质,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艺术教师除了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多元的能力,还应当通过各种文体活动,使自己的神经系统不断受到刺激,思维不断得到强化.继而适应多变的外部环境。

3.丰富创造力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艺术教育活动更需要创造。由于教育对象的认知水平、个性特征和心理特征等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所以,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以便在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能熟练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手段,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和教学难题。从教育本身来讲,只有具备创造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

4.坚强的意志力

意志力是艺术教师的重要个性品质,是教师对艺术教育事业坚强信念的具体表现。尤其是在农村艺术教育实践过程中,主客观都将存在着许多困难,为了实现艺术教育目的,教师必须面对现实,不屈不挠,果敢决断,用坚忍不拔的毅力

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5.高尚的情感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艺术教师的情感集中体现在热爱教育事业和关心爱护学生。它包括对学生的了解、信任和尊重,即以情动人,以情感人和以情育人等。这种情感是感染学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教育因素。

6.广泛的兴趣

由于艺术教育是综合诸多学科,并强调诸学科间横向联系的一种新型艺术教育。所以,它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广泛的求知兴趣,扩展学科视野,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技能,以更好地适应艺术教育的特征。另外,教师在努力培养自己广泛兴趣同时,还可影响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7.健全的人格

艺术教育本身对提高学生素质,完善学生个性、健全学生人格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但作为艺术教师本身如果缺乏人格的魅力,如没有养成一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民主公平、风趣幽默和温和宽容的个性品质,那么,我们的艺术教育将会是徒劳无功的。

(三)提升文化素养

长期以来,我省农村中小学艺术教师的文化素养普遍偏低。一方面,与他们的文化基础有关,他们的入学文化课分数线标准和普通非艺术专业录取分数线存在太大差距。另一方面,与他们的文化学习兴趣有关,存在“重技轻艺”的倾向,即重视自己的专业发展,忽视相关文化知识的学习。薄弱的文化基础,不仅影响教师个人的可持续性发展,对我省艺术教育质量的整体发展也极为不利。因此,提高艺术教师的文化素养极为重要。

1.基本文化素养

基本文化素养是艺术教师特定的职业需求,是提升艺术教育质量的基础。基本文化素养主要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素养。其中自然科学素养有:物理学、数学、化学、气象学、天文学、生物学、农业科学、医学、材料科学等;社会科学素养有: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伦理学、法学、

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新闻学和传播学等。基本文化素养除了具备以上学科知识,还须具备良好的仪表形象、广泛的兴趣爱好、独特的精神气质、深厚的人文素养、优良的情感态度与合理的智能结构等个人文化品位。

2.艺术文化素养

艺术文化素养是艺术教师驾驭本学科的必备素养,是农村中小学进行艺术教育成败的关键。其内容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声乐、器乐、歌剧、音乐剧、舞蹈、戏剧、话剧、中国戏曲、曲艺、建筑、园艺、书法、篆刻、影视和摄影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此外,艺术文化素养对艺术教师还提出艺术能力的要求,即对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艺术反思与评价能力等多种艺术综合发展能力。上述知识与能力的提高,除了要求艺术教师积极争取参加由国家组织的各种短期培训与专题讲座,更主要的是要善于运用网络进行研修,如通过远程教学培训或下载免费的艺术资源等学习方式,大力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积极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为搞好艺术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里着重说明的是,虽然教师的艺术文化素养和课堂教学水平成正比,但是如果没有以责任心为前提,艺术文化素养再高也是枉然。

3.教育文化素养

教育文化素养是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在拥有一定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并加以内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反映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态度、教育方法和教育风格等方面内容。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心理学、教育学、新课程理论、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教育法规等内容。除此之外,教育文化素养对艺术教师也提出教育能力的要求,即艺术教学中的管理技能、导入技能、结束技能、提问技能、作业技能、语言技能、讲解技能、板书技能、设计技能、演示技能、表演技能和创作技能等多种教师技能。这里也必须强调~点,即便教师有良好的教育文化素养,但若没有以真挚的博爱和慈善的宽容为前提,那么,其任何教育活动将会必败无疑。这里并不要求教师如何以自己的善良光辉去关照学生,而是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如父母般无私真诚的品质。

二、构建艺术教育环境

艺术教育除了对艺术教师的身心素质、个性品质及文化素养等方面加以关注,还非常重视其教育环境的构建。就像“植物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分、土

壤和特定的生态环境一样,人的艺术能力的发展也需要适合的条件和环境”。构建艺术教育环境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

(一)民主式教育环境

创建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是艺术教育教学的关键。许多优秀的艺术教师之所以能够取得艺术教学上的成功,其根本在于贯彻实行民主性原则,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课堂里充分发挥和张扬他们的艺术个性,并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艺术等相互间的对话与互动,启迪学生的艺术智慧,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

1.通过相互尊重,形成民主教育观念

民主教育泛指一种相对公正的教育管理方式。在艺术教育中,各生态要素之间所形成的尊重与平等关系,其实就是一种民主教育观念。它浸透于艺术教育的整个过程,体现于艺术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为更好地把握这一观念,构建良好的民主教育环境,实现教育目标,我们有必要对“尊重”进行分析。第一是指要尊重艺术教育的规律,避免出现功利化、技能化与活动化等现象;第二是指要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避免出现精英化、表面化和一般化等现象;第三要尊重受教育者的选择权,尤其是要尊重教育对象依据社会需求、身心发育发展规律和特点、兴趣、爱好,对于艺术教育的内容、专业、方式、途径、手段等的自由选择权。避免出现一言堂现象:第四要尊重艺术教育向自由化、多样化发展的方向,避免出现千人一面的目标模式与整齐划一的教育教学观念。

2.通过多元评价,体现民主教育原则

评价是艺术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艺术学习质量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在艺术教育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设计多元评价体系,综合体现学生在艺术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等情况,使评价者不仅可以由被动转向主动参与,更有益于学生在肯定自己的成绩基础上及时矫正自己的不足。在多元评价中,为体现民主性教学原则,教师应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在艺术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悟,尤其是对于提出疑义的学生,教师要格外地引起关注,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阐明自己的不同观点,既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说理论证能力,又提高了他们对艺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通过师生互动,营造民主教育氛围

在艺术教育中,教师不是支配课堂教学活动的绝对权威,学生也不是教学活动的附庸,师生之间己由教与被教的关系,转化为一种在民主平等氛围下的双向互动与交流关系。这种互动交流的前提是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和依靠学生,因为,学生往往对自己的问题所在较为清晰,所以与其按照教师既定的内容去教,不如让学生自发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但这种课堂教学绝对不能走向极端,由于过分强调学生的先天能力,过分地强调学生的自主和自由发展,使教师的作用形同虚无,教师的能力得不到发挥。应从生态教育的角度来考虑,让互动建立在充分对话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形式的对话形成相互间的互生与互补,从而真正达到像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的“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这种境界。

(二)开放式教育环境

艺术教育强调只有打破其内部各要素的自我封闭状态,共同形成一种开放性的生态环境,才能使各要素之间进行相互作用,从而焕发出新的生命。艺术教育内部要素不仅包括艺术教育理念、艺术教育内容和艺术教育手段的开放,还包括艺术教育对象、艺术教育时问、艺术教育地域和艺术教育管理等多层面、全方位的开放。通过全方位的开放,尽可能地使我们的教育主体接受更加全面的艺术教育,获得较高的艺术能力。针对我省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开放式的教育环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1.开发艺术教育内容

开放性的艺术教育内容主要是面向全体学生,为适应不同学生的多种艺术学习需求而提供的多种艺术门类的学习。由于我省农村艺术师资奇缺,导致农村艺术教育有课程表而无实际内容,不仅影响了孩子们的素质培养,也影响着我省艺术教育工作的向前发展。为缓解目前艺术教育现状,各地农村中小学可充分利用当地艺术资源,选择颇受学生们所喜爱的、既经济实用又兼艺术教育价值的,如面塑、泥塑、吹塑、泥哨、折纸、布艺等艺术内容,然后聘请当地具有以上艺术专长和艺术能力的本校、邻校的师生或本村、邻村的艺人,前来指导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活动。学生们通过现场观赏或亲自表演与动手制作,既能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提高他们的动脑、动手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又可陶冶他们的情操,

并在趣味学习中探索美、领悟美和创造美,从而达到艺术教育目的。

2.丰富艺术教育手段

丰富艺术教育手段必须借助一定的艺术教育媒体。随着我省艺术教育的发展,艺术教育媒体如美术教具、音乐图书、电子琴、小型乐器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逐渐在农村学校得以应用和普及。但由于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使我省部分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媒体存在严重不足,导致艺术教育手段的单一化,艺术教育发展的缓慢化。为解决目前现状,学校可发挥自身的能动性,主动寻求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使艺术教育手段变得丰富多彩。例如可带领学生到校外真实情景中写生,可聘请当地艺人到课堂进行现场表演并传授技艺,可利用手机上网搜索艺术信息或进行欣赏音乐,可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加农村的社火等艺术活动,让开放式艺术教育手段不仅成为一种可能,而且更具有一种亲和力与向心力,使学生在提高艺术能力的同时,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从真正的意义上,体现出艺术教育的无穷魅力。

3.拓展艺术教育方式

开放的艺术教育方式必须打破单一的艺术课堂教育方式。目前,由于我省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在地理位置上不占优势,使之对外界的交流与合作相对减少,尤其是在艺术信息及艺术资源的共建、共享等方面相对薄弱。因此,必须开动脑筋主动寻求解决的办法。

其一、实行学校与家庭相结合,重视利用学生及其家庭的艺术资源进行家庭式艺术教育。随着我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手机、电视、电脑和网络通讯等信启、工具已在农村的多

数家庭得到普及,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条件拓展我们的课堂艺术教育,让学生在课外通过查询和下载相关的艺术信息与资源,浏览和鉴赏中外艺术精品,自学网络艺术课程,从而达到丰富艺术教育方式的目的;其二、实行学校与学校相结合,重视利用兄弟学校的艺术资源,丰富艺术教育形式。可主动与邻校或与城市(镇)学校进行艺术教育的互动,实行“一对一”相交换,实施“一对一“相帮扶,优化艺术教育资源配置,共享艺术教育成果;其三、学校与社会相结合,重视利用社会艺术资源进行社会式艺术教育。

可与县、乡文化站取得联系,进行沟通、寻求支持与帮助。特别是要积极参

加由县、乡文化站组织开展的各类艺术活动,使学生在充分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增强对艺术的了解与认识,领受艺术来给他们例如苏联引发的美的熏陶。

(三)审美式教育环境

在艺术教育中,各种艺术活动的展开无不以审美为基础,学生艺术学习兴趣的提高和艺术能力的培养也无不在审美的过程中得以加强。缺少审美,艺术教育则停留于现象,终止于形式,缺少深度,没有力量。因此,创设审美式教育环境对于艺术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1.培养学生审美的感官

在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首要应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和善于感知美的耳朵。我省农村自然景观秀丽迷人,艺术人文瑰丽丰厚,这些美的资源犹如地下的宝藏一样静待我们去挖掘,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审美的感官。思路一: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广阔的大自然中,通过聆听小鸟的婉转啼鸣,感受草虫有节奏的鸣唱,领略蓝天白云、田畴沃野、炊烟袅袅等自然界中的美,使学生对美获得新认识,产生新理解,从而在自己的艺术实践活动中,主动寻求美、体验美和创造美;思路二:教师可通过让学生欣赏经典艺术作品,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美的意蕴,使学生对美形成一种全面而客观的评价,以便从理性上来指导自己的艺术实践;思路四:教师通过让学生搜集当地的年画、剪纸、泥塑、面塑、民间工艺品、民间乐器、民间服饰等民间艺术作品,启发引导学生的审美意识,感知作品的审美特性,使学生养成自觉验证与判断美的能力。

2.构建真实的审美情境

在艺术教育中,真实的审美情境.有助于各生态要素问形成互生与互补的关系,有助于形成一种艺术教育相长的良性循环。许多教学案例表明,真实的审美情境是产生最佳艺术教育效果的根本保证。

第一、美的教师。当代艺术教师不仅仅是传播美的使者,更是审美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心目中的艺术教师应当是综合美的素质形象,即:高雅而活泼,阳光而健康,深情而敏锐,幽默而善良,激情而正直,朴素而大方。学生在这样的老师带动下,一定能够燃起参与审美的强烈欲望,也定能与教师在互动中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教学过程。《礼记·学记》中“亲其师而能信其道”,就是最好

的说明。

第二、美的教室。美的教室,“会成为适合艺术教学的‘磁场’,自动向学生释放出各种审美的和艺术的信息。农村学校的艺术教室主要通过悬挂艺术家的头像、名画、名言,开辟学生艺术作品专栏,手绘色彩绚丽的艺术花纹、五线谱和音符等图案,让学生既能接受到潜在的艺术审美信启、,还能通过丰富而足够的视觉刺激,使学生的情绪始终保持一种兴奋状态,为接下来的艺术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第三、美的校园。美的校园,不仅可以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们乐观向上的情绪,放飞他们的美好心灵,恢复他们的心理平衡。农村学校可以通过校园绿化,栽种农村常见的并赋予象征意义的各种果树来美化校园。例如柿树、核桃树、石榴树、葡萄树、桃树、杏树和李村等。这些树木或抑或扬,富有人文气息,既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又是高品位的审美育人环境。此外,也可通过黑板报、宣传栏、文化墙和活动性展板,定期对学生进行艺术审美教育,使学生在美的不断熏陶下,具有美的品行,拥有美的心灵。

三、开发艺术教育资源

艺术教育要做到像“生态系统”那样,使系统内各生命之间保持一种均衡的、互补、互生和共生状态,除了需要与教育系统中的各个学科相结合,还需有丰厚的、各种类别的艺术资源作保证。然后通过这些资源的相互作用与制约,培养出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有较大潜能与智慧的可持续发展性的人才。农村中小学进行艺术教育可对以下艺术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一)民间艺术资源

民间艺术资源,是指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在经过长期发展、传承和积淀下所形成的特色艺术文化。在以往我们国家或各省所编写的艺术教材中,民间艺术内容只是作为通用教材中的必修内容来出现。由于教材容量有限,所编入教材的民间艺术内容不仅数量少,而且不同地区间所存在的各种差异性,造成这些内容的实用系数较低。目前,我们所倡导的农村特色艺术教育理念,可为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上提供更大的空间,这就使得更多的民间艺术资源进入艺术教育系统成为可能。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下游流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省内既有平原、草原、

高原和山地,又有盆地、湖泊和海滨,悠久的历史、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灿烂的燕赵文化,孕育出了丰富的民间艺术。应当说这些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艺术内容,在农村特色艺术教育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应用价值。首先是其生态价值。民间艺术除了涉及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心理学、文艺学、美学和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还涉及与其制作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这些学科在农村特色艺术教育中,除了极具审美价值、教育价值和认识价值,对于形成一种教育生态环境,进而产生相互间互生与互补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是其精神价值。我省民间艺术除了具有历史最久、流传最广、特色最浓、作者最多等特点,还具有极高的精神价值。它强调以人为本,以民族为根。善于通过抒发与表现个人的主观情感,来表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有效利用这些资源,一方面可以丰富艺术教育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来教学,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对地方艺术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也有着特别的意义。

1.民间文学艺术资源

民间文学是由劳动人民口头创造的一种文学形式。体现本土的人文、地理、生产和生活等特点,在艺术教育中既有审美、娱乐功能,还兼有认识和教育功能,是艺术教育中经济又实用的教育资源。目前,我省民间文学艺术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现被遴选为省级以上的非遗民间文学达23个。

民间文化。湖北省丰厚的历史积淀,创造出绚丽多彩的民间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它是一种地域符号,也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随州成语典故文化。据统计,直接与随州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密切相关的有200则。内容涉及到思想、政治、军事、人物、风俗、教育和文化等方面,在构建农村特色艺术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民问传说。我省民间传说诸多,流传范围最广。这些传说主要集中在我省邢台、秦皇岛和承德等地区。例如邢台地区,现有清河县的武松与武大郎传说、内丘的牛郎织女传说、柏乡县的汉牡丹传说和临城县的赵云故里传说等。目前,我省的多数民间传说均己搬上荧屏和舞台,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观赏相关影视资料,丰富艺术教育内容,拓展艺术教育视野。

民问故事。我省民间故事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内容感人,情节曲折,集中

体现了湖北人民的精神面貌、生活情趣和美好愿望,是人民群众自我意识的载体,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目前,石家庄藁城耿村民间故事在我省最具影响力,并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故事主要涉及社会学、伦理学、历史学、宗教学、哲学和文学等方面内容,对于农村特色艺术教育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在具体的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讲故事、演故事、改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艺术能力。

2.民间舞台表演艺术资源

舞台表演艺术是通过音乐与人的形体动作相结合而进行的一种艺术形象塑造活动,籍此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现实社会生活。它主要包括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和民间曲艺等艺术形式,具有地域性、即兴性、多变性、专业性和观赏性等特点,是农村特色艺术教育中重要教育资源。目前,现被遴选为我省省级以上的非遗舞台表演艺术达163个。

民间音乐。湖北省悠久的人文历史和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其民间音乐格外丰富和优秀。其突出代表首推鄂中平原的笙管乐,即北京以南、天津以西,沧州、定州一线以北近三十个县市的鼓吹乐品种,民间俗称“音乐会”。因主要用管子领奏、笙等合奏,故又称“笙管乐”。这是自清代以来就在京津许多寺庙及道观音乐的影响下所产生的一种民间乐种。迄今为止,许多“音乐会”在仪式形态和音乐本体上仍然与佛教、道教有较大的关联性,带有鲜明的民间宗教特征。而有的音乐会在长期与民间风俗礼仪相融的过程中,已成为一种地道的地方民间器乐曲。另外,流行于湖北鄂南、鄂东和鄂中平原,鼓吹乐也是我省优秀的民间音乐代表。因为吹演奏曲目大多来自民歌和戏曲唱腔,所以又叫做吹歌。其旋律优美动听、地域风格浓郁、艺术表现力感人肺腑。既可进行成套曲目的独立表演,也可进行民间歌舞的伴奏使用。

这些民间音乐资源由于其专业性较强,故在农村中小学的艺术教育中,可通过以下形式来进行:(1)可组织学生观看实时的现场表演;(2)可邀请专家及民间艺人到课堂上举办专题讲演;(3)可就学生熟悉的某一件乐器或某一首乐益在课堂上展开讨论;(4)可组建民间音乐兴趣学习小组。这些活动的展开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民I司艺术进行一种有意识注意及其对本民族艺术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还可以通过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强烈的使命感,从而为传承

我国民间艺术做好一种心理上的准备。

民间舞蹈。湖北民间舞蹈基本以秧歌、鼓舞为主,其它还有借用各种道具表演的狮子舞、龙舞、竹马、灯舞、大头舞等。(1)秧歌。秧歌是我省最具代表性、表演范围最广的群众性民间舞蹈。其中秦皇岛、承德、衡水和唐山的秧歌久负盛名。其表演人数不定,少则十数人,多时达上百人。表演时一般有角色装扮并有锣鼓、唢呐等吹打乐器的伴奏。(2)鼓舞。湖北鼓舞历史悠长,种类和样式繁多。其中以舞蹈表演为主,击鼓伴奏为辅的鼓舞有:扇鼓、太平鼓、挎鼓、招子鼓、花鼓落子、蹦鼓子舞等;以突出鼓乐表现,进而踏节而舞的鼓舞有:迓鼓、排鼓、大鼓、战鼓、黄巾鼓等。

这些资源由于不受经济因素的制约,专业要求又相对较低,并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因此,可广泛用于我省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可突破传统民间舞蹈的局限,根据学生特点并与学生共同进行舞蹈创编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身体协调能力、艺术审美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还可以在活跃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增强其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民间曲艺。曲艺是一种集文学、表演和音乐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在广袤的湖北大地上,因地域及地理性差异产生了丰富的曲种,主要有大鼓、龙鼓、架鼓、渔鼓、旗鼓、战鼓、单弦、大板、木板书、评书、快板书、相声、数来宝和三句半等30余种。目前,具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曲种有15种(仅沧州地区就有5种)。

其中沧州河间的西河大鼓、沧县的木板大鼓和塘口的乐亭大鼓又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极为珍贵艺术教育资源。这些曲种,按说、唱比例不同又分为只说不唱、只唱不说和又说又唱等三大类。在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中,教师可根据当地曲种特点及学生的基本状况,由相对简单的只说不唱,如快板书、相声和三句半等曲种,逐步过渡到复杂的只唱不说或又说又唱等曲种。通过自编(或改编)、白导和自演,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对曲艺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并将传统的民间曲艺发扬光大。

民间戏曲。戏曲是将歌唱、舞蹈和故事综合在一起的传统艺术表演形式。在我国戏曲大发展的阶段,湖北省的戏曲也随之发展起来,并随之形成许多具有湖北地方特有的剧种,如湖北梆子、丝弦、评剧、保定老调、哈哈腔、二人台、皮

影戏等不胜枚举。

目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剧种达40种,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剧种有9种。

毋庸置疑,我省地方戏曲对于当地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具有很大的应用性价值。(1)“唱”。戏曲中的“唱”实际就是将地方方言加以音乐化与夸张化的结果。在艺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地方方言让学生学习戏曲唱段,努力使学生达到一种生活艺术化和艺术生活化的境界:(2)“念”。戏曲中的“念”即一种音乐化的对白或自白。在艺术课堂教学中,师生若用“念”的方式进行相互问的沟通与交流,课堂学习氛围一定会非常活跃;(3)“做”。将戏曲动作加以舞蹈化和虚拟化表演即为“做”。如梳头、挑水、划船、骑马、饮酒、绣花等表演,都是通过舞蹈化的虚拟动作实现的。在艺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模仿秀活动,体会“做”,学会“做”,并通过“做”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4)“打”。戏曲中的“打”绝非武术中的打斗,而是舞蹈化的打斗。在艺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声势活动,对各种打斗所使用的固定节奏型进行模拟练习,使学生在体验戏曲中“打”的同时,体验戏曲中“打”的各种节奏或音乐,为课堂学习增添一定的情趣性。

另外,戏曲中带有象征性的意义脸谱,也是一种艺术教育资源。通过欣赏脸谱、设计脸谱到制作脸谱,不仅可以深入理解戏曲中的脸谱文化,还能培养学生艺术创新思维和艺术审美情趣。

3.民间造型艺术资源

民间造型艺术是人民群众通过一定物质材料和手段所创造的一种可视静态空间形象的艺术。它以丰富、美化和装饰社会生活,从而表达一定愿望、心理、道德观念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一种美术。它主要包括书法、篆刻、绘画、雕塑、设计、工艺美术和建筑等种类。

目前,我省获得省级非遗民间造型艺术有12种,其中享有盛誉的有衡水内画、保定曲阳石雕、张家口蔚县剪纸、衡水武强木板年画、唐山玉田泥塑等。这些制作精巧、技艺高超,能够体现本土人文、地理、生产和生活特点的民间文化艺术品,不仅是我省各地艺术文化的符号,代表了湖北省文化艺术的风格,也是湖北各地农村中小学进行特色艺术教育的最佳教育资源。在艺术教育中,教师可

通过组建民间美术学习小组、参观当地艺术建筑名胜、参加校园民间美术作品展览、深入民间美术工作坊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热情,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弘扬和传承我国的民族文化。

综上所述,民间丰富的艺术资源,就在我们的身边,并且非常适合农村中小学特色艺术教育。各地可结合自身优势,因地制宜,积极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我省的艺术教育,进~步提高艺术教育质量,促进艺术教育水平的发展,使我省的农村艺术教育能够开放出艳丽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二)网络艺术资源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艺术资源也越来越丰富而可观。目前,国内外诸多机构和个人已经在因特网上建立了大量的艺术学习网站,提供了不少有益于艺术教育信息和资源。现仅就音乐、美术两门学科加以介绍:

1.音乐类

学习内容。主要有四类:(1)乐谱:钢琴作品、声乐作品和器乐作品等。乐谱格式有五线谱、简谱,也有吉他专用的六线谱等;(2)音乐形态学:基本乐理、和声、曲式、作曲和配器等;(3)音乐史学:中外音乐史与作品赏析、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外国民间音乐等;(4)音乐教育学:音乐教学法、音乐信息技术、音乐教学课件、音乐教学案例等。

媒体格式。主要有三类:(1)音频类:MP3、MIDI、wAV、RM、ASF、MPEG、DAT等;(2)视频类:MP4、AVI、FLY、RMVB等;(3)文本类:PDF、WORD等格式。

综上所述,网络艺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积极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将对农村中小学行艺术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鼓励有条件的学生走进网络,自主选择网络上的艺术资源,培养学生在网络世界里搜索、整理、判断信息的能力:第二、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制作个人艺术网页,或班级、学校的艺术网页,以拓宽学生的艺术审美空间,激发学生的艺术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第三、教师也要积极利用网络进行继续教育,不断实现自我突破。如利用“国培计划”网络学习平台,获取最新艺术教育的信息,了解艺术教育的发展动态,交流艺术教育方面的成果,开发出富有创意的艺术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社会艺术资源

在农村中小学进行艺术教育,除了依靠课程本身的艺术资源、民间艺术资源、网络艺术资源,还要广泛地利用学生身边的环境艺术资源,使学生在更大的空间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1.自然艺术资源

自然艺术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可用于艺术教学的自然风景、物产资源等各种因素。河北省地理条件多样,自然风光和物产资源极为丰富。各地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自然物产也可以作为艺术教育的有效资源。例如,可利用树藤、树枝、树叶、树皮、树根、稻草、贝壳、卵石等材料可进行艺术造型,也可利用皮筋、竹筒、核桃壳、饮料瓶、易拉罐等材料进行音乐创作,更可以把家乡秀丽的山川、碧蓝的湖泊、蜿蜒的河流、青青的麦苗、古老的村落等自然景观通过绘画、摄影或文学的形式进行艺术再现。从这些艺术活动中,我们不难看出,它不仅散发着浓郁、拙朴的乡土味道,还渗透着生态环境保护和废物利用的意识。艺术教师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对拓展艺术课程的空间,丰富艺术课程的内容,提高艺术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2.生活艺术资源

农村独特的生活环境,如古朴典雅的民宅、曲折幽深的街巷、错落有致的庙院、独具魅力的服饰等资源,均可以作为艺术教育内容来开发。教师可联合本校师生组织开展以地方风土人情为主题的艺术表演和作品展览等活动,通过摄影、手工制作、绘画等艺术表现方式,再现我们身边的艺术,留下美好的瞬间。一方面可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加强学生的审美的体验与感受。另一方面,也是继承和弘扬传统民族文化,美化生活与环境的一种爱国主义教育。

3.人文艺术资源

人文艺术资源是人类所创造的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一切艺术产品。例如一个村名、一棵古树、一条河流、一位艺人、一首歌谣、一次社火等等都应属于人文艺术资源的范畴。由于这些资源大量地集聚在农村及偏远的地区,因此,农村孩子天生对这些资源具有优先“发言权”。若将这些资源进行统计、整理,就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术教育资源。教师可让学生首先通过艺术实践活动来感受、体验这些艺术资源,然后从欣赏客体的形式美过渡到体现其内在美,最后再对这些资源以文学、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形式进行创作表现。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

意识,又提高了对家乡艺术文化的保护意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