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信财富发布《20xx全球资产配置白皮书》

宜信财富发布《2016全球资产配置白皮书》

中证网讯 由宜信财富发起,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Randolph教授主笔的《2016全球资产配置白皮书》(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对外发布。报告对中国投资者的分析结果则显示,国人更喜欢追逐高收益投资渠道,如股票、房地产投资等,从而忽视资产配置。报告建议:在优质投资渠道收窄的今天,通过组合式的资产配置获利避险,是中国投资者现阶段的必然选择。

报告对于中美财富管理市场和投资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对美国市场和美国投资者的分析为切入点,强调资产配置在投资过程中对于平衡收益和风险所起到的重要性,特别是全球范围内的资产配置,在过去近百年里,为美国投资者获取最大化收益做出重要贡献。 报告以哈佛商学院的经典案例为基础,结合中国投资者的实际情况,分别针对可投资资产300万、1000万和3000万人民币的投资者,根据风险承受能力高、中、低,以及不同的收益目标,提供了横纵组合的9种可行性全球资产配置解决方案。同时,投资者也需要与中国可覆盖到的资产类别的投资产品具体相结合。

据介绍,本报告的主笔人Randolph教授曾先后在哈佛商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任教,并师从20xx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尤金·法玛,长期关注个人和机构的资产配置决策,并参与创办多家资产管理机构,有着丰富的投资与资产配置的实践经验。作为报告的发起方,宜信财富也将其近十年的实践经验融入其中,使得报告不仅具备研究价值,更具实操价值。

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强调,提供这个资产配置模型并非鼓励个人投资者参照去进行资产配置,而是为了让投资者能看清全球资产配置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复杂问题、庞杂的资产类别。在实际操作中,建议个人投资者仍要咨询专业机构,机构的海外合作伙伴、专业研究团队,应对政策、税收、法律等的专业优势比较明显。

据了解,本次除了发布白皮书之外,宜信财富全球资产配置委员会也宣告成立。委员会由十余名全球资产配置专家组成。委员会的所有成员,均在各自研究、工作的领域有所建树。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海通证券副总裁李迅雷等著名经济学家,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重阳投资管理公司总裁王庆以及威灵顿、凯雷投资、瑞银证券、Invesco景顺、朱雀投资、诺德基金、香港惠理基金、铁狮门等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的代表,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报告主笔人Randolph教授,以及600余位高净值投资者出席了活动。

 

第二篇:《20xx年全球财富报告》发布:富人增股票配置

《20xx年全球财富报告》发布:富人增股票配置

来源:上海证券报 时间:2011-06-27

20xx年全球财富报告发布富人增股票配置

希腊

23日,凯捷顾问公司与美林全球财富管理联合发布《20xx年全球财富报告》。报告提出,20xx年全球富裕阶层的人数及财富持续增加,与此同时,富裕人士的股票配置也在增加。报告认为,富裕人士和超富裕人士分别指持有的金融资产逾100万美元和3000万美元的人士。

在经历金融危机后动荡后,亚太区富裕人士达330万人,是目前全球富裕人士的第二大集中地,仅次于北美之后,并首次超越欧洲。

此外,20xx年,富裕人士进一步增加股票的配置,从上一年的29%增加至33%。该报告预计,20xx年富裕人士将继续增加股票配置,尤其是如果全球经济出现持续复苏的明显迹象,情况将更突出。

20xx年全球财富报告发布富人增股票配置

图片来源:香港大公报

中新网6月24日电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美林银行的《全球财富报告》调查显示,香港去年有10.1万多名百万富翁,拥有的身家净资产最少100万美元,即相当于700多万港元,刷新20xx年即金融海啸前的历史高位纪录,人数较前年急升三成三,高速的增长率连续第二年冠绝全球。不过,高通胀及政府出招遏楼市,美林预期,香港富裕人口今年增长率势将放缓。

希腊

亚太区富人超欧洲

美林银行与凯捷顾问公司昨日发表第15周年的《全球财富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全球有1090万名富裕人士,即拥有的财富不计及主要居所、收藏品、消费性产品与耐用品,净资产已达最少100万美元的人士,较前年增加8.3%,他们坐拥的财富总额达42.7亿美元,即相当于约333亿港元,增长率近一成。当中拥有净资产最少3000万美元、即约2.3亿多港元的超富裕人士,全球有10.3万人,较前年升一成,资产总额亦升近一成二。

金融海啸对欧美冲击影响较大,相比较下,亚太区富裕人士人数去年增长最强劲,增加近一成,达330万人,人数首次领先欧洲,并仅次于北美。亚太区富裕人士财富总额达10.8亿美元,升幅一成二。美林更估计,亚太区可能在极短时间内超越北美,成为全球最大的富人集中地。

香港方面,截至去年底,富裕人口录得10.13万人,按年增长三成三,增长率连续第二年全球第一,并打破20xx年创下9.6万人的最高纪录。美林全球财富管理北亚区主管苏伟生表示,香港富裕人数成长冠绝全球,主要受惠于股市和楼市表现理想。除了国际主要金融中心地位,加上现时成为人民币境外结算中心,促使香港继续成为全球主要财富管理市场。

不过,苏伟生预期,香港富裕人士今年增长率难以维持高速水平,主要因为受外围经济环境变动,以及政府推出遏抑楼市措施影响,但放缓速度料不会太明显。而在劳工市场增长、出口恢复和内地来港游客人数增加下,美林预测,香港今年经济增长6.4%,明年增长5.8%。

建议投资债券股票

香港通胀正在加剧,统计处最新公布通胀率创三年新高。苏伟生说,股票传统上是对冲通胀的理想工具。香港经济稳定,香港投资者近年增加投资证券市场尤其是股市,虽然恒指近日表现下跌,投资股市人士短期将减少,但长线而言,股票仍是对抗通胀的合理而吸引的投资工具。他建议投资者减持现金,增投资债券股票。

美林报告显示,全球富裕人口现仍高度集中于美国、日本与德国,三国富裕人口已占全球总数的五成三。而日本除外的亚太区富人特别偏好不动产投资,占他们的整体投资组合的三成一,远高于全球一成九的平均水平。

20xx年全球财富报告发布富人增股票配置

美林集团和凯捷咨询周三公布了20xx年《全球财富报告》,数据显示20xx年全球富豪数量增加了8.3%,达到1090万人;其中,中国的富豪数量为53.5万人,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继20xx年后再次稳坐第四名的位置。

报告中将净资产(不包括主要房产)超过100万美元以上的人士称为“高净值人群”。数据显示,20xx年全球这一群体的财产总和达到42.7万亿美元,超过了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达到历史新高。而亚洲的百万美元富豪人数达到330万人,首次超过欧洲地区的310万人,仅次于北美洲的340万人。

报告称,去年股市表现强劲是财富增长的主要动力,全球股市平均涨幅达到 18%。欧美国家仍是老牌富豪聚集地,但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正在后来居上。中国目前的百万美元富豪人数为53.5万人,比去年增长12%,但仍只是美国的六分之一。

此外,中国买家对私人飞机、豪车、豪宅等情有独钟,艺术品收藏也是富豪们青睐的投资领域。2000-20xx年间,中国艺术品市场总额超过40亿美元。

全球富裕人士的财富及投资喜好的变化,犹如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6月23日美林公布的2011全球财富报告显示,去年全球拥有100万美元净资产的富裕人士增加了8.3%达1090万人,财富增幅增加了9.7%至42.7兆美元,相当于人均净资产392万美元(约2536万人民币)。

在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欧元区陷入债务危机、亚太保持强劲内需的宏观背景下,美国保持了其全球富豪的最大单一集中地的地位,而亚太区的富裕人士无论在人数和财富额方面,都超越了欧洲,达到330万人,拥有10.8兆美元。

美林全球财富管理北亚区主管苏伟生对本报记者表示,去年中国的富裕人士数量达53.5万人,位列全球第四,相信未来3年中国的富裕人士数目会快速上升。

投资偏好各地差异大

随着经济的复苏,富裕人士倾向于有风险的高回报投资,增加了股票的配置,降低了现金和存款的配置。

有趣的是,北美富豪更喜欢投资股票,而亚太区富豪则继续在地产市场寻求获利。全球最保守的是日本富豪,他们的固定收益及现金存款配置,占其整体资产配置的比重从前一年的48%上升到55%,高于全球43%的平均水平。

不同地区富豪的投资偏好与各个地区的经济环境密不可分。去年虽然经济复苏疲弱,但是全球股市市值上升了18%,到年底约为54.9兆美元,各地政府持续的刺激经济措施,为股市价格提供了支持。

比如,美国为了遏制利率上升而推行的国库债券回购计划,使股票投资相对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此,北美地区富豪持有的股票在其资产配置中的比重也从前一年的36%增加至42%,高于全球33%的平均水平。

同时,亚太区成为全球富豪的资产配置的主要区域。根据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EPFR)的估计,20xx年前11个月,投资人投资新兴市场股票基金与新兴市场债券基金分别达800亿美元和34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间,MSCI新兴市场指数自20xx年以来上涨了104%,而MSCI成熟市场指数只上涨了39%。

此外,去年大宗商品的需求殷切,不少富豪都偏好大宗商品,去年大宗商品投资在另类投资中的占比从16%上升到22%。而外汇投资在另类投资中的所占比重从13%增加到15%,因为投资者买入了利率高于成熟市场(美国和欧洲)的国家货币。

由于大部分成熟市场在去年将利率维持于低水平,多个新兴国家升息吸引了资金流入,也使得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汇率上升。截至去年底,美元兑巴西里尔、印度卢比和人民币分别贬值了4.6%、3.4%和3.3%。相反,美元兑英镑和欧元则分别升值5.2%和8.1%。 中国富豪钟情奢侈品

苏伟生表示,去年香港百万美元富翁增长率超过33%,主要是因为股市和地产表现理想。去年香港不动产的价格上涨了19.5%,全球范围内,道琼斯全球精选REIT指数也上升18.6%。因此,地产在亚太区富豪的资产配置为31%,高于全球19%的平均水平。

美林的报告显示,在包括豪华汽车、游艇、飞机等奢侈收藏品中,来自亚太区的需求日益明显。去年豪华汽车的整体需求回升,比如奔驰(Mercedes-Benz)表示,其20xx年的全球销量上升15%,在中国内地与香港的销量跃升112%,其他新兴市场比如巴西、印度、俄罗斯等国的销量也大幅上升。 而法拉利(Ferrari)则表示,其20xx年的中国内地的销量比20xx年成长近50%,是表现最好的一年,大中华地区是其国际5大市场之一。

而近年一直火热的艺术品由于升值潜力看涨而继续受到青睐。中国的新贵一族成为各画廊及拍卖行的主要竞投者和买家,而且特别钟情于购买国内艺术家的作品。

去年4月,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拍卖会的总成交额达1870万美元,高于拍卖前估价的250万美元。其中,中国当代艺术家刘野的作品“金光大道”以245万美元成交,接近拍卖前估价的3倍。去年佳士得的国际钟表拍卖会也刷新记录,成交额达9120万美元,原因之一就是亚洲市场的买家人数暴增,主要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

美林方面预计,在2012富豪们将更多投资于股票和大宗商品,减少不动产与现金存款的配置。

中国已成了不折不扣的奢侈品消费王国。根据市场顾问公司麦肯锡的预测,中国大陆到20xx年,其奢侈品市场将占全球20%以上的份额。20xx年这个市场的总金额为100亿美元,届时将达到惊人的270亿美元。这些预测并非麦肯锡一家之言:毕马威认为,中国奢侈品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它已仅次于美国,成为排名日本之前的世界第二大奢侈品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奢侈品消费王国,也只是个时间问题。

大量数据、排名都足以支持这些研究机构的预测和结论。欧洲著名的奢侈品公司Trinity凭借着其在中国大陆的450家分店(其中在富庶沿海都市有300家以上)大获利润,并回头在欧洲掀起了令人震撼的收购旋风;日本高档化妆品牌资生堂更在今年1季度在中国获得20%左右的增长率,其在大陆5000家以上的门店带来丰厚利润;在高档汽车领域,中国奥迪车的保有量4月达87788辆,超过了德国的78487辆,根据奥迪的资料,4月份中国市场同比增长21%,20xx年头4个月同比增长23%。

事实上这些数据仍不能完全体现中国富豪们对奢侈品的狂热,因为他们把相当一部分奢侈消费转移到境外,中国富人在巴黎、纽约或香港的奢侈品专卖店、专柜“扫货”已见怪不怪,发达国家大机场的免税店,奢侈品被贴上醒目的中文价目签,更是司空见惯的事。 对于中国的奢侈品消费狂潮,国外业者自然是喝彩声一片,不久前日本资生堂方面曾坦言,中国毕竟还是个穷国,社会财富总量看似不小,人均数却相当有限,且由于种种原因,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问题比较突出,贫富差异日渐拉大,2011胡润富豪榜显示,中国百万富翁在100万以上,亿万富翁则有4000人,总数虽不算少,和十多亿的总人口比,则不过沧海一粟。笔者在非洲工作时,当地一位议员曾感慨,中国工业品的大量涌入,最大的好处是让穷人也能“高消费”,因为同类产品中国货更便宜,在他看来,贫富差距过大,少数富豪沉湎于奢侈品的聚敛、消费,无异于一个饕餮客在一群饥民仇恨、愤怒的目光下,旁若无人地独享满桌盛筵,实在是一件危险至极的事。事实上,在当今中国,由于贫富差距而造成的仇富现象、悲剧已为数不少,在这种情况下,个别富豪沉迷奢侈品消费,一些舆论、企业有意无意地渲染纸醉金迷的所谓“贵族生活品质”,只能加剧这种贫富间的隔阂、对立,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

钱只有流通才能生钱,财富只有使用才能创造更多财富,一味当守财奴,于公于私其实均无好处,从这一点上看,奢侈品消费并无不可,但消费力的提高应是全方位的,而不能仅仅局限在奢华物质享受这狭隘的层面。在许多比中国更富裕、更发达的国家,许多有能力高消费的消费者,将更多的财力投入到丰富多彩的消费途径当中,比如文化、精神、体育健身、知识充电??在这方面的消费,中国人显然并不很“奢侈”:在北美,哪怕是冷门的职业联赛球票也要几十美元一张,四大联赛的决赛票更动辄上千元,一场普通水准的音乐会,门票过百美元是常态,而在中国,这样的“高消费”仅体现在门票的“票面值”上,即便有能力在这方面“高消费”者,也往往“非赠票不看”,尽管他们会不眨眼不手颤,一掷千金地买下一个名牌手袋,或一部最新款智能手机。所谓高水准生活,是指物质、精神财富的双满足,仅仅追求物质上的奢侈,而精神生活仍是“穷人”,这种“富贵”不过是只金光闪闪的跛脚鸭罢了。

其实古今中外,都有不少大富大贵之人,一掷千金却博来美名,他们的“高消费”,不仅体现在对自己和家庭生活质量的追求,更努力造福他人、回馈社会,让更多普通人过上更

好的生活,这同样是“奢侈品”(许多慈善家为买这些“奢侈品”弄到“裸捐”仍意犹未尽),却更有意义、更具价值,更能得到社会的认同和尊重。

当然,人各有志,只要财富来路正当,怎么花都是每个人自己的自由,但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而言,消费力的提高应是全方位的。在一个仍有许多人温饱尚未完全解决的国家里,奢侈品的灿烂光芒,带给其主人的未必都是荣耀;一个仍有数以百万、千万计穷人,文化、艺术、群众体育等非物质消费尚处低谷的国家,戴上“奢侈品消费王国”的帽子,也未必是什么值得炫耀和自豪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