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场中心校《农村小学语文读写交融的实证研究》课题研修报告

赵场中心校区级课题

《农村小学语文读写交融的实证研究》

 

                       

                                 

                

二〇##年十二月

《农村小学语文读写交融的实证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很多教师都在为学生阅读能力与习作能力的提高而心碎、而操劳。但是,对于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内在联系,以及其相互促进方面的系统研究却是凤毛麟角,只有丁有宽先生的读写结合法有所触及。丁有宽老师主编的读写结合教材在改革陈旧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同时,创立了以记叙文为主体,以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为中心,以培养自学自得为目标,以单元分组教学为特征的读写同步,一年起步,“系列训练,整体结合”的综合训练型创新教学体系。二年级训练:查字法(运用音序查字法识字、阅读),侧重练好连续、并列、总分、概括与具体四种句群。三年级训练:读书法(初读、细读、精读),侧重练好连续、并列、总分、概括与具体结构段。四年级训练:读记法(读,重在精读;记,摘录、评注、提纲、读后感),以篇章为重点,练好审题、立意、选材、组材、修改、观察六项能力。五、六年级:训练对应法(读写七条对应规律),以综合训练为主,培养学生自学自得,自作自改能力,达到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丁老师的研究对于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融合很有意义,但是我们针对人教版教材,还需要我们自己去探讨,去挖掘。

二、课题的提出

1、学生的现状分析:

习作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学生习作能力的形成不仅有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作基础,而且还需要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因为审题、选材、布局、谋篇乃至谴词造句或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都主要通过阅读获得的。然而,我们的学生习作能力却比较弱。我们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学生的现状,特对中心校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三年级的情况:(共有108人)

总的来看,学生习作情况A等的有20人,占19%,B等的有42人,占39%;C等的有28人,占27%;D等的有18人,占12%。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三年级学生存在的问题如下:(1)词汇量不丰富,文章短小贫乏。(2)不能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3)内容表述不清楚,意思不完整,语句也不太通顺。三年级是学生开始习作的初始阶段,我们一定要抓好。但是,在学生身上却存在着这么多问题,这值得我们认真地探讨、研究。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五年级的情况:(共有学生138人)

总的来看,学生的习作情况A等的有24人,占18%;B等的有52人,占38%;C等的有42人,占30%;D等的有20人,占14%。对上面的材料加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五年级学生存在的问题如下:(1)素材单一,词汇贫乏。(2)语句不通顺,内容不具体。(3)思路不清晰,想象不丰富。(4)不能表达真情实感。综合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在习作中存在的问题来看都与阅读教学紧密相连。从而我们可以得出探索农村小学阅读与习作的互动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2、学生现状原因分析。

我校学生全为农村孩子,在他们身上存在着农村孩子摆脱不了的局限。

(1)农村学生生活单调,知识面窄见识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受到局限。

(2)学生家中存书少,阅读量少,而且阅读的内容也不太适合他们。全校一半以上的学生没有课外读物。有书的学生即便有多数也是那些以插图为主的卡通书和《奥特曼》、《快乐星球》,对学习没有多大帮助。

    (3)隔代教育造成了农村学生缺少家庭指导。我校学生共650人,其中留守儿童就有104 人,占到了总数的16%。而且剩余学生的家长也有不少忙于生计、早出晚归。剩下年迈的老人能照顾学生的饮食起居已实属难得。所以作文的家庭指导是一片空白。

3、教师教学的现状分析: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学生的习作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教师来实现,我街道教师也高度重视对学生的习作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1)对学生习作能力差的原因尚未做深入地研究。

(2)对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课标的要求还理解的不深刻。

(3)教师们对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没做深入地思考。

(4)在阅读教学中容易忽视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

(5)在课文教学时没有很好地挖掘出与习作教学的切合点。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这个课题的研究就有着很大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三、研究与实践过程

研究重点:

1、研究的基本内容:

(1)将教师的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其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

(2)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课上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习作技巧、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独特视角等,并灵活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之中。

(3)使学生课外阅读更具有目的性,从只是鉴赏态度转变到学习借鉴态度。

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本项目的研究以调查研究法贯穿始终,一切以调查为准绳。早期调查后定研究方案、策略;中期调查后进行研究调整;后期调查作研究报告、总结。研究过程中还要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跟踪调查。

(2)行动研究法。本项目拟以“学习——实验——反思——再实验——反思——总结”为研究模式。其中以实验为重点,通过实验,实现教师从学习到运用,在到总结的过渡。

(3)教育叙事法。本课题计划通过教师在实践过程中记录教学片段,加以反思的形式不断深化研究,找到方法。

(4)类比研究法。本次研究采取抽样研究的方式,在我教改实验的实施范围内重点选取两个班(中心校三年级二班、五年级一班)作为实验样本。通过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类比,更便于彰显实验研究的成绩。

四、研究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20##年9月——20##年7月)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研究方案,开展进行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研究探索工作。

第二阶段:(20##年9月——20##年7月)形成一定认识,开展课堂展示活动进行实践论证,形成一定模式。

第三阶段:(20##年9月——20##年7月)对上一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对教师研究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细节问题——“农村小学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习作训练”进行专题研究探讨。

第四阶段:(20##年8月——12月)资料汇总,形成《农村小学语文读写交融的实证研究》结题报告,宣传研究成果,完成《教师论文集》、《教学叙事集》、《学生优秀作文集》的撰写编册。

五、研修具体过程阐述

(一)研修人员说明

本课题历时三年完成研修工作,在这三年的时间里,主研人员和参研人员中的部分教师出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外调的原因)已发生变动,最后完成研修工作的主要人员有:

1、顾问组

刘祖俊(翠屏区教育局副局长)

唐元毅(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

钟永强(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刘川(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科研室主任)

彭亚莉(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小学部部长)

方助生(区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教科室研训员)

2、领导组成员

组长:彭鸿志(中心校校长)

副组长:童祥珍(中心校副校长)

3、主研人员:

郭楷(教导主任、区级语文骨干教师)

徐芳(副教导主任、镇级语文骨干教师)

冯丽(语文教研组长)

张龙琴(校语文骨干教师)

刘玲(语文教师)

4、参研人员:

马正容、王艳梅、苏大友、李莎、朱燕、王宗捷、张龙琴、刘宇、刘永兰、

(二)课题修订

本课题开题之初,确定的研究课题名称为《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互动研究》,经专家组顾问组建议,互动一词无法体现,故后期将课题更名为《农村小学语文读写交融的实证研究》

(三)研究形式

变动之后的课题组成员,均为赵场中心校的语文教师。因此,我课题组将区级课题的研究工作与学校语文组的校本研修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效保证了研究工作的日常化。

(四)研究内容

课题组将《农村小学语文读写交融的实证研究》分成两大内容进行研究。第一个内容为“以读促写”,另一个内容是“以写带读”。“以读促写”里又包括读中训练学生的小练笔、续写故事、仿写句子、扩写片断、仿写作文几种内容;而“以写带读”又分为自读、互读、师读、齐读等。

(五)研修模式

课题组在开展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慢慢形成了一套成型的研究模式,主要体现为“一学二看三研四课五赛”:

1、“一学”

这里的学主要指研究过程中教师的自学,特别集中中研究的初期。在研修的第一阶段,我研修组为全组成员查找了有关此课题的丰富的理论学习材料,装载成册,人手一本进行自学。随着研修进程的不断推进,研修成果的不断显著。给教师准备自学材料已经不能满足教师的学习和发展的需求。这时,我们购买了非常丰富的教学藏书,让教师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性地自学。这样,在学习与成长的门道路上,有效防止了一刀切,教师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营养。这样,有效地达到研究上的求同存异。

2、“二看”

读和写都是语文教学的中的重点,分开把握都难以把握好,将两者有机结合,互相交融那就更要讲究技术和技巧。所以,我们不能闭门造车。我们向优秀的教师学习。主要体现在观看教学光碟和专题讲座上。

.观看教学光碟

为使教师研之有物,课题组组织教师观看了很多教学光碟。通过光碟向优秀教师、名师学习读写交融的教学课例。三年里,我们先后观看了窦桂梅教师的《圆明园的毁灭》、《丑小鸭》、《牛郎织女》、《晏子使楚》,王崧舟老师的《鱼游到了纸上》、《两小儿辩日》、《慈母情深》、于永正老师的《翠鸟》、《长相思》、《新教材作文课》、李卫东老师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慈母情深》……这些优质的课里面,都或多或少地蕴藏了读写交融的技巧和思想,让我们能站在名师的肩膀上思考问题,受益匪浅。

.观看专题讲座

组织教师观看并学习专题讲座,专题讲座分为两类,专家讲座和教师讲座。

专家讲座  学校重视请进专家以提高校本研修的成效。近年来,我们根据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困惑,邀请了区师培中心的唐元毅、钟永强、彭亚丽、张玉珍、田云春、钟曙光老师到我校开展专家讲座。这些专家的观点言论,极大地推动了我校课题的开展,促进了我校课题的研究工作。

教师讲座  除了专家讲座外,我校还开展本校教师讲座。随着《农村小学读写交融的实证研究课题》的深入开展,每位教师的收获有所不同,进步也不完全一致,所以我们请收获大、感悟深的教师针对我们的研究课题,为课题组其他教师举行专题讲座。这是对所有课题组教师的培训,同时也是对开讲座的教师的一种锻炼。

(三)、“三研”

1.个人研读

课题组为所有课题组教师提供方便,购买大量有关课题研究的书籍,提出个人研读的要求,让教师利用在校课余时间,在家休息时间进行自读自悟,并定期进行研读感悟交流。

2.理论研修

课题组通过书籍、网络等多种途径,收集有关研修课题理论知识,组织课题组教师共同学习,共同寻找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柱。

3.实践研讨

研讨会是我课题组开展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区级课题的研究历来年都固定时间和内容。每逢双周的周二下午第六、七节课为《农村小学读写交融的实证研究》实践研讨会时间。在繁杂的学校工作中,保障了研讨时间就能从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研讨质量。

(四)、“四课”

读写交融最终要以课堂教学进行落实,因此,课堂是《农村小学读写交融的实证研究》的主研阵地,为此,在课上,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方面进行不断探索、研究。

1.磨课

磨课就是在上课之前,课题组教师对教材的反复揣摩、对教案的反复修改。我们都会召集课题组教师,共同探讨出每一节课的读写结合点在什么地方,教师采用哪种切合方式比较有效等进行磨合。最终达到最好的预设。

2.展课

通过广大课题组教师对教案的共同修改,最后形成较好的教案后,由教案初撰者选择一个班进行上课。课上要充分体现和运用我们的研究成果,课题组教师要对执教教师的课进行评议和评分,不合格的课要求重上,由主研人员进行分数汇总,汇总结果纳入教师科研类考核里面,这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3.议课

通过展课,我们可以共同找到研究过程中理论与实践中的断层,通过议课,大家一起坐下来,看看本节课从哪些可以值得推广,哪些做法还有需要研讨斧正。这是从实践到理论的又一过程。

4.推课

推课就是走出课题组,将我们的研究成果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向全镇非课题组成员进行宣传推广,听取大家的宝贵意见。我们安排了主研人员承担推课任务,比如郭楷推过《丑小鸭》课堂教学、徐芳推过《扳手劲》课堂教学等。

(五)、“五赛”

有竞争才有动力,我们的课题组成员不仅时时团结协作,而且在适当的时候还举行一些竞赛活动,比如教师课文朗读比赛、教师下水文竞赛、教师说教材比赛等。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竞赛:

1.说课赛

说课赛是考查课题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认识性个人收获的一种方式,成员们通过说课,理清读写关系,弄清自己的教学预设是否符合研究成果。教师通过撰写说课稿、再进行说课,增加了对整个课题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教学赛

教学赛是考查课题组老师在研究过程中的实践性成果的一种方式。教师通过课堂的展示,不仅加深了对课题的理解与把握运用,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课堂组织调控能力,更能让我校在这种竞赛中发掘学校的新星优秀教师。

3.论文赛

论文比赛是督促课题组教师在教学中学会总结、反思的一种形式,同时也为论文集的编撰打下基础。

4、案例赛

案例赛旨在鼓励课题组教师随时记下自己教学中的点点滴滴,真正与学生达到“教学相长”的程度。

5.设计赛

设计赛就是通过比赛,鼓励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努力做到读写交融,并将这种交融做得有理有据,有声有色,有效有果。

六、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成果

(一)认识性成果

1、明确了读与写的内在联系。读是写的基础和前提,读是为了更好地写,它是指向写的读。写是读的升华,习作之后让学生把写变成读,它是变成读的写。

2、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意识到学生的读的能力与写的能力基本处是成正比的。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他的习作能力也不会弱。作文写得好的学生,他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也很强。

3、对于语文教学来说,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应该相辅相成,相互补充,不能单独进行。

4、阅读教学中应该找准与写的切合点,每篇课文尽可能只找一个重点的切合点。这些切合点包括:课文语言、词汇、段落、布局等。

5、习作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将自己的习作有声地朗读或认真地默读几遍。在读中修改,在读升华。

6、要做到读与写的交融,必须讲究方式方法,更应讲究策略。如果处理不当,就会误成“读不成读,写不像写”的局面。总结出了读写交融的五个“联”和三个“带”。

五“联”

①阅读中的审题与作文的拟题相联结;

②阅读中材料的品评与作文中材料的选择相联结;

③阅读中区分文章主次与作文中安排详略相联结;

④阅读中归纳中心与作文中突出中心相联结;

⑤阅读中语言的赏析与作文中用词造句相联结。

三“带”

①带着积累词语的目的去阅读;

②带着搜集间接材料的目的去阅读;

③带着学习写作知识和技巧的目的去阅读。

7、归纳出一般性教学步骤。在以读促写上,我们采用归纳出“读—悟—写—评”的四步教学法。在以写带读上,我们归纳出“写—读—改—誊”的四步教学法。

(二)操作性成果

1、以读促写策略

以读促写就是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课文中优美词句、篇章、修辞手法等,让学生练习,最后运用于自己习作中。

(1)、积累词语,熟成生巧。

课题组经过长期研究,明白在阅读教学中,应该紧紧抓住一些重点的、便于运用的词语、短语,进行说话练习。让学生在无数次的练习中熟能生巧,最终促进驾驭字词的能力、以作的能力提高。

可以说,好的词语、短语、成语在阅读教学中随处可见,我们常常与它不期而遇,却又与它擦肩而过,这是白白浪费了教学资源。我们课题就是研究将这种资源充分运用起来。

课题组成员苏大友老师在教学《坐井观天》时,抓住“无边无际”这个成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理解成语的意思,然后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的。说了还不够,课堂作业之一就是用“无边无际”说一句话。

课题组成员李莎老师则是抓住词组来进行熟能生巧训练的,她在上《称赞》时,抓住“小獾接过苹果闻了闻,说:‘你的苹果香极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苹果。’”中的闻了闻,让学生做动作,体会闻了闻中的意味,然后让学生说说什么时候我们也要闻了闻呢?会说些什么呢?有的学生说:妈妈把菜端上桌子,我闻了闻,说:“真是美味呀!”也有学生说:爸爸从山上挑粪回来,我走近闻了闻,说:“臭死了。”

李莎老师在教学《爬天都峰》时,也如法炮制,当教学到“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教师让学生把这句话熟读成诵,然后让学生表演怎么一会儿攀,一会儿手脚并用。学生很感兴趣,并理解到攀山困难重重。最后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做什么事情时是一会儿采用这种方法,一会儿采用那种方法呢?学生稍作思考之后就思如泉涌了。有的学生说,在吃鸡爪的时候,一会儿用牙齿死死地啃,一会儿用手指使劲地撕。有的学生说,我们扫地的时候,一会儿把桌子挪开扫,一会儿把板凳抬起来扫。

低年级学生虽然写得少,说得多,但是有效地、经常地用教材上的好词说话,无疑对他们以后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然,阅读教学的好词的学习与运用,还有很大部分是学习关联词的使用。关联词虽然严格地说不算好词美词,但是在作文上的份量却是很重的。关联词,是就其语法意义而言的,是指一个或几个词在语义上起到与上下句相关联作用的词语。 课题组教师通过研究得出,关联词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词,如果学生善于运用关联词,便可以增强文章的逻辑性和内在联系。让学生学会甚至善于使用关联词,并不能让学生自学,教师应该利用阅读教学对这方面进行引导。因为我们1—6年级的语文教材上都出现了很多不可或缺的关联词,以供学生学习借鉴。

事实上,我们的课题组也是这样做的。低年级教学时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关联词,中年级慢慢过渡,高年级适当提高难度,能运用一些稍复杂的关联词进行习作。

课文《赵州桥》有这样一句话:“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课题组王宗捷老师在教学这里时,先在黑板上画出赵州桥的简笔画,然后让学生看着画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当学生理解到四个小洞起到了两个作用,一是冲击力,二是减轻桥的重量。理解了这两个作用后,王老师问:这两个作用中间作者用哪个关联词交将它们联系起来的?“学生们随即找到了“既……又……”让学生体会关联词的用法。然后老师让学生用这组关联词写一句话。学生将这组关联词运用得很好。他们分分写道“学校操场的那棵黄桷树既能为我们遮风,又能为我们挡雨。”“打乒乓球既能锻炼我们的反应能力,又能锻炼我们的手臂力量。”……

《为人民服务》是公认的关联词用得最好的课文之一,课题组一致认为六年级教学中一定要抓住这篇课文来提升学生的关联词运用能力。“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短短百十字,整合诸如“因为……所以……”、“如果……就……”、“不管……都……”、“只要……就……”等。作者毛泽东运用关联词用得恰如其分、行云流水,使文章一气呵成。课题组教师在上到这里时,一定会停下脚步,与学生一道仔细分析。再引导学生也运用这几个关联词写一写,基础差的可以用一组来写,基础好的可以同时选用几组说话。

(2)、积累语言,拿来就用。

课题组成员深信,凡是能选入教材的课文,都算得上是千古美文,文中都不乏有很多优美语言。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让学生朗读、感悟、领悟其优美之处,并增强他们向他们学习的意识,并有意识地给他们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

如课题组教师徐芳在教学《桂林山水》,针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她反复让学生读,“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丰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学生在读的时候反复体会作者陈淼这一句话的妙处,妙在一句话几个事物反复交叉,互相衬映,起到一石几鸟的效果。然后启发学生,这句话不仅可以描写美丽的桂林山水,而且我们可以用来描写我们身边的景色,不信试一试。果然,学生马上用上这句话来描写我们的七星湖、马湖等。

积累语言不仅是现代文,在课堂是还可以让学生积累古诗词、名人名言甚至一些谚语。这些语言的积累,也可大量用于我们的写作,促进学生言之有物。

课题组教师郭楷在古诗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在引导学生朗诵古诗、理解古诗后,提出了一个问题:其实,很多在外地打工的人甚至是你们在外地工作的爸爸妈妈有在想家的时候就会想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你们想想哪些时候他们会想到呢?学生踊跃发言,有的说:“快过年了,爸爸在回家的火车上可能就会念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有的说:“中秋节时,在浙江上班的二表叔就会想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而课题组刘玲老师在教学“日积月累”上也很下功夫,经过她的努力主,诸如“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等日积月累中的优美诗句也频频出现在该班学生的作文中。

优美语句不只在课文中,不只在语文园地里,有时会在其它地方见到它们。通过我们课题组的研究发现,语文书上处处都蕴藏着丰富的语言资源,包括有些宽带网,导学语言等等地方可利用资源可多着呢!课题组的郭楷老师和张龙琴老师就很是善于利用导学部分让学生汲取营养。

在三年级教材第六组导学上有这样几句话:“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主研教师可没有轻易放过这句话,他让学生积累下来,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之中。在六单元的习作课上,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功夫没有白费,有不少学生用到了这样一句话,其中赵祥淋同学是这样写的:“我的家乡虽然没有奔腾的江河,没有澎湃的大海,没有辽阔的草原,没有茂密的森林,但它却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曾浩伟同学又是这样写的:“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而我最喜欢的是我们家乡佛现山上的茂密的森林……”

(3)、改造语言,移花接木。

语言优美,可以积累下来,拿来就用。但是有时根据自己的需要,根据语言特点,必须将语言进行修改,再进行运用。

修改语言,可以从小处着手,修改它的主语、谓语、宾语中的一个或两个部分。

比如课题组刘宇教师在教学《走遍天下书为伴》时,她将“一本你喜欢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然后让学生想想,一本好书还是什么?教师随即出示小黑板,黑板上写着“一本你喜欢的书就是           ,也是               。”让学生随即写一写。有的学生写道:“一本你喜欢的书就是黑夜里的明灯,也是照亮你心灵的天堂的明月”。也有的学生写道“一本你喜欢的书就是一位良师,也是一位可以倾心交谈的好朋友。”

课题组教师朱燕在执教《金色的草地》时,重点抓住了最后一个自然段进行以读促写。课文中写道:“多么可爱的草地!多少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来,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教师引导学生,将这句话的语言进行适当修改,学生们想象特别丰富,打开了思想,打开了话匣子。学生们纷纷说道:“多少可爱的鱼儿!多少美丽的鱼塘!从那时起,鱼塘和鱼儿就成了我最好的朋友。”“多么可爱的小强!多少有趣的同学!从那天开始,我们就成了世界上最好的朋友。”

修改语言,也可以从大处着手,可以尽最大限度时行修改。当然,这主要体现在中高年级,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4)、学用修辞,给习作增色。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在特定的情况下,修辞手法的使用往往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课题组经过反复研究,认为小学生应该适当运用以下修辞手法,以提高自身的习作能力: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这些修辞手法,在语文阅读教材中,从1年级开始就在与学生不停地见面,可让我们感到惋惜的是,学生与修辞手法见面得多,但是却使用得少。因此,课题组在这方面很很下研究劲,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修辞,在习作中运用修辞。

对于拟人句的教学,王艳梅教师深有感触,在她的教学札记中写道:

最近复习卷上有一道题:“星星在天空中闪耀。”(改为拟人句)四五个同学写着:“星星好像在天空眨着眼,闪耀着。”“星星像孩子明亮的眼睛,在天空中闪耀。”另外三十几个孩子都是“星星眨着眼睛在天空闪耀。”这样类似的句子。

拟人句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孩子学习的一个难点。前面教学中,我把它作为一个重点进行自以为较详细地讲解,没想到复习阶段,学生还是觉得有困难。孩子们容易出现两种错误:一是与比喻句混淆,把拟人句也加上了“像”“好像”等词眼,结果出来的句子既不是比喻句也不是拟人句,如“星星好像在天空眨着眼,闪耀着。””。二是缺乏想象力,除了把星星想象成眼睛眨眼就没有其他语言了。为什么为出现这样现象,我将怎样改进?

作为老师,我们会一再强调“拟人嘛,很简单,就是把这个事物当作人,让他和人一样会叫、会笑、会思考,有动作也有语言”。可这只是成人的理解和想法,往往一部分孩子就是弄不清楚。怎样让学生弄清楚?根据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世界万物在他们眼里都是有生命的。我们何不让学生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换位体验,——把自己当成动物、植物,在实践中让学生自己找规律。这样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教学中我简单总结了一下三步:

第一步:创设情境

第二天,评讲试卷时,我一改平时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而是用课件创设了一个美丽星空图。然后解说道:“今天,我们都是这天上闪烁的星星,我们和人类一样平等,我们既有人类的表情,还拥有人类的思想、情感。”看看这美丽的星空吧,你在心中默默地选好你是哪一课星星。

第二步:情景对话

在同学们高兴地认领自己是那颗星后,我们进行了评选“智慧星”的活动。

师:月亮婆婆问你们,人们说你们是‘星星在天空中闪耀’,其实你们是在干什么?

生1:月亮婆婆,我刚睡醒,我是睁开眼睛呢!

生2:月亮婆婆,我,我正睁着大眼欣赏地球的美景呢!

师:多么聪明的星星啊,第一颗“智慧星”诞生了。

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师:智慧的小星星,能把你的表情、心情也告诉大家吗?还可以把你的动作也说说。

生3:今天银河系有演出,我们正睁大眼睛津津有味地欣赏呢!

生4:听说有演出,我们一个个提着灯笼往银河跑。

生5、我们星星是提着灯笼在夜空里悠闲地散步呢。

生6:老师,哦,不,是月亮婆婆……

(一个思维很活跃的孩子站起来,说话有些结巴,看来很激动。)

生6:我们正睁着眼睛聚精会神地听月亮婆婆讲课呢。!

……

第三步:回顾整理

在情境中,孩子们思维打开了,许多精彩的拟人句脱口而出。但,书面表达的拟人句还需要进行人称转换——所以,需要再给孩子们一点时间进行整理。另外,学习需要整理出规律,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后来学生整理出的句子十分精彩:

星星睡醒了,睁开眼睛看世界呢!

可爱的星星睁着大眼睛,正在欣赏美丽的地球美景呢。

星星们提着灯笼赶到银河里开大会呢。

调皮的星星眨着眼睛在说悄悄话。

星星们睁着大眼,在专心致志地听月亮婆婆讲课呢。

……

师:聪明的孩子们,能把你们创作拟人句的智慧整理出来告诉其他同学吗?

最后学生总结出来写拟人句妙法有:第一,把动物、植物当成人来写;第二,想象他们的动作、神态、心里;第三,不要用“好像”这样的词,就是要把它们当成人来写。……

经历了这个“游戏”过程,我明显感觉到学生再遇到拟人句时特别敏感,思维也打开了——当然教学的“难点”变成“趣点”了!

课题组苏大友老师是这样记述自己引导低年级学生运用比喻句的。

人教版课本三册27课《清澈》的湖水中有许多的比喻句的应用。为引导学生能用像来写比喻句,我先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图上的石头有些什么形状。有的说象云,有的说像海龟等等。接着我让学生读课文第二段,勾出句子“山石像一只正要跳起的青蛙”,理解把山石比作了什么,图上的山石像青蛙吗?像什么就可以比作什么。然后引导填空“山石像”,可以看图说,也可以说说自己见过的山石像什么。除了山石,其他的能不能也说说呢?于是我出示了一幅挂满金黄果实的图片,让学生看图用“……像……”说话。有的说:树上的果实像一个个小灯笼。(运用了一课中的内容)。有的说金黄的果实像一个个小太阳等等。后又出示了向日葵的图片,威武的大象的图片,也让学生说说,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一个劲的举手都想说,积极性很高,很多比喻都很贴切。有的比喻不恰当的,我和同学们一起帮着修改修改。最后我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找例子说说,同学们的想象力更放开了,如:“草地像一张绿绿的毛毯”。“我们学校的大树像一把大伞”等,经过这次训练,同学们都能用像写比喻句了。

课题组王宗捷老师是这样进行排比句训练的。

片段1:师:(黑板上展示一个排比句和一个根据此排比句修改过的陈述句,学生比较。并说一说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句子1:母爱是什么?母爱是风雨中的一把伞;母爱是严冬里的一缕阳光;母爱是盛夏中的一片绿荫;母爱是……     

句子2:母亲常常对我们说“好好学习”,除了上班,还要做家务。妈妈真累啊,我爱我的妈妈!

生1:排比句更顺口,更流利

……

师:很好,你们能比较出排比句有这么多好处,那为什么不把它用在我们的作文中去呢?仿照下面这个句子,你还能说出更多的句子吗?

希望是春天刚展开笑脸的桃花;希望是夏天酷暑中的一缕清风;希望是秋天挂满枝头的累累硕果 ;希望是白雪覆盖下努力生长的麦苗;希望是 ……

生1:希望是春天刚探出头的小草。

……

片段2:出示多个课文中的排比句,让学生找出排比句的普遍特点。

共同归纳出: 几个句子句式相同;必须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相同句式的句子构成。

片段3:师:请补充下列句子,并说说这个排比句还有什么独特之处?

句子:难道友谊不是你哭泣时一句轻声地安慰吗?难道友谊(             ) ?难道友谊 (             )?难道友谊(             ) ……

补充后,引导生发现该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另外还可以用比喻,拟人,设问等等。

片段4:自由发挥(选择你喜欢的事物写一组排比句)

(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写出自己的特色。)

(5)、扩写练习,尝试超越。

以读促写要讲究策略,同样要体现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生总是具有挑战意识的。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挑战精神,让他们向自己挑战,向课文挑战。扩写就是这样一种挑战。课文中的句子或者段落,可以发动学生超越,让学生把课文中短的写长,把略的写详。课题组李莎老师就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这样引导学生扩写句子:

在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中,出现了一句话:小葫芦掉了。李莎教师通过教学中反复引导,让学生首先说一说,葫芦以前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们纷纷回答,是可爱的。是绿绿的,是漂亮的。接着又让学生想象一直葫芦是怎么掉的。这样,学生对葫芦就有很深的体会。最后,教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补充:         的葫芦           掉下来了。学生们有的写道:“可爱的小葫芦从藤上一个一个地掉下来了”。有的写道:“漂亮的小葫芦慢慢地掉下来了。”

(6)、仿写段落,提升促写层次

课题组成员经过研究,认为我们以读促写不能停留在单个字词或者是句子上,词句的学习与运用只是开始,只是“点”,我们要将这些点连成“线”,让它以线状铺开。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模仿段落,这就是从点到线的延伸。

课题组教师张龙琴是这样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的。她让学生读课文第6自然,6自然段是这样的:“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让学生说说这个自然段都是在说什么?学生回答,都是鸟多的。教师接着问:“是的,这个自然段都是写岛上鸟多,但是有一句话就说出了这个特点,是哪句话呢?”学生很顺利地找到了第一句。这时教师讲解:“这就是中心句,为了让别人明白你这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作者往往将这个自然段的第一句作为中心句,概括一下自己要写什么,接下来再慢慢地分开来讲。我们也来学一学吧!”然后教师提示了几句话作为中心句,让学生围绕中心句进行阐述。教师提示的主要有以下几句:1、今天的天气真热呀!2、今晚的菜真丰盛呀!3、操场上真热闹啊!……学生就顺着思路写下去:

今天的天气真热呀!电风扇呼呼地吹个不停,但是人们的脸上却一直流汗不断;树上的知了一直叫个不停,好像在说:“太热了,受不了了!”家里的小狗躺在一棵大树下,伸着长舌头“吃吃”地出着粗气;小猫围着水盆喵喵地直叫,并不停地喝水……

也有的学生这样写着:操场上真热闹啊!五六个男同学在拼命地打篮球,大家追着篮球不停地奔跑;三四个女同学在跳绳,随着绳子的一高一低,同学们也跟着很有节奏地一上一下;那边还有几个同学打乒乓球呢!看看他们的技术都很娴熟,只见球在空中飞来飞去,但总是不会落下……

(7)、借鉴篇章布局,让习作更有条理。

篇章布局也是教师以读促写的重要内容,如果说段落是线的话,那么学习篇章布局就是面了。很多课文在结构上、布局上、写作顺序上都很有特色。学习篇章布局,会让学生的习作更有条理。

主研教师朱燕在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时,让学生观察课文的特点。学生很容易就找出了这篇课文的结构是总分总结构,而且分述部分是按照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先后顺序写的。那么这样写有些什么好处呢?我们写哪些景色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呢?经过不停地追问分析,学生基本上明确了本文的特点,并有向它学习的意愿。这时,教师提出学习要求,用课文这种方式写一写我们身边的景色。

学生是这样写的:

美丽的“八块田”生态园

在我的家乡赵场,有一座美丽的生态园叫“八块田”生态园。那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吸引了很多的人来这里游玩。

春天,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花儿,有红的、黄的、白的……最美的莫过于“一串红”!它们像一串串冰糖葫芦,又像一串串鞭炮。路边的柳树也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一阵风吹来,柳树姑娘偏偏起舞。

夏天,火红火红的一串红在跟太阳比着色彩呢!黄桷树长得更加茂盛了,密密层层的枝叶挡住了火辣辣的太阳,人们在树荫下喝茶、乘凉。池塘里的荷花开了,有红的,白的,荷叶大大的,圆圆的,小鱼儿正在荷叶下捉迷藏呢!

秋天,草地换上了黄衣裳,一片片枯黄的落叶飘落在树妈妈的脚下,踩在上面发出“沙沙”的声音。桂花开了,散发出阵阵清香。

冬天,松柏显得更加苍翠了,一棵棵直立挺拔,像站岗的哨兵一样。下雨了,小雨点滴滴答答的落在树上、地上,落在池塘里,好像在演奏着一曲欢乐的歌。

“八块田”生态园真美啊,我希望它还会变得更美!

时间先后的习作顺序是学生良好的学习点,游览先后顺序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习作顺序。如果没有这些基本技巧,学生的写景作文往往会叫人迷路。这些写作技巧,又不能干瘪瘪地传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领悟、觉悟。《颐和园》、《记金华的双龙洞》等就是好的范文。

课题组教师王宗捷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时,就紧抓住一些表示方向变化和游览顺序的句子不放,比如“进了顾和园的大门”、“走完长廊”、“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这些句子,能让读者明确颐和园的布局和景点分布。课文学习完后,教师借此机会,让学生学习这种习作方法,用边走边介绍的方法给大家介绍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点,收到较好的效果。他的学生杨婷婷这样写道:

美丽的校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校园,可我们的校园––––赵场中心校是最美最美的,因为这里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一进校门,一棵高大的黄桷树扑入眼帘,枝干的数目不计其数,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离开校门,朝前走二十多米,再从左边的石梯往上操场走,一排亮丽的橱窗出现在眼前。橱窗里面有很多平时我们不知道的课外知识,还有我们精彩的业余生活图片。

看完橱窗,走过篮球场,来到了我们的花坛,这里一年四季鸟语花香,特别是几棵银针树,远远看去像几座宝塔,又像是几个威武的士兵。花园里的铁树,一动不动地待在银针树下,叶子尖得吓人,每次我们打扫这里的卫生都小心翼翼的,生怕被扎。

从上操场下来,就是我们的综合楼。这栋楼里有美术室、音乐室、舞蹈室……是我们平时最喜欢的地方,还是校长、主任们办公的地方。

参观完综合楼,终于来到了我们学习的地方––––明德楼,从这栋楼的名字就知道学校希望我们做一个明白道理、品德高尚的人。一楼是二三年级,我们的教室在二楼,每间教室布置的都很美,都有自己的特色。告诉你,我们班的班名叫“友爱班”,这是老师让我们团结友爱,同心协力,成为一个充满爱的班集体。

我们的校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参观一下。

(8)、利用小练笔,小处着手。

以读促写并不是我们课题组凭空捏造出来的的想法,其实,教材编写者同样也提倡语文教学以读促写。因此,在语文教材中间或有小红笔的出现。要求就是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动笔写一写。所以,小练笔是教师以读促写重要平台。课题组马正容老师就小练笔有过专门的论述:

快乐小练笔

                                     ——教育随笔

                                              赵场中心校:马正容

     一谈起习作,老师和同学们都会觉得那是一个难点,无法让学生写出优美的篇章。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引导,的确学生们写不出让老师满意的文章。为了克服这个难点,我借助语文校本研修科研课题,认真钻研和学习,努力探索阅读中的写作点进行有效的引导,两年下来,学生们习惯了习作,不再害怕习作,而且习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连小练笔就更不在话下。

记得上学期,我在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时,首先在课前引导学生们搜集科学家发明创造的小故事、历经失败后又取得成功的事例和谦虚让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事例。然后再借助课文的学习,对三个科学家发现的故事的分析,正确理解许多科学发现都是从平常的现象中收到启发的。进而引导学生分析发现作者在讲解三个事例时的共同构段方式和全文的结构方式相同,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进一步地指导学生认识先总写什么观点,再分写如何进行探究的,最后又重申了什么观点。通过这样一分析,学生们对这种构段方式认识便更加清楚。

在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本文的写作特点后,再进行知识的迁移。教师趁此即兴启发:科学发展史上,像这样的事岂止三个,还有哪些事例能够证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呢?这些真实的事例能够给我们哪些启示呢?此时学生们由于课前有了充分的准备,便滔滔不绝。正在这热火朝天的交流时,老师又话锋一转“那课后的小练笔也一定难不倒你们了。你们能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一个观点来交流吗?”孩子们满脸自信的告诉我“没问题!”于是令我十分惊讶的交流场面出现了,我到每一个小组巡视了一下,听了听他们的交流,发现他们都紧紧地围绕一个观点用比较充分的事例进行论证着,有的孩子还从中补充了不少的说服力较强的事例,就连我班平时习作比较差的学生也完全投入到小组的交流之中了。而且同学们也恰如其分的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和一些合适的名言警句。

看到同学们个个有话可说,并且有理有据,我觉得我在课堂上的写作引导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果不其然,孩子们在十五分钟以内便写出了三百字左右的文章,而且写的很好,有的选取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的观点,在文中有的例举了水滴石穿、司马迁写《史记》;有的例举了王羲之写书法甚至李时珍写《本草纲目》一书等等事例,依据充分,说服力较强。有的选取“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观点,从正反两方面例举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其中周诗宇同学写得更加精彩,让老师和同学佩服的五体投地,文章观点明确,事例充分,说服力很强,句与句之间,衔接自然,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突出。她这样写道:

有人说过:“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说的没错,名人之所以成名,不都是经历了许多次的失败才转为成功的吗?有些人坚持不懈,失败了几千次,最后成功了。有些人失败了,可他们迎难而上,成功了。他们都创造了历史上的里程碑,世界上的奇迹。 爱迪生在一生中发明了一千多种电器,他在发明电灯时,失败了一千多次。开始时,他用钢丝做灯丝,可灯心始终没有亮,后来试了几百次,灯心终于亮了。成功了,成功了!可是不一会,灯灭了,因为他用的灯丝 被烧断了。他又换了许多灯丝,可每次都只是和成功相差一步之遥。 有一个冬天,他发现烧炉子时,都用煤而煤在炉子里于而煤在炉子里烧了很长时间还没成灰。于是,爱迪生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用煤做成的丝做灯丝,这一次的实验终于成功了,灯丝持续亮了1300个小时。 如果没有爱迪生这个发明,可能在晚上还只能用油灯来照明;如果没有他发现用煤做灯丝,可能人们还发明不出别的电器。 无独有偶,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不也是经历了许多次失败后,才弹出了世界著名的交响乐《命运》吗? 当时被尊称为“乐圣”的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26岁时听力开始减弱,晚年失聪,只能通过书写与人交谈。当时,他正在创作《命运》交响乐,乐曲中出现了许多难以破解的问题,再加上双耳失聪,这更是雪上加霜,他失败了很多次,最后才成功的弹出这首《命运》,演奏快结束时,观众们为他鼓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掌声。 在生活中,我们为什么知难而退,而不象爱迪生、贝多芬那样迎难而上呢?难道我们不聪明吗? 在人生的旅途中,谁能第一次就做出一件惊天动地大事呢?每个人不都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才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吗? 记住:失败是成功之母。

可见,作文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我们善于用好文本,善于抓住一些写作点进行有效的引导,学生们便会滔滔不绝,写出一篇篇优美而富有童真的篇章。

(9)、改写课文,尝试创新。

改写就是在原文的基础上,改变文章的体裁、结构或叙述方法等,充分发挥想象,对原文进行重组、加工的一种训练形式。它可以在原文基础上增删一些情节,也可以改变文章的中心,甚至可以改变题目。它的形式有:改变叙事人称、改变体裁(把古诗改成记叙文)、改变语言(把古文改为现代文、把陈述性语言改为描述性语言)、改变文章叙述顺序(顺叙变倒叙、倒叙变顺)等。由于改写含有创作成份,所以常进地改写练习可以提高写作技巧,发展想象力。如进行古诗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将古诗内容改写成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或写景类的文章。

课题组教师朱燕的教学日志里就有关于改写课文的描写:

今天,学习课文《陶罐和铁罐》,学生对课文极感兴趣,从朗读的热情中就可以看出来。读书的语气和神态中透出了已对铁罐傲慢和陶罐陶罐谦虚的态度有了充分的理解。 课文学到这里,我对学生说咱们把骄傲的铁罐和谦虚的陶罐换一换,也给陶罐一个不好的结局,你会怎么改编这个故事?我轻轻的朗读起课文:学生顺着我的朗读,也读了起来:你敢碰我吗?铁罐子?陶罐子傲慢的问。“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读完之后,我问同学们:“为什么陶罐这么骄傲?”一生回答:“因为它认为自己很美,铁罐没有它美。”另一生回答:“可能是因为人们的宠爱让它变得骄傲了。”我接着往下问:“既然人们喜爱陶罐会用它来做什么呢?铁罐得不到人们的喜爱又会用来做什么呢?”生回答:“陶罐可以用来插花、当摆设,铁罐用来装垃圾。接着,我又让学生从陶罐易碎的特点去编写陶罐的结局。在我的引导下,学生较好地改编了这个故事。

新编陶罐和铁罐

在一个富有的家庭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罐,一个是铁罐。陶罐被放在餐桌上,里面插满了鲜花。显得更加的美丽。铁罐被放在门角,里面装满了垃圾。

陶罐看不起铁罐,觉得它长得太难看了,没人的时候,陶罐就开始奚落铁罐。陶罐说:“铁罐子,你敢和我比美吗?”陶罐傲慢地问。铁罐谦虚地回答:“不敢,陶罐兄弟。“我就知道你不敢,你这个懦弱的东西”陶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铁罐平静地说:“我确实没有你美,但说到盛东西,我不比你差,再说……”“别说了,自己不美还那么多废话。”铁罐说:“我不和你争,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陶罐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耻辱,你的样子使我作呕。”铁罐不再理会陶罐。

 一天,富人的儿子追赶小猫,小猫跳上了餐桌,碰倒了陶罐,陶罐滚到了地上砸得粉碎。

(10)、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续写,是根据提供的文章开头,通过合理想象,运用多种写作手法接写故事情节,写成一篇中心明确、内容健康、可信,事件完整、连贯的文章。课文的精彩往往是说不完道不尽的,很多故事都给我们读者留有相当大的空间和余地, 不管是低年级的《丑小鸭》,中年级的《小摄影师》还是高年级的《穷人》,都是让学生发挥想象,续写故事的好材料。我们在教学时,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因为这些故事在阅读教学时就已经深深扎根到学生的心里了。让学生续写故事,比他们自己编故事更容易,他们也更觉得有趣。以下是主研教师郭楷自述到红光小学推课时的《丑小鸭》教学实录:

《丑小鸭》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根据课题组的工作安排,20##年5月26日我到赵场红光小学开展推课活动,现将上课情况记录如下:

一、唱歌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好,郭老师今天与大家初次见面,匆忙之中也没有给你们准备好的礼物,不过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就当是送给大家的礼物吧。大家会唱的跟着一起唱。(播放歌曲《数鸭子》)

师:歌里唱得是什么小动物呀?

生:是鸭子。

师:你觉得鸭子可爱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生:它长得很可爱,特别是走路的姿势一摇一摆的很可爱。

生:我觉得它的嘴巴很可爱。

生:它还很会游泳呢!

师:是呀!鸭子是可爱的,但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鸭子却是怎样的呢?

生:长得很丑。人们叫它丑小鸭。

师:(板书“丑小鸭”) 一起叫一叫它吧!(生读课题)

师:那它究竟丑成什么样呢?谁能够用书上的话说一说》

生: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

师:是这样丑的丑小鸭呀?哦,那你们给我点时间,我想把它画下来。(教师画丑小鸭的简笔画,边画边说——郭老师没本事将东西画美,可是画丑可厉害了,你们要我画美小鸭我就不会,画丑小鸭还行哈。)

画完之后。

师:怎么样?丑不丑呀?

生:丑。

师:那多亏了刚才这位同学将丑小鸭的样子说给老师听了,老师才能画出来。掌声送给我们俩吧!

(学生鼓掌)

二、生字巩固

师:很好,可是接下来我们的学习任务还挺多的,你们可不要忘记上节课你们老师让你们认的字哦?

生:没有忘。

师:那我就来考考你们哦?

生:我不怕。

师:(出示小黑板:太阳暖烘烘的。鸭妈妈卧在草堆里,等剩下的最后一个孩子出世。过了好几天,这个蛋才裂开,是一只丑小鸭。因为长得丑,大家都欺负他、讨厌他。他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在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他来到芦苇丛中悄悄地过日子。冬天他趴在冰上冻僵了,幸亏一位农夫救了他。春天到来的时候,他终于变成了漂亮的天鹅。)

谁来试试,朗读上面的段落。

学生踊跃举手朗读。

三、入情品读,感受丑小鸭的艰辛与幸福

师:大家的记性真好,学得真不错。我们来继续关注和关心那只丑小鸭,看他有怎样的命运吧!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3自然段,说说他是一个只怎样的丑小鸭?并说说为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觉得它是一只孤单的丑小鸭,因为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哥哥、姐姐咬他,鸡公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丑小鸭感到非常孤独,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师:(板书:孤单)哦,你真会读书。那你能不能把它孤单的感情读出来呢?

生:能。(学生朗读)

师:同学们,你们听出孤单没有?

生:我们听出来了。

师:那什么是篱笆呢?(师板书“篱笆”。)它是做什么用的?

生:篱笆就是用竹子编的栅栏,用来挡住动物不要乱跑的。但是丑小鸭身子很瘦小,所以就从篱笆下钻出去了。

师:分析得真好。我们应该送给她一点小礼物,送什么呢?

生:(一片掌声)

师:是啊,我们以前还学过一句诗,诗里就出现了篱笆,谁还记得?

生:篱落疏疏一径深。

师:真是太棒了!我都忘记了,年轻真好呀,记性这么好,所以你们要趁自己年龄小,多学点知识。

师:(走到一位学生面前)小鸭子,你为什么要离家出走呀?

生:因为没人理我。

师:能不能读书上的语句呢?

生: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

师:(打断学生的话,笑着问)欺负谁?现在你就是丑小鸭了呀?怎么变一变再读?

生:我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我。哥哥、姐姐咬我,公鸡啄我,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我。我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师:真聪明,大家一起当丑小鸭,说一遍吧?

生:(齐说)我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我。哥哥、姐姐咬我,公鸡啄我,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我。我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

师:你还觉得它是一只怎样的丑小鸭?

生:它是一只可怜的丑小鸭,因为,“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猎狗追赶他。他白天只好躲起来,到了晚上才敢出来找吃的。”

师:(板书:可怜)“讥笑”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嘲笑,说别人的坏话的意思。

师:说得很好,我们想象一下,小鸟可能会怎么“讥笑”丑小鸭呢?

生:丑小鸭,你太丑了!

生:快滚开,丑八怪!

师:小鸟该不该“讥笑”丑小鸭呢?

生:不该。

师:我们该不该讥笑别人呢?

生:不能。我还觉得丑小鸭很悲伤,因为“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丑小鸭来到湖边的芦苇里,悄悄地过日子。”它只能悄悄地过日子,没有朋友。

师:哦,真会读书。(板书:悲伤)

师:你们都看到了丑小鸭的可怜,但是我却看到了他的勇敢、坚强和聪明,有没有同学也发现了,在哪里?

生:“丑小鸭望着洁白美丽的天鹅,又惊奇又羡慕。”

师:“羡慕”这个词很有意思,你们羡慕过什么没有?

生:我看到同学穿新衣服就很羡慕。

生:我看到同学吃苹果就很羡慕。

师:呵呵呵,你们真可爱,丑小鸭也很可爱。它羡慕什么呢?会想什么呢?

生:它羡慕天鹅,它会想:如果我能飞就好了。

生:它会想,如果我能有白天鹅漂亮就好了。

师:丑小鸭虽然历经苦难,可是他没有放弃生活的勇气,他心中还有美好的向往,还充满了希望。请大家自己继续往下读。(教师巡视)

我发现刚才有的孩子读的时候脸上出现了笑容,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了,我们很高兴。

师:那它变成了一只怎样的白天鹅呢?

生:漂亮的白天鹅。

生:它变成了一只洁白的白天鹅。

师:(板书:漂亮的、洁白的)丑小鸭变得这么美丽,这么洁白,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出示句子师生对读。)
  师:这难道是自己的影子?
  生:啊,原来我不是丑小鸭,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呀!

师:(出示小黑板)安徒生爷爷还写了一句话,请大家读一读。

生: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去,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

师:是呀,不管别人相貌怎样,不管是漂亮还是难看,我们都要尊重他们,善待他们。不管自己相貌如何,我们也应该乐观地生活下去。

四、拓展学用,从读到写
     师:想一想,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之后,它最想把这个喜讯告诉谁呀?

生:告诉关心它的鸭妈妈。

生:它要回家。

师:那在回家的路上,还有回家的时候还会遇到哪些小动物呢?

生:会遇到小狗,小鸟。

生:会遇到喂鸡的小女孩,还有它的哥哥姐姐。

生:……

师:是啊,如果它们见面,肯定会有趣吧,让我们帮安徒生爷爷一个忙,把这个故事继续写下去,行吗?

生:行!

师:那好,请大家拿出写话本,以《丑小鸭回家》为题,发挥想象力,写一写丑小鸭回家时发生的故事。

11、写读后感

在学生研读课文的同时,或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特点之后,引领学生进行研讨、探究、议论、评价,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类文章,抒写学习所得、所思等,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批评性阅读习惯,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表达思维和思想认识水平。

课题组教师刘宇是这样指导学生写读后感的:

一、写作指导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民族的耻辱历史、侵略者们的残虐暴行、人民的沉重苦难、烈士们的光辉事迹,把一幕幕鲜活的、触动人心的中国近代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想同学们和我一样,很想把读书后的感受写下来,是这样吧?

自由读范文《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用不同符号画出哪些是课文中的内容,哪些是作者的感受,哪些是作者引用的相关课外资料?

二、例文引领,启发思路

请同学们读老师准备的例文,并交流写作思路。

三、独立写作

再看看她的学生的习作:

一篇感人至深的英雄乐章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五(2)班  郭红亮

我读了一篇名叫《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乐章。读罢此文,我感动不已,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五壮士那气壮山河般的号令声,那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景不断在我的脑海中萦绕。

故事讲的是八路军某部六班五位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的转移任务,诱敌上山,顶峰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后英勇的跳下了崖壁。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的心情也时而担忧,时而愤怒,时而悲痛。尤其是当我读到五壮士完成阻击任务准备转移时,他们其实是可以选择追随大部队的前进路线,然而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通向三面悬崖的狼牙山,为的就是多歼灭些敌人。

当到达顶峰棋盘陀时,我更是为之感动。在这生死关头,五位壮士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命安危,而是欣慰于群众和连队已经安全转移了。在与敌人进行生死搏斗的最后关头,五壮士个个都是那么地热血沸腾、气宇轩昂。读到这里,我的心揪了起来,此时我如果在炮火连天的抗日战场,我真想大声对他们说:“不要上狼牙山,那样只有死路一条!”可是我知道,他们是英雄,英雄是不会退缩的。此时的五壮士已经悄悄地把敌人引上了绝路。五壮士受了伤,子弹也打完了,当最后一颗手榴弹在敌群中炸开了花后,他们便带着喜悦和光荣,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纵身跳下悬崖。

就这样,五位壮士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英勇跳崖了,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斗的胜利,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部队和群众的安全,更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我们民族的尊严。

五位壮士,我一定会踏着你们的足迹,从小勤奋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更加富强。

(点评:本文首先写了《狼牙山五壮士》是感人至深的英雄乐章。接着紧根故事情节,采取叙议结合的方式,抒发了内心的感想。最后联系实际,要勤奋学习,把祖国建设得更好。小作者优美的词句、细腻的思想,不由地感动了我。)

2、以写带读策略

以写带读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评改习作,是和以读促写相对的。长期以来,学生已经养成了一种不好的习惯,认为在习作中“完成=完事”,即使在教师的一再要求下检查,那也是跑马观花,做做样子而已,根本没有“作文是改出来”的意识。课题组通过研究,认为以写带读这种形式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让作文的问题在读中暴露出来,这样才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修改完善。

(1)、集体读评。

众人拾柴火焰高,要纠正学生只写不读更不改的习作陋习,首先就要让全班同学为其纠正。我课题组教师通过初改,有针对性地选取代表性较强的学生习作,运用实物投影仪向全班展示,并请作者自读或其他学生帮读,全体学生诊断的方式进行读评。这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修改作用,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被修改的学生明白自己的习作还有不足之处,修改别人的学生也能从别人习作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优点。

课题组刘玲老师将集体读评和课前三分钟活动有机地联系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在课题组内广泛推广,请看看她自己的阐述。

课前三分钟巧用

三年级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刚刚接触到大作文,由于农村孩子的孤陋寡闻,积累的少,读的文章少,写出来的作文,要么就是干瘪瘪的,要么就是寸把长,几排字。为这事我很是头疼,想了很多办法,但都收效甚微。

在一次考试后,发现有两个孩子的作文写得特别好,而我又忙于上新课,于是就挤在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孩子在全班念一念自己的文章,念的同学非常高兴、自信。听的孩子也很认真。于是我突发奇想,为什么不把课前三分钟时间利用起来呢?于是我在班上宣布了一条决定:以后每次语文课课前三分钟时间都改为让一个孩子念作文,可以是自己写的优秀的作文,也可以是课外书或作文书上的优秀文章。

我说了之后,就把每个孩子的名字和念作文的日期设计了一张表格贴在教室里,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时间,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刚开始时,我还要求第二天要念作文的同学必须在头一天把作文拿给我审查,合格之后才准在班上念,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不用这样做了,因为孩子们都知道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合格的作文了。

这样坚持了一学期后,效果在每一次作文中显现出来了,孩子们的作文构思更加巧妙了,题材更多了,语言也由原来的字数不够到现在变得通顺优美了。

(2)、同学互评。

经过全班性的点评、修改,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将写转化为读,再由读转化为修改习作。因此,为达到每个学生的习作都能得到别人的读改,课题组认为必须发动学生互评互改。也就是甲改乙的习作,乙改丙的习作,丙改丁的习作,丁改甲的习作。这样,每位学生既可能评改别人的习作,他的习作又被别的同学修改,这样做到人人都有进步,有收获。

课题组张龙琴老师在教学之余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她说:

我班的学生杨元康,每次习作都不通顺。说与写形成很大的差别,让我很是懊恼!

放学后,我便单独留下来谈话,让他读给我听。没等我指出缺点,他自己就开始动笔修改。常用的错误,在读中自然就感悟到了。一下子,让我明白朗读的重要性。

从此,我常在班上尝试这种方法。讲评课上,成了我们欣赏的阅读课。第一步、自己读。第二步、找好朋友读。第三步、分组读……接下来,我们在交流自己的感悟,可谈自己的,也可谈别人的,同学们更是滔滔不绝。

这样,每节课的收获大多了。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习作,还增加了见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习作的兴趣性和目的性也。

(3)、学生自评

有了全体评、同学互评的基础,学生已经意识到作文非认真修改不可了。因此,学生自评自改可以启动了。以下是课题组刘永兰老师引导学生将互评与自评结合起来的教学经历:

从接手20##级1班的语文教学以来,我发现我班的学生作文呈两级分化,要如何才能提高他们的整体水平呢?我采用互评的形式加自评,主要是一加一的方式,一个优生和一个后进生交换改,形成结对子。从开学以来,这样的学生自评作文方式效果特好。

拿我班的李正鹏来说吧,刚开始他的作文可以说一句也不通顺,而且没有主题,错别字也较多,后来他和我们班的连心雨,该女同学作文水平上等,一直以来我就叫他们两个互评,连心雨给他提出了许多问题,如书写不好,语句不通顺,没有用修辞等,并帮他改通顺,给他鼓励说:我看到你努力了,如果写好字,再写通顺每句话就好,李正鹏看到这样的评价,他虚心接受,而且,他也很认真的去评改连心雨的作文,在读别人的作文中,他积累了不少语句,素材。不到两周,我看到他的作文明显进步了,此时,我接着鼓励他,我说孩子你要能自己先改改更好,于是他学会自评,如给自己的作文添加比喻,拟人等修辞。学会了借鉴别人优美的语句,学会了把字写的很工整,学会了把字数增加上去,现在他的作文可以说在我班是中等水平了,有时还可以写出几篇是优等作文。

七、效果呈现

通过我们近三年广大课题组教师的不懈努力,我们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

(一)学生方面

通过课题组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中心校的学生对在习作方面有很大转变,我们再次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前后测结果比较如下:

具体表现如下:

1、学生喜欢上了阅读。

通过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转变,以及课内课外有效指导,

学生们喜欢上了阅读。阅读包括课内和课外阅读。课内方面,学生们从开学第一天开学就迫不及待地翻看着各类书,全校学生的唱读现象也明显得到改善。课外阅读的改变也很巨大,学生们从大量购买玩具逐步转变为购买课外书籍,学生的藏书也成了学生的“美味佳肴”,每当借书时间一到,孩子们便踊跃地到图书室办理借书事宜。

   据不完全统计,从本课题开题之日起,学生借书大约有13530次,以下是20##年5月4日—7日图书室登记的学生借书情况:

2、学生不再害怕作文。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一直是我们学生面对作文的心里写照,学生写作文头痛,教师改作文的日子也不好受。在教师们的强有力和巧用法的引导下,大部分学生不仅不害怕写作文,而且将写作文看作是一种自我展示,自我总结的一个重要学生部分。很多中高年级的学生还喜欢上了写日记呢。

3、学生的阅读领悟能力得到增强。

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内外阅读,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学生的理解能力得到提高。从答题上讲,学生的阅读失分量明显减少。从课堂发言上讲,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更加积极,观点更加独特,语言更加流利,很多时候能赢得阵阵掌声。

4、学生的习作水平明显提高。

教师们发现,通过扎实有效的教学,学生们的作文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以前的语句不通顺,没有真情实感、词汇不丰富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理,写之有物,不令仅写出了真心实意,而且还会不时地用上学过的好词好句。

具体来讲,学生的作文呈现出以下明显的变化:

(1)、摆脱词句干瘪的现象,词汇越见丰富,而且课文中的词语在习作中使用频率高。以下是二年级1班的刘忠源写的一段话,文中大量运用语文书上学到的词语和成语:

金秋时节,景色宜人,我和妈妈去公园玩耍。突然,我看见旁边有鲜花,漂亮极了,吸引了我。我忍不住想去摘一朵,刚弯下腰,妈妈叫住了我,说:“不要摘花”。我问:“为什么呀?”妈妈说:“我们应该爱护花草树木”。我明白了,我以后再也不乱摘花了。妈妈夸我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2)摆脱文章散乱现象,文章结构逐渐严谨、习作思路愈加清晰。学生习作里能大量见到以前凤毛麟角的总分总结构,前后照应写法等。六年级3班的陈洁同学是这样描写家乡的景色的:

家乡的美景

我的家乡风景可美啦!到处万紫千红、五颜六色,深深吸一口气,那花香、那嫩草香、那嫩叶香······都会情不自禁往鼻子里钻!

家乡美景随处可见,高耸的竹林、嫩绿的小草、五颜六色的花朵就能构成一幅风景图。

连绵起伏的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有时只见山脚,有时只见山顶,有时只见一半山,在配上红红的晚霞或火红的火烧云,那更是无与伦比、赞叹不已。家乡四处充满生机,远看山上,像一颗颗五颜六色的宝石挂满整座山。

我的家乡不仅山美,而且泉水也很美。

泉水清澈见底,喝进口还有一股甘甜,水里面像放了一张大镜子,每一根头发都照得那么逼真,风一吹,水面便波涛荡漾,像有无数只小手在乱动,水里的珊瑚随着波涛跳起了舞蹈。

家乡就是这么美丽,还有许多美景都让人赞叹不已,家乡的一丁点儿事物在我的眼中都美不胜收,常常令我看得出神,好一会儿才会过神来。

(3)摆脱语言苍白无味,修辞手法大量使用。五年级2班的季锐同学的这篇习作就运用了众多修辞手法。

那颗“摇钱树”                                                    

故乡像是一幅图画,有绿绿的树木,有芬芳扑鼻子的花香,有静静流淌的涓涓细流……然而,最让我留恋的是我家门前的那棵 “摇钱树” 。

春天,“摇钱树”是碧绿碧绿的,像一把大伞,风一吹,能感到一阵花香飘来,可以看见树在跳舞。

夏天的“摇钱树”比春天的更美。夏天树上的叶子重新换上一件新衣服,淡黄淡黄的。要有炎热的天气,我们全家都坐在树下歇凉,它就像一位妈妈保护我们,也像一位战士在火热的天气下站岗。

记得有一回,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坐在“摇钱树”下歇凉,一朵米黄米黄的花落在我的手心上,娇小可人。突然一阵风吹来,树上面的花像雨一样密密麻麻地飘下来。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妈妈,为什么它叫‘摇钱树’呢?”妈妈欣然一笑:“传说这是一棵能带来好运的树,只要是善良的人摇一摇它就有钱掉下来。这就是摇钱树,知道了吗,孩子?”

“我知道的了妈妈”,我似懂非懂地点了一下头。

我们一家在树下笑了,笑得那么甜。

每当我看到那棵“摇钱树” ,就想起了我们一家在树下的欢乐日子。

 (点评:本文大量使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是小学生作文的一大亮点。文中的标点符号和段落安排合理,层次分明,首尾呼应,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摇钱树”,可以看出扎实的语文功底。)   

(4)摆脱人物描写千篇一律,能抓住人物典型特征进行描写。我们看看三年级二班涂俊豪同学的一篇作文吧。

我的同学

他叫陈明,是我的同桌。他的个子中等,圆圆的脸上长着一双小小的眼睛,他很爱画画,是我们班的纪律委员。

这学期的有一天,上美术课,老师教我们画美丽的公鸡,我画好了准备涂色,一摸书包却发现我的水彩笔忘带了,我正不知怎么办时,陈明看见了,他说“你怎么还不涂色?”“我的水彩笔忘带了。”我对他说。陈明笑着说:“你用我的吧,你要什么颜色?”说着,他就把水彩笔推到我的面前,我赶紧拿起水彩笔认真地涂起来。很快,一只美丽的大公鸡就涂好了。下课了,我对陈明说:“谢谢你,陈明,以后如果你遇到困难,我也会帮助你的。”陈明连忙说:“没关系,我们是好朋友嘛,同学之间就应该互相帮助。”

我觉得陈明真是个爱帮助别人的好同学,我也要向他一样去关心别人,帮助别人。

(5)摆脱无对话或单调对话,对语言描写能体现人物性格。请看看以下习作片段:

班长来了,瞪着眼,问:“谁把门踢坏了?”
  捣乱鬼董小天斜着眼,冷笑着:“鬼知道,又没有人叫我看着它?
  旁边的张小勇,朝老师做了鬼脸:“哈……,开了窗,好通风。”
  谁知这一下却惹恼了站在旁边的高芳芳。
  “是董小天,他来时,一阵风正好把门关了,他就抬起脚,用力一踢。”
  那个捣乱鬼脚一跺:“我说你这个小丫头,别白天说梦话!你小心点,不要诬陷好人!”
  “我才没有瞎说呢,大家都看见的。你怎么做了坏事,还要狡辩。”
  老师说:“别吵了,还有谁看见的?”
  “我……看见了……”李星咽了一口水,吞吞吐吐地说。

(6)摆脱素材单一,习作素材更真实,情感更真切。学生善于在生活中采集习作素材,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进行习作创作。

(7)摆脱想象匮乏,学生想象更丰富,故事情节更生动。赵场中心校四年级一班曹丽同学的一篇作文《鼻子出走记》就充满了想象:

鼻子出走记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有一个神秘的小镇。那是一个开满鲜花,长满绿树小草的地方。

那里的居民们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最让居民们欣慰的是:那里的空气很好,很少有人生病。

转眼间二十年过去了,二十年前出生的婴儿如今已经成长为一个小伙子了。

有一天,小伙子对家人说:“我已经长大了,该出去闯闯了。”小伙子说完便离开了小镇。几年后,小伙子回来了,只见他身上晒得黝黑,不停地打喷嚏,有人问他怎么了,他说是被烟熏的,得鼻炎了。

小伙子回到家对爷爷和爸爸说:“我们开个工厂吧!很挣钱的。”小伙子边说边拿出了很多钱。几天后,小镇来了几个伐木工人砍倒了许许多多的大树,炽热的阳光立刻照在了大地上。随后,又来了建筑工人,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建起了工厂,又高又粗的大烟囱也立了起来。

工厂红红火火地办起来了,果然像小伙子所说,非常挣钱。许多小镇居民看见小伙子家开工厂挣大钱,也都想效仿。于是,小镇上来了更多的伐木工人,砍倒了更多的大树,阳光烤得大地直发烫。随后,更多的建筑工人来了,他们建起了工厂,许许多多的大烟囱相继立起来了,许多工厂也都开起来了。

原本空气清新、绿树成荫的小镇变得乌烟瘴气,原本透亮的天空变得灰蒙蒙的。所有居民也因为工厂里大烟囱放烟太多而得了鼻炎。这下鼻子可不乐意啦!

有一天早上,小镇上的居民们起床后发现自己的鼻子没有了,这可吓坏了大家,居民们不知道鼻子去哪了,也不知道鼻子为什么要走。大家慌了神,暂时关了工厂去找鼻子。

由于工厂关闭了一段时间,空气得到了一些改善。有一天,居民们发现了一只鼻子,居民们就问它:“怎么就你一个鼻子呢?其他的鼻子呢?鼻子们为什么要出走呢?”人们问了一连串儿问题。“我们认为这里的空气变了,让我们感到很恶心所以我们就出走了,我们就待在山上的洞里,这几天你们关了工厂,空气有所好转,我就回来看看是否回到你们脸上。”鼻子说道。

小镇的居民们一切都明白了,事情都是因为居民们不爱护环境的结果。居民们自从听了鼻子的这一番话后,立刻拆掉工厂,并且大面积植树。

不久后,这个小镇又变成了开满鲜花,长满绿树小草的地方,鼻子们也回到了居民们的脸上。

从此,居民们过着健康、快乐的日子。

5、学生的知识面更广,思维更活跃。

学生的知识面得到很大拓展,他们能知道很多课外知识,有的甚至超越于教师之上。他们的思维活跃,往往能想到更多的东西。

6、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经过课题的研究与成果的推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各种活动如征文、演讲等获奖次数明显增多。

以下是节选学生近三年的获奖登记:

7、学生的语文成绩有质的突破。

经过教师的课题研究,教师对语文的教学能力显著提高,最大的收益者就是学生。学生在语文成绩方面进步是相当显著的。20##年秋期五年级一班的语文综合得分为223.3分,全镇排名第8位。其中及格率92.2%,优生率52.9%,到20##年春期毕业考试该班语文综合得分283.17分,全镇排名第3名,其中及格率100%,优生率91.3%。20##年秋期另一个实验班三年级二班语文成绩排名第六名,到20##年春期该班语文成绩排名全镇第一。

……

(二)教师方面

1、转变了认识态度。

教师们以前总是将字词句作为单一的训练点进行教学,往往不太重视作文课和阅读教学课,更不重视将两者课有机结合。经过课题的研究,广大教师认识到了作文与阅读相交融的重要性。

2、转变了教学思想。

在参加课题研修之前,教师们对待语文中的作文和阅读教学往往是头痛治头,脚痛医脚。作文写不好就多读作文书,多进行专门的作文训练;阅读能力差,就多做些课内课外阅读题,搞题海战术。不知在在自己课堂上找原因,想办法。随着课题研究的推进,大家从心底里已经将阅读与习作看成了一个整体,“一荣俱荣,一辱俱辱”的观点深入人心。

3、丰富了理论修养。

通过课题的研究,教师们关于读写交融的理论修养得到显著提高。特别是理论学习给我们的科研能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教师们对论文的撰写热潮也明显提高。

4、归纳出了以读促写和以写带读四步教学法,明确了读写交融的十一切合点个和教学策略。

5、读写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又读又写,提高了教师的运用教材的能力。此课题的研究课题重在挖掘语文教材隐性的功能,在阅读教学中读写并驾齐驱,打破以往读写脱离的陋习,撑起读中悟写、读中导写、以读促写和以写带读的一片蓝天。要在阅读教学中寓写于读,就要做到将教材“一课两用”,就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实验研究,课题组教师独立分析教材、处理教材、寻找教材中读写迁移点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能力不断增强。

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广大教师在课堂上,特别是阅读课和习作课堂上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等明显提高。教师们在设计中,都能将习作的训练贯穿到阅读教学中,他们在阅读教学中,有时从词语出发,让学生感悟词语,理解词语,再到运用词语,鼓励大家在习作中运用词语;有的让学生模仿句子,比喻句也好,排比句也罢,让学生试一试;有的则是利用课文的本身,让学生续写故事等……

当然,教师们在上习作课时,也常常让学生回到课文中,在课文中去找习作的源泉,或是在课文中受到习作的指导……

这些教学方法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理解,而且真真正正地让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互动起来,互相贯穿,互相浸润。

以下是课题研究期间课题组成员获奖和受表彰情况

6、教师的习作点评、批改能力得到提高。

经过课题组的研究,教师的习作指批改也打破了已有的常规,以往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改往往是将学生的习作收到办公桌上,由教师一人操办。用红笔寂寞重复地点圈画,通过研究,教师们的意识转变以,都在采用以写带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读中评、读中改。批改方式增加了,批改习作的能力提升了,效果也加强了。

7、教师的课堂从低效走向高效。

以前,教师们往往在课堂上进行单一的训练,除了效果不理想以外,课堂容量还很小。现在,教师们通常能在课堂上让学生完成课堂作业;注重了讲练结合;精简了自己的提问,能抓住重要问题引领学生学习全文。阅中带写,写中固读。教师们的课堂从低效走向有效,从有效走向实效,从实效走向高效。

(三)学校方面

1、形成了浓厚的研究氛围。由于我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有效带动了学校教研工作的风风火火的开展。这种感染力不尽传递给了语文教师和中心校本部老蚌生教师,而且还熏陶了全体在职教师,有的教师对于教学研究更加热衷,有的还自己搞起了小课题进来研修。

2、掀起了读与写的浪潮。由于我课题研修的对象是阅读和习作,所以我们自身也离不开阅读和习作。阅读大量与课题相关的论文和著作,习作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感悟,以及课后反思。所以学校掀起了一股读与写的热潮。教师的热情空前高涨,学校也在近年来丰富了图书藏书,专门设立了阅览室,以满足求知若渴的教师们。研究三年内,教师总共约借书1180人次,以下是20##年3月2日—6日一个周的教师借书登记。

3、通过课题研究,有效推动了学风建设,三年内,学校得益匪浅,获得了不少荣誉。学校连续三年获得教学质量二等奖,连续三年获得督导评估一等奖,并获得校本研修示范校的荣誉称号。

我们的研修工作一路走来,广大教师与我们一道,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与成熟,同样也期待着自己得到更大的发展。课题研修无止境,关于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里面的千丝万缕的联系还很多,里面蕴藏的教学技巧还很广,我们所研究到的只是冰山一角,学到的也只是凤毛麟角。所以我们不会因为这点成绩而就此止步。我们会继续用自己的努力,不断研究,不断进步!

执笔:郭楷

报告人:课题组全体教师

20##年12月1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