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的论文---大学生就业意向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意向的调研报告

------以民院学生为例

班级:心咨1132  学号:1121043219   姓名:周瑶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了解大学生对毕业后的就业意向,由于社会文化与经济发展飞速,所以每个人所接受的文化环境和家庭教育是不一样的,所以每个人的价值观也是有区别的,那么我们就通过访谈法和问卷法了解大学生的这种差异了解他们对毕业后想要从事一份怎样的工作,对于这份工作又认为自己有什么能力和个人素质来承担这个职务。然后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就业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就业;个人素质

一、研究背景:

随着近年各大高校扩招,全国总体就业压力严峻。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是就业能力不强,所以我们应该对自己毕业后所选的工作有一个能力培养途径。对每个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对决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二、研究对象

民政学院学生

三.研究方法

调查方法: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

调查对象:访谈法(民政殡仪学院老师,外语学院老师,商学院老师,还有社工学院钟涛老师以及两位大三的学长)问卷法(发放100份问卷,问卷回收80份,8份无效问卷)

调查地点: 民政学院

访谈整理:首先我们访谈的第一位老师是殡仪学院的,之所以会想要访问殡仪学院是因为现在中国的土地比较宝贵,所以子孙后代对于逝去亲人的后事是非常重视的。我们要在风光安葬他的同时不能占用国家太多的土地资源,因此这个行业的发展前途是非常大的,虽说如此,但是也有很多人忌讳这些,所以这就存在着一些冲突导致家长与学生的意见不统一迫使学生转专业。

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前景。

就业前景非常好,且招聘单位多,学生供不应求。对就业的地方已经全面开发,分布在全国各个省。对此我们提出一下几点疑问:

1、  怎样使自己变得更有竞争力

让自己了解专业知识能否适应社会

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培养

还要提升个人的能力,懂得基本礼仪与传统文化

培养自己的综合素养

2、  个人看待专业的问题

(有个别同学中途转专业,他们是否对这个专业有别的看法)

有新闻报道这个专业是前景非常好的专业,学生对自己所选专业没有忌讳,而且我们会在他们学习过程中教他们如何以正确的眼光看待本专业

3、  学生预期理想和现实理想的差距

大一开学每个学生都会写一份关于自己的规划,而这份规划只是根据自己脑中不实际的想法所拟定,所以实施起来会有困难。读了一段时间后,我们会发现自己的规划需要根据现实情况而修改,不管是从专业方面还是从综合素养等方面都要进行一个合理的规划,因为开学时的我们和读过一段时间后的我们是绝然不同的,我们更会根据现实及全面的思考问题。而且最大的差别就是靠自己努力掌握专业知识。

还访谈几位学院的老师,总体来说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选择自己的专业自己的工作。当然也不否认没有例外,因为凡事都有例外的。但是老师给予我们的回答都是很积极向上的,当然,这是很好,可以鼓励我们往积极向上的一面看然后为之努力奋斗,但是一味的这样说会使他们放松警惕,这也不利于我们学生正确面对现在严峻的社会,不利于我们以后就业,所以我觉得在适当的时候应该告诉他们现在的社会的竞争是多么的激烈,这样施加一点点压力更加有利于他们为自己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分析与结果:

我们通过访谈法与几位学院的老师深入交流,发现每个专业的就业率都不一样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评定,而且每个学院的老师都是把情况往积极的方面说,所以说我们了解到的情况还不是最真实的,后来我们正好遇到两位大三的学长,从他们那里我们也获得了一些情况,然而更多的是他们再抱怨实习公司的艰苦,还有就是后悔自己三年没有学到什么专业知识。所以也在告诉我们在实践的同时是需要知识打基础的。

1、  教育环境的缺失。 

在学校教育中,由于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中学阶段接受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内容上存在目标过高、缺乏层次性,在教育方法上形式单调、缺乏有效的载体等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讲价值观教育变成了单纯的知识教育,思想教育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上,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价值取向出现偏差,但在社会生活却往往采用实用主义的做法教导子女,这种倾向很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所以同学们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据调查显示有27%的同学认为自己当前的处境感到迷茫和困惑,还有24%的同学是没有目标的,仅仅只有49%的同学对自己的就业方向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择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有30%的学生选择了就业的发展机会,个人的理想与价值占21%工作的地点占20%,而对于专业对口的只有12%。现在的就业形势严峻已经不是危言耸听了,可是仍有同学出于乐观状态,当然也有64%的同学认为通过努力是可以找到工作的,但是,现在社会的竞争是多么的激烈,真的是他们随想的那样吗?还有专业对口的问题,很多同学一开始选都不了解,结果毕业后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好发展,所以没办法只能先找一份工作等成熟后再向专业发展,我们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有42%的同学有这样的想法。然而另外40%同学则觉得专业是否对口没所谓。只有少有的6%坚持不是专业对口不考虑。据我们的调查显示,私营企业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明显降低,只有25%的大学生选择在私营企业就业,外贸企业也只有35%的大学生选择,然而国有企业却得到40%的大学生的青睐。

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需要具备哪些素能,我们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学生认为适应能力占主要,其次是综合分析能力、社会活动能力,而创业能力占据的只有3%。认为自己需要提高的能力表达能力以24%领先

2、家庭因素

当代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受到长辈的过分溺爱,过度保护,而且家长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制约了他们对社会生活的了解和参与,造成成长环境单一狭窄,生活经历不足,对社会制度、道德规范等缺乏理性的思考,很容易在价值观的选择上产生偏差,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不强。 大学生认为找工作的最大难题以占30%缺乏实践的工作经验胜出,然后是占23%的专业不对口或专业面狭窄为其次,这也说明了大学生还是以自己意愿为主。

3、个人因素:由于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发展了一定的偏差,周围环境不正确的影响也就形成了错误的价值观。造成就业意向的偏差。而且有时候自己就业可能会参考家人的意见,所以家人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蔽日说有的人会比较重视金钱,而有的人则比较重视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个人的信念是需要很坚定的。

根据以上结果显示,我们之前所猜想的是有道理的,但是也有少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淡薄,因此他们的就业意向是根据自己所接受的价值观影响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一定的冲击,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趋向物化,具有较强的虚荣心,喜欢在物质方面盲目攀比,过分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受各种不良思潮影响,开始接受并认同金钱至上的观点,存在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想,淡化了大学生应该具有的永不停止的精神追求。 都说现在就业难,其实也并不是找工作难,知识现在的大学生很多都是眼高手低,
而影响价值观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五、建议:

①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形成正确的就业意识

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③掌握好专业知识和实践经历

④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六、总结:

都知道当代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方面的价值观,直接关系自己的工作和以后的命运,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引导是十分重要的,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学生还需要多方面的接受挑战,来迎合当代社会的发展。
                          

七、参考文献:

李晓宇.谈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力的培养途径.华章.2011(03)

樊永.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和解决方法.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9)

徐伟.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对策思考.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6)

25   19%   24%   12%   24%   16%   5%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论文

大学生就业论文:试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社会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事关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的努力。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就业论文;原因;对策

曾几何时,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找工作时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如今这种优越感几尽消失,面对就业却眉头紧皱。以2006—20xx年大学生就业情况为例,20xx年中国大学毕业生30%没有找到工作,就是有120多万大学生在离校时还没有就业,20xx年有100万左右毕业生未实现就业,加以中国数以万计的民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即便政府每年提供900万的就业机会,还是不能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的就业前途不容乐观。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所处的转型阶段不配置的矛盾。

首先,中国处于人口高峰期,存在大量的新增劳动力需要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13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经济增长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全国劳动力资源由20世纪90年代前五年的平均新增1 250万人预计到1996—20xx年平均新增1 450万人,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一定影响。”[1]出现了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而就业岗位增长缓慢,经济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其次,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一种必然,但一些问题也由此而带来,教育大众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而扩招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20xx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145万,20xx年212万,20xx年达到280万,20xx年将超过300万,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明显增长的前提下,这种量的变化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是巨大的,大学生就业也从精英化走向了大众化。”[2]

第三,社会发展的区域存在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较好回报发展的前景,成为人才输入省。在这些地区人才竞争激烈,很多学生未能有效就业,即使处于失业状态也不愿去西部地区就业。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毕业生。

2.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带来的就业难。首先是大学生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作为公认的精英阶层,传统的儒家思想所编制起来的“精英情结”深深的束缚了他们的观念。“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当代大学生就业状态研究?课题组在《中国教育报》上公布了他们的调查,大学生目前的择业观念,在单位的选择上:选择科研结构、党政群体、中外企业占总人数的63%,而选择乡镇企业、大中学校、集体企业的,只有7%,在地区的选择上,选择大城市的有20.8%,而选择小城镇、农村、老少边地区三项仅有5%。”[3]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差,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之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在应聘场合紧张、胆怯,不能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错过了许多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自己的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也导致成功率不高。

3.用人单位盲目设置的各种条件带来的就业难。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经验障碍,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工作。另外,有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选才标准,追求高学历。相当多的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轻视实践的倾向。

4.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没有市场意识,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此外,部分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就业工作还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种职业介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而谈。“调查显示,非常需要职业指导的大学毕业生对本校就业指导机构的了解程度多寡不一,其中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只有1/3的人,有10%的人根本不知道学校有这样的机构。”[4]这说明大学职业指导工作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5.社会壁垒,就业市场分割的现实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成主流,然而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绊脚石。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都有“非本市户口免谈”的痛苦经历,由于没有用人单位所在地户口,使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要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必须调动多种力量,做出多方努力。

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大学生自身作出调整和努力。其一,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社会精英”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

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其二,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其三,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2.高校的改革。其一,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招生,毕业生的就业趋向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其二,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其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

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其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快高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关注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政府部门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另外,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

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信通过大学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一定实现充分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中国巨大人口和庞大劳动力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生产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一定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