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计》之《完美公式》 观后感

《变形计》之《完美公式》 观后感

湖南卫视《变形计》之《完美公式》,讲述了一位上海富家少年和一位云南彝族贫困少年的互换生活。

上海富家少年于沛丰,15岁。 曾经被授予“北京共和国希望之星”的于沛丰,现在变成了整日沉迷网络,逃学,对人冷漠,有时甚至会对母亲拳脚相加,足不出户的“网瘾少年”。

他的完美公式=吃饭+睡觉+上网

云南彝族的贫困少年毛志良,15岁。家住云南丽江市宁蒗县树扎村。父母在当地的砖厂背砖供两兄弟读书。家庭贫苦的他省吃俭用,用节约下来的钱,给爸妈买袜子,希望爸妈穿着自己送的袜子,每一步都走得稳稳当当。

他的完美公式=辍学打工+家庭幸福

第一次离开母亲怀抱的于沛丰在艰苦的云南农村,变形计的前两天以少爷自居,一碗快餐面引起不快,接到大毛的一封信感触萌动,毛家人为了给“少爷”改善生活,将给兄弟俩交学费带来唯一希望的小猪杀掉。在上海一向不吃猪肉的“少爷”啃起猪蹄。当得知事情经过时震动。思想发生了历史的跨越(早起床、对人微笑、主动与校长打召呼)通过语文老师精心设计,电脑课展示风采,他砸碎电脑8000多元,是农村家庭5、6年的年收入。游沥泸沽湖,在庙宇许愿,希望妈妈能多出时间陪他。后来通过与毛志良视频答应帮助新父母干活,看到临时的家,沉默、空腹背砖。用自己干活挣的钱给爷爷买了一盒烟。等待毛志良回来照全家福。

毛志良带着全家人,全校人,全村人希望走出大山,在繁华满眼的大上海体味人生。他细心懂事,有心计,买报纸给失明的外公读,打扫卫生,给上班忙碌的新妈妈煮汤圆。新妈妈带他去东方明珠、游乐场母子玩的及度开新,妈妈又找到了往日的微笑。在要离开上海前去电台给新妈妈留下肺腹感言并给新妈妈唱首彝族民歌《妈妈》。我想对毛志良说:“人一定要靠自己。凭自己的努力获得别人的肯定,而不是同情。”

上海妈妈得知毛家只能有能力供一个人读大学时,她毅然决定如果毛志良能考上大学,她将捐助毛志良读完大学并在股东大会上倡议捐助毛志良学校。互换主人公相见,全家留下美好瞬间,俩个15岁少年过庄重的彝族成人节。

家长对待子女完美公式:关心情绪+平心气合+鼓励恳定

于沛丰从一个天才儿童变为一个寄生虫,他妈妈有着相当一部分责任,他外婆死后,于妈妈便全身心投入工作,丝毫没考虑到于沛丰的感受,导致于沛丰由于不习惯突如其来的事故,而又无处倾诉,一时间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所以才误入歧途。后来,他“变坏”后,于妈妈没有及时与其沟通,而是对他千依百顺,甚至还给他做“私家菜谱”,从而于沛丰反而变本加厉。父母疼爱孩子人之常情,但是过于溺爱,却有碍于他的成长,会对他的发展造成副作用。

我们有的时候总在抱怨自己的生活不如意,运气不够好,其实,我们与他们相比,就像掉在蜜罐子里一样,甜过头了。反而觉得不开心。我们就是生活太好了,总是为一些无所谓的事情在烦恼,喜欢做

那些鸡蛋挑骨头的事情。试想一下,你吃完这顿还要考虑下一顿该如何解决,那么你还有闲情去考虑这些琐事么?如果这时父母给了你一碗白米饭,那么你将无限感激,你还能不爱你的父母么!

人有的时候应该去山区看看,去最贫困的地方看看,我想你的感触一定很多,山区的孩子对要出去的欲望实在是太强烈了,当你看着他们天天的主食就是洋芋的时候,当你看到他们那多少年都没有洗澡,脏得发黑的脸时,你真的是觉得你所经历的和你所受的苦真的在他们面前算不了什么,但他们仍很坚信好好学习要考上大学,过上好日子。其实每个人都是有潜力的,但我们的潜力无法被激发出来,有时候想想这是为什么 ,想了许久不知道是不是想明白了,我个人觉得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的潜力扼杀了,当我们看着别人步步高升的时候,我们很羡慕,我们就会说哎,他是在领导面前会说,会来事,但想想我们为什么不行,我们太难去改变自己了,总想着让别人来适应自己,而没有换个角度,学着适应别人 。当看着别人都考上公务员的时候,我们会说,哎,人家家里面有关系,考上不是很应该的事情,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在这些考上公务员的人群中,肯定也有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上的,我们总是给自己找借口 ,找到最后发现没有借口可以找的时候,你就会觉得挺悲哀的。这就是人性的弱点,也是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

 

第二篇:变形计观后感 (1)

《变形计》观后感

龙王镇中心学校 周虞姣

大山的之外的他们是一些桀骜不驯的坏孩子,沾染了社会上的种种陋习:上通宵网、打架、盗窃……是老师、家长眼中的“另类”少年,大山深处的他们是村里人眼中的“希望之星”,虽然生活艰苦却没有在贫穷面前低头,没有自卑,幼小的年纪却怀揣着凭借知识改变命运、改变家乡困境的雄心壮志。当社会的目光大多聚集于城市里中精英孩子的培养上时,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工作者,他们将关切的目光洒向那些在城市的喧嚣中频临沉沦的孩子,他们用一档名为《变形记》的节目将大山深处的“希望种子”与大山之外的“问题少年”交换身份,为一个又一个在生活中迷失方向的孩子指路引航。

正如《变形记》节目的开场白所说“如果没有那个不熟悉的家,怎么会有这些触及心灵的故事;如果没有那些刻骨铭心的感动,又怎么能换回少年的轻狂。变形计,一份来自远山深处的力量。”节目组让城市问题少年和农村优秀少年互换一周体验彼此的生活,两人在那个不熟悉的家,产生一些触及心灵的故事,收获那些刻骨铭心的感动,对于城市问题少年而言,变形计让他们通过体验农村贫困生活,用一份来自远山的力量,换回年少的轻狂。对于农村优秀少年而言,变形计让他们通过体验城市富裕生活,对未来更加怀有美好向往,以一份远山的力量作为动力,越加奋发图强。

我曾数次观看这档节目,每次收看,总能带给我欣喜与感动,感概颇多,受益匪浅。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在观看节目感动之余也会不禁思考隐含其中发人深思的教育作用。其实在我们周围,那些在父母的悉心呵护之下过的衣食无忧的城市少年又何止一个两个,不懂得珍惜,不懂得感恩,所有的享受和接受都觉得理所当然。他们远离了贫穷和艰辛,他们也远离了学会尊重、学会感恩和学会关怀的环境。他们甚至不知道应该为什么而努力,为什么而读书,为什么而奋斗。因为他们不了解真实的世界,他们不了解真实的生活,他们从未见过生活的不易与艰辛, 他们的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下只呈现出幸福和光鲜的一面。而他们在无忧无虑的生活中受到社会某些不良环境和思想的误导造成了行为偏差成、为了“问题少年”。我们不得不承认环境对于人的成长有着及其重要影响。《变形计》的策划,让不同世界的少年相互体验不同的生活,事实上就是注意到了环境教育的重要作用,对于一些问题学生来说,在原有环境中,他们已形成了太多的不良习惯,甚至对原有环境有抵触心理,显然,这不利于他们改变并完善自我。在《变形计》的多个片断中,无一不是把故事主人公置身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接受教育。他们亲眼目睹的、亲身经历的、心中触动的最真实、最自然的体会,是一种来自生活的教科书的体验。我想我们在教育问题学生时,虽然无法让他们彻底改换环境,但不妨为他们创设一个相对有利的转化环境,调换小组成员或班级成员的形式,建立并让其融入新集体,为他们找到更为合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将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与成材。 同时,我也注意到《变形记》中的问题少年几乎都和老师们的关系很不融洽,对老师有严重的逆反心理,甚至经常和老师顶撞,争吵。老师对这样的学生也几乎消极对待,把他们安排在教师最后一排的角落,“问题少年”闯了祸,校方就选择劝退或者直接开除他们。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我都不禁叹息,而看到这些学生在与那些不会唱歌、不会跳舞甚至连普通话都有些不标准的乡村教师的相处中慢慢转化,从抵触到接受,从将课堂闹的鸡飞狗跳到正视自己错误,跟老师诚恳的致歉,我又深受启发。教师对学生的巨大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关注和爱护每一位学生,而教师爱的核心便是:尊重、信任、严格要求。由于问题学生受到的压力较大,所以,他们的心理往往更加敏感,对他人的逆反心理较强,由此我想与这些学生相处时,教师必须耐心平等地对待他们,以心交心,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的感受,这样才能消除其逆反心理和恐惧心理,从而自愿平和地与老师相处。并且,作为

教师要有足够的爱心与耐心,要允许他们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去改正缺点,在转化过程中,对他们的任何一个小的进步都应该及时的进行鼓励与表扬,而对其表现出的小缺点,则逐步引导,让缺点转化为优点。

《变形计》让也我们看到,“问题少年”同样有很多的闪光点,比如易虎臣心地善良,也有很好的组织领导能力等等。但传统教育评价体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过分追求分数,按单一的学习成绩标准来评价所有的学生。使得成绩不好的学生在其他方面闪光点也随之被埋没,在偌大的班集体中得不到关注,找不到自己的价值,失去了立足之地。我想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心灵上的孤独是他们所不能忍受的,所以必须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光芒所在,认识到自己也是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也可以为集体发光发热做贡献。因此,我们可以像《变形计》中所展现的那样定期地组织班会活动,围绕某一主题鼓励学生敞开心扉,诉说自己的困惑与感触,展示自己的特长与亮点。让他们在集体中得到认可,对自己有全新的认识,给学生们预设一个较高的目标,不断地描绘其光辉灿烂的前景,让他们感到:只要自己再努力一些,就可以达到那个理想的目标,从而激励他们不懈地去努力。

《变形计》中的感动还在延续,而这档节目值得我们去反思、去学习、去感悟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我相信教育与爱的课题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用一生去钻研去、去探讨、去传播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