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调研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

本科生20##年寒假返乡调研报告

我国农民的土地买卖态度变迁及其成因调查分析:

基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新时点

心理学院20##级 来枭雄

心理学院20##级 孙福茁

心理学院20##级 周诗怡

心理学院20##级 柳  林

一、前言

农村土地是农业基本生产要素。在过去,失去土地意味着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命根子”;由于城镇化持续推进,土地对农民生存的重要性有所减弱,但仍占据重要地位。

“三农”问题不仅是国家发展中的重要议题,也是治国安邦的基础工作。针对当下因土地征收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频繁发生的上访和群体性事件。十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当前的征地制度应当作出改革,强调要“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而且,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十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十八届三中全都提到农村土地问题,充分说明了当下土地征收、农村建设改革的重要性。

那么,若要持续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必然要建造工厂、商业区、住宅区等建筑、占用大量土地,就无可避免地就要谈到土地征收这一问题。“广东乌坎事件”、“河南项城暴力强征土地案”、“江苏邳州暴力征地血案”、“湖南株洲强拆自焚案”等等,这些群体事件、暴力拆迁事件的发生到底是因为情感上无法接受土地被征收,还是因为补偿不足呢?

本研究将选取华中地区的湖北宜昌、东北地区的吉林辽源、华东地区的山东烟台和华南地区的江西萍乡四个地区,对四地建设规划以及建设现况进行了解,调查农民土地转让意向,针对当地土地征收工作提出建议。

二、调研内容简介

(一)调研时间

20##年1月25日~2月23日

(二)调研地点

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

(三)调研对象

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四地农民

(四)调研方法

1、文献研究

研究小组成员拟通过网络和统计年鉴收集四地农村有关三农问题的文字和视频资料,并通过政府公开平台了解当地政府的政策制定、城镇规划等信息,通过这些材料了解农民的生活现状及土地意识倾向,细化研究内容。

2、访谈法

本小组主要针对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以及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四地的居民和相关干部进行访谈。访谈内容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四地基本情况和农民生活的基本情况,再则是针对农民土地使用情况和相关土地征收政策的调查,最后是农民对土地征收的态度和未来计划。分别对四地的农民生活的基本情况、相关土地政策的实施情况、农民未来生活预期等内容进行了解。

3、地区比较法

通过对四地农民的访谈情况进行比较,从农民个体因素、当地建设发展、政策实施等方面探讨其对不同地区农民土地买卖征收态度影响。

(五)调研的意义

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关键时期,十八届三中全会刚刚发布了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新政策,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本研究拟选取不同地域、处于不同城镇化阶段的地点,采用多种方法(访谈法和文献研究法)对农民土地意识这一问题展开调研。这样的研究对于调研小组成员更加深入地认识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了解三中全会的改革政策在人民群众中的反响,以及预测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阻力都有较大的意义。

除此之外,调研小组成员走入乡村开展调研本身也可以起到向当地农民宣传三中全会所做出的改革部署(尤其是农业-农村-农民相关的政策)的作用,也有助于调研组成员自身更加深入地了解党和国家对于三农的相关政策、加深对各地民情和社会现状的认识、在实际调研中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调研安排

1、资料收集阶段

1月25日~2月5日,采用实地考察、初步采访、政府公开信息查找等方式,收集四地土地征收情况及当地未来规划资料,并进行初略筛选,缩小调研题目,确立调研方案及主题。

2、资料整理阶段

2月6日~2月22日,综合所有所得资料,对其进行细致筛选和分类,并对四地农民进行结构化访谈,进一步搜集信息,形成初步观点。

3、成果总结阶段

2月23日~2月23日,总结整理调研所得材料,采用PPT、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展现调研成果。

三、调研结果

(一)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

1、基本情况

点军区位于宜昌城区长江以南,因三国名将关羽在这里“巡视夷陵、点阅兵马”而得名。面积533平方公里,区域面积最大,磨基山、车溪都在境内,下辖2乡2镇1个街道办事处。

据官方统计数据,截止20##年12月31日,全区总人口105007人,其中农业人口87423人,非农业人口17584人。常住流入人口1993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00人。当年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口 22019 人,乡村劳动力49620人。

土地资源辖区总面积533平方公里,占宜昌中心城区的63%。20##年末,耕地3053.75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6%;园地10140.70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9%;林地32530.37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61%;牧草地0.02公顷,其他农用地1607.97公顷,占国土总面积3%;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778.42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3%;水利设施192.11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0.4%;交通用地83.78公顷,占国土总面积0.15%;未利用地1883.01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3.5%;其他土地2030.37公顷,占国土总面积3.8%。

过去,点军一直处于规划、控制、保护状态,基本没有开发,主要以蔬菜、柑橘、养殖等为主导产业;目前,点军正处在大开发的起步期,以将其建设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全省绿色生态城区、宜昌点军滨江生态新城区。

2、未来发展计划

为落实中部崛起战略,适应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发建设的需要,实施湖北省“一主两副”中心城市跨越式发展战略,统筹城市各项建设活动,适应宜昌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年)》将宜昌市划为市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要由现有100平方公里扩大到200平方公里。由于点军区地处长江南岸,地域广阔,资源也较为丰富,成为新城建设较为理想的位置;东起艾家镇油库,西至牛扎坪风景区,南以临江山体山脊线、宜万铁路线和黄家棚车站用地为界,北至长江南侧岸线被划为新城规划区(如图1所示)。

图1  宜昌市点军分区规划结构示意图

依点军区区长区长胡志莉的介绍,点军的未来城市规划可以概括为“七山,二水,三核心,三片区”。“七山”是指保留现有七座山体形成的七座森林公园,形成一种“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的形象规划;“二水”指高标准治理卷桥河、五龙河两大水系,让流水给城市带来一种灵动之美;“三核心”是在庙嘴桥头、夷陵长江大桥桥头、卷桥河一带建设三个城市核心;而“三片区”则是三核心垂江拓展形成的三个区域,分别是中央文化区、中央住宅区、休闲生活区。

本次点军区的城镇建设项目设计长远、规模宏大,需占用农民耕地、住房等土地较多,全区新区范围内需搬迁安置1.4万户,搬迁面积6.8万亩,初步核准还建安置点23个,617万平方米,投资160亿元。设计建设安置小区共8个:已建成2个小区,5.9万平方米;在建6个小区,88万平方米,其中已开工30.74万平方米;已核发选址14个,批复用地2246 亩。

3、土地现状及农民态度

由于点军区新区建设项目占地较广,各区域征地拆迁进度较为不一,本次研究选取点军区五龙片区作为调研对象。五龙村位于夷陵长江大桥南岸桥头,江南路、五龙大道由境内通过,土地总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9.13公顷。全村585户、2520人,有劳动力850人,其产业以柑橘、蔬菜为主。该片区(分区中心)位于规划区中部,夷陵长江大桥将其与江北城区连为一体,区位优势明显,规划为点军的行政商贸服务中心和主要的居住区之一;同时将现状红光港机厂及其附近用地作为市级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进行控制;规划城市建设用地为618.85公顷,人口5.6万人。

在本次深入访谈中,共采访了12人,其中男性8名,女性4名,均没有土地流转经历,其中2人土地荒置,2人无耕地地,8人完全由自己经营土地。土地荒置的主要原主要有两项一是区内柑橘打蜡厂限制柑橘价格,使得农民收入下降,外出打工收入更高;二是农民年纪逐渐增长,收成无法保证,且子女不再从事农业种植或养殖,无人继续料理果树及菜园。

由于政府征地范围较广,征收了规划范围内的农民的耕地、住房、鱼塘和山地,耕地补偿为5.2万/亩(具体情况略有区别),房屋按面积置换安置房面积后补偿2000元/平米(暂定),且在安置房建造期间,以原房屋面积按照8元/平米按月发放租房补助。

从访谈结果来看,大部分农民赞成政府征收耕地,对政府提出的补偿款基本满意,仅存在一小部分农民为得到更多补偿款抢种柑橘苗的情况。但他们习惯了农村较为闲散的生活方式,更喜欢独门独院的住宅,不愿房屋被征收;且有较多的搭建临时板房、抢建房屋牲畜栏的情况,从侧面表现出农民对于房屋被征收的抗拒。

而且在访谈中,农民们大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对未来生活的茫然。对未来生活的规划仅限于租房、等待安置房建成后回迁,但鲜有农民对未来的经济来源、子孙抚养和家人生活有明确规划,仅有一名拟在点军区偏远处购置土地建造房屋。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其一,农民自身的原因。农民年纪渐长,子女均有自己的工作,土地耕种能力逐渐下降,收入难以保证,耕地的作用由原来的主要经济来源转变为满足家庭日常生活饮食需求。且由于该地区的整体发展,使得土地征收成为一个必然结果,农民力量微薄,难以螳臂当车,且大多生性淳朴老实,相信政府决策。即使不愿卖出耕地和住房,但迫于整体形势,最终接受这一结果,以期能在土地征收过程中为自己未来的生活谋求一个更好的保障,获得更多的补偿款。从这一角度可以理解为何农民有抢种青苗、搭建板房和抢建房屋牲口栏的现象出现。

其二,子女的原因。子女均有一份较为稳定、收入良好的工作,受过一定的教育,不愿回归农村,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虽然近年来对农民的看法有较大的改善,但仍存在一些歧视和偏见,子女希望自己能够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不愿被人另眼相看,推动了家庭耕地的买卖。

其三,文化影响。中国人大多安土重迁,且此文化在农村地区更为盛行。在中国人的思想里,家庭是不仅仅是遮风避雨的场所,而是祖祖辈辈传承的纽带,所以实际上房屋与精神家园在中国人的思想里是结合在一起的。这一特殊的结合体使得人们普遍认为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屋就如同浮萍,难以生存。且农民们习惯了居住于独门独院的房屋结构,与邻里关系亲密,这种祖祖辈辈的生活习惯深深的根植于自己的脑海里。一旦住进安置房之后,就如同进入了水泥的森林,切断了与邻里之间的联系,将会带来较大的心理冲突。

其四,政府的原因。政府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给出的补偿条件较为可行,且根据相关条款对不同的土地和住房进行的归类划分,依照分类对不同类型的房屋和耕地给出差异补偿,这也使得农民更能接受政府给出的补偿条件。

其五,可能存在的其他原因。在访谈过程中了解到在耕地征收期间,有一户农民因希望向政府索要到更高的补偿款而遭到无名人士殴打,虽无证据证明此事件与政府和相关执法部门有直接联系,但仍给当地政府的土地征收工作造成不良影响。虽然对农民起到了威慑作用,但降低了政府公信力。

4、土地征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土地征收过程中,主要存在政务公开透明度低、征地不完全依照相关规章制度、相关政策宣传度低、突发问题解决不当等问题。

(1)政务公开透明度低

在对政府网站进行查询时发现宜昌市政府、点军区政府、市国土资源局等相关部门就点军区发展建设仅有《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年)》、《宜昌市点军分区规划》等规划方案,仅有征地拆迁公告,未见有相关政策信息,如《点军区征地搬迁安置补偿办法》(点政发〔2012〕7号)。且申请公开信息无人回复,这使得点军区居民难以获得相关条款和政策信息。

(2)征地不完全依照相关规章制度

在征地过程中存在不按规章制度执行的现象,若当地农民有“寻衅闹事”则会获得更多的补偿款。虽然这一处事方案在短期内解决了问题,但为以后的工作带来了潜在隐患。且在采访中获悉,政府为耕地支付的补偿款与之前与农民商谈的补偿款价格不一,较原协商价每亩少一千多元,这一不一致情况政府工作人员也未给出解释。

(3)相关政策宣传度低

在访谈中,农民们均表现出对征地政策的不了解。农民们对未来当地建设没有明确的认识,也使得农民们难以针对相关政策制定出未来生活计划和相应的调整。

(4)突发问题解决不当

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存在殴打农民的现象,未有确切的报道或调查说明,联系以往报道的强拆新闻容易使农民产生不良印象,产生了不良后果。

(二)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

1、基本情况

芝罘区是山东省烟台市的中心区,位于山东半岛东北部,属环渤海城市群。北部濒临黄海,与辽宁省大连市隔海相对,共同构成渤海之门户。内与山东腹地相联,外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全区面积179.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5公里。芝罘区因境内芝罘岛而得名,秦始皇三次东巡此岛,始有“之罘”之称,后改为“芝罘”。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倭寇侵扰,在芝罘增设奇山守御千户所,设置狼烟墩台,遂又有烟台之称。

芝罘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境内属低山丘陵区,呈现低山、丘陵、准平原、平原和海岸等多种地貌类型。西北部的芝罘岛丘陵起伏;中部奇山山脉横亘;南、西部地势较为平坦;北部沿海地带属山地港湾型海岸,形成较大自然港湾4个。北部海域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16个。整体来看适合住房建设所需的平坦土地相对缺乏。

20##年,芝罘区常住人口83万,户籍人口68.2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7.24万人,自然增长率0.13‰,城镇化率约84%。区内共有满族等29个少数民族,另有万余名韩国公民长期定居。全区下辖东山街道等12个街道办事处和卧龙园区,共103个城市社区、43个城郊居民区,无乡镇建制。芝罘区经济以商贸、餐饮、娱乐、旅游、金融、物流等服务业为主导产业,服务业占全区经济总量的69.34%,全区三次产业比例为1.27:29.39:69.34。作为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地区,重点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目前有5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此投资。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居民很少,基本没有耕地,只有少量林地。20##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1平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38平米。目前,与土地使用及土地政策实行相关的党政机关主要中共芝罘区委新居民区工作办公室(新居办)、区住房和建设局、区城市管理局、区农发局、区国土分局和区规划分局等。

2、未来发展计划

近年来,芝罘区始终坚持经济社会有机结合,改进作风求突破,增效提效上水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着力打造烟台“首善之区”。计划到2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00亿元,年均增长14%。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0.5:28.2:71.3,产业结构实现全市最优,服务业增加值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65%,以服务经济为主、高新技术产业为辅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立。在城市发展方面的总体发展规划如下:

“坚持“城市发展引领”战略,不断加快“两旧改造、两新建设”步伐,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上实现大跨越。旧城改造推进万达城市广场、中粮大悦城等大型综合体;旧居改造重点建设集中安置精品社区;南部新城立足大烟台中央服务区的定位,打造成“蓝色烟台中枢,生态智慧新城”,成为烟台“海陆联动,六区融合”的新枢纽、新核心;北部国际新城加大芝罘岛、幸福区片产业布局调整,打造成烟台滨海门户新节点。”

具体举措有:(1)加快推进芝罘湾客滚运输中心、国际游轮母港建设,加快游船、游艇基地和一批陆岛交通码头建设,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客滚运输、邮轮母港。结合老港区搬迁改造,加快商务楼宇、游乐中心等建设,打造集商务商贸、休闲娱乐、特色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该产业带上,未来将崛起烟台新地标——滨海广场金融商务区。加快区域内总投资60亿元、总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的烟台国际金融中心A、B区建设。

(2)以总投资110亿元的振华世界广场和三站市场改造为依托,推动中心商贸区向高端、精品百货批发零售转型升级,打造烟台市高端精品零售核心区。规划建设芝罘湾区片改造一期、阳光100二期、慎礼商住区、南大街商业广场、台湾百脑汇等5个总投资103亿元的商贸设施项目,加快西大街、慎礼商住区等地段地下商城和地下通道建设,构建地上、地下紧密结合的现代化商业网络。高标准规划建设南部新城和幸福两个商贸次中心,引导和促进商贸流通业向南北纵深拓展,打造与海港路中心商贸区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商贸次中心。

(3)旧城改造开工面积力争突破600万平方米,基本完成胜利、白石、华润中心、慎礼、芝罘湾一期等区片改造任务。重点加快推进万达城市广场、大商麦凯乐、红星美凯龙、新玛特城市广场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实现群众居住条件改善与产业承接载体打造的“双赢”,推动由“住宅之城”向“产业之城”的转变。到20##年,建成龙海家园、东西南北里套口、张郑刘等8个集中迁建安置项目,打造5个建设规模超百万平方米的集中居住区,旧居改造开工面积力争突破1000万平方米,全面完成城郊居民区改造任务,建成区面积由现在的98平方公里拓展到146平方公里。

3、土地现状及农民态度

目前,全区农业用地征收情况很少,主要土地征收原因为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征收对象主要是城镇居民的住宅和非住宅用地以及农民合法使用或依法批准,用于建造住宅(包括附属用房和庭院等)的集体所有土地。

在具体工作层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区委区政府已经成立旧居改造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区住建局作为牵头部门负责计划安排、政策制定、综合协调等工作,确保全区旧居改造工作有序推进。相关街道园区作为旧居改造的第一责任人,也成立专门的推进班子。制定针对性的方案,逐级细化目标、细化责任、细化措施,形成责任机制,确保按时完成目标任务。(2)区发改、住建和考核办等部门强化考核机制。区住建局主动与上级对接,准确把握全市旧居改造考核的各项认定标准,及时调整区内考核办法。采用同等考核制度,市里怎么考核区里,区里就将怎么考核街道园区,并进一步加大旧居改造的考核权重和奖惩力度,拉开档次、不搞平均。(3)区纪委、两办和住建局建立完善日常督导巡查机制,定期开展专项效能督查,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区纪委、监察、检察、审计等部门要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程参与,加强监督,保证公平、公正、透明,从源头上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

举例来看,征收补偿如下:

货币补偿额=房地产主体评估值+搬迁补助费+签约期奖励费(发布《房屋征收决定公告》后,被征收人在规定的签约期限内签订征收补偿协议并搬迁交房的,按其被征收房屋房证建筑面积奖励100元/㎡计发,不足10000元的按10000元计发。逾期取消签约奖励费。)+附属设施及室内装修补偿费(被征收房屋附属设施按有线电视移装费250元/台,电话移机费150元/部,空调移装费200元/台,网络移装费180元/套,太阳能移装费180元/台,电热水器移装费80元/台给予补偿,不可移动设备和附属设施按评估值给予补偿。)+停产停业损失补偿费(生产、仓储类房屋按房证建筑面积每月30元/㎡;办公、公益类房屋按房证建筑面积每月40元/㎡;商贸、服务类房屋按房证建筑面积每月50元/㎡。选择货币补偿的,一次性给予被征收人10个月停产停业损失补偿费。对于征收时实际从事合法生产经营活动的非住宅房屋承租人,从上述费用中支付3个月停产停业损失补偿费。房屋所有权人和承租人有合同约定的,从其约定。)

在土地出让人的态度方面,多数群众对于现行的房屋征收提前知会、搬迁奖励、搬迁补偿等比较满意,对于搬迁之后生活的变化,普遍认为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对于土地出让的过程和结果的满意度都比较高。

  4、土地征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土地出让人总体上对土地出让的过程和结果的满意度都比较高,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1)许多旧居改造的地点原先位于市中心,拆迁后如果不能原地回迁则面临着新住所与工作单位、学校、医院等距离较远的问题。客观上对搬迁户的生活带来了不便。

(2)旧居改造后,原先居住在棚户区的民众(往往是生活上比较困难的)搬进了现代化的住宅区,一方面居住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另一方面物业、电梯等一系列的费用也客观地增加了原棚户区民众的负担。这样的情况可否通过政府发放适当的补贴来进行解决呢?

(3)在居住面积核算的过程中,居住面积和一般占地面积所发给的补偿有较大的差别,这也就导致了部分居民突击建造简易建筑,或者临时栽种树木以获得更多的补偿的情况。这样的情况应该如何避免以减少不必要的拆迁补偿支出,也是政府主管部门需要认真思考的。

(4)对于所谓的“钉子户”拒绝搬迁以获得政策外的额外补偿的情况,如何在尊重人权和物权与保护多数人利益不被损害之间取得权衡,这也是政府主管部门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三)吉林省辽源市龙山区

1、基本情况

辽源市龙山区位于吉林省中南部,东辽河上游,地处长白山系老爷岭余脉与西部松辽平原的过渡带,因其境内有风景秀丽的龙首山而得名,地理坐标为东经124°50?,北纬42°29?。辽源市市直主要党政机关、学校,市属重要的工商企业、文化团体以及主要商业区均坐落于此。截至20##年末,全区总面积为236平方千米,下辖一乡一镇,1个省级工业开发区,18个社区,其中工农乡62.4平方千米,寿山镇154平方千米,区域19.6平方千米。工农乡有10村,寿山镇18个村。耕地面积6442公顷,林地6819.3公顷,其它10338.7公顷。总人口297007人。

近年来,辽源市龙山区在保障利源铝业、鸿图纸业等重点企业持续稳步发展的基础上,着重推进全区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全区以位于工农乡的汽车贸易园区和位于寿山镇的辽源龙山开发区为建设的重点,积极进行招商引资与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寿山镇原属东辽县管辖范围内,全镇以农业为主,兼有袜业等小型私营企业。

20##年,在龙山区寿山镇设立的辽源龙山工业开发区是辽源地区的四个区(县)级开发区之一。开发区东起寿山镇卫国村东辽河热闹大桥,西至吉林师范大学辽源分院至寿山镇福山村水泥路,南至寿山镇太平岭,北至寿山镇卫国村-寿山村-福山村村路。辽源龙山工业开发区总规划面积1314.01万平米,辽河大路(快速路)穿境而过,距辽源中心区约4公里,距长春市约120公里,距沈阳市约240公里,交通便利,是去往长春、通化、梅河、白山等地的必经之路。

本次调研主要对象主要取样于寿山镇卫国村,龙山区工业开发区东半部分土地主要征用于此。征地时间为20##年下半年,所征用土地原为农田,目前在征用土地上已经进行了一定的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并投入使用,厂区建设正在进行过程中。工业开发区的建设对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影响巨大。

2、未来发展计划

辽源龙山工业开发区的产业功能定位为主要发展高端制造业、环保节能业、电子信息业、生物科技和产业孵化园等,将承接国内外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并有选择性地发展自主型产业,围绕园区产业定位,科学谋划招商项目,强化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联系,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促进区域经济加快实现高端化、集群化、规模化、园区化发展。根据龙山区政务公开的信息,目前正在进行招商引资和在建的工程、项目有:

(1)辽源市龙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包含一期和二期工程)

辽源市龙山区寿山镇区(热闹小街)福源路建设项目,主要包括2724米长的道路建设、道路下的管线(给水、排水、电力、电信、)建设,预计投资4307.42万元;寿山二街、山湾街、福山路三条道路,分别长1768.6米、1372.6米、2425.6米;三条道路上的跨河桥梁,三条道路下的给水、排水、采暖管线,项目总投资16258万元。以上建设将大大改善寿山镇的交通结构,方便居民出行,同时对于园区连通和物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辽源市污水处理站

污水处理站远期(20##年)建设规模为1.5万m3/d,本次建设按近期(20##年)5000m3/d规模设计。污水处理站将服务于园区产业发展,以及周围居民生活,同时承担部分市区污水处理任务。项目总投资约3200万元。

(3)机械电子工业园及基础设施建设

机械电子工业园区规划占地面积30万平方米,可容纳25户左右选矿设备制造企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环保设备制造企业、建筑建材设备制造企业、电子信息产品生产企业入驻,并将同步建设符合入园企业需要的基础辅助设施。该园区的建设有利于整合辽源市机械、电子加工能力,完善产业链,提升抵抗风险的能力。

(4)生物科技产业园及基础设施建设

该项目规划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重点发展现代中药、生物技术、化学原料、医疗器械四大产业,主要按照医学、健康、免疫技术推广应用等产业项目的需要建设安全评价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生物工程技术中心和产品宣传销售中心等工程项目,预计投资4亿元,汇报年限4.5年,目前仍处于招商引资阶段。

(5)龙山区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

计划建设高标准的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区。项目规划占地30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建设现代化的冷藏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加工中心、现代化展示交易中心、信息结算中心、停车场、餐饮娱乐场所,以及辅助配套设施,包括冷冻机房、变电室、泵房、锅炉房、发电机房等用房。项目预计总投资约3亿元。

3、土地现状及农民态度

龙山区政体发展很不平衡,一方面,市区内各街道地处城区,商业、娱乐业以及工业都较为发达,为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另一方面,工农乡、寿山镇一乡一镇地处城郊,以农业为主,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从事建筑业、运输业较多,工业发展缓慢。本次调研主要选取寿山镇卫国村为调研地区,该村大部分平原耕地于20##年下半年被征用为龙山区工业园区建设用地,全部山地予以保留,另外仍有少数农民耕地不在征用范围内。目前园区基本建设情况以及建设计划如上文所述,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及招商引资阶段。农民征地补偿款已于征地当年冬按期发放,但是由于村民对于补偿款分配方式存在分歧,对于村干部在补偿款分配过程中工作存在不满,故分配问题还未完全结束,各方仍在协商与博弈过程中。

本次访谈对象共10人,男女各5人。对征地过程,补偿款发放,征地后生活变化等问题进行的调查结果如下。

整个征地过程进行比较顺利有序,农民对于补偿款数额较为满意,且征地范围全部为耕地,未涉及房屋、建设用地等,且该村长期存在外出打工传统,故政府与村民间未发生严重冲突。由于征地信息于当年(20##年)秋公布,在当年冬完成征地工作,比较符合当地农业耕作周期,故未存在抢种庄稼、争取更多补偿款的行为。由于土地征用从信息公布到工作进行进展迅速,工作及时有序,周围其他村子曾出现的在耕地中建蔬菜大棚等行为也未出现。

补偿款分配为当地征地过程中主要矛盾所在,土地补偿款按照该村在籍农村户口人数分配,但在此过程中部分村民采用假户口本、迁入户口等方式,获取额外的补偿,这一点引发了其他村民的诸多不满。但是村委会并没有就此问题进行有效的调解,甚至对违规村民存在包庇行为。目前,征地时村主任已经换届落选,村中补偿款分配分歧仍未解决。村民多次到市政府上访未果,目前进一步的上访仍在组织中,但是大部分村民对此兴致并不高,不够关心,且上访村民缺乏有效渠道及充足法律知识,部分村民碍于情面不愿对违规行为进行举证,故而无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从农民的态度上看,当问及对补偿款分配中出现的问题的态度时,大部分农民表示知道其不合理,对自身利益有损害,但是损害并不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上访维权费时费力,不愿继续关注此事;而一位曾经的上访组织者认为,市里机关干部与上一任村干部们间存在利益关系,不会真正站在村民这一边。在上访过程中,村民曾经寻求法律援助,但由于其要求村民自行取证,而有关村民不愿举证无法获得援助;在上访过程中曾经找专业律师撰写材料,懂得运用法律维权;目前,仍对此有热情的村民们计划获得媒体的关注已解决问题。

征地后农民的生活变化。在征地过程中,村中大部分居民获得十几万到五十余万元不等的补偿款。按照吉林省农村20##年人均年收入8630元,家庭人口数平均4人计算,相当于全家约五年到十五年的家庭收入。这笔钱在短期内迅速改变了村民的生活状态。以调查者所在卫国村一组为例,全村共75户,在征地后的20##年-20##年两年内,全村共增加家用轿车十余台,村内小商店由原来的2个增加到5个,其中2个商店配备有麻将机。此外,村民,尤以年轻人为主,掀起了购房热,众多家庭选择在市区内购买楼房居住,农村住宅或外租、或留给老人居住。

依照对村民的调查汇总,全村75户中约有25户将征地补偿款用于其他产业投资、子女教育发展等村民中眼中的可能有回报的“正路”上,占总家庭数的三分之一。这些家庭大多在征地前已经参与从事相关产业,或具有室内装修等建筑技术,有一定的从业基础,其资金主要流向如下表所示。

表 1  25户补偿款有效利用家庭资金流向

总结村民对于征地的态度,大体上村民对于土地征用总体上表现粗支持和配合的态度,并且对土地征用带来的经济收益和生活改变比较满意。对于征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多数认为处于可容忍范围内,仍有部分农民表示不满。少部分农民能够考虑到未来发展,将资金投入到能带来收益的产业、子女教育方面,大部分农民将补偿款用于买车、买房等消费渠道,以及赌博等不良用处,对于未来生活的规划仍不明朗。以下三点因素对于农民的征地态度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1)行为基础:长期存在的“农业为主、外出务工广泛”的经济模式

该村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起,在一些有前瞻意识的农民的带动下,部分村民开始在建筑工地从事体力劳动和室内外装修等工作,成为瓦匠、木匠、力工等。这些农民工中,除少数几个在富起来后搬到城市中居住外,其余大部分多年来以这些工作作为补贴家用的副业。此外,村中年轻人大多存在外出务工,或在镇上小工厂工作的经历,且人均土地面积并不多。故而,长期存在的“农业为主、外出务工广泛”的经济模式使得农民们对于土地的依赖性相对较低,对于离开土地后经济来源与生活方式的转变也有较强的适应性。这种经济模式对于征地和城镇化做出了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双重准备。

(2)为政得失:征地高效有序,分配监督缺失

一方面,20##年下半年征地过程中,前期征地信息严格保密,征地过程准备充分,迅速完成统计丈量等工作,并且给予合理的土地补偿款,高效有序的工作保障了征地的顺利进行,规避了征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冲突。另一方面,征地的后续并不令人满意,村干部并没有及时制止部分村民迁户口、户口造假以骗取补偿款等行为,甚至有成为同谋从中获利之嫌。由此导致的种种后果不仅损害了人民的利益,而且有损于政府形象。政府工作对农民征地的态度起到双重作用,前期的高效有序的工作给农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使得农民们对征地工作表示支持和拥护;而后期村干部包庇纵容甚至贪污渎职的行为,以及整个征地过程中第三方以及法律监督的缺失,使得农民对政府的不信任感增强,但不满对象主要是基层官员,对于国家政策并无微词。

(3)文化背景:乡规人情为先,法律意识崛起

乡规人情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农民的征地的配合度和对征地过程中的不良行为的容忍度,对保障工作进行、化解矛盾冲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于村干部们与村民多有亲属关系,村民大多对其工作表示支持,并且村中几大家族内部在意见和行为上虽未保持完全一致,也较为协调。同时法律意识的崛起使得农民们意识到可以通过上访、寻求法律援助、媒体介入、诉讼等合法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且目前农民们能够信任这些合法途径的解决力,这一点也有效地化解了可能发生的暴力冲突等,也增进了农民对于问题解决的信心,但合法维权的路尚未完结。

(4)完满未满:后续工作缺失,农民出路迷茫

在征地补偿款的有效使用这一问题的调查中发现,据村民估计,约有三分之一的家庭已经在两年内基本消费掉了征地补偿款。能够有效利用征地补偿款为自身谋求长远保障的农民并不多,而能够在以往从事的副业上有所发展,成功实现家庭经济结构转型,获得稳定的新的收入渠道的农民更少。大部分农民在失去地后主要靠打零工为生,并没有稳定的发展前景。政府对于农民曾做过后续培训,但是培训次数不多、针对性不强,效果并不明显。由于短期内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民们普遍出于较为满足的心理状态下,但也有部分农民表现。出了对前途的担忧和对土地转让的悔意。

除以上四点外,征地只涉及农田不涉及房屋,周围其他村镇征地使农民有了心理准备,这两项因素也是保障征地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四)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

1、基本情况

湘东属萍乡境内,地处赣湘边境,西南与湖南省醴陵市、攸县交界,是江西的西大门,素有“赣西门户”、“吴楚通衢”之称。全区面积858.76平方公里,辖8镇2乡1街:峡山口街道、湘东镇、荷尧镇、老关镇、腊市镇、下埠镇、排上镇、东桥镇、麻山镇、广寒寨乡、白竺乡。132个行政村(居委会)。截至20##年末,全区总人口39.364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1952万人,且大部分分布在山区乡村。

湘东是全国有名的“制种之乡”,南繁制种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制种大军发展到现在有1万多名,制种面积达15万亩以上,占全国南繁制种面积的80%以上。30多年来,湘东农民生产杂交水稻种子2亿多公斤,相当于为国家生产粮食1000多亿公斤。

此外,湘东地方工业起步也早,现今形成了以陶瓷、煤炭、建材、化工为四大支柱的工业体系。采煤、采铁矿、烧石灰也是当地的民间传统产业。但由于前段时期的发展过分注重工业产值,地区发展方面做得还不够。目前,湘东区正在加快城乡转型的步伐。

2、未来发展计划

为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同时又契合城镇化起步初期的发展需要,当时的代区长杨劲松在20##年湘东区第十届人们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了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塑造现代城乡新面貌”的一些构想。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报告中提出了分区规划的策略。文件《湘东区分区规划和中心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将湘东镇、峡山口街发展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中心城区;将下埠、老关、荷尧发展成重点工业区;将麻山、白竺发展成第三产业聚集区;将腊市、东桥、排上、广寒发展成以特色农业和休闲观光为主的生态保护区,加快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努力将我区建设成功能优化、特色鲜明、生态宜居的萍乡市副城区和休闲后花园。力争到20##年,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

《湘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就优化城镇布局的问题提出,要发展城镇的“三轴-三区”布局,以“一心三区”为思路构建其发展产业布局,并建设“五区四廊”的区域生态结构。“三轴-三区”指功能观景轴、科技推广轴、生态休闲轴和中部中心城区、东部生态涵养区、西部产业园区;“一心三区”指以中心城区为商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产业的核心,并以北部工业发展区、南部农业发展区以及麻山综合服务区辅之;“五区四廊”指五个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区和四条纵向贯穿市域南北部的生态廊道。

3、土地现状及农民态度

由于湘东区发展面积较广,各地区城镇化进度不一,本次研究选取湘东区麻山镇作为调研对象。麻山镇地处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东部,萍乡市西南郊,总面积96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25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万。耕地面积1.68万亩,山林面积8.85亩,森林覆盖率达70%。近年来,麻山镇逐步形成了以精细化工、机械制造、鞋业加工、煤炭加工、建材为主的工业格局,以无公害蔬菜、杨梅、草莓、葡萄、西瓜等为主的特色农业格局,以麻山幸福村国家AAA级景区、城郊农业、新农村建设为龙头的休闲旅游产业格局。而今后的发展趋势也以这三种格局为主。

在本次深入访谈中,共采访了10人,其中男性4名,女性6名,其中2人为土地所有户(即向其他住户出租了耕地),8人为土地承包户(租赁了土地所有户的耕地),2人土地所有户有部分土地荒置。由于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谋生,留守居民年龄较大、劳力不够或年纪太小、需成人看管,这两户人家的劳动力均不足以耕种位租出的土地,从而导致土地荒置。

该地区正在推行新农村建设,政府拟计划扶植生态旅游产业,故短时间内不会对该地区的农民进行土地的征收。部分农民土地出于某些原因租给了家中没有或有仅有少量耕地的农民,其租金由国家的粮食收购价决定,定价为每亩500斤粮食的价格(例如,国家的粮食收购价位1元/斤,则土地出租的价格为500元/亩)。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被采访农民均同意政府在有足够补偿的情况下征收土地。

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四点:其一,农民劳作能力改变。留守农民大多年级渐长,而大多主要劳动力到县城打工挣钱,使得打工挣钱成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再加上耕种土地本身就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体力,村民们若要以耕作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势必不堪其苦。所以现在除部分农民将土地用以种植草莓、葡萄等作物吸引外来游客体验农家乐之外,其余的农民耕种所得均以满足生活饮食需求为主要目的,使得部分土地荒置。与其让土地白白荒置或劳心费神种植瓜果蔬菜,不如让政府征收这些闲置土地,实现土地利用价值的最大化。

其二,收入因素。种植和养殖业更多依赖于大自然的条件,收入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而打工收入稳定,比种植养殖业时效性更快,利于补贴家用,促进了年轻一代前往县镇或沿海城市打工赚钱。农民工流入城市,也是农村人口融入城市的一个过程,间接促成了农村土地的收购问题。

其三,对政府的信任。政府力求将麻山镇打造成一个生态旅游村,相应地会在该地区投入可观的资金来扶持这项旅游产业。在采访前不久,政府为各家各户补贴了上千元来修葺屋顶瓦片,使得全村屋瓦焕然一新;此外,修筑山村公路、兴办农家乐等项目政府均有巨大投入,这些举措引发了当地的村民对于政府的感激与信任,民们表示“如果政府要征地,那必然有它的道理,必然是为当地的发展着想,作为当地的一份子贡献出土地来促进发展也是必须的”。

其四,其他原因。在采访期间有一户居民口头上说愿意将土地出售给政府,但语气里却有些无奈的成分。继续追问后,户主认为政府征地的政策的实施必然是强制性的,而仅仅凭借一户居民的力量难与政府相抗衡。但他随后还是表示,如果政府的出价合理,自己还是会心甘情愿将土地出售。

而当问及政府征地后村民的打算时,部分村民认为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而另一些村民则出于对自身年龄渐长、学习能力下降的考虑,表示会靠手工艺或者打工谋生或在家安度晚年。

四、四地农民土地征收态度对比

调查涉及的四个区域位于全国不同的省份,社会经济状况,土地构成,未来发展路线都具有很大的不同。烟台市芝罘区高度城镇化,全区以第三产业为主,经济高度发达,所涉及土地征用问题为旧城改造项目,主要征用土地为居民住房和建设用地;宜昌市点军区生态环境优良,全区以建设生态新城为目标,所涉及征用土地种类较多,包括耕地、住房、鱼塘和山地,涉及居民转移安置问题,征地工作正在开展;辽源市龙山区包括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发展兼有,土地征用主要用途为建设工业园区,征用土地类型主要为平原耕地,不涉及建筑用地征用及居民转移安置,征地工作已于20##年基本完成;萍乡市湘东区生态环境优良,林地较多,走生态旅游的发展路线,并不涉及土地征用问题,调查在假设的背景下展开。

首先,对于征地问题,四地农民基本持支持态度,对政府的征地补偿款数目较为满意,愿意服从政府规划,配合征地工作的进行。在宜昌市点军区和萍乡市湘东区都比较明确的表示政府的安排、规划不可逆转,只能采取配合的态度的看法。辽源市龙山区和烟台市芝罘区的居民们对于既成事实的土地转让也能在行为上积极配合,并且对结果表示满意。而另一方面,“政府规划不得更改”这种思想也容易引发农民们消极应对的行为,如在即将征用的土地上抢种庄稼、建设临时建筑等(见宜昌市点军区、烟台市芝罘区)。

其次,在征地问题态度的影响因素上,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和年轻人生活方式的转变起到了最重要作用。在点军区、龙山区、湘东区三地,农村经济结构都存在明显的改变,点军区有近三分之一的农村人口外出务工或经商,龙山区主要取样地具有长期外出务工从事建筑行业的传统,部分居民长期从事运输业等副业,湘东区立足农村发展生态旅游,取得持续性较强的发展,同时由于农村劳动力流失存在土地闲置。农业在这三地经济中的基础性角色早已得打大大的削弱,其他产业的发展为征地后农民的生活保障和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与老一辈相比,农村年轻人大多受过较高的教育,有过城市生活的经验,部分年轻人在城市内有工作或者有一技之长。这些年轻人大多对城市生活比较认同,对征地工作的推动起到了促进作用。(见宜昌市点军区、萍乡市湘东区)

第三,对于征地后的打算,宜昌市点军区和辽源市龙山区两地的居民都表现出了缺乏长远规划的问题,征地后如何找到新的稳定的经济来源是征地连带的重大问题。点军区的居民主要为安置小区建成前的住房问题担忧,对于未来的发展并没有太多打算。而龙山区寿山镇的征地农民,在获得征地补偿款后普遍存在关注短期享受,忽视长远发展的做法,甚至滋生赌博等恶习,未来发展堪忧。而政府的后续失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也没能落到实处。

第四,在征地过程中,四地居民对政府基本持信任和肯定的态度,但也不乏由于政府工作有失公平,不遵守相关法律引起的民众不满。总体上看政府的加分项为:明确细化的补偿方法,高效有计划性的工作实施,充足的土地补偿款,良好的安置条件;减分项为政府信息不公开透明,政府暴力执法或不按照相关法规办事,基层干部不积极履行职责,法律监督不完善等。(见宜昌市点军区、烟台市芝罘区、辽源市龙山区)

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如何做到依法办事,细化管理,公开信息,关注失地群众长远发展将是未来土地征用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议题。

五、未来土地征收实施的建议

综合上述的调研结果来看,在土地征收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其一为政府方面问题,包含公开透明度低、未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征收土地、部分冲突解决不当等;其二为征收过程中部分村民态度问题,包括村民突击建造简易建筑或植树、对补偿不满、不愿被征的“钉子户”等;其三为征地之后的问题,包括拆迁而不回迁造成不便、搬迁现代化住房后生活成本增高造成负担、对未来规划迷茫等。

针对以上问题,在未来的土地征收过程中,有关部门可以采用相应的改进策略。

其一,就政府方面的问题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章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保护耕地,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并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第五章第四十八、四十九条规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公告,并听取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将征收土地的补偿费用的收支状况向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公布,接受监督。这也就要求了政府部门必须就土地征收的相关政策与实施策略进行详尽的政务公开。此外,考虑到政府在征收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应设立专项组对政府的征地行为加以监管,这样既可以协助政府方面解决一些冲突,又能够对政府的权力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约束,从而减少越权行为。

其二,就村民态度问题来看,造成问题的原因集中在农民的利益方面,都是因为对于利益补偿措施的不满或者想要借此机会获取更多的利益发生。因而,国家应该对“公共利益”进行科学的界定。征地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而非为政府提供额外的利益,所以在征地之前与之时,应该站在村民的角度,晓之以征地的用途与受众的长远益处,进而建立村民对政府的信任,从而使之积极配合政府关于土地的征收工作。

其三,就征地后的问题来看,问题集中于村民的未来规划方面。相应的解决策略是,确定合理的征地补偿原则,切实保证被征地人们的利益。征地的目的是为了让人民更好地生活,而不是给被征地人员造成不便。此外,建立畅通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健全土地征收的司法救济程序也是重要的一环。毕竟各家各户对于土地的依赖程度不同,有关部门在征收了土地之后应该对被征收土地的村民进行切实的安置。此安置不仅要为村民提供居住的场所,还需要对其未来的生存发展负责,必要的话可以设置一些耕作替代的工作岗位,从而解决土地被征收后劳动力闲置与未来发展的问题。

六、总结

20##年1月-2月,本调研小组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的新时点,对当前我国居民(尤其是农民)对土地的意识变迁及其成因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次调查共对40余位城乡居民进行了访谈,并走访了部分地区土地与住房的政府主管部门。涉及地区有:位于华中地区的湖北省、位于华东地区的山东省和江西省以及位于东北地区的吉林省。从经济发展程度的角度来看,调研地点涉及不同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城建水平的地区,既有尚未开始大规模征收农村土地的萍乡市湘东区、正在大规模开展农村土地征收的宜昌市点军区,又有不久前刚结束大规模土地征收的辽源市龙山区、以城市旧城改造为主要土地流转形式的烟台市芝罘区。调查的结果显示对于征地问题,四地居民基本持支持态度,对政府的征地补偿款数目较为满意,愿意服从政府规划,配合征地工作的进行。

伴随着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农民受过较高的教育,部分农民曾经在城市内有工作或者有一技之长。这些农民往往有过城市生活的经验或者具备对于城市生活的相关知识,大多对城市生产、生活方式比较认同和向往,期待着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对征地工作的推动起到了促进作用。这可能是我国农民土地意识发生变迁(从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到住宅建设用地)的主要原因。

但是调研小组也发现,虽然人民群众整体满意度较高,但是在土地征收中,仍然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1)政府工作方面问题:包含公开透明度低、未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征收土地、部分冲突解决不当等;(2)村民方面问题:包括村民突击建造简易建筑或植树、对补偿不满-不愿被征的“钉子户”等。归结来看,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政府:只有政府在制度和观念上不断深化改革、不断加以完善,才能冲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在土地被征收后,居民们也面临着一些长期问题:包括拆迁而不回迁造成不便、搬迁现代化住房后生活成本增高造成负担、尤其是对于依靠土地开展农业生产的农民,土地征收后本人及其后代依靠什么维持生计--这将是最为严峻的问题等。

上述这些调研中发现的具体问题的存在,深深地折射出我国城镇化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根源:城镇化不是简单的户籍类型变更,也不是单纯居住条件的变化,而是会牵扯到我国相当一部分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变更的深刻社会变革。土地流转背后牵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粮食安全、社会阶层流动的一系列问题,曾经是推动我国房地产事业发展的动力,也对我国的发展产生过负面的影响。在人民群众整体满意的大背景下怎样完善土地流转相应的政策与制度,怎么转变工作方法由于态度,怎么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契机建成“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这将既是我们的挑战,也是我们的机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