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

《心理学与生活》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写的一本经典的心理学课本,全书主要讲的是心理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心理学所涉及的方面渗透于各个领域。例如,人在独处和在群体中的行为为什么不一样?人在杜会环境中的行为为什么会千差万别?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些是社会心理学所关注的。人的这些心理与行为是怎么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的?其中哪些受环境影响,哪些由先天遗传决定?这些是发展心理学要探讨的。在这些心理与行为的发展中教育起什么作用?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和改善人的发展?人们怎样才能学习、记忆得更有效?这些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人在工作中和家庭中的行为为什么不一样?工作是为了什么?领导是怎么起作用的?怎样使员工更努力地工作?这些是组织管理心理学要研究的。今天的工业设计如何使人更舒适更有效?从仪器仪表到工作环境怎样设计才能使人的疲劳或伤害减到最小,效率达到最高?这些是工程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关心的话题。1以上的一段话只是提到了心理学与生活的一些方面,在《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中,作者诠释了心理学与生活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即是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天中,我们都不知不觉的在和心理学打交道,比如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学习好,这是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怎么样才能更好的达到管理的有效性,这是关于管理心理学的内容;怎么样才能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这是消费心理学的内容??从书地主要内容,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知道这本书的一个大概的内容。

从全书的结构出发,全书一共分为了18个章节:第一章是生活中的心理学,主要讲的是心理学的定义以及现代心理学的发展状况——我们把心理学正式定义为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定义中的关键

2部分:科学的,行为,个体,以及心理。第二章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讲

心理测量、人类和动物研究镇中的道德问题等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比如实验法,相关法等等。研究者运用实验法:它们操作一个自变徽来观察其在因变量上产生的效果。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明确一种强烈的因果关系,即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3我们的研究需要基于相关法。当力图决定两个变量、特质或者属性关联到什么程度时,心理学家使用相关的方法进行研究。4关键术语是分析数据,成为一个明智的统计用户。第三章至第六章主要讲的就是感觉、知觉、行为上的心理学基础。分析了在生物学观点之上的心理学基础,比如躯体神经系统调节身体骨骼肌的动作,例如,请设想你在打字。手指在键盘上的运动,由躯体神经系统控制:当你决定要敲击什么键时,你的大脑发出命令要手指按键盘.1:的某些键。同时乎指给脑发回它们的位置和运动的信息.。如果你敲错了键( thw),则体干神经就会通知脑。由脑发出必须纠正的命令,只用零点几秒的时间,你就能删除错误并击中正确键(the)。5第四章这一章将介绍经验的基本生理要素:感觉是感受器—眼、耳等器官中的结构—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的过程。第5章将主要介绍与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活动相关的过程,即知觉过程—是对感觉经验的确认、解释、整合和分离。在下一章的最后,你将会理解大脑是如1

2 摘自《心理学与生活》序言 第2页 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一章 第3页

3 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二章 第21页

4 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二章 第24页

5 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三章 第53页

何组合不同种类的信息而提供给你一个对世界的完整经验的。6第七章至第十章主要讲的是教学心理学的内容。在开始认真研究学习之前,先让我们从进化的角度看看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如同你们经验的其他方面一样,是遗传察赋的产物。人类和其他有机体一样,传承了祖先特定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因遗传蓝图不同而在物种中有所差异。一些生物,如爬行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几乎不能从自身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学到什么。它们的生存依赖于它们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栖息地,在那里,它们对特定环境事件的先天反应既能满足它们的生活所需,也能使它们避免生存威胁。而其他动物,包括人类,基因在决定特定的行为一环境交互作用中起着非常小的作用,这就使学习具有更大的可塑性,或者说可变性。这些动物能够按照其行为在环境中产生变化的方式进行学习。然而。你们应该时刻铭记,我们每个人都只是传承了学习的能力而已。这种能力是否会实现—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依赖于你们的个人经验。7第十一章至第十四章,主要讲的是在人本省存在的心理学特性,比如情绪、压力、学习、健康等等。第十五章至第十六章主要讲的是心理障碍和心理治疗的内容,主要强调的是心理健康方面的建立。第十七章至第十八章主要讲的是社会人际交往关系之中的心理学,即是社会心理学以及社会、社会文化。

整本书的特点:1、写作思路很清晰,知识包含很全面;通俗易懂,适合大众阅读学习。比如一般来讲,心理学理论试图揭示大脑、心理、行为和环境的功能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联系的。理论是一个组织起来的概念集合.可以用来解释一种现象或一系列现象。大多数心理学理论有一个一般的核心,即决定论的假设一这一假设认为,一切事件,包括物理的、心理的或者是行为的都是特定原因因素的结果,或者说是由其所决定的,这些原因因素被限定在个体环境或个人之内。研究者还假设行为和心理过程以有规律的方式联系,它们的关系和模式可以通过研究被发现和揭示出来.:一般来讲,心理学理论总是阐述暗藏在这些有规律模式

8中的原因的影响。2、整本书在写作的过程中,作者都注重进行图片和案例的结

合分析,这样在具体的内容的基础上,读者很容易掌握心理学的知识,并对于一些术语有更加详细的了解。比如尽管你对蚂蚁交流的方式可能从来没有产生过兴趣,但你可能对人和动物的行为提出一些其他的问题,并迫切渴望得到答案。你可能记得在第t章里,我们曾经请你提出一个问题清单,这些问题是你想在读完《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后可以得到回答的.。在这一章,我们将描述心理学家是如何回答这些和你息息相关的问题的。我们将集中阐述心理学家应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时所采用的特殊的乎段.,我们希望你能够了解心理学家如何设计他们的研究:可靠的结论是如何从心理学家所研究的(例如你如何思考、感觉和行动)复杂的且经常令人迷惑的现象中得来的?93、每一章节的后面会进行章节内容的重点整理,进行一个小节,并且会对知识点进行一个关键术语的解读和分析。比如第二章的相关术语是相关系数、推论统计、众数、描述统计、平均数、正态曲线、频次分布、集中趋势的度量、全距、离散性的度量、显著差异、中数、标准差(SD)。4、书中还包含了由600余条词汇及解释构成的“专业术语表”、2000余条“参考文献”以及近1000条“人名和主题索引”,对教学、研究和学习都极具参考价值,更加便于我们进行阅读和思考。 6

7 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四章 第73页 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七章 第160页

8 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二章 第18、19页

9 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二章 第18页

总之这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如果想了解一些心理学最根本的知识,看这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阅读了《心理学与生活》后,我可以感受到生活低位每一个地方都是充满着心理学知识的,心理学真的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运用好了心理学的知识,我们就能够更加有效的掌控我们自己的生活。

通过对整本书地阅读和理解,我总结出了当代心理学的观点:

(1)生物学观点

引导心理学家在基因大脑、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中寻找行为的原因。生物学观点引导心理学家在基因、大脑、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中寻找行为的原因。一个器官的功能由其身体结构和生物化学过程来解释。体验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被理解为在神经细胞内部和之间发生

10的化学和电活动的结果。

(2)心理动力学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人的行为是从继承来的本能和生物驱力中产生的,而且试图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理动力学的动机原则是由维也纳的医生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最完整地发展起来的。弗洛伊德的思想是从对精神病人临床工作中得出来的,但是他相信他观察到的这些原则能同时应用在正常行为和变态行为上。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把人看做是由内部和外部力量组成的一个复杂网络所推动的。弗洛伊德的模型第一次承认了人的天性并不总是理性的,行为有可能是被不在意识范围内的动机所驱使。弗洛伊德之后的许多心理学家都在新的方向上采用了心理动力学模型。11

(3)行为主义观点

寻求理解特定的环境剌激如何控制特定类型的行为。行为主义对后来的心理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对严格的实验和仔细定义的变量的强调,影响了心理学的大多数领域。尽管行为主义者使用非人动物进行了大量实验,行为主义的原则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人类问题。行为主义的原则产生了一套更为人性化的教育儿童的方法〔通过正强化而非惩罚)。新的修正行为紊乱的疗法,以及创建理想化社会的指导方针。12

(4)人本主义观点

注个体所体验到的主观世界,而不是由观察者和研究者所看到的客观世界。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20世纪如年代作为与心理动力学和行为主义模型井驾齐驱的一种理论而出现的。在这种观点中,人既不是由弗洛伊德主义者假设的强大本能力量所驱使,也不是由行为主义者提出的由环境因素所操纵。相反,人们是先天良好而且具有选择能力的有能动性的动物。根据人本主义的观点,人类主要任务是使自身的潜能得到不断发展。13

(5)认知的观点

认知的观点的中心是人的思维以及所有的认识过程一一注意、思考、记忆和理解。心理学的认知革命是作为对行为主义的局限的另一个挑战而出现的。认知的观点的中心是人的思维以及所有的认识过程—注意,思考、记忆和理解。从认知的观点,人们行动是因为他们思考、而人们思考是因为他们是人类—已经被精细地构造好去这样做。14

(6)进化论观点

思想非常简单:能更好的适应环境的有机体,倾向于比那些适应性较差的有机体更能成功地产生后代(并遗传他们的基因)。进化论观点寻求把当代心理学与生命科学的一个中心思想—达尔文关于自然选择的进化论—联系起来:自然选择的思想非常简单:能更好地适应环境10

11 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一章 第9页 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一章 第9页

12 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一章 第10页

13 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一章 第10页

14 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一章 第10、11页

的有机体。倾向于比那些适应性较差的有机体更能成功地产生后代(井遗传它们的基因)。经过很多世代,物种朝着具有更好适应性的方向改变:、心理学中的进化观点认为心理能力和身体能力一样。经过了几百万年的进化以达成特定的适应性目标。15

(7)文化观点

研究行为的原因和结果中的跨文化差异。持有文化观点的心理学家们研究行为的原因和结果中的跨文化差异.:文化观点是针对下述批评而做出的重要响应:以往心理学研究往往以西方的人性概念为基础,并且它的研究对象只是美国中产阶级白人。16

从现实的角度出发,现在我们正是大学生,我们就必须在心理学的基础之后,获得对于我们现在生活和学习的一个重新的定位与认识,这不同于我们之前对于大学的憧憬和期待,这里面更多的是融入了自己的理性思考和规划。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我们要学会运用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效率的提升,并且明确学习的目的以及学习的价值所在。在生活中,大学生活面对很多的竞争和不愉快,我们要怎样合理调整自己的心态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只有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我们才能建立一个强大的心理,足以应付大学生活中的种种变化与冲击。

从学习心理学这门课程上来讲,《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不仅仅时一本知识性很强的著作,更是一本心理学入门级别的教材,我们可以通过这一本书达到心理学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通过书中易懂的语言,通过书中详细的案例和图片。通过书中精辟的知识小结和关键术语的整理,我们很容易掌握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并且很轻松地理解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一点,我想是由于对此本书地阅读,它教会了我如何去思考,无论是心理学知识,还是生活中的不同问题。

15

16 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一章 第11页 摘自《心理学与生活》第一章 第11页

 

第二篇:心理学与生活》读书笔记1-7章

Sh8 心理老师 李克 《心理学与生活》 读书笔记

《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很久之前就买了,也曾经无数次在床头出现(主要是用来当枕头),看小说似的断断续续翻看了部分章节,这次迫于压力又找出来翻看。关于每章节中的知识点的整理网络上早有“前辈”工工整整仔仔细细整理出来,所以我就不再重复此项工作。 得益于此书书名给我的启发,我希望能够通过书中内容的引导区收集、整理、思考一些与我们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来源于书本,或书本知识引起的我的思考。我想这是一件很有趣也很有价值的事。

我关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一些:

1.为什么学习心理?

2.信息爆炸时代如何筛选有价值信息。

3.生活经历如何影响你的脑

4.感觉 VS 知觉

5.更好的休息方式

6.正确的惩罚方式

1

为什么学习心理?

提到心理学,很多人脑海中的第一印象就是“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弗洛伊德”,“抑郁症”、“读心术”这些字眼,总觉得关心心理学的都是一些心理阴暗或有问题的家伙,这是对现代心理学典型的误解(参见How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Psychology,中译名《与“众”不同的心理学》),实际上心理学早就从弗洛伊德那一套走出来,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FMRI)和研究方法(如受控随机实验),跨学科研究人脑思维的特点以及和现实生活的关系。其中最硕果累累的交叉领域就是经济学和心理学的联姻,催生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研究者和著作,如Richard Thaler的Nudge,研究如何针对人们思维的固有弊端来创造性地制定一些经济策略,从而为大众的健康、经济和幸福谋福利:如著名的Save More Tomorrow(中译名《明天存储更多》)就成功的促使了大量没有存储习惯的美国人开始存储更多;如Barry Schwartz的Paradox of Choice – Why More is Less用大量生动有趣的研究案例说明了很多时候选择少反而让人感觉舒服得多。再如研究创意点子之所以流行之本质原因的Made to Stick,其中剖析出的原因,学过一些社会心理学(The Social Animal,中译名《社会性动物》)和大脑记忆原理(Searching For Memory,中译名《找寻逝去的自我》)的人应该一眼就看出其中的端倪,书中更是开篇就赤裸裸地引用心理学实验。就连这些年在畅销书市场大红大紫的Malcolm Gladwell的几本流行全球、傲居榜首的著作(The Tipping Point,Blink,Outliers)其实也是在用大量活生生的案例佐证一些早就不新鲜的心理学原理。

心理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另一方面就是日常判断与决策(生活中需要进行判断与决策的地方远远多于我们的想象)(Psychology of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中译名《决策与判断》)。波普尔曾经说过:人生不过是解决问题(All Life is problem-solving)。而判断与决策又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类问题解决。尽管生活中似乎面临重大决策的时候并不多,但另一方面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最重大的决策:决定自己的时间和金钱到底投入到什么地方去。比如:你能想象有人宁可天天花时间剪报纸上的优惠券,却对于房价的1%的优惠无动于衷吗?(《别做正常的傻瓜》、Predictably Irrational,中译名《怪诞行为学》)再比如:你知道为什么当手头股票的股价不可抑止地滑向深渊时我们却一边揪着头发,一边愣是不肯撤出吗?(是的,我们适应远古时代的心理机制根本不适应金融市场。)为什么我们会在小摊和超市前为几块钱的交易踌躇半天,却在生活中的重大决策面前浑浑噩噩人云亦云呢?糟糕的判断与决策令我们的生活变得糟糕,然而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是我们很难学会质疑自己的判断,而总是能“找到”其他为自己辩护的理由(Mistakes were Made, but not by Me),中译名《错不在我》)。

这或许就是学习心理学理由:卷帙浩繁的心理学著作,帮助我们理解世界、了解自己、品味人生。

2

信息爆炸时代如何筛选有价值信息

网络信息资源筛选的价值标准

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任何一个拥有计算机并能连到互联网上的人都可以建立网站并在上面发布信息,从而使信息的价值判断变得很困难。一般来说,网络信息价值的判断主要包括信息的真实性判断、权威性判断、时效性判断、趣味性判断和覆盖性判断等原则。

1.信息的真实性判断

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信息中涉及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信息的各个要素都是真实的。在网络中,不真实信息传播的速度可能快得多,后果可能也要严重得多。

要判断信息的真实性,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查看信息来源

对于来历不明的信息,无论多么重要,也不能轻易使用。如果信息具有传播价值,就应该首先查明来源,并通过对信息提供者的身份、背景等因素的考察,判断信息是否具有真实性。

(2)判断信息要素

判断信息要素是否齐全,如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过程等。具备这些因素不仅能让读者获得必要的信息量,同时,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用来与事实进行核对。对于信息中的引语、背景资料等也要进行考察,证明其真实性。

(3)判断信息的准确性

信息的准确性包括:文字和语言表述正确;能客观、准确地反映事实本身。如今网络中大多数信息还是文字信息,文字信息表述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信息的理解和交流,只有客观、准确的信息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事实。

获取准确信息的方法:浏览权威网站;多浏览几个网站,对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2.信息的权威性判断

在浩瀚的网络信息海洋中,对于同一个问题,从不同来源获得的信息有时会大相径庭,甚至相互矛盾。这使得人们无所适从,不知道应该相信哪条信息。

保证信息的权威性是保证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逐步提高网站知名度与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判断信息的权威性,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查看信息来源是否具有权威性,考察网页主办者的声誉,网站及其建站机构的权威性与知名度。

一般来说,权威机构或者知名机构发布的信息在质量上比较可靠,尤其是政府机构、著名研究机构或大学发布的文献信息,在可信度上来说是比较好的。

(2)查看网络文献的作者的个人情况,如作者的声誉与知名度,作者的E-mail地址、电话等。通常某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或者社会知名人士发布的文献信息可信度较高,更能赢得用户的信任。

(3)对于一些涉及重大问题的研究成果,还要同时考察其研究方法是否科学、研究是否具有代表性、普遍性等,以此判断研究结论是否具有权威性。

一般来说,一个好的网站,其所提供的信息质量是比较高的。好网站的衡量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易用性、稳定性与连续性

(2)被访问的次数

(3)被其他网站“链接”的数量

(4)是否由学科或专业的权威机构所设立

(5)专门评价网络信息的网站的评价意见

3

(6)权威机构公布的上一年度最佳网站等

3.信息的时效性判断

信息的时效性是指信息的新旧程度,即与社会现实、科技前沿的接近程度。在信息社会,由于信息量大,信息更新速度加快,所以信息的时效性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时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尤其在新闻和商业活动中,拥有了最新的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拥有成功的资本。

信息时效性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它是各种网站之间进行竞争、吸引用户的一个主要手段。如果信息的时效性太差,那么对用户来说,信息的可使用性较差。此外,由于时过境迁,一些信息要素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变化,所以有些陈旧的信息其准确性也会受到影响。 在信息时效性的判断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种不同的情况:

(1)信息中涉及的事实本身的发生或变动是突发性的或者跃进性的。对于这类事实,在第一时间里做的报道,就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2)事实本身的变化是渐进的,即表现为一个过程,如一个活动的开展,一种现象的发展等。对于这类事实,时效性似乎表现不强烈。但如果能想办法,在事实变动中找到一个最新、最近的时间点,就可以实现时效性。

(3)有些信息所涉及的事件虽然是过去发生的,但最近才发现或披露出来,那么这类信息可以通过使用“由头”的办法加以弥补,即说明自己得到信息的最新时间、来源。

4.信息的趣味性判断

是否具有趣味性也是判断网络信息价值的一个方面。当然,趣味性不是信息价值的一个必要方面。信息的趣味性可以表现为两种情况:

(1)信息本身内容轻松有趣,能让人读后心情愉快。按照一般心理,人们喜欢轻松幽默的文字、轶闻趣事,或有关动物、自然的话题。

(2)趣味性也可表现为它能引发人们的情感,如人的爱憎、喜悦、同情等各种感情。这也被称为人情味。

但是,在提供有关轶闻趣事的报道时,应该注意他们是否符合科学原理,不能仅凭道听途说,传播一些没有根据的小道消息。

另外,重视信息的趣味性,还要防止将趣味性与庸俗性划等号。目前,网络中庸俗信息泛滥的确存在,因为网络是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因此重视信息的趣味性,而又不对此作庸俗的理解,才能提供真正能引发人们轻松情绪、唤起人们美好情感的信息。

5.网络信息的覆盖性

网络信息资源所涵盖的范围是否广泛,是否针对相关领域或专业;本网页制作的目的是什么,有何针对性,是否面对特定方向的用户;所提供的信息的广度、深度如何;包括哪些网络资源类型,是书目、索引、文摘,还是网络期刊或者网上图书,等等。这些都可作为用户评价和选择网络信息资源的标准。

网络信息筛选的基本方法

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网络成为世界范围内查寻信息最现代化、应用最广泛的手段和途径。由于网络信息的数量庞大,人们无法对所有的信息进行搜集并对它们逐一进行评价。因此,可以运用有效的途径和工具在无序的海量网络信息中搜集所需的信息。

1.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是一个对互联网信息资源进行搜索整理和分类,并储存在网络数据库中供用户查询的系统。搜索引擎是用于网上信息资源选择的主要工具,按其工作方式可分为:全文搜索引擎和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

4

垂直搜索是针对某一个行业的专业搜索引擎,是搜索引擎的细分和延伸,是对网页库中的某类专门的信息进行一次整合,定向分字段抽取出需要的数据进行处理后再以某种形式返回给用户。专业性搜索引擎信息相对集中,查找速度快,查准率较高。

2.网站

专业网站所提供的信息容量大、内容全面、数据准确。专业网站是最简单、最直接地获取信息的方式。

一般来说,网站被用户访问的次数越多,说明该网站上的信息越有价值,而一个网站被链接的数量越多,也可以断定该网站的内容比较重要。

3.网络数据库

网络数据库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 品种齐全、内容丰富,数据标引深度高、检索功能完善等特点,是经济研究最重要的信息源,也是获取信息的一个有效方式。例如,用于收集商务信息的网络数据库有: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n/)、中宏数据库(.cn/)等。

此外,还有学术领域的专家推荐;数字图书馆;一些传统出版商经常根据用户的需要出版一些网络信息资源指南工具书,在国际上较有名的如《Internet International Directory》《World 、

Wide Web Yellow Pages》等;通常一些网络管理机构会定期地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组织网络用户投票评选“用户推荐的优秀站点排行榜”,这些由网络用户提供的排行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些网站的影响力。

网络信息筛选的基本方法

筛选信息的方法通常有查重法、时序法、类比法等。

1.查重法

查重法是筛选信息资料最简便的方法,目的是剔除重复资料,选出有用的信息资料。

2.时序法

时序法即逐一分析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信息资料,在同一时期内,较新的取,较旧的舍弃,这样可能使信息资料在时效上更有价值。

3、类比法

类比法是将信息资料按空间、地区、产品层次分类对比接近实质的保留,否则舍弃。这种方法需要信息资料收集人员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即对自己所熟悉的业务范围,仅凭市场信息资料的题录就可以决定取舍。

5

感觉 VS 知觉

看感知觉这部分的内容,不禁为各种感觉器官精密的结构和强大的功能感叹,同时也为生活中的我们,尤其是早已与童年说拜拜的我们哀叹。有种感觉,越长大我们貌似越“聪明”,很多时候我们忽视了感觉通道给我们直接反馈的信息,晴空的蓝天白云、远处枝头传来的欢快的鸟鸣,已经无法引起我们的注意,更不会引发我们的思考。既定的经验操控着我们,让我们失去很多感知周围美好事物的机会。下面一篇关于“儿童感觉训练队智力发展影响的文章”,希望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像孩子一样思考,快乐的生活。

我们曾说过,正常的儿童总在「思考」。

他看上去没那么「机灵」,但他总在「启动他的思维机器」。

儿童的思维需要时间,因此正常的儿童是沉静而安详的,有时像是「傻呆呆」的,这是他进入了「沉思」状态。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中,儿童的思维活动及其能力会自然地发展起来。

思维的过程是对思维对象的组织过程,这个组织及其结果构成「知识」。那么这个思维对象从哪里来? 从他的由现实引起的记忆中来。记忆中的对象又是从哪里来?对儿童来说,直接从感觉知识中来。

儿童早期的感觉训练,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唯一途径。因此,六岁前不能用口授的形式进行教学。这个感觉训练,最基本的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什么是从感觉训练发展到概念呢?

我们知道有些儿童对色彩的认识,是比较敏感的。色彩是视觉的一个方面,另外还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亮度,孩子几个月就开始认知;还有一个是立体感。

蒙特梭利在教孩子色彩的时候,会使用一种称为色板的教具,色板的第一箱是三原色,每种色两块,共六块。第二箱是十一种间色,每种色两块,共二十二块。第三箱是前两箱的色差,从深到浅,每种色七块,共六十三块。透过对比,依次排列下去,让儿童自己认识。

为什么蒙特梭利教育中对于颜色的认识,是透过色板来进行的? 这牵涉到认识中的「指称和命名」问题。若用色板来对比和解释,由于儿童知道「色板」,你再说红色或蓝色,儿童就会作「色的抽象」。接着儿童就会在生活中去认识跟红色有关的物品,这个过程会相当快速和准确,他会发现花是红色的,这个灯罩也是红色的,夕阳也是红色的,他就会顺着这个规律往前发展。他知道红色以后,就会认识其它的颜色,这个认识过程可能是一个月,也可能是半年。

把一种感觉抽引出来并概念化,和把这种感觉表述出来是两件事。我们曾举过这个例子:有一天,一个小孩画画,他把树的叶子画成红色,树干画成绿色,老师就想纠正他,蒙特梭利制止了这位老师。这个时期儿童眼中的景象,还是一个未被理性修整的对象,从大人的角度说,「他还没有成为环境的观察者」,他知道颜色,但他没有成为环境颜色的观察者,他的注意点不在颜色上。过一段时期后,老师就发现这个孩子开始变了,他把树干画成棕色,把树叶画成绿色,把花画成红色,蒙特梭利说:「这个时候,这个孩子变成了生活的观察者。」

儿童本来是天生的艺术家,这是我们普通成人无法了解的。作为艺术家的心智不同于普通成人的心智,这表现在颜色表述上。梵谷用色彩表述心情,塞尚迷恋于用色彩表述物体结构??莫内试图用奇异的颜色构图,他认为,只有儿童单纯的眼睛是真实的和无偏见的。关于立体感觉训练,蒙特梭利教具中有一个感官教具称作立体几何组。这个立体几何组几乎把现实世界中的立体形状都包括在内,对于圆锥体,我们让孩子触摸,然后告诉孩子这是圆锥体,这时,孩子可能会告诉我们这是冰淇淋,因为冰淇淋也是这种形状。发展到这个阶段时,蒙特梭利称之为智力的萌芽,对事物的认识好比吃饭,经过消化之后,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6

而且能自如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种东西被称为智力。

所谓的感觉训练引向概念的内涵是:感觉训练是由自我完成的,由于感觉必须由自己体验、自己经历,最后会得出一个结果──概念,因此也被称为自我教育。

我有一个朋友,她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你给一个三岁的孩子讲什么是爱情,你给他讲得死去活来,惊天动地,他能不能懂得爱情? 不懂。只有当他恋爱的时候,他才知道爱情是怎么回事。我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看《罗密欧与朱丽叶》,朱丽叶把窗子推开,罗密欧说:『那边窗户里亮起来的是什么? 那就是东方,朱丽叶就是太阳!』我当时读到这里,觉得怎么能这样赞美一个人呢? 简直是胡乱赞美嘛! 后来当我恋爱的时候,才发现那赞美简直是太好了! 我感觉到了,才走向表达概念──这里是模拟中的哲理诗。这个感觉是我自己的,别人能不能灌输给我,就像学习骑车、游泳一样,别人不能。 」

感觉训练必然是一种自我教育。

昨天晚上,我们幼儿园里的单老师说了这么一句话:「两年的时间了,我终于相信儿童是自我教育的。」为什么要经过这么久的学习和工作,才能承认儿童是自我教育的呢? 因为传统观念和传统方法太顽固了,无论多么长久和顽固,它们都是错的。儿童的生命绝对不简单,生命内在的运作是极其智慧与神秘,没有人能教得了儿童。当然,我们大多数人没时间去深入研究儿童,在最重要的人的问题上,我们是心高手低,在行动上特别马虎。

这和我们「喜欢当上帝」也有关。

大人们最喜欢说:「你有今天,你能上大学都是你妈的功劳,你爸妈积的德!」

大人不会认为这是孩子自身的素质。

成人实际上都有这种心态。

又比如这孩子表现优秀,家长就说:「老师,多谢你的付出,让我们孩子这么出色。 我们心里听了之后会甜滋滋的想:你看这孩子这么出色是我努力的结果。

实际不是。你是帮助了他,但他真正的心理过程是由他自己完成的,而你的帮助中最重要的是:没有从根本上打扰过他,在关键时刻爱过他,你唤起了他,使他找到了内在的感觉,帮助他建立了自己清晰准确的概念。

7

你会休息吗?掌握最高效的休息方式

你会休息吗?

你是不是有过这样的困扰呢?当睡了十几个小时起来仍然觉得疲累;当花了不少钱去旅游散心却没有增加生活的激情;出去K歌和逛游乐园完并没有使自己更开心。

休息应该是使你摆脱疲劳、放松神经、使你重新精力充沛。如果你的休息方式并不能为你带来这些,那么,无论这些活动听起来多轻松,看上去有多High,它都是一种错误。抛弃它们,来一场休息革命!

看看我们对休息有哪些误解:

脑力劳动者,补瞌睡对你没什么用

你写了一天的文案,主持了一天的会议,当一切都结束了,你叹到:太累了,这一天我要睡个好觉。我们的常识使得我们对疲劳的第一反应就是“去躺躺吧”,但这是一个陷阱。

睡眠的确是一种有效的休息方式,但它主要对睡眠不足着或体力劳动者适用。对体力劳动者来说,“疲劳”主要是由体内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引起,通过睡觉,可以把失去的能量补充回来,把堆积的废物排除出去。偶尔累时也可以在床上先躺一躺,闭目静息,让全身肌肉和神经完全放松后,再起来活动活动。

但如果你是坐办公室的,大脑皮层极度兴奋,而身体却处于低兴奋状态,对待这种疲劳,睡眠能起到的作用不大(除非你是熬夜加班,连正常睡眠时间都达不到),因为你需要的不是通过“静止”恢复体能,而是要找个事儿把神经放松下来。这样你可以理解为什么你周末两天不出门依旧无精打采,而只需下班后游泳半小时就神采奕奕。

不必停下来,只是换一下

既然睡觉不能帮助我们休息大脑,那什么办法才可以?答案是不停止活动,而只是改变活动的内容。大脑皮质的一百多亿神经细胞,功能都不一样,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组合成各不相同的联合功能区,这一区域活动,另一区域就休息。所以,通过改换活动内容,就能使大脑的不同区域得到休息。心理生理学家谢切诺夫做过一个实验。为了消除右手的疲劳,他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让两只手静止休息,另一种是在右手静止的同时又让左手适当活动,然后在疲劳测量器上对右手的握力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在左手活动的情况下,右手的疲劳消除得更快。这证明变换人的活动内容确实是积极的休息方式。

比如你星期五写了5个小时的企划案,最好第二天去给你的盆栽们剪枝而不是睡到太阳晒屁股。还有一点,当你无法选择由脑力劳动转入体力劳动时,你不妨在脑力劳动内部转换。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就讲过他的心得:“我本不是一个生来适于研究学问的人,因为我用功的时间稍长一些就感到疲倦,甚至我不能一连半小时集中精力于一个问题上。但是,我连续研究几个不同的问题,即使是不间断,我也能够轻松愉快地一个一个地寻思下去,这一个问题可以消除另一个问题所带来的疲劳,用不着休息一下脑筋。于是,我就在我的治学中充分利用我所发现的这一特点,对一些问题交替进行研究。这样,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觉得疲倦了。”所以,这天你要是有好几个问题要处理,最好交替进行,而不要处理完一个再开始的二个,那样会很快被耗尽。

最好的休息,是让你重燃生活的热情

我们的疲惫主要来自对现有的一层不变的生活的厌倦。所以最好的休息项目就是那些让我们重新找到生活和工作热情的活动。如果你干完一件事,能够幸福地感叹“明天又是新的一天。”那这件事对你来说就是最好的恢复热情,调节情绪的方法。但可惜,我们缺乏对“休息”的想象力。我们能想出来的休息方法不是痴睡就是傻玩。

8

我们给你开了下面一些活动清单,基本思路是以“做”来解决“累”,用积极休息取代消极放纵。当然,最适合你的方法还是要你自己探索。事实上如果你觉得打扫卫生比坐过山车是更好的放松,那么就去吧,别管世界上的其他人都在玩什么。

也许你可以:

用看两小时让你开怀的漫画或小说代替去KTV唱那些一成不变的口水歌试着放弃在周六晚上去酒吧,10点入睡,然后在7点起床,去没有人的街上走走,或是看看你从来没有机会看到的早间剧场,你会发现这一天可以和过去的千万个周末都不相同。不要再去你已经去过无数次的度假村找乐子了。找一条你你从没去过的街道,把它走完。你会发现这个你感到腻味的城市结果你并没有完全体会到它的妙处。旅行,而不是换个地方消遣。去一个地方对那个地方本身心存好奇,对自己这趟行程心存美意,感受自己经验范围以外的人生样貌。而不是坐了5小时飞机,只是换个地方打麻将,换个地方游泳,换个地方打球??从这个周末起学习一项新的技艺,比如弹电子琴,打鼓??每周末练习1小时以上。去社交。不要以为它总是令人疲惫的。虽然和看书比起来,它稍有点令人紧张,但也能让你更兴奋,更有认同感。你必须每周有两三天是和工作圈子和亲戚外的人打交道。它让你在朝九晚五的机械运行中不至失去活泼的天性。女性朋友们尤为需要走出去和朋友聚会,这些时刻你不再是满脸写着“效率”的中性人,而是一个裙裾飞扬的魅力焦点。做点困难的事,如果你是精神超级紧张的人。心理学家发现解除神经紧张的方法,是去处理需要神经紧张才能解决的问题。曾经一位精神即将崩溃的总经理找到一位医师给出治疗建议,结果他得到的处方是去动物园当驯狮师。一个月以后完全康复。所以压力特别大的时候你可以为自己再找分工作,但不要是和你职业类似的。比如去孤儿院做义工,或者去一个复杂的机械工厂从学徒干起,或者做一道超级复杂的数学题。

往往珍惜生命的人,会不顾任何代价去求得一个好的休息。花些时间休息,可以使你获得大量的精力、体力,使你取得从事任何工作,应付各种问题的力量,使你对于生命,能有一个愉快正确的认识,天下还能有别种时间的投资对于你更加有利吗?

最后,学会享受你的无聊。我们知道在忙碌的工作学习后进入假期,过上几天就会觉得闲暇时总觉得生活中缺了什么、无所事事,而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就会让自己产生一种负罪感。其实,这是不正确的。

传统的教育告诫我们“无聊”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一个奋发向上的人绝对不该有这种情绪,甚至不应该留给自己产生这种情绪的机会。生活中我们都背负了太多的责任,于是我们活得好累,冠冕堂皇的说压力来自外界,但我觉得更多的压力是我们自找,因为在这个充满压力的社会我们没有学会给自己减压。看看那些静静躺在海滩休假的人们,我们应该懂得无聊是一种难得的境界,或许比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更难得。因为它需要你有好的心态、长远的眼光,要先接受它,让自己的心静下来,然后你才会真正的享受它。它绝不是一种颓废,它是一种休整、一种积蓄,它会让我们戒除“只会工作”的毒瘾。

很早以前就有人告诉过我们: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可我们由于功利的原因,早已将这一说法忘记。于是我们忙碌,我们努力,于是也就害怕无聊、害怕无事可做,甚至会因为闲暇而几乎惶惶不可终日。

工作不应该成为生活的全部,工作只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应该是工作的主人,绝不是工作的奴隶。千万不要以为无聊是消极、是不敬业。

9

正确的惩罚方式

美国儿童教育家海姆?吉诺特曾说过:“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

在孩子偶尔犯错误时,我们听到最多的是父母对孩子的训斥, “单打”“混合双打”也不少见。这些惩罚的后果是什么呢?孩子表面上诚惶诚恐,内心深处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根本没有反省,更不会去思考该如何修正自己的错误行为,甚至有些极端的孩子会想办法赶快逃离家庭,逃离父母的管束。

可见,惩罚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影响了孩子对自己的反思。所以,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要做的应该是引导而不是惩罚。

家长们还是担忧:“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如何让他们承受行为的自然后果?”换句话说:我们该用什么来代替惩罚呢?下面的方法或许会对我们有所帮助。

(1)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不要急于粗暴的惩罚,因为这时的父母是很难保持冷静的,冲动的对孩子进行惩罚效果只会适得其反。你可以向孩子说出自己此刻的感受,让孩子知道你对他刚才行为的不满。比如告诉孩子“我现在心情不好”、“我很不高兴你的做法”、“我不喜欢你这样没礼貌”、“你的表现很让我伤心”等。这样做,一是让自己平静下来,二是让孩子知道你生气了,三是给孩子反思自己错误行为的机会和时间。

(2)间接地“惩罚”

如果孩子的过错不大,家长可以对孩子已经发生的错误不过分追究,而是通过给孩子使个眼色、对他的行动加以限制、扣留他喜欢的东西、限制他娱乐的时间等间接惩罚的手段与方式,让孩子记住这次教训。还要对孩子以后的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孩子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表明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期望。

(3)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当孩子在行为上发生过失或者犯了错误时,父母不给孩子过多的批评,而是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过失或者错误直接造成的后果,使孩子在承受后果的同时感受到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心理惩罚,从而引起孩子的自我悔恨,自觉弥补过失,纠正错误。

(4)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由于孩子小经验少,当孩子做错事情时,家长要告诉孩子修正错误的具体方法,给孩子指明“出路”,让孩子改错有明确的目标,效果才更明显。孩子经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思之后,通过改错重新恢复原来的自信,当孩子以后再犯错误时做了后悔的事情,他就会想办法把过失弥补回来,而不会一味的谴责自己“我真没用。”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词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

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请家长们嘴下留情,手下留情,多引导少惩罚,让孩子在健康和愉快的气氛中茁壮成长。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