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学实习报告

《煤矿地质学》实习报告

一、   认识实习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煤矿地质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野外地质认识实习是《煤矿地质学》课程学习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野外实习将《煤矿地质学》课程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

1. 目的是使学生通过野外实践,进一步巩固、充实地质学基础知识,开阔眼界,了解野外地质工作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实践基础。

2. 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以地球科学发展变化的观点去认识各种地质作用和地质现象,加深理解地学知识,启迪科学思维。

3. 初步培养学生在野外实践中准确、全面的获取第一手地质资料,以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4. 体验煤矿地质工作的特点,了解煤矿地质工作的内容,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对工作的事业心,树立严谨的科学工作作风。

二、实习的主要内容和要解决的问题

实习的内容

1.观察基础地质现象,如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地下水作用及褶曲、断裂、陷落柱等现象;

2.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观测、描述岩层露头;

3.认识地层的新老关系、层序、地层的接触关系;认识主要煤层和煤系主要标志层;

4.学会采集岩石和化石

要解决的问题

1.       通过野外资质观察,认识和辨别常见的矿物,岩石,学会描述基础地质现象和构造现象。

2.       初步了解实习地区的含煤地层的时代,层序及主要可采煤层。

3.       学会使用地质罗盘,能正确的测量岩层,煤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以及节理断层的产状。

4.       学会做野外记录,练习地质素描。

三、所在实习队建制

、实习内容

 20##年6月18日  天气:晴  地点:东山

实习路线:学校→杨家峪→东山煤矿→小窑头→大窑头→原路返回

观测内容:陷落柱(无炭柱)、褶皱构造、罗盘的使用、断层、化石等

NO.1

点位:No3沿公路前行100m处。

点性:构造点—-断层

内容:沿公路的剖面上可见到煤系地层中发生的小型逆断层,落差1.5米左右,断层的上升盘伴生有牵引构造。被断地层为本溪组C2b,断层走向为NW,倾向SW,倾角20°左右,根据两盘相对位移情况,此断层为逆断层。

岩石受力破裂后,破裂面两侧的岩块有明显位移称为断层。

断层是地壳中广泛发育的地质构造,种类很多,形态各异,规模不一。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情况可分为:

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

逆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

平移断层:断层两盘沿断层面走向方向相对错动的断层。

NO.2

点位:距No.1往西300米处。

在沿途的公路边的人工剖面上看到许多大大小小的陷落柱,其中大的陷落柱直径100多米,小的陷落柱直径约为50米左右

在公路边的人工剖面上看到的柱状破碎带就是陷落柱在地表的出露

陷落柱:成因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的基底为中奥陶世石灰岩,由于地下水的溶蚀,形成较大溶洞,其上覆煤系地层失去支撑而垮落,充填溶洞形成由各种岩屑组成的类似圆锥体形状,在剖面上看,形如柱体,故称陷落柱;在煤矿上采煤至此无煤可采,而遇到杂乱无章的岩石柱体,故又称为无炭柱。陷落柱鉴定特征:从平面上看,多为低洼的凹坑(但也有成为突起的小山包),不是圆形就是椭圆形;从剖面上看,岩石杂乱无章,大小混杂,且柱体岩石年代较围岩新,是上部地层垮落的岩石碎屑,形态为上小下大,呈不规则圆柱体,有的陷落柱不塌至地表,陷落柱的塌落高度不等。

意义:(勘探时不易查明、影响开采、导致突水)

陷落柱

沿途小发现

在沿途发现了一些岩层面上的植物化石例如蕨类植物的化石,都是一些成煤植物的化石

NO.3

内容:背斜

远望西北公路剖面,可见出露地层为奥陶系石灰岩和石炭系中统本溪组,在剖面上,岩层表现为向上拱起的形态,其核部为地质年代相对较老的地层—O2灰岩,两翼地层年代相对较新为C2b,整体形态基本对称,如下图所示。

                       大窑头背斜素描图

   

NO.4

 大窑头背斜核部---地层的平行不整合接触

C2b/O2f ,C2b与O2f呈平行不整合

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特征:新老地层平行接触产状一致,但其间存在明显的剥蚀面,剥蚀面表明地层有缺失,它表明地壳发生了上升(剥蚀)、下降(沉积)的过程。其意义在于:有助于我们了解该地区地质构造运动的性质和时代,是划分地层、建立地层顺序的重要依据;同时,剥蚀面是地质发展阶段性的一个重要标志。

O2主要为灰色、深灰色厚层致密状石灰岩夹白云岩和薄层泥灰岩,顶部夹有两层石膏层,含头足类化石珠角石。由于长期风化剥蚀,顶面形成凹凸不平的剥蚀面,非常明显,与上覆地层C2b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上覆地层C2b平行不整合于O2灰岩之上,根据沉积特征分为两段:下部—铁铝岩段,6—8米;上部—畔沟段,16米。铁铝岩段主要由红褐色、褐黄色的铁铝岩、浅灰白色的铝土岩、灰中带红色的铝土质页岩、细砂岩、粉砂岩和粘土矿组成。

铁铝岩工业类型叫“山西式铁矿”,即褐铁矿。黄褐色,多孔状、块状或土状,硬度随含铁量多少而有所变化,2—5,含铁量较低。

沉积环境为滨海相、泻湖相。畔沟段自下而上有灰岩三层,且每一层灰岩下都有一层煤,这是太原西山月门沟煤系地层的特点。畔沟段煤层大多不可采。动植物化石有脉羊齿、类、腕足类、牙形刺等。沉积环境为沙坝—潮坪沉积。

NO5

内容:叠瓦状构造

由数条产状大致相同的逆断层组合在一起,其上盘在呢剖面上呈叠瓦状向同一方向一次上推,这种断层的组合形式为叠瓦状构造。

NO6

内容:阶梯状构造

由两条或两条以上产状大体一致的正断层组合在一起而是使上盘在剖面上呈阶梯状向同一方向依次下降

NO.7

化石点

内容:此处出露的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第二段,包括石齐凹灰岩(相当于西山的斜道灰岩)、砂、页岩、煤层等,其中石齐凹灰岩中含有种类众多的动物化石,动物化石主要有:腕足类、珊瑚类、类、苔藓虫、双壳类等,本次实习所见到的化石如下

20##年6月19日 天气:晴  地点:西山西铭矿区

实习路线:学校→斜坡→西铭矿→七里沟→骆驼脖沟→原路返回

观测内容:太原西山C-P标准剖面。

No.1

  点位:西铭矿食堂大烟囱以北50米,电车道旁。

  点性:C2b/O2f接触关系以及C2b下段—铁铝岩段的岩性、岩相特征。

  内容:回顾华北古生代地层特征。中奥陶世后,华北地区地壳整体抬升,成为陆地,遭受剥蚀,历经大约1.5亿年,致使缺失地层O3、S、D、C1,直到中石炭世才又复下沉,再度接受新的沉积。

O2主要为灰色、深灰色厚层致密状石灰岩夹白云岩和薄层泥灰岩,顶部夹有两层石膏层,含动物化石头足类珠角石。由于长期风化剥蚀,顶面形成凹凸不平的剥蚀面,非常明显,与上覆地层C2b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特征:新老地层平行接触产状一致,但其间存在明显的剥蚀面,表明沉积或长或短有间断,地层或多或少有缺失,剥蚀面上有底砾岩。它表明地壳发生了上升(剥蚀)、下降(沉积)的过程。其意义在于:有助于我们了解该地区地质构造运动的性质和时代,是划分地层、建立地层顺序的重要依据;同时,剥蚀面是地质发展阶段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个软弱带,成矿带,并且还是储油储水的良好场所。

上覆地层C2b平行不整合于O2灰岩之上,根据沉积特征分为两段:下部—铁铝岩段,6—8米;上部—畔沟段,16米。铁铝岩段主要由红褐色、褐黄色的铁铝岩、浅灰白色的铝土岩、灰中带红色的铝土质页岩、细砂岩、粉砂岩和粘土矿组成。

铁铝岩工业类型叫“山西式铁矿”,即褐铁矿。黄褐色,多孔状、块状或土状,硬度随含铁量多少而有所变化,2—5,含铁量较低。

铝土岩灰白色,鲕状、豆状结构,能否成为工业矿床,需看Al2O3的含量,若大于40%,即为铝土矿;或者铝硅比值大于2.6,称为“G层铝土矿”。

沉积环境为滨海相、泻湖相,由于风化林滤作用,使Fe2O3、Al2O3富集起来,因其胶体带电,与海水发生化学反应,于是沉积下来,鲕状、豆状结构是受到波浪、潮汐的影响所致。

此段基本没有化石,至少说没有标准的海生生物化石。

NO.2

内容:本溪组C2b上段—畔沟段岩性及岩相特征

主要是一套由海陆交互相的砂岩、页岩、粉砂岩、煤层和灰岩组成的岩系

内容: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晋祠段的岩性及岩相特征

晋祠砂岩是由石英、岩屑和火山凝灰物质组成,旧称“晋祠杂砂岩”,为一标志层,代号K1

标志层是指煤系地层中那些岩性特殊、层位稳定、分布普遍、易于识别的煤岩层。其作用在

划分和对比地层。

No.3

点位:位于No.3以西30米处。

点性:太原组毛儿沟段岩性及岩相特征。

内容:从西铭砂岩起,顶界止于七里沟砂岩K2底面,厚度40—50米,因毛儿沟灰岩发育而得名。主要岩性为砂岩、页岩、煤层、灰岩互层。

毛儿沟期为太原组沉积时海侵最广泛时期,海相灰岩发育,含煤性好。标志层自下而上有9#煤(八尺,全区可采)、8#煤(丈五,全区可采)、庙沟灰岩L1、毛儿沟灰岩L2、7#煤(下三尺,全区可采)、斜道灰岩L3、6#煤(七尺,局部可采)。

沉积环境为河口坝,远沙坝沉积,其特征是砂泥互层,频繁交替

NO.4

断层 正断层 

走向 210度东南  倾向300度  倾角 30度左右

沿途小发现

在前往骆驼沟的山路上发现灰岩中的树干化石

NO.7

点性:山西组地层P1S结构、煤层自然现象。

内容:山西组地层起于北岔沟砂岩K4,止于下石盒子组骆驼脖砂岩底面,厚约26米,整合接触于C3之上山西组地层P1S结构是以过渡相为主的含煤岩系,主要有砂岩、粉砂岩、页岩、煤层,局部夹半咸水的页岩(泻湖、海湾相),有化石;其中3#(丈八煤)、2#(九尺炭)为主要可采煤层,二者都夹有1—2层夹石;4#不可采,以上三层煤含硫少,俗称香煤;1#(上三尺)局部可采。

上石盒子组P2s:杂色泥岩为主,夹砂岩。

石千峰组P2sh:砖红色砂岩为主,夹砖红色泥岩。

煤层自燃现象

    此处出露的是二叠系山西组3#煤层。煤在常温下能吸附空气中的氧,并在煤的表面生成不稳定的氧化物,含氧官能团(-OH)羟基和(-COOH)羧基等,此时,氧化放热量很少,并能及时把热量散发掉,煤层温度并不升高,通常称这一阶段为潜伏期。经过潜伏期煤层的氧化速度加快,不稳定的氧化物先后分解成水、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此时氧化放热加快,来不及放散煤温就逐渐升高,当达到350~400℃时,煤层就自己燃烧起来,进入第二阶段自燃期。从地表往下至一定深度(氧化带下限),当没有空气补给时,煤层燃烧就自行熄灭。由于热量烘烤,将周边的页岩、砂岩烧变成红色,故称烧变岩。

20##年6月20  天气晴  地点:晋祠

实习路线:学校→晋祠宾馆→名贤沟→太原基准地震台→天目山凉亭→晋祠公园→返回

观测内容:矿物、沉积岩岩性、构造等

NO.1

点位:太原基准地震台

点性:地震地质作用

    描述:在太原地震台参观了地震台的构成和实验设备,听取了台长关于地震台情况的介绍和地震的相关知识

NO。2

点位:距No.1往沟里前行约700米处沟南一侧。

  点性:构造点—向斜褶曲

  描述:组成向斜褶曲的岩层是奥陶纪石灰岩,从剖面上看,岩层向下弯曲,称为向斜构造;向斜两侧岩层倾角不等,SE一翼岩层倾角较缓,NW一翼岩层倾角较陡,故又称其为不对称向斜(见明贤沟向斜示意剖面图)。

明贤沟向斜示意剖面图

No.3

点位:位于地震台325°,距离150米处。

点性:石膏、方解石、石灰岩。

描述:1. 岩石—石灰岩

  颜色为深灰色,结晶结构、致密结构,厚层状至巨厚层状,层理清晰;与冷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起泡剧烈;其用途可作为建筑材料、制作水泥、烧石灰等。

2. 矿物—石膏

    白色,粒状形态,化学成分为CaSO4·2H2O,硬度2;因其相似于冬季下的雪霰,故又称为雪花石膏。在奥陶系中统上部,存在三个这样的石膏带。

No.4

点位:天目山凉亭

点性:地下水

描述:泉水

地下水种类很多,按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按岩石孔隙性质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喀斯特水。泉—地下水的天然露头,即自然流出地表的地下水。按泉水的动力条件可分为:下降泉、上升泉;按泉水的出露条件可分为:侵蚀泉、接触泉、断层泉等。“晋祠泉水”可以归纳为断层下降泉。

20##年6月21天气:晴   地点:中区图书馆地球科学馆

从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地层古生物、矿物、岩石、矿产、地质灾害、地下水、冰川、海洋等方面全面系统参观学习。樊老师对地球科学馆内的陈设内容进行了详实细致的讲解!

地质实习结束

实习感受与收获

   从周一到周四在樊行昭老师,宋晓夏 ,赵金贵老师和李霞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为期十天的野外地质实习。虽然每天起早奔波,顶着酷暑在野外实习,但短暂的四天实习给我带来的感受颇多,收获也颇多。俗话说之上得来终觉浅,实践才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实习,真真切切的见识到那些存在于自然的地质构造与地质现象,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同时也对课堂所学进行了非常好的补充与强化。

   同时四天的野外实习对我们的意志力也是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每天不到六点就起床又正值夏季高温,确实挺累,但也很锻炼和磨练人。晚上回来还得整理野外地质记录,感到实习生活非常充实,锻炼我们的同时,还能学到不少知识。

   理论知识可以知道实践,实践反过来又会有助于自己的理论知识的深化和提高,这就是实习实践的必要性和意义所在,而在大学学习理论知识的期间能参加这样的实习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它让我逐渐摆脱了学习是为了考试的那种为了考试而学的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求知思想。

   总之这是第一次校外而且是野外实习,也是求学阶段中一次难忘的经历。

                                              

 

第二篇:最新煤矿地质学野外实习报告

前   言

一、实习的性质和任务
    对地质认识的实习是为了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这次实习,是该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本次地质认识实习的任务是:
    1、让学生体会地质工作的方法和特点。
    2、观察、认识主要煤系地层、地质构造。
    3、认识岩浆侵入体。
    4、认识地表水体、河流地质作用以及喀斯特地貌。

5,掌握在野外时罗盘的使用方法和技能
二、实习时间:
    本次地质实习共计二周时间:即20##年6月13日至6月24日。三、实践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煤矿地质学野外实习,结合野外实际应用并验证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认识常见的矿物、岩石、地层、地质构造、河流地质作用等地质内容;学习煤矿地质的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在野外罗盘的使用方法和技能。
四、路线以及时间的安排:
    20##年6月22日路线一;峰峰矿区城南仁义村(地质地貌的认识,地层的整合与假整合)——峰峰城区黑龙洞(地下水的认识)——口上村京娘湖(石英砂岩矿区)——团城铁矿塌陷区(矿区开采后的综合治理)
    20##年6月23日路线二;涉县150电厂(河道的冲积后地质地貌)——涉县弹音村北(对断层的认识)——槐树岭(褶曲)

五、实习期间组织与安排:
    1、带队老师:关英斌、李海梅。
    2、分组情况:以班级为单位分组实习。
    3、参加人员:09级采矿四班、五班全体学生。

第一章 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概况

一、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意义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现象形成演变过程和分布规律的科学。自然地理现象和成因复杂多变,课堂讲授的自然地理知识是前人研究和实践总结得到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原理,是高度概括归纳的结果。实际自然地理现象往往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错综复杂。通过野外实习可以把抽象的自然地理学理论与实际的自然地理现象结合起来,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因此,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实习,一方面结合实际应用和验证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学习自然地理各组成要素的调查方法和技能,以及综合分析观察自然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键。
二、实习区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概况
    实习区位于邯郸市西南部,邯郸地处河北省最南端,西依巍巍太行山,东依华北大平原,邻接晋鲁豫三省。
1、地理位置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北纬36°10'至37°2',东经113°30'至115°28'。西依太行山,东临华北平原,北距省会石家庄150km,离首都北京450km。邯郸市总面积12000 K㎡,其中市区面积457 K㎡。
    邯郸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境内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和各等级公路纵横交错,形成了发达的交通网络,是连接晋冀鲁豫四省的交通枢纽。
    邯郸市地势西高东低,是太行山隆起与华北平原沉降区之间的过渡带。大致以京广铁路为界,东部地区为山前洪积、冲积平原,地势开阔平坦;西部为侵蚀剥蚀地形,山脉、丘陵、盆地相间,河谷辗转穿越,地表形态差异很大。境内最高点是太行山中的老崖寨主峰,海拔1898.7m;最低点是曲周县五间房村,海拔仅32.7m。
2、资源环境
    邯郸市与生产活动直接相关的主要资源有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物资源。
    邯郸市水资源总量为8.63亿?。区内由南向北分布有漳河、滏阳河、洺河,均属海河水系。漳河源于山西省,平均天然径流量为19.3亿?,区内建有岳城水库,库容10.9亿?。滏阳河源于峰峰,平均天然径流量为3.98亿?,区内建有东武仕水库,库容1.52亿?。洺河源于武安西部山区,属季节性河流,上游建有口上水库(京娘湖)、四里岩水库、车谷水库等中小型水库,总库容量0.82亿?。                                    邯郸矿产资源蕴藏丰富,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达40多种,主要有煤矿、铁矿、水泥用灰岩、铝矿、粘土矿等。其中煤和铁矿石储量相当丰富,是全国著名的焦动力煤和铁矿石产区之一。
    金属资源有:铁、钴、铜、汞、钼。
    非金属资源:煤炭、铝土矿共生耐火粘土矿、石灰石、瓷土、石膏、水泥用黄土、大理石、重晶石、石墨、兰石棉、石英岩、玄武岩、钾长石、斜长石等。
    邯郸是国家级历史名城,旅游资源也极其丰富,现有名胜古迹500多处,主要古迹和游览景点有武灵丛台、黄梁梦吕仙祠、娲皇宫以及响堂山石窟等,还有新开发的长寿村、武当山等民俗风景区。

3、经济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邯郸的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20##年全市生产总值2015.3亿元,首次超过2000亿大关,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3.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110.4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661.2亿元,增长15.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1:56.9:31.0变化为12.1:55.1:32.8。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年,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6214元,人均消费性支出498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4%和6.8%。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61元,比上年增长3.6%。
    农业:20##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76.16万公顷,比上年减少0.02万公顷,降低0.03%;粮食亩产395.7公斤,增加4.5公斤,增长1.2%。粮食总产量452万吨,增加5万吨,增长1.1%,连续6年获得丰收。全市棉花播种面积11.7万公顷,亩产84.2公斤,总产量14.8万吨,分别增长5.6%、1.5%和7.2%。全市油料播种面积4.9万公顷,亩产208.8公斤,总产15.4万吨,分别降低15.6%、1.7%和17.0%。全市蔬菜瓜果类总播种面积达14.2万公顷,减少1.4%,总产量784.6万吨,增长1.9%。二是畜牧业较快增长。肉类、禽蛋、奶类总产量分别为60.2万吨、96.1万吨、20.6万吨,分别增长5.8%、3.3%和0.7%。   

    邯郸工业在占有能源、交通优势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以冶金、机电、建材等重工业为主,轻纺、制药等轻工业为辅,门类齐全的工业格局。20##年,全市上下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开展了“企业服务年活动”,提出“保增长”口号,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工业经济运行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工业生产回升势头增强。20##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998.4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808.2亿元,增长14.6%。一是产销衔接良好,产品销售率为98.4%;二是重点行业拉动明显。我市工业第一大支柱行业──钢铁行业完成增加值444.9亿元,增长17.6%;煤炭行业完成增加值94.3亿元,增长10.4%。
    随着国家对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邯郸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4、人口
    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报显示:20##年全市年末总人口达到942.8万人,市区人口136万人。城市人口居河北省第三位。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961元,增幅列全省第一。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5.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323元。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3.8平方米。

5、气候
    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具有”春燥多风、夏热多雨、秋高气爽、冬寒少雪”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最低气温~21℃(1951年1月3日),最高气温42.5℃(1955年7月24日),年平均气温在12.6℃~14.1℃,年降水量489~585mm,其中7~8月份占56%。山洪也多集中在这个时期。

第二章 地层

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层状岩石的总称,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地层可以显示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因此它和 一定得时间含义相联系。所以在底层形成以后,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此种顺序称为正常层序。

一、地层的接触关系可分为三类:

1,整合接触关系:新老两套地层彼此平行接触,它们之间是连续沉积,没有沉积间断。

2,平行不整合关系:新老两套地层彼此平行,但是它们之间并不是连续沉积,曾有过或长或短的沉积间断。因此地层有缺失。

3,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或者斜交不整合):新老两套地层有一定的交角,期间有地层的缺失,有明显的侵蚀面。

二、石炭系中统与奥陶系中统接触构造
    在峰峰城区以南的仁义村,该处存在多层灰岩,层次明显,且是由奥陶系直接过渡到了石炭系,形成了一个突出的假整合面。地面露“山西式铁矿”及“G层铝土矿”。
    此构造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自奥陶世以后,华北区上升遭到剥蚀,志留纪和泥盆纪无法沉积,没有相应的地层。
、地层及结构
    在仁义村东南100米处,有较厚的灰岩,此灰岩属奥陶系峰峰组,且富含水。上层覆盖的为页岩,属在石炭系中统。其下层为很薄的线。 

                 (灰岩)

(泥质页岩)

    往东行便可见又一石灰岩层,此岩层就是峰峰富含的8层灰岩之

1,大青灰岩,大青灰岩中含有较多的燧石(黑色)结核,厚4—6m,内富含水,断续成层,属于沉积岩。大青灰岩下层为华北地区的第八号煤层,也叫大青煤,且在该处有八号煤出露,见到有变质的煤。

  (大青灰岩)      

2,往前看到了村民挖掘铝土矿(高岭土)制陶的矿洞。远处可看见西三矿所属矸石山,已部分绿化。

             (已废弃的铝土矿)

3,再往东侧可以见到中青灰岩,从岩层上,其位于大青灰岩上方,厚大约1—2m,中青灰岩下也有煤层,为中青煤,因为每层较薄,煤质差,所以在峰峰地区该煤层没有编号。
    4,紧挨在中青灰以东可以见到小青灰岩,岩层厚1.5——2m,小青灰岩下为七号煤层,也叫小青煤。
    5,接着能见到伏青灰岩,其岩层内夹有部分燧石和生物化石,伏青灰岩下为六号煤层,属于全区可采煤层。
    6,再接着见到了山青灰岩,厚约1m,与伏青灰岩相距约3——5m,山青灰岩下为五号煤层,即山青煤,为局部可采煤层。
    7,山青灰岩上层为野青灰岩,野青灰岩下为四号煤层,全区可采。在此出现了逆断层。
    8,在峰峰新三矿附近我们见到了骆驼勃子砂岩,骆驼勃子砂岩为中、粗粒砂岩,淡黄色,楔形层理。骆驼勃子砂岩上层与二叠统下石合子组底部相连。

四、峰峰矿区黑龙洞

    滏阳河是邯郸人民的母亲河,滏阳河的源头有三大泉眼——广盛泉,晋祠泉。黑龙洞位于峰峰矿区新市区,在神麋、南鼓两山南北对峙的“滏口陉”处。黑龙洞泉域系峰峰奥陶系石灰岩溶地下水,称为峰峰水文地质单元(简称南单元),是邯郸市主要含水层和供水水源。

    水害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五大灾害”(水、火、煤尘、瓦斯、顶板事故)之一,奥陶系石灰岩含有丰富的可溶地下水,因此在具有此地层地区的煤矿在开采过程中要在生产前提前做好探水、排水工作,避免由于在开采过程中是顶底板产生裂隙,而发生导通水进入工作面事故!

五、奇特的地下溶洞奇观

    武安聚龙山莲花洞,在距今5.13亿年—5亿年,太行山区为浅海,沉积了寒武系鲕状灰岩。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使太行山区进一步抬升,鲕状灰岩中的裂隙由充水变为滴水,生成石钟乳、石笋及多姿多彩的岩溶景观。

 

        (武安市聚龙山莲花洞,洞内石钟乳、石笋)

五、外力地质作用

1、沉积
    京娘湖一带主要是石英砂岩矿区,对石英砂岩需求的行业主要是玻璃行业,该地区石英砂岩中的SiO2含量高、储量丰富、矿体形态简单、出露好、开采条件优越。京娘湖风景区的铭石是长城系大红芋组的沉积岩层,该岩层主要有石英岩状砂岩构成,层理比较明显。在这里我们还观察到沉积岩层中的波痕和泥裂现象。

                    (大红芋组的沉积岩)

                   (石英砂岩的波痕现象)

2、开采沉陷
    在团城铁矿坍塌区,看到了大面积的开采沉陷,这是由于开采过后矿井的坍塌形成的地形。开采沉陷对当地的环境和地形地貌有很大影响,所以开采完矿物后必须对其进行治理,填平覆盖。
3、河流
    地表流水是最主要的地貌外力之一。它在流动过程中,不仅能侵蚀地面,形成各种形态的侵蚀沟谷,同时又将被侵蚀的物质沿途堆积,形成各种各样的堆积地貌。在涉县150电厂旁,我们观测了河流的作用——清漳河。

               (150电厂清漳河)

    由东向西看,左侧陡壁上层为石灰岩,下层为紫色石英砂岩,右侧缓坡为石英砂岩岩体。

    附剖面图:

          

          (150电厂附近清漳河剖面示意图)

第四章 构造

一、褶皱

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岩层发生弯曲,但仍保持其连续性和完整性,这种构造形态叫褶皱构造,褶皱构造中的一个弯曲—褶曲。
    在这此次地质实习过程中看到的比较明显的褶皱构造是槐树岭(九龙槐)小褶皱系列,属于寒武纪上统崮山组,岩层为薄层的石灰岩,其层理比较明显,底层的褶皱构造明显,往上逐渐平缓,构造剖面图如下:

二、断层
    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岩层发生一系列变形,在变形过程中,岩层中断并使两盘岩层发生明显位移,这种构造形态叫断层。断层分为逆断层和正断层。

   涉左公路涉县弹音村附近的断层为正断层,

              (弹音村北正断层)

现将断层再做剖面图,如下图:

             

          

              (弹音村北面断层剖面图)

                  

                 

                     实 习 感 言

通过这次野外实习使我对煤矿地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学习,虽然实习时间较短,只有短短两天,但在老师的带领与指导下,使我很快对地质方面有了大概的认识,同时也对课堂上的内容加深了理解,尤其对岩石构造及地形地质作用有了更加清楚深刻的认识。但这次实习也同时了解到自己对煤矿地质问题方面了解还很少,在以后的学习中应不断学习积累,更需要多多实践,来丰富自己的不足,实习过程中让我认识到学会观察的重要性,理论联系实际,学会独立思考,多学多问。通过这次实习还体会到了同学们的热情,以及助人为乐的好精神,使班级更有凝聚力,如果同学们在纪律方面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多考虑集体,对以后的工作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实习报告人:师帅杰

                           学  号:   090020404

                           班  级: 采矿工程0904班

                           时  间:  20##年6月26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