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指南

20xx年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指南

一、课题支持领域

1.科技体制改革探索:市场化配置科技资源的改革措施和实现路径研究;体现市场导向的财政科技投入方式研究;构建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研究;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探索;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研究;面向市场应用和成果转化的校院地协同创新研究,产学研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研究。

2.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机制研究;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机制研究;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初创期科技企业的科技金融服务研究;加快推进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机制研究;建设科技服务资源共享平台,促进科技资源面向中小企业开放共享机制研究等。

3. 产业转型升级:深化重点产业技术路线图研制和运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研究;推动传统优质产业技术升级和高端发展研究;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建设国家现代服务业区域中心研究;促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研究等。

4.区域创新示范:深化国家级示范区创新发展体制机制研究;加快建设国家级产业示范基地研究;科技支撑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提质升位路径研究;区域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建设研究;共建科研载体模式及路径研究;成都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等。

5.院校地协同创新: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体制机制;校院地共建科技创新孵化载体研究;高校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改革研究;构建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研究;促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的路径和模式研究;面向成都特色优势产业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新路径研究;加快发展新型产学研机构建设研究等。

6.科技人才培育:成都科技人才状况及改进路径方式研究;成都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问题研究;成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激励政策研究;面向“产销对接”的成都创新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培育研究;建设成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创新人才特殊政策研究;高校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成都科技人才发展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研究等。

7.创新环境优化:深化成都科技孵化培育体系建设研究;健全成都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研究;完善科技惠民服务体系研究;围绕提升我市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市,支持知识产权工作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研究;重点产业、重点行业知识产权问题与对策研究;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相关问题研究;建设知识产权强市路径研究;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审查协作中心智力和服务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研究;发展成都科技服务业研究等。

二、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为在蓉注册且独立核算、具备相应资质条件和研究能力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

2.项目选题原则属于本指南确定的重点支持领域,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成都市情,突出重点,研究方向和成果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可操作性和一定超前性。不支持纯技

术性理论、纯自然科学理论、纯社会科学理论、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办法与制度等。

3.课题组应由有较强科研实力的专家、学者和具有成果推广应用条件的部门共同组成。鼓励以课题组为单位,跨部门、跨单位、跨学科联合申报。

4.课题主要负责人必须参与课题研究、评审答辩及日常管理调度等活动。课题主要研究人员要具有知识的互补性和研究专长的协调性。

5.项目申报金额原则上不超过10万元。

6.项目实施期一般为一年,最多不超过两年。

7.已承担市科技局软科学研究项目、超期未结题的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新的软科学项目。

三、申报材料

1.成都市软科学研究项目申报书;

2.附件材料(复印件):

(1)单位法人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等资质证明材料;

(2)其他相关材料(如课题研究证明等)。

以上纸质材料一式一份,按顺序装订。

四、申报时限及渠道

项目实行常年申报、分批评审。第一批评审节点为20xx年3月,评审节点后申报的项目纳入下一批或次年评审范围。

项目采取网上系统申报和纸质材料受理。

五、联系方式

受理部门:成都科技创新服务窗口

受理地址:高新区创业路16号火炬大厦B座一楼

咨询电话:85104750、85104759

 

第二篇:农业部20xx年软科学申报指南

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

研究课题指南

(20xx年度)

20xx年1月

说 明

一、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根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的部署,按照“十二五”时期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围绕实现农业稳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坚持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农业部领导决策服务的宗旨,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进农村改革创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重点,设置20xx年度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突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实证调查为主要手段。研究结论和建议,要求以小见大,既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可操作的具体措施,又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

三、完成课题研究的时间,要求20xx年8月底提交中期研究成果,10月底提交最终研究成果。未申请延长而超过时限提交研究报告的课题承担人,在今后三年内取消申请课题的资格。

四、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对课题申请书进行评审后,确定承担课题研究任务的人选。课题申请以本指南为限,原则上不接受自选课题申请。

五、课题申请人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备高级职称,或者大学毕业工作满1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工作满5年、博士研究生毕业工作满2年的研究、教学、行政单位工作人员。不具备上述职称或时间规定,但在相关领域有深入研究的人员,也可提出申请。

2.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申报课题研究领域有较好的工作基础。

3.具备按时完成课题研究的物质技术条件、手段和时间保证。

六、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任务的不同,本年度每项课题拟安排3-5万元。

七、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从发布课题指南之日起受理申请。申请者请直接从农业部网站下载课题指南和课题申请书。申请截止日期:20xx年2月25日(以中国邮政寄出的邮戳日期为准)。

申请材料请寄:100125,北京市朝阳区农展南里11号,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办公室(政法司调研管理处)。 联 系 人:杨洁梅

电 话:(010)59193277

传 真:(010)59192777

Email:

目 录

第一类:农业农村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1.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问题研究

2.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战略研究

3.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问题研究

4.农业农村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

5.实现农产品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难点及对策研究

6.农民收入倍增战略研究

7.优化现代农业生产力布局问题研究

8.草原碳汇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9.完善城乡平等要素交换关系研究

10.现代种业发展问题研究

11.现代农业水资源利用战略研究

12.统筹农业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战略研究 第二类:农业农村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研究

13.农产品资本化趋势及应对问题研究

14.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建设研究

15.健全农业生产性补贴制度研究

16.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趋势与对策研究

17.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机制研究

18.农业机械化发展新特点、新趋势与政策研究

19.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

20.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筹资与建设管护机制研究

21.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机制研究

22.统筹城乡发展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研究

23.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建设研究

24.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建设研究

25.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一类:农业农村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201101.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问题研究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三化同步”是对“重中之重”、统筹城乡、“两个趋向”等重要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本项研究可从“三化同步”的理论内涵入手,分析其理论基础、内在逻辑、评价指标,梳理相关的国际经验和做法,以及我国历史经验教训和现实做法。在深入分析我国所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基础上,提出“三化同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大任务、方法路径,廓清“三化同步”主要内容,进而提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及战略措施。

201102.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战略研究 推进城镇化和建设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城镇化是经济社会结构转变的大趋势,是未来一个时期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通过加快城镇化有序转移农村劳动力,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加快农村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目前有7亿多人口生活在农村,即使未来我国城镇化率达到较高水平,仍有数以亿计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

美好家园是一项长期任务;同时,只有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才能为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本项研究要从战略层面研究分析“双轮驱动”的内在联系,在实地调研基础上研究分析“双轮驱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借鉴国际上一些典型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处理与农业农村发展关系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有针对性的思路和对策。

201103.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问题研究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城乡之间、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联系日趋紧密,对农业支撑作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同时人增地减水缺、环境脆弱对农业的约束日益增强,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缩小城乡差距、应对国际挑战、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和化解农业生产面临的气候风险,迫切需要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本项研究要深入分析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研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思路和重点,探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途径和手段,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

201104.农业农村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推进,农村社会结构和农民就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业

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和其他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不断加大,农业农村发展的资源环境影响不断加深。与此同时,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结构正在加快转型,国际市场对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影响不断深化,城乡之间的互动关系日趋紧密。受内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农业农村发展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一些领域出现了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转折点,一些方面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本项研究要着重分析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中出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趋势,探讨顺应这些新阶段特征和发展趋势,促进农业和农村转型发展的战略思路和现实对策。

201105.实现农产品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难点及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农产品供求已经进入了紧平衡阶段。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农产品品种结构、地区结构不平衡矛盾突出,保障农产品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难度越来越大。影响农产品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因素,也由生产层面拓展到整个产业链层面。在资源约束不断加剧、国际影响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如何统筹国内生产与国外进口、协调不同作物的生产,事关农业调控方向选择大局。本项研究要深入分析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发展方式转变对实现农产品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影响,统筹考虑如何有效分配农业资源,有针对性地提出实现农产品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问题的

对策建议。

201106.农民收入倍增战略研究

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xx年翻一番。近年来,虽然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尤其是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但未来影响农民增收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趋势任务仍然很艰巨。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必须从战略上研究采取综合措施,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努力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本项研究要借鉴国外实行收入倍增计划的经验,探讨我国实行农民收入倍增计划的内容、重点、难点和有利因素,提出相关战略思路和对策建议。

201107.优化现代农业生产力布局问题研究

优化现代农业生产力布局,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客观要求。本项研究要结合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及《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关于构建“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的部署,总结借鉴本世纪以来我国已实施的两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经验,分析近年来我国优化现代农业生产力布局的趋势,着重探讨粮食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大城市郊区农业区、东部沿海农业区、农垦经济区和草原生态经济区优化主导产业面临的难点和问题,提出需

要强化的相关支持政策的建议。

201108.草原碳汇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随着低碳经济升温,草原碳汇功能日益凸显。但目前草原碳汇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制约了草原碳汇经济的发展。开展草原碳汇经济研究,有利于重新审视草原的重要地位,为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理论支持。本项研究应在构建完善草原碳汇评价标准和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类型草原碳汇功能,摸清我国草原碳汇家底,研究探索草原碳汇贸易的机制体制和政策保障,为制定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201109.完善城乡平等要素交换关系研究

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是现代化进程中最大的社会结构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建立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是正确处理城乡关系的首要问题,也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的重要方面。本项研究要从理论层面明确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的实质,从实践层面明确城乡要素平等交换的途径,并深入分析土地、金融等涉及城乡平等要素交换的重大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

201110.现代种业发展问题研究

种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科技发展的重点。发展现代种业是支撑和保障现代农业的重要方面。由于

我国种子产业市场化的时间短,与跨国种业公司相比较,国内种业发展差距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产业集聚度不高、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不够等,与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亟须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本项研究要深入分析国外种业发展的成功模式,剖析我国种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我国种业发展的战略思路与对策。研究要求具有针对性,政策建议具有可行性。

201111.现代农业水资源利用战略研究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也是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如何从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利用好水资源,是关乎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课题。本项研究要求在充分总结以色列、德国等发达国家农业水资源利用的模式、机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农业水资源利用模式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我国未来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提出水资源利用的思路、目标、主要模式和保障机制。要求研究具有宏观性和全局性,提出的发展模式具有可行性。

201112.统筹农业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战略研究

“十二五”时期,国际农业对我国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剧。统筹利用农业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扩大对外开放中确保农业产业安全,是我国农业面临的重大课题。本项研究要准确把握“十二五”我国农业对外开放面临的形势,在深入总结

近年来我国统筹农业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实践与效果的基础上,深刻分析农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探讨在对外开放中加强对农业产业保护和调控的有效手段,农业“走出去”的路径与方式,提出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思路和对策。

第二类:农业农村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研究

201113.农产品资本化趋势及应对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和资本市场等宏观经济因素对农业和农产品市场的影响日益凸显,一些农产品的资本化趋势逐步显现。农产品价格的周期性波动,不仅反映自身供求关系的变化,也越来越多地受宏观经济环境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影响。本项研究要深入剖析农产品资本化的深层次原因,全面分析农产品资本化趋势对农产品价格形成、市场供求以及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并研究提出应对农产品资本化趋势的调控思路和政策建议。

201114.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建设研究

为有效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我国实行了世界上最为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由于存在耕地保护收益外部性、耕地保护责任和义务在区域间界定不清等问题,耕地保护的难度依然很大,耕地保护制度亟待创新。本项研究通过对我国耕地保护补偿现状的宏观分析,重点评析国内部分地

区耕地保护补偿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在深入实地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完善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的政策建议。

201115.健全农业生产性补贴制度研究

不断完善现代农业发展支持保护体系,健全农业生产补贴制度,是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初步形成了以农业生产性补贴与农民收入性补贴相结合、综合补贴与专项补贴相配套的农业补贴政策框架,对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农业生产性补贴的种类和规模与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亟待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本项研究应结合我国农业生产实际,认真分析现有农业生产性补贴政策的得失,借鉴其他国家的政策实践,提出完善我国农业生产性补贴制度的政策思路。

201116.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趋势与对策研究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农业经营主体和经营方式都在发生变化,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速,农业生产经营逐步向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式转变,这一转变必须配合农业政策的结构性调整。本项研究要深入分析我国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现状、动态和趋势,梳理农业经营方式转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提出政策调整

建议。

201117.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机制研究

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在人多地少基本国情下,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规模化程度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各地在构建新型农业社会服务供给机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提供生产销售、农机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农村沼气服务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本项研究要深入总结相关经验、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原因,并关注对农业种养、经营大户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问题,研究探索我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供给机制。

201118.农业机械化发展新特点、新趋势与政策研究 随着农机购置补贴等农业机械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机装备总量和农机从业人员大幅度增加,农民在“买得起”农机的基础上更加渴望“用得好、有效益”,对农机化技术推广、安全监理、售后服务等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本项研究要全面审视近年来农业机械化发展实践,总结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出现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梳理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201119.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

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农村信息

基础设施迅速普及,农村信息服务站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信息服务模式不断创新。但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化水平还相对较低,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运用和促进作用还非常有限。如何利用信息化改造传统农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本项研究旨在针对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进行侧重于成本效益等方面的经济分析,探索促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式和手段。

201120.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筹资与建设管护机制研究 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随着极端天气现象明显增多,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刻不容缓。近两年,国家加大投入,分期分批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探索建立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模式。本项研究可以选择这些重点县进行典型调查,总结各地试点在投入结构、产权制度改革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效,研究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提出构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筹资与建设管护长效机制的思路和对策。

201121.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机制研究

财产性收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民收入构成中极具增长潜力的部分。近年来,发达地区和城郊农村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增加较快,对提高当地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财产性收入逐渐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点和

突破口。本研究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农民财产性收入的现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面临的问题与障碍;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思路及建议等。本项研究要重点关注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宅基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增值收益分配等财产性收入,剖析制约这些财产性收入增长的制度性问题,探寻增加这些财产性收入增长的长久之计。

201122.统筹城乡发展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研究

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财产。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农民“被进城”、“被上楼”等情况,农民的土地权益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害。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其着眼点就是最大限度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因此,深入研究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问题,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项研究要重点探讨统筹城乡发展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通过典型调查等形式,研究现阶段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途径和措施,提出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对策与建议。

201123.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建设研究

近年来,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逐步发育,对缓解部分地区农村贷款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还处于试点探索阶段,有关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安排还没有跟上,政策性和资金性支持不足,新型农

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缓慢,亟需加强制度创新。本项研究要认真总结近年来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现状,借鉴国外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政策需求,提出推进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的思路与政策建议。

201124.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建设研究

近年来,农业灾害呈多发、重发、频发态势,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危害,农业和农民损失不断扩大,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迫在眉睫。20xx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到130亿元,提供风险保障3800多亿元,参保农户超过

1.33亿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农业保险市场。但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尚未建立,限制了保险公司农险业务的承保能力,制约了农业保险的发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对农业与农民生产的作用;商业性保险公司在巨灾保险中的地位及作用;政府在巨灾保险中的地位及作用;财政支持、农业保险再保险机制、农业保险风险保障基金、巨灾风险债券、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等手段在建设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中的应用;如何建设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其他国家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经验等。

201125.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开展了新

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为我国农村建设新型社区提供了经验与借鉴。本研究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新型农村社区的内涵,与传统农村社区的异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途径与模式;新型农村社区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委会的关系,集体经济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作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误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拆村并点、集中居住的关系;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节约土地利用的关系,如何防止借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搞“大拆大建”、侵害农民土地权益;政府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方式等。本项研究要求客观评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积极作用及负面影响,辩证思考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一些做法和案例,为健康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意见与参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