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纪实性评价的实践研究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纪实性评价的探索

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㈠现状分析

学生评价关系到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它既是一个教育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现实问题。一般而言,学生评价是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一系列方法,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及其身心素质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其中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对学生评价具有统整作用,它规定着学生评价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等方面,同时也相应地形成不同的学生评价模式。九十年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单一的纸笔测验及标准化考试可能带来的弊端,最易被察觉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于评价过程和教学过程相脱离,因而测量的结果是学生"知晓"什么,而不是学生"能做"什么,所测量的许多内容是被肢解的知识片断,难以评价创造力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二、由于评价对教学的导向功能,纸笔测验和标准化测验可能对教学改革在某种程度上产生负面影响。为了追求标准化考试的成绩,教师必然会坚持以传播应试知识为主的教学,很可能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课程教学改革与传统测验方式的矛盾一直存在,评价方式的变革成为教育改革不可回避的问题。

1.传统评价方式只重结果,忽视过程。

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关注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注重引导学生以适应自身的学习方式来学习,以形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事实上,传统评价方式是静态的一次性操作方式,不利于将评价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尤其忽略了对学生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形成过程的考查,如果采用动态评价观来取代传统的静态评价观,将会产生深远的意义。

2.传统评价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进行自我建构。

建构教学论认为,知识的建构通过学生的自我反省与调节完成,每个人有自己的最佳学习方式;认知个体是在主动解释客观世界中发展与改变。因此,基于建构论的教学评价应重视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自我组织;真实的作业表现;知识获得的整体性及建构过程。而只用单一的、统一的、一次性的纸笔测量方式评价学生,容易忽略每个学生知识 1

建构的独特性。

3.传统评价方式单一目标单元。

不同的学生可能擅长于特定的智力方式学习,其知识表征与学习方式有许多不同的形态。那么用单一的教学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必定是有局限性的,取而代之的方法应该是多元评价,用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来衡量不同的学生。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发挥评价的功能,培养出具有分析、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学生,让学生发挥其所长。

㈡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

发展性教育评价的思想与教育评价学科发展的历史一脉相承。它最早发端于20世纪30年代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联盟组织的“八年研究”(1933—1940)。在“八年研究”中,以泰勒为首的教育评价委员会在教育评价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套以教育目标为核心和依据的测验编制原则。值得注意的是,针对以往测验只注重甄别与选拔的情况,泰勒指出,评价应该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两个测验。评价过程中不仅要报告学生装的成绩,更要描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的一致程度,从而发现问题,不断改进课程教材和教育教学方案。由此,通过教育评价活动改变教学和促进学生学业进步的发展性教育评价思想初露端倪。“八年研究”之后,教育评价进入稳步发展的时期(1940—1957)。泰勒的教育评价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布卢姆便是著名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指出:评价既是一种“获取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平和教学有效性的依据和方法”,也是“确定学生按理想的方式发展到何种程度的一种过程”,更重要的是,“评价作为一种反馈——矫正系统,用于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骤上判断该过程是否有效;如果无效,必须及进采取什么变革,以确保过程的有效性”。19xx年,前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世界各国都为之震惊。美国人在深刻反省后又一次启动了较大规模的教育改革。教育评价从此进入专业化发展时期。这期间,形成性评价的提出及其在实践是的广泛运用,对发展性教育评价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代,随着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的兴起,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袋评价、真实评价等新兴教育评价方式的应用与推广,教育评价已经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崭新时代。教育评价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注重诊断、激励和发展,已经成为当代教育评价发展的重要趋势。

2.国内背景

我国在新世纪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非常重视教育评价改革。《基础教育 2

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

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在实践中逐步构建促进学生

发展与教师成长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展性教育评价理念应运

而生。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

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实践中逐步构建促进学生发展与教师成

长的发展性教育评价体系成为必需。而本课题是发展性评价体系中更加细化的一个研究

课题,它与表现性学生评价、展示性学生评价等评价方式共同充实和完善发展性评价的

体系。本课题旨在以小学语文教学为研究载体,通过对纸笔测验及标准化考试之外的纪

实性评价方式,如观察、访谈、作品集项评价、轶事记录等的实践与研究,逐步构建起

相对完整有效的体系。强调教学评价的整体性情景,即致力于整体性评价,给学生以弹

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

二、课题的界定

纪实性评价是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发展轨迹,不断反思和改进教育,促进学生的

努力和进步。揭示学生学习的经验背景,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经验学习和实践,求得不

断的发展。

语文学科纪实性评价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评价者和学生自己共同参与,

以纪实的方式,展现语文学习的经历,重视语文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反思、成长和个

性发展的一种新型评价方式。

三、课题的预期目标

通过研究,力求构建一套相对比较完善的适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纪实性评价体系,

并以此达到如下目标:

㈠学生方面

1.通过课题的研究,使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语文学习活动,在充分经历、体验的过

程中,自觉地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

2.通过评价过程的设计,学生在评价活动中的自主参与,丰富的评价实践活动,培

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在活动中

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3.通过师生的共同评价,健全学生的人格,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记录成长

3

历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㈡教师方面

1.通过课题研究,更新教师对学生评价的观念,更加主动地关心学生的成长。

2.提高教师的学生评价水平和课题研究的实践操作水平。

㈢课题本身

通过研究,进一步完善有效的学生评价的体系,让新课程改革下的学生评价的方法更多样、目标更多元,更加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四、研究的内容

㈠纪实性学生评价内容的确定

1.课堂教学纪实

课堂教学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表现的观察,依靠教师的专业判断,对学生学业成就进行整体判断的评价方式。它关注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它所提示的是关于学生较为真实的一面,所评价的范围是没有限制的,在时间上是与教学同时并进,动态发展的,它同时也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展示教学艺术,发挥个人所长的舞台。每一个教师可以通过敏锐的眼光和洞察力,随时发现学生表现出来的意向及时调整评价方式,也能很好地体现“以评价促进教学”、“最充分发挥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主体性”的思想。

⑴教师随堂纪录

在课堂教学实际活动中,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的关心、过问、肯定与批评来完成对学生的随机评价。教师可以用两句话总结一节课的要点或描述一项活动的经历,可以点评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肯定学生的努力,指出其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等等。这里的关键是要在观察中获取准确的评价依据,并作忠实地纪录,同时以恰当的表达方式,在合适的时机反馈给学生,尝试对学生的评价和教育。

⑵学生随堂纪录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具体地讲,就是要以适当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回忆、反思和联想,促成学生自身的主动改进和完善,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回忆、理解和应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参照课程标准和发展性学生评价标准,主动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实现自我教育。

2.课外自学记录

4

⑴预习与复习记录表

让家长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在家里家长检查学生预习时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对课文的朗读、文意的把握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当一堂课结束时,家长检查学生上课学习和掌握情况,对预习时存在问题的解决情况等,起到监督作用。在记录表中家长可以写对孩子的希望以及解释孩子未完成预习、复习作业的原因。教师对此表定期检查并作出相应的评价。

⑵读书记录卡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对语文学习大有禆益,而且能让学生受益终生。读书记录卡就是对学生课外阅读数量和质量的一种记录,帮助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作出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读书记录卡,一般要求记录阅读时间,读物名称作者,读物类别,还要记录读物的主要内容,阅读的收获和体会以及在阅读过程中认识的字词积累的优美句段。学生还可借助读书记录卡开展自评和互评。通过互相评议,有的学生会发现自己读书范围还在童话世界里;有的学生发现自己的视觉还盯着连环画,满足视觉而已,缺乏语言积累;而有的学生对名著名篇爱不释手,但读书往往是囫囵吞枣。通过评议,找出问题所在,也找出一个阶段内的进步与成功之处,明确自己发展的方向和必要的改进措施。

3.学生作品纪实

⑴文本材料档案

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理解和表达,学生的习作最能看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和语文素养。因此,把作文材料作为首选,以文本的形式建立作文纪实档案,最能看出一个学生语言发展的轨迹。选入作文纪实档案的作品,不仅应记录题目、作品类型、写作日期及选入理由,还应该保存写作时收集的资料和写作过程中的材料,如观察、调查、相关的读书笔记、修改稿、自我或他人的评价意见。翔实的记录能让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如何构思作品,如何锤炼语言,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对其作品的评价。

⑵电子材料档案

电子材料成长档案是一种较为典型的纪实性评价方式。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由学生、教师、家长及同学收集的相关材料来承载并体现学生的发展状况,以达到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目的。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收到评价的最佳效果。在成长电子档案里,学生的成绩、荣誉、特长等情况地会及时记录在学生所属的文件夹中。课堂上一次精彩回答的录像, 5

可以留下学生回答问题时胸有成竹的形象;一段课文朗读音频磁带,可以留下学生动听清脆的童声;一次糟糕的听写与一次优异的听写;一次潦草的作业与一次工整的作业;一次受到批评后落泪的照片与一次受到表扬时高兴的照片,都可以作为电子档案的内容。通过回忆、对比等方式,能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不足,让学生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获得成功的喜悦。

㈡纪实性学生评价标准的编制

纪实性学生评价是真实环境中的常项评价,评价多是以观察和纪实来完成的,相应的学生评价标准的选择和应用,也应该适合于过程化和纪实性的特点要求。首先,纪实性评价是一种常项性活动,它要有较为稳定的标准,以作为各具体纪实评价活动的样本和参照。其次,纪实评价是一项开放性和参与性的评价活动,具体评价的标准制定应参照常项评价标准,由学生、教师和家长协商完成。再者,纪实性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评价多是质性描述和共同协商,并不追求结果的量化、比较和等次,不必追求答案的惟一性。因此,评价标准的选用和编制,应注重行为的描述,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

对纪实性评价标准的编制和应用,要遵循以下的原则:

1.主题的明确性

不论是学习纪实还不是学习作品,都要体现对不同的理解,对生活的感受,表达一定的思想观点或主题,提出的问题具有价值和深刻性。

2.信息的可靠性

学生形成的纪实性文本和作品等信息,要有较高的可靠性。

3.作品的丰富性

评价学生作品的水平是纪实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作品可以是文本,也可以是实物。

4.操作的科学性

学生的纪实性评价操作过程,要呈现较高的组织性。应采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程序,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原则。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㈠研究方法

1.资料文献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

2.调查法。现状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访谈、测评等方法。

6

3.课堂行动研究。

4.个案研究。

㈡实施步骤

⑴基础准备阶段(2008.10—2008.12)

组织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和现状的调查研究,制定可行性的研究方案。

⑵研究实施阶段(2009.01—2008.10)

正式进行课题内容的研究,确定评价内容和编制评价标准,设计评价方案。 处理资料信息,分析评价结果。

⑶整理总结阶段(2009.10—2009.12)

进行结题工作,对论文、案例及相关资料汇编成册,在认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撰写研究报告,迎接关专家对课题成果的鉴定。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㈠有利的社会大环境

21世纪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党和国家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提到了民族存亡、国运兴衰的高度。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了课程评价改革的重要性。教育部在20xx年月12月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这些都无疑会给课题研究提供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和教育大环境。

㈡有利的课题工作环境和良好的课题研究基础

课题组所在的学校临海市括苍镇长潭小学小学,学校有着深厚的课题研究基础和浓厚的课题研究氛围。学校领导对教师的课题研究极为重视和关心。学校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两年前学校开展的学生发展性素质评价改革为我们这个课题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㈢具有较高教科研能力的课题研究团队

本课题主持人吴锦践老师,是有十多年教龄的小学语文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善于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是学校教科研骨干。主持过多个临海市课题,并结题。课题组其他成员也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水平过硬的骨干教师,为课题研究的成功奠定了坚强的基础。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7

本课题将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预期能取得以下的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

2.相关论文装订成册,争取部分优秀论文发表;

3.学生纪实性作品集;

【参考文献】

1.王斌兴·新课程学生评价·开明出版社;20xx年6月版

2.刘光霞·中小学学生评价技巧集粹·浙江教育出版社;20xx年12月版

3.沈振佳·中小学教育评价·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12月版

4.王景英·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4月

5.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谈新课程的评价改革·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xx年6月版

8

 

第二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展性评价的研究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发展性评价的研究

桃源乡小学:邹保逊

一、阅读教学发展性教育评价的评价观的特点。

(1)在评价方向上,面向未来发展,注重长远需要。

传统的奖惩性评价制度,在评价方向上是一种面向过去的评价制度,只着眼于评价对象个人过去的表现,不注重其未来的发展,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而发展性教育评价制度在评价方向上,不仅仅注重被评过去的表现,而且更加注重其未来发展,它是一种面向未来发展的评价制度。一切为了未来发展,注重长远需要,始终是发展性教育评价的评价方向。

(2)在评价目的上,注重个体发展,一切为了发展。

传统的奖惩性教育评价在评价目的上是以奖励和惩罚为最终目的的,发展性教育评价在评价的目的上是以未来发展为目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

(3)在评价主客体关系上,注重自评,强调合作。

传统的奖惩性教育评价,在评价的主客体关系上是裁判与被裁判的关系,评价主体是教师,呈现出“他评”的特征,评价主体是非开放性的、外在性的,教师说了算,学生完全处于“被审判”的地位。发展性教育评价倡导主评与被评之间合作与交流,注重发挥被评者在评价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评价的主客体应朝着民主合作的方向发展,主评与被评之间应建立在互相信任、密切合作的基础上,评价者与被评者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可以调动班集体开展评价的方法,与学生进行面谈,面对面讨论评价结论,老师们与其说是评价学生,还不如说是在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4)在评价过程上,注重形成性评。

传统的奖惩性教育评价是一种终结性评价,只注重评价结果,不注重评价过程。评价时只看结果,不问过程。终结性评价对学生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反馈的时间太长,反馈的信息太多,故不能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改进缺点,也不利于及时强化学生的优点。而发展性教育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因为形成性评价能及时反馈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缺点,发扬优点,把教育教学过程与评价过程统一起来,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改进功能。

二、阅读教学发展性评价的形式与原则。

1、评价的形式。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创立多元化的课堂评价机制,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标准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地评价,主要采用的形式有: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小组内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运用全方位结合的评价体系,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

(1)自我评价

课堂上的评价其实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评价使自己形成学习的积极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在课堂上我们开展的自身评价,对于评价和事实是否有距离,不必苛责,只要学生能讲清自己为什么这么评的理由就可以了。在开始自评时,只是说缺点,不好意思说优点,特别是后进生更是如此。但我们会发现他们中间很多人有不同的特长,有的爱唱歌,有的爱跳舞,有的能说,有的会画,还有的很会讲故事。我就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尽量为他们提供显山露水的机会,让展示自己的才能。比如有一次,在上《将相和》时,我准备请几个同学上台分角色表演,同学们的兴致很高,都想上台。我请了几个同学上去,其中有个学生,他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平时有点自卑。但我知道,他在表演方面有点天赋。果然,他在台上,把廉颇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演得惟妙惟肖,我带头给他鼓掌,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声。我对他说:“你觉得你表演得怎么样?”他兴奋地说:“我觉得我演得很好。”这时,他早已把自己的缺陷忘在脑后了。后来,只要有分角色表演的机会,他都很积极,在各方面

都有了明显进步,因为他已在自我评价中,坚定学习的信心,体验着成功,学会自我欣赏,并正确对待自我。

(2)生生互评

生生互评就是全员参与、求异创新这两条的具体体现。一开始在同学互评时,我发现同学们在评价对方时,老是挑毛病、找缺点,使被评价的学生很没面子,读课文、发言的积极性也降低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要指导学生在进行生生互评时要本着这样一个标准,在学习内容上,学习习惯上先指出别人的优点,再指出别人的缺点。渐渐地,同学之间的评价变了。比如,在听了别人朗读课文后,会说:“我觉得你的声音虽然小了点,但读得很有感情。”或者说:“虽然你读课文时丢了几个字,可是你的声音很响亮,你可以再试着读一遍。” 或者说: “你的声音很好听,我特别愿意听,我还想送你一句话,别灰心,继续努力,一定会把课文读好的!” 在评价的语言表达方面,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又比如,听了别人回答完问题后,会评价说:“你回答得很好,我可以给你再补充一点吗?”学生慢慢学会了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了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适时地、恰当地给别人赞扬和鼓励,这样不但营造了互帮互学,轻松愉快、和睦相处的课堂气氛,而且培养了将来立足社会的一种为人处世的原则和生存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生生互评这项评价方式开展以来,很多同学语言发展潜力的大门都被打开了,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去评价,并且都力争每次有不同,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3)小组内评价

在小组内互评时,能使学生懂得互相商量,探讨着去评价,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同时,在小组内互评,还可以通过组内同学的鼓励,把那些在课堂上表现不太积极的同学有效地组织起来。

课堂上,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组内互评时,要不失时机的去指导学生在互评时,除了要向那些课堂表现不错的同学表示祝贺,更重要的是去用一句鼓励的话,去调动那些在课堂表现不自信的同学。学生在听了小组内的评价后,自然而然的在心里就形成了一种积极要求进步的想法,使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

(4)教师评价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健康和谐发展;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

2.评价的原则。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阅读评价的总原则是发展性原则,即从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进步出发,通过评价让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前进的动力及自信心,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有下面三个原则:

第一、鼓励创新与“求异”原则

这是阅读评价的基本方向。无论是对课堂上学生问与答的即时反馈还是课后的阅读水平与能力测试,教师都要鼓励学生创新和从多角度去探讨思考问题,不要轻易对学生说“不”或错误的定性评价。教师要摒弃自己的“求同思维”倾向,慧眼识珠,挖掘学生答案中可能蕴含着的创新火花;不轻易否定学生在深思熟虑基础上的答案,不要求学生有统一的答案,不把教材上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允许学生对问题有独特的见解,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使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情绪高昂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要肯定学生的回答中

蕴含着想象与创造性思维成分。教师的这种评价取向不应熄灭了学生的创造火花。如,有一次一位学生用“因为……所以……”造句,一个学生说:“因为某某瘦瘦的,所以我们都叫他猴子。”教师反馈说:“你不能造别的句子吗?造句子应造好听点,有意义点,造不出还是不说的好……”此后几天,班上学生再也不敢举手发言。事后,我认真地反省,领悟到:只有真正地体验学生的思想,减少教学中的强制性,增加教学的民主性,才能使师生之间达到良好的默契,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阅读理解与表达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不同的阅读主体创生的,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应倡导思维创新与求异,对有新意的理解与表达给予充分的肯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

第二、重点和目标明确原则

目标是评价的出发点,评价范围、评价方式的选择要由评价目标决定。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查学生的整体阅读理解能力及表述能力。阅读评价的重点是阅读能力而不是语文知识,客观性试题是知识教育的检测方式,比较适用于史地等“反映型”学科,而不适合语文阅读能力测试、就单次评价而言,评价重点不一样,评价方式也应改变,如适合评价学生朗读能力的方式与适合评价学生默读能力的方式就不同,同样,对精读与对泛读、略读的评价不一样。评价的方式应体现和实现评价的目的,评价的范围要大致与评价的重点、目标相一致。要注意根据各学段阅读目标达成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评价。

第三、因“材”而异原则

这里的“材”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文章的体裁。不同体裁的文章其阅读过程不一样,阅读目的有异,评价方式、重点也要有所区别。如对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可着重考查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对古诗文阅读的评价,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科普类说明文阅读的评价,重点在于考查学生阅读理解的准确性。

二是指学生。不同学生理解水平、知识基础、个性不一样,对学生要求与期望要有所差别,反馈评价方式与用语要有所区分。要本着发展性评价原则,让所有学生都能从教师的评价中获取信心与动力。对优生,应严格要求,侧重指出其努力方向;对“学困生”,要多鼓励,增强其自信心。测试题目要有层次性及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要求,如: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些语句和段落,为什么?课文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吗?说说自己的看法等等。这类题目给了学生选择的余地,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思考与自主发展的空间。

三、具体要求。

(一)评价内容1.爱读书──兴趣与习惯(1)建立《学期阅读计划》。低年级由家长或老师帮助完成,在阅读中感受乐趣;中、高年级学期初完成。(2)建立与语文课程学习内容有关的《周阅读计划》。(高年级每周一完成)(3)建立《阅读登记卡》。(中年级记录每周阅读情况;高年级记录每天阅读情况,每周阅读量不少于1.5万字)2.多读书──内容与范围

(1)在《学期阅读计划》中,选择适合自己读的健康有益的书。鲁迅先生曾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专看文学书也不好。”要博览群书,要涉及名家名篇,现代、当代文学作品,科普读物,报刊,天文、地理、历史等方面的书籍。对新发现的好书进行阅读,可以申请更改《学期阅读计划》,将其列入《学期阅读计划》当中去。(低、中、高年级适用)(2)《周阅读计划》,可以按照教师推荐的书目进行阅读,也可自行寻找与本周学习课文有关的文章、书籍、报刊等。(中、高年级)(3)上课时间中年级每周阅读量不少于7万字,寒假或暑假每周不少于1万字,总体阅读量每学期不少于10万字;高年级每周阅

读量不少于15万字,寒假或暑假每周不少于2万字,总体阅读量每学期不少于25万字。3.会读书──技巧与方式(1)“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学生要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并能运用精读、泛读、浏览、速读等多种方法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中、高年级)(2)积极参加读后叙述课、评价课等语文活动课。(高年级)(3)上好读书笔记交流课,并运用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评价型多种方法,写好读书笔记。(中、高年级)4.善读书──积累与运用(1)高年级坚持每周能完成一篇感想型、评价型读书心得或摘抄型、提纲型读书笔记,字数不限。中年级能选择性地写几篇。(2)中、高年级有条件的能建立自己的书库,不断充实书目,并按类别编号归档。

(二)评价手段1.资料查阅法。查阅内容:《学期阅读计划》、《周阅读计划》、《读书卡》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查阅时间:《学期阅读计划》学期初审核、期末验对,其他内容每周查阅一次。2.活动评价法。学生在广泛的阅读中搜集许多信息,奇闻轶事、生活常识、历史传记等,有急于告诉他人的愿望。因此在广泛调查学生阅读范围、篇目的基础上,每月开展一次阅读活动,每学期开展2-3次具有专题性的课外阅读活动课,或是阅读经验交流,在活动中评价学生阅读情况,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3.作品展示法。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有以各种不同形式表现个人阅读成果、独特感受的需要,有展示自己的独立发现的需要,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习作发表的机会。充分利用好图书角、黑板报、学习园地、班报、网络等媒体,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成果。通过作品展示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注重个性差异,使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四、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评价应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

教师应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个体性,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尤其 对语文学科来说,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感悟,不同的理解,教师不必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学生 。教师应该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

一位老师在讲《捞月亮》这个故事时候,问孩子们“猴子捞月亮的做法好不好?”当孩子 们说不好时,他高兴地评价:“对,小猴子的这个办法不好,遇到事情不动脑筋,我们可不 能像它们那样。”孩子们边听边点头,这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小猴子 的办法好,他很勇敢,敢自己动手去做。”听孩子说完,他马上带头鼓掌,并给予这样的评价 :“这位小朋友说得棒极了!小猴子敢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语文教 学评价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尊、自信的个性品质,还培养了学生创 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2、评价应重在鼓励学生,并且应多宽容学生。

诸多名师都认为鼓励是教育的法宝,是最廉价的润滑剂。教育艺术的本质应在于唤醒、激励 和鼓舞。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自由空间里与老师、同学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 ,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

要使学生发展,首先得宽容他们在发展中出现的错误。只有宽容他们的错误,才能减轻他们 的思想负担,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我们在教学中没必要吹毛求疵,而应细心呵护学生幼稚、脆弱的心。

3、给予学生多次评价机会。

发展性语文课堂学习评价应重在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如:让学生同桌互评读准课文时,有一位学生问我:“第一遍我没有全对,第二遍我读对了能不能加一颗星?”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学生自主纠正从错误到正确获得了发展,不但要加星,还应该进行表扬。 4、评价要动情。

现在不少评价浮光掠影,轻描淡写,有的鼓掌成了打拍子,有的表扬成了背口诀。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

由此可见,无论什么样的评价必须动情。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当一个平日胆怯的孩子能上台发言,除了给他一个灿烂的笑脸还摸摸他的头,再加上一句:“老师真为你高兴!” 这个孩子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这激动来源于教师充满情感的评价。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精彩之处,通过老师的语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随时给予学生评价,传达教师对学生的爱。

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发展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阅读教学的发展性评价为学生确定个体化的发展性目标,不断收集学生阅读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并且,发展性评价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阅读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愈加清楚地认识到: 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发展人、完善人。所以采用人本与发展的模式来理解当今教育和人类的关系,学生的评价改革就应该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因此,只有打破应试教育的束缚,建立全新的教育评价体系,才能为课程改革提供强大的推动力。我们坚信,在评价改革的推动之下,课程改革的步伐一定会更坚实、更有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