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关注农业技术,发展科技农业

——关于阳新县现代农业技术使用与需求现状的调查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可喜的成绩,但农村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农业技术的使用就是问题之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现代农业是新时期的必然要求。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工业成果和现代科学技术武装、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管理,使农业劳动生产率及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幅度提高的农业。农业技术的使用是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农业技术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农业技术的推广为保障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业发展做着最直接的贡献。

【关键词】 阳新农业    农业技术    现代农业技术

现代农业技术的使用及需求

一、 调查背景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正朝着集约化、规模化的方向迈进,并出现了种、养、加、工、贸一体化的产业集群。但是目前农业技术的使用尚且存在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征,不适应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适宜市场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无法满足农民对科学技术的渴望,因此,加强农业技术使用与推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如何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增强我国农业的竞争力,提高农业的品质和效益,增加被调查者农民收入,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

湖北阳新县是一个农业生产大县,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阳新县农业取得了一些发展,农业科技在其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阳新县农业发展迅速,崭新的局面令人欢欣。据调查统计,到20##年底全县特产面积 21.7万亩,产量92100吨,产值13450万元。其中果树面积为8.6万亩,产量85000吨;苎麻面积5万亩,产量3500吨;茶叶面积1.6万亩,产量235吨;药材及其他6.5万亩,产量3400吨。在种植业中其经济收入仅次于粮食和蔬菜,事实上有些村镇的经济主要来源于特产产业,但是产业的不稳定令人担忧。

近几年来,“卖果难”、“卖麻难”、“卖茶难”的现象相继出现,这不仅是阳新一个县,全省都出现过此类滞销现象。因此,为加快阳新县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发展现代农业,推广阳新县现代农业技术的使用显得尤为重要。

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普及先进实用的技术,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对于在配方施肥、果实套袋、设施栽培,熟后采收,综合防治以及贮藏加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如此,加强农村现代农业技术的使用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对构建农业与农村科技成果的转移扩散通道和优化农业与农村科技产业化环境,持续稳定地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为加强农村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促进农业科研成果和现代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湖北师范学院暑期社会实践调研组特意开展此次调查,希望能够切实了解阳新县现代农业技术的使用与需求现状,分析现代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为解决农村农业技术薄弱问题提出参考意见,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贡献微薄之力。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1、调查对象

阳新县政府工作人员,各村村委干部,特色产业结构区,当地居民以及各主要的种养殖大户。

2、调查方法

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相结合。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区域为黄石市阳新县(即有木港镇、枫林镇、浮屠镇、陶港镇、军垦等等),共发放纸质问卷180份,有效问卷177份;访谈调查:主要采用面谈的方式进行直接沟通;观察法:主要是直接去农田里观察被调查者的种养殖技术;文献法:查阅前任研究相关的资料,并进行归类分析。全部问卷资料由调查人员核实后进行编码,然后输入计算机,由调查人员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问卷设计

问卷由单项和多项选择题组成,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共3题,主要是了解答题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基本状况。第二部分为问卷的主体部分,分为被调查者对农业基础设施相关情况的了解以及满意度的调查,对农用生产技术的调查和对经营管理的三要素,生产生产、加工和销售情况的调查,其中还涉及原因分析、对策指导等,整套试卷共有28道题,另附一个表格题。

4、调查对象结构

(1)性别分布

参与答题者男女比例相差比较大,男性117位,占总体数据的65.7%;女性60位,占总体数据的33.7%。

(2)年龄分布

基本各个年龄段都有,以50—59岁的答题者居多,其次是40—49岁的答题者。

表1:年龄分布表

(3)文化程度分布

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及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很大。其是否能接受、及时运用现代农业技术主要取决于受教育文化水平 。按照资料显示,20##年阳新县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情况如表2所示。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如今在农村中还是有一些人不识字。虽说在农村里种植和养殖很大一部分时依靠自己的经验,但不能否认的是,识字与否对种养殖影响很大。

表2:20##年阳新县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情况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也将被调查者的文化程度列在其中,如表3所示。

表3:文化程度

在对被调查者的家庭主要收入调查的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看被调查者文化知识水平一般,从家庭收入的比重数据来看,被调查者家庭收入的来源是以种植业为主。

三、阳新县现代农业技术使用及需求现状及存在问题

1、阳新县的农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阳新县仅仅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被调查者增收额目标,切实加大资金投入,狠抓食用技术推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阳新坚持高效、优质、高产、安全、生态的农业发展目标,全面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走绿色精品农业之路,年发展高效种植模式面积30万公顷,鱼稻及特种水产品混养面积10万公顷,生态林业基地10万公顷。农业生产中优质品种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科技贡献率达到46%。形成了水产、林果、蔬菜、苎麻、畜牧、旅游等六大特色经济板块。

截至今年6月底,全县水产养殖面积为45万亩,水产投入持稳,精养鱼池升级改造面积13000亩。渔业今后发展的基本情况是:建设万亩鳅稻三千工程,建设黄颡鱼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打造中国雄鱼之乡,大力推进双虾养殖。

在畜牧业方面,阳新县确定了“重点发展养猪主导产业、稳定发展家禽产业、突破性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工作思路,全县畜牧业经济呈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态势。序幕生产总产量显著提高,区域化布局初步形成,规模养殖发展迅速等,是畜牧业取得的显著成效。

在对涉及农林牧副渔的基础设施现状的调查中,我们得知,现在农村普遍有的基础设施主要有水渠、公路、脱粒机、播种机、插秧机、电话、信号塔等,被调查者对这些已有设施持比较满意态度的占总比例的58.4%,持不满意态度的占29.8%。一部分被调查者反映有些基础设施发挥的作用不大,有的甚至只是形象工程。从制约这些基础设施建设的因素来分析,被调查者认为,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政府政策支持与落实”,其次是“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资金投入力度”、“自然条件”、“当地思想观念”。

2、现代农业技术的使用现状

从农业方面来看,主要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有水稻、棉花、花生、绿豆、芝麻等等。在这些作物中,种植一般就是依靠经验。在这些基础设施中,被调查者认为最需要完善的是水利设施,占总比重的30.9%,其次是农业科技服务站建设的加强,占比重的25.8%,再是交通设施的改善,占总比重的19.7%。被调查者认为从事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饭”,若是风调雨顺,就会有好的收成,年收入也会相应提高。其中,我们了解到,在阳新县各个村镇已经使用的农业技术有良种繁育、栽培养殖,土壤改良、施用肥料、病虫害防治等主要技术。当涉及到农产品加工、保鲜、贮运、环保、经营管理、信息传播、气象观测等技术时,真正能用上的很少,而且有些技术几乎没有运用到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中。

在问到“影响当地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的因素”时,被调查者认为经济实力和经费投入是关键的影响因素,其次是上级科技部门支持和地方领导重视。将经济实力摆在首要位置,足以见得经济确实是影响一个地方科学技术水平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当经济实力达到一定水平,农民才乐意去将高科技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而当经济实力低下时,农民想到的就是解决温饱问题。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将技术推广到农民手中,确实可以做到。经济发展也是一项难题。

3、现代农业技术的需求

从一个简单的生产流程来看,农民对喷撒农药、施用化肥的时节和方法比较清楚,一般也称之为“熟能生巧”。现在这些基本的操作,还是由人力完成,没有合适的机械能操作这些。农民已经很熟悉并且有很好的经验来应对病虫害防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只有在遇到新问题和买种子时,他们才会去农技站咨询一些一般的生产操作方法,而技术人员也只是会对自己的顾客提供指导。从中不难看出有些技术人员是素质比较低、怀技居奇,“吝啬”于对农民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就是,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够,不能够帮助农民,农民一般也不会贸然向他们询问技术信息,而只是继续相信自己的经验。在遇到新的问题时,如果技术人员不能及时予以指导,农民往往就会束手无策,只能眼看作物发病,继而造成减产、减收。

从被调查者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媒介来分析,接触最多的是电视。足见电视这个媒介如今已经是影响到了千家万户。农民会关注中央7频道的科技农业节目,若从这个节目中了解了农业技术,38.2%的农民只是“可能会”将学习到得农业技术投入生产,选“会投入生产”的占46.1%,而选“已经这样做了”的只是占比例的4.5%。从而我们可以得知,农民的科技意识还不是那么强烈,他们固守自己的种养殖经验,在面对新科技时,选择使用与否比较犹豫。

从农业技术信息获得的渠道来看,被调查者认为能从电视上获得农业技术相关信息的占比例的63.8%,认为能从农技站获得信息的占比例的44.5%,认为可以从网络上获得信息的占比例的15.7%。对于收音机、广播、报纸、亲戚熟人等途径而言,能获得到得信息很少。

从对“当地农业技术的使用状况”来看,选择较多的是“范围小,效果一般”。只有些许大型农户在谈到这个问题时,会觉得效果好。正对田地少的农户来说,这种效果不是很明显。一般一个村会有一些现代农用机械设备,但是一般都是被一些略懂技术的人掌握和操控了,他们会自行乱收费。懂技术的人员不会将技术外传,此时就需要那些懂技术的科技人员下乡指导。

一些农户反映,科技人员确实会对他们进行指导,但是一般就是以开会的形式进行口头指导,真正下田地指导的人很少。而且农户一般的知识消化能力有限,听到的技术方法在真正实行起来时又会遇到很多难题,这时就没有技术人员指导。这是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在涉及农户与科技人员的沟通方面,问题很大。

政府会分配技术人员到乡镇,一般就是开座谈会,邀请村民去听。但是如果村民觉得忙,一般就不会去听。村长会采取一些措施,如分配名额到户、给参加座谈会的农民发放化肥、农药。村民一般从座谈不会听到什么经验,觉得没有多大意义,去听的人很少,而且一般觉得没有时间。村民们都认为如果技术人员能直接下田指导会更好,效果也会更好。

村民反映,有时候如果遇到困难会直接打电给技术人员,技术人员会下乡来指导,而且一般能解决难题。实际效果很好。

四、对策及建议

1、政府方面

(1)加大、加强、注重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推广。技术要素的增加可以从规模上提高农业产出,技术多样化可以优化农业供给结构,扩大农产品之间的差异,从而提高农户的议价能力。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建设,包括机构的设置、体制的理顺、制度的完善等方面的内容。一是要科学界定和设置推广机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建设应充分考虑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技术支撑的需求、 区域产业特点和农业科技推广的行业特点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因地制宜,不宜一刀切。二是要整合建立综合性、区域性的新型服务组织。对农技推广公益性机构,进行整合,统一规划使用,方便为农民直接诶进行技术指导。区域性服务组织要建立区域性专业农技推广机构,突出农技推广服务与发展特色产业相结合。三是妥善安置富余人员。在建设中,要积极稳妥地做好富余农业技术人员的分流和安置工作。培育多元化服务组织,发展各种合作中介服务,创新技术承包、技术培训、信息传播等服务。

(2)政策、法规都必须落实到位。一是积极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业推广服务中的作用。建议国家从法律和政策上充分肯定龙头企业在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给予一些必要引导和支持。同时要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的联合,借助企业的优势搞联合推广,以发挥龙头企业在推广服务中的资金、技术优势 。二是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为农技推广服务新载体。各级党委、政府要给予大力支持,做到财政政策倾斜、税费政策优惠、金融政策积极。同时,各级政府部门要引导和规范其发展,真正发挥其在农业服务领域便捷、优惠的优势,成为一支农技推广服务的主力军。三是大力鼓励发展各类民间农业科技推广。建议国家要鼓励和扶持民间农业科技服务组织。让许多民办的科研院所能加入到农技推广的队伍中,使他们研究的新技术、新产品及时传播到农民手中。要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积极引导和扶持这些组织,多研究适应当地农民需要的新技术、新成果,建议国家在科技项目立项、 财政资金支持、金融信贷等方面要优先倾斜,使这一推广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四是要鼓励工商企业从事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3)大力推广科技入户服务的新模式。大力推广科技入户服务的新模式,是国家组织各级各类科技单位和工作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及配套技术,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信息培训,实现良种良流人员。

2、涉农企业方面

(1)确立主导产业各大企业应充分借鉴军垦农场以农业经济产业化为发展方向,紧紧围绕增加收入和提高农业技术水平为目标,重点发展蔬菜、生猪、蛋鸡、食用菌四大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大力拓宽发展途径。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促使涉农企业强强联合,形成一批龙头企业。通过发展主导产业,带动上游的原材料基地和实验基地的建设,使自我发展能力得到增强,并且延长产业链。按照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相关企业,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壮大主导产业。

(2)培养技术人才,建设高效生态农业。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投入产出率。根据高效生态农业的要求,加快研发与之相适应的适用技术和技术模式,技术研发重点从大宗农产品,转向特色农产品生产技术,从产中拓展到产前和产后领域。加强科技协作攻关,力求在种子种苗、农产品精深加工保鲜、标准化、质量安全、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开发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

(3)大力推广科技入户服务的新模式。大力推广科技入户服务的新模式就是国家组织各级各类科技单位和工作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及配套技术,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信息培训,实现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科技人员直接到户,培育出一大批思想观念新、生产技能好、辐射能力强的农业科技示范户,并发挥其带动作用,拓宽科技下乡的渠道。构建专家、技术人员、示范户和农户互动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网络,为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与保障。

(4)重视农业技术种类的分散。在农业技术供给过程中,技术要素的结构对农业产出效益影响很大。若结构单一, 则农业产出结构随之简化,从而造成供给数量增加,不利于农户增收,甚至可能发生“谷贱伤农”的后果。反之,若结构多样,农户之间竞争态势降低,则有利于农户获得满意价格。

(5)健全科技传导机制、资金筹措机制、信息网络机制。充分运用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机制。适当扩大科技贷款规模,积极争取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贷款项目。同时,利用一系列优惠政策,各类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因该进入示范区投资建设,并积极利用外资。集中各类资金建立园区发展基金,用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生产技术培训等等。及时将各种技术及市场信息输送给农村、涉农企业和广大农户。

(6)注重企业之间强强联合。在现阶段可以借鉴采取合同制的做法在农户和企业之间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一方面,农户可以通过合同的制订,分享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增值利润。另一方面,降低工商企业进入农业的成本,从而建立起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3、农户方面

农户在信息获得渠道上比较狭隘,应该致力于拓宽信息渠道,及时联系市场,分析市场行情,调整产品种类,做到“独竖一帜”,将品种作精作全。

要听从政府的领导,要多学习、借鉴科学技术,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要具有科学意识,杜绝个体、小农意识。要具有创新精神、敢于尝试,及时将新科技运用到平时生产中,同时也要避免盲目性、自发性。

五、结  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村现代农业技术使用与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科技成果的继续和再创新的关键环节,是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和增强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而本人就对当前阳新县农业技术使用及需求现状的分析,发表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尚有不足之处,还望能批评斧正。

参考文献:

[1]卢恩双,方伟,袁志发,特色农业发展的技术选择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 年 3 月

[2]《20##年农业产业发展之路_来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的建议》,科技致富向导

[3]史贤华,何陆金,金洪,安徽农业技术风险与农业发展的经验分析[J], 滁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安徽滁州,239000,统计与决策 20##年第10期(总第334期)

[4]辛宇,杨凌示范区发展路径探析[J], 西安外事学院,陕西西安710077, 20## 年 5 月

[5]付显玉,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云南省临沧市云县农技推广中心,云南云县,675803,现代农业科技,20##年第10期

[6]阳新县水产局20##年上半年渔业生产工作总结报告

[7]阳新县水产局20##年渔业生产工作总结总结

[8]阳新县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汇报,20##年6月29日

[9]阳新县军垦农场,创新发展思路、推进两翼齐飞

[10]病虫情报,第五期,当前棉田虫前预报及田间管理,率州管理区农业服务中心,20##年6月7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