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概述

第1章、  概 述

1.1    编制依据及项目背景

1.1.1 编制依据

1.都江堰市聚(源)至青(城山)公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委托书。

2.交通部《水运、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1988年6月;

3.交通部《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1996年12月讨论稿;

4.交通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0##年1月;

5.交通部《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和《公路工程估算指标》;

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改委、建设部,20##年;

7.四川省交通厅公路、水运中长期规划;

8.成都市公路网规划;

9.都江堰市旅游道路总体规划;

10.都江堰市岷江桥位总体规划;

11.都江堰市岷江4号桥可行性研究报告;

12.成都市、都江堰市国民经济远景目标规划,成都市交通路网规划;

13.都江堰市城市规划(20##-2020);

14.现行的其它有关公路方面的技术标准、规范、规程;

1.1.2 项目背景

都江堰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处川西平原和川西北高原的结合部,是连接川西平原和藏羌地区的咽喉,串联黄龙、九寨、四姑娘山黄金旅游景区。独特的地势,优美的自然环境,温暖湿润的气候,造就出都江堰市极其丰富的自然、生物、矿产、水能等资源。境内自然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富甲天下,载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青城山、都江堰是其中代表。让享誉世界的旅游资源更好地为全人类共享,更有效地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增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务之急。

为充分利用都江堰市丰富的旅游资源,进一步促进都江堰市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的发展;为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便更迅速地适应市场需求;为实现公路网规划建设“与核心城区多通道相连,与周边区、市、县宽畅对接,区内道路网加密优化”的目标,加快项目影响区农村实现小康的步伐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建设都江堰市聚(源)至青(城山)公路工程迫在眉睫。

1.2    研究过程及内容

1.2.1 研究过程

20##年3月,都江堰市交通局委托中交通力公路勘察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开展都江堰市聚(源)至青(城山)公路的工程可行性研究。

我院接受此任务后,成立了项目方案研究总体组,组织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进入现场,对照1:10000地形图进行地形、地物的核实和调查,以及路线方案的踏勘工作;广泛收集资料,并进行交通量调查;充分征集各级政府及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对影响路线方案的因素进行充分的论证。项目方案研究总体组根据项目建议书确定的路线控制点先后多次在1:10000的地形图上进行多方案定线,进一步研究可能存在的路线走廊带,并结合外业踏勘进一步研究、论证,于20##年4月10日完成本项目的工可报告(送审稿)。

20##年4月13日,业主委托成都大为公路工程咨询事务所对该项目工可进行了评审并形成评审意见,我单位按照评审意见对工可研究中的问题逐一落实完善,于20##年5月8日完成了该项目工可报告(修订版)。

1.2.2 研究内容

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在对社会、经济发展和路网状况调查研究、评价预测和必要的勘察工作的基础上,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工程技术的可行性、经济合理性和实施可能性方面进行综合的研究论证,提出相应研究结论。

项目组在广泛调查、细致踏勘和重点工程进行地质钻探的基础上依据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办法,对以下主要内容进行了研究。

1.调查项目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和交通现状,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

2.进行交通量和经济、交通、城建发展规划等调查,综合分析有关地区经济和交通运输发展趋势,预测公路远景交通量。

3.根据原有公路现状及通行能力分析,进行拟建公路建设规模和标准的论证。

4.本项目建设必要性的论证。

5.调查公路沿线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及其特征,在1:1万地形图上进行方案研究比选,提出各方案的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6.路线方案比选,提出推荐方案。

7.测算主要工程数量,估算工程投资。

8.进行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财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9.根据资金筹措和建设条件,提出工程实施方案和建设工期安排。

10.调查项目影响区的环境状况、提出本项目建设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意见。

11.问题与建议。

1.3    主要研究结论

1.3.1 建设理由

1.3.1.1    进一步完善都江堰市公路网结构,是都江堰市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

目前,在项目影响区内有都江堰市与成都市中心城区的连接有成灌高速公路和老成灌公路,由于两条公路相距极近,其周边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在项目影响区边缘,有S106线,其辐射带动作用同样有限。

都江堰市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旅游经济是都江堰市的支柱产业,改善全市的交通条件,提高交通服务水平是都江堰市“旅游兴市”的重要举措,也是繁荣项目影响区乡镇农村的必要措施。公路运输是国民经济也是地方经济的脊梁,交通不畅经济不活人民不富。加快公路交通建设是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强烈愿望。都江堰市公路交通建设的好坏决定着全市旅游环境和旅游业发展的大局。

拟建项目是都江堰市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的建设不仅构建了都江堰市高科技产业规划区对外的交通通道,而且对构建成都市的沿成灌高速公路的高科技产业带也起重要的作用。西部大开发已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摆在突出的位置。经济发展的前提就是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有了发达的交通网络,才能实现人、物的顺利流通,刺激各行业的发展,带动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


1.3.1.2    本项目是都江堰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的具体实现

本项目起点连接聚源镇聚源新区,止点连接青城山镇,在都江堰市城市总体规划中,聚源镇为都江堰市规划的新城区,通过政府的行政机关的搬迁带动新区建设,配置全市中心博物馆、图书馆、展览中心、艺术中心、中心体育场,形成全市行政、文化、体育中心,商业、金融副中心,配套生活居住功能,预留高新技术研发和学院用地,发展部分旅游服务和度假设施。青城山镇为都江堰市的城市副中心,为旅游休息度假区。本项目连接都江堰市两个中心城市,并串联翠月湖镇,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落实都江堰市的城市总体规划,为都江堰市新城规划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

1.3.1.3    有效缓解过境交通对都江堰市区交通的压力

目前,都江堰市境内三条主要的干道,S106线、成灌高速公路——都汶高速公路、G213线,皆穿过都江堰市市区,对都江堰市区交通造成很大的压力,增大交通管理成本,而且拥挤的交通、废气。拟建项目建成后,S106线都江堰市境内的过境交通将大部分分流到拟建项目上,同时拟建项目在崇义镇联络G213线,成灌高速在此处有出入口,G213线、成灌高速公路与S106线之间的转移交通可通过此联络点转移,而不必到都江堰市市区转移。拟建项目修建成后,将极大地缓解过境交通对都江堰市市区的交通压力。对改善都江堰市的城市交通环境和旅游城市的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1.3.1.4    有利于推动都江堰市经济发展

拟建项目连接都江堰东软软件园,利用岷江4号桥连接至国道213线。高效能地构建沿成灌高速公路科技产业带,激活该区域高科技、工业、农业、旅游协调发展的新局面,带动都江堰市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同时,有利于促进都江堰市南部的青城山、翠月湖、崇义、聚源、中兴等乡镇区域城乡一体化进程。

1.3.1.5    拟建项目对整合旅游资源、做大旅游文章,建设、完善项目影响区内旅游交通网络是十分必要的

都江堰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富甲天下。青城山——都江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离堆古园、安澜索桥、玉垒山、青城外山、龙池、虹口、灵岩寺、普照寺也同样驰名中外,令人神往;翠月湖旅游度假区以其精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独居的文化特色,周到细致的服务为人称道。都江堰市已成为省会成都市的旅游度假、会议副中心。

都江堰市分别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环境保护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四川省园林城市,著名的长寿之乡;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分别被评为AAAA级景区。目前都江堰市迎来了旅游业发展的辉煌时期,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旅游兴市”已成为都江堰市未来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之一。

项目影响区具有典型的成都平原自然风貌,良好的生态环境,厚重的历史文化,生态农业、旅游农业蓬勃发展,奠定了该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基础。

都江堰市市委、市政府在认真分析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和目前城市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后,决定把握优势、抓住机遇、突出重点、加大力度、搞好新一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提出了创中国旅游精品,把都江堰市建成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

1.3.1.6    促进项目影响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实现“小康”步伐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项目影响区内传统的农业产品川芎、蔬菜、花卉、苗木等优势明显,受交通限制,农产品交流运输不便。不但加大了运输成本,而且阻碍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拟建项目建成后,项目影响区公路连网,交通大大改善,区内人民享受快捷交通带来的信息,及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便更迅速地适应市场需求。使正在兴起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农业在影响区迅速实现,加快项目影响区农村实现小康的步伐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在项目影响区的翠月湖、柳街、石羊是都江堰市主要的乡村游规划区,项目的实施,将为本区域的乡村游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是都江堰市政府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

1.3.2 交通量发展预测

本项目交通量预测采用“四阶段”法,预测基年为20##年,预测特征年为20##年、20##年、20##年、20##年。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 1?1。

表 1?1交通量预测结果

                                                                                                                                                                            单位:pcu /d

1.3.3 技术标准与建设规模

1.3.3.1    技术标准

根据交通量发展预测结果和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结合本项目在公路网中的功能、作用和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考虑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和路线所在地的地形、地质条件。采用一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9米,主要技术标准见 表 1?2。

表 1?2 主 要 技 术 标 准 表

1.3.3.2    建设规模

推荐路线采用一级公路标准,设置完善的交通服务设施和安全设施。设计行车速度60Km/h,路基宽度29m。线路全长12.144Km,其中利用岷江四号桥及引道734.86m,新建路线长度11.409 Km。

表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3.4 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推荐方案起于聚源镇导江保温材料厂处的G213线,向西跨越导江、走马河,江安河,于张家咀利用规划的岷江四号桥跨越金马河。然后路线从三桥村通过,在汪家桥跨越黑石河及电站引水渠,然后从翠月湖镇上大兴民兴中学位置平交中崇二级公路,在檬子树跨越沙沟河,最后接上东软大道,止于东软大道和S106线交叉口。

本方案的主要控制点为G213线接线路口、岷江4号大桥,翠月湖镇,青城山镇东软大道。

1.3.5 工程环境影响

本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对生态环境、声环境、空气环境和社会环境均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本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土地占用对农业的影响;施工期间实现三通一平时砍伐树木、修筑便道;路基挖方、填方、排水、防护、土石方调运及弃方;路面材料拌合、运输;施工机械等。上述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植被和自然景观的破坏、水土流失、农田污染和噪音扰民等方面;营运期间由于交通噪音和汽车尾气对沿线居民及周围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本项目施工前应对环境的影响作出科学的评价结论,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和营运期间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和对策。

1.3.6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3.6.1    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编制成果见表 1?4 投资估算编制成果表。

表 1?4 投资估算编制成果表

1.3.6.2    资金筹措

本项目为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而建设。估算投资为23466.05万元。工程项目建设资金除各级政府补助外,其余由地方政府多渠道融资。

1.3.7 工期安排

本项目建设里程12.144公里,所处平原区,路基挖方、填方相对不大,为了早日完善都江堰市道路网络,满足繁忙交通的要求,提高沿线区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早日建成本项目迫在眉睫。

根据都江堰市对该项目建设的安排,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建议项目于20##年11月开工,20##年5月竣工,建设工期19个月。

1.3.8 经济评价

本项目评价期为建设期加运营期20年,根据本项目的建设计划,确定项目评价期为20##年—20##年。按照本项目建成后的运营计划,本报告只对项目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包括国民经济费用效益分析、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见 表 1-5 和 表 1-6 。

表 1?5 国民经济评价结果表

表1-6 国民经济评价敏感性分析指标表

由上表可见,在项目投资增加10%和效益降低10%的不利情况下,项目的经济内部收益率仍分别达到8.34%和8.30%,大于8%的社会折现率;在投资增加10%同时效益降低10%的最不利情况下,项目的经济内部收益率稍低于8%的社会折现率,说明本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1.3.9 问题与建议

1、由于本项属新建公路,线路两侧全部为传统农业耕作区,如何弃方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下阶段应对弃土场位置进行详细的勘测调查,弃方的运输与堆置也应深入研究,以免造成环境恶化。

2、本项目沿线地方道路、乡村公路及机耕道密布,建议在下一阶段设计任务中,设计单位对所有平交道口作出进一步的调查研究,调查平交道口的连接线路等级、联络功能、交通量、周围的绕行线路情况,并与地方政府取得一致意见,以便项目实施时作适当的归并处理,以减少平面交叉道口数量,提高道路的服务水平。

3、下一阶段设计时,应进一步核实各镇乡的集镇规划,建议根据各镇乡集镇规划和道路远景拓宽为34m的绿化大道规划预留用地红线,有利于远期发展,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重复建设。

4、在下一阶段设计中,应进一步对线路沿线的土基强度、软弱情况进行调查,在保证路基水稳定性及线形的情况下,尽量降低设计标高,这样既能节省投资,有利环境保护,又方便线路平交接线,容易使线路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增强线路景观。

5、该线路为旅游公路,且绿化对于稳定路基、保护边坡、保护水土等均起到良好的作用,在下一阶段应注重绿化环境保护设计,应做好全线的绿化设计。在设计中综合考虑社会、自然环境因素,采取合理环保措施使自然景观与公路工程结构配合协调。路基填方边坡以网格护坡或直接植草绿化防护,可种植小灌木点缀搭配,边沟外,占地线内可乔、灌结合。建议绿化花木宜每2~4Km变更一次,或以县界、镇乡界或总要得标志建筑为分隔点。给旅客和驾驶人员以“美、新、变”的感受,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6、建议下一阶段将聚(源)至青(城山)公路和岷江4号桥的施工图设计同期进行,以方便道路与岷江4号大桥在轴线,纵坡及桥头结构物方面设计合理,衔接顺适。

7、建议业主进一步落实建设资金的筹措,立项后建议与国土部门联系,尽快落实该项目土地指标,以便项目的顺利实施。

 

第二篇:20xx年热电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概 述 ................................................................................................... 1

1.1 工程建设单位概况 ........................................................................................... 1

1.2 工程概况 ........................................................................................................... 2

1.3 六期工程概况 ................................................................................................... 3

1.4 工程建设场地的自然条件 ............................................................................... 3

1.5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 4

1.6 本报告编制原则、依据、范围 ....................................................................... 6

第二章 热负荷 ................................................................................................... 8

2.1 热负荷种类分析 ............................................................................................... 8

2.2 建筑热负荷指标 ............................................................................................... 8

2.3 供热面积的落实 ............................................................................................... 9

2.4 采暖热负荷分配 ............................................................................................... 9

第三章 工程设计方案 ....................................................................................... 10

3.1 热机部分 ......................................................................................................... 10

3.2 空冷部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电气部分 ......................................................................................................... 17

3.4 热控部分 ......................................................................................................... 22

3.5 结构部分 ......................................................................................................... 23

第四章 消防与劳动安全 ................................................................................... 26

4.1 消防 ................................................................................................................. 26

4.2 劳动安全 ......................................................................................................... 26

第五章 节约能源及环境保护 ........................................................................... 28

5.1 节能分析 ......................................................................................................... 28

5.2 环境减排分析 ................................................................................................. 28

第六章 投资估算 .............................................................................................. 30

6.1 编制原则 ......................................................................................................... 30

6.2 经济评价 ......................................................................................................... 31

第七章 结 论 .................................................................................................. 32

甘肃XXX电厂2X300MW机组乏汽余热利用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概 述

1.1 工程建设单位概况

1.1.1 工程名称:甘肃XXX电厂2×300MW机组乏汽余热利用

改造工程

1.1.2 主办单位:XXXX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1.1.4 主办单位简介: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是国内五大发电企业集团之一,是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发电企业集团,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授权投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注册资本金为人民币153.9亿元。主要从事电力、热力生产、供应和相关专业技术服务。拥有中国第一家在伦敦、香港和国内上市的国电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和较早在国内上市的国电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国内在役最大火力发电厂——内蒙古国电国际托克托发电公司(540万千瓦)和世界最大在役风电场——内蒙古赤峰赛罕坝风电场(67 万千瓦);拥有我国目前在役的第二大水电站——国电龙滩水电站(490万千瓦)以及物流网络覆盖全国的中国水利电力物资有限公司等。截至2009 年底,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成为亚洲最大的发电公司,其中风电装机容量达到315.125万千瓦。20xx年、20xx年连续两年入选世界500强企业。

XXXX是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的分支机构,将在授权范围内代表中国国电集团公司行使管理职能。目前,在我省拥有可控在役装机容量450万千瓦,资产总额300多亿元。经营范围是:从事电力能源的开发,组织电力(热力)生产和销售;电力设备制造、设备检修与调试;电力技术开发、咨询;电力工程、电力环保工程与咨询。

XXXX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是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响应国家号召,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5〕25号)文件精神,以打造自身合同能源服务产业、培育集团公司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出发点,以集成推广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管理机制、进一步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为目标,独资成立的全资子公司。

XXXX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xx年4月27日,公司办公地址在甘肃省兰州市高新区高新国际大厦,是甘肃省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区—兰州市高新技术产甘肃省电力勘测设计院(SXED) 第1页

甘肃XXX电厂2X300MW机组乏汽余热利用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业开发区入区企业,入区证书编号为并高新证字2015B0199号,注册资金一千万元。经营范围包括:合同能源管理;节能项目的投资、设计、运行维护、技术服务、咨询服务;节能项目原材料和设备采购;煤炭新型产业的投资管理。

XXXX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秉承立足甘肃、服务甘肃的宗旨,坚持履行社会责任,坚持依法经营,积极回报社会,在充分展示自身的社会价值、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将为推动地方经济崛起和和谐社会建设竭尽全力,做好自己的贡献。

1.2 工程概况

国电兰州第二热电厂是我国五十年代开始建设的大型火力热电厂,位于兰州市北郊工业区内,距市区约15km。目前电厂已经经过六期工程的建设,总装机容量为1200MW(3×200MW+2×300MW)。电厂担负着供电、供热的双重任务,是兰州市极为重要的电、热源点,为省城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国电兰州第二热电厂的四、五、六期工程均有热网首站,其中四期为2台200MW机组,五期为1台200MW机组,六期为2台300MW直接空冷机组。四期热网首站设计供热面积700万m2,五期热网首站设计供热面积300万m2,六期热网首站设计供热面积1272万m2。三个热网目前供、回水分别通过DN600的管道连通在一起运行。

本次乏汽余热利用改造仅针对六期工程。六期热网首站设计供热面积1272万m2,其中与兰州市热力公司签订协议供热面积为1000万m2,节余272万m2的供热能力。现兰州市建设路正在进行扩路改造,欲把沿线附近的居民区和商业区纳入到集中供热的范围中。

现拟在不增加电厂供热抽汽的蒸汽量和维持六期换热站不改动的前提下,采用乏汽余热回收节能技术,提取六期工程10号和11号机组的汽轮机乏汽潜热,同时满足兰州市热力公司要求的1000万m2和建设路新增的供热面积。

本改造工程分为四个方案,方案一,采用常规温差技术,回收两台300MW机组的2x100t/h乏汽余热,功率130MW,新增供热面积236万m2。与电厂抽汽节余供热能力272万m2相加,可供应新建热网约510万m2的供热面积。电厂内设置4台热泵。

方案二,新建的510万m2热网通过二级站利用热泵技术,形成一次网的大甘肃省电力勘测设计院(SXED) 第2页

甘肃XXX电厂2X300MW机组乏汽余热利用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温差,回收两台300MW机组的2x100t/h乏汽余热,功率130MW,新增供热面积236万m2。与电厂抽汽节余供热能力272万m2相加,可供应新建热网约510万m2的供热面积。电厂内设置2台热泵。

方案三,采用常规温差技术,回收两台300MW机组的2x167t/h乏汽余热,功率217MW,新增供热面积395万m2。与电厂抽汽节余供热能力272万m2相加,可供应新建热网约667万m2的供热面积。电厂内设置6台热泵。

方案四,新建的667万m2热网通过二级站利用热泵技术,形成一次网的大温差,回收一台300MW机组(10号机组)的167t/h乏汽余热,功率108.5MW,新增供热面积197.5万m2。原有的1000万m2热网,回收另外一台300MW机组(11号机组)的167t/h乏汽余热,功率108.5MW,新增供热面积197.5万m2。与电厂抽汽节余供热能力272万m2相加,可供应新建热网约667万m2的供热面积。电厂内10号机组设置1台热泵,11号机组设置3台热泵。

1.3 六期工程概况

甘肃XXX电厂工程是在20xx年拆除了1~2期3台小机组(2×25MW+1×50MW)后新建的,建设规模为2×300MW亚临界直接空冷燃煤机组,配套建设烟气脱硫设施。锅炉为东方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DG1065 / 17.4-Ⅱ12型亚临界自然循环燃煤汽包锅炉,汽轮机为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生产的CZK300-16.7/0.4/538/538型300MW亚临界、一次中间再热、两缸两排汽直接空冷供热凝汽式汽轮机,发电机为上海汽轮发电机有限公司生产的QFSN-300-2型300MW汽轮发电机(冷却方式:水、氢、氢)。

20xx年冬季六期工程热网首站已投入使用,设计热负荷700MW,设计循环水量10003t/h,热网供水温度130℃,热网回水温度70℃,循环水进回水管径为DN1400。

1.4 工程建设场地的自然条件

1.4.1 气象条件

工程建设场地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季少雨多风,蒸发量大,常易出现干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温和短暂,天高气爽,降雨稀少;冬季寒冷干燥。降雨在年际以及年内分布不均,年内多发生于每年的6~8月份,占年雨量的66.5%。主要气象条件如下:

甘肃省电力勘测设计院(SXED) 第3页

甘肃XXX电厂2X300MW机组乏汽余热利用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多年月平均大气压: 922.8hPa

多年极端最高气温: 39.3℃

多年极端最低气温: -23.7℃

多年平均气温: 9.9℃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54%

多年最小相对湿度: 0%

50年一遇10m高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 23.7m/s

最大冻土深度 1.05m

最大积雪深度 14cm

1小时最大降水量 50.4mm

一日最大降水量 72.8mm

夏季主导风向 S

冬季主导风向 NW

全年主导风向 NW

1.4.2 地形地质条件

本工程场地处于兰州盆地的北部,控制场地稳定性的有西山山前大断层、新城断裂和西山柴村~上兰村断层及东黄水~阳曲隐伏断层。其中西山山前大断层、西山柴村~上兰村断层、东黄水~阳曲隐伏断层距离厂区较远,对场地稳定性不产生影响。仅新城断裂距较近(约300~500m),据《兰州第二热电厂六期2×300MW扩建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该断层为微弱全新活动断层,不影响厂区稳定性。厂区范围内未发现有断裂通过,厂区处于相对稳定地段。厂区地形平坦、微向南倾,地面标高一般为海拔807.20m。

1.4.3 交通运输

电厂厂址周围有新兰公路、大同路两条公路和西山支线、太古岚线、兰村支线三条铁路,交通便利。现有条件完全满足本项目实施交通要求。

1.5 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1.5.1 适应城市发展,保障热力供应的需要

兰州市城市集中供热原则是以热电联产为主,辅以大型热源厂与工业余热,并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新技术供热。在《兰州市集中供热专业规划(2007—2020)》甘肃省电力勘测设计院(SXED) 第4页

甘肃XXX电厂2X300MW机组乏汽余热利用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兰州第二热电厂是兰州市的主要热源点。

本次乏汽余热利用改造新增的供热区域主要针对建设路沿线附近的居民区和商业区。本工程实施后,方案一和方案二电厂可增加外供热能力130MW,实现新增供热面积236万平方米;方案三和方案四电厂可增加外供热能力217MW,实现新增供热面积395万平方米。对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热力供应、改善城市环境等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1.5.2 国家政策的需要

国家在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中指出:应认真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依法保护和合理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永续利用”的方针;规定了主要耗能产品单位综合能耗应大幅度降低,“规划”确定的重点发展技术之一便是发电厂的多联供技术。即重点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及热能梯级利用技术,推广热电冷联供和热电煤气三联供等多联供技术。本次乏汽余热利用改造正体现了这一集中供热及热能梯级利用的节能技术思路;符合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确定的重点发展技术范畴。

1.5.3 节能减排的需要

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节能减排”是“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核心。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余热回收利用是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保护环境的根本措施。

火力发电厂的冷端损失是电厂热力系统的最大损失。以兰州第二热电厂为例,在冬季额定供热工况下,汽轮机排汽损失可占燃料总发热量的39%以上。汽轮机排汽损失对于火力发电厂来说是废热排放,但对于低品位的建筑采暖而言,则构成巨大的能源浪费。如果汽轮机乏汽余热能够充分回收用于供热,将大幅提高电厂的供热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带来巨大的节能效益、环保效益与社会效益。

本项目实施后,方案一和方案二全年余热供热量为168万GJ,相当于每年节能约7.17万吨标准煤,减少SO2排放量0.17万吨,减少CO2排放量16.55万吨,减少NOx排放量162.47吨,减少烟尘排放量0.14万吨,减排灰渣2.68万吨。方案三和方案四全年余热供热量为281.2万GJ,相当于每年节能约12万吨标准煤,减少SO2排放量0.28万吨,减少CO2排放量27.7万吨,减少NOx排放量271.94甘肃省电力勘测设计院(SXED) 第5页

甘肃XXX电厂2X300MW机组乏汽余热利用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吨,减少烟尘排放量0.23万吨,减排灰渣4.48万吨。

1.5.4 提高火力发电厂经济效益的需要

由于煤炭价格较高,火力发电厂面临极为严峻的经营形势。在这种情况下,向城市供热、向企业供工业抽汽等,成为电力企业增加收入的重要手段。本项目在不增加电厂燃煤量、环保排放量等的基础上,回收其乏汽的余热向城市供热,变废为宝,方案一和方案二使电厂对外供热能力从700MW提高到830MW,方案三和方案四使电厂对外供热能力从700MW提高到917MW,增加了电厂的收入。

1.6 本报告编制原则、依据、范围

1.6.1 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坚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的方针;

(2)以兰州市总体规划为指导,与城市集中供热规划相协调;

(3)供热系统建设要做到现状和发展相结合;

(4)尽量利用现有热网首站设施进行改造,充分利用原有供热管网,尽量减少二次管网的新建和改造;

(5)坚持科学的态度,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采用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新工艺、新设备。

1.6.2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4)《甘肃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

(5)《城市烟尘控制区管理办法》;

(6)《甘肃省环境保护“十一五”发展规划》;

(7)《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92);

(8)《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

(9)《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81-98;

(10)《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甘肃地区实施细则(第甘肃省电力勘测设计院(SXED) 第6页

甘肃XXX电厂2X300MW机组乏汽余热利用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阶段)》(DBJ04-216-2006);

(1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241-2006);

(1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1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等八部委联合下发的《“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发改环资[2006]1457号);

(14)政府部门会议纪要;

(15)《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xx年);

(16)《兰州市集中供热专业规划》(2007~20xx年)

(17)XXXX节能服务有限公司可研委托书

1.6.3 编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包括:

(1)本工程余热回收供热系统方案拟定

(2)本工程的热机、空冷、电气、热控、土建等工程设计方案

(3)本工程投资估算及财务评价

甘肃省电力勘测设计院(SXED) 第7页

甘肃XXX电厂2X300MW机组乏汽余热利用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章 热负荷

2.1 热负荷种类分析

城市集中供热热负荷分为常年性热负荷和季节性热负荷两类:常年性热负荷包括生产工艺热负荷和生活热水供应热负荷;季节性热负荷包括建筑冬季采暖热负荷、通风热负荷、空调热负荷和夏季供冷热负荷等。

由于电厂供热区域内常年性热负荷较小,结合实际情况,集中供热只考虑冬季采暖热负荷。各类建筑集中供热热负荷的计算和预测采用面积综合热指标法进行,各类建筑综合热指标,依照《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和《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甘肃地区实施细则(第二阶段)》,结合当地气象资料、实际运行耗热、现状建筑墙体结构、建筑节能规范的实施等情况确定。 2.2 建筑热负荷指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34-2002)中各类建筑物采暖热指标推荐值(表2.1)和甘肃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甘肃地区实施细则(第二阶段),确定建筑物采暖热指标值如下:

(1)现状建筑

居住建筑采暖热指标按60W/m2; 公共建筑采暖热指标按70W/m2。 (2) 规划建筑

居住建筑采暖热指标按42W/m2; 公共建筑采暖热指标按60W/m2。

表2.1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34-2002)采暖热指标推荐值

注:1. 表中数值适用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区;

2. 热指标中已包括约5%的管网热损失。

甘肃省电力勘测设计院(SXED) 第8页

甘肃XXX电厂2X300MW机组乏汽余热利用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对兰州市规划范围内现状建筑的调查,供热范围内建筑的构成比例是:住宅(80%),公共建筑(20%)。

综上所述,确定本工程新增供热区域内建筑综合热指标为55W/m2。

2.3 供热面积的落实

根据兰州市供热规划,兰州市政府将建设路沿线附近的居民区和商业区、不锈钢园区纳入到集中供热的范围中,此区域供热划拨给甘肃晋唐热力公司供热。经统计,其供热面积不小于700万m2,满足本改造工程新增供热能力。

2.4 采暖热负荷分配

兰州市的采暖气象资料:

1)冬季室外采暖计算温度=-11℃;

2)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tp= -2.2℃;

3)室内计算温度:tn=18℃

4)采暖天数:Np=150天;

6)总回收余热供热量

本工程方案一和方案二回收汽轮机乏汽供热能力为130MW,方案三和方案四回收汽轮机乏汽供热能力为217MW,在整个采暖季,余热供热占基本负荷。

方案一和方案二的整个采暖季乏汽供热量为:

130(MW)×3600(s)×24(h)×150(天)=168x104GJ。

方案三和方案四的整个采暖季乏汽供热量为:

217(MW)×3600(s)×24(h)×150(天)=281.2x104GJ。

甘肃省电力勘测设计院(SXED) 第9页

甘肃XXX电厂2X300MW机组乏汽余热利用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三章 工程设计方案

3.1 热机部分

3.1.1 热机部分改造方案:

本次乏汽余热利用改造可研报告按四个方案进行技术可行性研究,并在第六章进行了技经的投资估算。本次改造的四个设计方案分别为:

方案一:电厂六期10号和11号机组分别新建一座热泵站,各回收100t/h汽轮机乏汽。六期原有的1000万m2的供热面积(简称大热网)和新增的510万m2的供热面积(简称小热网)均采用常规温差运行,即热网循环水供水130℃/回水60℃。大热网和小热网的60℃热网循环水回水分别从二级换热站返回后,在厂区内经过混合,全部进入热泵站,经过余热回收机组一级加热至约85℃后,再进入六期热网首站的热网加热器进行二级加热,加热至130℃后,再分别送至二级换热站。

方案二:电厂六期10号和11号机组分别新建一座热泵站,各回收100t/h汽轮机乏汽。六期原有的1000万m2的供热面积(简称大热网)采用常规温差运行,即热网循环水供水130℃/回水60℃;新增的510万m2的供热面积(简称小热网)采用大温差运行,即热网循环水供水130℃/回水25℃。小热网的25℃循环水回水从二级换热站返回到热泵站后,经过升压泵升压进入余热回收机组进行一级加热,加热至约90℃后,与大热网返回的60℃热网循环水进行混合(混合后温度约为68℃),再进入六期热网首站的热网加热器进行二级加热,加热至130℃后,再分别送至二级换热站。

方案三:电厂六期10号和11号机组分别新建一座热泵站,各回收167t/h汽轮机乏汽。六期原有的1000万m2的供热面积(简称大热网)和新增的667万m2的供热面积(简称小热网)均采用常规温差运行,即热网循环水供水130℃/回水60℃。大热网和小热网的60℃热网循环水回水分别从二级换热站返回后,在厂区内经过混合,全部进入热泵站,经过余热回收机组一级加热至约85℃后,再进入六期热网首站的热网加热器进行二级加热,加热至130℃后,再分别送至二级换热站。

方案四:电厂六期10号和11号机组分别新建一座热泵站,各回收167t/h汽轮机乏汽。六期原有的1000万m2的供热面积(简称大热网)采用常规温差运甘肃省电力勘测设计院(SXED) 第10页

甘肃XXX电厂2X300MW机组乏汽余热利用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行,即热网循环水供水130℃/回水60℃;新增的667万m2的供热面积(简称小热网)采用大温差运行,即热网循环水供水130℃/回水25℃。小热网的25℃循环水回水从二级换热站返回到热泵站后,进入10号机组余热回收机组进行一级加热,加热至约85℃。大热网的60℃循环水回水从二级换热站返回到热泵站后,进入11号机组余热回收机组进行一级加热,加热至约85℃。大热网与小热网的循环水从热泵站分别加热后再混合进入六期热网首站的热网加热器进行二级加热,加热至130℃后,再分别送至二级换热站。

四个设计方案的原则性系统图见附图。

3.1.2 乏汽余热回收机组(简称热泵)介绍

3.1.2.1 热泵机组工作原理简述:

以蒸汽为驱动热源,溴化锂溶液为吸收剂,水为制冷剂,利用水在低压真空状态下低沸点沸腾的特性,提取低品位废热源中的热量,通过回收转换制取工艺性或采暖用高品位的热水。

3.1.2.2 热泵机组结构组成

溴化锂水源热泵由取热器、浓缩器、加热器和再热器四个部分组成。取热器内一直保持真空状态,利用水在一定的低压环境下,便会低温沸腾、气化的原理,将水变为水蒸气。然后,将水蒸气引入到加热器,再以溴化锂溶液喷淋,利用溴化锂溶液强大吸水性的特性,其吸收水蒸气会产生大量的热,将加热器中循环管路的水加热,使其温度升高。浓缩器的作用就是对溴化锂浓溶液吸收水蒸气后溶液变稀后再进行浓缩,重新得到具有强大吸水性的溴化锂浓溶液。再热器是利用浓缩器内蒸汽加热浓缩溴化锂稀溶液变成溴化锂浓溶液而蒸发出来的二次乏汽,对上述循环管路中经过加热器加热后的热水进行再加热,从而达到更高的温度。

3.1.2.3热泵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

过程一:余热热量的提取

在真空的取热器内,利用水在负压状态下沸点降低的原理,来自再热器的蒸汽凝水喷淋在取热器换热管的外表面低温蒸发,凝水吸收换热管内部流动的低温余热的热量,蒸发汽化产生蒸汽进入两侧加热器,完成余热热量的提取过程。

甘肃省电力勘测设计院(SXED) 第11页

甘肃XXX电厂2X300MW机组乏汽余热利用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过程二:余热热量的转移

在加热器内,利用溴化锂浓溶液的吸水放热性能,来自浓缩器的溴化锂浓溶液分布在加热器换热管外部,吸收来自取热器的水蒸汽,溶液的温度迅速升高,加热换热管内需要提高温度的热媒,实现了低温热源的热量向被加热热媒转移,同时溴化锂溶液由浓变稀,不再具有吸水性,需要浓缩后循环使用。

过程三:工质浓缩

在浓缩器内,利用驱动热源的热量,对来自加热器的溴化锂稀溶液进行浓缩,产生的浓溶液继续回到加热器内继续吸收水蒸汽加热供热水,溶液浓缩产生的高温二次蒸汽去再热器。

过程四:二次蒸汽再加热

在再加热器内,利用来自浓缩器的高温二次蒸汽凝结潜热的热量,对来自加热器的经过一次加热的热媒进行再次加热,最终达到我们所需温度的热媒,蒸汽凝结成为凝水输送到蒸发器继续进行循环蒸发。

3.1.2.4乏汽余热回收机组在工程上的应用

20xx年12月,2x85MW余热回收机组HRU85型节能系统已在甘肃大同第一发电厂使用。此工程,采用大温差技术,回收空冷机组乏汽余热,经过一个采暖季的使用,系统运行稳定,节能效果显著。

3.1.3 本工程热泵机组设计原始数据:

1)乏汽:10、11号机组的汽轮机乏汽,目前冬季抽汽供热工况下,机组设计背压为8KPa,乏汽饱和温度为41.5℃。

2)可用的驱动蒸汽(10、11号机组的供热抽汽)压力为0.4MPa(a),温度为253.7℃。

3)热泵机组技术参数(单台热泵机组)

甘肃省电力勘测设计院(SXED) 第12页

甘肃XXX电厂2X300MW机组乏汽余热利用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3.1.4 乏汽系统

余热回收热泵机组的特点,是利用汽轮机排汽的余热、加热热网循环水对外供热。本工程为300MW机组,空冷排汽管道口径为DN5500,在空冷平台上空冷凝汽器分为三列(每列有10台风机),每列均设有隔离阀。其中左右两列的隔离阀设置在10台风机的最前端,可同时切除10台风机;中间一列的隔离阀设置在第5台和第6台风机之间,隔离阀仅能切除后5台风机。在A列前空冷排汽管道的上升段,引出的乏汽管道至余热回收机组。

在余热回收机组中,乏汽向热网循环水释放热量后,凝结成饱和水,利用高差通过管道自流至主机排汽装置。在排气装置壳体开孔,接入乏汽疏水管道。

由于余热机组的蒸发器,大致相当于主机湿冷凝汽器。其一侧为汽轮机乏汽和乏汽疏水,另一侧为真空环境下的制冷剂-水和水蒸汽。鉴于其运行情况,基本不存在向汽轮机乏汽侧泄漏空气的可能,所以,乏汽疏水直接进入排气装置热井,无需经过回水除氧。

由于空冷风机不能全部切除,为防止空冷平台被冻,本项目的方案一和方案二仅考虑回收100t/h的乏汽,实际运行时,空冷凝汽器将与余热利用机组同时使用。在最冷的时候,每台机组给空冷平台留67t/h乏汽,用于空冷防冻。

方案三和方案四考虑在中间一列的最前端增加隔离阀,余热回收机组全部回收167t/h的乏汽。由于此隔离阀包括执行机构重约20t,安装高度在EL+45370,起吊较为困难。

3.1.5 供热抽汽系统

由于溴化锂余热回收热泵机组的特性,需要有高品质热源作为驱动蒸汽,用于完成溴化锂从稀相向浓相的转变。本工程驱动蒸汽接自10、11号机组的原热网蒸汽管道,来自主机中低压连通管道抽汽(五段抽汽)。

电厂六期10、11号机组每台的额定抽汽量为500t/h,最大抽汽量为600t/h。设计抽汽压力为0.4MPa(a),温度为253.7℃。

余热回收机组消耗部分热网抽汽,其余热网抽汽仍进入热网首站,对热网循环水进行二级加热,使其温度升高到130℃。

溴化锂余热回收热泵机组的驱动蒸汽,放热后凝结成水后,经两台凝结水泵甘肃省电力勘测设计院(SXED) 第13页

甘肃XXX电厂2X300MW机组乏汽余热利用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用一备)升压后分别送回到主机的凝结水系统中。其流量的控制用调节阀和流量测量装置实现。

热网首站的疏水,仍通过原首站疏水泵送回主机的凝结水系统中。其疏水泵为3台,两用一备,每台设计流量550t/h。本改造实施后,对应方案一,在额定供热工况,每台机组约有375t/h抽汽进入热网首站,方案二为397t/h,方案三为416t/h,方案四10号机组为350t/h,方案四11号机组为365t/h。本工程采暖初期室外温度5℃,严寒期室外温度-11℃,采暖室内计算温度为18℃,采暖基本负荷为总采暖负荷的0.45倍。本工程总供热负荷为830MW / 917MW,采暖基本负荷为约373.5MW / 412.65MW。四个方案的余热回收机组的满负荷分别为约296MW / 274MW / 330MW / 404MW。即,在采暖初末期,两台机组至热网首站的蒸汽量在105~750t/h之间变化,每台机组为52.5~375t/h。在这么小的流量下,热网疏水泵需考虑配置变频器运行,才能满足要求。

3.1.6 热网循环水系统

本工程的溴化锂余热回收热泵机组作为对热网循环水的一级加热系统,热网首站作为二级加热系统。

热网首站原循环水设计流量约10003t/h,热网循环泵的设计流量为5×2382t/h=11910t/h,设计供回水温度为130/70℃,设计管径为DN1400。

厂外循环水系统有两部分:一部分为兰州市热力公司铺设的管网DN1200,供热面积1000万m2;另外一部分为甘肃晋唐热力公司铺设的管网DN700。

方案一的热网循环水供回水温度修改为130/60℃(根据实际运行参数修改),设计流量为10170t/h<11910t/h。热网循环水回水从二级站返回后,全部进入余热回收热泵机组中加热至约85℃后,再进入热网加热器进行二级加热,加热至130℃后,再供至二级换热站。原有热网循环水系统能够满足方案一的运行要求。

方案二的热网循环水供回水系统按大热网和小热网两部分考虑,大热网供回水温度为130/60℃,设计流量为6772t/h;小热网供回水温度为130/25℃(大温差),设计流量为2300t/h。大温差供热系统的回水先进入余热回收热泵机组中加热至约90℃后,与大热网返回的60℃热网循环水进行混合(混合后温度为约68℃),再进入热网加热器进行二级加热,加热至130℃后,再供至二级换热站。原有热网循环水系统也能够满足方案二的运行要求。本方案中,至余热回收机组甘肃省电力勘测设计院(SXED) 第14页

甘肃XXX电厂2X300MW机组乏汽余热利用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的热网循环水从热网回水管道接出,通过新设循环水泵增压后至热泵,加热后接至热网循环水泵前。热泵中循环水阻力损失约为10m,新设循环水泵主要克服热泵及除污器阻力。

方案三的热网循环水供回水温度修改为130/60℃(根据实际运行参数修改),设计流量为11264t/h<11910t/h。热网循环水回水从二级站返回后,全部进入余热回收热泵机组中加热至约85℃后,再进入热网加热器进行二级加热,加热至130℃后,再供至二级换热站。厂区原有热网循环水系统能够满足方案三的运行要求。但方案三新增供热面积约667万m2,为甘肃晋唐热力公司供热范围,目前铺设的循环水供回水管网为DN700,最大仅能满足590万m2的供热面积。

方案四的热网循环水供回水系统按大热网和小热网两部分考虑,大热网供回水温度为130/60℃,设计流量为6772t/h;小热网供回水温度为130/25℃(大温差),设计流量为3005t/h。大、小温差供热系统的回水先分别进入10号机组和11号机组的余热回收热泵机组中加热至约85℃后,进行混合,再进入热网加热器进行二级加热,加热至130℃后,再供至二级换热站。原有热网循环水系统也能够满足方案四的运行要求。

3.1.7 辅机冷却水系统

本次乏汽余热利用改造工程新增设备中,余热回收热泵机组设备无需辅机冷却水;余热回收热泵机组凝结水泵容量较小,无需辅机冷却水。

六期原热网站设备中,热网循环水泵、热网疏水泵、热网补水泵采用其原有辅机冷却水系统。

溴化锂溶液是无色透明溶液,无毒,入口有咸苦味,溅在皮肤上微痒,使用过程中不要直接与皮肤接触,尤其要特别防止溅入眼内,更不要品尝。

溴化锂水溶液的水蒸气分压力非常小,即吸湿性非常好。浓度越高,水蒸气分压力越小,吸收水蒸气的能力就越强。

2)溴化锂溶液的腐蚀和预防:溴化锂溶液对金属有腐蚀性,需在设计时特殊考虑。纯溴化锂水溶液的PH值大体是中性,水源热泵中使用的溶液考虑到腐蚀因素已调整为碱性,并在处理为碱性的基础上再添加特殊的腐蚀抑制剂(缓蚀剂)。常用的缓蚀剂有铬酸锂和钼酸锂。添加铬酸锂缓蚀剂后呈微黄色,添加钼酸锂缓蚀剂后仍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甘肃省电力勘测设计院(SXED) 第15页

甘肃XXX电厂2X300MW机组乏汽余热利用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作吸收式机组工质对的溴化锂溶液,应符合《制冷机组用溴化锂溶液》(HG/T 2832-2005)标准中对溴化锂溶液所规定的技术要求。

3.1.9 热经济指标分析

若将乏汽供热视同在火力发电厂热经济指标计算中视同抽汽供热,则改造前后,电厂额定供热工况的主要热经济指标如下:

表5.1.4-1额定供热工况主要热经济指标

从上表可以看出,实施热泵改造后,在额定供热工况,方案一和方案二每台机组回收100t/h乏汽的热量用于供热,机组发电标煤耗下降38.87g/kwh,发电热效率提高14.95%,全厂热效率提高8%;方案三和方案四每台机组回收167t/h乏汽的热量用于供热,机组发电标煤耗下降64.9g/kwh,发电热效率提高29.79%,全厂热效率提高14%。

3.1.10 设备材料清册

图3.2.2 空冷供热管道系统流程图(方案二)

图3.2.3是方案三的系统图,从主排汽管道引接DN3500的管道,再分成三根DN2000的管道,分别进入三个余热吸收热泵机组中进行冷凝,进入每个余热热泵的蒸汽流量为50t/h,每台空冷机组总的蒸汽流量为55.6t/h;方案四的系统图,10号机组和方案二的系统图3.2.2相同,11号机组和方案三的系统图3.2.3相同。

图3.2.3 空冷供热管道系统流程图(方案三)

具体设计数据如下表:

冬季采暖季时,将乏汽管道上的电动蒸汽隔离阀和凝结水管道电动蝶阀打开,关闭空冷系统乏汽管道隔离阀,蒸汽通过乏汽管道进入热泵系统进行冷凝供热;夏季非采暖季时,打开空冷系统乏汽管道隔离阀,关闭热泵系统蒸汽隔离阀和凝结水管道阀门,使余热吸收热泵系统隔绝,汽机所有蒸汽由空冷系统冷却。

乏汽管道的应力计算考虑原则是,通过设置膨胀节吸收由于温度变化、风荷载、地震荷载等所产生的力和力矩,使施加于空冷岛侧的空冷排汽管道荷载和位移不会影响到空冷排汽管道安全运行,同样不能给热泵侧的换热器接口处施加额外、不能承受的力和位移。

甘肃省电力勘测设计院(SXED) 第16页

甘肃XXX电厂2X300MW机组乏汽余热利用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余热吸收热泵系统布置在空冷平台下、靠近汽机房A列的场地上,方案一是每台机组设置二套余热吸收热泵机组,方案二是每台机组设置一套余热吸收热泵机组,方案三是每台机组设置三套余热吸收热泵机组,方案四是10号机组设置一套余热吸收热泵机组,11号机组设置三套余热吸收热泵机组。

改造对已有设施、设备可能存在的问题或在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1)从空冷竖直上升管道引出排汽管至热泵,可能对已有空冷排汽管道的膨胀节、所有排汽管道支吊架存在影响,并且需要校核其荷载、强度等能否继续满足改造后的运行条件;(2)需要提供新增空冷排汽管道模型、受力、支吊点荷载等应力数据资料,以备下阶段为新增管道的应力分析设计作准备,以保证新增管道不对已有管道正常运行造成影响;(3)需要落实新增管道的布置不会影响到已有地下管道、设施的正常运行和检修;(4)冬季进入空冷散热器的蒸汽量变少,需要修改原有的冬季运行模式。

3.3 电气部分

3.3.1 设计依据

现行的国家及部颁发行业有关所列规程、规定、规范、国家强制性条文。主要规范如下:

(1)火力发电厂和变电所照明设计技术规定(DL/T 5390-2007)

(2)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5000-2000)

(3)火力发电厂厂用电电设计技术规定(DL5153-2002)

(4)火力发电厂、变电所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DL 5136-2001)

(5)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技术规范(GB50217-2007)

(6)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620-1997)

(7)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

(8)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DL/T5222-2005)

(9)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

(10)火力发电厂和变电所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L/T5044-2004)

(11)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DL400-91)

国家强制性标准条文:

(12)国电调[2002]138号关于印发《“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甘肃省电力勘测设计院(SXED) 第17页

甘肃XXX电厂2X300MW机组乏汽余热利用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要求”继电保护实施细则》的通知

(13)国家电网生技[2005]400号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的通知。

3.2.2 电气设计范围

新增乏汽余热利用系统设备的供电、控制、防雷接地、电缆敷设、照明以及电缆防火等。

3.3.3 供电

3.3.3.1负荷等级、供电系统及供电原则

本项目为甘肃XXX电厂2X300MW机组乏汽余热利用改造工程。余热回收机组布置在厂区内A列前附近。

(1)负荷等级

根据厂用电规定及余热供热机组的实际运行要求,新增余热供热机组、余热用凝结水泵按II类负荷考虑。

(2)根据工艺专业提供的改造方案,供电方案如下:

方案一:

380V部分:

新增的余热回收机组、余热用凝结水泵、照明、控制电源考虑由对应的10#、11#机汽机PC的备用位置供电。

方案二:

6kV部分:

新增的热网回水升压泵分别由10#、11#机6kV备用位置供电。

380V部分:

新增的余热回收机组、余热用凝结水泵、照明、控制电源考虑由对应的10#、11#机汽机PC的备用位置供电。

新增的热网除污器由公用PC的备用位置供电。

方案三:

380V部分:

新增的余热回收机组、余热用凝结水泵、照明、控制电源考虑由对应的10#、11#机汽机PC的备用位置供电。

方案四:

甘肃省电力勘测设计院(SXED) 第18页

甘肃XXX电厂2X300MW机组乏汽余热利用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380V部分:

新增的余热回收机组、余热用凝结水泵、照明、控制电源考虑由对应的10#、11#机汽机PC的备用位置供电。

(3)供电原则

本工程接于PC上的大于100kW的电动机、100kW及以上的静态负荷回路采用框架断路器供电,其余MCC一般静态负荷由塑壳断路器供电。低压电器的组合保证在发生短路或异常运行时,各级保护电器有选择性的正确动作。

3.3.3.2 设备选择

(1)变压器的选择

方案一:

新增380V负荷统计表见表1。

综上,原#10、#11汽机PC变压器容量满足要求,不必更换。

方案二:

新增6kV负荷统计表见表2。

综上,原#10、#11高厂变压器容量满足要求,不必更换。

新增380V负荷统计表见表3。

综上,原#10、#11汽机PC、变压器容量满足要求,不必更换。

方案三:

新增380V负荷统计表见表4。

综上,原#10、#11汽机PC变压器容量满足要求,不必更换。

方案四:

新增380V负荷统计表见表5。

综上,原#10、#11汽机PC、变压器容量满足要求,不必更换。

(2)主要设备选型

本改造工程优先采用原来电厂开关柜的备用回路供电。

方案一:由于原汽机PC上没有足够的备用回路,每台机需增加380V低压开关柜一面,新增开关柜与原来电厂一致,采用MNS型,柜内设施根据电负荷容量大小采用塑壳断路器及框架断路器。

方案二:暂不用增加低压开关柜,若没有足够的备用回路,则增加380V低压开关柜,要求同上。

甘肃省电力勘测设计院(SXED) 第19页

甘肃XXX电厂2X300MW机组乏汽余热利用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方案三:由于原汽机PC上没有足够的备用回路,每台机需增加380V低压开关柜一面,新增开关柜与原来电厂一致,采用MNS型,柜内设施根据电负荷容量大小采用塑壳断路器及框架断路器。

方案四:由于原汽机PC上没有足够的备用回路,每台机需增加380V低压开关柜一面,新增开关柜与原来电厂一致,采用MNS型,柜内设施根据电负荷容量大小采用塑壳断路器及框架断路器。

3.3.3.3 过电压保护及接地

新增余热供热机组厂房内设备由热镀锌扁钢焊接的室内地网,室内地网不少于两点引出与主接地网可靠连接。新增各电气设备及工艺设备外壳均与室内地网可靠连接。

3.3.3.4 照明及检修系统

本工程采用照明、检修与动力合并供电方式,由就近的380/220V PC或MCC供电。余热供热机组采用应急灯作为事故照明,应急灯接于正常照明回路,正常时不使用,事故时使用。

照明所用灯具与原电厂一致。

检修电源由就近的380/220V PC或MCC盘供电,检修供电半径为50m。

3.3.3.5 电缆设施及防火

(1)电缆设施

本改造工程优先考虑利用原有的电缆通道进行电缆敷设。

本期工程室内所有电缆通道采用电缆桥架与电缆沟相结合的方式。

电缆设施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电缆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恰当地采用电缆沟道﹑电缆桥架﹑地下埋管以及电缆直埋的敷设方式。

电缆桥架和电缆支采用经防腐和热浸镀锌处理的钢质材料。

室内的电缆桥架采用梯级式电缆桥架。敷设环境较差时在相同路径电缆桥架的最上层安装电缆桥架保护盖。

电缆沟内电缆桥架采用梯级式电缆桥架。

0.4kV动力电缆、控制电缆、信号电缆等按有关标准和规范分层(或分隔)敷设。

(2)电缆选型

甘肃省电力勘测设计院(SXED) 第20页

甘肃XXX电厂2X300MW机组乏汽余热利用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电缆选型应与原来电厂所用电缆型号一致。

电缆的最小热稳定截面与原有设备一致。

其余低压动力电缆采用ZRC-YJV22-1kV。

所有控制电缆均采用ZR-KVVP2型屏蔽电缆。

(4)电缆防火阻燃

为防止电缆着火时火灾蔓延造成严重的后果,本期工程采取以下措施:

1)在电缆沟(隧)道分支处和进入建筑物的入口处应设立防火隔断。本期工程内区域部分的沟道每隔60米应设防火墙。

2)在电缆敷设完成后,对所有贯穿楼板的电缆孔洞,所有低压开关进行防火封堵、控制屏、保护屏、动力箱、端子箱、电缆竖井采用有效阻燃材料进行防火封堵。

3)对重要的电缆及高温、易燃场所采用阻燃槽盒。

3.3.4 电气设备控制保护

余热供热系统设备分别进入各自的DCS或PLC。

本工程接于PC上的100kW及以上的电动机回路采用框架断路器供电,其余380V电动机回路由塑壳断路器+马达控制器供电。一般静态负荷由塑壳断路器供电,该开关采用智能脱扣器,不另装保护装置,低压电器的组合应保证在发生短路或异常运行时,各级保护电器有选择性的正确动作。

根据全厂设计一致的原则,PC、MCC电动机控制方式和保护实现方式保持一致。其中需远方控制的电动机纳入热控DCS,重要电动机设置就地事故按钮。控制电缆采用ZRC-KVVP222-0.5kV。

余热供热系统中,给余热回水升压泵、余热回收机组、余热机组凝结水泵供电的回路增加电能计量,以便于余热供热系统独立核算

甘肃省电力勘测设计院(SXED) 第21页

甘肃XXX电厂2X300MW机组乏汽余热利用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3.4 热控部分

3.4.1 设计依据

本工程专业设计遵循的主要规程规范:

? 《火力发电厂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DL/T5427-2009 ?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DL5000-2000 ?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就地设备安装,管路,电缆设计技术规定》DL/T

5182-2004

? 业主提供的其它资料。

? 其它适用的规程规范或等效的国家标准。

3.4.2 设计范围

余热回收机组的仪表和控制

余热机组凝结水泵的控制

新建小热网回水升压泵的控制

各管道参数、电动门的控制

3.4.3 控制方式、控制水平

本期改造工程设置独立的就地控制站,采用DCS控制(选用与六期2x300MW机组一样的DCS控制系统),DCS控制机柜布置在此次改造的就地DCS电子设备间内,控制系统留有与机组DCS的通讯接口,通过光缆连接到机组的DCS公用控制系统,在六期集中控制室实现集中监控。

3.4.4 主要设备选型

(1)DCS选用与六期2x300MW机组一样的DCS控制系统。

(2)为了减少压力损失,大管道的流量测量均采用V锥式流量计测量装置。

(3)用于调节、控制、保护的一次元件(如:过程开关、变送器等)选用进口产品。

甘肃省电力勘测设计院(SXED) 第22页

甘肃XXX电厂2X300MW机组乏汽余热利用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4)控制信号电缆选用阻燃计算机屏蔽电缆。

(5)执行机构,采用智能一体化的电动执行机构。

(6)电动门采用一体化的阀门电动装置。

3.4.5 电源

电动门及调节阀的执行机构电源柜进线设两路380VAC/220VAC三相四线制电源。DCS厂家自带UPS电源装置。

3.5 结构部分

3.5.1结构选型

本工程拟建的2座余热回收机房,均采用钢结构房屋。钢结构房屋具有施工速度快、施工灵活方便、工期短等特点。回收机房为单层房屋,方案一的单个回收机房长度30m,跨度15m,檐口高度为9m。方案二的单个回收机房长度17m,跨度15m,檐口高度为9m。方案三的单个回收机房长度45m,跨度15m,檐口高度为9m。方案四10号机组回收机房长度17m,跨度15m,檐口高度为9m;11号机组回收机房长度45m,跨度15m,檐口高度为9m。各方案的结构形式相同,仅房间大小不同。两方案均采用钢梁、钢柱、压型钢板做底模的组合混凝土屋面板、墙架梁及带保温材料的复合压型钢板围护结构,塑钢窗,平开钢大门。建筑设计风格力求与电厂整体建筑风格统一,建筑材料应选用满足保温、隔热、防火、防潮等建筑功能要求,确保安全可靠、经济适用。建筑外形美观、大方,与周围的建筑物相协调。

各方案余热回收机房纵、横向均采用钢结构框架承重,对应水平力较大的跨度间设置纵向柱间支撑。屋盖系统采用梁板式结构,屋面板采用压型钢板做底模的组合混凝土屋面板。屋面标高上方有工艺专业的大管道支架,相应位置处可以增设屋面水平支撑,与同一跨间的纵向柱间支撑一同传递水平荷载。墙面布有檩条,墙梁。墙面板拟采用双层复合保温压型钢板封闭。结构构件满足各方向的受力要求。

方案一单个房间内设置2台余热回收机组,2台余热机组凝结水泵。

方案二单个房间内设置1台余热回收机组,2台余热机组凝结水泵。

方案三单个房间内设置3台余热回收机组,2台余热机组凝结水泵。

方案四10号机组热泵房内设置1台余热回收机组,2台余热机组凝结水泵。甘肃省电力勘测设计院(SXED) 第23页

甘肃XXX电厂2X300MW机组乏汽余热利用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11号机组热泵房内设置3台余热回收机组,2台余热机组凝结水泵。

设备管道支架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架。管道支架基础由于位置的局限,有可能压在其它设备基础或地下设施上,必要时采用桁架架空等措施,保证原有设施的安全运行。

3.5.2 地基与基础

余热回收机房位于电厂A列外侧。在电厂回填土区域内,地基承载力较小,性质较差。地下管线、沟道多,情况复杂。拟建的余热回收机房基础采用混凝土独立基础。避让相关地下设施。必要时,设置相应混凝土构件跨越具体管道。对于回填土地基需要进行压实、或清除换填处理。使其满足承载力、变形要求。拟采用级配良好的砂卵石分层回填至基础垫层底。必要时,采用毛石混凝土换填。

机房内余热回收机组基础,余热机组凝结水泵基础采用常规整体钢筋混凝土基础。

设备管道支架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或联合基础。地基处理方法同机房。

3.5.3 主要建筑材料

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分别采用C25、C3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垫层采用C10强度等级的混凝土。

钢筋分别采用HPB235(φ)、HRB335(φ)。

钢材采用Q235B,焊条采用E43XX。

建筑围护结构采用带岩棉保温的彩色复合压型钢板。

3.5.4 建筑装饰

余热回收机房地面采用现浇水磨石地面。外立面装饰与厂区其他建筑的外装饰协调一致。机房内主要钢结构构件表面彻底除锈后,刷防腐底漆、中间漆至少各一道、防腐面漆二道。漆膜总厚度不小于125μm。

3.5.5 建筑物安全等级及建筑防火

余热回收机房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火灾危险性类别为戊类,设计防火等级为二级。

3.5.6 建筑物采光及通风

余热回收机房的采光以自然采光为主,人工采光为辅。通风采用自然通风。

3.5.7 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置见“热泵房布置图”。方案一和方案二热泵房均布置在A列前的甘肃省电力勘测设计院(SXED) 第24页

甘肃XXX电厂2X300MW机组乏汽余热利用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固定端和扩建端。10号机组的热泵位于A列前1~4轴之间,11号机组的热泵位于A列前15~18轴之间。经过现场勘踏,现场位置较为紧张。特别是A列前毗屋外侧距厂区道路之间的距离较近,不能满足厂家提供的设备宽度要求。后经与厂家协调,热泵机组的外形可进行非标设计。

方案三单个房间内布置有3台热泵,根据太二六期目前的场地,每台机组最多能布置2台热泵机组,而厂家提供的台数为3台。如果按照3台布置,10号机组热泵房需占用A列前的马路,11号机组热泵房需占用七期毗屋前的部分位置。经与厂家了解,常规温差的热泵,乏汽回收功率最大到35MW左右,如果功率再大,制造工艺和大件运输的条件不能满足。

方案四中10号机组配置1台热泵,布置位置同方案二;11号机组配置3台热泵,布置位置同方案三。

10号机组的热泵房位置上现有至热网首站的供热蒸汽,地下有至热网首站的电缆沟。10号机组热泵房施工时,热泵基础需在电缆沟上做拱形,且供热蒸汽管道需相应抬高至热泵房上方。11号机组的热泵房位置占现有厂区道路,根据电厂七期的规划,此道路将与六期主厂房A列前道路平齐,热泵房的位置避开了规划中的道路且此位置无其他建筑,但此热泵房位置还需与七期规划相协调。

甘肃省电力勘测设计院(SXED) 第25页

甘肃XXX电厂2X300MW机组乏汽余热利用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四章 消防与劳动安全

4.1 消防

本工程消防设计主要遵循《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消防设计贯彻以“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总平面布置、建筑结构设计、电气设计、暖通给排水设计均考虑防火灾发生的措施。

4.2 劳动安全

4.2.1 设计采用标准、规定

(1)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T50033-2001

(2)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1992

(3)爆炸和火灾危险性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1992

(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02

(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2-2002

(6)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准 GBZ158-2003

(7)《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373号令);

(8)《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9)《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国质检锅[2003]207号)

(10)《电站压力式除氧器安全技术规定》(能源安保[1991]709号);

(11)《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国预审委员会13号);

(12)《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术监局锅发(1999)154号;

(13)《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DL612-1996);

(14)《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L/T647-2004);

(15)《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国质检锅[2003]207号);

(16)《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劳动部发[1995]56号文);

(17)《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电发[2000]589号)。

4.2.2 防爆设计

(1) 易爆压力容器(设备)均设超压保护安全阀,烟道等易爆部位设防火门。

(2) 各系统有防爆要求的处所其电气设备及灯具均采用防爆型。

(3) 按现行的《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甘肃省电力勘测设计院(SXED) 第26页

甘肃XXX电厂2X300MW机组乏汽余热利用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程》、《电力工业锅炉监察规程》、《钢制压力容器》、《钢制管壳式换热器》、《电站压力式除氧器安全技术规定》等规定选择各类压力容器。招标采购压力容器时,设备厂家要有相应的资格证及使用业绩。

(4)所有压力容器的安全阀的总排汽能力,不小于可能出现的最大排汽量。

(5)安全门的排汽用管道引到厂房外,防爆门的朝向要避开运行人员和检修人员易出现的地方。

4.2.3 防电击伤和机械伤害

(1)本工程按接地规程进行设计。

(2)防止电气误操作,控制接线采取防误措施。

(3)对回转机械装设防护罩。

甘肃省电力勘测设计院(SXED) 第27页

甘肃XXX电厂2X300MW机组乏汽余热利用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五章 节约能源及环境保护

判断一种供热方式的优劣,一般要从能源利用效率、环保性、经济性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本部分着重从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影响两个方面着手,对该项目进行评价分析,关于经济性分析和评价内容将在下一部分中进行。

5.1 节能分析

方案一和方案二:本工程实施后,成功回收乏汽余热130MW,实现乏汽供热量168万GJ/年。按照集中锅炉房效率80%计算,回收这部分余热相当于节约

7.17万吨标准煤。

方案三和方案四:本工程实施后,成功回收乏汽余热217MW,实现乏汽供热量281.2万GJ/年。按照集中锅炉房效率80%计算,回收这部分余热相当于节约12万吨标准煤。

5.2 环境减排分析

按照替代大型燃煤供热锅炉分析,按典型煤质,取发热量5000kcal/kg,收到基全硫分1.2%,收到基灰分30%,收到基碳50%。大型燃煤供热锅炉除尘效率按75%、脱硫效率按20%计算时,方案一和方案二分别回收乏汽供热量相当于减少SO2排放量0.17万吨,减少CO2排放量16.55万吨,减少NOx排放量162.47吨,减少烟尘排放量0.14万吨,减排灰渣2.68万吨;方案三和方案四分别回收乏汽供热量相当于减少SO2排放量0.28万吨,减少CO2排放量27.7万吨,减少NOx排放量271.94吨,减少烟尘排放量0.23万吨,减排灰渣4.48万吨。可见,本项目实施后,可大幅提高电厂供热能力,同时可以收到显著的节能环保效益。

5.3 社会效益

本供热工程全部实施后,社会效益体现如下:

(1) 相比常规供热方案耗煤量大幅减少,既节约了大量能源,同时又减少了煤、灰渣在装卸、运输、贮存过程中对环境、交通及占地的影响。

(2) SO2、NOX及烟尘是造成大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由于其排放量的减少,使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改善,

(3) 噪声的减少。由于集中燃煤锅炉房一般分散在建筑群中,如果离居民及办公地点较近,锅炉运行过程中风机、水泵产生的噪声及运煤、除灰车辆产生的甘肃省电力勘测设计院(SXED) 第28页

甘肃XXX电厂2X300MW机组乏汽余热利用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噪声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居民的生活,而新建的热力站虽然也是建在居住区中,但由于设备转动部件少,噪音很低,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将降至最低。

(4) 占地面积减少。由于不再新建燃煤锅炉房,将大大减少城市占地,有利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甘肃省电力勘测设计院(SXED) 第29页

甘肃XXX电厂2X300MW机组乏汽余热利用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六章 投资估算

6.1 编制原则

6.1.1 投资估算编制依据:

6.1.1.1 定额:

采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中电联技经(2007)138号文《电力建设工程概算定额》(建筑、热力、电气册)(20xx年版)、调试费按中电联技经(2007)15号文《电力建设工程预算定额》第六册调试(20xx年版)。

6.1.1.2 工程量:

结合本工程的特点,根据各设计专业提供的资料,进行计算。

6.1.1.3 取费:

执行中电联技经(2007)139号《火力发电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计取。

6.1.1.4 材料价格:

安装工程材料预算价执行中电联发布的《发电工程装置性材料综合预算价格》(20xx年版)的通知。

建筑工程材料预算价执行《电力工程建设概算定额》--建筑工程中的定额取定价。

6.1.1.5 设备价格:

其余设备参考《全国电力工程建设常用设备价格汇编》及同类工程设备价。

6.1.1.6 人工工资单价:

按《电力工程建设概算定额》(20xx年版)工资水平,建筑工程26元/工日,安装工程31元/工日。并依据晋电定函字[2007]5号《关于施行20xx年版电力建设工程预算编制标准和定额的通知》人工费调整系数建筑工程按0.033、安装工程按0.028调整人工工资并参加取费。

6.1.1.7 材料价差:

按当地材料信息价格进行找差,并计取税金。安装工程材机调整找差电力工程造价与定额管理总站文件定额[2015]4号《关于发布发电安装工程概预算定额价格水平调整系数的通知》进行材机找差,建筑工程施工机械价差调整按照电力甘肃省电力勘测设计院(SXED) 第30页

甘肃XXX电厂2X300MW机组乏汽余热利用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程造价与定额管理总站文件定额[2015]6号文进行机械找差。

6.1.1.8 其他费用:

执行中电联技经(2007)139号《火力发电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及建设单位提供资料和国家及地方有关规定计算。

6.1.1.9 基本预备费:按5%考虑。

6.1.1.10 本估算编制水平年为20xx年静态水平。

6.1.1.11 建设进度

工程计划20xx年7月开工建设,建设期5个月。

6.1.2 投资估算结果:

6.2 经济评价

6.2.1 资金筹措:

项目资本金占固定资产总资金的20%,由建设单位自筹解决,其余占总资金的80%,由建设单位申请银行贷款解决。

6.2.2 经济评价主要原始数据:

6.2.3 贷款偿还方式:按本息等额偿还。

6.2.4 经济评价原则: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发改投资[2006]1325号文颁布实施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以及国家现行的财务、税收法规进行评价。财务评价程序采用中国电力顾问有限公司编制的《电力经济评价软件》。

6.2.5 评价结果:

按锁定基准收益率为7.5%,进行经济效益分析。

方案一在静态投资为11829万元的情况下,税后投资回收期需4.30年; 方案二在考虑外网的情况下,以静态投资为13194万元的情况下,税后投资回收期需4.88;

方案三在静态投资为15648万元的情况下,税后投资回收期需3.71年; 方案四在考虑外网的情况下,以静态投资为23852万元的情况下,税后投资回收期需5.61;

详见主要财务评价指标一览表。

甘肃省电力勘测设计院(SXED) 第31页

甘肃XXX电厂2X300MW机组乏汽余热利用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七章 结 论

7.1本项目利用水源热泵机组,方案一和方案二可分别从电厂空冷乏汽取热130MW,年乏汽余热供热量为168万GJ;方案三和方案四可分别从电厂空冷乏汽取热217MW,年乏汽余热供热量为281.2万GJ;

7.2 本项目实施后,方案一和方案二可将电厂六期机组供热能力从700MW提高到830MW,供热面积从1272万m2扩大到1510万m2,可在新建热网上实现约510万m2的供热面积;方案三和方案四可将电厂六期机组供热能力从700MW提高到917MW,供热面积从1272万m2扩大到1667万m2,可在新建热网上实现约667万m2的供热面积。

7.3 本工程新增供热面积的每年余热供热量,方案一和方案二相当于每年节能约

7.17万吨标准煤,减少SO2排放量0.17万吨,减少CO2排放量16.55万吨,减少NOx排放量162.47吨,减少烟尘排放量0.14万吨,减排灰渣2.68万吨;方案三和方案四相当于每年节能约12万吨标准煤,减少SO2排放量0.28万吨,减少CO2排放量27.7万吨,减少NOx排放量271.94吨,减少烟尘排放量0.23万吨,减排灰渣4.48万吨。

7.4本项目实施后,在额定供热工况,方案一和方案二每台机组回收100t/h乏汽的热量用于供热,机组发电标煤耗下降38.97g/kwh,发电热效率提高14.95%,全厂热效率提高8%;方案三和方案四每台机组全部回收167t/h乏汽的热量用于供热,机组发电标煤耗下降64.9g/kwh,发电热效率提高29.79%,全厂热效率提高14%。

7.5 经综合技术经济比较,推荐采用方案三实施工程。但方案三的设备布置位置需在后续的工作中解决,根据太二六期目前的场地,每台机组最多能布置2台热泵机组,而在方案三中,厂家提供的台数为3台。如果按照3台布置,10号机组热泵房需占用A列前的马路,11号机组热泵房需占用七期毗屋前的部分位置。

7.6 按照整体计算,本项目方案三静态初投资为15648万元,投资回收期为3.71年,经济效益较好。

甘肃省电力勘测设计院(SXED) 第32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