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墩中心幼儿园国庆假期练习

灰墩中心幼儿园国庆假期练习

一、读一读,写一写三个单韵母 āoe二、照样子,写一写。

灰墩中心幼儿园国庆假期练习

灰墩中心幼儿园国庆假期练习

灰墩中心幼儿园国庆假期练习

灰墩中心幼儿园国庆假期练习

三、读儿歌。

1、对比歌 2、秋姑娘

四、计算。

1+1= 2+1= 2-0=

1+0= 2+0= 1-1=

1+2= 1-0= 2-1=

灰墩中心幼儿园国庆假期练习

一、读一读,写一写3个单韵母。 i

U

?

二、 照样子,写一写。

灰墩中心幼儿园国庆假期练习

灰墩中心幼儿园国庆假期练习

灰墩中心幼儿园国庆假期练习

灰墩中心幼儿园国庆假期练习

石三、读儿歌。

1、树叶。 2、早睡早起身体好

灰墩中心幼儿园国庆假期练习

四、计算。

灰墩中心幼儿园国庆假期练习

灰墩中心幼儿园国庆假期练习

灰墩中心幼儿园国庆假期练习

灰墩中心幼儿园国庆假期练习

灰墩中心幼儿园国庆假期练习

灰墩中心幼儿园国庆假期练习

灰墩中心幼儿园国庆假期练习

灰墩中心幼儿园国庆假期练习

读儿歌(一):

对比歌

什么高,什么矮?

长颈鹿和小猫站一块。

什么胖,什么瘦?

大象驮个金丝猴。

什么大,什么小?

一个苹果一个枣。

什么多,什么少?

一串葡萄一个桃。

读儿歌(二):

秋姑娘

秋姑娘,秋姑娘, 秋姑娘穿着花衣裳。 蔬菜绿,玉米黄。 棉花白,高粱红。 红薯拖着绿秧秧, 丰收的歌儿遍山乡。

读儿歌(三):

树 叶

一片片树叶儿,落在地面。

小蚂蚁捡起一片:它是我的渡船。 小猴捡起一片:它是我的雨伞。 小熊捡起一片:它是我的蒲扇。 梅花鹿捡起一片:它是我的饼干。 小朋友捡起一片:它是我的书签。

大家捡树叶,捡得多喜欢。

读儿歌(四):

早睡早起身体好

小老鼠,吱吱叫,深更半夜到处跑。天亮了,赖床上,呼噜呼噜睡大觉。

怪猪仔,睡得早,

清晨起来做早操。

伸伸腿,弯弯腰,

天天锻炼身体好。

 

第二篇:国庆假期训练题

语段阅读训练题

悠长的铃声

①雨天,花花绿绿的伞填满每条街道,到处堵车。我大清早出门,赶到读书的学院,还差一分钟就要上课。

②“今天你晚了。”看大门兼打铃的老师傅说。他瘦而黑,像一根铁钉。别的同学都住校,唯有我走读。开学才几天,他这是第一次同我讲话。“不晚。”我撒腿就跑。从大门口到教室的路很长,就算跑得再快,也来不及。课堂纪律严格,我只想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③上课铃声在我背后响起,像一条鞭子抽我双腿。迟到就迟到吧,纪律虽严,健康还是最重要的。我的脚步迟缓下来,仿佛微风将息的风车。铃声还在宁静而悠远地响着,全然没有即将沉寂的细弱。只要铃声响着,我就不算迟到。终于,到了。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耐心地倾听着,等待铃声终结。

④放学时,我走过大门,很想向老人表示感谢。可是,说什么好呢?说“谢谢您把铃绳拽得那么久”吗?我想在学府里,最好的谢意莫过于知识分子对普通人的尊敬,便很郑重地问:“老师傅,您贵姓?”“免贵……”他告诉我姓氏。我的脑子里管记忆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不过这难不住我,我创造了联想方式。比如,听了看门师傅的姓氏,我脑海中就幻化出花果山水帘洞的景象......

⑤上学三年,我认真称呼他的机会并不多。唯有恰恰赶在上课铃响之时,我经过校门,才会恭恭敬敬地称他一声:“侯师傅好。”他若是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有时围着做饭、植花的其他师傅,我便格外响亮地招呼他,表示对他的尊重。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其后,便会有悠长的铃声响起,像盘旋的鸽群,陪伴我走进教室。当我安稳地坐在课桌前,铃声才像薄雾一般散去。“看门的老头儿拽着铃绳睡着了。”同桌说。只有我知道这秘密。我永远不会说,说出来,便破坏了这一份温情,这一番默契。

⑥我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品行毕业了。我拎着沉重的书包走出校门,最后一次对铁钉一样的老人说:“侯师傅好!”他瞅瞅四下无人,很亲切地靠近我:“你就要走了,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⑦“你不要放在心上。”他踌躇着,“我只是想告诉你……唉,不说了,不说了……”他苍老的头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⑧“到底是什么事呢?”我好奇心发作。“他们说你是成心的。我说不是……”老人舔了一下嘴唇,好像那里粘着一粒砂糖,慈祥地看着我。

⑨“您快说嘛,侯师傅!”听这口气,与我有关,我忙不迭地追问。

⑩“你千万别介意……我不姓侯,我姓孙……”

1.文章开头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本文标题“悠长的铃声”的理解。

1

3.本文语言形象、传神,按要求赏析。

(1)上课的铃声在我背后响起来了,像一条鞭子,抽我的双腿。 .

文中加点的字“抽”,原意是“用细长的,软的东西打”,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般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这个画线的句子很有表现力,请你结合上下文,对它作简要赏析。

4.读了文章,你一定会喜欢文中的那位老师傅,请你对他作点评价。

5.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回答。 ....

(1)这篇小说的结尾有怎样的特点?请作简要评析。

(2)这篇小说讲究运用伏笔的手法。文章最后交代“我”喊错老师傅姓氏的事情,这其实在前文就埋下了伏笔,请从文中找出两处来。

6.文中“我”与打铃的老师傅之间有一种默契,这种默契给人很多的感想。请根据你对“默 契”一词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感悟。

滑梯

母亲顶着如血的残阳,顶着如雪的白发来找我。我知道.母亲一定是为哥哥的事儿来的,

世界上一件最难办最叫人头疼的事儿落到了我头上。

我说:“妈,您是不是为……”

“我只想让你陪我遛遛弯儿。”母亲打断了我的话语。

虽然母亲干瘦,年轮和沧桑已刻在了脸上,但我从记事儿起就知道母亲的脊梁永远是笔

直的。

我和母亲又来到了我儿时常来的那个儿童公园。母亲毫不犹豫地爬上了那个有63级台

阶的滑梯。母亲站在滑梯的最顶端,任飒飒秋风吹拂她那如雪的白发。我也爬了上去。我这个年轻人却没有母亲那么从容,我爬得很吃力,爬到最顶端时已是呼哧带喘双腿发软。我已远远没有儿时爬得轻快。那时母亲常在闭暇时带我和哥哥来玩。这个公园的一切都变了,这

2

个世界的一切也都变了,只有这个滑梯没变。

第一次玩滑梯时,我母亲和哥哥都摔倒了。只是母亲和哥哥摔在了地上,我摔在了母亲怀里。哥哥摔得很惨,左额角上至今还有个疤。母亲说,当时她只能抱一个孩子,要是能抱两个就好了。

哥哥虽然比我大三天,那时却远远没有我胖。母亲说,她刚把我捡回去时我还没有一只猫崽大,能装在一只大人的鞋里。后来我懂事了,就问母亲:“为什么我白白胖胖,哥哥却黑黑瘦瘦?”哥哥抢着说:“奶水都让你吃了,我喝米汤怎能有你胖?”母亲不说话只是在一旁笑。

嫂子昨天已来找过我。嫂子说你哥的事儿你不能不知道吧,这事儿正归你们检察院管,说大就大说小就小,怎么办就看你这个大检察长讲不讲良心了。嫂子扔下这句话就走了。我却很尴尬地晾在了那儿。哥哥辛辛苦苦奋斗了半辈子,好不容易爬到了财务科长的位置上,却因重大的经济问题被隔离审查……我学的是法律,我知道法律的庄严性是不容一丝私情亵渎的。可一直是哥哥供我上的大学学的法律呀……

母亲对我说:“二胖,你玩滑梯有什么感觉?”

我说:“滑下去如昙花一现,很快很轻松很惬意。爬上来很慢很艰辛很吃力……”

母亲说:“辛辛苦苦地往上爬.就是为了那昙花一现地往下滑吗?二胖,咱不能再往下滑了,和妈回家……”

我理解了母亲的心,我的泪已到了眼眶边儿上却没有流下来。此刻天边出现了彩虹,是那种很艳很美的虹。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2.小说为什么用很多笔墨交代往事?

3.小说在开头和结尾都描写了自然景色,请分析其作用。(只选一处作答)

3

4.作者在描写母亲和嫂子时着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5.“滑下去如昙花一现,很快很轻松很惬意。爬上来很慢很艰辛很吃力??”这句话包含着什么哲理?

6.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简要分析其形象。

珍珠项链

(1)去鼓浪屿旅游,给母亲挑了一串珍珠项链。淡粉色的,光泽很柔和,珠子大小也均匀,虽然比不上名贵的珍珠,但已经花去我一个月的工资。母亲生日那天,很恭敬地送给了她。

(2)母亲很高兴,那天父亲在森林公园附近的一家酒店里订了房间,想让母亲高高兴兴地度过一个休闲周末。母亲虽然嘴里说太浪费了但还是很高兴。她戴上了那淡粉色的珍珠项链,穿了一件墨蓝色的领口和袖子上有镂空花纹的长裙。然后一家人出去拍照,六十岁的母亲那天依然十分美丽。

(3)中午,我们在酒店的餐厅吃饭,母亲说要去一趟洗手间,谁知一去半天都没回来。我和姐姐纳闷了,赶紧去找。在洗手间门口,看见母亲在跟一个年轻的女孩说话,很客气的样子。见我们来了,母亲对那女孩子说:我女儿来了,那么我们再见了!女孩微微地向母亲弯了弯腰,匆匆走了。

(4)我和姐姐都以为那女孩是母亲的学生。

(5)一直到晚上回到家里我们才知道整件事的过程。

(6)母亲从洗手间出来,在镜前想梳洗一下。酒店的洗手间分两间,外面梳妆,里面是女厕。她怕肥皂水弄脏了珍珠,就摘下项链放在梳妆台的一个专门用来放小饰物的白色小瓷盘里。等到母亲洗完脸再看,小瓷盘空着,珍珠项链不见了!台面上下都没有。母亲想了

4

想,洗手间里只有她和那个女孩,母亲梳洗的时候她就站在母亲身边,现在那女孩正抓住洗手间玻璃门的铜把手,而且神色慌张要出去,母亲叫住了她。

(7)母亲说,我知道我不能着急,哪怕是一点儿急躁的样子,也会把这个女孩吓跑,就算我判断正确也没用。

(8)“姑娘。”

(9)“干什么?”那女孩一惊。

(10)“请你帮我个忙好吗?”

(11)“什么事?”

(12)“我有一条珍珠项链,是我的小女儿送给我的礼物。不是很昂贵,但那是她用自己的工资为我买的。刚才我洗脸怕弄脏了,随手一放就不记得放在什么地方,人老了,记性真不好。今天是我第一次戴呢。要是找不到了,那我女儿可要伤心死了。因为今天是我生日。我今天整六十岁了,一家人高高兴兴地非要到这儿来给我过生日。其实,像我这样的年龄,我倒希望她们不记得我的生日才好。免得老是提醒我一天比一天老。”女孩长久地看着母亲,紧张的神情开始缓解,慢慢地脸上现出一丝微笑:“您一点儿都不老,您看上去比我妈妈还要年轻,她才四十多岁。”她停了一下又说,“我帮您找找看吧。”

(13)“那就麻烦你了,我到里边去找找看。”母亲推开了里边那扇门。

(14)过了一会儿,母亲出来。女孩用餐巾纸托着那串珍珠项链说:“您看,是这条吗?”

(15)母亲接过来:“就是它。还是年轻人眼睛好,真谢谢你了。”

(16)女孩连忙说:“不用,真不用。”停了一下,她又说:“我也祝您生日快乐!”

(17)就在这时,我和姐姐找来了。

(18)母亲抚摸着脖子上的珍珠项链,说:“那女孩,真不错。”

(19)“她偷了您的东西,您还谢她。您应该去叫保安。”我和姐姐叫道。

5

(20)“我觉得她也许不是有意要偷我的东西,”母亲说,“要是我叫保安,那我们两个人

中,总有一个会丢掉珍珠的。”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限在25字以内)

本文叙述了 的故事。

2.这篇叙事散文以 为线索。请细读全文,在下面方框里,把本文情

节发展的脉络补充完整:受赠珍珠项链 → → → 感叹珍珠项链

3.本文采用 的记叙方法,其内容从第 自然段起,到第 自然段止。这种写法的好处是 。

4.细心的你已发现第7自然段在人称使用上发生的微妙变化:依据上文,本段的三个“我”应为三个“她”,而作者却让“母亲”改用“我”来叙述。 这种人称变化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5.“要是我叫保安,那我们两个人中,总有一个会丢掉珍珠的”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6.文中的母亲是一个闪光的人物形象,请你简要分析母亲的性格特征。

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①写下这题目,仿佛又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

服上的灰尘,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时间往拄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黑,薄幕冥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由学校回家的路上。那时,最迫切的愿望,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一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点亮了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②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飘散的几缕炊烟中,默默地守望着。偶尔,也柔

柔地喊一声:“吃饭了噢!”那极富母性的音韵,拖得是长长久久,悠悠扬扬的,若唱歌一般甜软,轻柔。

③其实,母亲所能煮的,也就只是“饭”而已。自每年春三月下秧,到秋八月才有新谷入

仓。在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里,一天三顿,翻来覆去的,都只足红苕稀粥,或稀粥红

6

苕。清肠寡肚的,吃得让人烦厌了、诅咒了,却还是要吃,得吃。有时,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仿佛她真是不该只煮出这样的饭食。

④虽然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每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那时,母亲最大的快乐,或许也和我们一样,就是逢年过节。因为,她终于能给我们煮出一顿好吃的饭菜来。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啰,开饭啰!”那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而是凝望着我们,嘴里喃喃着,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

⑤终于能够天天都那样了。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我到外地求 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烧火做饭。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饭菜自然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不。父亲又讲,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说看啥时能回来,她做给你们吃。

⑥“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绵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潮湿,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崖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前,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

⑦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的初源。

1.全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文中富有诗意、感人至深的情景是:

2.本文标题能否换成《香甜的饭菜》或《我的母亲》,请简述你的理由。

7

3.“‘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绵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文中第④⑤两段中两次提到母亲脸上“讪然”,请你分别说说两处“讪然”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5.本文写母亲采用了多种手法,请任选一种进行简要品析。

6.选文最后一段蕴意深远,请你谈谈对最后一段的理解。

神秘的运动常数

鸟儿在空中飞翔时,翅膀每分钟拍几次?每次幅度有多大?鱼儿在水里游动时,尾巴每分钟摆几回?每回幅度又是多少?这些问题看上去似乎没什么意义,难道空中的飞鸟和水里的游鱼不是完全自由的吗?它们的运动不是完全无拘无束的吗?

答案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看上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它们的运动似乎恰恰遵循着严格的规律。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观察和试验,发现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神秘的常数,那就是它们的翅膀或尾巴的振动频率、振幅以及运动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振动频率乘以振幅再除以运动速度,计算得到的数值总是落在0. 2一0. 4之间。

比如,世界上最小的鸟类——蜂鸟,其双翅展开仅有10厘米左右,飞翔时振幅大约是20厘米。蜂鸟的飞行速度非常快,大约能达到50米/秒。而科学家们以往观察到的蜂鸟飞行时双翅振动频率在50 —— 70赫兹之可,根据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蜂鸟的运动常数就落在0. 2 —0. 4之间。与蜂鸟体形相差悬殊的海啄也是科学家们观察的一个对象。成年海豚的体长一般在3米左右,在大海里游动时,海豚及尾巴摆动的振幅大约是1米,频率是每分钟30次左右,游泳速度是每小时100公里。根据公式计算出来的海豚的运动常数是

8

0. 3,也落在0.2-0.4之间。

这不仅仅是巧合。研究者们做了大量的试脸,发现几乎所有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机制中都存在这个神奇的常数。事实上,只有当这一运动常数的值处于0. 2 — 0. 4之间时,动物们才能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

虽然目前科学家们还不清楚为什么会存在这个运动常数,它的值又为什么恰恰落在0. 2-—0. 4之间,但这一神奇的常数似乎像物理学中著名的光速不变原理那样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像光速一样神秘。它能够帮助生物学家们根据动物化石的身体构造判断出那些早已灭绝了的动物曾经具有怎样的运动速度。甚至,不能排除,这一常数很可能对外星生物也同样适用。很多科学家都表示:“如果在其它星球上真的存在游水生物或飞行生物的话,我们相信,它们的运动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

此外,这一常数还能帮助军方研制出各种高性能的飞行器。比如说,一个翼长15厘米、翼振振幅为10厘米的机械间谋如果要做最有效飞行的话,其最佳翼振频率应该在30 次/秒左右。目前,美国军方已经着手研制类似于飞鸟的有翼飞行器,在配备上微型摄像之后,这样的机械鸟将可能渗入敌方的任何机密要塞进行刺探。当然,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能够研制出体积更小、无孔不入的机械昆虫,相信这一天的到来也为时不远。

1.文章开头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好处?

2.“无拘无束地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它们的运动似乎恰恰遵循着严格的规律”,这一“规律”是指:(限45字以内)

3.文章为何仅以蜂鸟、海豚为例来说明这一神秘的运动常数?

4.“无拘无束地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为何存在这一神秘的运动常数?

5.请举例品析文章语言运用十分准确、有分寸这一特点:

9

6.人们了解这一神秘的运动常数,有何作用?

迷雾探踪

(1)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接近地面的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大量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微粒悬浮在空中,形成雾茫茫的天气,使视野模糊不清,气象学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雾有轻重之分。当水平能见度在1——10千米时称为轻雾,水平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称为大雾,水平能见度在500米以下的称为浓雾、平流雾、蒸汽雾、上坡雾、锋面雾等几种。

(2)雾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让我们来看看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在做饭时,大家总能看到锅的上方有雾气产生,雾的形成和它形成的原理相同,只是形成的范围大,维持的时间长而已。空气中能容纳一定量的水汽。白昼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晚,地面热量的散失,使地面温度下降,同时影响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的温度也降低,当温度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雾就形成了。凌晨时分空气温度低,所以大雾经常出现在早晨。太阳升起后,由于温度的升高,小水滴或小冰晶又变成水汽或降落到地面,雾又渐渐消散了。

(3)大雾天气不仅对交通影响很大,而且还危害农业。如果连续几天大雾,将使农作物缺乏光照,进而影响作物生长,诱使病害发生。如小麦抽穗时遇上3天以上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

(4)专家提醒说,雾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有很大的隐蔽性。据测定,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比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人们如果在雾中锻炼或散步,随着活动量的增加呼吸会加深、加快,这样就会更多地吸收到雾

10

中的有害物质,极易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诸多疾病。所以,在有雾的天气里,人们应当停止一些户外活动,尤其是一些剧烈的运动。

(5)既然大雾能给人们带来危害,那么人们能不能消除迷雾呢?回答是肯定的,可以进行人工消雾。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域内的雾以提高能见度的行为。雾可分为雾区温度高于0℃的暖雾和低于0℃的过冷雾。目前一般有三种消暖雾的方法:一、加热法。对小范围雾区采取一定的措施,加热空气使雾滴蒸发而消失。二、吸湿法。播撒盐、尿素等吸湿物质作为催化剂,产生大量凝结核,水汽附着在凝结核上成为大水滴。三、人工搅动混合法。用直升飞机在雾区顶部缓慢飞行,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促使雾滴蒸发消失。

1、文章分四个层次介绍了“迷雾”,请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一、四层的内容。 什么是雾——— ———雾的危害———

2、根据选文第一段内容给雾下定义。

3、第(3)(5)段中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并任选其中的一种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4、第(2)段在说明雾的形成与消散过程中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5、文章在说明雾的危害时,略写了对交通的影响,详写了对人的危害。这样处理详略的理由是什么?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是怎样体现语言准确性的?(任选一题作答)

(1)在有雾的天气里,人们应适当停止一些户外活动,尤其是一些剧烈的运动。 ..

(2)据测定,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的比...

例,比通常的大气水滴高出几十倍。

文言文选段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11

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日:“君与俱来。”庶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君为长者 长者:年长的人 B.与臣而将四矣 四:成为四个人 ...

C.遂用猖蹶 猖蹶: 失败 D.将军既帝室之胄 胄: 后代 ...

1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B. 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C. 秦王谓唐雎曰 君谓计将安出 ..

D.孤之有孔明 专诸之刺王僚 ..

15、徐庶对刘备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表明了诸葛亮的性格特点是 __________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的潜台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 将军宜枉驾顾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甲乙两文在表现人物性格手法上各有千秋:甲文写唐雎, 乙文写诸葛,除都运用语言描

写外,甲文还运用了___________的手法, 乙文还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

18、由乙文演变而来的一个成语是 。写出来源于三国故事里的三个成

语: 、 、 。

参考答案

《悠长的铃声》

1 为下文作好铺垫

2 打铃老师傅为不让“我”迟到而长时间打铃。 “悠长的铃声”传递的是一份善意(温情),串起的是一生的记忆。

12

3 (1)打铃的师傅用铃声催促我快跑,不要迟到。(2)这个句子通过细腻的神态和外貌描写,表现了孙师傅想对我说明真相又怕我介意而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或: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出孙师傅想对我说明真相又怕我介意而欲言又止的窘迫之态) 4关键词:善良,宽厚。(言之成理即可)

5 (1)①最后揭示真相,出人意料,给人震撼性的效果;②揭示真相后便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③彰显了作品的主题;④结局即高潮,如此巧合又合情合理。

(2)①若是他一个人,会冲着我宽厚地笑笑;②周围的人看着他嬉笑,他就不好意思地低下头。③我的脑幕上管记忆一般人姓氏的区域,似乎被虫蛀过,总是容易搞错。 6 略

《滑梯》

1 母亲用滑滑梯的事例告诉“我”处理哥哥事件的办法

2 往事是为了下文表现母亲深明大义、不询私情的可贵品质作铺垫。

3 略

4 详写母亲,略写嫂子;因为有关母亲的事能很好地突出中心。

5 成功来之不易,堕落却像坐滑梯一样快。

6 母亲 是一个充满爱心、深明大义、正直坚强。不徇私情的人。

《珍珠项链》

1 母亲的珍珠项链失而复得。

2 (1)珍珠项链 (2)丢失珍珠项链 复得珍珠项链

3 (1)插叙 (2)从“母亲从洗手间出来”到“就在这时我和姐姐找来了”

(3)丰富文章的内涵,有利于突出主题或主人公的品质,并使文章结构曲折多姿。 4 这是一段心理描写,采用第一人称“我”叙述“母亲”当时的心理活动,更能真实地表现母亲的良苦用心和巧妙挽救失足女孩的思想过程。

5 如果叫保安,母亲就会丢失爱护女孩、宽容他人的美德,女孩就会失去维护自尊、改过自新的机会。

6 爱护年轻人,宽容他们,机智而有情。

《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1 一缕炊烟 此题情景有多处:如“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前,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答题抓住文中情景片断即可)

2 不能换,因为“一缕炊烟”既是全文的叙事线索,又是母亲形象的化身,并且新颖别致,富有诗意,意蕴深长。(大意相同即可)

3 前后照应、再次点题、承上启下(答一即可)

4 第一处“愁苦和讪然”表现了母亲对无法给子女好的生活的愧疚之情;第二处“黯然和讪然”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牵挂与爱。

5 象征手法、外貌与神态刻画、对比手法;(任答一种) 品析应抓住母亲的质朴与勤劳、对儿女的牵挂与慈爱。(大意相同即可)

6 母亲将深沉的爱融注在“吃”上,她一生都在为儿女吃好穿暖而日夜操劳、殚精竭虑;母

13

亲将真挚的情幻化成那一缕缕炊烟,用她生命的光束铸造我们的生命,照亮我们的前程。(大意相同即可)

《神奇的运动常数》

1 连用设问,发人深思,引起下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 它们的翅膀或尾巴的振动频率乘以振幅再除以运动速度,得到的数值总是落在0. 2—0. 4之间

3 用一小一大,使得选例更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更有说服力

4 因为只有当这一运动常数的值处于0. 2一0. 4之间时,动物们才能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 5 如“发现几乎所有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机制中都存在这个神奇的常数”一句中的“几乎”一词,表限制,不排除特殊情况,使说话留有余地,充分体现其用语的准确、有分寸。

6 它对研究灭绝动物及外星生物的运动速度有帮助,还能帮助军方研制出各种高性能的飞行器。

《迷雾探踪》

1 雾的形成 雾的消除(人工消雾)

2 略

3 下定义 分类别 举例子 列数字(答出其中三种即可)

4 时间顺序

5 雾对交通的影响是大家所熟悉的,故略写;雾对人的危害具有很大的“隐蔽性”,

故详写。

6 (1)“适当”是既不要全部停止,也不能不加限制,从程度上体现了语言的准

确性。

(2)“据测定”说明后边的结论是确定的事实,从结论的来源上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文言文选段》

1、A 2、D

3、清高不俗,谨慎持重 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4 略

5、对比 叙述 6、三顾茅庐 成语略

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