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体会

谈对基层党建的认识

自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一直任冯西村“第一书记”,从最初的上党课,到每月坚持召开“三会一课”,党员的思想认识、党性、大局意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下面就我任第一书记以来对如何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展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当前,农民的经济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农民对党组织的依赖不如以前,农村党员也是自主生产经营,对党组织的认识出现偏差,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能力下滑,这是当前农村党建工作的客观实际;一些村庄特别是北部社区村庄集体经济弱化,党建工作经费投入有限,难以实现组织生活的多样性,或者没有能力创新党建工作。从党员自身看,一些党员自身素质、党性认识有待提高,甚至有些人入党动机不纯,为了个人私利混进党员队伍,有些经不起考验,脱离党组织的领甚至阻碍村集体发展影响了党群关系,扭曲了群众对党员的认识。

作为第一书记,应充分发挥引领和带头作用,积极带领党员干部学习党的新精神、新动向,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把党员、群众思想统一到发展本村经济发展和实现

共同致富的思想上来。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通过实现无职党员设岗定全覆盖、公开承诺全参与、群众监督全过程,确保党建活动取得实效。

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密不可分,发展经济是党建的目的,农村党建工作是经济工作的基础。当前,农村党建不活的主要原因也是经济不活。因此,在农村必须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各村结合当前实际情况,确立正确的经济发展路子,要立足村情,坚持因地制宜,发展本村的优势和特色。蔬菜种植是刘庄社区的优势,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同样种植高白葱,冯西的产量没有四女树高,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培土方式不一样。附近村民都知道,就是没人带头去做,老百姓也不愿意改变。所以我们要发动党员带头作用,从党员开始,研究新的高产的种植方式,既能提高产量也能增强组织凝聚力。

一个党员的作风代表了他的形象,也代表了他的战斗力。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建设是直接关系到党委、政府的决策能否顺利实施的大事,关系到党委、政府的形象,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只有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进一步转变作风,强化党员观念,增强宗旨意识,树立党员良好的形象,才能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带动广大党员干部和

群众积极投入到党的建设伟大实践中。所以,在现阶段要搞好党员队伍的作风建设。第一书记做好表率,引导党员学习公道正派的思想作风,树立纪律严明、廉洁高效、亲民富民的新形象。对不注意自己立场,在公共场合说三道四,有损党的形象的党员进行批评教育,或交纪委处理,扭转个别党员的不良形象,让群众从心底认可。

说的不到的地方,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多提意见,谢谢大家。

 

第二篇: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经过调研和认真分析,目前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问题的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党建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党组织缺少活力。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得到减轻,政府收入相应减少,乡镇收支缺口较大,需要上级政府下拔转移支付资金弥补缺口,维持各项工作运转。在有限的办公经费面前,乡镇往往确保公共行政性支出,压缩甚至冻结党建办公经费支出。对于乡镇公共行政性支出,上级下发了明确具体的配套性文件,可以列入年初财政预算,而农村党建工作经费支出上面没有明确的配套文件,只能挤占乡镇办公经费支出预算,杯水车薪,自然制约了党建工作正常开展。

(二)一些合并乡镇的干部对工作面的增加和新职能的确立还不够适应。合乡并镇后,乡镇党政班子成员中有不少人交叉任职,一人多职。有的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减到4—5人,有的干部身兼2—3职,管理7—8摊,使乡镇领导班子职数大大下降。从理论上讲,职能交叉,一人多职,是精简干部的好途径、好办法,既精简了职数,又减少了支出,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个别乡镇没有真正理解减人增效的意义,做法简单,作风肤浅,不能很快适应工作职能的转变,所以合并后的部分乡镇在减人增效方面没有显现出来,反而

有降低工作效率的趋向。

(三)党员干部培训教育不够、素质下降,影响农村发展和稳定。税费改革前,乡镇一般作出规定,农村党员和村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由各村社负担,两项培训费都上交乡镇党委或市委党校,由党校统一安排教育培训。而改革后,村社收入减少,培训开支压缩,党委或党校举办培训班的资金主要来源被切断,最关键的是乡镇财政预算没有将对农村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经费列入,造成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教育培训的力度不够,造成了党员干部的素质下降。

同时,党员的教育、管理、发展与党员队伍实际不相适应。一是青年党员发展对象后继乏人。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转型,入党积极分子数量渐趋下降。青年新生力量处于分散、流动状态,党组织难于对他们开展有效的教育和培养。二是流动党员缺乏有效管理。许多农民党员外出务工经商,长年不归,不学习、不过组织生活,地方党组织在管理上缺少有效措施。三是党员年龄严重老化,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四)党支部活动难开展,党组织缺乏凝聚力。税费改革后,每个村只能维持村社干部工资,村级办公经费紧缺,村党支部没有足够的组织活动经费,出现了三个不够:一是热情不够。感到支部越来越没有干头,党建活动越来越没有

抓头,村支部被紧缺的经费捆住了手脚,想出了路子,却迈不开步子;想办的事很多,办成的却不多;有心办事,有人办事,却无钱办事;党建经费只能从村“办公经费”中挤,而往往又挤不出多少经费来。因此,基层党组织特别是村党支部感觉到村级党建可抓可不抓的错误信号,有的村支部干脆不抓了。二是精力不够。税费改革后的村支部由于与村委会“双向进入,交叉兼职”,同时还有部分村干部兼任社干部,就把主要精力放在村级事务上,搞“一边倒”,认为村级事务有硬性经费投入,有钱办,能摸得着,看得见,容易出政绩,而不愿去干无钱投入,难见成效的党建活动。三是活动开展不够。有的村在税费改革后,党组织成为没有活力的“三不支部”:不开展党组织活动、不培训教育党员、不发展新党员。

(五)没有建立起长效机制,党建工作动力不足。目前看一些大多数基层党组织对党建工作还抱着可有可无,可抓可不抓的思想认识;还处在想起来就抓一下,想到哪就抓到哪的阶段,没有形成制度性、规律性的东西。对一年的党建工作谋划,支部负责人心里没数,肚里没谱,不知道该怎样抓。没有了规划和机制,党建工作就如同迷失了方向的航船,不知道何去何从。这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的问题。归结起来原因还是各级党委对党建工作重视的力度不够,投入的精力、人力、财力、物力都不够,使之成了摆设性的东

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