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里镇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典型材料

吹响驻村工作集结号 凝心聚力促小康 ——谷里镇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谷里镇位于黔西县东部,距县城17公里,镇域面积61.5平方公里,辖14个村1个社区137个村民小组,8688户33151人,耕地面积20054亩,其中田6851亩。境内共有生产、在建煤井5对;有新、老茶园1500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41%。20xx年来,根据县委、县政府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的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我镇严格按照干部驻村“1+9”工作机制,以加快转变干部作风建设、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为根本目标,扎实推进驻村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

一、强化组织领导,切实做到真蹲实驻

为确保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的有效开展,我镇在成立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领导小组指导驻村工作开展的基础上,组建了由党支部第一书记任组长,驻村负责人任副组长,驻村干部、村干部和农村知识青年为成员的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负责对本村(社区)群众的联系服务工作,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镇、村干部共同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为全镇15个村(社区)配齐配全了生活用具、说事电话等必要设施,给驻村干部吃下一颗“定心丸”,确保干部真正驻下来、沉下去、稳得住,为联系服务群众提供保障。

二、强化队伍建设,切实做到真驻实帮

为确保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开展取得实效,我镇按照上级要求,对驻村工作小组成员进行严格挑选,认真选派新进年轻干部、有一定农村工作经验的干部、关心村(社区)发展的农村知识青年及优秀大学毕业生等作为驻村工作组成员。一是加强驻村干部的培训力度,适时组织召开驻村干部业务培训会、定期举行驻村干部工作心得交换会,不断提升驻村干部综合素质,强化驻村干部农村工作的经验和方法,提高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效力。二是密切联系群众,认真组织学习“文朝荣”等先进典型和密切联系群众、真情服务群众的好传统、好作风、好经验,进一步提高干部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三是加强作风转变,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沉下身子,深入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真正从群众的角度去找方法、找思路、办实事、解难事,切实扭转以往干部驻村浮在面上、坐在村办公室就等于驻村的思想观念。

三、强化工作措施,切实做到真抓实干

一是当好“宣传员”。 我镇紧紧围绕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这一目标,通过开展“文明山村夜间行”等活动,充分利用走村窜寨、深入田间地头、召开群众会等分散宣传和集中学习的形式,用方言土语宣讲政策、传授方法,把中央、省、市、县的重要决策部署传递到千家万户,推动党的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群众真正明白惠在何处,惠从何来,不断增强党在群众心中的重要性。二是当好“信息员”。扎实做好上下协调工作,针对村(社

区)实际情况,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加大对上协调力度,积极争取水利项目、道路硬化、一事一议等建设项目,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美化村容村貌。三是当好“指导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听取群众对发展本村(社区)经济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利用板凳会议、夜访农家等形式,了解群众真正想什么、盼什么,掌握村情民意,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为村(社区)制定发展规划、理清发展思路。四是当好“服务员”。紧紧围绕群众利益无小事,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推行为民代办、预约办理事务等工作机制,积极服务群众,帮助群众在发展特色产业方面跑项目、办手续、争扶持。五是当好“调解员”。定期召开会议,积极排查矿群、企群等各类矛盾纠纷,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调处、早化解,确保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强化责任追究,切实做到真心实意

为切实推行“诚心、真心、爱心、耐心”的工作方法,与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驻村工作取得实效,我镇成立了驻村工作监督督查工作组,党委主要领导亲自带头督促指导驻村工作,定期听取工作汇报,采取明察暗访方式,坚持定期或不定期对各村驻村驻村工作进行检查,定期开展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驻村干部工作实绩

的一项重要标准,促进问题解决落实。对驻村驻村干部到岗情 况、入户情况、工作开展落实情况进行督察。深入乡村,对驻村干部走访情况、驻村情况、办理实事情况加强督导。定期按照上级部门要求,以周报或旬报等方式对驻村驻村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汇总,对驻村驻村干部到岗情况认真核实,并将上述两项结果纳入对驻村驻村干部的考核鉴定中。同时,严肃纪律要求,按照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的有关要求,针对驻村干部到岗到位、民情日记记录、爱心理发室运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记录等工作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督查,纳入个人年终考评,以此作为评优选先的重要依据。使干部真正做到与群众零间隔接触,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拉近党员干部与群众的间隔,让群众话有处说、事有处办。

驻村工作开展以来,我镇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抓手,以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为根本目的,紧紧围绕驻村工作要求,把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创新工作方式,使驻村工作获得了较好成效。一是建成通村水泥路24.5公里,硬化院坝169240平方米,联户路86457米,安装路灯124盏,完成危房改造84户,基本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二是完成蔬菜10000多亩、茶叶13000多亩、经果林6000多亩种植任务,建成600亩八月瓜、500亩葡萄、200亩金银花及生猪、黑山羊、林下养鸡等示范种养殖基地,启动前华村1000亩大棚

蔬菜示范基地建设。三是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作风建设不断增强,在开展打击“黄赌毒”和“农村大操大办酒席不正之风”等专项整治活动中,共签订承诺书8000多份,发放宣传资料10000多份,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0多件,扭转了社会风气、密切了党群干群、维护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真正为群众办成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

 

第二篇: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汇报

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汇报

按照省、市、县同步小康精神,为破解制约瓶颈,助推全面小康,结合法德村的实际情况,理清发展思路。

一、合理产业规划。

法德村全村山高坡陡,产业发展难以形成大规模、大格局,需要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把土地进行流转或村支两委统一经营等方式,统一经营管理。结合全村的气候条件和现有资源,按照县、乡统一规划等实际情况,一是下部巩固优化桃子和猕猴桃种植;二是发展中部刺梨规范化种植;三是中上部发展高山核桃种植;四是上部荒山荒坡发展中药材种植;五是巩固顶部生态屏障建设。

二、拓宽发展思路。

把经济发展和群众需求有机结合起来,拓宽发展新路子,根据自身特点,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一是成立合作社,重点发展壮大放养猪养殖,做生态猪、订单猪,把放养猪做成产业、做成品牌;二是巩固发展现有牛羊养殖;三是充分发挥村内民族服饰技术人才的特长,培训一批专业民族服饰人才,发展升华民族文化,把民族服饰做成产业。四是各同

步小康驻村帮扶干部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给群众进行技能培训、技术指导,联系市场,畅通销路。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要大力争取项目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把道路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能够使各种特色农产品、水果、中药材、民族服饰等产品产得出、卖得旺、运得走。二是结合自身优势,合理规划发展全村饮水和灌溉等项目的申报并实施。

四、加大宣传培养。发展经济的根本在于人才,充分利用村广播、村图书室等方式宣传各种法律法规、宣传各级政策、宣传推广各种种养殖等技术,提升全村人员的综合素质。积极引导外出人员返乡发展创业,引进优秀人才到村发展。利用各种资源、机会、方式培养属于自己的专业技术人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