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思想政治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第一框题: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广泛真实的民主

1、 国家的含义:

起源上讲,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从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 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3、  国家的性质,是由占统治阶级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

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5、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6、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1)  广泛性:民主主体广泛;民主权利广泛。

(2)  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7、  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1、 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立国之本。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宪法。

(2)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2、人民民主专政新的时代内容

第二框题: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准则

一、政治权利与自由

1、 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础

2、 权利和自由的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3、 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2) 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

(3)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二、政治义务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三、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依法统一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框题:政治生活:崇尚民主与法制

一、政治生活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3、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4、 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

1、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政治生活的内容更多地涉及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的问题。

2、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第一框题: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1、 各种选举方式的区别

2、 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决定。

3、 选举方式选择依据:社会经济制度、国家性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物质生活水平,公民文化水平

4、 选民参加民主选举的素养,即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5、 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项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6、 怎样行使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第二框题:民主决策:做出最佳的选择

1、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市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2、 不同的民主决策方式:

3、 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不同方式直接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4、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重大意义:

(1)有助于决策者:

① 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

② 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决策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科学性,避免决策片面性。

(2)有利于促进公民:

① 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

②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

第三框题: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实行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自己的事情,使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一、村民委员会

1、村民委员会含义: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2、村民自治的内容:

①  自己选举当家人,使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

②   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和管理。

③   村民自制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使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行为,用民主办法管理村里事务的有效途径。

  ④   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

二、居民委员会

1、居民委员会含义: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2、 作用: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3、居民自治的内容: 《中国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干部有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监督和质询。

4、 意义: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我国正把它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三、中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意义:

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第四框题: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1、民主监督方式:

2、 公民行使监督权的要求:

(1)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

(2)负责任地实行民主监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力,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一、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1、 我国政府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政府的主要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4) 加强社会建设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的:进一步政府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4、政府的作用:

(1)人们的社会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 

(2)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5、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帮助,监督政府行为,使我们的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

二、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1、我国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政府工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2、具体要求:

(1)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必须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不能损害人民利益,不能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

(2)  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工作着力点放在研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上)

(3)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发展电子政务;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5、公民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有助于解决自己面临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促使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一、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一)是什么?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是由法律授予的,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

(二)为什么?

1、根本原因: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2、必要性: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 依法行政的意义:

(1)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力和自由;

(2)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提高政府的权威。

(3)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 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三)怎么办?

1、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

2、审慎行使力 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政府行使权力的环节:决策、执行、监督等。

决策是首要环节,其是否正确关系到国计民生。)                                                                                        

                                                                                                                              二、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一)为什么?

1、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全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的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2、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

(1) 更好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决策;

(2) 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3)防止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4)  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建立起一个具有威信的政府。

(二)怎么办?

1、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1) 民主: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

(2)法制:  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2、行政监督体系:

外部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和公民的监督(新闻媒体、群众通过法定渠道进行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司法机关的监督(法院、检察院)、政府内部的监督:上级政府、监察、审计部门、法制部门

(三)政务公开

1、我国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办事公开制度

2、意义:(1)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2)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的工作,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

1、含义: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公信力。

2、决定因素:从根本上来讲,一个政府能否具有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3、根本标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

4、树立政府权威的要求:

(1)首先,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2)其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

(3)最后,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做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

                                                                                                                      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1、 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大表大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大表大会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它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3、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和最高监督权

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其部分职权)

5、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6、   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各项职能,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权力: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1、   政体: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叫做政体。(国体:国家的性质)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2、   我国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4、   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5、   民主集中制的体现:

①      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关系上,人大代表民主选出,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决策少数服从多数。

②      在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关系上,国家行政、司法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      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上,中央集权,地方分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6、  含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7、地位: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内容:

②      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③      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④      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职能;

⑤      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等

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9、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

(1)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2)动员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3)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4)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与按揭

10 、 如何认识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作用及关系?

     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其领导方式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但党委并不能取代人大、  政府和政协的职能。人大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对政府进行监督,从而避免政府决策失误;政府通过行使国家职能,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条件;政协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促进政府政策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一、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1、   结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2、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①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      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1、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2、   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二、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列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1)邓小平理论

① 基本内容: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② 解决的问题: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 基本内涵: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 解决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③ 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科学发展观

① 提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② 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③ 解决的问题: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    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4、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党坚持以人为本。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个喜爱那个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   民主党派的性质:作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2、   是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政党制度的内容

      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各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4、多党合作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5、   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长期共存”是中国共产党存在多久,民主党派就存在多久,多党合作制度要长期存在下去。

“互相监督”实质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互相监督,尤其强调参政党监督执政党。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表明参政党要和执政党一道经受考验,共同承担国家和民族盛衰兴亡的责任。

6、   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7、   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8人民政协

① 性质: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广发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② 人民政协围绕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9、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显著特征: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

10、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①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②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

③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④ 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10 、   阐述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这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具体形式管理国家社会事务权利的组织形式,是国家的权力机关,人民政协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11 、    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在我国政治格局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人大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政府是我国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   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2、    

3、   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使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付诸行动。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3、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

自治权包括:

① 立法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上级批准后生效。

② 变通执行权: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如果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的实际情况,自治机关可报上级国家机关批准,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

③ 经济自治权: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指导下,自主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有管理地方财政的自治权。

④ 文化管理自治权:自治机关自主地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保护和整理民族文化遗产,发展和繁荣民族文化事业。

⑤ 其他自治权:自治机关根据需要,经国务院批准有权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有权根据法律制定管理流动人口办法等。

4、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①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   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

1、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①包括两方面:保护信仰宗教地自由;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②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3、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4、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5、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既是社会主义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

6、   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我们要遵循唯物辩证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四、综合探究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第八课  走进国际社会

一、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主权国家:

1、  当代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主要参加者。

2、  几种类型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3、   人口(基本)、领土(发展不可少的条件)、政权、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4、   国家主权两个特性:对内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对外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

5、   主权国家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义务: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义务。

国际组织

6、   国际组织: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处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了由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

7、   国际组织也使国际社会主要成员,主要机构、职权、活动程序以及成员单位的权利与义务,都已正式条约或协议为依据。

8、国际组织的分类:政府间与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世界性与区域性国际组织;一般性与专业性国际组织

9、  许多政府间 国际组织的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解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等。

联合国

10、   联合国: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的产物。191个成员国过,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11、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12、 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13、 作用:

①     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②     有局限性。如何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求发挥更大的作用,联合国面临诸多挑战,其改革任重道远。

14、 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世界裁减军队、环境保护、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二、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国际关系

1、   国际关系:国家之间(最主要)、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2、   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3、   形式:竞争、合作和冲突是最基本的形式。

国家利益

4、   国家间出现分离聚合、亲属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利益归根到底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5、  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相悖则是引起过渐渐摩擦或冲突的根源。

6 、  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7、  原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

8、  国家利益主要内容:安全、政治、经济利益

9、  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一、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和平问题

1、   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  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原因是什么

①和平的重要性:

 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维护世界和平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它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②和平的可能性

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

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使核大国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安全而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程度日益加深,国际上各种力量相互制约,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3、   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贫穷、毒品等

发展问题

6、  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7、   当今世界仍是贫富悬殊的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8、原因: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9、  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建立国际新秩序

12、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13、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14、  内容:

1)      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2)      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3)      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4)     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15、 各国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2)        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进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3)        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4)        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推进世界和平稳定;

5)        环境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辨析: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越快,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就越大

(1)、这个观点是不科学的。

(2)、一个国家能否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对外政策,而一个国家对外政策是由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并不是由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决定的。

(3)、经济繁荣,且致力于维护世界与发展,不称霸的国家,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才更大。

(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阻碍。这些国家,经济发展越快,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威胁越大。

二、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世界多极化

1、  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一个突出特点。

2、  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3、形成了国家之间及合作又竞争的局面。

国际竞争的实质

4、   国际竞争便现在各个领域,经济、文化、军备、人才、科技竞争等。

5、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这最终决定本国在国际中的地位。

8、   世界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9、   我国的应对: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增强综合国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三、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   外交政策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我国外交政策

2、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   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4、   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纪的和平与发展。

5、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6、   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平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谱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7、   建国之际,毛泽东提出的三条外交原则: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周恩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邓小平:和平与发展是两大问题,不与任何大国结盟,全国对外开放

8、   我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随着在国际舞台上肩负的责任日益重要,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