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峰学校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王可富)

竹峰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xx年——20xx年)

第一部分: 学校办学现状分析

(一)基本状况:

宁国市竹峰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位于宁国市竹峰街道办事处境内,占地15625平方米,现有教职工85人,21个教学班级,在校学生510人;辖一所村完小——万福小学。学校辐射半径6千米,服务人口9000人。始建于19xx年,前身为原宁国市竹峰初级中学,20xx年由原竹峰初级中学和竹峰小学合并而成。

学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锐意进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7人,小学高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53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专任教师年富力强,以研强师,一批创新型、研究型教师脱颖而出。学校现有地市级 “学科带头人”7人,地市级“青年骨干教师”7人,地市级“教坛新星”4人。

20xx年学校被列入宁国市首批标准化建设学校。累计投入近400万元对校园进行了改造。建成了拥有200米环形跑道、100米直跑道、两个篮球场、一块乒乓球场地及铅球等场地的运动场;拥有两栋教学楼及一栋科技实验楼的教学区;拥有男、女生公寓、食堂、超市、教师宿舍的生活区及停车场。按省颁标准化建设要求,建设了初中物理、生化、小学科学实验室,图书室,音乐室,舞蹈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广播室等配套功能室。

(二)制约因素

1.由于辖区人口少,出生人口低,部分优质生源流失,近几年学生从数量上呈下降趋势,制约了学校发展的空间。

2.从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来看,年龄大者偏多,因职业倦怠,激情不够;青年教师占较少比例,教育教学经验相对不足。

3.青年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特色不明显,个人专长不突出,“模仿型”、“教学型”教师多,为学校实现整体式跨越带来一定难度。

4.学生来源于移民子女及开发区职工子女,学生的复杂性、成绩差异性,对学校教育质量形成冲击。

5.学校的教育现代化设施设备有待于进一步优化。

第二部分: 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思路

1

基本思路:以精细化管理为切入口,以青年教师培养为着力点,以生态课堂构建为增长点,以和谐促发展,以质量铸品牌。

办学目标:进一步确立本校的教育质量优势,建成一所在宁国市具有广泛影响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和一定品味的公办中心幼儿园。

师资培养目标:发挥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扩大骨干教师队伍,抓好教师的学历提升工作。

办学特色:以生活化德育教会学生做人,以优质化教育促学生成才,办人民满意教育。

培养目标:更新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标。让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把竹峰学校的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基础扎实,并且能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特长发展、自我完善的合格公民。

第三部分: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主要任务:

(1)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

(2)建设一支师德优良、结构合理、学科平衡、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支“理念先进,有开拓创新意识,业务能力突出”的骨干教师群体。

(3)创设基础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的办学条件。

(4)建立一整套科学、人文、民主的学校管理体系。

通过狠抓校园建设,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内部管理,优化师资队伍,深化课程改革,加强特色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力争到20xx年,把我校建设成进一步确立本校的教育质量优势,建成一所在宁国市具有广泛影响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

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xx年1月---20xx年8月):

以人为本,联系实际,完善制度,落实精细管理,坚持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探索建立参与管理的民主激励、榜样激励、成果激励以及情感激励等多种机制,进一步理顺工作思路,明确职责分工,架构全面、全员、全程学校立体管理网络,努力实现学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规范学生日常行为。

第二阶段(20xx年9月---20xx年8月)

2

着力规划校园布局,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塑造整洁优美的“绿色”校园;开展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研究,加强教师学科素质培养和日常教学常规的养成;开展德育课题研究,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加快特色发展步伐,初步形成办学特色,积极争创宣城市示范学校。

第三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建设一支敬业爱校精神、高素质、高水平、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着力培养个性鲜明、学有所长的学生;加大课题和课改研究力度,推广课改及教研成果;丰富学校发展内涵,不断优化学校管理,全面推进以课改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工作,具有较高科学管理水平,办学质量高效益;向“一流师资、一流设备、一流环境、一流管理、一流质量”的示范学校的目标靠近。

三、规划重点

(一)学校管理

1、调整学校领导分工,理顺工作思路,明确岗位职责,简化工作程序,创新工作机制,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能,实施扁平化管理。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强化德育工作,教学活动、教育科研、教师队伍、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管理,做到“凡事有准则,事事有负责;凡事有程序,事事有监督”。

2、召开教代会,修订、完善《学校规章制度》。

3、加强管理者自身学习,提高管理者理论修养、对相关政策的把握决策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增强学校管理者的团队协作意识、责任担当意识、服务协调能力和示范带头作用,强化管理是服务、是支持,也是思想、是智慧,管理更是细节理念。

4、充分发挥党、政、工、团民主参与和监督保证作用,完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机制。结合学校实际,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制度执行,体现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最大限度发挥制度的约束力和激励作用。

5.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促进管理走向开放化。通过强化家长委员会的职能,提高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参与度和决策权,吸引家长积极投入教育研究,促进家长间的教育交流,不断提升家庭教育理念与技术,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新资源。

6.实施教师岗位目标与绩效管理,完善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实施方案,最大限度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德育工作。

3

1.调整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构建学校德育工作网络。完善少先队、团队、学生会组织建设。

2.制定相关德育制度。如:学生一日常规、文明班级、行为规范示范班、文明监督岗、寝室管理常规、住校生一日常规等。

3、每年进行家长委员会的换届工作,定期举办“家长学校”讲座,定期进行“大家访”活动,完善家校联系,构建学生教育网络。

4.举办“家长学校”和“班主任论坛”,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会议。结合学校实际和工作安排,开展系列主题教育和团队体验实践活动。

5.完善“文明监督岗”工作机制,发挥学校广播站、宣传栏等阵地教育作用。

6.制定“和谐教室”标准,评选学校 “十佳和谐教室”。

7、每学年第一学期学生田径运动会,第二学期举办中学生篮球赛、小学生乒乓球赛,每学年举办一次庆“六一”校园文化艺术节。

8.评选、表彰学年度“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团员”“优秀寝室长”、“文明学生”、“文明监督岗”、“学习标兵”、等。

9、进一步完善德育校本研究机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课题研究,加强德育与生活、德育与网络、德育与艺术的实践整合,推动德育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进程。

10、改革德育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品行进行引导与评定,促进他们自主参与德育管理,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综合能力,形成独特的个性品质。

(三)教学工作。

1.结合本校实际,研究、制定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2.制定有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开展教师全员业务考评。

3.制定学校教学质量监测方案,开展教学质量监测,召开年度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会。

4.建立健全学校“特殊儿童”档案,强化对特殊儿童教育的管理和引领,形成科学合理的助学和评估评体系。

5.每学年举办第一学期 “教学开放周”,第二学期进行“骨干讲师团送课下乡”活动,开展城乡教学交流、名师送教和教师交流等活动。

6、强化教学质量管理和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提升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继续抓好过程性质量检测与监控,努力实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加强考核评价方式的研究,逐 4

步完善学生评价制度。通过狠抓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一流质量”目标。

7、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空间和环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起自信,个性、爱好和特长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要着力处理好教与学的辩证关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增强学生主动参与、问题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勤于实践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中学习,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究中分享,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8、深化课程改革实践研究,努力探索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教学模式,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知识、提升素质、发展智慧的场所。进一步加强新课程学习管理,积极推行“三个一”学习制度(每周至少读一篇理论文章,每学期读一本教育论著,每年撰写一篇有较高水平的实践论文),实行“五个一”教学管理(每周完成一次教学反思,听一节课并有评点,每月撰写一则教育叙事,提供一个典型案例,每学期上一节校级研讨课),不断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四)教育科研。

1、拟定学校三年教育科研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教研网络,加强教科研规范化管理,营造浓厚的学校科研氛围。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制度,认真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倡导反思性教学,鼓励同伴合作与互助,为教师提供接受专业引领的机会,努力促进教师由教学单一型向知识型、研究型、学者型的综合方向发展。

2、重视教科研成果的研讨、交流和推广,积极参与省、市、县课题和课改研讨会、汇报会和展示会等交流活动,争取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在省、地、市教育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3、完善教科研工作机制,建立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三者兼备的教科研队伍。在搞好校本教研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已有课题研究和申报贴进教育教学实际的新的课题。

(五)队伍建设。

1.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则,以市教体局《关于规范教师行为的若干规定》为抓手,以教师政治学习和教育体验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先 5

进教师事迹报告会、教书育人经验交流会、座谈会等师德教育活动,提升师德教育实效,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开展“铸师魂 塑师表”系列活动,组织校级“优秀教师”评选。

2. 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深入推进“名师工程”。针对不同层次的培养对象,学校提出发展要求:每学期看一本教育专著,取得1~2项奖励(在辅导学生、本人业务进步方面),上好一堂公开课,自制一个课件,为学校发展出一个好点子;累计有5000字的教后记或教育教学论文。通过专业辅导、业务培训、多元评价、业绩展示等各种形式,有计划、分层次,多渠道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促使其快速成长为名师。每学年度组织一次校级骨干教师评选。

3.进一步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扎实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倡导反思性教学,鼓励同伴合作与互助,为教师提供接受专业引领和技能培训的机会,努力促进教师由教学单一型向知识型、研究型、学者型的综合方向发展。

4.开展教师业务考评,完善随堂听课制度,加强与教师交流,在互动中提高教师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提升教育观念和教学能力。

5.加强教师管理,严格教师岗位目标和绩效管理考核,建立、完善学校效绩评估体系,如质量评估、 满意度调查、工作目标达成度评估、师德评估等,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教师的工作实效,最大限度激活教师发展潜能,促使其形成工作亮点和教学特色。

8.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记录教师发展轨迹,及时帮助和引导教师分析工作中的得失,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六)学校文化。

1、依靠学校文化建设组织的力量,组织教师、学生开展各种主题的文娱活动,逐渐形式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文化氛围,以文化氛围促进师生文化素养的提高。同时在校园环境、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加大力度,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合力。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教学设施现代化水平。精心布置校园的静态环境,建设特色文化走廊和开放书架,营造书香校园外部氛围。

3、发扬学校优良传统,挖掘学校办学潜力,展现学校的“文化”底蕴。大力加强学校的“三风”建设,积极构建班级文化,创新学校制度文化,以形成团结进取、健康向上的学校精神文化,提高学校“文化”影响力。

6

4、联系竹峰学校特殊的地理位置,位于青龙湾旅游区境内,学校组织力量,挖掘资源,编印关于环保方面的校本教材,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5、广泛开展各种读书和文艺欣赏活动以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增强学校文化学术氛围,丰富校园物质文化内涵,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6、建立建设“和谐平安校园”长效机制。紧紧围绕依法治校、以德治校的总体要求,全面落实安全保卫工作责任制,加强安全管理与教育,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师生积极地反思并变革学校的制度规范以及自身行为,从而促使他们在认知、情感、意识、行为等方面得以与学校文化整合,创造一个安全、稳定、文明、健康的教书育人环境。

第四部分、学校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办学思想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灵魂,只有将办学思想内化为教职工的共识,并成为教职工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真正在实践中得以落实。实施和管理本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将定期召开各级会议,积极学习本规划,以取得全体教职工的共识,将本规划作为学校内部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纲领,在本职工作中加以贯彻执行。

(二)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具体实施“三年规划”的全程管理,各分管领导、处室、教研组具体落实,全员参与,是完成规划的可靠保证。管理小组负责本规划的全程实施和管理,努力做到团结协作,分工明确,条块清晰。

(三)制度保障

1、畅通信息渠道,加强监督反馈。不断完善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规划不断修订、完善、提高,并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控和改进。建立立体、交叉、多维的信息网络,在规划的具体实施阶段,学校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和各部门做好规划的咨询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平衡工作,及时纠正偏差的管理行为,形成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的工作机制,齐心协力,保障三年规划的顺利实施。

2、测评成效,利益挂钩。及时作好规划各阶段的检查测评工作。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各部门及个体的短期目标行为进行评估,将行为绩效与实施奖惩结合,鼓励先进,激励全体,真正提高学校组织的整体效应。

(四)师资保障

7

加强学校行政班子的建设,各职能部门分工合作,形成“分工不分家,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努力建设一支品德好、观念新、学历层次高、教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五)后勤保障

加强经费管理。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和财经纪律。加强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固定资产管理。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为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

宁国市竹峰学校

20xx年3月

8

 

第二篇: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

学校新三年发展规划

办学目标

以卢湾区教育现代化目标为指向,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前提下的个性长足发展为根本目的,在“立美育人”办学理念的指引下,依托“五育并举”的操作载体,加强艺术教育与基础型课程学科教学的统整,构建美的课堂、美的教学;拓展艺术教育特色的外延,整合各类美育资源,进而加强美育和学校教育教学生活的联系,营造美的班级、美的校园;依凭课程实施载体,建设一支术有专攻、教有专长、师德高尚、具有艺术人文素养的复合型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在学科美育方面独有建树的特色教师,拥有美的教师、美的职业;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内聚精神、外塑形象,在互动交流的活动中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开放度,辐射品牌效应,形成美的学校、美的形象。 培养目标

我们认为,在国家培养目标的指导下,七色花小学的学生在以下方面可以形成更加鲜明、更富个性化的状态,形成富有“七色花”个性的我校学生形象:

1、学业基础优良基础上艺术特色的初步形成与潜能的初步激发

这是就学生各方面的学科素养与艺术特色的关系而言,我们期待七色花小学的学生在艺术素养方面形成整体的特色,部分学生艺术才华初步呈现并得到积极的关注与高质量的培养。

而这一特色的形成,同时要求建立在学业基础优良的前提下,而不是顾此失彼。为此,在全面的课程建设中,尤其是在基础型课程建设中,要大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探索基础型课程与拓展性课程、艺术教育特色的整合,为我校学生艺术特色的形成提供更深厚、宽广的基础与平台。这是我们新三年特别要强化

的内容。

2、合作包容精神与交往能力基础上自主发展意识的觉醒与能力的初步发展 艺术活动中充满着群体的合作,但同时不掩盖个体的独特,反而要求每位个体为群体贡献其才华,这是一种群性与个性的完美结合。

具体到对我校学生培养目标的思考,我们认为可以突出对当代学生合作包容精神与交往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当代独生子女,对于国际交往、国内交往日益增多的具体办学情况与社会发展情况,都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我们将继续研究培养学生在融入群体、建设群体的过程中,保持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因此,无论是在艺术活动中,还是在其他学校生活中,尊重学生的个性,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其自主发展的意识与能力,是我们对学生发展的新期待。

3、行为举止得体基础上精神世界的敏感与丰富

这是就学生外显的行为举止与内在的精神世界的关系而言,我们期待七色花小学的学生,有着得体的行为举止,健康、活泼、有礼、有度,部分学生达到举止优雅的境界。

与此同时,通过艺术教育及所有的学校教育,努力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保护学生对生命、对世界、对文化、对自我的敏感性,使学生初步形成身心和谐发展的状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