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中历史第四分册会考知识点全整理

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

第2课 民族国家的形成

一、君主专制

1. 条件:民族国家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

2. 地点:法国(法兰西斯一世 王权强盛)、英国(伊丽莎白一世)

3. 背景:社会各阶层支持加强王权

? 封建贵族要维持自身地位

? 资产阶级渴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 农民和城市贫民渴望改善生存环境

4. 时间:15世纪下半叶

5. 手段:打击大贵族,颁布重商主义政策(客观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第3课 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一、新航路开辟

1.时间:15、16世纪之交

2.原因:

? 经济(根本):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资本原始积累——对黄金需求(货币短缺、中西贸易逆差)

? 社会:《马可波罗行纪》

? 商业(直接):传统贸易秩序、环境被破坏(奥斯曼帝国的崛起)

? 政治:君主支持

? 宗教:天主教的传播

? 科技: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

3.航线:

? 葡萄牙:迪亚士绕过好望角 达·伽马到达印度,开辟欧亚航线

? 西班牙:哥伦布四到美洲,开辟欧美航线 麦哲伦完成人类首次环球航行

4.影响:全球贸易范围扩大,商品数量品种增加;形成世界市场,各国经济文化联系日益紧密。

二、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

1.国家:葡萄牙、西班牙(最早)、英国、荷兰、法国

2.影响: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给亚非美人民带来空前浩劫

第4课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一、 意大利文艺复兴

1. 时间:14~16世纪

2. 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3. 地点:意大利(发源地和兴盛地)

4. 内容:“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帜下,以“人文主义”为武器,抨击罗马天主教会及其神学理论。

5. 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马基雅弗利

二、 宗教改革

1. 时间:16世纪

2. 代表:德国 马丁·路德

3. 影响:是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社会改革运动,打击了教会势力,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

第5课 英国革命

一、 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1. 时间:15世纪初 斯图亚特王朝

2. 原因:国王迫害清教徒,实行专卖制,搜刮民脂。

——根本原因:损害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 政治经济利益趋同

? 渴望废除君主专制

? 发展自由资本主义

3. 标志:1640年长期议会召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二、 君主立宪制确立

1.光荣革命:1688年,拥立荷兰威廉一世,废黜詹姆士二世。

2.两部法案:1689年,《权利法案》——议员言论自由、法律、税收

1701年,《王位继承法》

4. 影响:确立“议会至上、君主立宪”制度,为英国长期平稳发展,进入工业革命提供条件。

第6课 启蒙运动

一、 启蒙思想家

1. 性质:文艺复兴后欧洲新一轮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2. 时间:17~18世纪

3. 内容:先进思想家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以科技进步为武器,高举理性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和中世界宗教神学,主张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与国家。

4. 过程:17世纪英国:霍布斯、洛克(发源地)

18世纪法国: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兴盛地)

二、 批判君主专制

批判:

1. 工具:自然法、社会契约论

2. 理论:否定封建专制、主张天赋人权、自然权力学说

3. 观点:人人有追求生存、自由、幸福的权利,专制统治侵犯了这些权利。 构想:

1. 伏尔泰:开明君主制

2.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立法、司法、行政互相制衡)

3. 卢梭:共和国、全体公民参与立法

三、 宣扬自由和平等

1. 工具:天赋人权

2. 理论:

? 人生来自由平等——经济活动、思想言论、出版自由,但要法律支配

? 平等与自由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社会状态下,人在法律规定上平等,现实社会中的不平等来自国家权力和私有财产。

3. 意义:

? 向封建势力猛烈冲击,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 为之后法国、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行了舆论动员。 ? 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建设提供了系统的政治构想。

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

第7课 美国独立战争

一、背景

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杰弗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美国宣布独立。

二、美国联邦制度的确立

1. 背景: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制定《合众国宪法》,确立联邦体制。

2. 内容:

? 中央与地方分权,中央有统一发行货币、征兵、征税、管理对外贸易的权利 ? 中央采取三权分立:

——立法:参众两院组成的国会

——行政:民选总统作为国家首脑、武装部队总司令

——司法:联邦高等法院。大法官任期终生。

3. 意义: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解决联邦政府分权问题,使政局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第8课 法国大革命

一、 革命进程

1. 背景: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象征封建专制的巴士底狱。君主立宪派掌权。

2. 内容:

? 颁布:1791年宪法、《人权宣言》

? 废除:农奴人身依附、徭役、贵族特权

? 实施君主立宪政体,革命获得阶段性胜利

二、 拿破仑帝国

1.1798年,拿破仑发动政变。法国进入拿破仑时代。

2.1803年,建立拿破仑帝国。

? 政治:中央集权制,直接任命各省省长。

? 经济:鼓励竞争和机器生产。创办法兰西银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社会:《法国民法典》——法律上巩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秩序。

3. 影响:

积极:在占领地区推行《民法典》,取消贵族特权,动摇欧洲封建统治,扩大法国大革命影响。

消极:侵略扩张、建立霸权

第9课 英国工业革命

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

一、工业革命

1.含义:由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操作、由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过程。

2.前提:资产阶级革命后所建立的君主立宪政府积极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推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发展国内外贸易,通过实施《垄断法》,保护专利权,积极创新,最早形成资本主义私人企业制度,为工业革命到来创造政治前提。

3.市场: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海上优势和海外殖民控制了欧洲、美洲、亚洲的广大市场,手工业生产已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4.劳动力:“光荣革命”后圈地运动大规模发展,破产失地农民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5.资金:圈地运动、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在积聚资本、开辟国外市场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6.技术:英国发达的工场手工业为机器发明和应用提供了劳动分工和技术条件。

7.能源和原料:煤炭资源的开发,圈地运动使农业生产率与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

二、机器的发明与改进(工业革命的过程)

1、时间: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叶

2、发明: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工业革命开始。

1771年阿克莱特建立第一个纺纱厂,标志现代工厂诞生。

1782年瓦特研制“万能蒸汽机”,解决动力问题,开辟“蒸汽时代”

? 煤炭和钢铁的生产和应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就,它解决了新能源和新材料问题,为机器制造业奠定基础。

? 19世纪以后,出现兴建铁路热潮,加快工业化进程。到19世纪中叶,英国建成现代工业体系,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成为“世界工厂”,这为英国在19世纪称霸世界提供了强大物质基础。

三、工业革命影响

1、促使英国从农业社会演变为工业社会,社会面貌焕然一新。

2、产业结构:农业比重不断缩小,第二、三产业比重不断扩大。

3、阶级结构: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逐渐形成。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成为最主要社会关系。

4、生活方式:加速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生活节奏加快,家庭规模日渐缩小,教育逐渐普及,生活质量总体得到提高。但也造成贫富分化、交通、住房、环境污染、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

5、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和新法规的产生。

6、使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大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第10课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

一、 现代工厂制度

1. 产生条件:工业革命。机器大工业发展,英国的生产组织和经营管理形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 时间:19世纪上半叶在英国工业中占主导地位。

3. 内容:最早出现在纺织行业。资本家将雇佣劳动者集中在一定规模的工厂里,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分工,有条不紊的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4. 意义:

? 工厂制有利于运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根据生产流程,制定各项技术操作规范及其他经营管理的规章。

? 两发挥一提高:机器设备发挥最大生产效能,工人发挥最大劳动潜能,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 有力促进了英国经济高速发展。

第11课 工业时代初期的社会矛盾

一、血汗工厂

1. 原因: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财富空前增长、社会生活水平提高。

2. 时间:工业时代初期。

3. 内容:工人从事高强度机械化劳动,工作环境恶劣,劳动时间长,工资低,无教育。

二、城市贫困问题

1.原因:工业革命推进,欧洲城市数量、规模快速增长,工作居住条件却滞后。

2.时间:19世纪上半叶,成为影响欧洲社会发展的重要阶层

3.内容:

? 城市低收入工人贫困

? 涌向城市的农村人口,沦为游民

? 失业工人

? 破产企业主和手工业者

4.地位:显示了工业化初期资本主义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的重要特征,反映了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

三、社会立法

1.背景:工人争取生存而斗争。政府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缓和阶级矛盾,制定法律。

2.内容:首先从工厂法开始,逐渐扩展到劳动、报酬、教育、卫生、社会救济等其他社会领域。

3.地位:虽然从法律上一定程度保障了社会底层民众的一些基本利益,改善了工人生活条件,缓和了矛盾,化解了冲突,但没有从根本上实现社会公正、公平,也没有消弭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冲突。

第12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一、空想社会主义

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

1.背景: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展现

2.代表人物:

法国的圣西门、傅里叶、英国的欧文

3.评价:

? 进步性: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初步启发了工人阶级的觉悟

? 局限性:把社会主义看成理性的产物,而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回避政治斗争,诉诸经济和社会改良,把实现社会主义的希望寄托于人们的道德觉悟。

4.历史地位:

为人类留下宝贵的思想遗产,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科学社会主义

1.历史条件: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逐渐展现;欧洲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理论基础:马、恩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吸收人类优秀的思想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诞生标志:1848年《共 产 党宣言》在伦敦发表

4.历史地位:对世界无产阶级斗争和人类社会进步产生重大影响。

第14课 美国独立战争

一、美国的扩强盛

1、时间:19世纪上半叶

2、手段:强占、购买、侵占、拓荒

3、结果:两洋国家

二、美国工业革命

1、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

2、地点:美国东北部

3、部门:棉纺织等轻工业

三、南北战争

1、根本原因:北部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与南部种植园奴隶制的矛盾日益尖锐

2、时间:1861——1865年

3、过程:

A、导火线:1860年,共和党人林肯当选总统

B、爆发:1861年南部挑起内战

C、初期:北方失利

D、扭转局势:1862年,林肯颁布《宅地法》、《解放宣言》

1863年,联邦军队取得葛底斯堡战役胜利(转折点)

E、战争结果:联邦军队获胜

4、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5、意义:消除国家分裂的危险,维护联邦统一

以民主方式基本解决农民土地,废除黑奴制,为美国的壮大和发展奠定基础

第15课 德国的统一和崛起

一、德意志统一的背景

1、德意志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民族统一

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

2、普鲁士综合实力强大,成为领导统一的核心

3、俾斯麦力主强硬的“铁血政策”

二、德意志统一的过程

1、方式:王朝战争

2、时间:1864——1870年

3、过程:对丹麦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

4、结果:积极:德国结束分裂状态,为经济发展铺平道路

消极:保留了君主政体,强化了军国主义传统

三、德国的崛起

1、历程:19世纪七八十年代,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比较迅速

19世纪90年代,德国经济起飞

20世纪初,成为世界第二、欧洲第一的工业强国

第16课 俄国的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

一、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背景: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俄国社会发展

内因:农奴起义不断——农奴受到残酷剥削、压迫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农奴制度下,缺少自由劳动力、工业投资积累、市场狭小(根本原因)

外因:1856年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充分暴露农奴制的腐朽和弊端(直接原因)

2、内容:农民获得自由民的权利和地位

农民缴纳赎金,可得到一块份地

3、性质:封建统治者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4、影响:废除农奴制,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大量资金,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局限性: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第17课 日本明治维新

一、明治维新

1、前提条件: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

背景: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口号:尊王攘夷

主力:西南各藩武士

结果:幕府统治推翻,建立由西南倒幕派武士掌握权力的新政府

2、具体措施:

政治:废藩置县、版籍奉还——消除藩阀势力和封建割据

经济:地税改革——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鼓励工商业发展

撤出关卡、行会制度

社会关系:废除封建等级制,倡导四民平等

文化:教育改革,办近代学校

引进欧美科技

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

移风易俗,开化社会文明

军事:实行征兵制度,加强军事力量

3、影响: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使日本国力不断增强,逐步废除和西方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局限性:在天皇制度下,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使日本之后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第1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电力时代来临

时间:19世纪70年代

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

特点:新能源时代(电力时代)的来临和新材料(钢材)广泛使用

发明:电机、内燃机、化学工业

二、大企业与垄断资本

1、表现:出现了各生产环节集中于一体的巨型企业;通过合并、联合形成垄断资本

2、影响:加剧竞争无序性;扩大社会两极分化;成为经济危机和社会冲突的重要原因

第19课 资本的全球扩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一、列强瓜分世界

时间起点:19世纪70年代

争夺焦点:非洲、中东、东亚的太平洋地区

重要目标:非洲

东亚主要目标:中国

二、殖民体系形成

1、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2、殖民大国:英俄法德日美

3、殖民形式: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第二篇:高中历史整理(上海会考第一分册)

第一分册

第一单元 古代东方

古代东方文明兴起于肥沃的大河流域,农业是经济基础。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和中国都是在农业经济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几乎都经历了从分散到统一的过程。在统一之后实行了与之相适应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古代两河流域

1.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东西两面分别与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大沙漠相邻、北接小亚细亚山地、南临波斯湾,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1

2.楔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BC3100年之前,苏美尔人就开始使用这种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3.《汉穆拉比法典》(B)

高中历史整理上海会考第一分册

2

目的: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内容及评价: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法典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

第2课 古代埃及

1.古代埃及的地理位置A

2.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专制统治A。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他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自奉为神或神 3

的后裔,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并控制着所有军队,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2.金字塔与来世信仰

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它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金字塔也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

最负盛名的就是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举世闻名的狮身人面像就矗立在哈夫拉金字塔的旁边。

3.象形文字和纸草

古代埃及人早在BC3500年以前就发明了象形文字。

古代埃及人最初以刻刀和石头做书写工 4

具,发明了笔和墨水以后,纸草、木片、石头和陶片都成了书写材料,其中纸草的使用最为普遍。

第3课 古代印度

1.社会分裂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种姓集团。

特征(B):四大种姓在理论上皆为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种姓制度造成印度社会阶层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佛教的创立和发展:

时间:BC6世纪

地点:古代印度

创始人:悉达多

大藏经:由于内容主要有经藏、律

5

藏和论藏三部分组成,所以又称为三藏经或三藏。

第二单元古代美洲与黑非洲

第4课 美洲印第安文明

中美洲的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南美洲的印加文化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玛雅文化

玛雅人长于农耕,用金石工具,从

野生植物中培育了包括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在内的40多种农作物,后来都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极大地丰富和改善了人类的生活。

第三单元古代希腊罗马

第6课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6

1.古希腊的地理位置A

2.城邦的特征:古代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座城市为中心、连带周边乡村地区而形成的独立国家,以小国寡民为基本特征。

3.BC5—BC4上半叶,是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这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高度发展的繁荣时期,也是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全盛时期。

3.雅典民主政治(C)

在古代希腊人建立的众多城邦中,影响最大而又最具典型意义的是雅典。雅典城邦以其政治民主、经济发达和文化繁荣而著称。

形成和发展:

核心: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以成年男性 7

公民的直接参与为核心。

确立:是在广大平民与氏族贵族长达100多年的斗争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起来的,是平民在斗争中逐渐战胜氏族贵族的结果。

里程碑:BC594年的“梭伦改革”和BC508年的“克利斯提尼改革”

全盛时期:希波战争以后,BC443年至BC429年,伯里克利连续当选为雅典十将军委员会的首席将军,开创了雅典历史上的“伯里克利时代”。

评价:以伯里克利时代为代表的雅典民主政治,是古代希腊城邦社会中先进的政治制度,它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 8

步。然而它毕竟只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而且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民主权利,妇女、外邦人和奴隶则都被排斥在外。

第7课 希腊古典文化

1.古代希腊人创作的《荷马史诗》,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2.三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3.希罗多德及《历史》

欧洲语言文字中的“历史”一词就源于希腊语,原意为“经过调查研究的纪事”。古代希腊的历史学诞生于古典时代,是以希罗多德的名字及其《历史》为标志的。《历史》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

9

第8课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1.罗马共和国的开始:BC509年,罗马废除了“王政”,改行共和制度,开始了近50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

2.罗马帝国:BC27年,他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历史也就以此为标志进入了帝国时代。

3.罗马帝国的疆域:到DC2世纪初,罗马的统治疆域达到了最大规模:东迄幼发拉底河,西抵不列颠,北达多瑙河,南至北非,形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环地中海大帝国。

4.DC476年,西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被废黜。这一事件是西罗马帝国灭亡的标志,也是欧洲古代历史终结和中世纪开始的标志。

5.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10

第9课 罗马法体系

十二铜表法

1.背景:罗马共和国建立以后,罗马平民为争取自身权利而斗争的意识不断提高。BC451年至BC450年,在平民的强烈要求下,罗马共和国政府先后制定了12个法表,并将全部条文刻于12个铜牌之上,公布于罗马广场,因而被称为“十二铜表法”。

2.内容:“十二铜表法”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各个方面,基本上是罗马人传统习惯法的汇编,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

3.评价B:“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它体现出古代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它明文公示,按律量刑,改 11

变了以往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状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生活。它从法律条文的思路和格式上为后来罗马公民法奠定了基础,成为罗马法体系的渊源。

4.罗马人的法治精神B

第四单元古代伊斯兰世界

第10课 伊斯兰教和阿拉伯世界 伊斯兰教的产生

时间:DC7初

地点:阿拉伯半岛

创始人:穆罕默德

经典:《古兰经》成为伊斯兰教最基本的经典。

第11课 奥斯曼帝国(删除)

1.1453年4月,穆罕默德二世亲率大军围攻君士坦丁堡。

12

5月末,奥斯曼军队经过激战,攻占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

1457年,奥斯曼人迁都君士坦丁堡,后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2.奥斯曼帝国控制亚欧商路及其影响

(B):奥斯曼帝国占领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和君士坦丁堡以后,控制了亚欧商路,破坏了地中海区域原来的商业秩序和环境,迫使欧洲商人另行寻找通往东

方的新航路.

第五单元 中世纪西欧

第12课 封建制度

1.“采邑改革”及其影响:

DC8上半叶,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革土地分配制度,变无条件赏赐为 13

有条件分封。史称“采邑改革”。

影响: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采邑连同居住其上的耕种者一起分封,加速了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进程。在采邑制度下,国王仅仅是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法兰克王国后期,采邑渐渐演变为世袭领地,封建领主实力坐大,王国陷入分裂割据状态。

2.西欧封建制度大体产生于DC6下半叶,后逐渐扩展,DC11前后基本确立。 14

3.等级君主制(B)

背景:DC12以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英,法等国王权呈加强之势,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势力和新兴的市民阶层在共同利益驱使下,力

高中历史整理上海会考第一分册

15

图携手打破封建割据局面。自DC13下半叶起,英、法相继出现了新的权力机构——等级代表会议。

定义: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贵族和市民等阶级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

权力分配:在等级君主制时期,司法和军事等方面的权力渐渐集中到中央,等级代表会议则主要掌控国家赋税的批准权和分摊权,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开始受到重视。

意义:等级君主制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而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6

初步形成标志:1265年召开的英国议会和1302年举行的法国三级会议,标志着英、法两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

第14课 庄园和城市

1.中世纪庄园: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合,大体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国王、教会贵族和世俗贵族都是庄园领主。

2城市争取自治斗争的常用方式: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是常用的两种手段。

宗教:基督教的兴起

1.兴起:1世纪上半叶,兴起于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中间

17

2.中世纪教会和西欧教会(删除):

(1).互相利用,互为依存,各得其所(6——11世纪):

基督教:在日耳曼人中广为传播,影响大增;

教会成为最大封建主,掌控西欧耕地总面积三分之一;

聚敛财物,什一税遗憾为最。

(2).教皇权力极盛(13世纪): 表现:对西欧教会集权统治,干涉各国内政,鼓吹教权至上,力图建立天主教会主宰一切的世界。

影响:干扰了西欧各国政治统一的进程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阻碍了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导致日后宗教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

18

(3).教权逐步衰落(14世纪以后) 原因: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兴市民阶层的支持,英、法等国中央集权加强,教会权力逐渐被削弱。

过程:阿维尼翁之囚是由盛转衰的标志——法、意等争夺教廷控制权,天主教会一度出现两个、甚至三个教皇,天主教会大分裂。教权更趋衰落,干预世俗事务的能力下降。

文化:圣经和西方文学艺术

(1).《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内容丰富。

《旧约全书》中的《诗篇》、《箴言》、《雅歌》最具文学色彩,是西方文学组成部分之一,在西方流传甚广。

(2).对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提供素材,被反复使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后世作家和艺 19

术家在圣经中注入新的内涵,宣扬新的思想和理念,有的成为西方文学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如《最后的晚餐》和《创世纪》(米开朗基罗),展现了人文主义理念。

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