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知识填空

20xx年高二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

历史必修1——政治史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进行有效统治。

2、内容:

①分封对象: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授于 ,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受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 。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 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4、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二、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推行 (核心),形成相对的大宗和小宗。

3、特点:利用 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4、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公关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王朝——秦朝。

2、至高无上的皇权:皇帝制度

①规定封建最高统治者为“皇帝”,自称“始皇帝”。

②全国的行政、经济、军事等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

③秦始皇首创的 ,体现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皇帝制度的三大特征: ; ; 。

3、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

①在中央,设置 。 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

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丞相之下还有诸卿。

4、地方行政制度: 的全面推行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 。郡守和县令都由 任命。

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控制。中央集权的表现。

5、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①维护国家统一,扩大了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中央集权的发展(地方行政的沿袭与变化):

①汉初 并存。汉武帝颁布“ ”,使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②唐中期在地方设置许多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中央集权。

③宋太祖把地方节度使的兵权 ;行政上由中央派 (知州)做地方官,同时设 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加强了中央集权。 1

④元朝除 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在地方设 。行省之下,设路、府、

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 。

行省制度创立的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

度的重大变革,是 的开端。

2、君主专制的演进(中央行政制度的沿袭与变化):

①汉武帝重用身边做 的人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三省体制。唐朝三省分工明确, 省决策, 省审议, 省

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

立了 制。

作用: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 的独尊。

③宋初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后为削弱相权,增设 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皇帝总揽大权。

④元朝设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元朝后期,宰相权势越来越大。

⑤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背景:明太祖认为宰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措施:1380年,朱元璋裁撤 ,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明成祖设 。

影响:宰相制度宣告废除, 进一步加强。

⑥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限制。康熙帝设 ,与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互相制约,集权于皇帝。雍正帝设 ,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

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发展到了顶峰。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古希腊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1、公元前6世纪初, 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 。

①内容:根据 把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 是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

公民均可参加;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建立 ;废除债奴制。

②作用:动摇了旧氏族贵族特权,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2、公元前6世纪末,改革,雅典民主政治

①内容:建立十个 部落;设立 ,由各部落轮流执政;组

成 ;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②作用:基本铲除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扩大,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1、 改革,雅典民主达到" ".

①内容:所有 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公职;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进一步扩大, 成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向公民发放 。

②作用:雅典民主政治达到 ,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十二铜表法》:罗马成文法诞生

①原因: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平民进行反对 的斗争。

②作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 的利益,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2、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

①对罗马的作用: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 ;保

护 ,法律面前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保护了 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2

②对后世的影响:近代资产阶级利用和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 ,推进 发展的有力武器对;近代欧美国家 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议会权力的确立:

1、 英国 的建立—— 颁布:1689年

内容:限制王权;保证议会立法和财政等权力。

特点: 权力至高无上,君主“ ”

作用:①为英国 提供了有力保障;②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 ;③把政治斗争规定在一个相对有序的状态中,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冲突。

2、1832年议会改革: 获得更多的议会议席,为 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保证。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责任制内阁简称 ,内阁的首脑是 ,内阁成员是 。内阁对 负责。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1787年宪法》的颁布:

1、内容:

①规定美国是一个 的国家,权力高于各州,各州有一定自主权。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

特点: 和 结合。

②确立 的制度。

总统:最高的 、军事指挥权、部分宪法否决权、任命高级政府官员;与外国缔约,但须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

议会:财政权和 ;

最高法院:最高 、宪法的解释权、

2、1787年宪法体现 、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3、评价:①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 成文宪法;

②体现了 原则,避免权力过于集中,有一定的民主性;

③保障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促进美国 经济发展;

④有局限性,如允许 制度的存在,不承认妇女、 和印第安人的民主权利。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

1、 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爆发原因)

①根本原因(目的):列强为夺取更多的 和 ;

②直接原因:林则徐 1839年 英美鸦片

2、:1842年,清政府被迫和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

等条约主要内容:

3

①割 给英国;(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破坏中国的贸易主权)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破坏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影响:大门被迫打开;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开始沦为 国家。

3、战火再燃

①原因:列强向清政府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

②过程:

1856年,清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法国加入。

英法联军进逼天津,与清政府签订 。

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天津,火烧圆明园(1860年),签订 (增开天津为商埠)。

?影响: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大侵害,中外势力联合勾结。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化加深了。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1、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原因: ①根本原因: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大陆政策”)

②直接原因:朝鲜爆发农民起义

经过: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之战、威海卫战役。黄海大战失败后,日本控

制黄海制海权; 战役,北洋海军全军覆灭。

结果:1895年签订 条约内容: ①割辽东半岛、 及附属岛屿、

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二亿两白银。③开放沙市、 、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

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 ,(标志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

内地税。

危害:①割地: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②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③开埠: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伸向内地;(最内地的重庆)。

④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 的发展。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2、《辛丑条约》签订:19xx年 清政府与8国和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签定。

内容: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做抵押。

②划定北京 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驻兵保护; ③拆毁

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④惩办义和团运动中

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

部,位居六部之上。

影响:①巨额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②在北京设立使馆界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③

清朝腹地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④设立外务部使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

制。⑤清政府成为 的工具,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陷

入 。

第13课 辛亥革命

1、武昌起义:19xx年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湖北防务空虚,10月10日武昌革命党人率先起义,

占领武汉三镇。

2

3、民国成立后颁布

体现的原则: 、平等自由、 。

内容: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

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立法、

行政、司法 的政治体制实行 。总统颁布命令须有 签署才能生效。

性质:中国第一部 民主宪法。 意义:反对 制度

4、辛亥革命的评价:

4

功绩:①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 民主革命。②推翻了 ,结束了 制度,建立了 。③ 观念深入人心。④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

义侵略势力,为中国 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 ;没有彻底的 革命纲领,没有发动广大

人民群众;没能改变中国 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 五四风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导火线:

过程:五月中心在北京,斗争主力是学生;六月中心在上海,斗争主力是工人阶级。

结果:释放被捕学生,免除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历史意义: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 运动(斗争精神) ②青年学生在运动中

起了先锋作用;中国 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具有初步共产

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为领导者 ③扩大了 的传播,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共的诞生奠定基础

④标志着中国 的开端

2、中国共 产 党的成立——中共 大( 年,上海)

条件:①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阶级基础 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思想基础 ③陈独秀成立共产主义小组——组织基础 ④共产国际的帮助——外部因素

中共一大的主要内容:①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 产 党 ②制定党的纲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③确定党的中心任务:领导工人运动 ④选举党的领导机

构:中央局,书记陈独秀。

中国共 产 党成立的历史意义:自从有了共 产 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3、19xx年, 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和土地革命

1、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

2、 土地革命(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1)“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 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2)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19xx年10月,毛泽东建立了 革命根据地,并形成

了“ ”思想。即将 、 、 三者相结合。

(3)发展:①开展土地革命,发展生产,粉碎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②从19xx年10月起,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

③19xx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江西瑞金。

(4)成果:19xx年夏,全国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红军达到十万人。

第16课 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

1931: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为殖民地;日本大举侵华的开始

1937:7、7日七七事变(宛平、卢沟桥)(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 的开始)

19xx年12月,日军进行了惨绝人寰的。

2、 抗战的胜利:

① :19xx年下半年 彭德怀领导八路军 华北 特点: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

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②中国远征军入 作战:19xx年初—19xx年初

5

③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年8月15日

④抗战胜利的意义:中国人民来第一次取得反对 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战是世界 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的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中国的 得到提高。

第17课 解放战争

解放军的战略反攻:

19xx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解放军挺进 ,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2、解放军的战略决战

①三大战役: 战役(锦州为突破口、长春和平解放)、 战役(徐州为中心)、 战役(北平和平解放)

②意义: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 ,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渡江战役:19xx年4月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 国民政府(建立于19xx年4月)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 胜利。

4、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最主要的原因:坚持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

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国内意义:百年屈辱分裂的历史结束,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国际意义: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

思想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和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8课 马克主义的诞生

1、问世:1848.2马克思、恩格斯起草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纲领,即 ,它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思想三大优秀成果: 、 和 。

2、主要内容:①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了 的基本原理。②阐明了 的客观规律,断言资本主义将被 所取代。③进一步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即就是通过阶级斗争,用 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 政权。 意义:标志着 的诞生。从此, 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的开展起来。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十月革命:

(1)背景:①经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②政治: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③国际: 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进程:①二月革命后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②“四月提纲”:列宁提出了从务,争取 手段夺权。

③七月事件:临时政府镇压了示威的工人士兵,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④武装起义:19xx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也相继取得成功。

(3)结果:《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布临时政府被推翻,政权转归苏维埃;

《 》建议交战国实现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 》没收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选举产生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世界上第一个 专政的国家诞生。

2、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6

①是 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社会主义由 变成 ,开创国际社

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④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革命斗争,

推动亚洲民族独立运动。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 、 、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召开:19xx年9月 北平

主要内容:①筹备新中国的成立 ②通过了《 》(临时宪法)规定:国家性质是 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意义: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

2、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①性质:统一战线组织 ②职能: 、 ;

(19xx年 召开前还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 ③19xx年中共党提出与民主党派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新时期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权组织形式

确立: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19xx年) ①主要内容: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

了 和 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选举了

新一届国家领导机构。

②一届人大的意义:基本上形成 制度,这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

政治建设奠基。

思考: 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与西方的政治制度有哪些不同特点?

西方:政党竞争,原则。

我国: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主集中原则。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关系(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

2、五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1、19xx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 ,宣布采用 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由武力解放到和平统一)

2、19xx年邓小平正式提出“ ”的伟大构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实行社会主

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 制度。 是完成统一大业的基

本方针。

3、19xx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 共识,其核心是海峡两岸均坚

持 。20xx年,中国国民党主席 率“和平之旅”访问团

访问祖国大陆。20xx年,两岸直接 终于实现。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新中国奉行 的外交方针。毛主席形象地把它概括

为 、 和

2、外交成就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提出:19xx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 代表团,第一次提出 。后来又

有改动,改为“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

和平共处原则”

作用:①标志着 。②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

一项 ,它为 奠定了基础。

7

③它在世界上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 。

2)、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日内瓦会议: 年,新中国首次 参加的国际会议。

万隆会议: 年,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 ,周恩来鲜明地提 出“ ”的方针。形成 精神。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原因:①中国国际地位 ② 国家的支持。

2)表现: 年10月,第 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

3)意义:①中国外交重大胜利。②也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2、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因:70年代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①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与 争霸的需要。

②中国:对付 的威胁;有利于解决 问题,实现 。

2)过程: 年尼克松访华,签署 ,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并从台湾撤军。中美关系走向 。 年中美正式建交。

3)作用:标志着70年代中国外交出现重大突破和转机。

3、中日关系正常化 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4、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建树

1)目标,。

2)成就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 ,积极参加联合国的 行动。

②积极参与20xx年10月,

在 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③“上海合作组织”

中国积极发展与 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由中国领导创立的“ ”,于 年在 正式成立,它的成立,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 组织的诞生。

第八单元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走向联合的欧洲:

1、欧共体成立的原因:

①二战后欧洲丧失世界 的优势地位;②在经济的恢复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的道路。

2、欧共体形成的过程:

①19xx年,法意荷比卢和联邦德国六国签订 ,建立欧洲 共同体 ②19xx年,建立欧洲 共同体和欧洲 共同体 ③19xx年,三个共同体合并统称为 共同体。

3、欧共体成立的意义:

①促进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增强与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 ②在资本主义世界 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 ③使世界政治格局朝着 趋势发展。

8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当前呈现“ ”的局面,

2、多极化的表现:

①19xx年 的建立;国际地位提高。

② 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③ 国际地位的改善; ④ 国际地位的改善。 ⑤ 极力构筑单极世界。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