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一、设计资料

1.         地形

拟建地形场地平整。

2.         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①号土层:杂填土,  厚度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黏土,厚度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  fak=130kPa。

③号土层:黏土,层厚1.5m,可塑,稍潮,承载力特征值  fak=180kPa。

④号土层:细沙,层厚2.7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  fak=240kPa。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层厚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  fak=300kPa。

3.         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4.         水文地质条件。

1)         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         地下水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5.         上部结构资料

拟建建筑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柱网布图1.1所示。

图1 .1 柱网平面图

6.         2号题A轴柱底荷载: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Fk=1032kN,Mk=164KN·m,VK=55kN。

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F=1342KN, M=214KN·m, V=72KN。

持力层选用3号土层,持力层特征值fak=180kPa,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二、独立基础设计

1.         选择基础材料

基础采用C25混凝土,HPB235级钢筋,预计基础高度0.6m。

2.         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①号土层:杂填土,  厚度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黏土,厚度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  fak=130kPa。

③号土层:黏土,层厚1.5m,可塑,稍潮,承载力特征值  fak=180kPa。

④号土层:细沙,层厚2.7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  fak=240kPa。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层厚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  fak=300kPa。

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地下水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取基础地面高取至持力层下0.5m,本设计取3号土层为持力层,所以考虑取室外地坪到基础地面为0.5+1.2+0.5=2.2m。此基础剖面图示意图,如图1.2所示。

图1.2基础剖面示意图

3.         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

根据黏土e=0.58,IL=0.78,查表得ηb=0.3,ηd=1.6。

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

γm==17.85kM/m3

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 fak

f­a=fakdγm(d-0.5)=180+1.6×17.85×﹙2.2-0.5﹚=222.84kPa

4.         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取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Fk=1032kN,Mk=164KN·m,VK=55kN。

计算基础和回填土重Gk时的基础埋置深度为

d=0.5=2.225m

基底面积为

A0===5.63m2

由于偏心不大,基础底面积按20%放大,为

A=1.2A0=1.22

初步选定基础底面积为A=bl=2.2=6.82m2,且b=2.2m,不需要对f­a进行修正。

5.         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基础和回填土重为

Gk==(0.5×10+1.725×20)×6.82=269.39kN

偏心距为

ek===0.152m<=0.52m

pkmin>0,满足条件

基地最大压力:

pkmax=(1+)

=

=246.96kPa<1.2fa=267.41 kPa

所以,最后确定基础底面面积为2.2

6.        计算基底净反力

取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F=1342KN, M=214KN·m, V=72KN。

净偏心距为

en0==0.192m

基础边缘处的最大和最小净反力为

=

7.         基础高度(采用阶梯型基础)

柱边基础截面抗冲切验算,见图1.3

图1.3  冲切验算简图

(a)柱下冲切   (b)变阶处冲切

l=3.1m,b=2.2,at=bc=0.5m,ac=0.5m。初步选定基础高度为h=600mm,分两个台阶,每个台阶高度为300mm,h0=600-(40+10)=550mm(有垫层),则

ab=at+2h0=0.5+2m<b=2.2m

取ab=1.6m。因此,可得

am==1050mm

因偏心受压,pn取pnmax=269.898kPa,所以冲切力为

Ft=pnmax

=269.898× 

=421.04kN

抗冲切力为

0.7βhpftamh0=0.7×1.0×1.27×103 ×1.05×0.55

=513.40kN>421.04kN

满足要求。

8.         变阶处抗冲切验算。

由于有

at=b1=1.2m,a1=1.6m,h01=300-50=250mm

所以

ab=at+2h01=1.2+2=1.7m<b=2.2m

取ab=1.7m,因此,可得

am==1.45m

冲切力为

Fl=pnmax

=269.898× 

=280.02kN

抗冲切力为

0.7βhpftamh01=0.7×1.0×1.27×103 ×1.45×0.25

=322.263kN>280.02kN

满足要求。

9.         配筋计算

配筋计算,如图1.4所示。

图1.4

选用钢筋HPB235,fy=210N/mm2

1)         基础长边方向。对于Ⅰ—Ⅰ截面,柱边净反力为

pn=pnmin

=123.651+

=208.57kPa

悬臂部分净反力平均值为

0.5 pn)=0.59.234kPa。

弯矩为

=

=330.19kN?m

As==3176.431mm2

对于Ⅲ—Ⅲ截面,有

pn=pnmin+

=123.651+

=234.516kPa

=

=132.41kN?m

As==2802.3mm2

比较AsAs应按As配筋,实际配Φ14@110,则钢筋根数为

n=+1=21

As=153.932>3176.431mm2

2)         基础短边方向。因为该基础受单向偏心荷载作用,所以,在基础短边方向的基底反力可按均匀分布计算,取

pn=

对于Ⅱ—Ⅱ截面有

=

=158.756 kN?m

As==1527.238mm2

对于Ⅳ—Ⅳ截面有

 

=

=63.95 kN?m

As==1353.479mm2

按As布筋,实际配Φ10@155,根数为

n=

As=78.541527.238 mm2

10.     基础配筋大样图

基础配筋如图1.5所示。

图1.5.基础配筋大样图

11.     确定B,C,两轴柱子基础底面尺寸

由任务书可得基底荷载为

B轴:Fk=1615kN,Mk=125KN·m,VK=60kN

C轴:Fk=1252kN,Mk=221KN·m,VK=52kN

由于

f­a=fakdγm(d-0.5)=180+1.6×17.85×﹙2-0.5﹚=222.84kPa

计算基础和回填土重Gk时的基础埋置深度为

d=0.5=2.225m

B轴基础底面积为

A0===8.81m2

基础地面面积增大20%

A=1.2A0=1.2m2

初步选定基础底面积为A=bl=2.810.64m2>10.571m2 且b<3m,不需要进行修正。

C轴基础底面面积为

A0===6.829m2

基础地面面积增大20%

A=1.2A0=1.2m2

初步选定基础底面积为A=bl=2.48.4m2>8.195m2 且b<3m,不需要进行修正。

12.     B,C轴持力层承载力验算

B轴持力层验算:

基础和回填土重为

Gk==(0.5×10+1.725×20)×10.64=417.555kN

偏心距为

ek===0.079m<=0.633m

pkmin>0,满足条件

基地最大压力:

pkmax=(1+)

=

=216.26kPa<1.2fa=267.41 kPa

所以,最后确定基础底面面积为2.8

C轴持力层验算:

基础和回填土重为

Gk==(0.5×10+1.725×20)×8.4=331.8kN

偏心距为

ek===0.159m<=0.583m

pkmin>0,满足条件

基地最大压力:

pkmax=(1+)

=

=239.94kPa<1.2fa=267.41 kPa

所以,最后确定基础底面面积为2.4

13.     设计图纸

根据以上计算,可以绘制基础平面图和A轴柱子基础大样图,如图1.6

基础平面图

A轴柱子大样图

设计说明:

1.          ±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

2.          本工程持力层选用③号土层,地基承载力fak=180kPa

3.          基坑开挖后需通知甲方及勘察单位验槽,符合要求后可施工垫层。

4.          材料:混凝土C25,钢筋HPB235。

5.          保护层40mm

6.          垫层做法:混凝土C10,厚100mm,出基础边100mm

图1.6

 

第二篇:课程设计小结

基础工程

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二O20xx年x月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小结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前面所讲的专业知识的一个综合训练,也是毕业设计环节的基础训练。

本次课程设计历时一周,外加16学时上机。设计内容主要是桩基础工程设计。学生应完成的成果包括:一套完整的结构计算书和一张打印的A3桩基、承台配筋图。

在课程设计期间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集中讲解。第一次讲解安排在设计的刚开始阶段,主要讲解设计的主要内容、设计总思路、步骤和设计要求;其余的讲解安排在设计的中期阶段,主要讲解学生在承台设计和桩配筋计算时出现的一些问题。

本次课程设计要求指导教师每天在教室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且坚持每天点名制度。另外,其他时间保证学生与指导教师的联系畅通,确保学生的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

从完成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经过系统的练习后,成果质量较好;但也有小部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较差,设计中有部分之处需要整改。设计成果中普遍出现的问题有:(1)由于学生以前未经过设计绘图的训练,本次课程设计的时间也短,部分学生的图纸中存在有字体、粗细线、尺寸标注不规范等问题。指导教师对这些同学的图纸进行了认真批改,并提出了有关的修改意见,错误严重的学生令其整改。(2)施工图中图名未标,或有的图名与图不相吻合。(3)承台剖面图中的纵向钢筋未标注。设计成果中,少数学生出现的问题:(1)桩配筋部分,图纸与计算书不相符合。(2)

有少数同学未画桩配筋详图中的网片1、2图。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桩基础设计的基本概念,将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中理论部分和实践相结合,设计有关基础工程的图纸,得到了桩基础的全过程设计的培训;同时进一步深化了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为以后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本次的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总体上是成功的,全体同学都能遵守课程设计纪律,按时了完成设计任务,达到了教学要求。

此次课程设计的体会:要统一规范图纸中的字体、粗细线、尺寸标注等。另外,因本次课程设计要求采用的是20xx版桩基规范,尽管课程设计刚开始阶段,老师对新规范做了详尽的讲述,但因为前一学期上课时,这部分采用的是老规范,而20xx版桩基规范与课本上的旧规范差异较大,同学们有没有现成的例题可参照,故同学们感觉本次课程设计有一定的难度。对此,我建议下一届学生上课时,老师讲到桩基部分的设计例题时,一定要讲新规范,最好是新旧规范对照讲。

于小娟

20xx.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