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九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卷分析:

1、立足基础,重视主干的思想不变。

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遵循九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对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的考查,试题灵活且易于入手。通过选择题型来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题量占48%,覆盖面较全,难度适中,淡化了死记硬背的知识内容,强调知识理解性及运用;大部分题目通过创设的历史情景,考查学生知识理解和知识迁移能力。非选择题为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注重了知识与能力的融会贯通,所选材料通俗易懂,设问明确,有一定难度、梯度,重视学生审题能力考查。有些题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有效考查了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材料解析题、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历史的空间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设问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水平。

2 、坚持注重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理念不变,有效体现新课改要求的三维一体目标 。历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体现学科性,突出论从史出的学科特点

注重考查学生阅读历史材料,从中获取和运用有效信息;强调历史学科用史实说话,论从史出的原则,是今年历史试题的一个突出特点。

4.体现时代性,关注时政热点,突出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观察现实社会的能力,发挥以史为鉴的功能,是历史学科的突出特点。关注社会热点,紧密结合现实和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学会以历史的思维来分析这类问题。“史为今用”是近几年历史命题的主线,也是今年中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之一。这些试题既引导学生学会理性反思,更考查了学生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及对历史发展趋势的理解把握能力,从而使学生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此类问题,凸现了历史学科的与时俱进、历史试题的价值判断,引导学生开拓了视野,更教会学生关心国家与民族的命运,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5.试题设计了开放性问题及参考答案,侧重考查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加大开放性试题的考查力度是当前命题的趋势,开放性试题包含内容开放和答案开放,内容的开放是指历史试题的材料来源不能拘泥于教材,“观点在书中,材料在书外”。答案开放是指试题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试题创设了开放性问题,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发表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新课程要求学生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逐步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试题设问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了探究问题的空间,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导向作用。评分标准上明确规定:只要答案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一个问题有多种答案。参考答案的开放性,对今后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具有较好的导向功能。

2、失分原因分析:

从试卷的结果来看,学生普遍失分较多的题是材料分析题。归纳综合学生失分的原因有:

1、 多数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还掌握不牢。

2、 缺乏分析、判断、比较、综合的能力。

3、少数学生还存在着重理轻文、重大科轻小科的糊涂思想。

三、今后措施:

1.加强双基教学,突出“三维”目标

基础教育重在“基础”,在课改的探索过程中,要防止出现过分强调能力,忽略基础知识的倾向。历史知识的传授是历史教学活动的基础,历史知识的学习是发展历史学科能力的条件。所以首先应保证学生掌握最为基本的历史知识。课堂复习要突出基础知识的复习。学生对教材的重点知识要掌握和巩固,因为考查的范围基本上就是这方面的内容。今天的考试所反对的是过分强调识记、反对死记硬背;但绝对不是不要识记,熟悉课本并有一定的记忆是必要的,它既符合历史学科的一般学习要求,也是今天考试所要求的,如果课本不熟悉、没有记熟一般知识,这样根本就来不及完成试卷作答。考试是引导教师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去关注过程与方法;去注意历史知识所包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资源的发现与利用,这也是“基础”,三维教学目标不可偏废。

2.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历史知识需要记忆,但更需要的是理解和融会贯通。历史教学的关键并不在于让学生记住多少历史知识,更主要的是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克服死记硬背的不良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应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好教材和社会生活素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材料中发掘信息、识别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养成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3.加强阅读理解的教学和训练,重视对开放性试题指导

加大开放性试题的考查力度是命题的新趋势,开放性试题包含内容开放和答案开放,内容的开放是指历史试题的材料来源不能拘泥于教材,“观点在书中,材料在书外”。答案开放是指试题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考试内容和答案的开放,为教学拓展了更大的活动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在训练中要给学生思考问题预留空间,让不同学生都能结合自己的观察、思考、分析多角度地解答问题,但开放答案也不是没有边际的,必须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观察、思考、理解和分析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针对考试以能力立意为主的试题,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切忌满堂灌,教师要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研究学法。要创设问题情景,重视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习不仅应知其然,而且应知其所以然。把历史课“上活”,让历史课堂充满活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创造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自主探究。

 

第二篇:期末考试初中历史质量分析报告

桑园初中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

期末考试初中历史质量分析报告

2009到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考试已经结束,此项措施有利于全县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有利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经一部深化,有利于全县初中历史教学的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全县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下面就本次考试的试卷进行分析:

一. 试题概况:

本次考试为闭卷,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题由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两个部分组成,考试内容是中国古代史。所用的教材你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命题涉及教材五个学习主题,考点覆盖面广,试题能够抓实双基、突出重点。立足教材基础知识点。基础知识是在学习和深造的基础,万丈高楼凭地起。此次历史命题特别强调学生对知识准确性的考察,其实就是学习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在选择题部分,突出基础知识的考察最为明显,喜爱重视对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试卷也体现了兑现了对学生的学科几本能力的考察功能,主要表现为知识的运用和至少得迁移;材料的阅读能力和材料的归纳能力;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目表述明确简练,强调在教学重点处命题,符合初中生年龄特征和至少水平。这次考试的方位限制在现行教材应当掌握的知识范围之内,没有偏题、怪题和难题,难度与考试说明的难度几本持平。

二、考试的基本情况及分析

本次考试的成绩较好,学生基础知识落实的较好,重点知识能认真掌握。此次考试的内容基本上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生较为熟悉,答题正确

率较高。全卷的各大题得分率都比较理想,解题正确,完成情况较好。大多数学生能采取正确的解题方法,进行解题操作;学生基本能够借助课本知识进行解题;能够根据提供的材料信息来解答问题;大部分学生能 认真的按质量完成答卷任务,从材料解析题的得分情况和对问题的表述情况看,阅读材料的能力、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三、质量反思

从阅卷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学生学习的差距。有的学生重视历史于社会课,准备复习充分,靠就得好,有的学生平时不重视,只在考前突袭,考的就不好,。因此应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历史和社会课也是核心的课程,使学生以后的学习能提高认识,增强兴趣,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审题能力训练,教会学生审请时间空间,审准关键词的意思,审准答题方向,选择题怎么做,问答题怎么做,从哪里入手,如何解剖,如何分解、如何让表述,有计划的用相关试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明确回答相关问题的要领,从而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试能力。在教学中多注意引导学生从多层次,多方位去发掘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

2010、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