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票据业务违规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违规的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目前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势头强劲,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违规问题,影响了票据业务的发展,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改进现行票据业务制度,防范票据业务风险。

一、票据业务违规的表现形式

目前票据业务违规主要表现在:

1.无贸易背景承兑或贴现票据

《支付结算办法》和《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或贴现票据要有增值税#5@p、商品发运单据和商品交易合同。但实际执行中,有的银行无贸易背景承兑或贴现票据,表现为签订虚假合同,合同没有明确以银行承兑汇票为结算方式,增值税#5@p金额与贴现金额不相对应,贴现票据贸易合同在企业名称时间与成退回票记载和贴现时间存在出入,#5@p或合同金额小于票据额,增值税#5@p重复使用,使用过期或不合规范的贸易合同文本办理承兑汇票,以增值税#5@p代替贸易合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

2.不收或少收手续费签发承兑汇票

银行为招揽承兑汇票业务完成存款或中间业务考核任务,一般视客户情况采取不收或少收手续费的方法签发承兑汇票。

3.降低利率贴现票据

目前商业银行争相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不仅贴现本地票据,而且向异地找票贴现,为了取得票据,在办理贴现时放松条件,有的银行对贴现申请文件和是否开有帐户不作要求,或为了迎合客户需要补办业务手续,以达到形式上合规;银行之间在争夺贴现时还通过降低利率贴现票据,或付给客户好处费等方式招揽业务

4.超额授信

现在好企业银行争相授信,部分银行在授信时也不再考虑其他银行是否已授信或授信多少,企业只要有要求银行就签发承兑汇票,综合授信额度往往超过企业的承受能力。

5.逆程序操作

《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贴现人对贴现申请人提交的商业汇票,应按规定向承兑人以书面方式查询,以控制交易风险,但有的银行对一些长期往来客户,为加快业务办理速度,提高竞争力,在与企业达成相关协议基础上,采取了先贴现后查方式逆程序操作。办理银行承兑汇票时,先签发后补办手续,存在银行承兑汇票签发日期早于合同签订日期等现象。

6.保证金不足签发银行承兑汇票

银行向承兑申请人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要按签#5@p据金额收取一定保证金,或要求申请人提供其他形式的担保,但有的银行对保证金或其他担保执行并不严格,表现为保证金不足或担保不到位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用本行贷款作保证金,未按规定比率收取保证金,保证金帐户未实行一一对应管理,一笔保证金开出多笔承兑汇票等现象。

二、违规办理票据业务的原因分析

1.票据业务收费低,成本高,银行审查贸易背景没有积极性

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和政策规定,商业银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只收取万分之五的手续费。而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审批都集中在市分行,办理却在个支行,办一笔承兑汇票花费的各种人工费用,管理费用要高于承兑手续费。因此从实际操作和成本效益方面来讲,银行办理承兑汇票只能对贸易背景作形式上的审查,不会花大气力去调查企业是否有真实的交易,了解签发承兑汇票后的经营状况,但迫于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应付监管部门的检查,商业银行对贸易背景往往会作形式上的要求,但不会作实质上的审查。

而且,银行审查贸易背景还会妨碍银行自身承兑汇票业务的发展。目前在商业银行办理全额质押或100%保证金业务的基本上都是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还有的是不符合资格的企业及其他组织。如果商业银行把这些客户拒之门外,损害的则是自己的利益。

2.银行承兑汇票对应的贸易背景非常复杂,银行在审查中不好操作

(1)经济合同约定的付款日期与实际付款日期往往不一致,银行若依据交易合同约定的付款日期与承兑汇票日期核对,交易真实性便不好判断,若不要求两者日期在约定的付款日期内,承兑汇票开出日期则更不好确定,承兑汇票对应的合同也不好却定

(2)付款方式往往有多种形式,很多经济交易要求部分用承兑汇票,部分用现款,合同金额与承兑汇票金额不好对应,判断贸易背景也有困难。

(3)合同规定金额与实际成交金额不能对应,但又不能武断的认定该承兑汇票无贸易背景。

(4)与上述情况相对应签订年度合同的企业,签发下笔承兑汇票所需上笔交易增值税#5@p到底应是那一份便不好确定,要求增值税#5@p也就没有意义,因为在该时间段内,企业会有很多增值税#5@p,有的是原来用其他方式付款的。如现在企业在异地办理承兑汇票或办理贴现,即使银行要求增值税#5@p原件,企业也会采取同一份#5@p多次使用的办法,但银行只是形式上要求有复印件,企业便可多次使用同一份增值税#5@p。

(5)交易合同形式多样,银行审查合同有困难,按照《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书面形式又有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形式,银行很难区分这些合同的真假。

3.严厉的考核机制迫使商业银行违规操作

目前商业银行都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为了完成考核任务,有的银行被迫采取曲折的形式来完成一些考核指标。

(1)为了完成中间业务考核指标违规办理汇票业务,时下各商业银行都规定由中间业务考核指标,但内地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很低,各种金融创新产品使用率,完成中间业务指标的渠道很窄,发展票据业务对商业银行来讲能同时完成存款与中间业务两项考核指标,所以银行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否合规,银行则很少考虑。

(2)为完成存款考核任务违规办理票据业务。实际操作中,银行为企业办理票据业务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吸收存款。

4.不正当竞争迫使银行违规操作

近几年来,商业银行把票据业务作为一项重要的业务品种进行发展,票据总量增加很快。本地票据市场被分割后,有的金融企业把目光转向外地市场。随着竞争加剧,银行在竞争手法上也花样翻新,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银行违规操作。

三、改进措施

因此,目前要治理商业票据业务中的违规问题需要从制度,操作技术,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监管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对票据市场的管理,切实降低银行票据业务风险。

1.发展融资性票据业务

融资性票据业务是指没有真实商品交易背景。纯粹以融资为目的的商业票据,其实质是一种优于信用放款的融资信用工具。我国现有的,《票据法》明确规定票据必须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没有规定融资性票据业务的合法地位,而且目前融资性票据需求较为旺盛,现在银行办理的不具备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实质上是融资性票据业务,因此应确立融资性票据业务的法律地位,扩展票据的融资性功能,允许发行融资性票据,完善我国票据市场结构,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2.明确对票据业务只进行形式上审查

国际上票据业务贸易背景审查,只重形式上的审查,不作实质上的审查,目前票据法要求付款人在实质上审查贸易背景,在操作上成本很高,很难做到,因此要借鉴国际上票据业务的通行做法,要求付款人对票据业务只注重单据审查,而不作为实质审查。

3.适当提高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收费比率

由于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手续费低,银行只考虑自身风险,不愿意承担社会义务,从而防范票据业务系统风险,因此适当提高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比率,有利与调动商业银行审批承兑汇票贸易背景的积极性。

4.修订有关票据业务制度

如现行制度要求银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需要有相应的增值税#5@p,商品发运单据和商品交易合同,并且在交易日期,交易金额等方面要与银行承兑汇票相对应,以便证实承兑或贴现的真实贸易背景,但实际执行很难做到这一点,因此在交易日期,交易金额与承兑汇票日期,金额等方面实行更为灵活的办法以确认企业的交易背景。

5.应调控票据业务总量

票据业务通过真实贸易背景和期限来限制票据风险,但有的银行无贸易背景或滚动签发承兑汇票,打破l了票据业务自身内在的风险控制机制,为防止票据业务总量过分膨胀,形成票据业务系统风险,中央银行与监管机构有必要从总量上控制票据业务签发总量,通过总量限制把票据业务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状范围。

6.对异地开展票据业务进行限制

银行业金融机构异地开展票据业务加剧票据市场竞争,扰乱了正常的票据业务秩序,增大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风险,也容易发生票据案件。因此对异地金融机构办理票据业务应明文规定予以限制。

 

第二篇: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研究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迅速,成为商业银行获取巨大利润的重要途径和企业融通短期资金的主要手段。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在我国资本市场不够发达的现实下,票据业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又满足了商业银行获取利润和调控多种经营指标的需要。然而,随着票据业务的快速发展,其风险也在不断增加。一方面,票据市场主体的行为不规范,各种违规行为大量存在,使票据业务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利率风险正在成为票据业务的主要市场风险之一。 基于此背景下,本文对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利率风险三大风险敞口进行了分析,剖析了风险形成的原因,并对相应的风险度量方法和计量模型进行阐述与比较研究,最终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论文理性地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系统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存在的风险,具体针对不同风险对症下药、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真正规避风险提出更有效的解决办法。这正是该论文的可取之处。本论文在阐述了票据理论、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相关知识等的基础上主要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三大部分: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分析、商业银行票据业务主要风险计量模型、商业银行票据业务主要风险管理策略。 第一部分: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分析一提出与分析问题。该部分重点阐述了三方面的内容,也是本文的重点之一。 第一、多角度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现状。 从我国商业银行票据市场总体发展水平看,市场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票据市场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中成长最快的子市场之一,市场活跃程度不断提高。从市场动因角度,近几年来,中国商业银行票据市场之所以快速发展,是因为在票据市场运行中存在着许多动因,主要表现在:资金供求矛盾与严格的信贷管制为融资性票据提供了发展的舞台;价效比高是票据贴现业务冲动发展的主要动力;商业银行的考核机制促进了票据业务发展;对票据业务风险缺乏足够认识;票据业务管理方面的制度不严或执行困难,对票据的制约力下降;取消办理银行承兑汇票总额上限,客观上助长了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随意性。从市场基本结构分析,交易性票据中,银行承兑汇票所占的比重远远高于商业承兑汇票所占比重;国有商业银行已逐步占据了票据转贴现市场中的主导地位;一些规模较小、资金成本偏高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争取更高的利润率,主要办理票据直贴业务;我国票据市场

占货币市场比例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相差悬殊;票据资产占全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总量的比例逐年上升。此外从长远来看,票据融资的发展,将促使银行信贷管理方式的根本性调整,加速形成市场直接融资的新格局。第二、全面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表现及成因分析。 本文在从不同角度对风险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重点对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利率风险三大风险的表现和成因进行系统分析。 信用风险表现企业方面:通过各种手段骗取承兑人的信任和资金或无故毁约、有意拖欠票据款项或拒绝偿还票据款项等;银行方面:部分没有坚持自身原则、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变动而产生的风险等;商业汇票出票人或承兑人、背书转让等可能产生的风险等等。 信用风险成因金融生态环境不佳,企业信用制度没有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无法对企业进行信用考核,守信得不到尊重,失信得不到惩罚;信用风险过度集中在银行:票据交易品种单一、票据交易主体集中为大中型企业和国有银行等。 操作风险表现内部员工人为错误:“合理”的低级错误、“熟人”的核印错误、“善意”的帮忙错误;系统因素:现行票据查询系统不完善,票据的真实性查询困难,此外,票据交易仍然停留在手工操作和纸介质阶段与部分计算机程序设计不科学或存在严重缺陷,给不法分子利用计算机作案提供了可能;内控制度:职责不清、重空管理失控、内外勾结、其他手段欺诈。操作风险成因票据仍采用手工操作,业务处理手段滞后;银行内控制度不健全、监管体系不完善、约束机制不到位;缺乏全国统一联网的票据信息查询系统,使得商业银行票据的真实性查询困难,查询效率低下;票据诈骗手法层出不穷,加大了对票据真伪辨别的难度。利率风险表现基于目前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现状,商业银行对利率变化缺乏驾驭市场的能力,本文把利率风险主要分为利率预测风险、价格变动风险和利率差异风险三种主要风险表现形式。 利率风险成因票据再贴现利率的生成与货币市场的其他子市场利率缺乏联动性,并且缺乏对票据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敏感性和较强的相关性,使得利率波动性难以预测。票据一二级市场发展不均衡,市场供求关系失衡;利率管理体制滞后的利率风险,这是在利率市场化与金融体制改革滞后的矛盾运动中产生的利率风险。 第二部分:商业银行票据业务主要风险计量模型——问题的衡量(分析问题)。本文通过前人对三大风险敞口度量方法与模型进行全面介绍,并对相应的度量方法与模型进行比较研究。 第一、信用风险的度量方法与模型。 传统的风险度量模型主要分析说

明了“6C”信用评分法、Z-Score违约预测模型。目前国际流行的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模型主要有Credit Metries模型、麦肯锡模型、KMV模型、CSFP信用风险附加计量模型等四类。同时,对现代信用风险附加计量模型的四个计量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具体从6个角度进行了比较:风险的界定方面、风险的驱动因素方面、信用事件的波动性方面、信用事件的相关性方面、回收率方面、计量方法方面。 第二、操作风险的度量方法与模型。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银行的操作风险被认为是不能量化的。近年来随着操作风险在商业银行资本配置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形成了一系列操作风险量化模型。本文主要对基本指标法、标准法、高级测量法等测量模型进行分析并对三者的资格标准进行对比。基本指标法,虽然协议没有直接规定相应标准,但要求使用基本指标法的银行要遵循巴赛尔委员会于20xx年2月颁布的指引——《操作风险测定与管理的稳健作法》;而关于标准法和高级计量法,新巴赛尔协议就规定了一般标准以及详细的定性与定量标准。 第三、利率风险的度量方法与模型。 利率风险度量的方法主要有利率风险分析和在险价值Var,基于目前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现状,考虑到市场的有效性问题,本文选择用简单历史模拟法和方差一协方差法两种方法来计算在险价值Var,来度量我国票据市场的利率风险,同时并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最后部分:重点分析商业银行票据业务主要风险的管理策略——解决问题。在第一、二部分分析的基础上,透过三大风险敞口的本质,从更宏观、内在的层面上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对票据业务风险进行控制,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快速、稳定、有效发展。 第一、信用风险的管理策略。 提高社会信用意识、全面唤起市场主体的契约观念和信用观念;加快信用制度的法制化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建立权威的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加快企业信誉征信和公告系统的建设;加快产权制度改革以及建立良好的银行信用文化。 第二、操作风险的管理策略。 建立和完善系统缜密、操作性强的制度规范机制;营造以“诚信审慎”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文化,切实强化风险责任的追究机制、加大对责任人员的查处力度;以人为本、强化教育、提高商业银行员工综合素质。 第三、利率风险的管理策略。 转变观念建立完善的利率风险内控机制,科学准确地预测利率和创造良好的利率风险防范外围环境。 通过论文系统全面分析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成因及相应的管理策略研究并运用到现实中进行票据业务的风险控制,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快速、

稳定、有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对商业银行票据业务而言,开展票据业务不仅可以拓宽自身的服务领域,提高同业竞争力,同时还可以带动存贷款业务和结算业务的共同发展,起到稳存和增存的作用,也为探寻建立适应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控制的管理模式尽微薄之力。 当然,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进行研究,只能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由于笔者时间与学识有限,还没能就我国目前与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做出详细分析,从而明确我们的不足表现在哪些方面等等,这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肯请各位同行给以赐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