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澄迈县第三中学初中生物教师论文 生物新课程教学反思

海南省澄迈县第三中学初中生物教师论文 生物新课程教学反思

www.dearedu.com 

生物新教材版式新颖、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充满时代气息的生物教学情境,处处透出浓厚的生活气息,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你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潜能?……需要生物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生物教学 。

第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新课程理念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知识的增长,学生在学校无论怎样努力,所掌握的知识只不过是海洋里的一滴水,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新知识来充实自己,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www.dearedu.com仅仅是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的人,而是具有学习能力的人。所以教师应该深刻理解新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知识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从以知识量为目标,讲授为基本方法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以能力为目标,以活动为基本方法,集中表现为“做中学”的开放式教学;教师的角色也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自主、探www.dearedu.com究、合作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为此,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是教学活动中的“导演”,教师要由传统的设计自我向设计学生转变,创设各种情景和条件,引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
    第二,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上经常有把“对话”当“问答”的现象。“知不知”“对不对”“是不是”“怎么样”“好不好”等这一类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了程式化的问答,这种课堂上的一问一答,表面上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实际上却是用提问的方式在“灌”。要切实改变教师在www.dearedu.com课堂上唱主角的现象,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程度,思维发展状况,着力营www.dearedu.com造一个师生互为主体的教学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如在学习“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节,我改变了过去教师在台上讲、灌,学生被动地听、写的旧习惯,首先提出,我们的祖先生活在哪里,让学生观察第3页彩图后,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然后教师继续提出问题:我们的祖先是怎样演变成人类的呢?让学生每2至3人一组议论研讨第5页彩图,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图片,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www.dearedu.com:森林古猿发生了三方面的变化才演变为人类:①体形;②着衣;③使用工具。教师再进一步www.dearedu.com引导学生思考,工具的使用是从简单到复杂,通过大脑的进一步发育来改造工具使之更加复杂,相互之间更好地交流和合作。这样学www.dearedu.com生记忆深不易忘,一看到图片就想起了内容,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分析www.dearedu.com、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将教科书上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在讲授生态系统时可以用这样的一个故事:“在美丽的可可西里,蓝天下,一群群藏羚羊自由、欢快地奔跑着,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位老猎人,他用猎枪对准了一只跑在最后的藏羚羊准备扣动板机,却发现跑不动的藏羚羊忽然停下来,跪向老猎人,眼里好象含着泪水,但是老猎人的枪响了,想收已经来不及了,他发现这是只快要分娩的母羚羊,老猎人懊悔不已,从此收起了陪伴自己多半生的心爱的猎枪,再也不打猎了”。接www.dearedu.com着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假如你是一个猎人,怎么办?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如果你生活在可可西里或作为这个地方的行政长官,又会怎样做……这时课堂www.dearedu.com上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和丰富的想象,,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www.dearedu.com又能让学生从小受到关爱生命的良好教育,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www.dearedu.com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www.dearedu.com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第三,提倡探究式学习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等要求,这些要求都在呼唤讲授性教学向感受性教学转变。感受性教学的进行主要是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体验,让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和方式,从而习得只能意会的知识。例如在www.dearedu.com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中,教师先引导大家结合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教材所给的资料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作了假设和验证,再分组完成管理、观察、记录、整理数据,得出结论等工www.dearedu.com作,最后进行交流讨论,集中总结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同学们都非常积极主动,某个组的水稻种子在缺少空气的条件也萌发,有个组的绿豆种子在一定的水分中溶化了。此时我并没有和大家一起分析原因,而是提出问题:是不是不同的种子对外界条件的要求不同呢?要求大家课外上网查一查。在这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的经历中去体www.dearedu.com验,从而加深理解和产生认识、情感、行为的变化,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如在《合理膳食》一节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 1、分析不良饮食习惯造成的后果,为理解合理营养做好铺垫。2、分析理解方便面和洋快餐符不符合合理营养的要求?以此帮助学生明白: “吃什么”、“怎样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3、组织学生完成“调查自己的饮食结构和习惯”活动,并交流设计的问卷调查表,然后讨论“如何纠正自己不良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4、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以上将教学设计成一个个活动单元,明确活动的目的、过程、关注点、学生体验等等,通过活动展开让课堂散发生活的气息,反映生命的价值,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有所收获、得到发展。

第四,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正充实着课堂教学。它声像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可将许多生物学科的真实情景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但是,我们也看到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上“一点到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源源不断地向学生输出各种各样的画面或大量信息,学生眼睛盯着屏幕,嘴里忙着应答,课堂气氛紧张热烈,这种看似热闹的表面背后却是肤浅,这样的教师实际上舍不得给学生回味、体验、感悟的余地和空间,使人看了之后,不免让人觉得有“www.dearedu.com穿新鞋,走老路,贴标签”的嫌疑。诚然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可少,它在信息量、视觉效果等方面有着传统教学无以比拟的优势,但是它不可www.dearedu.com能完全取代现行的www.dearedu.com教学方式。所以,在教学中,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挂图、模型、投影、录像等www.dearedu.com直观手段,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打破www.dearedu.com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第五,教师要拓宽学科视www.dearedu.com

教师的学科视野仍需拓宽,综合素养和能力仍需加强。新课程配套教科书内容的综合化和弹性化,扩大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支配的空间。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注意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渗透,关注社会生产生活、发展的热点问题,自觉参与综合课程活动的实践与磨练。www.dearedu.com了解课程的内容,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采取最合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整合各种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www.dearedu.com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真正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素质教育让老师感到压力越来www.dearedu.com越大。所以,教师作为新教材的实践者,只有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准确地www.dearedu.com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着意“授人以渔”,不断去探索、创新。才能使自己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争得学生的心,赢取学生的爱,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生物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海南省澄迈县第三中学初中历史教师论文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海南省澄迈县第三中学初中历史教师论文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

创新能力

海南省澄迈县第三中学初中历史教师论文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创新能力内涵的理解 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而着重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它以多样的形式和灵活的方法,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学生具有发现并认知新知识,新问题的能力。由于传统课堂教学学生习惯于教师权威定论、被动接受。这样难以形成民主、平等、自由探讨的教学氛围,难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教师只有充分理解创新能力的内涵,才能在教学中用创新意识指导学生学会独立地提出问题,多思路地解决问题和评论问题。

二、参与其中,培养创新思维

人的创新能力是多层次的。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处于中层次阶段,这阶段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应是培养他们创造对自己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方法和途径。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很大程度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完成。课堂教学活动要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就必须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主体活动状态。只有使学生处于积极的主体状态,让学生参与其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施展其才能,才能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精力应在于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在活动中与学生一道互相探讨给学生激励与鼓舞。例如:我在教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时,我先出示课前收集到“星火燎原”的图片,在课堂上展示,然后设问:(1)在中国革命星火燎原的过程中火种是怎样出现的?(2)星星之火是在哪里点燃的?(3)星星之火是如何燎原的?我通过图片和恰当的设问吸引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火种”就是南昌起义,接着让学生介绍南昌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人、意义。接着拓展:关于南昌起义,谁还有资料要补充?有位学生讲述起义前夕朱德设鸿门宴的故事,有位学生展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南昌起义浮雕。这样不仅使学生真正融入其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又使其他学生丰富了知识,课堂成了学生创新的“主战场”学生就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创造思维被激发出来了。 三、鼓励为主,培养创新意识 鼓励是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常用教育行为,它可以把教学的目标要求转化为学生个体的内在自觉需求,从而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往往源于一定的兴趣、爱好、好奇心和求知欲。好的教学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鼓励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刻意运用鼓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随时表现出来的创新性看法,应给予及时鼓励表扬, 1

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欣喜。例如:我在教初中八年级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时先播放配乐诗朗诵《长征》,同时展示长征的历史图片,同时要求学生齐声朗读,每个学生心目中的长征是不一样的,但他们对长征的前因后果可能并不十分清楚,但他们对于长征中的故事,对于长征精神并不陌生,利用他们多多少少的了解和大量的图片及发出内心的诗朗诵渲染了气氛,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兴奋点、求知欲,随后提问:长征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事件?长征的原因是什么?长征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影响?红军在长征中都经历了哪此艰难险阻等,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在问题中步入新课,针对性强,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促使其创新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同时鼓励学生敢想敢用,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有效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运用合作、讨论法、培养创新能力 引导讨论法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参与讨论,畅谈自己的看法和设想,发现提出新问题,在交流中启迪学生思维,从而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引导提出的探索目标和问题,由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辅助资料,思考发现寻求答案。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及时引导,让学生充分讨论,各持己见,在讨论交流中产生灵感,体现自己的“创新成果”,然后教师再进一步诱导,要求学生归纳小结,理清思想,教师进行点评提升,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例如我在教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时,先出示材料:毛泽东的《中国共 产 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接着设疑:(1)中共为什么要召开八大?(2)八大确定了什么任务?(3)为什么说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学生看完资料后,小组内交流心得,大胆发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基本建立起来,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实现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八大正确分析了国情确定了建设目标,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教师进一步设疑,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内容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这条总路线?前一问题较线显,学生自主归纳容易得出,19xx年,党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第二个问题是前一问题的提升,难度加大,更易激发学生探索兴趣,我让学生分组合作讨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讨论热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合作意识,但有位学生却说,当时总路线是错误的,面对学生自由讨论发言,老师总结评价: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不能凭主观意断,完全肯定或否定,总路线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应该肯定,但过分强调进度,忽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助长了浮夸蛮干的风气。这样,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个人创新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不断发展。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准确把握创新精神的内涵,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循序渐进,不断优化历史教学,学生的创新能力会有实质性提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