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贴身服务、制度机制和过硬队伍打造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用贴身服务、制度机制和过硬队伍打造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任务更为繁重,这对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作出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大部署;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对如何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意见。为此,我们必须在准确把握五个服务内涵的基础上,围绕六有目标,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基层党建工作。

一、加强顶层设计,形成以服务群众为核心的制度机制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既离不开制度创新以及将以往成功经验升华成制度成果,形成系统的刚性约束,也离不开建立健全稳定有序的工作机制,对服务质量和水平进行长效的监督评价。

(一)突出规范化,完善创新相关制度。一是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在职责要求、行为规范、诉求处理、督促检查、跟踪落实等方面,从制度层面进行完善细化。二是建立评价考核制度。坚持简便易行、务实管用的原则,分类制订服务型党组织评价体系和考核

办法。按照基层自评、群众测评、组织考评的步骤,提高群众测评所占比重,组织两代表一委员、服务对象、基层党员、群众代表等参与测评。三是建立考核结果运用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对基层党组织工作业绩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建责任人绩效评价、评优奖先、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二)着眼常态化,建立健全系列机制。一是完善现有的实效性强的服务机制。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党建工作经费保障、定期联席会议等机制,实现服务常态化。二是建立群众诉求办理机制。坚持民情日记、接访约谈、结对帮扶等制度,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健全班子联席会议、党群联席会议、民主恳谈会议等制度,准确分析研判民情。发挥官方微信微博、各类民生栏目、民间理事机构等作用,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抓好办结反馈和情况通报,增强服务实效。三是建立服务品牌创建机制。挖掘和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基层党组织服务品牌,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品牌价值导向和示范引领作用。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引导基层积极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加大推广力度,用基层经验推动基层工作。

(三)坚持长效化,保障服务落实到位。一是建立在职党员在居住地社区发挥作用机制。引导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两新组织在职

党员主动亮身份,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对服务项目进行建库,由党员自主认领,并设置积分手册进行量化赋分。社区党组织定期向在职党员所属单位党组织

反馈服务情况,作为对其生活圈考察、评优奖先的重要依据,形成服务双岗位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多元化服务经费投入机制。制定经费补充的明细标准,坚持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上级部门给基层安排任务,要严格按标准提供相应资金以及人力物力支持。推行机关事业单位、两新组织长效帮扶,采取党群联席会议、党建成果展等形式,争取社会各界支持。三是落实有关激励政策和制度规定。健全村(组)干部考核激励机制、村(社区)干部激励保障机制、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等,全面落实基层党组织书记、专职党务工作者报酬待遇和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并认真执行从基层培养选拔干部政策规定。

二、丰富平台载体,为基层群众提供贴身服务

全面覆盖、灵活高效、贴近需求的服务平台载体,是基层党组织开展服务的硬件支撑。在注意搭建多层次平台载体的同时,还要注重集约利用,以平台拓展平台,以载体优化载体,实现服务效能最大化。

(一)优化整合并网运行的联系服务、关爱帮扶平台。一方面,逐级建立党代表工作室(站),利用原有的基层党组织地域布局,达到工作室(站)的人员、硬件等配备节约高效。并在交通便捷、人口集中的地方,采用部门单位与农村社区、产业园区共建的方式,建立区域性党代表工作室。此外,每个乡镇除建立镇级综合型党代表工作室外,还可结合实际按片区、组团或中心村、较大村等下设工作站,将服务延伸到神经末梢上,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利用各类党代表工作室(站)延伸党内关爱触角,促使党内关爱元素成为各类党代表工作室(站)的功能扩充,做到及时掌握基层困难党员群众的实际需要,研究制定实施党内关爱的相关措施,提升帮扶成效,形成并网运行的联系服务、关爱帮扶平台。

(二)系统打造党群义工服务平台。一是加强党群义工队伍建设。根据职业、地域、年龄结构等情况,灵活划分组建文教体卫、涉农、群团、老干部、两新等专业服务分队,开展专项服务。邀请资深社工导师等专业人士为党群义工骨干进行培训,增强团队负责人的组织领导、策划协调等能力。二是创新服务载体渠道。根据社会需求,建立服务信息库,推行菜单式义工服务,开展如在职党员进社区、两新组织党员先锋岗、大型为民服务日、扶贫济困、义诊送药、惠农丰收热线、中国梦宣讲等特色活动,努力打造一批群众公认、正能量强的服

务品牌。三是建立健全管理服务机制。实施项目

化管理,将党群义工服务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自选动作。建立公开承诺机制,采取公示栏公示、下发承诺书等形式,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定期对义工服务事项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此外,把党员义工服务情况作为群众评议、党员党性分析的重要内容以及评优奖先的重要依据,并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做到模范引领,促进服务升华。

(三)积极创新各类服务载体。一方面,加快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步伐,把握服务热点,助推服务创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大力加强以政务网站为重点的共享载体建设,实现活动、信息、智慧共享。积极拓宽以远程教育网络为重点的教育载体覆盖,将远程教育网络从农村党组织为主,逐步覆盖到各类型党组织。注意利用QQ群、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等媒介,搭建党群党内即时互动载体,增强宣传引导、凝聚民意、服务群众的能力。结合社会管理创新需要,以政府网上办事大厅、村级公共服务站等为依托,构建党群事务网上代理服务载体,向党员群众提供如党务办公、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群众事务办理等一站式服务。另一方面,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区分各类型基层党组织的特性,分类搭建操作性强、针对性强、实效性强的活动载体。如农村党组织可重点围绕三农工作,开展农合组织我领办、市场销路带头闯等活动。社区党组织可重点围绕建设团结互助文明社区,开展

党群和谐共建、打造便民利民生活圈等活动。机关事业单位、窗口部门党组织可重点围绕除四风转作风接地气,开展创建服务型机关党组织、我是窗口标兵等活动。两新党组织重点围绕党建与企业齐发展、互促进,开展党员带头技术攻关、党员生产示范区、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等活动。

三、强化队伍素质,提升服务的群众满意度

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服务成效的标准,把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关键,努力打造高素质的基层服务型党员干部队伍。

(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是抓好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促其积极融入基层,自觉放下架子、弯下身子,热情服务基层党员群众,倾听意见建议和心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基层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赢得广大党员群众的信赖和尊重。二是探索开展选派机关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和贫困村担任书记或第一书记,直接联系服务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此外,要通过普遍性的教育和实践锻炼,切实增强基层党员干部

队伍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意

识和能力。

(二)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一是推行能人当村官,重点物色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式人才。充实包括大学生村官在内的农村后备干部队伍,利用岗位试用、压担锻炼、远程教育、专题培训等方式,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增进基层群众的认知度和认同感。积极探索发展农村党员工作机制,严把入口关,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二是注意配强产业行业、群众社团等两新属性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拓宽选拔渠道,采取公开竞聘、两推一选等形式,积极从高校毕业生、事业成功人士、外来务工人员、退伍军人中选拔党性强、能力强、改革意识强、服务意识强的优秀党员充实到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

(三)做实做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一是重党性,抓联系,促服务。将党性教育放在教育培训的首位,增强基层党员干部的宗旨观念,注重将教育培训与听民情、纾民困、解民忧结合起来,以走访约谈、定期接访、挂钩帮扶等形式,使教育培训融入到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中。二是重学风,抓作风,促政风。发挥调训单位、参训单位、学员班委会等管理主体作用,保证优良学风和严明纪律。充分挖掘和

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建立教育培训基地,开展特色主题教育,增强党员干部队伍的政治组织观念,并加大在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抓好建章立制、流程再造工作,坚持按照于法周延和于事简便的原则办事,把权力关进制度牢笼。三是重探索,抓创新,促实效。积极探索创新教育培训的载体、路径和形式,如结合社会管理创新、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等方面选好培训主题;通过请进来的方式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系统培训;根据培训对象类型,在培训内容上有针对性地增加心得交流、无领导小组讨论、实践体验等环节;在突出党校作为教育培训主体阵地的同时,进一步开阔思路,组织开展异地培训,吸收和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

 

第二篇: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始终围绕乡党委、政府确立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工作目标,突出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深入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化服务职能,健全组织体系,建强骨干队伍,创新服务载体,构建服务意识强、构建服务格局,确保实现“六有”目标:一是有坚强有力的服务核心,建设服务意识强、服务作风好、服务水平高的党组织领导班子。二是由本领过硬的服务队伍,培养带头服务、带领服务、带动服务骨干力量。三是有功能多样的服务场所,建设快捷服务、便利服务、优质服务的综合阵地。四是有务实管用的服务载体,创新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工作抓手。五是有健全完善的服务机制,形成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机制。六是有群众满意的服务业绩,取得群众欢迎、群众受益、群众认可的实际成效。经过两至三年努力,使我乡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显著增强、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服务效能显著提升。

一是深入群众,联心贴心。认真开展民情走访活动,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二是推动发展,多办实事。帮助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具体实施办法,每年原则上位分包点办理几件实事,对于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做到件件落实。三是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及时发现典型,总结和推广经验,努力把分包点建成示范点。领导干

部原则上每季度至少利用一周时间到分包点调研指导工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