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改专题总结

小学数学课改专题总结

在新课程改革实施阶段性中,我们教学一线的教师能够认真地按照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地在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不少的令人欣慰的成绩。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说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使课堂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同时,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小学的数学课改中,也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屡屡出现。

一、为了增强课堂氛围,教师毫无目的地滥选用教学素材或教学游戏

新课改下的新教材,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以活动为编排主线,在情境中展开学习,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解决生活和生产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于是,许多教师为了体现这一教学理念,就喜欢创设了“分水果、吃水果”、“售货员和顾客”等等没有实际多大意义的问题情境,更有教师为了增强课堂的教学气氛,选择了一些毫无意义、脱离教学目标的教学游戏,既费时费力,又导致了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

现行的新教材,对学习素材的选择已经相当重视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的教师在选择素材时,过多地关注了素材的现实性和趣味性。经常选用一些情境相同或形似的素材,甚至选择了一些脱离教学目标的教学素材进行教学,随着选用同样素材的次数不断增加,学生经常受到相同或相似的信息刺激,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会越来越低。往往达不到教师预想的效果,往往事与愿违。因

为再好的素材,也会由于一次次的滥用,丧失其原本具有的价值 ,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新课程标准指出,素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身边的实例作为知识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时,不仅要看它是否现实、有趣、更重要的是要看它能否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我们在选择教学素材时,要讲求实效,不能乱用,更不能滥用,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基础,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选用合适、有效的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只有这样,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才不会走入误区。

二、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流于形式

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通过参加的各种的教学赛教课和观摩课时,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想象: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无论这个问题有没有讨论的价值?教师就马上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一下子,整个教室乱得象一锅粥,有的学生在做小动作,有的学生在闲聊,应有尽有,很少有学生在认认真真地讨论,也很少出现课堂生成问题。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但许多教师对此片面的理解,认为小组合作是每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一味地强调合作学习,使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况且,许多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因此,我们在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是要选用合适的内容,提出具有思考性、有价值的问题。比如

在学习意见不同时,学生思考困难或答案多样时,安排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效果就比较好。

三、千篇一律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大大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挥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自从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也运用到了课堂教学中。只要是赛教课或者观摩课,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一定要使用多媒体课件,这往往也成了评价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因此,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就泛滥成灾,无论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都统统拿来运用。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实质上,学生是跟着电脑设计的步骤一步步地走下去的,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即使学生的回答有所突破和创新,也还是得回到教师事先设计的程序上来。可以说,不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大大束缚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

虽然多媒体课件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

用,特别是对我们边远的农村小学的教学改革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学手段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服务的,它受到多方面条件的制约。而我们的课堂,就象一次旅行一样,随时就有可能发生意外,决不是可以完全预先设定的那样。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手段和教学目的之间的关系。不能盲目地追求使用多媒体课件,而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做到适度适量,恰如其分。

四、教师对学生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过多,评价的形式也比较单一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评价理念和方式与过去相比有了一定的改观,但问题仍然不少。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回答问题后,不管这个问题是简单还是复杂,不管学生回答得怎么样,总能得到教师的充分肯定。还时不时听到教师说“回答得真好,表扬一下!”“棒、棒、你真棒!”接着下去就是学生有节奏地鼓起掌来,在不经意间,学生的一句不假思索的回答,有时甚至不着边际的回答,也能得到教师不断的表扬,可以说,表扬不断,掌声也不断。新课程虽然倡导对学生积极的、激励性的评价,但不是随意的表扬和评价。表扬要有针对性,当学生有所创新时,这时的表扬才真正具有激励形。如果过度的夸张表扬,会使评价丧失应有的价值和意义,也容易给学生造成迷惘。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出,终结性的表扬语言几乎成了教师全部课堂激励评价语言。极少涉及到动态的、形成性的评价内容。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智慧火花的迸发,教师一节课上下来很难达到预期的结果。

新课程强调要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强调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要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所以,我们首先要创造新的评价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从多角度、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各种形式的评价,使

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其次,要创新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不能千篇一律地“棒、棒、你真棒!”、“好”、“好极了”这样类似的、雷同的评价语言。对于学生的创造性地回答,要及时作出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于学生错误性地回答,则要指出学生不足的地方,同时要诱导学生进行反思和剖析,以便弥补改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评价语的使用专题计划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性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培育良好的情感。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评价重诊断性,强终结性,轻激励性,淡过程性。

一、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使每位老师都能认识到评价与教学过程同等重要。

2、通过实践,使课堂变得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学习效果明显。

3、通过实践,使自己在课堂中能恰当地,科学地,自如地使用激励性地评价语。最终能形成自已的特色。

二、步骤和方法:

1、学习。(通过多种渠道:向同事,专家,网络等学习。)

2、实践。(把平时积累在教学中强制自己使用,由少到多,由简到精,由强制到习惯。)

3、总结。(把自己在教学中的心得,案例,及时记录、交流、总结。)

三、预期成果:

通过研究,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使绝大部分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喜欢学数学。

小学数学专题研究计划

刘士贤

马友营乡大勿兰小学

二00九年三月

 

第二篇:小学数学课改总结

小学数学课改体会

新课程改革给我校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我校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学校教学气氛浓厚、课堂教学活跃,学生的兴趣有了进一步提高。

总之,新课程改革带给了我们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 新课程的改革不仅是一种教材的改革,更是一种文化的改革,一种观念的改革,作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要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必须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新课程一起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为此我校数学科组做了以下工作:

一、以新课改理念为先导,引领教师走进新课程。

以新课改理念武装教师的头脑、转变观念是课改实验工作成败的前提,也是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工作中始终把师资培训与新一轮课改同步推进,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及时将课改的有关内容纳入继续教育的范畴。

二、以课堂教学实践为核心,引领教师走进新课程。

“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引导教师把理论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转变学习方式是课改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也是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

1、 建立适合课改的教学方式。

(1)备课。

①改善教案编写方式。本学期继续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②恰当处理好教材。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不应是被动的执行课程,而应成为课程积极的开发者、决策者、创造者。我们在实验中的做法是:当教师认为教材上提供的情景不适合学生的学习状况时,或者有了比教材更有价值的主题情景时,可以更换主题情景。

(2)上课。

①情境化的教学。新课程的情境创设已不是课始、课终的“调味”品,而是贯穿课堂始终的“主味”。“主题图”是数学实验教材编写情境创设的一大特色,然而,“主题图”以“场景图”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事件”为载体来展开和演绎“主题图”情境。我们在实验中总结出解决的办法是:一是给“主题图”编个故事。方法有:1、以童话为载体编故事。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老师编了“角的王国”的童话故事来进行有序教学。2、以“重大事件”为载体编故事,如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以北京奥运会为载体。3、以“身边事例”为载体,如“高矮”以班级学生“争高矮”为例。二是静态“主题图”动态化。

②生活化的教学。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我们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现身说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建构知识奠定较好的基础。

(3)作业。

一是活动式作业。一册数学有许多活动式练习题,包括说和动手做的两种。这种作业我们要求融入课堂教学。二是需要培养学生书写

习惯的作业(如算式类)要求做在作业本上。三是不便抄写的题,直接做在课本上,教师直接在课本上批改。四是许多班级尝试做一些特色作业。

(4)考试。

着力进行考试评价改革。新一轮课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这学期期未学生成绩=过程性评价(30%)+终结性评价(70%)。评价的方法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本着客观、公正、发展的目标评价方法和原则,本评价方案将采取学校、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形式,每类评价各制定具体的、易于操作的相关评价指标,分别从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和态度等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2、 建立适应课改的学习方式。

《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老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适应课改的学习方式。①建立“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②建立“动手实践,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操作实践的机会,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从事

数学操作实践的材料。③建立“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达成有效提高合作交流的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提出要求。合作交流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有时还要发给“合作交流学习卡”。第二个环节,汇报交流。教师要适时介入,使合作学习的成果或得到肯定、或提出质疑、或提供示范。第三个环节,总结反思。

3、 边实践、边学习。这学期我们科组上了许多汇报示范课进行课,而且组织教师评课,使我们每个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听课,向有经验的优秀教师学习。

三、明确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1、继续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方法改革,树立课改必胜的信心。

2、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课改的先进典型。

3、深化教学研讨活动,切实提高研讨实效。

4、加强数学学科实验总结。我们要求教师加强课改实验过程的记载,随时记下课改进程中的成功与不足,并经常梳理和小结写成“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

20xx年x月x日

相关推荐